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昌都崩勒溶洞石笋7ka BP以来高分辨δ^(18)O、δ^(13)C记录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建恩 邵兆刚 +6 位作者 程海 孟宪刚 王津 余佳 杨朝斌 孟庆伟 胥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45-2556,共12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崩勒溶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230 Th测年和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中全新世7ka BP以来西藏昌都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记录。石笋C、O同位素记录揭示出,西藏昌都地区中全新世(约7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气候阶段... 通过对青藏高原崩勒溶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230 Th测年和C、O同位素分析,建立了中全新世7ka BP以来西藏昌都地区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记录。石笋C、O同位素记录揭示出,西藏昌都地区中全新世(约7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气候阶段:7000~4500aBP为暖期阶段,气候总体处于高温暖湿,伴随缓慢降温;4500~2300aBP为降温期阶段,出现持续降温,气候变得干旱;2300aBP至今为升温期阶段,气温及降水均出现波动上升。石笋C、O同位素记录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全新世以来研究区存在高温暖湿、快速降温干旱以及后期气候强烈震荡升温的气候过程。通过与董歌洞石笋同位素记录对比表明,崩勒溶洞石笋δ18 O同位素曲线变化的斜率、震荡幅度都要明显高于董歌洞石笋记录,揭示出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的气候波动与全球性冷暖变化具有一致性,但高原石笋同位素记录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昌都石笋同位素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与低纬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正相关,表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是高原季风影响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崩勒溶洞 石笋 δ18 O δ13 C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西安市大气降水中δ^(18)O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俊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了解西安大气降水中δ18 O的特征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方法根据IAEA/WMO提供的西安站数据(1985.1~1993.12)作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西安大气水分来源复杂,有西南季风输送的印度洋的水汽,东亚季风输送的太平洋的水分以及西风带输... 目的了解西安大气降水中δ18 O的特征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方法根据IAEA/WMO提供的西安站数据(1985.1~1993.12)作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西安大气水分来源复杂,有西南季风输送的印度洋的水汽,东亚季风输送的太平洋的水分以及西风带输送的水分,同时由于受地区地形的影响,二次蒸发对δ18 O的影响也比较大。结论δ18 O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季节效应明显,但是月平均δ18 O与温度和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这与西安位于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在不同季节,影响它的水源地、水汽运输距离不同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б^18O 稳定同位素 温度
下载PDF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oilfield brines from Tertiary strata in western Qaidam Basin:Constraints from ^(87)Sr/^(86)Sr,δD,δ^(18)O,δ^(34)S and water chemistry 被引量:11
3
作者 FAN Qishun MA Haizhou +2 位作者 LAI Zhongping TAN Hongbing LI Tingwe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0年第4期446-454,共9页
Chemistry of major and minor elements,87Sr/86Sr,δD,δ18O and δ34S of brines were measured from Tertiary strata and Quaternary salt lakes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The water chemistry data show that all oilfield br... Chemistry of major and minor elements,87Sr/86Sr,δD,δ18O and δ34S of brines were measured from Tertiary strata and Quaternary salt lakes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The water chemistry data show that all oilfield brines are CaCl2 type.They were enriched in Ca2+,B3+,Li+,Sr2+,Br-,and were depleted in Mg2+,SO42-,which indicated that these brines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ly circulated wat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δD and δ18O shows that all data of these brines decline towards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GWL) and Qaidam Meteoric Water Line(QWL),and that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oilfield brines and Meteoric Water Lines was close to the local spring and fresh water in the piedmont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ilfield brines has initially originated from meteoric water,and then might be affected by water-rock metamorphose,because most oilfield brines distribute in the range of metamorphosing water.The 87Sr/86Sr values of most oilfield brines range from 0.71121 to 0.71194,and was less than that in salt lake water(>0.712),but close to that of halite in the study area.These imply that salt dissolution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migration.In addition,all oilfield brines have obviously much positive δ34S values(ranging from 26.46‰ to 54.57‰) than that of salt lake brines,which was caused by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 resulting in positive shift of δ34S value and depleteed SO42-in oilfield brines.Combined with water chemical data and δD,δ18O,87Sr/86Sr,δ34S values,we concluded that oilfield brines mainly originate from the deeply circulated meteoric waters,and then are affected by salt dissolution,water-rock metamorphose,sulfate reduction and dolomitiz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migration.These processes alter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oilfield brines and accumulate rich elements(such as B,Li,Sr,Br,K and so on)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salt lake resources in the Qaidam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油田卤水 第三纪 水化学 地层 硫酸盐还原 演化
下载PDF
Distributional features of δ^(18) O in precipitation in China
4
作者 ZHANG XinpingDepartment of Geography,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Yao TandongLanzhou 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CAS, Lanzhou 730000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8年第2期57-64,共8页
According to calculation on available data, higher δ18O exists in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of south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part of China, and the lower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sou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 According to calculation on available data, higher δ18O exists in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of south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part of China, and the lower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sou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temperature effect appears mainly in the inner continent of midhigh latitudes and the amount effect appears in southeastern coastal regions,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and QinghaiTibet Plateau where the influence of monsoon climate is obvious. The meteoric water lines (MWLs) of different regions are of certain divergenc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ble isotopic fractionations of the two processes, namely the evaporation of origins and the precipitating of vap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 O DISTRIBUTION temperature effect amount effect MWL.
