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6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α-L-fucosidase an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Cross-sectional study 被引量:4
1
作者 Zhen-ya Lu Chao Cen +3 位作者 Zhou Shao Xin-hua Chen Cheng-fu Xu You-ming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5期1884-1890,共7页
AIM: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α-Lfucosidase(Af U)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 LD).METHODS: A total of 16473 individuals(9456 men and 7017 women)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study, who p... AIM: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α-Lfucosidase(Af U)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 LD).METHODS: A total of 16473 individuals(9456 men and 7017 women)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study, who presented for a health examination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2014.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hort were compared by NAf LD statu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assess the risk factors for NAf L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Af U in the diagnosis of NAf LD.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NAf LD and metabolic syndrome(met S) were 38.0% and 25.4%, respectively. The NAf L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f U levels than the non-NAf LD group(28.7 ± 7.9 U/L vs 26.0 ± 7.3 U/L, P < 0.001)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NAf LD increased with progressively higher serum Af U levels. Af U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t S and its five components: central obesity, hypertriglyceridemia, 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d fasting glucose. Stepwise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f U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NAf LD(OR = 1.009, 95%CI: 1.003-1.014, P < 0.001). The best cut-off value of Af U for the diagnosis of NAf LD was 27.5 U/L.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diagnostic efficacy index) was 0.606.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54.6% and 61.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f U level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NAf LD, and elevated Af U level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NAf 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fucosidase BIOMARKER non-alcoholicfatty liver disease METABOLIC SYNDROME Cross-sectionalstudy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α-L-Fucosidase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2
作者 杨甲梅 吴孟超 陈汉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89年第1期21-24,共4页
α-L-fucosidasc (AFU)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referring to Troost’s method in sera, liv-er tissues and lesions from patients with hepatoccllular carcinoma (HCC), other liverspace-occupying lesions (SOL) and diseas... α-L-fucosidasc (AFU)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referring to Troost’s method in sera, liv-er tissues and lesions from patients with hepatoccllular carcinoma (HCC), other liverspace-occupying lesions (SOL) and disea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for the diagnosis of HCC were 81.2% and 83. 3% respectively with the assay of serum AFU activi-ty, and sensitivities in the diagnosis of AFP-negative and early HCC were 76.1% and 70. 8%,respectively. The AFU activity in the HCC tissues and their pericancerous liver tissues was twice asmuch as controls, and consisted with their serum AFU activity (r=0. 742, P【0.01). It is sug-gested that AFU could be a new biologic marker of HCC and have an important value in thediagnosis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MA α-l-fucosidase DIAGNOSIS α-fetoprotein liver DISEASES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N-乙酰-L-酪氨酸生产工艺的中间物监控分析
