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Micro-PET显像中尾静脉注射技术的优化与评估
1
作者 李长虹 李强 +4 位作者 石云华 韦顺 李韦微 周洁 付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通过自制小鼠尾静脉留置针,为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显像提供实用、快捷、成功率高的实验工具,并总结归纳出一套流畅、高效的实验流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本实验室自制的鼠尾静脉留置针及人外周浅静脉一... 目的通过自制小鼠尾静脉留置针,为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显像提供实用、快捷、成功率高的实验工具,并总结归纳出一套流畅、高效的实验流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本实验室自制的鼠尾静脉留置针及人外周浅静脉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洁瑞26G)为小鼠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经留置针推注^(13)N-NH_(3)·H_(2)O,配合Micro-PET动态采集,记录图像采集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并评价两组注射的优缺点。结果两组实验在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药物残留量、图像质量及小鼠尾部放射性药物残留量5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比较,自制留置针制作及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对鼠尾静脉损伤小,且在图像采集成功率及质量方面均占优势。结论自制鼠尾静脉留置针联合优化的实验流程,能显著提高鼠尾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很好地应用于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Micro-PET显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尾静脉注射 留置针 ^^^(13)N-NH_(3)·H_(2)o 心肌灌注 Micro-PET
下载PDF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radial growth and δ^(13)C in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 to climate change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Qin Huaming Shang +4 位作者 Weiping Liu Yuting Fan Kexiang Liu Tongwen Zhang Ruibo Z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05-218,共14页
Tree radial growth ca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fractionation of Q... Tree radial growth ca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fractionation of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a widely distributed native conifer 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we developed chronologies for tree-ring widths and δ^(13)C in trees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the Qilian Mountains,and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ree-ring variables and major climatic factors.Tree-ring width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limatic factors early in the growing season,and the radial growth in trees on the northern slopes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than in trees on the southern.Tree-ring δ^(13)C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than radial growth.δ^(13)C fractiona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umme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arly in the growing season.Stomatal conductance more strongly limited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tree rings than photosynthetic rate did.The response between tree rings and climate in mountains gradually weakened as climate warmed.Changes i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P.crassifolia in response to climate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may be further complicated by continued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s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 Kom.)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 Qilian Mountains: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应用屏栅电离室测量^(16)O(n,α)^(13)C反应的模拟研究
3
作者 夏聪 胡益伟 +5 位作者 刘杰 邬泽鹏 白浩帆 任文凯 陈金象 张国辉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2期52-60,76,共10页
