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金佛洞石笋δ13C记录的Heinrich6期间气候环境变化
1
作者 组里塞斯 杨勋林 +2 位作者 王勇 胡明广 许奕滨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0-602,共13页
在末次冰期发生的6次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事件,简称H事件)中,H6事件发生年代最早,对其研究较少,利用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研究H6事件期间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助于理解高低纬度气候变化对H事件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重庆市金佛洞石笋JF2017铀... 在末次冰期发生的6次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事件,简称H事件)中,H6事件发生年代最早,对其研究较少,利用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研究H6事件期间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助于理解高低纬度气候变化对H事件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重庆市金佛洞石笋JF2017铀系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重建H6事件期间中国西南地区季风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石笋JF2017的δ13C值在61811±204 a B.P.~59716±159 a B.P.时段显著偏重,持续大约2095 a,暗示该时段季风减弱和生态植被退化,对应北大西洋H6事件。H6事件期间,石笋JF2017的δ13C记录在61811~60848 a B.P.期间开始先逐渐偏重至最大值,随后发生短时间尺度的波动变化;最后在60848~59716 a B.P.期间缓慢偏轻至H6事件结束,整体呈现先逐渐偏重后又缓慢偏轻的趋势,内部存在百年际尺度的气候震荡,表明H6事件期间当地气候不稳定。石笋JF2017记录的百年际尺度的季风气候变化可能与热带辐合带和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Heinrich 6 石笋δ13c 金佛洞 中国西南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lipid-extraction on theδ^(13)C of mesopelagic and demersal fish in the South China Sea: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pid normalization models
2
作者 Linyu Wang Fuqiang Wang +1 位作者 Zuozhi Chen Ying W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5-43,共9页
Mesopelagic fish,the most important daily vertically migrating community in the oceans,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lipid content which may obscu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able isotopes analysis.Demersal fish,which are i... Mesopelagic fish,the most important daily vertically migrating community in the oceans,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lipid content which may obscu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able isotopes analysis.Demersal fish,which are important consumers in the food web dominated by mesopelagic fish,also have a high lipid content.Here we collected 127 fish sample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ipid contents on△δ^(13)C of mesopelagic and demersal fish.In lipid-extracted mesopelagic fish,the C/N content ratio(<5.5)shows a clear correlation withΔδ^(13)C(the offset of bulk and lipid-extractedδ^(13)C values),especially in non-migratory and semi-migratory species;these values were less correlation in demersal fish.Based on our results,we suggest that mesopelagic and demersal fish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hould be studied separately using appropriate correction models and less fit for the traditional model.Moreover,the C/N content ratio should be used cautiously for establishing the lipid normalization model,especially for the fish in migratory mesopelagic fish and demersal fish.Our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mesopelagic fish across nearby regions could be analyzed together.The new models described here can be applied in future studies of mesopelagic and demersal fish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pelagic fish demersal fish lipid normalization model c/N content ratio lipid content δ13c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法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甘油和乙醇的δ^(13)C值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学民 贾光群 +3 位作者 曹彦忠 张进杰 王蕾 孙会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1-1205,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LC-IR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甘油和乙醇δ13C值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葡萄酒中影响甘油和乙醇色谱分离的条件。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15‰~0.26‰和0.11‰~0.28‰。对40个葡萄酒样品进行了测定,... 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LC-IR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甘油和乙醇δ13C值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葡萄酒中影响甘油和乙醇色谱分离的条件。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15‰~0.26‰和0.11‰~0.28‰。对40个葡萄酒样品进行了测定,甘油和乙醇的δ13 C值分别为-26.87‰^-32.96‰、-24.06‰^-28.29‰,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82)。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在相同条件下同时测定甘油和乙醇的δ13C值,较传统方法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 δ13c 甘油 乙醇 葡萄酒
