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P/T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ER-CC1、BRCA1及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杜培 王沂峰 +2 位作者 张晓薇 陈礼全 陈国勤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12期955-958,96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紫杉醇+铂类(TP/T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l)、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 l)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上...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紫杉醇+铂类(TP/T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l)、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 l)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上皮性癌患者组织标本(其中以TP/T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15例)中ERCC l、BRCA l及β-tubulinⅢ蛋白表达。结果:ERCCl蛋白主要在卵巢癌细胞核表达,细胞浆有少量表达;BRCAl蛋白在细胞核表达;β-tubulinⅢ在细胞胞浆中表达。新辅助化疗组中ERCC1蛋白高表达率(66.67%)显著高于术前未行化疗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中BRCA1蛋白高表达率(20%)高于术前未行化疗组(3.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中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率(60%)高于术前未行化疗组(57.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铂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诱导ERCC1的表达增加卵巢上皮癌对铂类的耐药性。TP/TC新辅助化疗可能上调BRCA1及β-tubulinⅢ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L BRCA1 β-tubulinⅲ 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β-tubulinⅢ表达与微管蛋白结合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肖永营 宋勇 施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含微管蛋白结合类化疗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ⅢB、Ⅳ期NSCLC初治患者1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探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含微管蛋白结合类化疗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ⅢB、Ⅳ期NSCLC初治患者1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活检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所有患者行4~6个周期异长春花碱或紫杉类联合顺铂化疗,评价治疗有效率(RR),随访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进展时间(TTP),分析上述指标以及临床特征与β-tubulinⅢ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β-tubulinⅢ高表达者(n=31)的RR、OS、TTP分别为9.4%、(277.26±112.82)天和(170.06±71.45)天,均显著低于β-tubulinⅢ低表达者(n=22)的45.5%、(457.32±207.12)天和(289.45±129.78)天(P<0.001)。β-tubulinⅢ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情况、TNM分期、基础疾病情况、合并症、癌症家族史、PS评分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结论进展期NSCLC的β-tubulinⅢ表达情况可能与接受微管蛋白结合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低表达者疗效及预后均优于高表达者。β-tubulinⅢ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β-tubulinⅲ 疗效 微管结合类化疗药物
下载PDF
NSCLC组织中β-tubulinⅢ、stathm in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杜亚明 王宝华 +2 位作者 王天一 哈敏文 王中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11-13,共3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探讨其与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观察组)和15例炎性假瘤患者瘤组织(对照组)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对其...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探讨其与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观察组)和15例炎性假瘤患者瘤组织(对照组)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对其中32例根治术后用紫杉醇类药物行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8%、62.6%,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的6.7%、13.3%(P均〈0.05)。stathmin蛋白均在低分化和有淋巴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β-tubulinⅢ蛋白在低分化和Ⅲ-Ⅳ期肿瘤中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32例术后用含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表达全阳性者的生存率较全阴性者低(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均明显升高。二者表达均阳性预示着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对紫杉醇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差,术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STATHMIN蛋白 β-tubulinⅲ蛋白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RRM1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罗静 徐美青 +3 位作者 郭明发 魏大中 柳常青 孙翔翔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糖核苷酸还原酶(RR)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二步法)对8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ERCC1、RRM1、β-tubu...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糖核苷酸还原酶(RR)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二步法)对8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ERCC1、RRM1、β-tubulinⅢ检测,分析患者的ERCC1、RRM1、β-tubulinⅢ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NSCLC肿瘤组织中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0%、42.5%和52.5%。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RRM1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分别均高于ERCC1,RRM1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β-tubulinⅢ表达与否对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筛选NSCLC患者辅助化疗药物,并且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1 RRM1 β-tubulinⅲ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辉 邓首军 +1 位作者 李振华 李定彪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肺癌的发病率在常见肿瘤中占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已占到肺癌80%左右,且发病率仍在增长。