基于Geant4建立了一套利用屏栅电离室测量^(16)O(n,α)^(13)C反应的模拟方法,能预测不同入射中子能量、不同屏栅电离室结构、不同工作气体和样品参数等实验条件下屏栅电离室测量到的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为了验证该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 基于Geant4建立了一套利用屏栅电离室测量^(16)O(n,α)^(13)C反应的模拟方法,能预测不同入射中子能量、不同屏栅电离室结构、不同工作气体和样品参数等实验条件下屏栅电离室测量到的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为了验证该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上开展了实验,实验所用的中子能量为5.06 MeV,工作气体为0.3 MPa的Ar与体积分数为3.45%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的氧作为待测样品)。实验测得了屏栅电离室的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且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此模拟方法提出了一套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案,可为下一步在宽能区精确测量^(16)O(n,α)^(13)C反应截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o(n ^^α)^(13)c反应 GEANT4 屏栅电离室 阴极阳极幅度2维谱 截面测量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全球Meta分析
4
作者 张莉莉 叶志成 +3 位作者 廖凯华 朱青 赖晓明 郭长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12-5421,共10页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群落组成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利用效率作为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水分生理过程的指标,是联系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关系...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群落组成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利用效率作为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水分生理过程的指标,是联系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关系的关键,反映了植被生态系统对立地环境快速调整和资源变化的适应策略,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植物叶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是反映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但全球气候变暖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该研究利用Meta分析整合全球范围内51份相关研究文献中的371组数据,较为系统地评估模拟增温对植物叶片δ^(13)C及其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增温能够使叶片δ^(13)C值显著升高0.6%(P<0.001),同时对叶片呼吸速率R_(d)、气孔导度G_(s)、净光合作用速率P_(n)、碳C的效应值分别为0.237、0.062、-0.140、-0.019 (P<0.05)。模拟增温处理在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提高了叶片呼吸速率(R_(d)),导致光合产物不断被消耗、叶片碳(C)降低,最终使叶片P_(n)降低并且叶片δ^(13)C产生富集现象。通过进一步对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叶片δ^(13)C值对增温的响应主要受增温时间、高程和年均气温等控制(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1.00、0.97和0.92)。另外,模拟增温时选用不同的增温模式对叶片δ^(13)C值也具有显著不同的影响,采用红外线加热、土柱置换和电缆增温等方法对叶片δ^(13)C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70、0.44和0.35),而采用遮阳屏与开顶箱增温等方法具有负向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17和-0.09)。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水分利用的响应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植物生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叶片δ^(13)c META分析 气孔导度 呼吸速率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贵州黑洞4750年以来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
5
作者 郜魁 何尧启 +3 位作者 邱万银 张鑫 冯唐慧 姜修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0-980,共11页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年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结果与结论】发现在4 322~3 526 a B.P.以及803~82 a B.P.时段存在两个显著的δ^(13)C正偏移,说明这两个时段洞穴上方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HD12石笋δ^(13)C记录在约803 a B.P.的显著偏正持续了约290 a,其振幅达4.2‰,指示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过程。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多个洞穴石笋δ^(13)C值的一致偏正特征,可能指示了宋末靖康事件(823 a B.P.)后,人口的大量迁入和气候的干旱化导致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HD12石笋δ^(13)C值在4 322~3 526 a B.P.时期的偏正,振幅达4.9‰,其中4 322~3 977 a B.P.偏正过程对应于北半球4.2 ka事件,而3 777~3 526 a B.P.的偏正对应3.7 ka事件,两个时期的干旱事件在西南地区的多个石笋与湖泊记录中均有体现,说明在此期间,亚洲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可能引起了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大幅降低和土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3)c 晚全新世 喀斯特石漠化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13)C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连作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碳分配的影响
6
