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6篇文章
< 1 2 2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urface chlorine atoms on charge distribution and reaction barriers for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1
作者 Wendong Zhang Wenjun Ma +6 位作者 Yuerui Ma Peng Chen Qingqing Ye Yi Wang Zhongwei Jiang Yingqing Ou Fan Dong 《Nano Materials Scienc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35-243,共9页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to produce high value-added carbon-based fuel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mitigate global warming issues.However,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 selectivity are st...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to produce high value-added carbon-based fuel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mitigate global warming issues.However,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 selectivity are still low due to the sluggish dynamics of transfer processes involved in proton-assisted multi-electron reactions.Lowering the formation energy barriers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nhance the selectivity and productivity of final products.In this study,we aim to regulate the surfac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Bi_(2)WO_(6)by doping surface chlorine atoms to achieve effective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Surface Cl atoms can enhance the absorption ability of light,affect its energy band structure and promote charge separation.Combined with DFT calculations,it is revealed that surface Cl atoms can not only change the surface charge distribution which affects the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H_(2)O and CO_(2),but also lower the formation energy barrier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to generate more intermediate*COOH,thus facilitating CO production.Overall,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omising surface halogenation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activity of a layered structure Bi-based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chlorine atoms Charge distribution Reaction barriers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Bi_(2)WO_(6)
下载PDF
Ni/ZrO_(2)-SO_(4)^(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与CO_(2)制乙酸性能
2
作者 任行涛 吴俊 +3 位作者 贾志光 丁靖 万辉 管国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9-495,共7页
以Zr(NO_(3))4·5H_(2)O和Ni(NO_(3))2·6H_(2)O为原料、(NH4)2CO_(3)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硫酸酸化两步法制备了Ni/ZrO_(2)-SO_(4)^(2-)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H_(2)-TPR,NH3-TPD等方法对Ni/ZrO_(2)-SO_(4)... 以Zr(NO_(3))4·5H_(2)O和Ni(NO_(3))2·6H_(2)O为原料、(NH4)2CO_(3)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硫酸酸化两步法制备了Ni/ZrO_(2)-SO_(4)^(2-)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H_(2)-TPR,NH3-TPD等方法对Ni/ZrO_(2)-SO_(4)^(2-)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Ni的引入方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共沉淀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方式引入Ni制备的催化剂的四方相ZrO_(2)占比更高,表面酸量更多,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L酸性;采用溶胶凝胶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的乙酸生成量明显优于共沉淀方式引入Ni制备的Ni/ZrO_(2)-SO_(4)^(2-)催化剂。四方相ZrO_(2)、酸性位点和过渡金属Ni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甲烷与CO_(2)直接反应合成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O_(2)-SO_(4)^(2-) 溶胶-凝胶法 甲烷 乙酸 合成
下载PDF
MR T2^(*)mapping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腰椎小关节炎软骨损伤
3
作者 陈吉 张晨 +1 位作者 张濒 黄磊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66-4870,共5页
