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TAP、proGRP、cyfra21-1与Ⅲ~Ⅳ期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高宇 石冰心 赵明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713-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NCT)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Ⅲ~Ⅳ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NCT治疗,根据疗效...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NCT)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Ⅲ~Ⅳ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NCT治疗,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不同疗效患者化疗前后TAP、proGRP、cyfra21-1水平,分析化疗后TAP、proGRP、cyfra21-1水平对NSCLC患者NCT疗效的评估价值。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分析化疗后TAP、proGRP、cyfra21-1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后,有效组TAP、proGRP、cyfra21-1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AP评估NSCLC患者NCT疗效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39、178.18μm 2,proGRP评估NSCLC患者NCT疗效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10、52.21 ng/L,cyfra21-1评估NSCLC患者NCT疗效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75、7.70μmol/L,联合评估NSCLC患者NCT疗效的AUC为0.913,高于单项诊断(P<0.05)。TAP、proGRP、cyfra21-1高表达患者的1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TAP、proGRP、cyfra21-1联合评估Ⅲ~Ⅳ期NSCLC患者NCT疗效具有较高价值,且其均与NSCL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Ⅳ期 肿瘤异常蛋白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新辅助化疗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NSCLC组织中β-tubulinⅢ、stathm in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杜亚明 王宝华 +2 位作者 王天一 哈敏文 王中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11-13,共3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探讨其与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观察组)和15例炎性假瘤患者瘤组织(对照组)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对其...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探讨其与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观察组)和15例炎性假瘤患者瘤组织(对照组)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对其中32例根治术后用紫杉醇类药物行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8%、62.6%,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的6.7%、13.3%(P均〈0.05)。stathmin蛋白均在低分化和有淋巴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β-tubulinⅢ蛋白在低分化和Ⅲ-Ⅳ期肿瘤中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32例术后用含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表达全阳性者的生存率较全阴性者低(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均明显升高。二者表达均阳性预示着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对紫杉醇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差,术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STATHMIN蛋白 β-tubulin蛋白 药物疗法
下载PDF
TP/TC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ER-CC1、BRCA1及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杜培 王沂峰 +2 位作者 张晓薇 陈礼全 陈国勤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12期955-958,96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紫杉醇+铂类(TP/T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l)、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 l)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上...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紫杉醇+铂类(TP/T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l)、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 l)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上皮性癌患者组织标本(其中以TP/T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15例)中ERCC l、BRCA l及β-tubulinⅢ蛋白表达。结果:ERCCl蛋白主要在卵巢癌细胞核表达,细胞浆有少量表达;BRCAl蛋白在细胞核表达;β-tubulinⅢ在细胞胞浆中表达。新辅助化疗组中ERCC1蛋白高表达率(66.67%)显著高于术前未行化疗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中BRCA1蛋白高表达率(20%)高于术前未行化疗组(3.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中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率(60%)高于术前未行化疗组(57.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铂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诱导ERCC1的表达增加卵巢上皮癌对铂类的耐药性。TP/TC新辅助化疗可能上调BRCA1及β-tubulinⅢ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L BRCA1 β-tubulin 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β-tubulin Ⅲ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石俊忠 庄建彬 +2 位作者 张传山 刘贤明 孔大陆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0-775,F0003,共7页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肠腺癌组织标本111例,根据β-tubulinⅢ的阳性细胞分布部位分为浸润前沿组(n=72例)和非浸润前沿组(n=3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腺癌患者癌组织中...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肠腺癌组织标本111例,根据β-tubulinⅢ的阳性细胞分布部位分为浸润前沿组(n=72例)和非浸润前沿组(n=3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腺癌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析β-tubulinⅢ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死亡和复发结肠腺癌患者间β-tubulinⅢ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沿组和非浸润前沿组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1)。低中分化病例多见于浸润前沿组,而高分化病例多见于非浸润前沿组(χ~2=6.88,P=0.03)。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4)。非前沿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细胞胞质呈黄色颗粒;与低分化组比较,高分化癌组织中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结论:结肠腺癌组织中β-tubulinⅢ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结肠腺癌组织多见于非浸润前沿组。非浸润前沿组患者β-tubulinⅢ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腺癌 β-tubuli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食管癌BRCA1和β-tubulin Ⅲ mRNA表达与紫杉类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姜维美 叶维 +1 位作者 蒋华 朱志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探讨与紫杉类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晚期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BRCA1、β-tubulinⅢmRNA表达,分析二者与紫杉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BRCA1相对于内参基...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探讨与紫杉类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晚期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BRCA1、β-tubulinⅢmRNA表达,分析二者与紫杉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BRCA1相对于内参基因β-actin的中位值为6.27;β-tubulinⅢ相对于内参基因β-actin的中位值为4.44。以中位值作为cutoff值,36例标本根据cutoff值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BRCA1高表达组的有效率66.7%(12/18)稍高于低表达组55.6%(10/18),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β-tubulinⅢ低表达组的有效率83.3%(15/18)显著高于高表达组38.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tubulinⅢ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β-tubulinⅢ可以作为紫杉烷类药物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BRCA1 β-tubulin 紫杉类药物 化疗疗效