下载PDF
氢氧同位素体系成矿流体示踪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春影 张文钊 +2 位作者 葛良胜 高帮飞 夏锐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7,共7页
综合分析国内外氢氧同位素研究进展结合部分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示踪体系的可靠性,认为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石英矿物δ18 O计算流体的δ18O,同位素平衡温度厘定具有主观性,并且石英与流体之间的同位素平衡状态是否达到... 综合分析国内外氢氧同位素研究进展结合部分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示踪体系的可靠性,认为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石英矿物δ18 O计算流体的δ18O,同位素平衡温度厘定具有主观性,并且石英与流体之间的同位素平衡状态是否达到很难确定。同样的石英矿物δ18 O通过不同的平衡温度计算,得到不同的流体δ18 O,得出晚期大气降水混合的模糊认识;(2)石英中除流体包裹体外,由于晶格结构缺陷而含有部分结构水。在热爆裂法提取流体包裹体时石英中结构水的释放严重影响石英中流体包裹体δD测试结果。大量的已发表数据没有明确指定热爆裂温度,因此无法评价石英结构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3)石英作为流体包裹体寄主矿物对流体包裹体封闭性不佳,流体包裹体捕获后容易与外界流体发生物质交换,使流体包裹体δD不能代表成矿流体同位素组成,这直接挑战了石英作为寄主矿物进行流体包裹体δD测定的可靠性;(4)通过含差劲基热液蚀变矿物δD计算成矿流体δD,由于高温下压力对D/H分馏的影响难以定量评价,已有平衡方程大多忽略压力对D/H同位素分馏的影响,使得计算结果意义不明确。因此硫化物中流体包裹体的δD-δ18 O系统测试,需要辅以微量气体比值、He-Ar等惰性气体同位素方法,才能明确指示热液矿体成矿流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氢氧同位素 结构水 压力效应 封闭性
下载PDF
云南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菡 王建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149,共8页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建立了全球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组成监测网(GNIP),对昆明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所得出的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降水中δ18 O与温度、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降水中δ2 H、...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建立了全球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组成监测网(GNIP),对昆明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所得出的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降水中δ18 O与温度、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降水中δ2 H、δ18 O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水汽输送对降水中δ2 H和δ18 O变化的影响.位于西南水汽通道上的昆明站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旱季(11-4月)降水中平均值明显高于雨季(5-10月),显著的降水量效应说明昆明站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低纬度海洋.与全球大气水线相比,昆明站大气水线的斜率和常数项均较小.结果表明,年内尺度上,昆明站大气降水中δ18 O与降水量、温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该地区降水中δ18 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及反温度效应,利用GrADS模拟该地区风矢量场发现,在夏季风期间,降水中较低的δ18 O主要受来自印度洋暖湿水汽输送的影响,在冬季风期间,降水中较高的δ18 O值主要受西风带水汽输送以及当地蒸发水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2H δ18O 氢氧同位素 大气降水 水汽来源 云南地区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丽颖 殷有 +3 位作者 秦胜金 周永斌 卢国珍 耿占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2,共5页
利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测定辽西地区不同林龄(5,11,17a)大扁杏枝条木质部水分、土壤水、降雨的雨水和井水的δ18 O值,结合其根系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的水分来源;测定叶片δ13C值,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 利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测定辽西地区不同林龄(5,11,17a)大扁杏枝条木质部水分、土壤水、降雨的雨水和井水的δ18 O值,结合其根系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的水分来源;测定叶片δ13C值,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大扁杏人工林利用土壤水的深度不同,5年和11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30cm深度的土壤水,与其吸水根(d≤1mm)分布的土层深度一致,二者输导根分布在20—50cm土层深度;17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20cm和50—70cm深度的土壤水,其吸收根分布在0—30cm土层深度,输导根分布在10—70cm土层深度;δ18 O值表明,3个林龄大扁杏人工林利用的土壤水均来自降雨的雨水和地下水;5年生大扁杏林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4.1‰,显著高于11年生和17年生大扁杏林(P<0.05)。大扁杏人工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其根系分布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辽西地区的半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扁杏 辽西半干旱区 δ18O δ13C 林龄 水分利用