背景:腰椎小关节炎是引起下腰痛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主要依靠MRI进行初步定性诊断,但仍有一定漏诊、误诊的概率发生,因此MR T2^(*)mapping成像技术有望成为定量检查腰椎小关节炎软骨损伤的重要检测手段。目的:探讨MR T2^(*)mapping成像... 背景:腰椎小关节炎是引起下腰痛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主要依靠MRI进行初步定性诊断,但仍有一定漏诊、误诊的概率发生,因此MR T2^(*)mapping成像技术有望成为定量检查腰椎小关节炎软骨损伤的重要检测手段。目的:探讨MR 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定量分析腰椎小关节炎软骨损伤退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门诊或住院合并下腰痛共110例患者,设为病例组;同时招募无症状志愿者80例,设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L1-S1的小关节行3.0 T MR扫描,获取T2^(*)mapping横断位图像和T2WI图像,分别对所有小关节软骨进行Weishaupt分级及T2^(*)值测量,收集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小关节Weishaupt分级之间小关节软骨T2^(*)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经统计分析发现,病例组腰椎小关节软骨T2^(*)值(17.6±1.5)ms明显较对照组(21.4±1.3)ms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病例组中,随着腰椎小关节Weishaupt分级增加,小关节软骨T2^(*)值也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这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T2^(*)mapping能够较好地显示腰椎小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病理变化,腰椎小关节软骨的T2^(*)值能够定量评估腰椎小关节的软骨损伤程度;T2^(*)mapping成像技术能为影像学诊断腰椎小关节炎软骨早期损伤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炎 ^T2^(*)mapping ^T2^(*)值 小关节软骨退变 下腰痛
下载PDF
SRB还原SO_(4)^(2-)影响因素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
4
作者 邓奇根 姚萌萌 +2 位作者 李帅 刘朝思 张哲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探究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降解污泥还原SO_(4)^(2-)的主要因素,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对变量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O_(4)^(2-)还原率随温度及初始pH值的上升呈现先增长... 为探究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降解污泥还原SO_(4)^(2-)的主要因素,构建广义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并对变量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SO_(4)^(2-)还原率随温度及初始pH值的上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随氧化还原电位的上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温度,初始pH,氧化还原电位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690,0.755,0.537,影响SO_(4)^(2-)还原率因素大小顺序为初始pH>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研究结果可为污泥处理过程中控制硫化氢的释放提供理论支持,并为避免或减少污泥产硫化氢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污泥 ^SO_(4)^(2-)还原率 硫化氢
下载PDF
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和生存时间的影响
5
作者 王芳 郑紫恒 李帅帅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34例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其中62例胃... 目的:探讨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34例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其中62例胃癌患者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及40例同期非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对照,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胃癌预后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8.61±1.34)个月,其中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P<0.05)。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检测RhoA,CD4^(+)CD25^(+)调节性T细胞、MYBL2的表达可作为胃癌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生存时间评估的重要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MYBL2 胃癌 预后 生存时间
下载PDF
部分浸泡再生混凝土Mg^(2+)-SO_(4)^(2-)-Cl^(-)复合盐侵蚀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家滨 范一杰 +2 位作者 牛荻涛 王宇 张凯峰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为系统研究与揭示西北地区部分掩埋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以浓度为20%的复合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开展了14种掺辅助胶凝材料RAC部分浸泡于复合盐溶液的耐久性试验,综合分析RAC动弹性模量、宏观与微观形貌、侵蚀产物物... 为系统研究与揭示西北地区部分掩埋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以浓度为20%的复合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开展了14种掺辅助胶凝材料RAC部分浸泡于复合盐溶液的耐久性试验,综合分析RAC动弹性模量、宏观与微观形貌、侵蚀产物物相组成与相对含量的经时变化规律。部分浸泡RAC沿纵向高度分为饱和区、气-液两相界面区、水分传输区及干燥区。侵蚀初期气-液两相界面区损伤程度高于饱和区;侵蚀中后期饱和区的损伤持平或超过气-液两相界面区,水分传输区损伤初现。饱和区侵蚀状态由初期的化学侵蚀转变为中后期的化学-物理双重侵蚀,气-液两相界面区在侵蚀期间均呈现出化学-物理双重侵蚀。化学侵蚀产物为水镁石、硬石膏/石膏、钙矾石、Friedel盐及碱式氯化镁;物理结晶盐包含氯镁石、白钠镁矾、氯化钠、水合硫酸镁、Na_(2)SO_(4)及芒硝,各侵蚀产物与结晶盐的相对含量均随浸泡时间延长而改变。侵蚀后期,Na_(2)SO_(4)和芒硝相互转化使RAC物理力学性能急速退化。粉煤灰-矿渣复掺RAC抗侵蚀性能整体较好,粉煤灰-硅灰复掺最差,后者在浸泡时间180 d时抗压强度损失率高于60%。矿渣-硅灰-偏高岭土三掺RAC耐久性显著高于粉煤灰-矿渣-偏高岭土三掺,后者在侵蚀180 d时已经溃散。四掺辅助胶凝材料RAC性能衰减速度均匀,但抗侵蚀性能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同浸泡时间下,其耐久性指标均与粉煤灰-矿渣复掺RAC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Mg^(2+)-SO_(4)^(2-)-Cl^(-)侵蚀 部分浸泡 耐久性退化特征 耐久性退化机制
下载PDF
