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圈养状态下麋鹿对生境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国斌 薛建辉 吴永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180-184,共5页
通过对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草本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土壤的物理性质等方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麋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取食后造成其食物组成在各季节差异大,春季喜食植物生物量高,而秋季则低,不食的植物生物量与... 通过对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草本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土壤的物理性质等方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麋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取食后造成其食物组成在各季节差异大,春季喜食植物生物量高,而秋季则低,不食的植物生物量与此正好相反;(2)圈养区内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2.1992、0.4518,而网外分别为2.5671,0.8993,网内外的Srensen相似系数为0.56;(3)麋鹿活动频繁的生境土壤容重大,为1.52~1.60 g/dm3,含水率低,为21.08%~22.7%,而活动相对较少的狼尾草类群落,土壤容重小,为1.23~1.38 g/dm3,含水率高,为25.78%~26.68%。(4)麋鹿圈养区的景观异质性降低,趋向狼尾草占绝对优势的植被类型和光裸地两个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狼尾草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晚熟黄皮新品种‘大丰1号黄皮’的选育
2
作者 陆育生 潘建平 +4 位作者 常晓晓 邱继水 曾杨 袁沛元 林志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22-1224,共3页
‘大丰1号黄皮’是通过自然实生选种选育出来的黄皮(Clausena laniusm)新品种,2017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长心形,平均单果质量10.8 g,可食率63.67%。果皮黄褐色,果肉蜡白色,肉质细嫩,味甜酸,风味浓,可溶... ‘大丰1号黄皮’是通过自然实生选种选育出来的黄皮(Clausena laniusm)新品种,2017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长心形,平均单果质量10.8 g,可食率63.67%。果皮黄褐色,果肉蜡白色,肉质细嫩,味甜酸,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4%,总糖含量9.61%,总酸含量1.14%,维生素C含量0.438 mg·g^(-1)。在广州地区果实7月下旬成熟,为晚熟品种,比对照品种‘金鸡心’迟熟超过15 d。早结丰产性强,一般定植后第2年即可开花结果,5 a生树平均666.7 m^2产量416 kg。该品种适宜在广东省黄皮产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新品种 '大丰1号黄皮’ 晚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