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厂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研究
1
作者 杨洁 廉冰 +2 位作者 王彦 赵杨军 顾志杰 《四川环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核电厂释放的^(14)C是公众剂量的主要贡献核素,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价核电厂^(14)C排放所致公众辐射剂量。对目前国内外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比活度模型假设受照人体内、陆生动植物产品中、环境大气中^(14)C与^... 核电厂释放的^(14)C是公众剂量的主要贡献核素,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价核电厂^(14)C排放所致公众辐射剂量。对目前国内外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比活度模型假设受照人体内、陆生动植物产品中、环境大气中^(14)C与^(12)C的比率均相同,不考虑环境空气中稳定碳浓度变化、以及具体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的含量,会导致剂量估算结果偏保守;通过对模型参数选取的分析研究,发现空气、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浓度的含量对^(14)C辐射剂量估算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对核电厂场址周围不同类型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含量进行测量,获得较为实际的参数用于核电厂气态^(14)C辐射剂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辐射剂量 参数选取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14)C烷烃类化合物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裴鉴禄 李永国 +5 位作者 夏胤 陈泽翔 张计荣 李昕 陈建利 梁书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997,共8页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出电压17.89 kV、气体流速0.83 cm/s的最优条件下,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效率可达99.37%,CO_(2)选择性可达46.99%;通过提高输出电压、反应温度以及降低气体流速均能有效提升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性能;除CO_(2)外,等离子体处理CH_(4)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副产物有30余种,以有机物为主;等离子体处理CH_(4)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应的速率常数为1.1048 m^(3)/(kW·h)。以上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在^(14)C废气处理和监测领域,尤其是^(14)C烷烃类化合物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等离子体 甲烷 压水堆
下载PDF
城市大气Δ^(14)CO_(2)监测中背景站和背景值的选取——以深圳市为例
3
作者 周志华 李平阳 +8 位作者 成志能 李静 李军 陈多宏 张涛 熊向陨 马嵩 萨如拉 张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9,共11页
城市化石源CO_(2)(CO_(2)ff)排放的可靠量化对准确理解全球和区域碳核算至关重要。虽然CO_(2)放射性C同位素(Δ^(14)CO_(2))可作为独立示踪剂对CO_(2)ff排放进行量化,但其准确性仍然受制于背景站和背景值的选取。鉴于此,本研究以深圳市... 城市化石源CO_(2)(CO_(2)ff)排放的可靠量化对准确理解全球和区域碳核算至关重要。虽然CO_(2)放射性C同位素(Δ^(14)CO_(2))可作为独立示踪剂对CO_(2)ff排放进行量化,但其准确性仍然受制于背景站和背景值的选取。鉴于此,本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对比评估了距离观测站点由远及近的全球/大陆背景站、区域背景站、城市背景站和城市背景值共8个背景选项,提出了一种基于Keeling Plot(KP)右上角区域样点对背景站和背景值进行筛选和评定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深圳市背景首选区域背景站南岭,其次为KP右上角均值。针对不同城市,可依据边界条件的复杂性、有无背景观测等情况使用不同的背景选取方法。本研究为基于Δ^(14)CO_(2)估算重点城市和区域的CO_(2)ff排放量提供了背景站和背景值选取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4)CO_(2) 化石源CO_(2) 背景站 背景值 城市 深圳
下载PDF
二异丙基萘基质^(3)H和^(14)C液闪标准源的稳定性与淬灭校正准确性研究
4
作者 肖扬 张辉 +10 位作者 马彦 刘玫玲 刘皓然 梁珺成 张津肇 赵清 范梓浩 张晗 刘鹏 范富有 戴雄新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8-1744,共7页
为了建立商用液闪液分析水溶液样品中^(3)H、^(14)C的淬灭校正方法,基于二异丙基萘(Diisopropylnaphthalene,DIN)液闪液制备了^(3)H无淬灭液闪标准源、^(3)H淬灭系列液闪标准源、^(14)C无淬灭液闪标准源和^(14)C淬灭系列液闪标准源。考... 为了建立商用液闪液分析水溶液样品中^(3)H、^(14)C的淬灭校正方法,基于二异丙基萘(Diisopropylnaphthalene,DIN)液闪液制备了^(3)H无淬灭液闪标准源、^(3)H淬灭系列液闪标准源、^(14)C无淬灭液闪标准源和^(14)C淬灭系列液闪标准源。考察了室温、避光条件下标准源的稳定性,16个月后淬灭系列标准源的校正效率的变化小于0.5%,无淬灭^(3)H、^(14)C标准源的活度值和tSIE值在30个月的监测中斜率统计值均小于临界值,未观察到不稳定性。比较了DIN体系淬灭系列标准源与甲苯体系淬灭系列标准源对商用液闪液测量核素的校正准确性,结果表明DIN基质的淬灭系列标准源更适用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商用闪烁液(Ultima Gold^(TM)AB、Ultima Gold^(TM)LLT、Optiphase HiSafe 3)测试样品的淬灭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计量 二异丙基萘 液闪 淬灭 ^^(3)H ^^(14)C 稳定性
下载PDF
大气^(14)CO_(2)的加速器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崔晓宇 邢冠华 +2 位作者 王超 于建钊 袁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CO_(2)以示踪大气化石源CO_(2)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 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 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CO_(2)以示踪大气化石源CO_(2)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 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14)CO_(2)测试的研究进展。随着加速器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气^(14)CO_(2)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气化石源CO_(2)的来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减污降碳工作。未来应统一制定^(14)CO_(2)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质控手段,完善实验仪器配套设施,加快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14)CO_(2)分析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转化研究