大气^(14)CO_(2)的加速器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崔晓宇 邢冠华 +2 位作者 王超 于建钊 袁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CO_(2)以示踪大气化石源CO_(2)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 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 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CO_(2)以示踪大气化石源CO_(2)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 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14)CO_(2)测试的研究进展。随着加速器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气^(14)CO_(2)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气化石源CO_(2)的来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减污降碳工作。未来应统一制定^(14)CO_(2)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质控手段,完善实验仪器配套设施,加快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14)CO_(2)分析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次石墨-纳米Cu_(2)O/Cu制备及对UO_(2)^(2+)去除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正伟 张宏丽 +5 位作者 刘迪 唐浩铭 王可 林森 吕瑞 孙仕勇 《非金属矿》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如何高效、快速清除放射性核素是当前核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选取放射性核素铀(VI)为对象,以次石墨(ShC)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得对UO_(2)^(2+)具有高效协同去除效能的ShC-Cu_(2)O/C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 如何高效、快速清除放射性核素是当前核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选取放射性核素铀(VI)为对象,以次石墨(ShC)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得对UO_(2)^(2+)具有高效协同去除效能的ShC-Cu_(2)O/C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检测(BET)等对比了ShC及ShC-Cu_(2)O/Cu的微观形貌与结构,并系统探究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UO_(2)^(2+)吸附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动力学行为及吸附前后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hC-Cu_(2)O/Cu对UO_(2)^(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40 min内对UO_(2)^(2+)的去除率可达91%,最大吸附量达35.44 mg/g,其高效的吸附能力归因于Cu_(2)O/Cu与UO_(2)^(2+)氧化还原作用及次石墨吸附作用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石墨 纳米Cu_(2)O/Cu ^UO_(2)^(2+) 核素清除剂
下载PDF
^(12)C^(16)O_(2)分子位于1.57μm的饱和吸收光谱
9
作者 江山 谈艳 +2 位作者 刘安雯 周晓国 胡水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18,I0117,共7页
本文展示了基于光梳锁频-光腔衰荡光谱装置测量的^(12)C^(16)O_(2)分子位于1.57μm附近的30012←00001振动带中转动量子数最高为68的共计37根振转跃迁的饱和吸收光谱,其频率确定至kHz水平;文献和CDSD2019数据库中的多普勒光谱确定的3001... 本文展示了基于光梳锁频-光腔衰荡光谱装置测量的^(12)C^(16)O_(2)分子位于1.57μm附近的30012←00001振动带中转动量子数最高为68的共计37根振转跃迁的饱和吸收光谱,其频率确定至kHz水平;文献和CDSD2019数据库中的多普勒光谱确定的30012振动态的振转能级与本工作确定的数值存在超过1 MHz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吸收光谱 光腔衰荡光谱 ^^(12)C^(16)O_(2) 高精密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在Cl^(-)与SO_(4)^(2-)协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10
作者 赵恒瑞 侯政煜 +4 位作者 杨海燕 梁守才 程龙生 王丹 谢飞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81-87,共7页
为了降低腐蚀对海洋油气管道正常运行的危害,利用电化学试验中的交流阻抗技术以及循化极化技术研究了模拟南海海洋环境中Cl^(-)与SO_(4)^(2-)的协同作用对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316L不锈钢表面的腐蚀形... 为了降低腐蚀对海洋油气管道正常运行的危害,利用电化学试验中的交流阻抗技术以及循化极化技术研究了模拟南海海洋环境中Cl^(-)与SO_(4)^(2-)的协同作用对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316L不锈钢表面的腐蚀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O_(4)^(2-)含量恒定时,Cl^(-)含量的升高会使容抗弧半径、极化电阻R_(p)以及点蚀电位E_(b)均降低,当Cl^(-)含量从0升至50 g/L时,316L不锈钢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腐蚀情况。当Cl^(-)含量恒定时,SO_(4)^(2-)含量的升高会使容抗弧半径、R_(p)以及E_(b)值均减小,同时试件表面的腐蚀坑直径扩大,深度出现逐渐加深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海洋环境 ^Cl^(-) ^SO_(4)^(2-) 协同作用 循环极化
下载PDF
核燃料棒芯块^(235)U丰度检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胡泽成 侯龙 刘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核燃料棒中UO_(2)芯块的^(235)U丰度检测是保证核反应堆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根据铀样品能谱谱形,通过迭代拟合算法精确选取目标信号的能量范围,减少了测量精度受UO_(2)芯块年龄的影响,扩大了目标信号能量选取范围,基于小波变换法,过滤... 核燃料棒中UO_(2)芯块的^(235)U丰度检测是保证核反应堆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根据铀样品能谱谱形,通过迭代拟合算法精确选取目标信号的能量范围,减少了测量精度受UO_(2)芯块年龄的影响,扩大了目标信号能量选取范围,基于小波变换法,过滤无关频率信号,提高了突变信号的识别精度,进一步提高了检测速度。通过模拟存在异常丰度芯块燃料棒检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O_(2)芯块 ^^(235)U丰度 迭代拟合算法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Micro-PET显像中尾静脉注射技术的优化与评估
12
