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_1 and H_2 receptors in the locus ceruleus are involved in the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histamine-induced carotid sinus baroreceptor reflex reset-ting in rats 被引量:2
1
作者 Guo-Qing WANG Wan-Ping SUN Yong-Jin ZHU Rong ZOU Xi-Ping ZHOU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09-215,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1 and H2 receptors in the locus ceruleus (LC) in carotid sinus baroreceptor reflex (CSR) resetting induced by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c.v.) injection of histamine (H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1 and H2 receptors in the locus ceruleus (LC) in carotid sinus baroreceptor reflex (CSR) resetting induced by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c.v.) injection of histamine (HA). Methods The left and right carotid sinus regio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in 18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anesthetized with pentobarbital sodium. The intracarotid sinus pressure (ISP) was altered in a stepwise manner in vivo. ISP-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relationship curve and it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were constructed by fitting to the logistic function with five parameters. The changes in CSR performance induced by i.c.v. HA and the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with H1 or H2 receptors selective antagonist, chlorpheniramine (CHL) or cimetidine (CIM) into the LC, on the responses of CSR to HA were examined. Results I.c.v. HA (100 ng in 5 μl) significantly shifted the ISP-MAP relationship curve upwards (P 〈 0.05) and obviously decreased the value of the reflex parameters such as MAP range and maximum gain (P 〈 0.05), but increased the threshold pressure, saturation pressure and ISP at maximum gain (P 〈 0.05). The pretreatment with CHL (0.5 μg in 1 μl) or CIM (1.5 μg in 1 μl) into the LC could obviously attenuate the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in CSR performance induced by HA, but the alleviative effect of CIM was less remarkable than that of CHL (P 〈 0.05). Respective microinjection of CHL or CIM alone into the LC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ose and volume did not change CSR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P 〉 0.05). Conclusion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administration of HA results in a rapid resetting of CSR and a decrease in reflex sensitivity, and the responses of CSR to HA may be mediated, at least in part, by H1 and H2 receptors activities in the LC, especially by H1 receptor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central HA on CSR might be related to a histaminergic descending pathway from the hypothalamus to 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otid sinus baroreceptor reflex HISTAMINE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H1 receptor H2 receptor locus ceruleus 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下载PDF
蓝斑H_2受体参与应激对大鼠颈动脉窦反射的重调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金华 宋军 +2 位作者 王淋辉 邹容 王国卿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蓝斑H_2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蓝斑注射选... 目的探讨蓝斑H_2受体是否影响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SR)的重调定。方法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蓝斑注射选择性H_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CIM)对CSR的影响。结果蓝斑内注射CIM(1.5μg/μ1)导致应激大鼠ISP-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明显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均减少(P<0.05);蓝斑注射相同剂量的CIM对非应激大鼠的CSR无明显影响(P>0.05)蓝斑内注射CIM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恢复到非应激给药后水平。结论蓝斑H_2受体参与应激对CSR的重调定;除此之外,应激作用中尚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 应激 蓝斑H2受体 平均动脉压 大鼠
下载PDF
中枢α受体在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2 位作者 蒋星红 沈新娥 张玉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枢α1和α2 肾上腺素受体 (α1 AR ,α2 AR)在脑室注射 (icv)组胺 (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 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 目的 探讨中枢α1和α2 肾上腺素受体 (α1 AR ,α2 AR)在脑室注射 (icv)组胺 (HA)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CS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 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 ,将不同窦内压 (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 ,求得ISP 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观察icvHA以及预先在蓝斑 (LC)或孤束核 (NTS)微量注射α1或α2 AR拮抗剂对CSR的影响。结果 icvHA (6 0 μmol·L-1,5 μl)导致ISP 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明显上移 (P <0 0 5 ) ,ISP和增益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 (P <0 0 5 ) ,反射参数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 (P <0 0 5 ) ;预先向LC注射选择性的α1 AR拮抗剂酚苄明 (PBZ ,3μmol·L-1,5 0 0nl)或α2 AR拮抗剂育亨宾 (YOH ,2 5 μmol·L-1,5 0 0nl) ,均能明显加强HA的上述效应 ,PBZ的这种加强作用不如YOH的显著 (P <0 0 5 ) ;预先向NTS注射相同剂量、容积的PBZ或YOH ,对HA效应的影响与LC注射后的相类似 ,但NTS注射YOH后icvHA所致的阈压变化进一步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脑室给HA使CSR产生快速重调定 ,反射敏感性下降 ;LC与NTS处的α1、α2 AR作用可减弱icvHA对CSR的重调定 ;LC、尤为NTS处的α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 组胺 脑室注射 中枢α1-肾上腺素受体 中枢α2-肾上腺素受体 孤束核 蓝斑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蓝斑α受体减弱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重调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卿 周希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蓝斑α1和α2受体在脑室注射(ICV)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 目的:探讨蓝斑α1和α2受体在脑室注射(ICV)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ICVHA以及预先在蓝斑(LC)微量注射α1或α2受体拮抗剂对CBR的影响。