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patient-matched instrument in treatment of cubitus varus deformity: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Nithid Sri-utenchai Nachapan Pengrung +3 位作者 Korakod Srikong Chedtha Puncreobutr Boonrat Lohwongwatana Paphon Sa-ngasoongsong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1年第5期338-345,共8页
BACKGROUND Recently,medical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3DPT)has demonstrated potential benefi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ubitus varus deformity(CVD)by improving accuracy of the osteotomy through the use of an ... BACKGROUND Recently,medical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3DPT)has demonstrated potential benefi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ubitus varus deformity(CVD)by improving accuracy of the osteotomy through the use of an osteotomy guide,with or without a patient-mated plate.Here,we present an interesting CVD case,involving a patient who was treated with corrective biplanar chevron osteotomy using an innovative customized osteotomy guide and a newly designed patient-matched monoblock crosslink plate created with 3DPT.CASE SUMMARY A 32-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 significant CVD from childhood injury.A computer simulation was processed using images fro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s of both upper extremities.The biplanar chevron osteotomy was designed to create identical anatomy between the mirror image of the contralateral distal humerus and the osteotomized distal humerus.Next,the customized osteotomy guide and patient-matched monoblock crosslink plate were designed and printed.A simulation osteotomy was created for the real-sized bone model,and 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posterior paratricipital approach with k-wire positioning from the customized osteotomy guide as a predrilled hole for screw fixation to achieve immediate control of the reduction after osteotomy.Our method allowed for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he CVD case,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patient’s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s,with satisfactory result.CONCLUSION 3DPT-created patient-matched osteotomy guide and instrumentation provides accurate control during CVD cor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Post-trauma reconstructio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 Biplanar chevron osteotomy Customized osteotomy guide Patientmatched impla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caused by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after orthomorphia
2
作者 刘成招 王春 刘清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4期156-,共1页
关键词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caused by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after orthomorphia
下载PDF
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内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3
作者 赵仁欢 刘昕 +2 位作者 邓志强 叶家军 康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80-684,共5页
目的 探讨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内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肘内翻畸形患儿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内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0例)和对照组(采用肱骨远端外侧... 目的 探讨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内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肘内翻畸形患儿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内移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0例)和对照组(采用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后外翻截骨端矫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0例)。记录截骨端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提携角、肘关节活动度、肘外侧突出指数(LCPI)、肘关节外观。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46±6.71)个月。截骨端均愈合,时间4~6(4.46±1.31)周。两组提携角、LCPI术后12个月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LCPI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提携角、肘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肘内翻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肘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对照组肘关节凸起明显而影响外观,观察组肘关节无明显凸起,外观满意。结论 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后远端骨块内移锁定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且能避免肘外侧凸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闭合楔形截骨 远端内移 儿童
下载PDF
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在儿童肘内翻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4
作者 肖黎 孙燕 +2 位作者 覃银河 何东 丁绍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在儿童肘内翻畸形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小儿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共45例采用3D打印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辅助截骨的肘内翻畸形患儿临... 目的探讨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肱骨远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在儿童肘内翻畸形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小儿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共45例采用3D打印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辅助截骨的肘内翻畸形患儿临床资料。男35例、女10例,左侧24例、右侧21例。测量45例患儿术前、术后提携角,前倾角,肘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Oppenheim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45例均获随访,术前健侧提携角为(10.64±1.93)°、患侧提携角为(-17.34±2.36)°,末次随访时健侧提携角为(10.82±2.74)°、患侧提携角为(11.29±1.63)°,手术前后患侧提携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双侧提携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双侧肘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ppenheim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为93%(42/45)。结论3D打印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可使肘内翻矫形变得更简便、更精确、创伤更小,并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3D打印 截骨导板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5