作者 李长虹 李强 +4 位作者 石云华 韦顺 李韦微 周洁 付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通过自制小鼠尾静脉留置针,为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显像提供实用、快捷、成功率高的实验工具,并总结归纳出一套流畅、高效的实验流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本实验室自制的鼠尾静脉留置针及人外周浅静脉一... 目的通过自制小鼠尾静脉留置针,为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显像提供实用、快捷、成功率高的实验工具,并总结归纳出一套流畅、高效的实验流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本实验室自制的鼠尾静脉留置针及人外周浅静脉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洁瑞26G)为小鼠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经留置针推注^(13)N-NH_(3)·H_(2)O,配合Micro-PET动态采集,记录图像采集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并评价两组注射的优缺点。结果两组实验在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药物残留量、图像质量及小鼠尾部放射性药物残留量5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比较,自制留置针制作及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对鼠尾静脉损伤小,且在图像采集成功率及质量方面均占优势。结论自制鼠尾静脉留置针联合优化的实验流程,能显著提高鼠尾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很好地应用于小鼠^(13)N-NH_(3)·H_(2)O心肌灌注Micro-PET显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尾静脉注射 留置针 ^^(13)N-NH_(3)·H_(2)O 心肌灌注 Micro-PET
下载PDF
χ^(2)-散度信息集下的分布鲁棒优化问题
13
作者 丁可伟 刘玲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讨论了χ^(2)-散度刻画的信息集下的一类分布鲁棒优化问题.利用测度转换技巧及凸分析理论,得到该分布鲁棒优化问题的确定等价形式,其结构为经验分布下目标函数的期望添加了关于模糊因子和标准乘积的罚项.发现χ^(2)-散度下的机会约束问... 讨论了χ^(2)-散度刻画的信息集下的一类分布鲁棒优化问题.利用测度转换技巧及凸分析理论,得到该分布鲁棒优化问题的确定等价形式,其结构为经验分布下目标函数的期望添加了关于模糊因子和标准乘积的罚项.发现χ^(2)-散度下的机会约束问题可以转化为经验分布下的更为保守的机会约束问题.最后讨论了一个χ^(2)-散度信息集下的分布鲁棒投资组合问题并得到了其解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鲁棒 机会约束 ^χ^(2)-散度
下载PDF
固体酸SO_(4)^(2-)-/ZrO_(2)-γ-Al_(2)O_(3)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癸二酸二辛酯的研究
14
作者 张兴福 贾太轩 梁寒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研究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_(4)^(2-)/ZrO_(2)-γ-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以癸二酸和异辛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确定了SO_(4)^(2-)/ZrO_(2)-γ-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分别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硫... 本研究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_(4)^(2-)/ZrO_(2)-γ-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以癸二酸和异辛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确定了SO_(4)^(2-)/ZrO_(2)-γ-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分别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硫酸浸渍浓度、硫酸浸渍时间、陈化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5 h、硫酸浸渍浓度为0.6 mol/L、硫酸浸渍时间为9 h、陈化温度为-20℃时,制备出的SO_(4)^(2-)/ZrO_(2)-γ-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癸二酸的酯化率可以达到99.66%,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酯化率降至9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浸渍法 ^SO_(4)^(2-)/ZrO_(2)-γ-Al_(2)O_(3) 酯化 催化剂 癸二酸二辛酯
下载PDF
Cu^(2+)污染原状黄土的物化及结构特性
15
作者 张阳 崔素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为制定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策略,以及为污染场地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该文研究了Cu^(2+)对原状黄土物化特性及结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制备不同掺量的Cu^(2+)污染黄土试样,进行了粒径分布、CaCO_(3)含量和pH值的测定。利用扫描... 为制定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策略,以及为污染场地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该文研究了Cu^(2+)对原状黄土物化特性及结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制备不同掺量的Cu^(2+)污染黄土试样,进行了粒径分布、CaCO_(3)含量和pH值的测定。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获得试样的SEM图像和粉粒各粒径含量,并借助分形理论深入分析了Cu^(2+)对原状黄土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对Cu^(2+)污染的原状黄土试样进行了压缩试验,并对试样的综合结构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u^(2+)掺量的增大,黏粒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趋势,粉粒含量则表现为先减后增,再减再增,砂粒含量保持不变;CaCO_(3)的含量呈线性减小;pH值先迅速减小,后保持不变;污染黄土试样的综合结构势先增大后减小,之后再增大再减小。总体而言,重金属Cu^(2+)的掺入,导致土壤pH值降低,主要胶结物质碳酸钙被溶解,而又因黏粒之间的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黏粒聚集体的形态和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土体的密实度和结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原状黄土 SEM图像 综合结构势 粒径分布 分形理论
下载PDF
Regulating^(*)COOH intermediate via amino alkylation engineering for exceptionally effective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16