6
作者 李骄阳 张素芬 +2 位作者 庞杏燕 余志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并明确了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主要降解产物、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好氧培养条件下,环磺酮母体在红壤土、潮土、黑土和褐土4种供试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分别为13.18、5.05、10.49和2.82 d;环磺酮在4种好氧土壤中均存在M1、M2和M3三种主要降解产物,并推断了其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途径;除潮土120 d采样点外,在整个培养过程中,4种土壤中降解产物含量均表现为M2(0.5%~60.8%AR)>M3(0.0~10.0%AR)>M1(0.0~3.9%AR)。本研究结果为环磺酮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磺酮 ^^(14)C示踪 好氧土壤 降解产物 降解途径
下载PDF
Cross section determination of^(27)Al(n,2n)^(26)Al reaction induced by 14-MeV neutrons uniting with D-T neutron activation and AMS techniques 被引量:1
7
作者 Xian-Lin Yang Chang-Lin Lan +6 位作者 Yu-Ting Wei Yi Zhang Gong Jiang Bo Xie Yu Liu Hong-Tao Shen Xiao-Jun Su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8-89,共12页
Aluminum is the primary structural material in nuclear engineering,and its cross section induced by 14-MeV neutr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o address the issue of insufficient accuracy for the^(27)Al(n,2n)^(26)Al re... Aluminum is the primary structural material in nuclear engineering,and its cross section induced by 14-MeV neutr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o address the issue of insufficient accuracy for the^(27)Al(n,2n)^(26)Al reaction cross section,the activation method and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technique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27)Al(n,2n)^(26)Al cross section,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D-T plasma ion temperature monitor in fusion reactors.At the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neutron activ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 K-400 neutron generator produced by the T(d,n)4He reaction.The^(26)Al∕^(27)Al isotope ratio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newly installed GYIG 1 MV AMS at the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neutron flux was monitored by measuring the activity of 92mNb produced by the 93Nb(n,2n)92mNb reaction.The measur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data in the experimental nuclear reaction database,and the measured values showed a reasonable degree of consistency with partially available literature data.The newly acquired cross-sectional data at 12 neutron energy points through systematic measurements clarified the divergence,which has two different growth trends from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values.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ed database,and the newly calculated excitation functions with TALYS−1.95 and EMPIRE−3.2 codes,the agreement with CENDL−3.2,TENDL-2021 and EMPIRE−3.2 results are generally acceptable.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the knowledge of the^(27)Al(n,2n)^(26)Al reaction excitation function was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work,which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fusion ion temperature,testing of the nuclear physics model,evaluation of nuclear data,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MeV neutron ^^(27)Al(n ^2n)^(26)Al Cross section AMS
下载PDF
江汉平原地下水混合的^(14)C年龄曲线投影校正研究
8