下载PDF
季风前期青藏高原南北向河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琴 王建力 +1 位作者 田立德 臧娅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36,共6页
利用2010年与2011年6月在青藏高原南北剖面采集的69个河水样品,分析青藏高原南北向河水中δ18 O与过量氘(d)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受不同气团影响,总体上,青藏高原河水中δ18 O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纬度每升高1°,河水中δ18 O升高约1... 利用2010年与2011年6月在青藏高原南北剖面采集的69个河水样品,分析青藏高原南北向河水中δ18 O与过量氘(d)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受不同气团影响,总体上,青藏高原河水中δ18 O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纬度每升高1°,河水中δ18 O升高约1.25‰.不同区域河水中δ18 O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不同,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河水高程效应显著,唐古拉山以北河水中δ18 O高程效应不显著,同时青藏高原河水中过量氘有显著空间变化特征.由于青藏高原南北不同的降水季节变化、喜马拉雅山雨影效应及南北不同的水汽来源及水汽循环方式,使河水中过量氘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及唐古拉山以北表现为2个高值区,喜马拉雅山北坡至唐古拉山以南河水过量氘表现为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δ18 O 过量氘 河水
下载PDF
南海与西太平洋海水的交换:氧、氦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建国 王先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7-61,共5页
研究了西太平洋海域 (7°~ 2 6°N ,1 2 2°~ 1 30°E)不同深度海水的氧、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巴士海峡附近海域几个深度上δ18O等值线均向东弯曲 ,δ3He等值线也出现了类似的分布特征 ,可能反映了南... 研究了西太平洋海域 (7°~ 2 6°N ,1 2 2°~ 1 30°E)不同深度海水的氧、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巴士海峡附近海域几个深度上δ18O等值线均向东弯曲 ,δ3He等值线也出现了类似的分布特征 ,可能反映了南海海水与黑潮水的混合作用 .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氦同位素 南海 混合作用 西太平洋 海水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特征!
10
作者 黄剑锋 吴攀 张依章 《环保科技》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为探寻西苕溪地表、地下水体的来源和补排关系,对西苕溪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地表、地下水进行了氢氧同位素(δD和δ18O)组成分析,并结合水体的水化学参数,推断其来源和补排关系。结果表明:西苕溪流域地表、地下水体主要接受降雨补给,... 为探寻西苕溪地表、地下水体的来源和补排关系,对西苕溪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地表、地下水进行了氢氧同位素(δD和δ18O)组成分析,并结合水体的水化学参数,推断其来源和补排关系。结果表明:西苕溪流域地表、地下水体主要接受降雨补给,在上游山区中的泉水运移过程较为缓慢,上游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不明显;中游丘陵地区地表、地下水体相互联系紧密,具体补排关系为3号、4号、6号样点处地表水接受地下水补给,其余样点处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下游农田密集区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氢氧同位素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维苏威火山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监测
11
作者 Cinzia Federicoa 葛秀珍(翻译) 苑惠明(校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 2007年第4期19-36,共18页
