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bD Approach Method Development for Estimation of Dabigatran Etexilate along with Its Impuriti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Degradants in Capsule Dosage Form
1
作者 Hanimi Reddy Bapatu Ravi Kumar Maram +1 位作者 Woo Hyung Cho Venkat Bhaskar Rao Pasagadugula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年第6期494-524,共31页
The concept of Quality by Design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bility-indicating assay and related substances method by HPLC for Dabigatran Etexilate Capsules dosage form. Method design, method evaluatio... The concept of Quality by Design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bility-indicating assay and related substances method by HPLC for Dabigatran Etexilate Capsules dosage form. Method design, method evaluation, method control and life cycle management were explained by systematic flow chart. Analytical Target Product profile was defined. The method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Inertsil ODS-3V, 150 mm × 4.6 mm, 5 μm column using the gradient program with ammonium formate buffer as mobile phase A and acetonitrile as mobile phase B. Risk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as part of method evaluation. Design of experiment tools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A two-level Full Factorial Design along with Face Centered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augmentation was employ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uncovere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tial of chromatographic factors. The design space and the contour plot suggest that the current center point parameters can be further modified, resulting in better acceptability of the response paramete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ized method was validated according to current ICH guidelines. Dabigatran Etexilate Capsules was subjected to various stress conditions like oxidative, acid, base, hydrolytic, thermal, humidity, and photolytic degradations and evaluated chromatograms at 220 nm.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well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and main peak, demonstrating the stability-indicating power of the method. One of the major degradant impurities, which are forming in neutral hydrolysis stress condition, i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using analytical techniques like IR, LC-MS and NMR. Degradation pathway for Dabigatran Etexilate was proposed based on forced degradation data along with reac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ity by Design Design of Experiment Dabigatran etexilate Degradant Impurities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王学文 李广平 +3 位作者 毕晓雪 张子钊 徐延敏 刘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04-1608,共5页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凝血功能、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凝血功能、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华法林治疗,43例)、B组(利伐沙班治疗,43例)和C组(达比加群酯治疗,44例)。A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为(74.56±6.4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0例。B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为(73.89±6.21)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2例、Ⅱ级21例。C组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为(74.12±6.38)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A组接受华法林钠片治疗,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2.5 mg,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每次调整0.5mg,保持INR在2.0~3.0之间;B组接受利伐沙班片治疗,每次15mg,每日一次;C组接受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每次110 mg,每日两次。疗程为2个月。对比3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心房颤动栓塞风险CHA2DS2-VASc评分、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和不良反应(皮肤瘀斑、恶心呕吐、脑卒中、血尿)的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统计3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出血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治疗2个月后,B组和C组Cr、BUN、ALT和AST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TT、APTT、PT高于A组,FIB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7/43)、4.65%(2/43)、2.27%(1/44);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B组和C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轻微出血率略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能改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老年 预后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d_(3)的合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昌 梁林辉 +2 位作者 姚永秀 梁大伟 董金华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研究抗凝血药物达比加群酯-d_(3)的合成工艺。以4-氯-3-硝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氘代甲胺盐酸盐为氘代试剂,经氘代甲基化、取代、还原、缩合、环合、水解、亲核等反应得到关键氘化中间体3-{[(2-{[(4-氰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d_(... 研究抗凝血药物达比加群酯-d_(3)的合成工艺。以4-氯-3-硝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氘代甲胺盐酸盐为氘代试剂,经氘代甲基化、取代、还原、缩合、环合、水解、亲核等反应得到关键氘化中间体3-{[(2-{[(4-氰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d_(3))苯并咪唑-5-基)氧亚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而后再经氨解和亲核反应,成功制备稳定的达比加群酯-d_(3),8步反应总产率为6.4%,目标化合物结构经NMR和MS确认,同位素丰度达99.7%。该合成方法原料简单易得、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达比加群酯-d_(3)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药物 达比加群酯-d_(3) 合成工艺 优化 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凝血功能及踝肱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王蓓 潘天亮 黄加军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凝血功能及踝肱指数(AB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黄石市第四医院有限公司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NVAF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凝血功能及踝肱指数(AB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黄石市第四医院有限公司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NVAF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达比加群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54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趾肱指数(TBI)、ABI、血栓弹力图、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5.46±4.27)s比(52.38±5.03)s]、凝血酶原时间(PT)[(13.14±1.33)s比(15.32±1.57)s]、凝血酶时间(TT)[(22.67±2.21)s比(27.05±3.15)s]、TBI[(0.78±0.13)比(0.84±0.15)]、ABI[(1.11±0.14)比(1.18±0.13)]、R值[(11.43±3.42)s比(14.48±4.51)s]、K值[(8.54±2.18)s比(10.78±3.26)s]、MA值[(46.06±15.11)mm比(55.49±18.26)mm]均显著增加,血清MMP-9水平[(182.47±18.84)μg/ml比(165.52±14.17)μg/ml]显著降低(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5.56%)、出血事件总发生率(1.