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血清中丹参相关成分的LC/MS检测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宁生 宓穗卿 +1 位作者 洪馨 欧卫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1-142,共2页
以LC/MS联用检测技术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分离检测健康志愿者口服丹参滴丸后血清中丹参相关的一些水溶性成分及代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对复杂的中药复方及复方的体内代谢产物仅用一级质谱(LC/MS)分析检测有其局限性,... 以LC/MS联用检测技术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分离检测健康志愿者口服丹参滴丸后血清中丹参相关的一些水溶性成分及代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对复杂的中药复方及复方的体内代谢产物仅用一级质谱(LC/MS)分析检测有其局限性,尚须进一步用多级质谱(LC/MSn)加以检测、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药代动力学 血清药理学 中药
下载PDF
姜黄素滴丸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刚 范颖 +3 位作者 翟冠钰 董月 原海忠 林庆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目的:以聚乙二醇6000(PEG)为基质制备姜黄素滴丸(固体分散体)和以淀粉为基质的姜黄素片相比较,研究基质对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纯姜黄素、姜黄素片剂、姜黄素滴丸,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姜黄素的... 目的:以聚乙二醇6000(PEG)为基质制备姜黄素滴丸(固体分散体)和以淀粉为基质的姜黄素片相比较,研究基质对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纯姜黄素、姜黄素片剂、姜黄素滴丸,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姜黄素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在大鼠体内药学过程符合单室模型,姜黄素滴丸与姜黄素相比Cmax、AUC显著增大,姜黄素滴丸对姜黄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 046%。结论:姜黄素滴丸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滴丸 固体分散体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大鼠
下载PDF
单剂量冰片及单剂量复方制剂中冰片的药物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天来 叶少梅 +1 位作者 欧卫平 宓穗卿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冰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冰片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大鼠单剂量灌服冰片、含等量冰片的复方丹参滴丸,应用GC-MS、GC-FID测定药后一系列时间点冰片的血中浓度。应用PKSolu2.0药物动力学软件(USA)处理药-时曲线数据,求... 目的比较研究冰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冰片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大鼠单剂量灌服冰片、含等量冰片的复方丹参滴丸,应用GC-MS、GC-FID测定药后一系列时间点冰片的血中浓度。应用PKSolu2.0药物动力学软件(USA)处理药-时曲线数据,求得冰片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等剂量的冰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冰片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单味冰片的吸收相,分布相及清除相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630h-1,1.788h-1及0.273h-1,远大于复方丹参滴丸中等量冰片相应的速率常数(1.635h-1,0.784h-1和0.116h-1)。单味冰片的达峰时间(0.5h)早于复方丹参滴丸(0.75h),但峰浓度16.8μg/mL约为复方丹参滴丸的l/2(31.02μg/mL),药后18h的浓度(0.043μg/mL)约为复方丹参滴丸的l/10。结论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应注意其他成分(组成)对所研究(观察)成分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复方丹参滴丸 GS—MS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磷脂复合物及其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魏永鸽 黄贺梅 +3 位作者 徐凯 孙永武 李姝颖 范明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70-3274,共5页
目的制备二氢杨梅素磷脂复合物及其滴丸,并比较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晶型、表观溶解度。以PEG 6000为基质,将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制成滴丸,测定其累积溶出度。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二氢杨梅素、磷... 目的制备二氢杨梅素磷脂复合物及其滴丸,并比较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晶型、表观溶解度。以PEG 6000为基质,将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制成滴丸,测定其累积溶出度。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二氢杨梅素、磷脂复合物、滴丸的0.5%CMC-Na溶液(100 mg/kg),于0.25、0.5、1、1.5、2、2.5、3、4、6、8、10 h采血,HPLC法测定二氢杨梅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二氢杨梅素在磷脂复合物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磷脂复合物在水、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高于原料药(P<0.01)。磷脂复合物240 min内累积溶出度为63.74%,而滴丸30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5.43%。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滴丸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以滴丸更明显(P<0.01),并且滴丸t_(max)缩短(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至1.68、3.72倍。结论滴丸可改善二氢杨梅素磷脂复合物的累积溶出度及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磷脂复合物 滴丸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溶剂挥发法 HPLC