作者 蔡剑波 李云璋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1月厦门思明景元中医院医收治的113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 目的:探究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1月厦门思明景元中医院医收治的113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n=53),观察组行手法整复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法,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肘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法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肘关节功能快速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肘内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 前臂旋前位固定 肘内翻
下载PDF
Posttraumatic progressive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managed by lateral column shortening: A novel surgical technique
6
作者 Amit Srivastava Anil Kumar Jain +1 位作者 Ish Kumar Dhammi Rehan UI Haq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29-230,共2页
The outward angulation of elbow with supinated forearm is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This deformity is often seen as sequelae of malunit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paediatric age group of 5-8 years. The defo... The outward angulation of elbow with supinated forearm is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This deformity is often seen as sequelae of malunit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paediatric age group of 5-8 years. The deformity is usually non-progressive, but in cases of physeal injury or congenital bony bar formation in the medial condyle of humerus, the deformity is progressive and can he grotesque in appearance. Various types of osteotomies are defined for standard non-progressive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while multiple surgeries are required for progressive deformity until skeletal maturity.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d a novel surgical approach and osteotomy of distal humerus in a 5 years old boy having grotesque progressive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achieving good surgic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itus varus SURGERY ELBOW
原文传递
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畸形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榆林 谢亚娟 +4 位作者 潘志见 李聪 牛峰 刘岩 程志安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67-47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术(两刀一次成型截骨)治疗肘内翻合并矢状位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肘内翻合并矢状位畸形患者,观察采用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法(两刀一次成型截骨)后的临床疗效.共收集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4~30岁,平均(...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术(两刀一次成型截骨)治疗肘内翻合并矢状位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肘内翻合并矢状位畸形患者,观察采用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法(两刀一次成型截骨)后的临床疗效.共收集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4~30岁,平均(11.15±9.63)岁.连续跟踪随访15~47个月,平均(30.47±7.99)个月.测评术前术后的X线片,包括手术前后肘关节提携角及肘关节活动度等,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表评估矫形效果.结果完成全部系统随访评估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外观形态和功能活动均获得显著改善,提携角由术前的(-17.65±3.01)°增加至术后的(6.95±1.39)°(P<0.01),肘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109.35±5.73)°增至术后(130.05±4.07)°(P<0.01).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20例患者中,19例优秀,1例良好.没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和内固定失效.结论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法(两刀一次成型截骨)能有效的矫正青少年肘内翻合并矢状位畸形,增加肘关节活动度,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伤口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畸形 改良外侧楔形截骨术 截骨
下载PDF
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大龄儿童肘内翻畸形
8
作者 胡超 李磊 +1 位作者 阳波 王志强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比较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单边外固定架与锁定钢板治疗大龄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36例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单边外固定架组和锁定钢板组。单边外固定架... 目的比较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单边外固定架与锁定钢板治疗大龄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36例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单边外固定架组和锁定钢板组。单边外固定架组患侧提携角为-14.8°±3.2°;锁定钢板组患侧提携角为-15.9°±1.7°。术后1个月、2个月和6个月分别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根据截骨端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取出外固定架或锁定钢板。根据Laupattarakasem功能评定标准,结合影像学结果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和锁定钢板组相比,单边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更短[(50.6±5.5)min vs.(60.8±5.7)min],术中出血量更少[(25.3±2.8)mL vs.(40.6±3.9)mL],手术切口更小[(3.8±0.5)cm vs.(5.6±0.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3(24~64)个月,36例患儿的截骨端均在术后6~8周获得骨性愈合。单边外固定架组出现钉道感染1例,锁定钢板组出现伤口感染1例,神经麻痹1例,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提携角改变和Laupattarakasem功能评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边外固定架组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作为大龄儿童肘内翻畸形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后的固定方法之一,单边外固定架可以有效矫正畸形,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畸形 外侧楔形截骨术 外固定架
下载PDF
PACS和Photoshop辅助下等腰三角形截骨并克氏针张力扣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
9
作者 张传维 丁幸坡 +1 位作者 陈登山 王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和Photoshop系统辅助等腰三角形截骨并克氏针张力扣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采用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 目的: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和Photoshop系统辅助等腰三角形截骨并克氏针张力扣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采用肱骨远端等腰三角形截骨并克氏针张力扣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20例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2~13.5岁,中位数6.65岁;左侧12例,右侧8例。均为肱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后的远期并发症。术前用PACS系统设计截骨,模拟测量顶角位置及底边长度。再将图片导入Photoshop系统,画出术后模拟效果图,指导模拟截骨。结果:20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20~24个月,中位数22.5个月。最后一次复查时患肢提携角5°~13°,中位数8.3°。疗效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优16例,良2例,可2例。结论:PACS和Photoshop系统辅助下等腰三角形截骨并克氏针张力扣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等腰三角形截骨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下载PDF