作者 Chengcheng Chen Qiaoyu Zhang +3 位作者 Fangting Liu Zhengguo Zhang Qiong Liu Xiaoming F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82-291,共10页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_(2) into fuel represent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while realizing high selectivity in this process is challenging due to uncontrollable reaction intermediate ...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_(2) into fuel represent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while realizing high selectivity in this process is challenging due to uncontrollable reaction intermediate and retarded desorption of target products.Engineering the interface microenvironment of catalysts has been proposed as a strategy to exert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reaction outcomes,yet it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In this study,amino alkylation was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melem unit of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s(PCN),which could efficiently drive the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mino alkylation lowers the energy barrier for CO_(2) reduction into^(*)COOH intermediate,transforming the adsorption of^(*)COOH intermediate from the endothermic to an exothermic process.Notably,the as-prepared materials demonstrate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yielding CO_(2)at a rate of 152.8μmol h^(-1) with a high selectivity of 95.4%and a quantum efficiency of 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ic carbonnitride Regulate intermediate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Amino alkylation ^^(*)COOH adsorp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and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n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17
作者 Jie Pang Lin-Yan Qian +1 位作者 Ping Lv Xiao-Ru Che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4年第6期1226-1233,共8页
BACKGROUND Accumulating clinical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diabetes mellitus(DM)is a serious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AIM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BACKGROUND Accumulating clinical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diabetes mellitus(DM)is a serious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AIM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th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and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DM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HF).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n 65 patients with type 2 DM(T2DM)complicated with HF(research group,Res)and 60 concurrent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T2DM(control group,Con)diagnosed at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9 and December 2021.The NLR and RDW value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d,and their levels in T2DM+H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rdiac function grades were recorded.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s were plotted to determine the NLR and RDW values(alone and in combination)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HF.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LR and RDW with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ardiac events was also investigated.RESULTS Higher NLR and RDW level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Res vs the Con groups(P<0.05).The NLR and RDW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synchronously 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 the Res group,with marked differences in their levels among patients with grade II,III,and IV HF(P<0.05).ROC cur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NLR combined with RDW detection had an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0.915,a sensitivity of 76.9%,and a specificity of 100%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HF.Furthermore,HF patients with cardiac events showed higher NLR and RDW values compared with HF patients without cardiac events.CONCLUSION NLR and RDW were useful laboratory indicator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M complicated with HF,and their joint detection wa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diagnostic efficiency.Additionally,NLR and RDW values wer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patient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ype 2 diabetes Heart failure Early diagnosis