作者 孟缘 付心雨 +5 位作者 鞠吉东 周冰谦 卢恒 王晓 郭兰萍 刘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 以1年龄盆栽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置^(13)C脉冲标记处理与^(12)C正常处理,应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连作与非连作丹参光合碳分配规律,比较植株标记40 d后的形态学与理化指标差异,分析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碳的^(13)C丰度、碳同位素比率、^(13)C原子百分比以及单位干重样品的^(13)C总量,以明确连作对丹参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丹参各部分生物量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有效成分中的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二氢丹参酮Ⅰ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均降低;连作显著影响^(13)C-光合碳分配比例,非连作丹参地上部、根部以及根际土壤中^(13)C-光合碳比率分别为27.14%、72.80%和0.06%,连作丹参为59.38%、40.59%和0.03%。综上,连作后,丹参生长发育与次生代谢受到明显影响;光合产物向地下部的转移能力降低,导致连作丹参根部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丹参光合作用的强弱是反映丹参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脉冲标记法 光合碳 丹参 生长代谢 连作障碍
下载PDF
烟草果胶和纤维素含量^(13)C MultiCP/MAS NMR同时测量
7
作者 王鹏 唐杰 +5 位作者 杨明宇 朱立军 汪长国 陈昆燕 王鹏 杨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16-522,共7页
果胶和纤维素是烟草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对烟草品质与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实现果胶和纤维素的同时定量。本文在优化核磁共振波谱序列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固体^(13)C多重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果胶和纤维素是烟草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对烟草品质与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实现果胶和纤维素的同时定量。本文在优化核磁共振波谱序列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固体^(13)C多重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13)C MultiCP/MAS NMR)建立了烟草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同时测量新方法。方法以聚半乳糖醛酸和微晶纤维素为标准物质,以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酸-d4钠盐(TMSP)做为内标物质,分别建立内标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 0和0.998 2。果胶测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8和1.28 mg·g^(–1),精密度(RSD,n=5)小于3.05%。纤维素测量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为1.01和3.32 mg·g^(–1),精密度(RSD,n=5)小于2.74%。应用本方法测量烟梗、烟草薄片和烟叶等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并对比烟草行业标准方法的测量结果,果胶含量的相对误差在-0.95%至4.51%之间,纤维素含量的相对误差在0.77%至2.46%之间。表明^(13)C MultiCP/MAS NMR方法快速,准确,适合批量样品的分析测量,为果胶和纤维素等细胞壁类大分子的同时定量分析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纤维素 ^^^(13)c MulticP/MAS NMR 烟草
下载PDF
^(13)C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8
作者 白雪娟 翟国庆 刘敬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90,共16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循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利用效率和土壤C矿化为CO_(2)通量变化等特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介绍^(13)C稳定同位素的发展和标记方法,主要有^(13)C脉冲(单次与多次)标记、^(13)C连续标记、借助C_(4)土壤种植C_(3)植物确定^(13)C丰度以及不改变植被条件鉴定自然^(13)C丰度等。其次总结该技术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C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C同位素标记在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13)C自然丰度技术在树木生长轮和植物群落水平C循环、土壤有机C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方面,概述^(13)C稳定同位素在磷脂脂肪酸、氨基糖、芯片-稳定同位素探针、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同位素成像、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等微生物标志物上的应用。接着总结^(13)C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缺点,即^(13)C样品检测价格昂贵、由于^(13)C分馏作用影响^(13)C丰度检测不准确及^(13)C标记与微生物标志物技术结合对^(13)C标记丰度要求较高等。最后,对未来^(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提出展望:在理论上,需探究^(13)C标记底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分配、转化和固持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制,构建统计与验证模型;在应用上,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学技术与^(13)C稳定同位素相结合,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推进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用于小口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梯度线圈和^(1)H/^(13)C双共振射频线圈研制
9
作者 易鹏 曹丽 +7 位作者 黄臻 程鑫 王佳鑫 陈黎 陈方 鲍庆嘉 张志 刘朝阳 《波谱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基于自主研制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13)C代谢磁共振成像研究需求,设计了一种小口径磁共振成像梯度线圈和^(1)H/^(13)C双共振射频线圈系统.其中梯度线圈设计采用有限差分流函数方法,射频线圈设计为马鞍线圈结合表面线圈的双共振方案.... 基于自主研制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13)C代谢磁共振成像研究需求,设计了一种小口径磁共振成像梯度线圈和^(1)H/^(13)C双共振射频线圈系统.其中梯度线圈设计采用有限差分流函数方法,射频线圈设计为马鞍线圈结合表面线圈的双共振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成功研制出一套用于小口径5 T^(13)C磁共振成像的梯度与射频线圈,并利用自主研制的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平台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过实验测试采集到^(13)C标记的尿素水模磁共振图像和小鼠头部^(1)H磁共振图像,为后续开展基于动态核极化的^(13)C磁共振代谢成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磁共振成像 ^^^(13)c代谢磁共振成像 梯度线圈 ^^^(1)H/^(13)c双共振线圈 马鞍线圈 表面线圈