3
作者 王艳领 田春美 刘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7-2142,共6页
为了探讨在生产N-乙酰-L-酪氨酸时,中间物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在采用乙酸酐乙酰化生产N-乙酰-L-酪氨酸过程中,对中间产生物料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和N,O-二乙酰-L-酪氨酸的中控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含量。具体方法是:把样品... 为了探讨在生产N-乙酰-L-酪氨酸时,中间物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在采用乙酸酐乙酰化生产N-乙酰-L-酪氨酸过程中,对中间产生物料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和N,O-二乙酰-L-酪氨酸的中控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含量。具体方法是:把样品用超纯水稀释100倍后,在色谱柱(C_(18),150mm×4.6mm,5μm)上进行分离,以10mmol·L^(-1)磷酸盐(pH3.0)-甲醇(60:4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波长270nm处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N,0-二乙酰-L-酪氨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1000mg·L^(-1),10~1000mg·L^(-1),50~1000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现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1.1mg L^(-1),1.2mg·L^(-1),14.0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分别在98.4%~105.0%,98.5%~100.8%,98.9%~10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1.8%、0.7%和0.9%,均小于2.0%。说明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方法切实可行,重现好,精密度高,可用于乙酰酪氨酸生产工艺中间物的监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酪氨酸 N-乙酰-l-酪氨酸 N O-二乙酰-l-酪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产工艺 监控分析
下载PDF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有关物质N,N′-二乙酰-L-胱氨酸测定
4
作者 祝艺娟 罗倩倩 +2 位作者 方海顺 杜碧莹 苏广海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乙酰半胱氨酸有关物质N,N′-二乙酰-L-胱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tlantis dC_(18)色谱柱(4.6 mm×150 mm,3μm),以甲酸铵溶液(取甲酸铵315 mg,加水960 mL溶解,摇匀)-乙腈-甲酸(970∶30...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乙酰半胱氨酸有关物质N,N′-二乙酰-L-胱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tlantis dC_(18)色谱柱(4.6 mm×150 mm,3μm),以甲酸铵溶液(取甲酸铵315 mg,加水960 mL溶解,摇匀)-乙腈-甲酸(970∶30∶1)为流动相,流速为0.7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N,N′-二乙酰-L-胱氨酸浓度在2.697~53.9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4μg·mL^(-1)和4.4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5%。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证明本法适用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N,N′-二乙酰-L-胱氨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N N′-二乙酰-l-胱氨酸 有关物质
下载PDF
水环境和水产品中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检测方法和检出情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琛 刘桂华 +4 位作者 秦逍云 刘红河 姜杰 杨胜园 袁冠湘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4-874,共11页
本文对蓝藻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的结构形态、检测方法、环境和食物中的检出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研究结果表明,BMAA主要存在3种赋存形态(游离态、溶解结合态、沉淀结合态);环境和食物中的BMA... 本文对蓝藻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的结构形态、检测方法、环境和食物中的检出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研究结果表明,BMAA主要存在3种赋存形态(游离态、溶解结合态、沉淀结合态);环境和食物中的BMAA类目前主要采用经过AQC衍生的LCMS/MS法检测,样品需经形态分离后、采用MCX固相萃取小柱处理.水环境、水产品和藻类保健品中BMAA类的污染已被大量报道.亚洲、北美洲、欧洲的相关环境和食物中均有一定的检出(检出浓度:水样<0.01—25.3μg·L^(-1);藻类<0.01—300μg·g^(-1);非鲨鱼水产品中0.08—115.3μg·g^(-1);藻类保健品中0.04—0.73μg·g^(-1)).BMAA存在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的现象,水产品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检出浓度就越高,如鲨鱼类产品中检出浓度高达34—2011μg·g^(-1),需要引起重视.我国目前对BMAA的相关研究还很有限,未来应加强检测方法、现场调查、风险评估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全面了解我国人群对BMAA类物质的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 LC-MS/MS 水环境 水产品 藻类产品
下载PDF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的酶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项蓉 王丹芸 +6 位作者 娄婷婷 吴子健 张宏宇 王素英 赵彦巧 张得光 马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是规模化生产AA-2G的可行方法。该文综述体外酶法合成AA-2G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和蔗糖磷酸化酶合成AA-2G的研究现状,并对AA-2G的功能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 酶法合成 糖基转移酶 功能
下载PDF