下载PDF
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法测定葡萄酒中乙醇δ ^(13)C值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学民 贾光群 +4 位作者 王蕾 曹彦忠 张进杰 孙会媛 霍韶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3,共5页
比较了旋转蒸发仪、全玻璃蒸馏装置和全自动蒸馏控制系统3种蒸馏方法,对葡萄酒乙醇δ13C值的影响,确定了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仪(Elementary analysis-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最佳测定条件,建立了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法测... 比较了旋转蒸发仪、全玻璃蒸馏装置和全自动蒸馏控制系统3种蒸馏方法,对葡萄酒乙醇δ13C值的影响,确定了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仪(Elementary analysis-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最佳测定条件,建立了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法测定乙醇δ13C值方法。在重复性和再现性条件下,对乙醇标准及葡萄酒乙醇δ13C值进行测定,标准偏差低于0.25‰。检测食品同位素分析技术-能力测试计划(FIT-PTS)两个葡萄酒样品乙醇δ13C值,与给定值相差0.2‰。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与本方法分别对16个国家和地区40个葡萄酒样品的乙醇δ13C值测定,其结果为!23.90‰~28.29‰,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值︳Δδ(EA-LC)max︳<0.3‰,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2=0.9749)。本方法无同位素分馏,适用于葡萄酒中乙醇δ13C值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乙醇 δ13c 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法
下载PDF
瓦里关山大气CO_2及其δ^(13)C本底变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周凌晞 李金龙 +2 位作者 温玉璞 汤洁 张晓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而海洋的作用相对较弱 ;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浓度范围与所处纬度带平均状况基本吻合 ,年平均值以及年际间涨落与全球水平的一致性反映出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对大气圈的全球性影响 ;瓦里关站提供的主要温室气体本底观测资料 ,既能体现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又具有全球代表性 ,配合以其它相关资料 ,还可进一步揭示中国内陆高原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的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里关全球基准站 温室气体 本底变化 二氧化碳 13 大气环境 大气监测
下载PDF
δ^(13)C法研究砂姜黑土添加秸秆后团聚体有机碳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哲 韩霁昌 +3 位作者 孙增慧 张卫华 余正洪 侯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79-187,共9页
为研究水稻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探索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外源新碳及原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规律,该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运用δ^(13)C示踪方法,将稳定同位素碳(δ^(13)C)标记的水稻秸秆添加入砂... 为研究水稻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探索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外源新碳及原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规律,该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运用δ^(13)C示踪方法,将稳定同位素碳(δ^(13)C)标记的水稻秸秆添加入砂姜黑土,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培养时期不同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测定不同时期各粒级土壤外源新碳及原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未添加水稻秸秆的砂姜黑土(对照组),水稳性微团聚体(<250μm)占主体,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低。与对照相比,添加水稻秸秆(试验组)显著促进了>2000、2000~250μm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团聚(P<0.05);培养到120 d时,>2000、2000~250μm水稳性团聚体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65.5%、16.0%,促使水稳性大团聚体(>250μm)占主体,显著提高了砂姜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R0.25),降低了分形维数(D)值(P<0.05),土壤结构稳定性明显得到改善。试验组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培养到15 d时,>2000、2000~250、>250~53、<53μ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21.4%、25.4%、34.7%、50.0%,其中微团聚体有机碳增加幅度大于大团聚体的增加幅度。MWD、GMD、R0.25与2000~250、>250~53μ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2000μ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53μ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关系不显著。不同粒级团聚体的δ^(13)C值明显增加,动态变化较大,表明外源新碳周转速率较快。外源新碳主要分配在>250~53、<53μm粒级微团聚体中,分配比例分别为38%、28%,外源新碳的分解速率明显快于原有机碳。研究得出添加水稻秸秆有利于增加砂姜黑土的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及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提升土壤碳水平,改善了土壤结构,这为淮北地区土壤质量提升及有机碳循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秸秆 δ13c 砂姜黑土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下载PDF
祁连山青海云杉树轮δ^(13)C的时空变化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晓宏 安文玲 +4 位作者 梁尔源 王文志 邵雪梅 黄磊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6-676,共11页