作者 查希茜 毛绪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8,I0001,共11页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和校正a^(14)C值的方法,并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实例进行解剖。江汉平原地下水中硫酸盐矿物溶解导致SO_(4)^(2-)含量增加,且SO_(4)^(2-)含量与a^(14)C值的关系曲线可以识别混合,并利用曲线投影校正a^(14)C值,提出了混合-IAEA模型。IAEA年龄和混合-IAEA年龄的分布差异揭示出地下水渗流变化。年轻地下水混合区为年轻地下水的汇聚方向;老地下水混合区为老地下水的汇集方向。因此,对于大型沉积平原(或盆地)的地下水流系统,使用^(14)C定年时需要考虑地下水混合的影响,混合校正后的^(14)C年龄可以用来识别地下水渗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 混合校正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水渗流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岩溶地下水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卢安康 赵冠华 +3 位作者 王辉 周立坚 唐胜群 彭志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8,共12页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系统论述。研究表明,目前放射性同位素^(14)C主要用于测定岩溶地下水年龄,通过地下水年龄分布和不同来源的同位素占比,科学识别地下水补给源、估算地下水补给速率、合理评估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等,再现岩溶地下水运动过程,进而计算运移过程中同位素交换率,判断发生的岩溶作用程度,可示踪地下污染来源,揭示地下水污染质的迁移规律,可为水资源利用和环境评价提供关键性的依据。然而,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的过程中,仍存在样品采集、处理流程不规范,仪器精度有限、测试价格昂贵、检测结果波动性大等问题。^(14)C测年范围有限,作为示踪剂指示作用单一,无法测定出过于“年轻”或者“古老”的岩溶地下水年龄。此外,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自然成因的“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会造成测年结果的偏差,现有的校正模型暂时无法解决该问题,相关理论也缺乏研究,这给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该文指出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未来仍需加强理论的研究,规范样品采集、处理流程,注重测试技术的开发,以解决“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造成的测年结果的偏差,多种示踪剂联合使用,提高测年精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测年原理 应用进展 存在问题 研究展望 岩溶地下水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spects of ^(14)N overtone RESPDOR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 under MAS beyond 60 kHz
10
作者 Yutaro Ogaeri Yusuke Nishiyama 《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Nitrogen-14(^(14)N)overtone(OT)spectroscopy under fast magic angle spinning(MAS)conditions(>60 kHz)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technique for observing correlations and distances between ^(14)N and ^(1)H,owing to the ... Nitrogen-14(^(14)N)overtone(OT)spectroscopy under fast magic angle spinning(MAS)conditions(>60 kHz)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technique for observing correlations and distances between ^(14)N and ^(1)H,owing to the absence of the first-order quadrupolar broadenings.In addition,^(14)N^(OT) allows selective manipulation of ^(14)N nuclei for each site.Despite extensiv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spin dynamics of ^(14)N^(OT) remains under debate.In this study,we conduc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to assess the spin dynamics of ^(14)N^(OT) using the rotational-echo saturation-pulse double-resonance(RESPDOR)sequence,which monitors population transfer induced by a^(14)N^(OT) pulse.The ^(14)N^(OT) spin dynamics is well represented by a model of a two-energy-level system.Unlike spin-1/2,the maximum excitation efficiency of ^(14)N^(OT) coherences of powdered solids,denoted by p,depends on the radiofrequency field(rf-field)strength due to orientation dependence of effective nutation fields even when pulse lengths are optimized.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p factor,contributing to the ^(14)N^(OT) spin dynamics,is nearly independent of the B0 field.Consequently,the filtering efficiency of RESPDOR experiments exhibits negligible dependence on B0 when the ^(14)N^(OT) pulse length is optimized.The study also identifies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14)N^(OT)/^(1)H RESPDOR correlation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N OVERTONE RESPDOR ^^(14)N/^(1)H correlation Solid-state NMR Fast MAS
下载PDF
核电厂流出物中^(14)C在海产品中的浓集研究及公众剂量评价应用
11
作者 许莉萍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滨海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会对周围公众产生照射,其中剂量贡献最大的放射性核素为^(14)C,又以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剂量占比最高。在进行食入海产品这一关键途径的剂量评价时,海产品中^(14)C的浓集情况将直接影响剂量评价的合理性。... 滨海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会对周围公众产生照射,其中剂量贡献最大的放射性核素为^(14)C,又以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剂量占比最高。在进行食入海产品这一关键途径的剂量评价时,海产品中^(14)C的浓集情况将直接影响剂量评价的合理性。本文采用比活度平衡模式,充分考虑福清核电厂址海域海水及海产品实际碳含量,计算出不同种类海产品^(14)C浓集因子,并通过与部分厂址海产品的^(14)C浓集因子实测值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值对比验证,得到了适用于福清核电厂址海域的海产品^(14)C浓集因子,推荐鱼类取6800、藻类取5300、甲壳类取5000、软体动物取4500,并应用于公众剂量评价,划分不同年龄组,计算出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公众个人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浓集因子 海产品 剂量评价
下载PDF