下载PDF
银杏叶滴丸剂与片剂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长虹 李宏 +3 位作者 侴桂新 程雪梅 张芳 王峥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46-950,共5页
目的:对银杏滴丸剂和片剂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1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2组,先后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测定家兔分别口服银杏叶滴丸剂与片剂后血中银杏内酯A(ginkgolideA,... 目的:对银杏滴丸剂和片剂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1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2组,先后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测定家兔分别口服银杏叶滴丸剂与片剂后血中银杏内酯A(ginkgolideA,GA),银杏内酯B(ginkgolideB,GB),银杏内酯C(ginkgolideC,GC)及白果内酯(bilobalide,BB)的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GA,GB,GC及BB的药动学参数。以AUC0~12,tmax和cmax为指标,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判定。结果:家兔分别口服银杏叶滴丸剂及片剂后GA,GB,GC及BB均符合一房室模型。口服滴丸剂后GA,GB,GC及BB相对于口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4%,109%,112%和110%。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银杏叶滴丸剂和对照剂型银杏叶片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银杏 片剂 药动学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光谱法 质量 电喷雾电离 生物等效性 银杏内酯 白果内酯 滴丸剂
下载PDF
松萝酸自微乳和滴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颖 宋丹 +2 位作者 陶建生 张彤 王昌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4-957,共4页
目的对松萝酸自微乳和滴丸两种制剂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松萝酸的HPLC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Sepax Sapphi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50 mmol KH2PO4∶三乙胺500∶1)(70∶30);柱温40℃... 目的对松萝酸自微乳和滴丸两种制剂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进行考察。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松萝酸的HPLC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Sepax Sapphi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50 mmol KH2PO4∶三乙胺500∶1)(70∶30);柱温40℃;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85 nm。测定大鼠口服两种制剂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松萝酸的质量浓度,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松萝酸在0.02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在90%~110%之间。松萝酸自微乳、滴丸剂在大鼠体内给药后均符合单室一级吸收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max分别为2.968 h和3.125 h;Cmax分别为36.860μg/mL和42.392μg/mL;AUC0-∝分别为660.934μg/(mL.h)和646.777μg/(mL.h)。结论和松萝酸混悬液比较,松萝酸两种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自微乳 滴丸 HPLC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新型基质复方丹参滴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巍 王晓华 +1 位作者 张晓洁 陈建明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基质复方丹参滴丸的药物动力学。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以市售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基质滴丸的Cm ax及K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peak、AUC、t1/2β、MRT和VRT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研究新型基质复方丹参滴丸的药物动力学。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以市售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基质滴丸的Cm ax及K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peak、AUC、t1/2β、MRT和VRT无显著性差异,新型基质滴丸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4.5%。结论新基质滴丸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达峰浓度明显高于原滴丸,说明新型基质滴丸不仅保持并提高了原滴丸速效、高效的性能,且在达峰时间、在体内维持治疗浓度的时间及药物的消除情况与原滴丸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质 复方丹参滴丸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吲哚美辛肠溶滴丸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军 方小华 胡拥军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4期655-657,共3页