本文介绍了1998年5月-2001年12月期间对维苏威火山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多数问题的焦点集中在这个时间观测的累积时间变化。根据化学性质,把地下水样分成2组(1组和2组),分别说明了火山区南部和北部的水循环特征。与2组相比,1... 本文介绍了1998年5月-2001年12月期间对维苏威火山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多数问题的焦点集中在这个时间观测的累积时间变化。根据化学性质,把地下水样分成2组(1组和2组),分别说明了火山区南部和北部的水循环特征。与2组相比,1组的水样酸性和温度以及碱性都高于2组。水样中还有较高的CO2和CH4含量,这主要是深部向上部挥发的物质含量过高,加之延长了水-岩石的作用时间所致。时间序列说明整个含水层化学成分相当稳定。本项研究期间,地下水温度、pH值、重碳酸盐和溶解的CO2非常稳定.特别是深井(压力计水位高于100米)。较浅的水体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季节性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瞬时变化。本文还描述了1999年10月地震事件引起的水化学性质的重要变化,特别是位于火山北侧的Olivella泉。在这个位置,观测出水的pH和氧化还原势降低得很多,而溶解性CO2和3^He/4^He比值却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这些化学性质和同位索成分的变化证明了地震期间,岩浆诱发的氦和二氧化碳进入含水层(该含水层补给Olivella泉)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苏威火山 火山岩监测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δ18^O
下载PDF
水平衡法与高温转化法在矿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斌 孟宪菁 +2 位作者 鄂洋 朱湘 尹松 《同位素》 CAS 2020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了鉴别不同品牌矿泉水标注水源地信息真伪,对11种不同品牌饮用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 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平衡法(GasBench-IRMS)和高温转化法(TC/EA-IRMS)的测定结果一致性较好,两种方法测定6种不同饮用水的δD和δ18 O... 为了鉴别不同品牌矿泉水标注水源地信息真伪,对11种不同品牌饮用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 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平衡法(GasBench-IRMS)和高温转化法(TC/EA-IRMS)的测定结果一致性较好,两种方法测定6种不同饮用水的δD和δ18 O的平均差异分别为(0.6±1.59)‰和(0.02±0.13)‰。水平衡法需要较长的制备和测定时间,但δD和δ18 O的测定精度明显优于高温转化法。11种饮用水δD和δ18 O变化范围较大,其δD和δ18 O受不同品牌饮用水的水源地降水影响形成明显的地域性。虽然无法区分矿泉水是否由其他类别饮用水伪造,但δD和δ18 O可以为特定区域(如高海拔与沿海地区)以及产地相近的矿泉水水源地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 水平衡法 高温转化法 氧-18
下载PDF
氘氧同位素法在周口市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小凡 豆敬峰 +2 位作者 席航 夏飞雪 雷崇方 《地下水》 2017年第5期28-30,共3页
在野外采样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周口市内大气降水、河水和不同层位地下水中氘(δD)、氧(δ18O)同位素含量分析,发现当地降水、汾河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氘(δD)、氧(δ18O)均落在全球和中国降水线附近,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表明区内浅层... 在野外采样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周口市内大气降水、河水和不同层位地下水中氘(δD)、氧(δ18O)同位素含量分析,发现当地降水、汾河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氘(δD)、氧(δ18O)均落在全球和中国降水线附近,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而中深层和深层水则落在δD-δ18O降水线关系图的左下方,没有呈现明显的线性分布,表明其与大气降水的补给关系微弱;再者,根据不同深度地下水中δD、δ18O的含量特征分析,显示出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氘(δD)和氧(δ18O)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表明其径流条件越差,可更新能力亦越差,这与区内不同层位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相一致;最后根据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的高度效应,计算出周口市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区高度为640~1 447 m;深层地下水补给区高度为1 240~2 447 m,这和区内西部地下水上游伏牛山区的海拔高度500~2 192 m相吻合,表明区内中深层和深层水主要来源于西部伏牛山区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市地下水 氘(δD)、氧(δ18O)同位素 补给来源
下载PDF
典型季风型温冰川消融期融水化学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国锋 蒲焘 +4 位作者 何元庆 王培震 孔建龙 张宁宁 辛惠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300-4306,共7页
分析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区2009年8月29日~9月3日4 750 m处冰雪融水的pH、电导率、无机离子和δ18O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消融期日尺度上pH值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碱性尘埃中的可溶盐溶解导致融水电导率增大.一天中消融速率快时δ18O... 分析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区2009年8月29日~9月3日4 750 m处冰雪融水的pH、电导率、无机离子和δ18O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消融期日尺度上pH值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碱性尘埃中的可溶盐溶解导致融水电导率增大.一天中消融速率快时δ18O值较低,消融速率慢时δ18O值较高.受岩石岩性和海洋水汽影响,研究区Na+、K+的平均浓度高于Μg2+的平均浓度.融水中阳离子主要来源于石灰岩风化,属典型的碳酸盐溶滤水.融水中无机离子的总含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是不同可溶性离子对气温变化所导致的消融速率响应幅度不一致.局地岩石岩性、季风输送和人类活动是白水1号冰川融水中无机离子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型温冰川 白水1号冰川 冰雪融水 δ18O 无机离子