下载PDF
Hydro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assessment of the origin of NO_(3)^(−)and N-NH_(3)contents in the aquifer located in a closed lacustrine volcano-sedimentary basin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Mexico City
10
作者 Jose Ivan Morales-Arredondo Maria Aurora Armienta Hernandez +1 位作者 Joel Edmundo Ortega-Gutierrez Elisa Cuellar Ramirez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19-736,共18页
To explain the prese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O_(3)^(−)and N-NH_(3)in the Aquifer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Mexico City(AMAMC),a hydro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analysis using^(13)C DIC(as well as the stable is... To explain the prese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O_(3)^(−)and N-NH_(3)in the Aquifer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Mexico City(AMAMC),a hydro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analysis using^(13)C DIC(as well as the stable isotopes^(18)O and^(2)H)in groundwater was conducted.This aquifer is located in an old closed lacustrine volcano-sedimentary basin;some wells hosted in the semi-confined zone contain high N-NH_(3)concentrations,while others present NO_(3)^(−)contents in the recharge zones(hosted in an oxidizing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a change in the isotopic signature(primarily in^(18)O and^(2)H)was observed from the recharge zones to the basin center in some of the wells with high NO_(3)^(−)concentrations,this behavior can be attributed to evaporation dur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recently infiltrated water.In addition,the results for^(13)C(along with ^(2) H)in wells with the highest N-NH_(3)concentrations exhibited an atypically broad range of values.Results indicated the occurrence of hydrogeochemical and/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aquifer(in an oxidizing or reducing environment),such as organic degradation,bacterial decomposition(primarily in the ancient Lake Texcoco and which acts as a natural sink for carbon,nitrogen,sulfur,and phosphorus),besides rock weathering and dissolution,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a very marked isotopic modification of the^(13)C(and,to a lesser extent,2 H).Methanotrophic 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thanogenic activity may be related to N-NH_(3)removal processes by oxidation and residual water incorporation respectively,whereas the increase in the NO_(3)^(−)content in some wells is due to the recent contribution of poor-quality water due to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 o ^^and^(13)c isotopes Iron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NITRATE Nitrogen species
下载PDF
坡面片蚀泥沙有机碳组分及^(13)C同位素不均匀富集对水动力学参数的响应
11
作者 屈久祁 刘琳 王善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9-409,431,共12页
[目的]探究片蚀泥沙轻组有机碳(LF_(OC))和重组有机碳(HF_(OC))不均匀富集的水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特征,为正确理解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三区”移动式变坡钢... [目的]探究片蚀泥沙轻组有机碳(LF_(OC))和重组有机碳(HF_(OC))不均匀富集的水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特征,为正确理解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三区”移动式变坡钢制土槽,结合人工模拟降雨技术,测定径流水动力学参数和泥沙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组成及其δ^(13)C值,并辅以棕壤侵蚀泥沙有机碳δ^(13)C值和水力参数,验证土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①雨强和坡度较小时,侵蚀泥沙LF_(OC)和HF_(OC)易发生富集,且相较黏粉粒和微团聚体,大团聚体LF_(OC)与HF_(OC)含量受雨强和坡度的影响更大;②侵蚀泥沙黏粉粒中有机碳δ^(13)C值与其有机碳活跃分数(λ)呈负相关,而其他粒径团聚体有机碳δ^(13)C值与其λ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流速与黏粉粒λ显著正相关(p<0.05),雷诺数与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δ^(13)C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片蚀过程中流速越大,黏粉粒中LF_(OC)越易于优先输移,而紊流加剧则促进低δ^(13)C值团聚体有机碳的优先输移;④对于侵蚀泥沙黏粉粒,流速和雷诺数越大,其有机碳δ^(13)C值越小,λ越大;对于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雷诺数越小,其有机碳δ^(13)C值与λ越大。