下载PDF
恶性胸腹水中肿瘤细胞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立峰 张微 +5 位作者 钱晓萍 胡静 禹立霞 邹征云 胡文静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疗效相关分子生物标记的探索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所在。由于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肿瘤细胞在分子水平的显著差异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难治性,本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特殊转移灶即恶性胸/腹水中肿瘤细胞的BRCA1和β-tubulinⅢmRNA表达水... 目的:疗效相关分子生物标记的探索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所在。由于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肿瘤细胞在分子水平的显著差异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难治性,本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特殊转移灶即恶性胸/腹水中肿瘤细胞的BRCA1和β-tubulinⅢmRNA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TXT)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收集41例进展期肿瘤的恶性胸水/腹水,分离肿瘤细胞后ATP-TCA方法检测TXT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BRCA1和β-tubulinⅢmRNA表达。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P=0.008)和胃癌组(P=0.032)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BRCA1 mRNA表达与TXT体外药物敏感正相关。β-tubulinⅢmRNA表达仅在NSCLC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与TXT药物敏感负相关(P=0.022)。联合检测BRCA1和β-tubulinⅢ对于TXT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NSCLC和/或胃癌患者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BRCA1和β-tubulinⅢ表达与TXT敏感性相关且前者可能比后者更有意义。对于伴有恶性积液的进展期NSCLC和/或胃癌患者,恶性积液有可能成为一合适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标记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疗 BRCA1 β-tubulin 恶性渗出液
下载PDF
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β-tubulin Ⅲ 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培 张晓薇 +1 位作者 陈礼全 陈国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Ⅲ...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Ⅲ的表达,并分析检测结果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β-tubulinⅢ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化疗耐药者β-tubulinⅢ高表达率高于化疗敏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Ⅲ在卵巢上皮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83%(34/48)。结论:β-tubulinⅢ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耐药有关;β-tubulinⅢ可能成为预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指标之一,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β-tubulin 紫杉醇 肿瘤耐药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β-tubulinⅢ表达与微管蛋白结合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肖永营 宋勇 施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含微管蛋白结合类化疗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ⅢB、Ⅳ期NSCLC初治患者1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 目的探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含微管蛋白结合类化疗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ⅢB、Ⅳ期NSCLC初治患者1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活检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所有患者行4~6个周期异长春花碱或紫杉类联合顺铂化疗,评价治疗有效率(RR),随访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进展时间(TTP),分析上述指标以及临床特征与β-tubulinⅢ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β-tubulinⅢ高表达者(n=31)的RR、OS、TTP分别为9.4%、(277.26±112.82)天和(170.06±71.45)天,均显著低于β-tubulinⅢ低表达者(n=22)的45.5%、(457.32±207.12)天和(289.45±129.78)天(P<0.001)。β-tubulinⅢ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情况、TNM分期、基础疾病情况、合并症、癌症家族史、PS评分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结论进展期NSCLC的β-tubulinⅢ表达情况可能与接受微管蛋白结合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低表达者疗效及预后均优于高表达者。β-tubulinⅢ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β-tubulin 疗效 微管结合类化疗药物
下载PDF
β-tubulin Ⅲ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友红 马平 +1 位作者 王福根 许春芳 《新医学》 2014年第7期444-447,共4页
目的研究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β-tubulinⅢ在50例胃癌组织及部分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 目的研究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β-tubulinⅢ在50例胃癌组织及部分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β-tubulinⅢ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1例(62.00%)、9例(4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2,P>0.05)。β-tubulinⅢ蛋白T1组阳性表达率为22.22%(2/9),T2组阳性表达率为37.50%(3/8),T3组阳性表达率为78.79%(26/33),三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1.790),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β-tubulinⅢ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s=-0.481,P<0.05);β-tubulinⅢ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38.89%(7/18),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5.00%(24/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376);β-tubulinⅢ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β-tubulinⅢ在胃癌中表达率稍高于癌旁组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ubulin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β-tubulin Ⅲ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晓丽 杨冬梅 +4 位作者 尹鸿雁 张勇 邢莉 刘红刚 金玉兰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3期318-324,共7页