目的:对吲哚美辛(IDM)肠溶滴丸的药动学进行考察。方法: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以市售IDM肠溶片为对照,对同剂量IDM肠溶滴丸单剂量给药的药动学进行研究,用SPSS 21.0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及参数计算,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IDM肠溶滴丸及... 目的:对吲哚美辛(IDM)肠溶滴丸的药动学进行考察。方法: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以市售IDM肠溶片为对照,对同剂量IDM肠溶滴丸单剂量给药的药动学进行研究,用SPSS 21.0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及参数计算,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IDM肠溶滴丸及肠溶片均符合一室模型,C_(max)、T_(max)、AUC_(0-∞)、Tlag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_(max)及AUC_(0~∞)均显著升高,T_(max)及Tlag均显著缩短,肠溶滴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1.0±7.7)%。结论:IDM肠溶滴丸相对于肠溶片而言,吸收显著增加,起效明显加快,值得进一步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肠溶滴丸 肠溶片 药动学 比格犬
下载PDF
肝复康滴丸中黄芩苷体内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和平 张晓燕 +3 位作者 王建明 管媛媛 佟雷 黄淑梅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考察复方滴丸制剂中黄芩苷体内药动学的特征,以获得药动学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给大鼠灌服肝复康滴丸后,于不同时间采取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药浓度,通过DAS2.0药动学软件自动拟合数据获得药动学参数.大鼠灌胃给予肝复康... 考察复方滴丸制剂中黄芩苷体内药动学的特征,以获得药动学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给大鼠灌服肝复康滴丸后,于不同时间采取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药浓度,通过DAS2.0药动学软件自动拟合数据获得药动学参数.大鼠灌胃给予肝复康滴丸后黄芩苷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按黄芩苷3.6 g/kg灌胃后主要药动学参数Ka、tm ax、Cm ax、AUC、t1/2(Ka)、K21、K12、K10分别为22.744(1/h)、0.5 h、20.43μg/mL、124.296(μg/mL)h、0.03 h、0.068(1/h)、2.343(1/h)、5.891(1/h).药代动力学实验表明,肝复康滴丸中黄芩苷在体内的分布较快而代谢排除的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复康滴丸 黄芩苷 药代动力学 二室模型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缓释滴丸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10
作者 吴声振 雷凯君 霍钻云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普通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取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自身交叉对照、单剂量口服150 mg磷酸川芎嗪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普通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普通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取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自身交叉对照、单剂量口服150 mg磷酸川芎嗪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普通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磷酸川芎嗪的浓度,应用DAS 2.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磷酸川芎嗪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普通片的药动学参数t_(mat)分别为(4.17±0.41)h和(1.08±0.49)h,C_(max)分别为(3.240±0.471)mg·L^(-1)和(6.125±0.298)mg·L^(-1);AUC_(0-∞)分别为(38.549±2.408)mg·L^(-1)·h和(33.067±2.214)mg·L^(-1)·h;与市售普通片相比,缓释滴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6.58±10.24)%。结论磷酸川芎嗪缓释滴丸较市售普通片t_(max)明显延长,AUC_(0-∞)较高,说明缓释滴丸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缓释 滴丸 药动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龙血竭缓释滴丸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11
作者 张晓燕 于莹 +4 位作者 徐峰 马伟 董培良 王建明 严广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以龙血素B为检测指标,研究龙血竭在体内药动学参数。方法:以龙血素B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两组家兔血浆中龙血素B的浓度。同时选择3P97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与市售的广西龙血竭粉末相比,自制龙血竭缓释滴丸的达峰时间明显推迟,且... 目的:以龙血素B为检测指标,研究龙血竭在体内药动学参数。方法:以龙血素B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两组家兔血浆中龙血素B的浓度。同时选择3P97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与市售的广西龙血竭粉末相比,自制龙血竭缓释滴丸的达峰时间明显推迟,且达峰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两制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总清除率(CL)以及迟滞时间(Lag time)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F=AUCT·DR/(AUCR·DT)×100%=101.53%。自制的广西龙血竭缓释滴丸符合权重W=1/C^2的单室模型分布,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且吸收程度与普通广西龙血竭粉末等效。