绝大部分患者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经验性化疗方案或不规范的化疗易导致患者耐... 肺癌的发病率在常见肿瘤中占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已占到肺癌80%左右,且发病率仍在增长。绝大部分患者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经验性化疗方案或不规范的化疗易导致患者耐药性的产生,以至化疗客观有效率低。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问世及分子生物学/基因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已发现β-tubulinⅢ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将可能成为指导个体化治疗、预测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根据β-tubulinⅢ基因表达水平、药物敏感情况及以β-tubulinⅢ为介导调控其上下游基因等针对个体化的基因治疗、生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将是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肿瘤药物治疗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ubulinⅲ 非小细胞肺癌 微管蛋白抑制剂 化疗 耐药性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BRCA1、ERCC1、β-tubulinⅢ和RRM1的表达对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药物确定及生存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杨 张季 +2 位作者 李析胤 杨思源 易子寒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5-9,14,共6页
目的研究BRCA1、ERCC1、β-tubulinⅢ和RRM1的表达对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药物的确定以及生存趋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对93例手术切除同时采取辅助化疗的... 目的研究BRCA1、ERCC1、β-tubulinⅢ和RRM1的表达对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药物的确定以及生存趋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对93例手术切除同时采取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BRCA1、ERCC1、β-tubulinⅢ和RRM1水平的检测,分析其在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指标、临床病理等因素的关系,通过随访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期、2年生存率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不同辅助化疗药物选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患者组织中BRCA1在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统计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差异(P> 0. 05)。ERCC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 <0. 05);β-tubulinⅢ在较年轻及鳞癌类型患者中的表达量较高,与年长(> 60岁)及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 <0. 05); RRM1与统计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的相关性(P> 0. 05)。BRCA1、ERCC1、β-tubulinⅢ及RRM1阳性表达患者平均总生存期(月)均显著短于阴性患者,2年生存率也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 <0. 05)。RRM1与吉西他滨辅助化疗相关(P <0. 05),β-tubulinⅢ与多西他赛和长春瑞滨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 <0. 05),而BRCA1、ERCC1、RRM1与紫杉醇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 <0. 05)。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BRCA1、ERCC1、β-tubulinⅢ和RRM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对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能初步预测患者术后的生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 ERCC1 β-tubulinⅲ RRM1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化疗药物 生存趋势
下载PDF
β-tubulinⅢ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丽花 茅国新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188-191,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成为观察微管蛋白结合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10例NSCLC患者癌组织... 目的:观察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成为观察微管蛋白结合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10例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进行β-tubulinⅢ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紫杉类或非紫杉类联合方案的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umor progression,TTP)、总生存期(overall sunival,OS)等之间是否有关。结果:β-tubulinⅢ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PS评分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紫杉醇/铂类化疗组,β-tubulinⅢ低表达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TTP、OS均显著高于β-tubulinⅢ高表达组(P<0.05);在吉西他滨/铂类化疗组,则没有这种变化(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β-tubulinⅢ表达是影响TTP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SCLC患者紫杉类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β微管蛋白 紫杉醇 敏感性 预后
下载PDF
人源性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中β-TubulinⅢ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柳霞 A Wernig 鞠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 :确定来源于成年人骨骼肌的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能否分化为神经细胞 ,为骨骼肌干细胞应用于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打下基础 .方法 :采用适用于大鼠的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液诱导贴壁的人成肌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采用免疫细胞化... 目的 :确定来源于成年人骨骼肌的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能否分化为神经细胞 ,为骨骼肌干细胞应用于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打下基础 .方法 :采用适用于大鼠的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液诱导贴壁的人成肌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结合WesternBlot及RT PCR等技术对不同培养液作用后的人成肌细胞进行 β TubulinⅢ ,NeurofilamentMr6 8× 1 0 3 和GFAP表达的研究 .