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标志浅析——以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为例
1
作者 张军龙 徐岳仁 +1 位作者 李文巧 陈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4,共9页
地震地表破裂是地震发生的重要特征,是研究地震动力学、构造变形的重要手段。一般认为,M6 3/4以上的地震才会形成地表破裂。但近年来,也有M6.0左右的地震发生了地表破裂。本文旨在探讨中强地震地表破裂的识别方法。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 地震地表破裂是地震发生的重要特征,是研究地震动力学、构造变形的重要手段。一般认为,M6 3/4以上的地震才会形成地表破裂。但近年来,也有M6.0左右的地震发生了地表破裂。本文旨在探讨中强地震地表破裂的识别方法。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识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强地震地表破裂的规模(位错量、宽度、长度和深度)较小,容易被黄土层厚覆盖,掩盖地表破裂的痕迹,不易识别;(2)非构造成因裂缝干扰,使得难以区分构造成因地表破裂。本文以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为例,对中强地震构造成因破裂的识别标志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以下识别标志:(1)地表破裂几何展布和剖面形态,地震伴生的次生灾害(滑坡、崩塌、砂土液化等)的线性分布为识别发震构造提供参考和线索;(2)地表破裂沿破裂走向呈现稳定地穿越不同地貌单元,至少穿越一条沟谷等低凹地貌;(3)地表破裂在地质剖面上表现出稳定的产状;(4)地表破裂伴生构造形态,地表沿破裂发育雁列式褶皱(挤压鼓包)与张裂缝交替出现的现象。本文提出的识别标志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拉脊山断裂带 2023年积石山M_(s)6.2地震 发震构造 地震地表破裂
下载PDF
Crustal structure and accurate hypocenter determination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珠 范军 +2 位作者 郑斯华 长谷川昭 内茂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7年第6期66-73,共8页
A P and S wave velocity model is obtained for the crust in the region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Sichuan Province, China, by using data from a refraction profiling survey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and those fr... A P and S wave velocity model is obtained for the crust in the region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Sichuan Province, China, by using data from a refraction profiling survey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and those from local earthquakes. 202 local earthquakes along the fault zone are based on this velocity model, location errors being estimated to be about 1.5 km. The present relocations fair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hypocenter locations for earthquakes in this area, which is recognized from small scatter of data in the arrival time distance diagram compared with that for the original locations i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of Sichuan Seismic Network. The obtained hypocenter distribution shows that shallow earthquakes, confined to the upper crust in the depth range from 3 km to 22 km, are actively occurring along the main faul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The velocity model and the location method are presently used quite effective for precisely locating local earthquakes such as those in Sichuan Province. Installation of these with the real time processing system developed by Tohoku University in the Sichuan Telemetered Seismic Network w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location accuracy of events beneath the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menshan fault zone P wave s wave hypocenter determination velocity model arrive time curve
下载PDF
渤中8-4油田“S”型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对浅层油气侧封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志 杨海风 +4 位作者 江尚昆 张捷 赵昭 张震 于娅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新构造运动在渤海海域表现强烈,形成了渤中凹陷特有的走滑构造体系和浅层油气藏。前人研究集中在走滑运动论证和走滑转换带类型探讨上,缺乏对走滑构造带控藏作用的精细研究。利用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实例,探讨了渤中8-4油田走滑转换带特... 新构造运动在渤海海域表现强烈,形成了渤中凹陷特有的走滑构造体系和浅层油气藏。前人研究集中在走滑运动论证和走滑转换带类型探讨上,缺乏对走滑构造带控藏作用的精细研究。利用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实例,探讨了渤中8-4油田走滑转换带特征和对油气侧封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渤中8-4油田主断裂为“S”型走滑转换带,发育释压带和增压带两类转换带。释压带地层陡,圈闭不发育,是油气由深向浅的充注段;增压带地层缓,背形特征清晰,低幅断鼻、断块圈闭集中发育,为油气汇聚区。建立了走滑断裂封闭指数以定量表征走滑转换带的侧封能力,通过近20个油田的统计分析,认为可以把走滑断裂封闭指数4作为走滑断层侧封的临界值。该成果为富砂背景下的浅层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西洼 走滑构造 s”型走滑转换带 控封作用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与启示
4
作者 牛鹏飞 韩竹军 +2 位作者 郭鹏 李科长 吕丽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8-570,共23页