结果:ICVHA(60μmol.L-1,5μl)导致ISP-MAP关系曲线后半程显著上移(P<0.05),反射参数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P<0.05);预先向LC注射选择性的α1受体拮抗剂酚苄明(PBZ,3μmol.L-1,500nl)或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2.5μmol.L-1,500nl),均能明显加强HA的上述效应,PBZ的这种加强作用不如YOH的显著(P<0.05)。结论:脑室给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LC的α1、α2受体作用可减弱ICVHA对CBR的抑制性重调定;α2受体在调制这种重调定的过程中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 组胺 脑室注射 蓝斑α1受体 蓝斑α2受体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蓝斑H_1受体作用参与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反射的重调定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国卿 孙万平 +2 位作者 邹容 李金华 周希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9-962,共4页
目的研究蓝斑(LC)H1受体是否参与调制中枢外源性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的重调定。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 目的研究蓝斑(LC)H1受体是否参与调制中枢外源性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的重调定。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脑室注射(icv)HA以及预先在LC微量注射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对CBR的影响。结果icv HA(100 ng)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明显上移(P<0.05),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增大(P<0.05),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P<0.05);预先向LC内微量注射CHL(0.5μg/μl),可明显减弱HA的上述效应;单独向LC内注射相同剂量的CHL对CB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脑室给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LC的H1受体作用参与icv HA对CBR的抑制性重调定,下丘脑-LC的HA能通路可能是中枢HA调节CBR的下行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H1受体 组胺 脑室注射 颈动脉窦反射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PTSD样大鼠蓝斑核盐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慢 韩芳 石玉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PTSD样大鼠蓝斑(locus ceruleus,LC)神经元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MR)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PS处理后24h、4d、7d、14d和28d组,非SPS刺激大鼠作为对照,应... 目的探讨PTSD样大鼠蓝斑(locus ceruleus,LC)神经元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MR)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PS处理后24h、4d、7d、14d和28d组,非SPS刺激大鼠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分别进行各组蓝斑神经元M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检测,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蓝斑神经元MR的表达呈现24h急剧下调,4d、7d,14d和28d恢复性上调。结论PTSD样大鼠蓝斑神经元MR的表达变化可能直接参与了PTSD持续性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蓝斑 盐皮质激素受体
下载PDF
大鼠蓝斑组胺受体在应激导致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中的作用
7
作者 王国卿 李建祥 +2 位作者 傅春玲 孙万平 童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揭示蓝斑(LC)的H1和H2受体在足底电击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足底电击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ISP... 目的揭示蓝斑(LC)的H1和H2受体在足底电击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足底电击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ISP-增益(Gain)关系曲线及反射特征参数,观察LC微量注射选择性H1或H2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或西咪替丁(CIM)对应激状态下CBR的影响。结果应激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显著全面上移(P<0.05),ISP-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调定点和最大增益时的ISP值增大(P<0.05),而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P<0.05);LC内注射CHL(0.5μg/μl)或CIM(1.5μg/μl)20min内均可明显减弱应激对CBR的上述改变(P<0.05),CIM的减弱效应不如CHL的显著(P<0.05);LC注射上述相同剂量的CHL或CIM对非应激大鼠的CBR无明显影响(P>0.05);LC内注射CHL或CIM均不能使应激的CBR水平完全恢复到相应的非应激对照水平。结论应激引起CBR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部分机制可能是激活中枢组胺能系统,LC的H1和H2受体尤为H1受体在应激对CBR的重调定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丘脑-LC的组胺能通路可能是应激所致CBR重调定的下行通路之一;除此之外,应激作用中尚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重调定 应激 蓝斑H1受体 蓝斑H2受体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蓝斑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8
作者 李慢 韩芳 石玉秀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蓝斑(LC)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使用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分别取SPS处理后24h、4d、7d、14d和28d大鼠蓝斑组织,同时取正...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蓝斑(LC)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使用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分别取SPS处理后24h、4d、7d、14d和28d大鼠蓝斑组织,同时取正常蓝斑组织(非SPS刺激)作为对照,应用尼氏染色观察蓝斑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分别观察及检测各组蓝斑神经元GR表达的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GR分布在蓝斑神经元核上,GR的表达24h、4d、7d逐渐上调,14d、28d恢复性下调,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PS处理后,蓝斑GR出现短暂上调,随后下调,提示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核受体GR表达的变化可能直接参与PTSD持续精神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蓝斑 核受体 糖皮质激素受体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δ受体与β-arrestin 1的作用
9
作者 刘若杉 孙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δ受体与β-arrestin 1的作用。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NS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kg 2次;M组:分别注射吗啡10 mg/kg与生理盐水1 ml/kg;MF1、MF2、MF3组:吗啡用药同M组,30 mi... 目的研究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δ受体与β-arrestin 1的作用。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NS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kg 2次;M组:分别注射吗啡10 mg/kg与生理盐水1 ml/kg;MF1、MF2、MF3组:吗啡用药同M组,30 min后分别给予芬太尼3、6、12μg/kg,连续9 d。取大鼠蓝斑核,测定δ受体、β-arrestin 1的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M组δ受体、β-arrestin 1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M组比较,MF1、MF2和MF3组δ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F2组和MF3组β-arrestin 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芬太尼6μg/kg、12μg/kg可上调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β-arrestin 1表达,但对δ受体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芬太尼 蓝斑核 Δ受体 β-arrestin1