结果 :用诱导分化液作用后 ,未见小的、伴有突起的放射状形态的神经细胞 ;抗β TubulinⅢ对经神经元 胶质细胞诱导分化液作用后的人成肌细胞、增殖培养液培养后的各代人成肌细胞及仅含 2 0mL/LHS分化液分化形成的肌管细胞染色均为阳性 ;C2C1 2细胞 β TubulinⅢ抗体染色阴性 ;上述所有细胞抗NeurofilamentMr6 8× 1 0 3 和抗GFAP染色均为阴性 .RT PCR和WesternBlot验证上述β TubulinⅢ染色阳性的人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中 β TubulinⅢmRNA和蛋白质分子的表达 .结论 :成年人骨骼肌干细胞不能被有效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 ;并证实人源性培养的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表达 β TubulinⅢ ,但是不表达Neurofil amentMr6 8× 1 0 3 .两种蛋白神经元标志物在人成肌细胞的表达不相吻合 ,我们对 β TubulinⅢ能否作为人体组织横向分化研究的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干细胞 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 β-tubulin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β-tubulinⅢ和survivin的表达及与多西紫杉醇耐药性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郑维锷 原少斐 +4 位作者 陈华 吴丽丽 张武 孙红雨 陈文俊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中β-tubulinⅢ和survivin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耐药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接受多西紫杉醇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β-tubulinⅢ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对疗效、不良...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中β-tubulinⅢ和survivin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耐药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接受多西紫杉醇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β-tubulinⅢ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对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为37.8%(28/74),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58.1%(43/74),均与性别、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化疗有效率(CR+PR)为54.10%,β-tubulinⅢ(+)的患者有效率低(32.14%),β-tubulinⅢ(-)患者有效率高(69.57%),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组的有效率为32.56%,低于survivin(-)组的67.74%,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检测显示:β-tubulinⅢ(+)且survivin(+)组有效率为25.0%,中位疾病无进展期为4.1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15.0%,β-tubulinⅢ(-)且survivin(-)组有效率为73.91%,中位疾病无进展期为7.8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6.5%、30.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β-tubulinⅢ和survivin高表达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对多西紫杉醇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多西紫杉醇β-微管蛋白 SURVIVIN
下载PDF
β-TubulinⅢ、MGMT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俊荣 徐文鑫 +2 位作者 高福平 薛松 魏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MGMT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19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TubulinⅢ、MGM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分子分型采用免疫组化及FIS...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MGMT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19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TubulinⅢ、MGM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分子分型采用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确定。结果: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阳性表达率为72.3%(138/191),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及分子分型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的阳性表达率为74.3%(142/191),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Ⅲ、MGMT共同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β-TubulinⅢ和MGMT两者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252)。结论:β-TubulinⅢ和MGMT与乳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β-tubulinⅲ MGMT FISH 女性
下载PDF
β-tubulinⅢ和Stathmin联合检测在评价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肺鳞癌疗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秀丽 段惠洁 +1 位作者 张国庆 刘春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鳞癌组织中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Stathmin蛋白表达与多西他赛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晚期肺鳞癌患者95例,均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观察临床资料、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同时... 目的探讨晚期肺鳞癌组织中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Stathmin蛋白表达与多西他赛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晚期肺鳞癌患者95例,均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观察临床资料、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β-tubulinⅢ、Stathm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β-tubulinⅢ和Stathmin在ECOG评分欠佳、分期较晚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较高。β-tubulinⅢ及Stathmin各自低表达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均显著优于各自高表达组(P<0.05或P<0.01)。β-tubulinⅢ、Stathmin均低表达组(双低组)ORR显著高于β-tubulinⅢ、Stathmin均高表达组(双高组)(P<0.01),并高于β-tubulinⅢ高表达组和Stathmin高表达组(P<0.01)。双低组患者的TTP和OS均显著优于β-tubulinⅢ低表达组、Stathmin低表达组和双高组(P<0.01)。结论晚期肺鳞癌中β-tubulinⅢ与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对多西他赛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二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多西他赛 型β微管蛋白 STATHMIN