陶瓷超滤膜在5-羟基-L-色氨酸发酵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怡君 田俊波 +3 位作者 杨志彬 郝晋博 胡江林 吕志堂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提高5-羟基-L-色氨酸(5-hydroxy-L-tryptophan,5-HTP)提取分离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选择陶瓷超滤膜应用于从发酵液中提取5-HTP的工艺,对陶瓷超滤膜的过滤条件进行优化.首先优选出适合的膜孔径为10 nm,进一步优化得到陶瓷超滤膜分... 为提高5-羟基-L-色氨酸(5-hydroxy-L-tryptophan,5-HTP)提取分离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选择陶瓷超滤膜应用于从发酵液中提取5-HTP的工艺,对陶瓷超滤膜的过滤条件进行优化.首先优选出适合的膜孔径为10 nm,进一步优化得到陶瓷超滤膜分离提取5-HTP的3个最优工艺参数:发酵液pH值3.5,跨膜压差0.75 MPa,料液过膜温度35℃.在此工艺条件下,5-HTP的透过率在92%以上,对游离蛋白质截留率达90%以上,满足进一步浓缩、结晶制备5-HTP的要求,达到了优化预期效果,为陶瓷超滤膜应用于从发酵液中工业化提取5-HTP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超滤膜 5-羟基-l-色氨酸 过滤条件 透过率 截留率
下载PDF
大蒜辣素在大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鉴别
8
作者 吴莹莹 史荣梅 +4 位作者 李世颖 刘睿婷 宋百灵 马雪红 李新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鉴别大鼠给药后大蒜辣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探讨血浆和皮肤组织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取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组,每组每个时间点采... 目的鉴别大鼠给药后大蒜辣素体内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探讨血浆和皮肤组织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取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g,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组,每组每个时间点采用6只大鼠,涂抹大蒜软膏于大鼠背部,分别于0、5、10、15、20、25、30、60 min依次取血液和皮肤组织,UPLC-MS/MS鉴定血液和皮肤组织中大蒜辣素的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及变化情况。结果大蒜辣素与半胱氨酸反应产生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30 min即可反应90%以上。血浆中转化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在4 h内稳定。UPLC-MS/MS鉴定并确定了皮肤组织和血浆样品大蒜辣素与内源性半胱氨酸的反应产物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给予大蒜软膏30 min内血浆和皮肤中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的浓度逐步增大,60 min时含量降低。结论大蒜辣素可与血浆和组织中的内源性半胱氨酸快速反应,本研究将为大蒜辣素的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蒜辣素 半胱氨酸 S-烯丙基巯基-l-半胱氨酸
下载PDF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尚应春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 目的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良性组(肝硬化患者41例)、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另选择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AFU、AFP、PIVKA-Ⅱ指标,分析上述指标水平,同时通过ROC曲线分析单项以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AFU、AFP、PIVKA-Ⅱ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FU、AFP、PIVKA-Ⅱ指标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时,AUC提升至0.912,灵敏度提升至89.63%,特异度提升至99.10%,高于单独检测。结论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采用联合AFU、AFP、PIVKA-Ⅱ检测方式,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能够为完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724、糖类抗原19-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于兆亚 张孟伟 +1 位作者 陈栋 卢伟伟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1例PHC患者为PHC组,71例同期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1例PHC患者为PHC组,71例同期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AFU、CA724、CA19-9水平及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血清AFU、CA724、CA19-9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ROC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清AFU、CA724、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t1=15.782;t2=14.195;t3=18.504,P<0.05);不同病理学参数PHC患者血清AFU、CA724、CA19-9水平比较:肿瘤数目(单发)低于肿瘤数目(多发)(t1=5.531;t2=8.155;t3=4.937,P<0.05);肿瘤直径(≤5cm)低于肿瘤直径(>5cm)(t1=7.333;t2=11.808;t3=9.026,P<0.05);Ⅰ~Ⅱ期低于Ⅲ~Ⅳ期(t1=12.733;t2=15.329;t3=15.623,P<0.05);低分化高于中高分化(t1=13.450;t2=26.847;t3=17.349,P<0.05);无淋巴结转移低于有淋巴结转移(t1=14.745;t2=33.192;t3=16.148,P<0.05);入院时血清AFU、CA724、CA19-9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AFU、CA724、CA19-9水平联合检测PHC的AUC为0.878(95%CI:0.857~0.890,P<0.05)。结论 血清AFU、CA724、CA19-9水平与PHC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岩藻糖苷酶 糖类抗原724 糖类抗原19-9 病理特性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的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金玲 杨杰 魏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3-351,共9页