通过分析祁连山自东向西5个样点青海云杉年分辨率的树轮碳同位素比率(δ13 C),评价在大气CO2浓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青海云杉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长树轮δ13 C年表为189a,最短112a(1891-2003年).选择了5个样点... 通过分析祁连山自东向西5个样点青海云杉年分辨率的树轮碳同位素比率(δ13 C),评价在大气CO2浓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青海云杉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长树轮δ13 C年表为189a,最短112a(1891-2003年).选择了5个样点的公共区间进行分析(1891-2003年).结果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δ13 C序列之间显著相关,但是远离山脉主体的两条δ13 C序列与其余序列相关关系较弱.随着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增加,所有样点青海云杉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出显著的提高,但在祁连山腹地的青海云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幅度低于其它样点.以树轮碳同位素分馏(Δ13 C)和干旱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基础,重建了研究区域1891-2003年期间的干旱历史.其中,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和最近10a的两次最严重的干旱分别是由降水减少和气候变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青海云杉 树轮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历史
下载PDF
巴郎山刺叶高山栎叶片δ^(13)C对海拔高度的响应 被引量:16
8
作者 冯秋红 程瑞梅 +4 位作者 史作民 刘世荣 刘兴良 何飞 曹慧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629-3637,共9页
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按海拔梯度选择了3个刺叶高山栎分布地点(2600、3050、3500m),对各研究地点刺叶高山栎进行了叶片δ13C、光合、CO2扩散导度、养分以及形态等参数的测量,以期揭示刺叶高山栎叶片δ13C随着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 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按海拔梯度选择了3个刺叶高山栎分布地点(2600、3050、3500m),对各研究地点刺叶高山栎进行了叶片δ13C、光合、CO2扩散导度、养分以及形态等参数的测量,以期揭示刺叶高山栎叶片δ13C随着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首先,随着海拔的升高,目标树种叶片δ13C随之增加,且海拔每升高1000m,δ13C增加2.0‰;其次,随着海拔升高,大气压强降低,因而导致的叶片扩散导度(包括气孔导度(gs)和叶肉细胞导度(gm))的降低是叶片δ13C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的比叶重(LMA)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响应趋势;最后,叶片N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更多被分配给非光合系统的趋势导致了羧化效率及光合速率的降低,进而抑制了刺叶高山栎叶片δ13C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此外,与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和单位重量氮含量(Nm ass)相比,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植物叶片的氮含量与其吸收和固定大气CO2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对δ13C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δ13c 海拔响应 刺叶高山栎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20种灌木幼苗生物量分配、水分利用效率及叶片δ^(13)C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邱权 潘昕 +4 位作者 李吉跃 王军辉 董蕾 马建伟 杜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4,20,共8页
以青藏高原地区各地分布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等20种灌木树种为试验材料在苗圃培育,通过测定其生物量、根冠比、叶片瞬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碳同位素组成δ13C,对比灌木树种间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以青藏高原地区各地分布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等20种灌木树种为试验材料在苗圃培育,通过测定其生物量、根冠比、叶片瞬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碳同位素组成δ13C,对比灌木树种间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并综合评价灌木树种抗旱性。结果表明,灌木树种间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取值范围分别为根冠比0.11~0.80、叶片蒸腾速率3.24~6.61 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1.85~4.43μmol·mmol-1和δ13 C-26.09‰^-30.22‰。植物的抗旱适应机制主要包括叶片旱生形态型、节水型、高根冠比型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型,不同属植物和同属不同种植物之间抗旱性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沙棘属植物总体抗旱性较差。此外,灌木抗旱性与原产地有一定的联系,其中青海地区灌木总体抗旱性优于西藏和甘肃地区。综合分析抗旱性生理指标发现,金露梅、蔷薇、尼泊尔锦鸡儿、三颗针和胡颓子抗旱性能较好,总体上属于低耗水、高生产效率、抗旱性强树种,在干旱地区造林时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冠比 水分利用效率 碳同位素组成δ13c 灌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慈恩 朱洁 +3 位作者 彭娟 符卓旺 高明 谢德体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8-986,共9页
【目的】阐明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为揭示垄作免耕下稻田土壤累积、转化的特殊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对比分析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中稻)、水旱轮作(中稻-油菜,稻油)和垄... 【目的】阐明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为揭示垄作免耕下稻田土壤累积、转化的特殊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对比分析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中稻)、水旱轮作(中稻-油菜,稻油)和垄作免耕轮作(中稻-油菜,稻油)等4种耕作处理对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δ13C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垄作免耕轮作(稻油)中,20—4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各深度土层中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均高于其它耕作处理,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耕作处理(P<0.05)。水旱轮作(稻油)中,各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其它耕作处理。