结论: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龙血竭缓释滴丸中龙血素B含量的方法,得出了以龙血素B含量为主的缓释滴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两者剂型的生物等效性和药效学考察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龙血竭 缓释滴丸 高效液相色谱 龙血素B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刺五加叶黄酮脂质体和滴丸的药动学差异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简勇 丁茹 +3 位作者 刘舒 刘忠英 宋凤瑞 刘志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方法,分析刺五加叶黄酮脂质体、刺五加叶滴丸和刺五加叶黄酮提取物经大鼠灌胃给药后其主要成分金丝桃苷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考察刺五加叶黄酮的适宜剂型。用PKsolver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大鼠灌胃... 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方法,分析刺五加叶黄酮脂质体、刺五加叶滴丸和刺五加叶黄酮提取物经大鼠灌胃给药后其主要成分金丝桃苷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考察刺五加叶黄酮的适宜剂型。用PKsolver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大鼠灌胃刺五加叶黄酮提取物、刺五加叶滴丸和刺五加叶黄酮脂质体后测得金丝桃苷的最大血药浓度(C_(max))分别为(210.24±10.3)、(254.12±9.2)、(349.34±12.5)μg/L;0~t时间内药时曲线面积(AUC_(0-t))分别为(30.7±2.7)、(35.01±1.98)、(45.2±2.8)μg/(m L·min);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334.42±75.36)、(394.56±90.26)和(640.35±84.26)min。结果表明,刺五加叶黄酮脂质体血药达峰浓度增加,清除速率降低,药时曲线下面积加大,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脂质体有望成为刺五加叶黄酮的适宜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脂质体 滴丸 生物利用度 药动学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丹参方中4种成分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田芊 黄喆 +5 位作者 崔春利 李兴欢 任丽 唐志书 史亚军 孙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08-1413,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灌胃复方丹参方后血浆中4种成分,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选取SD大鼠,灌胃复方丹参方提取物,采用UPLC法测定血浆中丹酚酸B、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丹参酮IIA浓度,DA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灌胃复方丹参方后血浆中4种成分,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选取SD大鼠,灌胃复方丹参方提取物,采用UPLC法测定血浆中丹酚酸B、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丹参酮IIA浓度,DA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4种成分在血浆中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基质效应为94.8%~110.3%,提取回收率为81.9%~103.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8.23%;准确度(RE)在-7.09%~3.49%,稳定性符合体内药物分析检测要求。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丹酚酸B,峰时间(tmax)为(1.5±0) h,峰浓度(Cmax)为(1784.0±322.3)μg·L^-1,AUC (0-t)为(2848.7±1021.3)μg·h·L^-1,MRT(0-t)(2.3±0.5) h;人参皂苷Rg1,tmax(0.5±0.1) h,Cmax为(1811.0±452.6)μg·L^-1,AUC(0-t)为(1957.6±981.5)μg·h·L^-1,MRT(0-t)为(2.5±0.2) h;三七皂苷R1,tmax为(0.3±0) h,Cmax为(330.0±112.7)μg·L^-1,AUC(0-t)为(886.5±311.8)μg·h·L^-1,MRT(0-t)为(3.9±0.4) h;丹参酮ⅡA,tmax为(1.5±0) h,Cmax为(3300.0±1223.6)μg·L^-1,AUC(0-t)为(5459.9±2011.6)μg·h·L^-1,MRT(0-t)为(3.5±0.1) h。结论该研究建立的UPLC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丹酚酸B、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丹参酮IIA药动学,同时该方法适用于复方丹参片与复方丹参滴丸的体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片 复方 丹参滴丸 复方 药动学 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
下载PDF
冬凌草滴丸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涛 杨婷 +3 位作者 郑大勇 李伟 于德红 韩倩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9-437,共9页
目的建立在大鼠血浆中同时测定冬凌草甲素与冬凌草乙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不同给药剂量冬凌草滴丸中冬凌草甲素与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冬凌草滴丸以小(0.3 g·kg^(-1))、中(0.9 g·kg^... 目的建立在大鼠血浆中同时测定冬凌草甲素与冬凌草乙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不同给药剂量冬凌草滴丸中冬凌草甲素与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冬凌草滴丸以小(0.3 g·kg^(-1))、中(0.9 g·kg^(-1))、大(2.7 g·kg^(-1))剂量以及累积剂量(0.9 g·kg^(-1),连续给药7 d)对大鼠灌胃给药,以苯海拉明作为内标物,采用LC-MS/MS分析方法检测血浆中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的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3.0版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冬凌草滴丸以小、中、大剂量给药后,冬凌草甲素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74.25±29.93),(197.67±38.09),(346.03±34.87)ng·mL^(-1),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85.46±36.06),(187.21±44.27),(654.66±88.50)ng·mL^(-1)·h;冬凌草乙素的C_(max)分别为(30.33±16.15),(37.88±11.95),(60.92±36.60)ng·mL^(-1),AUC_(0-t)分别为(17.44±4.16),(70.77±33.31),(136.25±3.65)ng·mL^(-1)·h。冬凌草滴丸中剂量单次给药与中剂量多次给药后,冬凌草甲素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2.24±1.17),(2.85±0.82)h,冬凌草乙素t_(1/2β)分别为(2.56±0.45),(2.73±0.62)h。结论大鼠给予冬凌草滴丸小、中、大剂量给药后,冬凌草甲素AUC_(0-t)呈线性动力学特征,中剂量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后,体内均无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滴丸 冬凌草甲素 冬凌草乙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动学