下载PDF
^(32)P-β射线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损伤机制
18
作者 武晓丹 王治国 +1 位作者 战莹 张国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73-2179,共7页
背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坏死性溃疡,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的:建立急性β射线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初步探究其损伤机制。方法:69只SD大鼠... 背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坏死性溃疡,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的:建立急性β射线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初步探究其损伤机制。方法:69只SD大鼠随机分为30,45和^(60)Gyβ射线照射组(n=21)及对照组(n=6),采用^(32)P放射性核素对大鼠背部进行单次局部照射,对照组除不照射外其余操作与各照射组相同。造模后监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各照射组分别于照射后第7,15,30,45,60天各取3只大鼠切取皮肤组织观察损伤情况,包括皮肤外观、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透射电镜、TUNEL实验观察,另外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观察皮肤样本中Bcl-2、Bax及P53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照射后大鼠无意外死亡,体质量呈逐渐增加趋势;②大鼠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表皮层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及附属器减少、胶原纤维断裂,以^(60)Gy、^(45)Gy表现明显,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升高,呈剂量依赖性;③电镜结果显示细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线粒体数量减少、空泡化以及核固缩,细胞凋亡程度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④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后皮肤组织P53及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弱,^(45)Gy、^(60)Gyβ射线组与30 Gyβ射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0)Gyβ射线组与^(45)Gyβ射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提示,^(32)P放射性核素^(45)Gy及^(60)Gy照射大鼠背部可成功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其机制与凋亡相关因子P53、Bax上调及Bcl-2下调有关,该模型可为放射性皮肤损伤预防治疗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 Β射线 SD大鼠 放射性皮肤损伤 动物模型 P53 BAX BCL-2
下载PDF
金纳米团簇检测食品中NO_(2)^(–)的综合实验设计
19
作者 王松柏 董晓芮 +2 位作者 李文艳 薛柳燕 李英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以金纳米团簇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为例,将纳米团簇科学前沿引入化学专业本科生综合实验教学。与国标(GB5009.33—2016)检测NO_(2)^(-)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对肉制品样品进行脱脂、脱蛋白等处理,检测效率显著提高,此外还对剩菜剩饭和多... 以金纳米团簇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为例,将纳米团簇科学前沿引入化学专业本科生综合实验教学。与国标(GB5009.33—2016)检测NO_(2)^(-)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对肉制品样品进行脱脂、脱蛋白等处理,检测效率显著提高,此外还对剩菜剩饭和多次煮沸水中的NO_(2)^(-)含量进行了检测,为健康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实验涉及蛋白质变性、氧化还原反应、软硬酸碱规则、荧光传感等相关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交叉学科前沿,还可以通过多模块教学,从多维度、多视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清 四氯金酸 金纳米团簇 ^NO_(2)^(–)检测 综合实验
下载PDF
致密油的CO_(2^(-))水注入驱替模型的仿真实验设计
20
作者 周丽霞 刘雨琪 +2 位作者 罗亚凌 赵承恩 王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该文设计了CO_(2^(-))水注入驱替致密油的仿真实验,引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水驱、CO_(2)驱和CO_(2^(-))WAG驱替纳米孔道内致密油的微观动力学过程,研究了驱替过程中的气、水、油的流动行为、所受阻力及各组分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 该文设计了CO_(2^(-))水注入驱替致密油的仿真实验,引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水驱、CO_(2)驱和CO_(2^(-))WAG驱替纳米孔道内致密油的微观动力学过程,研究了驱替过程中的气、水、油的流动行为、所受阻力及各组分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分析了三种驱替方法的驱替效率、驱替速率和临界驱动压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本实验深刻理解了油气田开发的不同驱替方式的微观过程以及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驱替过程的影响,掌握了研究油气田开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创新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CO_(2^(-))WAG驱 临界驱动压强 油气田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