不同处理中,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20—40 cm土层和水旱轮作(稻油)的40—60 cm土层,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10—20 cm和20—40 cm土层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相比其它处理,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土壤有机碳δ13C值在0—40 cm深度范围的各土层中差异不大,到40—60 cm土层才出现显著升高。【结论】相比其它耕作处理,长期(20年)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稻田20—40 cm土层中增碳优势突出,该耕作处理有利于稻田中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形成和累积,对20—40 cm土层中活性碳库的稳定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其它耕作处理;有大量活性高、降解程度低的有机碳在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20—40 cm土层中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免耕 稻田 颗粒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δ13c
下载PDF
抽穗后干旱复水对双季杂交晚稻产量形成和叶片δ13^C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小荣 刘灵燕 +6 位作者 钟蕾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贺浩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0-246,共7页
为探明生育后期干旱复水对双季杂交晚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形成的生理机制,选择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对照品种金优207,于抽穗后进行干旱8d复水处理,分析了2个品种结实和产量、干旱前后倒二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及内... 为探明生育后期干旱复水对双季杂交晚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形成的生理机制,选择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对照品种金优207,于抽穗后进行干旱8d复水处理,分析了2个品种结实和产量、干旱前后倒二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处理下2个品种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较对照(保持水层)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结实率五丰优T025和金优207分别下降12.07%和7.67%,千粒重下降5.23%和9.09%,单株产量下降13.54%和27.14%,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未发现产量补偿效应。抽穗后干旱处理下倒二叶δ13C值,五丰优T025大幅上升,复水后呈现出先下降,至第6天又开始上升的特点,金优207则大幅下降,复水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干旱复水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距更大。总体上,对照条件下,抽穗至其后20d,随生育推进,2个品种倒二叶内源ABA和GA3含量呈上升而IAA含量则下降趋势,ZR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特点。干旱处理下2个品种表现为ABA含量上升,复水后呈先下降后上升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处理与对照之间差距更大;干旱复水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IAA含量均下降,五丰优T025处理与对照间的差距明显小于金优207;五丰优T025 GA3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金优207表现出干旱处理结束日急剧下降至最低点,复水后缓慢上升特点;2个品种ZR含量呈现出先上升至最高值再下降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处理与对照之间差距更小。抽穗后干旱处理将启动稻株体内抗衰老机制,复水后将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激活稻株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并抑制生长抑制因子,但其效果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杂交晚稻 不同产量潜力品种 抽穗期干旱复水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三峡库区蓄水175m对汉丰湖不同生物类群δ^(13)C、δ^(15)N值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斌 徐丹丹 +3 位作者 王志坚 岳兴建 齐泽民 张耀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6-1432,共7页
于2010年蓄水前(7月)和蓄水后(12月)应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对汉丰湖食物网中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δ13C、δ15N值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汉丰湖初级生产者颗粒有机物(POM)、固着藻类和水生植物δ13C、δ15N值分别为-28.45‰-... 于2010年蓄水前(7月)和蓄水后(12月)应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对汉丰湖食物网中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δ13C、δ15N值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汉丰湖初级生产者颗粒有机物(POM)、固着藻类和水生植物δ13C、δ15N值分别为-28.45‰--24.78‰、3.72‰-5.76‰,-25.81‰--21.22‰、3.23‰-4.81‰,-27.99‰--23.74‰、8.06‰-12.48‰.从蓄水前到蓄水后初级生产者(POM、固着藻类、水生植物)δ13C、δ15N(除水生植物)值均呈现贫乏趋势;消费者δ15N值变化规律与初级生产者一致,但其δ13C值无明显变化;汉丰湖鱼类食物网营养级长度均为3级,消费者中杂食性鱼类居多其碳源主要来源于固着藻类.新形成的汉丰湖水生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食物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δ15N POM 汉丰湖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6种常见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δ13C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1 位作者 杜雪莲 俞国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34,共6页
测定6种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常见植物的δ13C值并对相关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各个特征在种间变化不同步,同化组织越厚,气孔密度越高,下角质层越厚,δ13C值越正。不同植物种对植物δ13C值影响的结构... 测定6种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常见植物的δ13C值并对相关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各个特征在种间变化不同步,同化组织越厚,气孔密度越高,下角质层越厚,δ13C值越正。不同植物种对植物δ13C值影响的结构主导因子不同:构树为下角质层厚度,清香木为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石岩枫和野桐为栅栏组织厚度,八角枫和红背山麻杆没表现出主导因子。石漠化发生后,叶片结构表现出抗旱性增强、光合速率增加的趋势,同时叶片也表现出随石漠化强度增大δ13C增大的趋势,显示植物的WUE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叶片解剖结构 石漠化 喀斯特峡谷