下载PDF
NSCLC组织中β-tubulinⅢ、ERCC1表达与T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天一 杜亚明 王中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错配切除修复酶1(ERCC1)表达与T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β-tubulinⅢ、ERCC1。本组患者术后均接受TP方案化疗,随...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错配切除修复酶1(ERCC1)表达与T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β-tubulinⅢ、ERCC1。本组患者术后均接受TP方案化疗,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β-tubulinⅢ低表达15例、高表达45例,ER-CC1低表达29例、高表达31例。β-tubulinⅢ低表达者中11例(73.3%)、高表达者中9例(20.0%)采用TP方案化疗有效,两者化疗有效率相比P<0.05。ERCC1低表达者中21例(72.4%)、高表达者中6例(19.3%)采用TP方案化疗有效,两者化疗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β-tubulinⅢ、ERCC1低表达者与TP方案化疗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β微管蛋白 错配切除修复酶1 紫杉醇
下载PDF
β-tubulinⅢ及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郑维锷 原少斐 +3 位作者 陈华 吴丽丽 张武 陈文俊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324-1326,1363,共4页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生存素(survivin)在各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60例不同分期、分化程度胃癌组织标本中(胃癌组) β-tubulinⅢ、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与30例正常无病变的胃黏膜...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生存素(survivin)在各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60例不同分期、分化程度胃癌组织标本中(胃癌组) β-tubulinⅢ、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与30例正常无病变的胃黏膜标本(对照组)作比较.利用Bradford法定量检测β-tubulinⅢ与survivin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3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P<0.01);胃癌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P<0.01).β-tubulinⅢ在高、中、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1.11%、33.33%、44.44%,而survivin在高、中、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3.33%、53.3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β-tubulinⅢ与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经Spearman分析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标本中存在β-tubulinⅢ、survivin的高水平表达,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两者表达呈正相关,β-tubulinⅢ、survivin可能共同导致了胃癌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异常凋亡,β-tubulinⅢ和survivin抑制剂与基因治疗可能会成为今后胃癌防治的一个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微管蛋白 生存素 胃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及与含紫杉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喆 丛光东 +1 位作者 杜亚明 王中彬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5,51,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的表达,及其对肿瘤预后和辅助化疗方案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23例NSCLC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中行肺癌根治术后用含紫杉类辅助化...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的表达,及其对肿瘤预后和辅助化疗方案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23例NSCLC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中行肺癌根治术后用含紫杉类辅助化疗的32例预后进行分析。设良性组(15例炎性假瘤)做对照。结果NSCLC组织中β-tubulinⅢ表达阳性率为62.6%,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P〈0.05)。β-tubulinⅢ在低分化和Ⅲ~Ⅳ期患者中表达明显(P〈0.05)。32例术后化疗患者中,β-tubulinⅢ表达阳性者的生存率较全阴性者低(P〈0.05)。结论β-tubulinⅢ表达阳性预示着NSCLC的恶性程度较高,对含紫杉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差,术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β—tubulin 化疗敏感性预测
下载PDF
ERCC1和β-tubulinⅢ和TS及TOPOⅡα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鹏 陈守华 +1 位作者 顾禾 张丽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胸苷酸合成酶(TS)、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RCC1、β...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胸苷酸合成酶(TS)、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RCC1、β-tubulinⅢ、TS、TOPOⅡα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5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ERCC1低表达率为75.47%(40/53),其表达与淋巴结阴性、ER阳性及PR阳性表达相关(P<0.05);β-tubulinⅢ低表达率为54.72%(29/53),其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ER及PR表达状态均无关(P>0.05);TS低表达率为83.02(44/53),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及ER阳性表达状态相关(P<0.05);TOPOⅡα高表达率为45.28%(24/53),其表达与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阳性、ER阳性表达状态相关(P<0.05)。ERCC1、β-tubulinⅢ、TS、TOPOⅡα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ERCC1、β-tubulinⅢ、TS、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合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为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RCC1 拓扑异构酶Ⅱ α β-微管蛋白- TS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RRM1、β-tubulinⅢ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朱兴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1期1875-1876,共2页