下载PDF
隐丹参酮滴丸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霄 颜国华 +3 位作者 王世广 李晓婷 李登云 崔传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09-2815,共7页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滴丸,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熔融法制备滴丸。以PEG 4000与PEG 6000比例、基质与药物比例、冷凝温度、滴速、滴距为影响因素,成型率、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工艺。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晶型分析,在扫...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滴丸,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熔融法制备滴丸。以PEG 4000与PEG 6000比例、基质与药物比例、冷凝温度、滴速、滴距为影响因素,成型率、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工艺。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晶型分析,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形态,测定溶解度、体外释药、稳定性。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隐丹参酮、物理混合物、滴丸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隐丹参酮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PEG 4000与PEG 6000比例1∶1,基质与药物比例7∶1,滴速35滴/min,冷凝温度12℃,滴距7 cm,成型率为(94.86±1.18)%,质量差异为(8.89±0.72)%。隐丹参酮在滴丸中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溶解度提高至40.55倍,45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4.74%。滴丸在6个月内外观、水分、最大质量差异、溶散时限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滴丸t max缩短(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2.70倍。结论滴丸可促进隐丹参酮体外溶出、体内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滴丸 制备 体内药动学 熔融法 HPLC
下载PDF
舒脑欣滴丸中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6
作者 石丹丹 邵诗佳 +4 位作者 宋奇 于新祥 高召军 李珂 齐永秀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研究舒脑欣滴丸中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大鼠灌胃舒脑欣滴丸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采样HPLC法测定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阿魏酸在0.12~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目的研究舒脑欣滴丸中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大鼠灌胃舒脑欣滴丸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采样HPLC法测定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阿魏酸在0.12~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5),提取回收率均大于7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小于3.96%,阿魏酸在大鼠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α为(0.178±0.08)h,T1/2β为(6.235±2.35)h,Tmax为(0.33±0.02)h,Cmax为(1.24±0.38)μg·mL^-1。结论本实验建立的HPLC法测定舒脑欣滴丸中阿魏酸血药浓度方法,可用于大鼠血浆中阿魏酸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脑欣滴丸 有效成分 阿魏酸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染料木素滴丸的制备及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考察
17
作者 陈永顺 杨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69-2575,共7页
目的:制备染料木素滴丸,提高染料木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PEG4000占基质百分比、基质与药物质量比及滴距作为主要影响因素,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染料木素滴丸处方。X粉末衍射法分析染料木素在滴丸中存在状态,测定溶解度和... 目的:制备染料木素滴丸,提高染料木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PEG4000占基质百分比、基质与药物质量比及滴距作为主要影响因素,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染料木素滴丸处方。X粉末衍射法分析染料木素在滴丸中存在状态,测定溶解度和溶出度等。以染料木素胶囊为对比,考察染料木素滴丸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染料木素滴丸最佳处方工艺:PEG4000占基质百分比为49.8%,基质与药物质量比为3.05∶1,滴距为8.0 cm。染料木素在滴丸中转变为无定形状态,溶解度提高至13.58倍,在60 min累积溶出度达94.89%。药动学结果显示染料木素滴丸达峰时间(t_(max))提前至(1.97±0.70)h,达峰浓度(C_(max))和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2.87倍和2.49倍。结论:染料木素滴丸处方工艺简单,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滴丸 累积溶出度 口服吸收 药动学