目的探讨β-tubulin Ⅲ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111例结直肠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标本和临床资料,通过Envision二步法对癌组织进行β-tubulin 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 目的探讨β-tubulin Ⅲ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111例结直肠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标本和临床资料,通过Envision二步法对癌组织进行β-tubulin 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结果,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死亡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根据β-tubulin Ⅲ阳性细胞分布部位分为浸润分布前沿组(72例)和非前沿组(39例,含阴性病例)。肿瘤低分化病例多见于前沿组,而高分化病例多见于非前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2);在非前沿组中,有淋巴结转移病例相比无转移病例β-tubulin Ⅲ阳性强度更强,差异有显著性(P=0.048)。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β-tubulin Ⅲ蛋白的浸润前沿表达与肿瘤分化有关。非浸润前沿表达组中β-tubulin Ⅲ染色强度强弱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β-tubuli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The Immuno-fluorescence Quantity Analysis of α-Tubulin and γ-Tubulin Protein in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nd Its Significance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昀 张彤文 +3 位作者 王颖 韦丽 魏锡胤 牛瑞芳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8年第1期16-21,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and values of the expression of α-tubulin and γ-tubulin in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and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 of the br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and values of the expression of α-tubulin and γ-tubulin in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and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 of the brea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osome abnormalities and breast tumor development was further discussed. METHODS There were three groups including ADH, DCIS and IDC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y were analyzed by immuno-fiuorescence quantity analysi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α-tubulin and γ-tubulin protein in these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immuno-fiuorescence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normal tissue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also performed in this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average of the positive (FITC labeled) cells (P=0.000) among the four groups. The level of the IDC group was the highest, while normal breast tissue showed the lowest level.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α-tubulin and γ-tubulin both increased as the grade of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all the groups, except between the ADH and DCI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α-tubulin and γ-tubulin expression in each group (P〈0.05), as there was agreement in the immuno-fluorescenc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for protein expression. CONCLUSION There is abnormal expression of centrosome tubulin as an early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tumor. Furthermore these aberrations may play a key role during oncogenesis and promote cellular transformation to malignancy. The immuno-fiuorescence quantitive analysi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osome α-tubulin protein centrosome γ-tubulin protein precancerous lesion breast carcinoma immuno-fluorescence quantity analysis.
下载PDF
人源性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中β-TubulinⅢ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柳霞 A Wernig 鞠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 :确定来源于成年人骨骼肌的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能否分化为神经细胞 ,为骨骼肌干细胞应用于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打下基础 .方法 :采用适用于大鼠的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液诱导贴壁的人成肌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采用免疫细胞化... 目的 :确定来源于成年人骨骼肌的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能否分化为神经细胞 ,为骨骼肌干细胞应用于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打下基础 .方法 :采用适用于大鼠的神经细胞诱导分化液诱导贴壁的人成肌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结合WesternBlot及RT PCR等技术对不同培养液作用后的人成肌细胞进行 β TubulinⅢ ,NeurofilamentMr6 8× 1 0 3 和GFAP表达的研究 .结果 :用诱导分化液作用后 ,未见小的、伴有突起的放射状形态的神经细胞 ;抗β TubulinⅢ对经神经元 胶质细胞诱导分化液作用后的人成肌细胞、增殖培养液培养后的各代人成肌细胞及仅含 2 0mL/LHS分化液分化形成的肌管细胞染色均为阳性 ;C2C1 2细胞 β TubulinⅢ抗体染色阴性 ;上述所有细胞抗NeurofilamentMr6 8× 1 0 3 和抗GFAP染色均为阴性 .RT PCR和WesternBlot验证上述β TubulinⅢ染色阳性的人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中 β TubulinⅢmRNA和蛋白质分子的表达 .结论 :成年人骨骼肌干细胞不能被有效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 ;并证实人源性培养的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表达 β TubulinⅢ ,但是不表达Neurofil amentMr6 8× 1 0 3 .两种蛋白神经元标志物在人成肌细胞的表达不相吻合 ,我们对 β TubulinⅢ能否作为人体组织横向分化研究的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干细胞 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 β-tubulin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恶性胸/腹水游离TS、β-tubulin Ⅲ mRNA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13
作者 王立峰 胡静 +4 位作者 李茹恬 孟谊 禹立霞 钱晓萍 刘宝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 :探索恶性胸腹水上清中游离胸苷酸合成酶(TS)、β-tubulinⅢm RNA的表达,以及游离TS、β-tubulinⅢ表达和患者5-氟尿嘧啶(5-FU)、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43例进展期肿瘤患者的恶性胸/腹水,分离、提取游离核酸,分离... 目的 :探索恶性胸腹水上清中游离胸苷酸合成酶(TS)、β-tubulinⅢm RNA的表达,以及游离TS、β-tubulinⅢ表达和患者5-氟尿嘧啶(5-FU)、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43例进展期肿瘤患者的恶性胸/腹水,分离、提取游离核酸,分离肿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游离上清和肿瘤细胞中TS和β-tubulinⅢm RNA表达;ATP-TCA方法检测肿瘤细胞5-FU、多西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TS和β-tubulinⅢm RNA在恶性胸/腹水游离上清中的检出率为98%。与配对的肿瘤细胞相比,游离上清中TS m RNA表达水平高(P=0.02)。在胃肠肿瘤患者中,游离上清中TS m RNA表达水平与5-FU药物敏感性相关(P=0.002)。尽管观察到游离上清中β-tubulinⅢm RNA高表达者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高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肿瘤患者恶性胸腹水游离上清中可检测到游离TS、β-tubulin III m RNA的表达。在胃肠肿瘤患者中,游离上清TS m RNA表达水平与5-FU药物敏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腹水 游离核酸 TS β-tubulin 分子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β-tubulin Ⅲ、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4