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Alpha-L-arabinofuranosidase,α-L-AFase)属于糖苷水解酶类,主要功能是水解阿拉伯木聚糖中的阿拉伯糖取代基,并与其他水解酶协同促进半纤维素的降解,从而改善半纤维素的生物转化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来源... 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Alpha-L-arabinofuranosidase,α-L-AFase)属于糖苷水解酶类,主要功能是水解阿拉伯木聚糖中的阿拉伯糖取代基,并与其他水解酶协同促进半纤维素的降解,从而改善半纤维素的生物转化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来源α-L-AFase的酶学特性、性质改良、结构、催化机制和协同作用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不同微生物来源的α-L-AFase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和催化机制均存在着多样性,重组表达的方法能有效改善α-L-AFase的活性和稳定性,且α-L-AFase与其他半纤维素水解酶的协同催化作用使底物的转化效率显著提高。α-L-AFase广泛应用于改善面团发酵质地、果汁澄清、酿酒工艺优化、制备高消化率饲料以及功能性保健产品研制等多个领域。本文为后续α-L-AFase的基础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Fase) 阿拉伯木聚糖 催化机制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产耐热α-L-鼠李糖苷酶高密度发酵条件的优化
12
作者 葛林 刘英英 +1 位作者 周芳名 展凌玲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了减少乙酸的生成,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生产耐热α-L-鼠李糖苷酶的产量,考查了指数流加培养、两阶段指数流加培养、诱导温度、诱导pH对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耐热α-L-鼠李糖苷酶(TstRhaA)过程中乙酸含量和酶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工艺... 为了减少乙酸的生成,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生产耐热α-L-鼠李糖苷酶的产量,考查了指数流加培养、两阶段指数流加培养、诱导温度、诱导pH对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耐热α-L-鼠李糖苷酶(TstRhaA)过程中乙酸含量和酶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工艺:诱导前比生长速率0.2 h^(-1),诱导后比生长速率0.18 h^(-1),诱导温度33℃,pH 7.2。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乙酸浓度始终保持在0.8 g/L以下,菌体干重(DCW)最大为69.6 g/L,最高酶活力为589.0 U/mL,是摇瓶发酵的23.4倍,实现了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生产TstRhaA。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过程中乙酸含量在合适范围内,能够实现TstRhaA的高效生产,这对其他酶的高密度表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鼠李糖苷酶 大肠杆菌 乙酸 高密度发酵
下载PDF
高尔基体糖蛋白73、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肖蕾 毛睿 +3 位作者 杨颖 张瑞丽 忙尼沙·阿不都拉 包永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81-158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9月初次就诊于我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肝癌组,肝硬化患者65例为肝硬化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9月初次就诊于我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肝癌组,肝硬化患者65例为肝硬化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为肝炎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法测定受检者血清GP73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FU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AFP水平。计算GP73、AFU、AFP单项检测与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 4组受检者血清GP73、AFU、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GP73、AFU、AFP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为0.804〔95%CI(0.746,0.862)〕、0.798〔95%CI(0.739,0.858)〕和0.797〔95%CI(0.731,0.862)〕,GP73、AFU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与AF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P73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82.5%)、特异度(63.3%)与AFP(66.3%、8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灵敏度=4.65,χ2特异度=28.91,P<0.05);AFU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73.8%)与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特异度(77.5%)与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P<0.05)。联合检测中,GP73+AFU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为92.5%,GP73+AFU+AFP的敏感度为96.3%。结论 GP73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敏感度,而AFP具有较好的特异度;GP73、AFU、AFP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率,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尔基体 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类 诊断
下载PDF