下载PDF
美洲黑杨及其杂种F1不同生长势无性系叶片δ^13C和氮素利用效率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暝 黄秦军 +1 位作者 丁昌俊 苏晓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57,共7页
以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的杂种F1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冠层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含量,分析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杂种F1的δ13C值及碳、氮... 以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的杂种F1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冠层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含量,分析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杂种F1的δ13C值及碳、氮含量均差异显著,超亲杂种F1在每个冠层的叶片δ13C值和碳、氮含量均显著大于低亲杂种F1;美洲黑杨叶片δ13C值与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41);叶片δ13C和碳、氮含量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树冠上层显著大于中层,下层最小;超亲杂种F1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低亲杂种F1,但低亲杂种F1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极显著大于超亲杂种F1,WUE和NUE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R2=-0.652),说明美洲黑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δ13C值的北京山区典型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余新晓 杨芝歌 +2 位作者 白艳婧 李轶涛 黄枝英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3-599,共7页
北京山区长年干旱缺水,研究北京山区典型树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对于筛选抗旱造林树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北京山区典型树种(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特征,本文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测算出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 北京山区长年干旱缺水,研究北京山区典型树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对于筛选抗旱造林树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北京山区典型树种(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特征,本文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测算出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叶片δ13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同向变化,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栓皮栎>侧柏>刺槐>油松,说明4个树种中栓皮栎的抗旱性最强而油松最弱;阳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阴生叶;植物叶片日内水分利用效率上午略大于下午,但区别不明显;另外,侧柏冠层不同高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侧柏 油松 刺槐 栓皮栎
下载PDF
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GC-C-IRMS)测定饮料酒中乙醇^(13)C/^(12)C比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文斌 钟其顶 +4 位作者 王道兵 陶宏兵 武竹英 熊正河 蒙健宗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93,共4页
建立了以有机溶剂稀释法为前处理方法测定饮料酒中乙醇碳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GC-C-IRMS)。通过条件优化,在将乙醇稀释至8 g/L并采用Wax色谱柱进行有效分离后,可实现对乙醇中碳同位素比值的有效测定。... 建立了以有机溶剂稀释法为前处理方法测定饮料酒中乙醇碳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GC-C-IRMS)。通过条件优化,在将乙醇稀释至8 g/L并采用Wax色谱柱进行有效分离后,可实现对乙醇中碳同位素比值的有效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可为通过乙醇同位素比值差异实现饮料酒的真实性鉴别提供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酒 乙醇 碳同位素 δ13c IRMS
下载PDF
最近千年来山东半岛西部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δ^(18)O、δ^(13)C记录(Ⅰ)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庆 周厚云 +4 位作者 迟宏 程珂 王红艳 马倩倩 王常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42,共8页
Ky1石笋采自山东半岛西部的开元洞,沿生长轴方向长度75mm。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基础上,通过年纹层连续计数和平均沉积速率内插/外推相结合的定年方法,确定Ky1石笋生长于892—1894AD的1 000年间。在沿石笋生长轴采集的583个样品中,选择... Ky1石笋采自山东半岛西部的开元洞,沿生长轴方向长度75mm。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基础上,通过年纹层连续计数和平均沉积速率内插/外推相结合的定年方法,确定Ky1石笋生长于892—1894AD的1 000年间。在沿石笋生长轴采集的583个样品中,选择303个进行了δ18 O、δ13 C测试,平均分辨率约为3年。结果显示,最近1000年来Ky1石笋的δ18 O比值变化呈现明显阶段性,显示与小冰期(LIA)和中世纪暖期(MWP)对应的数百年尺度波动。根据δ18 O记录,山东半岛在1482AD前后发生与MWP/LIA转换对应的气候突变,1 482AD前相当于夏季风强烈、降水较多的中世纪暖期,1482AD后则为夏季风微弱、降水较少的小冰期,以1609AD夏季风最弱。Ky1石笋的δ13 C比值变化,也由与MWP、LIA相当的两个阶段构成,其间也存在突变关系。比较而言,δ13 C变化要比δ18 O显著平缓,而且LIA后期以来二者变化明显不同步。最近1 000年来,与MWP/LIA对应的气候突变相当于明朝中期;就各个朝代内部的气候变化趋势而言,不同朝代之间不尽相同;不同朝代之间的更替期均大致与MWP、LIA内部的次级气候突变时期对应。因此,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内部的次级气候波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能比千年尺度上最剧烈的MWP/LIA突变本身更显著。另一方面,洞穴所在山地的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其与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着洞穴所在山地的植被的C3/C4植物构成及土壤性质,从而影响到石笋δ13 C比值。从892—1318AD,土地利用对山地植被构成、土壤特征的影响程度尚不及气候变化;1318—1479AD,已达到或超过小幅度的气候变化;1483—1779AD,达到或超过大幅度的气候变化;1779—1894AD,土地利用程度趋于稳定,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则又相对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δ13c比值 开元洞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山东半岛