原文传递
托来河流域不同海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永格 李宗省 +5 位作者 冯起 肖莲桂 吕越敏 桂娟 袁瑞丰 张百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61-2672,共12页
为了探讨祁连山中段托来河流域不同海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意义,依据该流域托勒站(3 367 m)和嘉峪关站(1 658 m)的降水样品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局地大气水线、海拔变化,讨论了降水稳定同位素与温度、降水量... 为了探讨祁连山中段托来河流域不同海拔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意义,依据该流域托勒站(3 367 m)和嘉峪关站(1 658 m)的降水样品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局地大气水线、海拔变化,讨论了降水稳定同位素与温度、降水量、平均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托勒站和嘉峪关站降水稳定同位素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托勒站表现为夏秋较高值,冬春季为较低值,与托勒不同的是,嘉峪关站春季较高,其他季节较低.嘉峪关站降水δ^(18)O和d-excess值展现出显著的反向变化趋势,托勒站则不显著,随海拔升高对应的相关系数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内陆河流域低海拔地区存在较强的云下蒸发,同时高海拔地区受局地水汽再循环的强烈影响;从嘉峪关到托勒站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都明显升高,表现出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增加趋势;处于高海拔地区托勒站的温度效应比低海拔地区的嘉峪关站更显著,对于气温在10℃以上的降水事件而言,托勒站δ^(18)O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嘉峪关站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嘉峪关站云下蒸发对高降水量事件稳定同位素的富集作用减弱,使得呈现降水量效应;从托勒站到嘉峪关站,δ^(18)O和dexcess与平均水汽压的正相关关系减弱,变化幅度也明显减小,原因可能是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地区,水汽压升高,饱和水汽压升高,降水难以形成,降水量较小,降水稳定同位素受云下蒸发影响作用明显,δ^(18)O和δD偏正,高海拔地区受局地水汽再循环的作用明显,δ^(18)O和δD偏负;嘉峪关站降水δ^(18)O与平均相对湿度呈不显著正相关,托勒站则相反.研究结果为托来河流域同位素水文过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海拔 托来河流域 δ18O δD
原文传递
岩溶槽谷区地下河硝酸盐来源及其环境效应:以重庆龙凤槽谷地下河系统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段世辉 蒋勇军 +5 位作者 张远瞩 曾泽 王正雄 吴韦 彭学义 刘九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15-1725,共11页
以重庆典型岩溶槽谷龙凤槽谷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集大气干、湿沉降和两条地下河(凤凰河、龙车河)水样,利用水化学、δ^(15)N(NO_3^-)、δ^(18)O(NO_3^-)、δ^(18)O(H_2O)和δ^(13)C(DIC)同位素等数据来探讨... 以重庆典型岩溶槽谷龙凤槽谷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集大气干、湿沉降和两条地下河(凤凰河、龙车河)水样,利用水化学、δ^(15)N(NO_3^-)、δ^(18)O(NO_3^-)、δ^(18)O(H_2O)和δ^(13)C(DIC)同位素等数据来探讨岩溶地下河水NO_3^-来源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两条地下河水化学类型均属于HCO_3-Ca型,NO_3^-浓度变化范围在17. 58~32. 58mg·L^(-1)之间,平均值为24. 02 mg·L^(-1),雨季略高于旱季,存在明显污染迹象;②两条地下河水δ^(15)N(NO_3^-)、δ^(18)O(NO_3^-)值变化于-3. 14‰~12. 67‰和-0. 77‰~12. 05‰之间,均值分别为7. 45‰和2. 90‰,表现为旱季偏正、雨季偏负的特点,且两条地下河水NO_3^-来源无明显差异,动物排泄物和生活污水是全年稳定来源,降雨、化肥和土壤氮是雨季地下河水NO_3^-的主要来源,硝化过程是地下河系统氮的主要转化过程;③两条地下河水(Ca^(2+)+Mg^(2+))/HCO_3-的量比介于0. 65~0. 82之间,凤凰河均值为0. 75,龙车河均值为0. 70,δ^(13)C(DIC)在-12. 46‰~-9. 20‰之间,凤凰河均值为-10. 72‰,龙车河均值为-11. 10‰,说明各个来源的HNO_3和NH_4^+硝化形成的HNO_3参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④地下河水中8%的DIC来源于HNO_3溶蚀碳酸盐岩,凤凰河、龙车河分别为9%和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槽谷 地下水 NO-3来源 δ15N(NO-3)-δ18O(NO-3)同位素 环境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