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的表达对ARDS患儿呼吸支持治疗临床转归的预测
12
作者 张冬梅 王来栓 应海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9-2613,2622,共6页
目的:探讨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对呼吸支持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三二〇一医院新生儿科130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对呼吸支持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三二〇一医院新生儿科130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治疗28 d后,根据患儿存活状态,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水平,分析影响患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及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水平预测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和PD-1平均荧光浓度(MFI)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低白蛋白血症、出生5 min的Apgar评分、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数PD-1表达均属于ARD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预测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98~0.855,P=0.000),预测死亡的截断值为0.105%,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1.96%和55.67%。T细胞上PD-1预测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74~0.838,P=0.000),预测死亡的截断值为114 MFI,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45%和58.23%。结论: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水平与ARDS新生儿的预后有关,其水平较高,表明预后不佳,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D14^(+) ^CD277^(+) 单核-巨噬细胞 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 预后
下载PDF
国内^(14)C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简述
13
作者 李杨 黄勇 +1 位作者 贺文明 李振华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6期598-604,共7页
^(14)C核素在标记示踪、临床疾病诊断、新药研发、环境监测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我国自上世纪开始^(14)C核素的生产研究,掌握了多种^(14)C核素的制备工艺,但是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近年来^(14)C核素的供应愈加紧张,限制了相关应用产业的... ^(14)C核素在标记示踪、临床疾病诊断、新药研发、环境监测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我国自上世纪开始^(14)C核素的生产研究,掌握了多种^(14)C核素的制备工艺,但是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近年来^(14)C核素的供应愈加紧张,限制了相关应用产业的发展。本文简述了国内^(14)C的应用情况、核反应制备^(14)C核素的工艺方法,以及国内^(14)C生产研究现状和具备^(14)C生产能力的基地建设情况,以期实现^(14)C核素的全面自主供应,助力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同位素生产 应用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NLR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检测意义分析
14
作者 熊丹 邓琼 陈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28 d...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28 d内患者预后情况分组,将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n=32),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n=4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分析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的价值,以及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CD64指数、NLR均高于存活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69、0.728、0.893,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64指数>9.15、NLR>12.19、CD14^(+)单核细胞HLA-DR≤44.60%、年龄≥65岁、入院时APACHEⅡ≥21.69分是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偏低,CD64指数、NLR偏高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佳,三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D64 指数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 抗原
下载PDF
渤海湾老狼坨子海岸带^(14)C、^(137)Cs、^(210)Pb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的加速趋势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宏 姜义 +4 位作者 李建芬 夏威岚 M.Van Strydonck S.L.Goodbred 康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8-664,共7页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L剖面中同一关键层的碳酸钙和原生腹足类壳体的14C测年对比研究,确定了晚全新世约2800calBP的层位及沉积速率0.045cm/a;8个样柱的137Cs和210Pbexc强度、蓄积量揭示了距今约120年来堤后盐沼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35cm/a,...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L剖面中同一关键层的碳酸钙和原生腹足类壳体的14C测年对比研究,确定了晚全新世约2800calBP的层位及沉积速率0.045cm/a;8个样柱的137Cs和210Pbexc强度、蓄积量揭示了距今约120年来堤后盐沼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35cm/a,而面向开放海湾的潮坪上部则达到约2~3cm/a。研究区近1个世纪以来沉积速率的加速趋势,是渤海湾西岸泥质海岸带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测年 ^^137Cs/^210Pb测年 沉积速率 加速 渤海湾西岸
下载PDF