儿童肘关节损伤致肘内翻畸形机制探讨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德洲 易雪冰 +3 位作者 钟鉴 谈伟 陈兵 陈运久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损伤导致肘内翻的原因和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儿童骨科因肘部损伤致肘内翻畸形患儿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7~16岁,平均9.7岁。提取全部病例连续12~18个月,平均15个月肘关节正侧位片,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损伤导致肘内翻的原因和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儿童骨科因肘部损伤致肘内翻畸形患儿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7~16岁,平均9.7岁。提取全部病例连续12~18个月,平均15个月肘关节正侧位片,观察骨折后的X线片,分析肘内翻的成因。结果:造成肘内翻的原因有:骨骺发育异常、生长不平衡所致肘内翻畸形81例(占81%),其中肱骨髁上骨折47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16例、肱骨外髁骨折11例、肱骨内髁骨折7例;骨折移位远端尺侧倾斜、旋转、尺侧骨皮质挤压塌陷等原因致肘内翻畸形19例(占19%),其中肱骨髁上骨折11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2例、肱骨外髁骨折5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结论:儿童肘内翻形成主要有两种因素:一是骨折后导致骨骺发育异常,内外侧骨骺生长不平衡,此为主要成因;另一种是骨折远端尺侧倾斜、骨折远端旋转、尺侧骨皮质挤压塌陷等骨折移位为次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肘内翻 骨骺 儿童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60
11
作者 郭跃明 王志远 +1 位作者 邹勇根 吉士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25-727,共3页
目的 :探讨肘内翻发生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特点。方法 :对 5 0例肘内翻进行X线片及术中所见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 :大多数病例肱骨外髁膨大 ,内髁变小 ,滑车萎缩 ,尺骨鹰嘴窝变浅变形 ,肱骨远端尺偏、尺嵌及旋转 ,关节发育不均衡 ,尚有... 目的 :探讨肘内翻发生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特点。方法 :对 5 0例肘内翻进行X线片及术中所见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 :大多数病例肱骨外髁膨大 ,内髁变小 ,滑车萎缩 ,尺骨鹰嘴窝变浅变形 ,肱骨远端尺偏、尺嵌及旋转 ,关节发育不均衡 ,尚有部分尺骨近端向肱骨尺神经沟方向滑脱。结论 :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后由于肱骨远折端尺偏、尺嵌及内旋所引起 ,与骨骺损伤无关。内翻严重且日久者可造成肘关节的不稳定 ,关节面的不平衡从而出现肘外侧压痛等症状。宜早期发现 ,及早手术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181例报道 被引量:15
12
作者 曹豫江 李明 +5 位作者 张德文 刘传康 覃佳强 刘星 罗聪 王忠良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93-794,796,共3页
目的讨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指征、手术方法及入路的选择、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和如何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儿童严重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81例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肱骨... 目的讨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指征、手术方法及入路的选择、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和如何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儿童严重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81例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陈旧性骨折伴畸形影响肘关节功能等严重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按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优142例,良21例,优良率90.05%,可13例,差5例。发生肘内翻25例(13.81%)。结论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准确复位骨折两断端和牢固内外固定、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术治疗 肘内翻
下载PDF
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自明 陆美玲 +1 位作者 沈品泉 陈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0例采用无内固定的肱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的肘内翻畸形,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随访5年,最长达8年。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6.83°,术后较术前平...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0例采用无内固定的肱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的肘内翻畸形,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随访5年,最长达8年。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6.83°,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1°,无复发及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无内固定的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避免二次手术,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肘内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肘内翻 截骨术 儿童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金德富 申运山 +1 位作者 朱雁 陈默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髁上骨折103例,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3~12岁,平均7.4岁。根据手术入路分肘内侧切口(A组)37例,肘外侧切口(B组)35例及肘后侧切口(C组)31例,比较术后肘关节伸屈功能丢...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髁上骨折103例,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3~12岁,平均7.4岁。根据手术入路分肘内侧切口(A组)37例,肘外侧切口(B组)35例及肘后侧切口(C组)31例,比较术后肘关节伸屈功能丢失和肘内翻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8个月~8年,平均32个月。发生肘关节伸屈功能丢失:A组6例,B组6例,C组25例,C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1)。发生肘内翻:A组8例,B组17例,C组7例,B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两组(P<0.05)。结论:3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有不同疗效,肘外侧切口肘内翻发生率较高,肘后切口肘伸屈功能明显降低,肘内侧切口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发肘内翻畸形的防治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拴 杨洪平 张卫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发肘内翻畸形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及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对照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总结归纳影响肘内翻发生的因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手法复...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发肘内翻畸形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及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对照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总结归纳影响肘内翻发生的因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手法复位组优良率53.13%;闭合穿针内固定组82.61%;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76.19%;21例肘内翻行髁上截骨克氏针固定,优良率100%。结论闭合穿针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手法复位具有较低的肘内翻发生率,畸形病例经髁上截骨克氏针固定治疗后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下载PDF