地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表现,其宽度是活断层"避让带"和工程抗震设防重要的指示参数.无人机等测量手段的发展为获取地表破裂带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精细测量破裂带宽度、分析破裂带宽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限定合... 地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表现,其宽度是活断层"避让带"和工程抗震设防重要的指示参数.无人机等测量手段的发展为获取地表破裂带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精细测量破裂带宽度、分析破裂带宽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限定合理的活断层"避让带"提供了有利条件.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冷龙岭与托莱山断裂阶区部位产生了显著的左旋走滑型地表破裂带.基于震后获取的高精度无人机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文中在门源地震地表破裂带全段精细解译的基础上,沿走向间隔100 m测量了251个宽度数据,R1破裂带最大宽度为209.78±14 m,平均宽度为42 m,R2破裂带最大宽度为115.31±15.72 m,平均宽度为26.14 m.宽度沿走向具有差异性,这主要受控于同震变形强度、破裂带几何结构以及地表第四系松散层发育状况;具体表现为同震位移量大、阶区等复杂几何结构以及穿过第四系松散层区段的破裂带比同震位移量小、平直段以及基岩区段的破裂带要宽.通过对去除离散值后的破裂带宽度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出95.4%和68.2%置信区间的有效宽度分别是70或50 m.在工程抗震设防中,若走滑型活断层评估的最大潜在震级与此次门源地震震级相近(~M 7.0),根据建(构)筑物类别,建议确定"避让带"宽度时参考本文获得的破裂带有效宽度(70或50 m).对于单一走滑型错动面发育地段,按建(构)筑物类别向两侧各扩展35或25 m即可;而对于活断层斜列阶区、平行断层围限区、走向弯曲区和双陡倾角错动面发育地段,在这些复杂几何结构分布范围的基础上需要各向两侧扩展35或25 m.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建(构)筑物选址避让走滑型断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型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活断层"避让带"宽度 门源M_(s)6.9地震 工程抗震设防
下载PDF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es of the Simulated Seawater—Freshwater Mixing Zones in Steady-State Coastal Aquifers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忠伟 赵坚 +2 位作者 辛沛 华国芬 金光球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489-502,共14页
The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of predicted positions and thicknesses of seawater-freshwater mixing zones with respect to uncertainties of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porosity, molecular diffusivity, longitudin... The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of predicted positions and thicknesses of seawater-freshwater mixing zones with respect to uncertainties of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porosity, molecular diffusivity,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spers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both head-control and flux-control inland boundary systems. It shows that uncertainties and sensitivities of predicted results vary in different boundary systems. With the same designed matrix of uncertain factors i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variance of predicted positions and thickness in the flux-control system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predicted in the head-control system. In a head-control system,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s for the predicted position of the mixing zone are inland freshwater head and transverse dispersivity. However, the predicted position of the mixing zone is more sensitive to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a flux-control system. In a head-control system,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s for the predicted thickness of the mixing zone include transverse dispersivity, molecular diffusivity, porosity, and longitudinal dispersivity, but the predicted thickness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a flux-control system. These findings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awater-freshwater mixing zone during seawater intrusion processes, and g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astal aquif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ater intrusion mixing zone uncertainty analysis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Morris s OAT design coastal aquifer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及对余震的触发作用
6