原文传递
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大鼠体内口服生物利用度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连赟芳 陈丹 +5 位作者 廖淑彬 谢平 黄娇 朱仙慕 马国萍 陈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药效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与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UPLC-MS联用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血药浓度及拟合药-时曲... 目的建立UPLC-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药效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与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UPLC-MS联用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血药浓度及拟合药-时曲线;大鼠分别灌胃给药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分析比较其体内药动学过程,考察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含药血浆中新橙皮苷的ρ_(max)分别为(1.68±0.02)_(提取物)和(5.54±0.09_(滴丸)mg·L^(-1),柚皮苷的ρ_(max)分别为(1.50±0.05)提取物和(4.83±0.10_(滴丸)mg·L^(-1),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的ρmax、AUC_(0-∞)显著高于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P<0.05);滴丸的MRT、t_(1/2)相比于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明显缩短;以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为参比,滴丸中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78.52%和258.59%。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明显改善了玳玳果总黄酮降脂提取物中药效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 新橙皮苷 柚皮苷 药动学 液相质谱联用仪
原文传递
银黄含化滴丸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小夏 龙厚宁 +1 位作者 张敏 高秀丽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 采用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的黄芩苷,测定银黄含化滴丸中黄芩苷的药动学数据。方法 单剂量口服给予银黄含化滴丸(0.672 g·kg^(-1),相当于黄芩苷52 mg·kg^-1),于024 h内间隔采血,用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血药浓度,... 目的 采用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的黄芩苷,测定银黄含化滴丸中黄芩苷的药动学数据。方法 单剂量口服给予银黄含化滴丸(0.672 g·kg^(-1),相当于黄芩苷52 mg·kg^-1),于024 h内间隔采血,用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黄芩苷19.79843.2 ng·m L^(-1)与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8),最低检测限、定量下限、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5761±0.6128 mg·L^(-1),Tmax=3.50±1.77 h,AUC(0-24 h)=11.1811±4.8466 mg·h·L^(-1),AUC(0-∞)=11.9222±5.5769 mg·h·L^(-1),t1/2=4.78±2.19 h。结论 所用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可用于银黄含化滴丸中黄芩苷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含化滴丸 黄芩苷 药动学 液质联用法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克癌素结肠包衣滴丸中姜黄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燕 于莹 +1 位作者 刘磊 董培良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评价克癌素结肠定位包衣滴丸有效成分姜黄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6只家兔随机等分成两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组,受试制剂组给予克癌素结肠定位包衣滴丸,参比制剂组给予滴丸丸芯,两组均按单剂量ig给药120丸(每丸含姜黄素1.5 mg)... 目的评价克癌素结肠定位包衣滴丸有效成分姜黄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6只家兔随机等分成两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组,受试制剂组给予克癌素结肠定位包衣滴丸,参比制剂组给予滴丸丸芯,两组均按单剂量ig给药120丸(每丸含姜黄素1.5 mg),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颈动脉取血。建立血浆中姜黄素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测定各时间点家兔体内姜黄素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DAS 2.1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根据药动学参数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利用度(Fr)。结果建立的HPLC法的方法学试验均符合检测要求;药时曲线显示,参比制剂丸芯符合双室模型,无滞后时间,而受试制剂符合一室模型,有滞后时间;药动学参数显示,与参比制剂比较,受试制剂的统计矩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显著增大、延迟时间(tlag)为5.307 h,显著延长(P<0.05),参比制剂的达峰时间(tmax)为3 h,受试制剂tmax为16 h,两组差异显著(P<0.05)。受试制剂的Fr为74.0%,其Cmax为参比制剂的62.6%,二者间均不具生物等效性。结论克癌素结肠定位包衣滴丸具有典型的缓(控)释特征,姜黄素成分结肠段蓄积,具有良好的靶向结肠定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癌素 包衣滴丸 结肠靶向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