作者 徐德华 邹先明 张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0期25-28,共4页
目的:检测β-tubulinⅢ、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生存期的关联性。方法:Envision法检测资料完整的120例NSCLC中β-tubulinⅢ、ERCC-1的表达,所有病例均予以顺铂或紫杉醇为主的辅助联合化疗,随访生存期。结果:β-... 目的:检测β-tubulinⅢ、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生存期的关联性。方法:Envision法检测资料完整的120例NSCLC中β-tubulinⅢ、ERCC-1的表达,所有病例均予以顺铂或紫杉醇为主的辅助联合化疗,随访生存期。结果:β-tubulinⅢ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小于正常肺组织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大于正常肺组织(P<0.05)。β-tubulinⅢ、ERCC-1的表达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β-tubulinⅢ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P<0.05)。β-tubulinⅢ(-)、ERCC-1(-)生存期最长,β-tubulinⅢ(+)、ERCC-1(+)生存期最短。结论:β-tubulinⅢ可能参与介导肺癌的生长、侵袭。β-tubulinⅢ(-)、ERCC-1(-)的NSCLC患者可能从以顺铂或紫杉醇为主的辅助联合化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ubulin ERCC-1 非小细胞肺癌 阳性表达率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RRM1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静 徐美青 +3 位作者 郭明发 魏大中 柳常青 孙翔翔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糖核苷酸还原酶(RR)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二步法)对8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ERCC1、RRM1、β-tubu...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糖核苷酸还原酶(RR)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二步法)对8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ERCC1、RRM1、β-tubulinⅢ检测,分析患者的ERCC1、RRM1、β-tubulinⅢ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NSCLC肿瘤组织中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0%、42.5%和52.5%。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RRM1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分别均高于ERCC1,RRM1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β-tubulinⅢ表达与否对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筛选NSCLC患者辅助化疗药物,并且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1 RRM1 β-tubulin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建刚 王惠琴 +2 位作者 任加良 张丽媛 陈方园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007-3010,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β微管蛋白3(β-tubulin-Ⅲ,TUBB3)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蛋白的表达,为临床上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β微管蛋白3(β-tubulin-Ⅲ,TUBB3)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蛋白的表达,为临床上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化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依据EGFR基因的29种突变情况检测结果筛选出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128例晚期NSCLC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选患者肿瘤组织中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观察各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情况、相关性以及与生存期的关系,来评估其在晚期NSCLC患者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3%、60.16%、54.69%和50.78%;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分型均无关(P>0.05);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TS、ERCC1和RRM1表达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23.33±1.22)个月、(22.97±1.41)个月、(18.57±2.03)个月和72.73%、68.63%、65.08%,均明显高于表达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17.43±1.68)个月、(17.63±0.97)个月、(15.93±1.87)个月]和2年存活率(51.19%、49.35%、4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Ⅲ表达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17.03±1.55)个月和58.62%,与表达阳性患者的(16.87±1.36)个月和48.5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程度来筛选效能较好的化疗药物,指导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同时,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在判断预后方面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胸苷酸合成酶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β微管蛋白3 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ERCC1基因和β-tubulin Ⅲ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杰 赵勇 +1 位作者 麻成方 洪琼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172-1175,共4页
非小细胞肺癌(norma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明显增高,在新诊断的患者中,有65%已不能行手术治疗,因此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耐药的存在,化疗疗效有效率有限,治疗的有效率仅为20%-... 非小细胞肺癌(norma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明显增高,在新诊断的患者中,有65%已不能行手术治疗,因此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耐药的存在,化疗疗效有效率有限,治疗的有效率仅为20%-40%。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ERCC1、β-tubulinⅢ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化疗药物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进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根据基因表达水平及药物敏感情况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是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肿瘤化疗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1 β-tubulin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下载PDF