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52%,14.81%)(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687)。结论: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NVAF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降低血清MMP-9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达比加群酯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应用达比加群酯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赵思佳 胡瑶瑶 +1 位作者 朱业 刘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33,38,共6页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心内科使用达比加群酯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信息,根据相关指南对临床应用、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等情况进行统计...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心内科使用达比加群酯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信息,根据相关指南对临床应用、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无适应证用药14例,禁忌证12例;给药剂量不足93例,给药剂量过大9例,给药频次不合理13例,与其他抗凝药物转换不合理20例。实验室指标显示,服药1、3、6个月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局显示,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为3.33%(4/120),大出血发生率为1.67%(2/120),脑出血事件发生率为0.83%(1/120)。结论 本院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以给药剂量不足最为常见。药师应注重老年患者达比加群酯的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老年患者 合理用药 抗凝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Individualized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A case report
6
作者 Yan Song Hua Li +5 位作者 Xia Zhang Lei Wang Hong-Yan Xu Zhi-Chao Lu Xiao-Gang Wang Bo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4期835-841,共7页
BACKGROUND Presently,there is no established standard anti-blood clot therapy for patients fac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complicated by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While vitamin K antagonists are the prefe... BACKGROUND Presently,there is no established standard anti-blood clot therapy for patients fac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complicated by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While vitamin K antagonists are the preferred choice for oral blood thinning,determining the best course of blood-thinning medication remains challenging.It is unclear if 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blood thinners have different effectiveness in treating LVT.This study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the medical community.CASE SUMMARY The blood-thinning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AMI and LVT was analyzed.Triple blood-thinning therapy included daily enteric-coated aspirin tablets at 0.1 g,daily clopidogrel hydrogen sulfate at 75 mg,and dabigatran etexilate at 110 mg twice daily.After 15 d,the patient’s LVT did not decrease but instead increased.Clinical pharmacist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atient’s disease status and drug interaction.The drug regimen was reformulated for the patient,replacing dabigatran etexilate with warfarin,and was administered for six months.The clinical pharmacist provided the patient with professional and standardized pharmaceutical services.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discharged after meeting th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value(2-3)criteria.The patient fully complied with the follow-up,and the time in the therapeutic range was 78.57%,with no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during pharmaceutical monitoring.CONCLUSION Warfarin proves to be an effective drug for patients with AMI complicated by LVT,and its blood-thinning course lasts for six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Dabigatran etexilate WARFARIN Clinical pharmacist Case report
下载PDF
达比加群在儿童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姝含 胡长平 罗平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124-2130,共7页
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率逐渐升高。达比加群作为新型直接口服抗凝血药,具有剂量固定、口服方便、无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食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少、起效快以及血浆半衰期短等优点,现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儿童血栓... 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率逐渐升高。达比加群作为新型直接口服抗凝血药,具有剂量固定、口服方便、无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食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少、起效快以及血浆半衰期短等优点,现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儿童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药物。达比加群酯口服颗粒于2021年6月经FDA批准用于治疗3个月至12岁的儿童静脉血栓以及复发性血栓,同时批准达比加群酯口服胶囊剂用于治疗8岁及以上患者的静脉血栓,以及预防完成首次静脉血栓治疗后的血栓复发。本文就达比加群在防治儿童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酯 直接口服抗凝血药 儿童 血栓栓塞
下载PDF
基于Granada-Ⅱ分类法评价达比加群酯在住院患者中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
8
作者 陈倩倩 张斌 李扬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45-350,共6页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所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related problems,DRPs),为临床合理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Granada-II分类法,基于药品说明书、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相关指南制定出达比加群酯的评价标准,对2020年...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所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related problems,DRPs),为临床合理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Granada-II分类法,基于药品说明书、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相关指南制定出达比加群酯的评价标准,对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所有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的必要性(DRP1、DRP2)、有效性(DRP3、DRP4)及安全性(DRP5、DRP6)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DRPs情况。结果709份住院患者病例中,有289例患者(40.76%)发生了335次DRPs,涉及66次(19.70%)DRP2,48次(14.33%)DPR4,214次(63.88%)DRP5,7次(2.09%)DRP6。按照Granada-II分类法归类,必要性问题66次(19.70%),有效性问题48次(14.33%),安全性问题221次(65.97%)。结论 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的DRPs中,较为突出的是安全性问题,为保障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师应及时做好药学监护,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药物相关问题 Granada-Ⅱ分类法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中的应用比较
9