下载PDF
基于β2AR/β-arrestin2/NF-κB通路探讨预电针“内关”“间使”对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学习记忆及蓝斑核-海马神经环路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何川 王丽 +6 位作者 潘小丽 余超超 肖娟 鲁镇坤 李湘钰 杜艳军 沈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612-1622,共11页
目的观察预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蓝斑核-海马神经环路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探讨预电针防治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 目的观察预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蓝斑核-海马神经环路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探讨预电针防治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 mg/(kg·d),连续8周]制备AD样大鼠模型。每日腹腔注射后,电针组大鼠予电针刺激“内关”“间使”,连续波,频率50 Hz,电流1 mA,20 min/次,每日1次,共8周。假电针组仅于“内关”“间使”位置浅刺至皮下,不通电,其余操作均与电针组同。干预结束后,以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蓝斑核多巴胺β羟化酶和c-Fos共定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表达数、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定位星形胶质细胞数,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大鼠海马去甲肾上腺素(NE)、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海马组织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穿越次数和在目标象限探索时间减少(P<0.01);电针干预能缩短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增加平台穿越次数和在目标象限探索时间(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共定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数减少、共定位星形胶质细胞数增多(P<0.01),NE、β2AR、β-arrestin2及IκBα蛋白表达降低(P<0.01),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1),TNF-α、IL-1β及IL-6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共定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数增多、共定位星形胶质细胞减少(P<0.01),NE、β2AR、β-arrestin2及IκBα蛋白表达增加(P<0.01),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1),TNF-α、IL-1β及IL-6含量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电针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电针“内关”“间使”可缓解AD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减轻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丢失,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保护蓝斑核-海马神经环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β2AR/β-arrestin2/NF-κB炎性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预电针 蓝斑核 β2肾上腺素受体/β-抑制蛋白2/核转录因子-κB通路 神经炎症 大鼠
原文传递
蓝斑H_1受体介导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刘丹丹 王洁 +2 位作者 薛建 张玉英 王国卿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0-712,719,共4页
目的揭示蓝斑H1受体在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SR)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反射特征参数,观察蓝斑注射... 目的揭示蓝斑H1受体在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SR)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反射特征参数,观察蓝斑注射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对应激条件下CSR的影响。结果蓝斑内注射CHL(0.5μg/μl)导致应激大鼠ISP-MAP关系曲线显著下移,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均减小,而MAP变动范围与反射最大增益加大,这些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蓝斑注射相同剂量的CHL对非应激大鼠的CSR无明显影响(P>0.05);蓝斑内注射CHL不能使应激的CSR水平完全恢复到非应激给药后水平。结论蓝斑H1受体参与应激对CSR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应激效应中尚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反射 应激 蓝斑H1受体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海马电点燃癫痫增加大鼠蓝斑酪氨酸羟化酶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蒙蒙 于佳田 +2 位作者 呼奶英 马新财 王德广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对其蓝斑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右侧海马部位植入双极电极;术后1周对模型组大鼠右侧海马进行隔日电刺激制作电点燃癫痫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电点燃癫痫对其蓝斑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右侧海马部位植入双极电极;术后1周对模型组大鼠右侧海马进行隔日电刺激制作电点燃癫痫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组大鼠海马中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蓝斑内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癫痫模型大鼠海马部位MAP2阳性物质灰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蓝斑中TH的表达增加,且阳性表达区的面积增大。结论: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蓝斑TH的表达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多,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蓝斑 酪氨酸羟化酶 微管相关蛋白2 大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Xp11区HSU93305基因座的单体型及22q11~13区相关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建勋 冯志颖 +2 位作者 田红军 张勇辉 杨惠明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Xp11区HSU9330 5基因座单体型、2 2q11~ 13区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 (A2αR)基因和儿茶酚 氧 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 分别提取 5 9个中国汉族核心家系成员 (母 5 9名 ,父 5 6名 ,精神分裂症患... 目的 探讨Xp11区HSU9330 5基因座单体型、2 2q11~ 13区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 (A2αR)基因和儿茶酚 氧 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 分别提取 5 9个中国汉族核心家系成员 (母 5 9名 ,父 5 6名 ,精神分裂症患者 5 9例 )的DNA ,采用基因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进行HSU9330 5基因座的单体型研究 ;选择其中 5 6个父母均存活的家系进行A2αR基因和COMT基因多态性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的研究 ,并应用复等位基因TDT、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率 (HHRR)检验等。结果  (1)Xp11区HSU9330 5基因座经MspⅠ及DraⅡ酶切后产生四种单体型 :D1M1,D1M2 ,D2 M1,D2 M2 。父母组以单体型D2 M1频率最高 (5 7 7% ) ;患者组也以D2 M1传递率最高 (5 9 0 % ) ,其次为D1M2 (2 8 9% ) ,D2 M2 传递率最低 (1 2 % )。 (2 )经复等位基因TDT分析 ,精神分裂症与Xp11区HSU9330 5基因座相关联 (χ2 =9 2 8,v =3,P <0 0 5 ) ;与A2αR基因 (χ2 =1 0 9,v=1,P >0 0 5 )和COMT基因 (χ2 =0 31,v =1,P >0 0 5 )未见关联。 (3)经HHRR检验 ,A2αR基因 (χ2 =1 2 1,v=1,P >0 0 5 )和COMT基因 (χ2 =0 37,v=1,P >0 0 5 )与精神分裂症亦未见关联。结论 精神分裂症与HSU9330 5基因座相关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基因座调控区 肾上腺素能α2受体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连锁不平衡 易感基因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Fok Ⅰ基因多态性与金华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人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美丽 陈伟 +3 位作者 王华斌 徐怡娜 范希景 吴俊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6期2009-2011,2015,共4页