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华 张会领 +2 位作者 涂林玲 覃嘉铭 冯玉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甑皮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保存较完整的一个人类洞穴遗址,距今有8.0~12.0ka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的测定,并对比了遗址内贝壳和木炭的14C年代。初步论证了钙华板14C年代的可靠性,并探讨甑皮岩古人类活动及穴居的最后年... 甑皮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保存较完整的一个人类洞穴遗址,距今有8.0~12.0ka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的测定,并对比了遗址内贝壳和木炭的14C年代。初步论证了钙华板14C年代的可靠性,并探讨甑皮岩古人类活动及穴居的最后年代为6.6kaBP。通过对钙华板14C年代研究为遗址洞穴地层的划分提供了新的年代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代 甑皮岩 洞穴遗址 钙华板 ^^14C 年代学 钙华 古人类活动 桂林
下载PDF
钾营养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微结构、^(14)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17
作者 史春余 王振林 +2 位作者 赵秉强 郭风法 余松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5-339,T001-T002,共7页
选用徐薯 18号为材料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供钾水平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块根呼吸速率和ATP含量、14 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适量钾肥 ,甘薯块根薄壁细胞膜结构完整、清晰 ,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和质体 ,... 选用徐薯 18号为材料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供钾水平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块根呼吸速率和ATP含量、14 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适量钾肥 ,甘薯块根薄壁细胞膜结构完整、清晰 ,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和质体 ,胞质较丰富 ;块根的呼吸速率和ATP含量较高 ,有利于提高块根“库”的活性。适量供钾 ,增加单位体积块根内的淀粉粒数 ,提高块根淀粉含量 ;促进光合产物由叶片向块根的运输 ,提高了14 C同化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 ;促进块根迅速膨大 ,增加单薯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营养 甘薯块根 薄壁细胞 微结构 ^^14C同化物分配 产量 呼吸速率
下载PDF
覆膜对小麦^(14)C-储备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龚月桦 杨俊峰 +2 位作者 王俊儒 李生秀 刘普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8-263,共6页
【目的】阐明覆膜对西北旱地小麦花前同化的14C-储备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方法】在小麦花前大约1周进行14CO2饲喂,在扬花和灌浆期对植株各部位的14C进行放射性测定。【结果】花前同化的14C在开花时约90%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0... 【目的】阐明覆膜对西北旱地小麦花前同化的14C-储备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方法】在小麦花前大约1周进行14CO2饲喂,在扬花和灌浆期对植株各部位的14C进行放射性测定。【结果】花前同化的14C在开花时约90%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0%存留在叶片中;开花后两者都向籽粒转运。成熟时叶片的14C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有大约65%的14C,籽粒中的14C分配率占30%~35%。覆膜小麦的14C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覆膜小麦的叶面积大,叶片衰老慢,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结论】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使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因而绿叶面积大,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得同化的干物质总量大大增加,所以产量增加;但并不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覆膜 ^^14C-储备物 转运 分配
下载PDF
西沙石岛风成灰岩的ESR和^(14)C年龄 被引量:17
19
作者 业渝光 和杰 +2 位作者 刁少波 高钧成 杜亚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3-110,共8页
采用ESR技术测定了西沙石岛风成灰岩地表样品的年龄,进一步证实这些风成灰岩是末次冰期的产物。通过ESR年龄和^(14)C年龄的对比,对于受到现代污染的样品,ESR方法似乎比^(14)C方法要可靠些;此外,对ESR测年中年剂量率的确定及ESR年龄的地... 采用ESR技术测定了西沙石岛风成灰岩地表样品的年龄,进一步证实这些风成灰岩是末次冰期的产物。通过ESR年龄和^(14)C年龄的对比,对于受到现代污染的样品,ESR方法似乎比^(14)C方法要可靠些;此外,对ESR测年中年剂量率的确定及ESR年龄的地质意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风成 ESR法 ^^14C年龄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光合作用和^(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文钰 樊高琼 +3 位作者 任万君 赵莉 董兆勇 韩惠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73-1178,共6页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植株冠层叶面积,处理间差异显著,以2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旗叶全展后30d,MDA含量降低了14.3%,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植株冠层叶面积,处理间差异显著,以2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旗叶全展后30d,MDA含量降低了14.3%,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59.4%和12.6%。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小麦旗叶后期光合速率,改变了14C同化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分蘖盛期标记的14C同化物分配到穗的比例提高了25.9%;灌浆中期标记的14C同化物分配到主茎穗和分蘖穗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0.8%和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小麦 干拌种 光合生产 ^^14C同化物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