作者 邱彬彬 王磊 孙志邈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9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抗凝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诊治的102例NVAF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 目的:分析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抗凝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诊治的102例NVAF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使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比两种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栓塞或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少量出血、大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水平为(1.15±0.66),低于对照组的(1.68±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VAF患者,在抗凝治疗中,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酯可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凝血指标
下载PDF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朱子云 张莲红 刘宇恒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出血风险的相关因素和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进行分组,分为出血组(n=50)和非出血组...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出血风险的相关因素和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进行分组,分为出血组(n=50)和非出血组(n=137)。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H-L)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另选5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18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出血的概率为26.74%。根据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达比加群酯剂量、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高水平肌酐清除率(Ccr)是其保护因素。内部验证H-L检验结果显示,χ^(2)=2.23,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0.001,95%CI 0.738~0.883),灵敏度为76.00%,特异性为78.10%,最大约登指数为0.541。另外选取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H-L检验结果显示,χ^(2)=4.97,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P<0.001,95%CI 0.797~0.980),灵敏度为76.70%,特异性为95.00%,最大约登指数为0.717。结论 高达比加群酯剂量、HAS-BLED评分、APTT、D-D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高水平Ccr是其保护因素。其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发生出血风险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达比加群酯 出血 模型预测
下载PDF
加速稳定性评估程序在达比加群酯胶囊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徐扬洋 章晓骅 徐丹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46-50,共5页
目的采用加速稳定性评估程序(Accelerated st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ASAP),通过短期强条件下稳定性研究,建立达比加群酯胶囊的降解动力学模型,筛选包装方式并预测长期稳定性。方法利用ASAPprim软件设计2周的实验方案,温度范围55℃... 目的采用加速稳定性评估程序(Accelerated st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ASAP),通过短期强条件下稳定性研究,建立达比加群酯胶囊的降解动力学模型,筛选包装方式并预测长期稳定性。方法利用ASAPprim软件设计2周的实验方案,温度范围55℃~75℃,相对湿度范围0%RH~50%RH,利用经湿度校正的Arrhenius方程建立达比加群酯胶囊杂质A的降解动力学模型,预测不同包装下达比加群酯胶囊的长期稳定性。结果降解动力学模型拟合良好,拟合参数R^(2)>0.9,Q^(2)>0.8。采用拟合模型预测达比加群酯胶囊可在40℃/75%RH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25℃/60%RH条件下放置2年,与加速及长期稳定性试验实测结果一致。此外,ASAP研究发现,HDPE瓶(内置干燥剂)包装下杂质A的增长低于双铝包装,即HDPE瓶(内置干燥剂)包装的稳定性优于双铝包装,该结果与实测值一致。结论ASAP建立的降解动力学模型能在较短时间内筛选合适的包装方式,并准确预测达比加群酯胶囊杂质A的增长趋势,是一种高效且预测可靠的评估模型,可为后续稳定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稳定性评估程序 达比加群酯胶囊 降解动力学模型 包装方式 稳定性预测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替洛尔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AngⅡ/Rac1/STAT3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联合阿替洛尔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Rac相关的蛋白质(Rac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5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达比加群酯组(... 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联合阿替洛尔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Rac相关的蛋白质(Rac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5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达比加群酯组(给予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达比加群酯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洛尔片治疗),各75例。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ngⅡ、Rac1、STAT3水平、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因子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达比加群酯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ngⅡ[(95.85±11.67)ng/L比(85.27±12.48) ng/L]、Rac1[(31.29±5.69)mol/L比(28.15±8.45) mol/L]、STAT3[(43.97±6.19) ng/L比(38.79±5.87) ng/L]、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H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达比加群酯组(96.00%比85.33%,P=0.02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644)。结论:达比加群酯联合阿替洛尔可调节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AngⅡ/Rac1/STAT3通路,改善心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替洛尔 达比加群酯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露 王璐 魏安华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5期607-611,共5页
目的挖掘达比加群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其临床使用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联合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综合标准法(MHRA)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 目的挖掘达比加群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其临床使用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联合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综合标准法(MHRA)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对FAERS中201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上报的达比加群酯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相关ADR信号分布及信号强度,并深入分析不同部位出血相关ADR情况。结果共筛选出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例次155881例,ADR信号783个,映射到27个系统器官,最多的系统器官为胃肠系统,排名前三的强信号分别为胃肠出血、脑血管意外和出血。药品说明书未收载的ADR包括有脑血管意外、跌倒、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肾损伤、房颤等。同时得到出血相关ADR数31669例,以胃肠系统,神经系统、血管和淋巴系统等出血为主。结论达比加群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出血相关ADR,尤其是胃肠出血,同时应警惕说明书中未记录的ADR,并做好相关事件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比例失衡法 综合标准法 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达比加群酯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14