[结论]片蚀过程中轻重组有机碳流失与流速和雷诺数密切相关。并进一步验证了^(13)C同位素对侵蚀泥沙有机碳示踪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蚀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水动力学特征 ^^δ^(13)c 分馏效应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措施在^(13)C尿素呼气试验体检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林春红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措施在^(13)C尿素呼气试验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北京核工业医院参加^(13)C尿素呼气试验的体检人员1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措施在^(13)C尿素呼气试验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在北京核工业医院参加^(13)C尿素呼气试验的体检人员1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体检人员在^(13)C尿素呼气试验中的试验成功率;比较两组体检人员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试验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在^(13)C尿素呼气试验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体检人员试验成功率,缓解焦虑,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13)c尿素呼气试验 个性化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13)C尿素呼气试验DOB值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
13
作者 曹笑寅 年媛媛 +3 位作者 孟宪梅 刘琳 王璐 曹豆豆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1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探究^(13)C尿素呼气试验超级准值(^(13)C-UBT DOB值)与上消化道疾病类型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13)C-UBT阳性(DOB≥4.0‰)同时完善胃镜检查的596例患者,纳入呈阴性(DOB<4.0‰)诊断为CAG患... 目的探究^(13)C尿素呼气试验超级准值(^(13)C-UBT DOB值)与上消化道疾病类型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13)C-UBT阳性(DOB≥4.0‰)同时完善胃镜检查的596例患者,纳入呈阴性(DOB<4.0‰)诊断为CAG患者25例作为对照,分析DOB值与上消化道疾病类型及CAG胃黏膜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中女性DOB值显著高于男性,DOB值与上消化道疾病类型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DOB值呈下降趋势。DOB值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度及以上萎缩、肠化患者,DOB值呈下降趋势;与炎症、炎症活动性程度未见相关性,说明DOB值不能预测疾病及胃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对于低DOB值患者同样需要重视。结论DOB值定量对于临床中推测上消化道疾病、胃黏膜损伤程度有一定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Hp感染相关疾病及判断胃黏膜损伤程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13)c尿素呼气试验 超基准值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西藏昌都崩勒溶洞石笋7ka BP以来高分辨δ^(18)O、δ^(13)C记录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建恩 邵兆刚 +6 位作者 程海 孟宪刚 王津 余佳 杨朝斌 孟庆伟 胥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45-2556,共12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崩勒溶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230 Th测年和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中全新世7ka BP以来西藏昌都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记录。石笋C、O同位素记录揭示出,西藏昌都地区中全新世(约7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气候阶段... 通过对青藏高原崩勒溶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230 Th测年和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中全新世7ka BP以来西藏昌都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记录。石笋C、O同位素记录揭示出,西藏昌都地区中全新世(约7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气候阶段:7000~4500aBP为暖期阶段,气候总体处于高温暖湿,伴随缓慢降温;4500~2300aBP为降温期阶段,出现持续降温,气候变得干旱;2300aBP至今为升温期阶段,气温及降水均出现波动上升。石笋C、O同位素记录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全新世以来研究区存在高温暖湿、快速降温干旱以及后期气候强烈震荡升温的气候过程。通过与董歌洞石笋同位素记录对比表明,崩勒溶洞石笋δ18 O同位素曲线变化的斜率、震荡幅度都要明显高于董歌洞石笋记录,揭示出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的气候波动与全球性冷暖变化具有一致性,但高原石笋同位素记录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昌都石笋同位素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与低纬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正相关,表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是高原季风影响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崩勒溶洞 石笋 δ18 o δ13 c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最近千年来山东半岛西部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δ^(18)O、δ^(13)C记录(Ⅰ)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庆 周厚云 +4 位作者 迟宏 程珂 王红艳 马倩倩 王常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42,共8页