目的:探讨RRM1、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组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 plus法对93份非小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RRM1、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年龄、性别、组... 目的:探讨RRM1、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组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 plus法对93份非小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RRM1、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年龄、性别、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与否及临床分期对RRM1、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RM1阳性率61.29%;β-tubulinⅢ阳性率64.52%,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RRM1表达阳性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腺癌组织β-tubulinⅢ表达阳性率高于鳞癌,女性NSCLC组织β-tubulinⅢ阳性率高于男性。结论:不同性别患者、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与否NSCLC组织中RRM1、β-tubul inⅢ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对患者的治疗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下载PDF
联合检测ERCC1、RRM1及β-tubulinⅢ基因表达用于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运祥 何续逊 +2 位作者 卢景彤 严文跃 夏月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99-2501,共3页
目的:探讨ERCC1、RRM1、β-tubulinⅢ基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根据表达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观察化疗敏感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3项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ERCC1、RRM1、β-tubulinⅢ基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根据表达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观察化疗敏感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3项蛋白的表达。依据低表达(阴性)分别对铂类、吉西他滨、紫杉类抗微管药物相对敏感,高表达(阳性)相对不敏感的原则,制定二联个体化方案。对照组任选一种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联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的差异。结果:实验组ORR为51.92%(27/52)优于对照组的32.69%(17/52);DCR为69.23%(36/52)优于对照组的48.08%(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2个月和4.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6个月和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的表达水平,可为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ERCC1 RRM1 β-tubulin 个体化化疗
下载PDF
蒲参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AP-43和β-Tubulin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清 姚蓓蓓 吴明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2期293-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边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蒲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边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蒲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高剂量组(250 mg/200 g)、中剂量组(125 mg/200 g)、低剂量组(62.5 mg/200 g)每日予灌胃给药1次,假手术、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在术后第1、7、14日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梗死周边区GAP-43和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通过NSS评分,蒲参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趋势,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蒲参胶囊中剂量组在术后7 d时,可提高GAP-43和β-TubulinⅢ蛋白水平(P <0.05或P <0.05);中剂量组在术后14 d,β-TubulinⅢ的蛋白水平也处于明显升高状态(P <0.05)。结论蒲参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GAP-43及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水平,提示蒲参胶囊具有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参胶囊 神经再生生长相关蛋白43 β微管蛋白 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文渊 耿栋芸 +3 位作者 庄卉如 陆蒋惠文 邱丹丹 赵天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重组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炎性衰老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水稻Ⅲ类过氧化物酶基因IPH1调控水稻株高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萍 刘杨 +4 位作者 杨杰 马宏蕾 秦诚 王楠 沈文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RX)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和解除H2O_(2)的毒害作用,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其中Ⅲ类过氧化物酶(CⅢPRXs)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通过...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RX)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和解除H2O_(2)的毒害作用,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其中Ⅲ类过氧化物酶(CⅢPRXs)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通过清除活性氧(ROS)在植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CⅢPRXs在水稻株型建立中的功能尚不清楚.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获得CⅢPRXs基因(LOC_Os12g09460)两种不同形式的敲除突变体iph1-1,iph1-2.iph1突变体的株高显著高于野生型,除倒1节节长(即第5节)外,其他节节长均显著或极显著长于野生型.农艺性状考察表明,穗长及结实率等主要性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T-qPCR技术进行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IPH1在根、茎、叶、鞘、穗中均表达,并在茎和鞘中表达相对较高;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IPH1蛋白主要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中.进一步通过生理分析,发现突变体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H2O_(2)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这些结果初步证实了IPH1能够通过过氧化氢途径调控水稻株高的形成,可为丰富株高调控网络提供有利的基因资源,进一步为株型相关生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技术 类过氧化物酶 株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