作者 魏安华 李文静 黄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43-1249,共7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达比加群酯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达比加群酯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文献及专业数据库,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达比加群酯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达比加群酯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文献及专业数据库,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965份使用达比加群酯的病历,共发生736例(1088例次)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37.46%。涉及41种药物,主要为抗心律失常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其中高风险药物相互作用共879例次,占80.79%。结论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生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现象较普遍,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药师应通过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勇 赵路尧 +3 位作者 黄轶 方译 刘建清 郑春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4期2036-2040,共5页
目的比较国产达比加群酯、进口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心内科就诊的14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51例)、国... 目的比较国产达比加群酯、进口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心内科就诊的14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51例)、国产达比加群酯组(44例)和进口达比加群酯组(46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国产达比加群酯、进口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记录3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肝、肾功能等。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APTT、P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ADL评分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一般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达比加群酯、进口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的影响及对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作用与华法林相似,但国产达比加群酯和进口达比加群酯可有效减少总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国产达比加群酯和进口达比加群酯总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婷 时扣荣 +3 位作者 李智 王子玉 曹爱霖 钱皎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9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0例,年龄65~80岁。给予口...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0例,年龄65~80岁。给予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110 mg/次,每天2次(早、晚各1次),治疗6个月。随访,观察服药1个月、6个月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UREA)和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量(HGB)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治疗1个月、6个月后与服药前比较:APTT、TT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25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25%,并未发生严重出血和威胁生命或器官衰竭的出血。结论达比加群酯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临床药师使用合理用药系统辅助评价达比加群酯用药合理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芳 刘洋 +1 位作者 陈静 成华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合理用药系统软件的辅助下,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的处方合理性,为临床合理应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指南和文献,分别通过合理用药软件以及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对某大型三级医院2018年1月–2021... 目的:探讨在合理用药系统软件的辅助下,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的处方合理性,为临床合理应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指南和文献,分别通过合理用药软件以及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对某大型三级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共计纳入452例患者,存在问题依次是用法用量不合理(18例)、超适应证用药(10例)、与其它抗凝药物桥接不合理(5例)以及禁忌证用药(2例)。两种点评目前重叠率65.49%。结论:关注达比加群酯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对于合理用药系统进行升级,可以提高相关问题的审出率,使其更好地运行。药师应积极参与抗凝药物管理,进一步规范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 处方点评 抗凝药物管理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3种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的风险信号挖掘
18
作者 吕淑贤 崔学艳 +3 位作者 梁笑笑 李羚 韩毅 黄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8期1016-1019,1024,共5页
目的:利用大数据样本分析,挖掘3种新型口服抗凝血药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利用OpenVigil 2.1平台,提取2004年第1季度至202... 目的:利用大数据样本分析,挖掘3种新型口服抗凝血药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利用OpenVigil 2.1平台,提取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信号挖掘。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中的首选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风险信号进行描述分类。结果:分别检索到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54932、112642、108850份。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发生例数排序居第1位的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为胃肠出血(PRR=28.31,ROR=32.01)、胃肠出血(PRR=46.45,ROR=54.47)、出血(PRR=6.09,ROR=6.25),信号强度排序居第1位的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为胃液潜血阳性(PRR=66.55,ROR=66.56)、出血性动静脉畸形(PRR=689.45,ROR=692.06)、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PRR=50.58,ROR=50.59)。此外,利伐沙班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排序居第10位),阿哌沙班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发生例数排序居第9位)、听觉减退(发生例数排序居第10位)和听觉障碍(信号强度排序居第7位),药品说明书均未提及,应予以关注。总体上,3种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的出血风险发生率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结论:在使用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时,需重点关注出血风险,同时需关注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新的风险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挖掘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药品不良反应 比例报告比值法 报告比值比法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慧慧 李小明 马英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0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0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n=52)与达比加群酯组(n=52)。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物期间囊袋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术后7 d内出现囊袋血肿3例,2例通过局部盐袋继续压迫好转,1例通过囊袋清创好转。达比加群酯组术后7 d内出现囊袋血肿2例,1例通过局部盐袋继续压迫好转,1例通过囊袋清创好转。两组患者囊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18/52),达比加群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5%(1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在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事件的影响上无明显差异,且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起搏器置入术 囊袋出血 血栓栓塞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海燕 唐玲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80例AMI并发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华法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和预后。...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80例AMI并发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华法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和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T、INR、TT、APTT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少量出血和大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轻微出血发生率和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AMI并发心房颤动可提高抗凝有效性,降低血栓栓塞、出血和心肌再梗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