Ky1石笋采自山东半岛西部的开元洞,沿生长轴方向长度75mm。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基础上,通过年纹层连续计数和平均沉积速率内插/外推相结合的定年方法,确定Ky1石笋生长于892—1894AD的1 000年间。在沿石笋生长轴采集的583个样品中,选择... Ky1石笋采自山东半岛西部的开元洞,沿生长轴方向长度75mm。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基础上,通过年纹层连续计数和平均沉积速率内插/外推相结合的定年方法,确定Ky1石笋生长于892—1894AD的1 000年间。在沿石笋生长轴采集的583个样品中,选择303个进行了δ18 O、δ13 C测试,平均分辨率约为3年。结果显示,最近1000年来Ky1石笋的δ18 O比值变化呈现明显阶段性,显示与小冰期(LIA)和中世纪暖期(MWP)对应的数百年尺度波动。根据δ18 O记录,山东半岛在1482AD前后发生与MWP/LIA转换对应的气候突变,1 482AD前相当于夏季风强烈、降水较多的中世纪暖期,1482AD后则为夏季风微弱、降水较少的小冰期,以1609AD夏季风最弱。Ky1石笋的δ13 C比值变化,也由与MWP、LIA相当的两个阶段构成,其间也存在突变关系。比较而言,δ13 C变化要比δ18 O显著平缓,而且LIA后期以来二者变化明显不同步。最近1 000年来,与MWP/LIA对应的气候突变相当于明朝中期;就各个朝代内部的气候变化趋势而言,不同朝代之间不尽相同;不同朝代之间的更替期均大致与MWP、LIA内部的次级气候突变时期对应。因此,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内部的次级气候波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能比千年尺度上最剧烈的MWP/LIA突变本身更显著。另一方面,洞穴所在山地的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其与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着洞穴所在山地的植被的C3/C4植物构成及土壤性质,从而影响到石笋δ13 C比值。从892—1318AD,土地利用对山地植被构成、土壤特征的影响程度尚不及气候变化;1318—1479AD,已达到或超过小幅度的气候变化;1483—1779AD,达到或超过大幅度的气候变化;1779—1894AD,土地利用程度趋于稳定,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则又相对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δ13c比值 开元洞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山东半岛
下载PDF
中国南方灯影峡期海洋碳酸盐岩原始δ^(13)C和δ^(18)O组成及海水温度 被引量:25
16
作者 黄志诚 陈智娜 +1 位作者 刘燕 杨守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南方灯影峡期(晚前寒武纪)是白云岩广泛发育的海洋碳酸盐沉积时期,在灯影组中部发育从海水直接沉积、沉淀的原生白云岩,目前仍保留其原始组构特征。从40个原生白云石(岩)中测得:泥晶白云石的C值为3.64‰,O值为-1.17‰(n=6);藻白云岩... 中国南方灯影峡期(晚前寒武纪)是白云岩广泛发育的海洋碳酸盐沉积时期,在灯影组中部发育从海水直接沉积、沉淀的原生白云岩,目前仍保留其原始组构特征。从40个原生白云石(岩)中测得:泥晶白云石的C值为3.64‰,O值为-1.17‰(n=6);藻白云岩的C值为3.52‰,O值为-1.86‰(n=15);海水纤状白云石胶结物C值为2.90‰,O值为-2.65‰(n=8);海水刃状白云石胶结物的C值为2.96‰,O值为-2.41‰(n=8);泥晶纹层和海水纤状白云石胶结物的C值为2.79‰,O值为-3.13‰。40个岩样的C平均值为3.25‰±0.44‰,O平均值为-2.12‰±0.98‰(均以PDB标准)。对于灯影峡期海相白云岩的原始C和O值,不采用所有样品的平均值,而是采用原生白云石沉积物与海水白云石胶结物C值和O值两个图示分布区重叠部分的最重同位素值,即:C值为4.43‰(PDB标准),O值为-0.62‰(PDB标准),将其作为灯影峡期海洋碳酸盐岩的原始同位素组成。对海水原生白云石胶结物包裹体盐度进行了测定,海水O计算值为2.90‰(SMOW标准),用原始O值计算的原生白云石形成时的海水温度为40.8℃。这说明中国南方灯影峡期的海洋为炎热的较高的海水温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温度 原始同位素值 原生白云石 海洋碳酸盐沉积 灯影组
下载PDF
广西横县六景中泥盆统Mg、Ca、Na、Sr、δ^(13)C和δ^(18)O化学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疆 白志强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7-423,共7页
广西横县六景中泥盆统的Mg、Ca、Sr、Na、1δ3C和1δ8O化学地层特征清晰地量化了该剖面的岩相及其变化规律,并在生物地层框架内,使该剖面的高精度划分和高精度区域性对比成为可能。化学地层数据与该剖面的沉积相和生物相之间存在良好的... 广西横县六景中泥盆统的Mg、Ca、Sr、Na、1δ3C和1δ8O化学地层特征清晰地量化了该剖面的岩相及其变化规律,并在生物地层框架内,使该剖面的高精度划分和高精度区域性对比成为可能。化学地层数据与该剖面的沉积相和生物相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显示那叫期的中泥盆统段为滩后泻湖与蒸发滩3次交替沉积环境;民塘期至谷闭初期为碳酸盐礁滩后斜坡沉积环境。那叫组白云岩的化学地层数据显示不能简单排除白云岩的化学地层学研究价值,可以对成岩作用较弱的细晶、粉晶白云岩,尤其薄层、纹层白云岩开展适度的化学地层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六景 中泥盆统 Mg cA SR NA δ13c δ18o 化学地层
下载PDF
南京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13)C呼气试验与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刚 张振玉 +1 位作者 梅燕萍 王一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57-60,169,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13)C呼气试验与免疫分型结果,探讨本地区Hp感染的特征。方法对2022年度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进行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3)C呼气试验和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分型... 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13)C呼气试验与免疫分型结果,探讨本地区Hp感染的特征。方法对2022年度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进行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3)C呼气试验和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分型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感染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分型结果的情况。