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平 王江滨 +1 位作者 张爱国 王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 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别采用放免法和显色多肽基质法对93例原发性肝癌、45例恶性肿瘤、98例良性肝病、46名孕产妇及2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水平和AFU...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 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别采用放免法和显色多肽基质法对93例原发性肝癌、45例恶性肿瘤、98例良性肝病、46名孕产妇及2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水平和AFU活性进行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水平及AFU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各疾病组。AFU和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3%和74.2%,在AFP阴性肝癌患者中AFU阳性率为75.0%。AFU、AFP两者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可提高到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下载PDF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沛 陈伟 石小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174-1175,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α L 岩藻糖苷酶 (alpha L fucosidase,AFU)在原发性肝癌 (primaryhepaticcarcinoma ,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正常人 ,2 7例肝癌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1 8例肝炎患者、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8例转移性肝癌... 目的 探讨血清α L 岩藻糖苷酶 (alpha L fucosidase,AFU)在原发性肝癌 (primaryhepaticcarcinoma ,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正常人 ,2 7例肝癌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1 8例肝炎患者、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8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和30例其它恶性肿瘤患者所测的血清AFU活性值进行统计 ,比较各组测定的AFU水平差异。结果 肝癌组血清AFU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转移性肝癌组和其它恶性肿瘤组 ,但不能区分于肝炎组和梗阻性黄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α-l-岩藻糖苷酶 原发性肝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和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瑞霞 杨义明 +1 位作者 赵学峰 刘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1-112,115,共3页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肿瘤相关物质(TSGF),探讨该3项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对照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组62例,均同时检测AFP、AFU、TSGF。结果原发性肝癌...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肿瘤相关物质(TSGF),探讨该3项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对照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组62例,均同时检测AFP、AFU、TSGF。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U、TSGF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U、TSGF单独检测时的敏感性分别为67.7%、77.4%和80.6%,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6.8%,血清AFP阴性标本AFU、TSGF的敏感性分别为68.2%和71.2%。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中,AFU、TSGF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AFP互为补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类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肝肿瘤
下载PDF
肝脏疾病诊断中腺苷脱氨酶、前清蛋白、α-L-岩藻糖苷酶、胆碱脂酶和5′-NT价值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永志 陈彬 +1 位作者 林月云 刘惠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1期2832-2834,共3页
目的了解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胆碱脂酶、前清蛋白和5′-核苷酸酶(5′-N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32例肝脏疾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150例,重型肝炎25例,肝硬化40例,酒精性肝炎35例,慢性肝炎82例;选择同期9... 目的了解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胆碱脂酶、前清蛋白和5′-核苷酸酶(5′-N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32例肝脏疾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150例,重型肝炎25例,肝硬化40例,酒精性肝炎35例,慢性肝炎82例;选择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Bayer 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ADA、AFU、前清蛋白、胆碱脂酶和5′-NT,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5项指标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结果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DA、AFU、5′-NT显著增高,前清蛋白、胆碱脂酶显著降低;ADA、AFU、5′-NT的异常值比例分别超过80%、65%、90%。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ADA、AFU、5′-NT轻度升高,前清蛋白、胆碱脂酶轻度下降;急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5′-NT的异常值比例分别为80.0%、54.67%。血清前清蛋白、胆碱脂酶的AUC在重型肝炎患者中分别为0.022、0.000,在肝硬化组患者中分别为0.019、0.000;上述两组患者血清ADA、5′-NT的AUC均大于0.950,AFU的AU均大于0.800。在急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组中,患者血清ADA、5′-NT的AUC均大于0.800,AFU的AUC分别为0.814、0.637。332例患者血清前清蛋白、胆碱脂酶的AUC分别为0.175、0.181,血清ADA、AFU、5′-NT的AUC分别为0.850、0.743、0.714。结论血清ADA、AFU、前清蛋白、胆碱脂酶和5′-NT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脱氨酶 α-l-岩藻糖苷酶 胆碱酯酶 前清蛋白 5'-核苷酸酶