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辉 邓首军 +1 位作者 李振华 李定彪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肺癌的发病率在常见肿瘤中占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已占到肺癌80%左右,且发病率仍在增长。绝大部分患者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经验性化疗方案或不规范的化疗易导致患者耐... 肺癌的发病率在常见肿瘤中占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已占到肺癌80%左右,且发病率仍在增长。绝大部分患者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经验性化疗方案或不规范的化疗易导致患者耐药性的产生,以至化疗客观有效率低。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问世及分子生物学/基因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已发现β-tubulinⅢ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将可能成为指导个体化治疗、预测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根据β-tubulinⅢ基因表达水平、药物敏感情况及以β-tubulinⅢ为介导调控其上下游基因等针对个体化的基因治疗、生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将是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肿瘤药物治疗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ubulin 非小细胞肺癌 微管蛋白抑制剂 化疗 耐药性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紫杉醇疗效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维 姜维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7%、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β-tubulinⅢ的高表达率为57%,β-tubulin Ⅲ高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41%、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β-tubulin Ⅲ可以作为紫杉类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β-tubulin Ⅲ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是紫杉类化疗的最适人群。本研究未体现出BRCA1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BRCAL β-tubulin 紫杉类 化疗疗效
下载PDF
An enriched environment in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fibronectin type Ⅲ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the ischemic mouse brain 被引量:12
20
作者 Ke-Wei Yu Chuan-Jie Wang +7 位作者 Yi Wu Yu-Yang Wang Nian-Hong Wang Shen-Yi Kuang Gang Liu Hong-Yu Xie Cong-Yu Jiang Jun-Fa W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671-1677,共7页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ibronectin type II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DNC5)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play vital roles in plasticity after brain injury. An enriched environment refers to an ...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ibronectin type II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DNC5)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play vital roles in plasticity after brain injury. An enriched environment refers to an environment that provides animals with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and movement opportunities. An enriched environment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the regeneration of nerve cells, synapses, and blood vessels in the animal brai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however, the exact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enriched environment could improve neurobehavioral function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induce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whether neurobehavioral outcom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FDNC5 and BDNF. This study established ischemic mouse models using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 on the left side. On postoperative day 1, the mic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enriched environment or standard housing condition groups. Mice in the standard housing condition group were housed and fed under standard conditions. Mice in the enriched environment group were housed in a large cage, containing various toys, and fed with a standard diet. Sham-operated mice received the same procedure, but without artery occlusion, and were housed and fed under standard conditions. On postoperative days 7 and 14, a beam-walking test was used to assess coordination, balance, and spatial learning. On postoperative days 16–20, a Morris water maze test was used to assess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On postoperative day 15,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DNC5 and BDNF proteins in the ipsilateral cerebral cortex were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housing condition group, the motor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functions(based on beam-walking test scores 7 and 14 days after operation), spatial learning abilities(based on the spatial learning scores from the Morris water maze test 16–19 days after operation), and memory abilities(based on the memory scores of the Morris water maze test 20 days after operation) of the enriched environment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DNC5 and BDNF proteins in the ipsilateral cerebral cortex increased in the enriched environ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standard housing condition group. Furthermore,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howed that neurobehavioral function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DNC5 and BDNF(r = 0.587 and r = 0.840,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n enriched environment upregulates FDNC5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ipsilateral cerebral cortex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which then activates BDNF protein expression, improv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 BDNF protein ex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mproved neurological function. The experimental protocols were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 of Fudan University, China(approval Nos. 20160858 A232, 20160860 A234) on February 24, 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walking test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cerebral ischemia correlation analysis enriched environment fibronectin type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 Morris water maze task neural plasticity NEUROPROTECTION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