结果^(13)C呼气试验与Hp抗体免疫分型阳性率分别为30.52%、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4,P<0.001)。按性别分析:^(13)C呼气试验男性阳性率为32.95%,女性阳性率为2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6,P<0.001);Hp抗体免疫分型男性阳性率为56.59%,女性阳性率为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9,P=0.009)。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按年龄分析显示^(13)C呼气试验<45岁组阳性率为29.71%,45~59岁组阳性率为32.17%,≥60岁组阳性率为30.14%,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1,P=0.013)。Hp分型结果<45岁组阳性率为50.00%,45~59岁组阳性率为57.83%,≥60岁组阳性率为6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86,P<0.001),45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45岁以下年龄组。Hp分型结果显示Ⅰ型、Ⅱ型感染率按性别和年龄分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5,P=0.107)、(χ^(2)=3.833,P=0.147)。^(13)C呼气试验与Hp抗体免疫分型联合检测灵敏度为75.24%,特异性为75.39%,总符合率为75.32%。结论南京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45岁以上人群感染率偏高,免疫分型结果在不同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13)c呼气试验 免疫分型
下载PDF
黑云杉林大气CO_2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8)O的分析
19
作者 胡凝 申双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0-655,共6页
研究CO2稳定同位素特征可以揭示光合、呼吸作用等众多信息,从而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碳循环过程。利用大气CO2浓度及其稳定同位素的测定资料,分析稳定同位素比1δ3C、1δ8O,发现两者具有相似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1δ3C... 研究CO2稳定同位素特征可以揭示光合、呼吸作用等众多信息,从而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碳循环过程。利用大气CO2浓度及其稳定同位素的测定资料,分析稳定同位素比1δ3C、1δ8O,发现两者具有相似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1δ3C和1δ8O在冠层内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趋势,冠层上部重同位素含量较高,而底部含量较低。从时间变化看,1δ3C和1δ8O在午后到日落具有较高的水平,而凌晨,1δ3C和1δ8O较低。运用Keeling图法分析1δ3C、1δ8O和CO2浓度的关系,发现1δ3C值主要受光合和呼吸作用影响,与CO2浓度的高低密切相关;而1δ8O的变化比较复杂,因为1δ8O除受光合、呼吸强度影响外,还取决于环境空气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杉林 空气co2 ^^Δ^13c ^^Δ^18o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下载PDF
一体化^(18)F-FET PET/MR术前评估成人胶质瘤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20
作者 韩青青 李拓 +7 位作者 林增萍 李恩慧 杨阳 刘家惠 邢浩 王裕 程欣 霍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6,共6页
目的 旨在研究一体化^(18)F-氟乙基酪氨酸(^(18)F-fluoroethyltyrosine, ^(18)F-F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MR对成人胶质瘤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 目的 旨在研究一体化^(18)F-氟乙基酪氨酸(^(18)F-fluoroethyltyrosine, ^(18)F-F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MR对成人胶质瘤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未经活检或治疗的胶质瘤患者资料16例,均完成一体化PET/MR扫描,包括^(18)F-FET PET、常规MR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成像。以靶本比(target-background ratio, TBR)=1.6为阈值对PET图像进行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 VOI)分割,通过刚性配准获得肿瘤VOI对应的IVIM图及其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真实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伪扩散系数(pseudo diffusion coefficient, 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 f)、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DC)和异质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 α),使用pyradiomics对各参数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对应的一阶灰度直方图特征。计算每个IVIM参数图对应的特征值与^(18)F-FET PET参数的关系,并利用组间比较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探究PET和IVIM参数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区分能力。结果 IVIM-α的两个特征值90分位值(r=0.526,P<0.05)和最大值(r=0.520, P<0.05)与PET参数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standarduptakevalue,SUVmean)呈正相关;IVIM-α和SUVmean在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阳性和阴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IVIM-α均值和SUVmean显著高于阴性组;融合IVIM-α均值和SUVmean对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区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7。结论 基于一体化PET/MR的^(18)F-FET PET和IVIM参数能够有效预测胶质瘤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 ^^^(18)F-氟乙基酪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