下载PDF
高尔基蛋白73、甲胎蛋白异质体3、甲胎蛋白和α-L-岩藻糖苷酶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丁艳 李丹 +1 位作者 王念跃 耿全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85-789,共5页
目的比较高尔基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甲胎蛋白(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在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的意义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12月收治的272例肝癌患者、203例肝硬化患者、248例慢性肝... 目的比较高尔基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甲胎蛋白(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在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的意义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12月收治的272例肝癌患者、203例肝硬化患者、248例慢性肝炎患者及21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GP73、AFP-L3、AFP和AFU水平进行检测。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ROC曲线绘制分别以健康人组和非肝癌组(健康体检、慢性肝炎、肝硬化)为对照。联合指标先进行Logistic拟合后再做ROC曲线。结果 GP73水平肝硬化组[177.0(116.0,247.0)ng/ml]较肝癌组[141.0(83.3,218.8)ng/ml])和慢性肝炎组[151.0(83.0,235.3)ng/ml]高(U=22 116.5、21 052.0,P均<0.05);AFP-L3和AFP在肝癌组中的水平[11.3(4.3,21.2)%,78.4(7.1,2455.8)ng/m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6.0(4.0,8.0)%,10.0(3.8,49.5)ng/ml]和慢性肝炎组[7.0(5.0,9.0)%,18.8(4.4,79.6)ng/ml](P均<0.05)。以健康人血清样本为对照绘制的诊断肝癌的ROC曲线,GP73、AFP-L3、AFP和AFU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7、0.817、0.901和0.680。由此可知在鉴别健康人和肝癌患者方面,前3者比AFU有较高的准确性。以非肝癌患者血清样本为对照绘制的诊断肝癌的ROC曲线,4个指标对应的AUC分别为0.573、0.734、0.753和0.552,可见AFP-L3和AFP对于诊断肝癌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大时的cut off值依次为8.55%(56.6%,84.9%),49.88 ng/ml(57.7%,80.9%)。结论 GP73的上升与肝损伤及长期纤维化有关,其在诊断肝脏疾病中有较好的敏感性,AFP-L3和AFP在诊断肝癌方面特异性较好,AFP-L3和AFP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肝癌的诊断敏感性至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高尔基蛋白73 甲胎蛋白异质体 甲胎蛋白类 α-l-岩藻糖苷酶
下载PDF
甲胎蛋白与α-L-岩藻糖苷酶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友伟 史丽萍 +1 位作者 张健 周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与α-L-岩藻糖苷酶(AFU)两项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60例、转移性肝癌3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60例及健康对照60例,进行AFP与AFU联合血清检测,纳入临床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与α-L-岩藻糖苷酶(AFU)两项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60例、转移性肝癌3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60例及健康对照60例,进行AFP与AFU联合血清检测,纳入临床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不同的AFP检测阈值下,肝癌诊断的敏感性随阈值下降而上升,同时特异性却在下降。AFU可敏感而特异的检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小肝癌,显示良好的诊断效率(检出率达89.6%)。AFP与AFU联合检测PHC,总的阳性率可达96.49%。结论联合应用AFP和AFU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类
下载PDF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测定在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磊 刘娟 +2 位作者 马红雨 全首祯 朱美财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54例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好转后分别检测α-L-岩藻糖苷酶;同时选取40名健康对照者,分析不同血液病患者间、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好转后α-L-岩藻糖苷酶的变化情况。结...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54例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好转后分别检测α-L-岩藻糖苷酶;同时选取40名健康对照者,分析不同血液病患者间、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好转后α-L-岩藻糖苷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液病患者的α-L-岩藻糖苷酶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的α-L-岩藻糖苷酶水平低于其他血液病组(P<0.05);治疗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的α-L-岩藻糖苷酶水平高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组(P<0.05);其余血液病患者治疗组间的α-L-岩藻糖苷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血液病患者组间的α-L-岩藻糖苷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病患者治疗好转后,各血液病组的α-L-岩藻糖苷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α-L-岩藻糖苷酶可作为判断血液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藻糖苷酶 血液病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