目的 探讨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金华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人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金华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90例作为疾病组,同时选取91例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98例健... 目的 探讨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金华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人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金华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90例作为疾病组,同时选取91例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98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平台技术对所有样本的VDR基因多态性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VDR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并分析FokI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金华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人群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组中的FokI位点CC、TC、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37%、43.16%和19.47%,在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中CC、TC、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47%、49.45%和23.08%,在健康对照组中CC、TC、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59%、58.16%和12.25%。该位点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kⅠ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金华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kⅠ基因位点 2型糖尿病肾病 维生素D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内脏痛的影响: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彭晨媚 冷玉芳 +2 位作者 张广儒 顾凤香 吕继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内脏痛的影响及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健康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内脏痛组(VP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内脏痛的影响及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健康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内脏痛组(VP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阿替美唑组(AP组)。AP组肌肉注射阿替美唑522μg/kg,C组、VP组和DEX组肌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后10min,DEX组和AP组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C组、VP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后15min,VP组、DEX组和AP组腹腔注射0.9%乙酸10ml/kg制备内脏痛模型。于腹腔注射乙酸后60min内记录内脏痛累计评分。于腹腔注射乙酸后2h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蓝斑核c-fos阳性细胞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VP组、DEX组和AP组内脏痛累计评分、蓝斑核c-fos阳性细胞数和脊髓NA含量升高(P<0.05);与VP组比较,DEX组和AP组内脏痛累计评分、蓝斑核c-fos阳性细胞数和脊髓NA含量降低(P<0.05);与DEX组比较,AP组内脏痛评分、蓝斑核c-fos阳性细胞数和脊髓NA含量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内脏痛,其部分机制与激动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内脏 疼痛 蓝斑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2
原文传递
骨边刺电针干预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杜俊英 陈峰 +3 位作者 江彬 付桃芳 方剑乔 梁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观察骨边刺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RK5)、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蛋白激酶Cα(PKCα)及其磷酸化(p-PKCα)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骨边刺电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骨边刺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RK5)、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蛋白激酶Cα(PKCα)及其磷酸化(p-PKCα)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骨边刺电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骨癌痛组、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3μL 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多次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kg)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骨边刺电针组于成功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后,开始介入骨边刺电针干预,每日1次,持续7 d。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蓝斑核GRK5、β-arrestin2、PKCα、p-PKC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骨癌痛组比较,癌细胞接种后10 d骨癌痛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显著降低(P<0.01);吗啡注射后,与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1),而吗啡注射11 d后,吗啡耐受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与骨癌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耐受现象;与吗啡耐受组、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干预后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1)。与假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大鼠蓝斑核GRK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GRK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假骨癌痛组比较,骨癌痛组大鼠蓝斑核β-arrestin2、p-PKCα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β-arrestin2、p-PKC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PKC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骨边刺电针可有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现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蓝斑核GRK5,抑制β-arrestin2、PKCα及其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电针镇痛 骨边刺 蓝斑核 蛋白激酶CΑ 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 β-抑制蛋白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