作者 周明月 万永革 +1 位作者 关兆萱 靳志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2-948,964,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位于拉脊山断裂带。为深度剖析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影响,文章基于地震破裂模型参数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积石山M_(S)6.2地震在周围主要断层上不...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位于拉脊山断裂带。为深度剖析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影响,文章基于地震破裂模型参数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积石山M_(S)6.2地震在周围主要断层上不同深度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评估这些应力变化对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地震使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部分区域的库仑破裂应力显著增加,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东段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远超出静态应力触发阈值,并达到了0.022 MPa,表现出较高地震危险性;其他断层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库仑应力变化,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部分区域的应力卸载量达到了万帕,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除东段外的其他分段和庄浪河断裂的应力卸载量达到了百帕。对不同震源深度下断层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深度变化对此次地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模式影响很大。文章还计算了本次地震在较大余震断层面上的库仑破裂应力,结果表明: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在后续三次M_(S)≥4地震的断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分别为0.024 MPa、0.033 MPa和0.034 MPa,均超过触发阈值(0.01 MPa),表明M_(S)6.2地震对这三次地震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文章可为该地区未来地震可能性与危险性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 地震危险性 拉脊山断裂带
下载PDF
Nanoind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 Paste and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n Mortar with Rice Husk Ash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智海 QIAN Chunxiang +2 位作者 杜时贵 HUANG Man XIA Menglu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7年第2期417-421,共5页
The nanostructure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has important effects on concrete properties. The effects of rice husk ash(RHA) on cement hydration product phases and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 in mortar were in... The nanostructure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has important effects on concrete properties. The effects of rice husk ash(RHA) on cement hydration product phases and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 in mortar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nano-scale structure perspectiv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RHA dosages of sample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high-density calcium-silicate-hydrate(HD C-S-H) in porosity and hydration product phases increases.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HD C-S-H in C-S-H of samples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RHA dosages. RHA decreases the thickness of ITZ and increases the matrix elastic moduli of samples, however, the RHA dosoges hardly affect the thickness and elastic modu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indentation rice husk ash cementitious material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elastic modulus calcium-silicate-hydrate(C-s-H)
下载PDF
用昆明地震台数字资料探讨影区地震S波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宗芬 潘志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对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昆明台多年资料的分析,并对2002~2006年间昆明地震台速报过的震中位于“影区”内的地震与国家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目录中发震时刻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比较与研究,掌握了一些分析方法和规律,总结了对影区地震S波... 通过对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昆明台多年资料的分析,并对2002~2006年间昆明地震台速报过的震中位于“影区”内的地震与国家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目录中发震时刻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比较与研究,掌握了一些分析方法和规律,总结了对影区地震S波到时的分析经验,这对今后单台大震速报及地震日常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区 s 昆明地震台
下载PDF
基于熵带与DS理论的焊缝等级磁记忆量化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邢海燕 葛桦 +2 位作者 韩亚潼 刘长海 党永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0-616,共7页
针对焊缝不同等级的磁记忆特征提取及定量评价难题,提出信息熵带与D-S理论联合的磁记忆定量评价模型。以Q235B焊接试件为实验材料,通过焊缝疲劳损伤试验,对照X射线定量评价标准,引入能够反映焊缝损伤程度的奇异谱熵、功率谱熵和小波空... 针对焊缝不同等级的磁记忆特征提取及定量评价难题,提出信息熵带与D-S理论联合的磁记忆定量评价模型。以Q235B焊接试件为实验材料,通过焊缝疲劳损伤试验,对照X射线定量评价标准,引入能够反映焊缝损伤程度的奇异谱熵、功率谱熵和小波空间能谱熵,分别提取不同损伤等级对应的这3种信息熵及其熵带的特征值,构建基于信息熵带数学期望的各等级贴近度公式,以信息熵贴近度作为证据体,建立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通过D-S理论的证据组合原理将基本可信度进行信息融合,依据D-S诊断规则输出焊缝缺陷等级的定量识别结果,建立基于信息熵带和D-S证据理论联合的焊缝等级磁记忆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焊缝等级识别的不确定度为0.008,为实际工程中焊缝缺陷等级磁记忆定量化评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熵带 D-s理论 磁记忆 焊缝损伤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反“S”型构造带及其对地震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建强 黄慈流 詹文欢 《华南地震》 1993年第3期9-15,共7页