下载PDF
应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定CO_2气体碳同位素值δ^(13)C的定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佳佳 李荣西 +3 位作者 董会 王志海 赵帮胜 程敬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9-1144,共6页
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在研究岩矿古流体成因、矿床、油气和大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光拉曼光谱是一项可以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应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来计算CO_2气体碳同位素值δ^(... 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在研究岩矿古流体成因、矿床、油气和大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光拉曼光谱是一项可以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应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来计算CO_2气体碳同位素值δ^(13)C。利用自行设计的装置将^(12)CO_2和^(13)CO_2按比例分别与N2混合,对混合气体样品进行显微激光拉曼测试分析后确定^(12)CO_2和^(13)CO_2的拉曼参数,这为用激光拉曼分析碳同位素值δ^(13)C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不同比例的^(12)CO_2/^(13)CO_2人工合成CO_2包裹体样品和胜利油田CO_2天然气藏样品进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发现CO_2气体碳同位素摩尔分数比N_(13)/N_(12)与拉曼参数之间存在数学关系式,由此建立了根据碳同位素计算公式δ^(13)C=[(C_(13)/C_(12))_(样品)/(C_(13)/C_(12))_(标准)-1]×1 000‰,用激光拉曼分析获得的CO_2气体有关激光拉曼参数来计算δ^(13)C值的方法。按照该方法,应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对胜利油田CO_2天然气藏样品分析计算其δ^(13)C值为-5.318‰,与用质谱仪分析测出的δ^(13)C值(-5.6‰)比较,其相对误差较小(≈5%),可以初步建立起应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定CO_2气体碳同位素值δ^(13)C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 拉曼参数 流体包裹体 cO2气藏
下载PDF
白刺叶片形态变化对叶片δ^(13)C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永华 吴波 +3 位作者 卢琦 靳占虎 刘殿军 张金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0,共6页
选取磴口、民勤唐古特白刺,敦煌东湖附近洪积扇中部、底部生长的泡泡刺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片扫描与Image-Pro 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获得叶片形态参数(长、宽、周长和面积),应用同位素分析获得叶片δ13C值。结果表明:随着水分有效性的... 选取磴口、民勤唐古特白刺,敦煌东湖附近洪积扇中部、底部生长的泡泡刺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片扫描与Image-Pro 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获得叶片形态参数(长、宽、周长和面积),应用同位素分析获得叶片δ13C值。结果表明:随着水分有效性的增加,白刺叶片面积具有增加趋势,叶片面积在增加过程中,叶片长、宽增幅具有非同步性;相同叶片宽度,生长于水分条件较好地区的唐古特白刺和泡泡刺叶片更长。虽然磴口、民勤及敦煌东湖附近洪积扇中部、底部水分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生长于这些区域的唐古特白刺及泡泡刺叶片δ13C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周长/面积比是连接叶片形态变化与植物水分生理的重要因子;白刺叶面积增加过程中,叶片长度的优先增加有利于减缓周长/面积比的下降速率,从而使白刺保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剌 泡泡刺 叶片形态 水分有效性 叶片δ13c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白刺叶片δ^(13)C与叶片和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邱权 李吉跃 +5 位作者 王军辉 王宁 孙奎 贾子瑞 董蕾 潘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01-2308,共8页
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分布区域,通过测定不同白刺居群的叶片营养元素、土壤养分含量和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对比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叶片δ13 C特征差异,并分析白刺叶片δ13 C与地理位置信息及叶片营养和土壤养分... 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选择6个重要的唐古特白刺分布区域,通过测定不同白刺居群的叶片营养元素、土壤养分含量和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对比不同白刺居群间的叶片δ13 C特征差异,并分析白刺叶片δ13 C与地理位置信息及叶片营养和土壤养分含量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1)白刺居群间叶片δ13 C存在显著空间变异性,其叶片δ13 C变化范围在-25.47‰^-27.66‰之间,平均为-26.66‰。(2)纬度、经度和海拔是白刺叶片δ13 C重要影响因子,白刺叶片δ13 C与纬度、经度和海拔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正相关和正相关关系(n=10)。(3)白刺叶片δ13 C与叶片有机C含量、N、P、K含量总体均呈负相关关系,但仅叶片有机C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n=30),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n=30)。(4)叶片δ13 C与表层土壤(0~15cm)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30),与全P、碱解N和有效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30),并与15~30cm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显著负相关(n=30),但叶片δ13 C与30~45cm土壤各化学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n=30)。研究表明,环境因子纬度、经度、海拔,叶片有机C含量,以及立地土壤全N、全P、碱解N、有效P、速效K含量的变化均显著影响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居群叶片δ13 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叶片营养i土壤养分 白刺{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