Baumann角测量预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华梓 林焱 +2 位作者 陈跃忠 毛方敏 黄其杉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Baumann角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并应用于临床,降低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分别测量2~12岁正常儿童110人,204肘的Baumann角(B角)和提携角(C角).在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上,肱骨远端在内... 目的研究Baumann角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并应用于临床,降低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分别测量2~12岁正常儿童110人,204肘的Baumann角(B角)和提携角(C角).在肱骨髁上骨折模型上,肱骨远端在内倾、屈曲、旋转三维状态下分别摄X线片测B角改变.并前瞻性研究5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整复后B角增大预测可能会发生肘内翻的病人,重新进行整复直至满意.结果B角平均70.5±5.35°,C角平均9.81±4.29°.B角与C角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308,P<0.01).B角增加0.5~0.7°,C角约减少1°.骨折远端在三维状态下,远端内倾对B角影响最大,屈曲次之,旋转最小.55例中24例整复后B角增大1~14°,平均8.8°.对增大5°以上20例,均重新进行了整复固定.随访发现C角较对侧减小2~4°4例,4~6°3例,15°1例,仅1例出现6°肘内翻畸形(1.81%).结论测量B角能准确预测提携角,对早期诊断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肘内翻 BAUMANN角 测量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后发生肘内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吕建敏 林传甫 兰丽琴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从统计学角度进一步认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后发生肘内翻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收集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从统计学角度进一步认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后发生肘内翻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收集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伤后至复位时间、移位方向、旋转移位、骨骺损伤、固定位置等资料。对以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最终明确导致肘内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伤后至复位时间、移位方向、旋转移位、骨骺损伤对肘内翻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后发生肘内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伤后至复位时间(伤后至复位时间>8 h比伤后至复位时间<8 h更容易导致肘内翻)[P=0.017,OR=3.303(1.243-8.774)],尺偏型移位[P=0.001,OR=11.951(2.895-49.335)],旋转移位[P=0.003,OR=4.190(1.643-10.685)],骨骺损伤[P=0.000,OR=7.092(2.557-19.671)]。结论 :伤后至复位时间、尺偏型移位、旋转移位以及骨骺损伤是导致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后发生肘内翻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不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柱 李海 +2 位作者 范清 金芳纯 张自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39-43,共5页
目的探究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2014年行肱骨外侧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肘内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23例,女童5例;左侧19... 目的探究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2014年行肱骨外侧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肘内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23例,女童5例;左侧19例,右侧9例;手术平均年龄为7. 5岁(2~12岁);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 6年(1~7年)。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的提携角、Baumann角、肱骨外侧髁突出指数(LCPI)、肘关节活动度。结果 28例患儿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30个月(24~48个月)。术前提携角平均为(-16. 81±12. 44)°,Baumann角平均为(9. 0±5. 44)°,截止最后一次随访时提携角和Baumann角平均为(9. 2±3. 58)°和(20±4.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LCPI由术前(23. 7±6. 87)%降至(15. 23±3.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85,P=0. 008)。术前肘关节屈曲平均为(102. 14±2. 93)°,最后一次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曲平均为(131. 61±7.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19,P <0. 001)。内固定平均取出时间为8. 32个月(5~14个月)。1例出现肘关节过伸约5°。无骨化性肌炎、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肱骨外侧行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是一种可靠、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截骨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肱骨髁上截骨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基于Baumann角测定在预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庄志强 林乔龄 +2 位作者 洪嘉志 黄庆生 杨嘉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从Baumann角上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通过随访我院屈肘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46例,测量复位后,解除固定时及随访时的Baumann角,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复位后Baumann角平均为(73.26±6.89)... 目的从Baumann角上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通过随访我院屈肘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46例,测量复位后,解除固定时及随访时的Baumann角,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复位后Baumann角平均为(73.26±6.89)°,解除固定时的Baumann角(78.63±9.08)°,2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复位后Baumann角与肘内翻发生率的关系,4组肘内翻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肱骨髁上骨折尺侧倾斜得到纠正,复位后Baumann角恢复正常范围(65°~75°)时,肘内翻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BAUMANN角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儿童肘内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俊 熊春凤 +3 位作者 郭晨 熊斌 吴欣乐 吴志显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肘内翻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肘内翻畸形的患儿中应用3D建模共21例,术前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应用至实际手术中。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5-45mim,平均38min,术中失血量20...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肘内翻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肘内翻畸形的患儿中应用3D建模共21例,术前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应用至实际手术中。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5-45mim,平均38min,术中失血量20-35ml,平均29ml,21例均获得随访20-32个月,平均24月。所有患儿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肘内翻矫正度25-15°,平均21°,矫形效果满意。综合屈伸功能评价:优1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应用于治疗儿童肘内翻,所制订的手术治疗方案更为安全,便捷,全面;对于患者损伤更小,恢复更快,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3D打印 手术 应用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