通过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地壳结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第四纪地质特征等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存在滨岸岛链、陆坡北缘和陆坡南缘三条反“S”型构造带,它们形成于晚第三纪,较“新华夏系”和“南海系”晚。上新世末期以来,反“S”型... 通过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地壳结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第四纪地质特征等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存在滨岸岛链、陆坡北缘和陆坡南缘三条反“S”型构造带,它们形成于晚第三纪,较“新华夏系”和“南海系”晚。上新世末期以来,反“S”型构造带的活动方式,对南海北部陆缘第四纪地质特征影响显著,同时控制了这一区域的地震活动方式和地震带展布,其中,“滨海地震带”和“雷琼地震带”同属于滨岸岛链带,“台西滨外地震带”和“东沙—海南地震带”同属于陆坡北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构造带 南海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组织中S-100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银凯 胡济安 +1 位作者 谷志远 冯剑颖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组织中S - 1 0 0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 6只日本大耳白兔 ,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 ,分别于术后 1周、2周、4周、6周、8周、1 0周和 1 2周处死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关节组织...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组织中S - 1 0 0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 6只日本大耳白兔 ,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 ,分别于术后 1周、2周、4周、6周、8周、1 0周和 1 2周处死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关节组织内S - 1 0 0的分布。结果 正常时S - 1 0 0的表达主要位于关节盘前带和后带的软骨细胞中 ,双板区内无软骨细胞亦无S - 1 0 0的表达。 1周时下板内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弱表达S - 1 0 0 ,2周时出现少量弱表达S - 1 0 0的游离软骨细胞。以后软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S - 1 0 0表达逐渐增强。 1 0周时 ,可见多数强表达S - 1 0 0的软骨细胞 ,1 2周时 ,滑膜层亦可见软骨细胞的出现及S - 1 0 0的表达。结论 关节盘前移位后双板区出现软骨细胞及S - 1 0 0的表达 ,S - 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双板区 s-100
下载PDF
基于广义S变换的裂缝分频边缘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学华 贺振华 +1 位作者 文晓涛 钟文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05-1609,共5页
为了在时频域刻画裂缝等边缘信息及其多尺度特征,构造了一种新的广义S变换分频边缘检测。它借鉴了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的思想,利用广义S变换的时频局部谱,通过不同频率尺度滤波达到突出与定位不同尺度边缘信息的目的。模型信号处理表明:... 为了在时频域刻画裂缝等边缘信息及其多尺度特征,构造了一种新的广义S变换分频边缘检测。它借鉴了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的思想,利用广义S变换的时频局部谱,通过不同频率尺度滤波达到突出与定位不同尺度边缘信息的目的。模型信号处理表明:广义S变换分频边缘检测方法既能准确刻画边缘奇异信息,又能反映边缘的多尺度特征,具有与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相似的特点。利用这一方法对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它可以在不同频率尺度情况下有效检测断层、裂缝发育带的几何形态和空间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s变换 边缘检测 裂缝发育带 地震奇异信息 多尺度
下载PDF
云南及邻区M_(S)≥6.0强震中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
13
作者 杨芬 《四川地震》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选取云南1992年1月至2021年8月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的11条地下流体前兆指标及2条地震学指标。利用数学模型对单项异常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了预测阈值,为云南M_(S)≥6.0强危险区预测提供参考。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建立了中期(T≤6个月... 选取云南1992年1月至2021年8月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的11条地下流体前兆指标及2条地震学指标。利用数学模型对单项异常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了预测阈值,为云南M_(S)≥6.0强危险区预测提供参考。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建立了中期(T≤6个月)和短临(T≤3个月)预测模型。通过研究1992年1月至2021年8月云南M_(S)≥6.0强震前小震空间活动特征,结果显示:M_(S)≥6.0强震危险区与强震前1~3年ML≥4.0地震有序活动区域相关,强震危险区位于或者邻近ML≥4.0地震有序活动区域;ML≥4.0地震有序活动呈现出围空、密集区和条带三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及邻区 M_(s)≥6.0地震 综合预测 中短临预测 危险区预测
下载PDF
曲堤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S-B电导率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耿生臣 耿斌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对曲堤油田沙河街组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认为主要成因是粘土的附加导电性和粘土吸附水和自由水之间的离子交换的影响 ;利用 S- B电导率模型对该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含水饱和度进行了解释处理 。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形成机理 s-B电导率模型 含水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 曲堤油田
下载PDF
基于SEM的科技园区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淑娥 王育宝 +1 位作者 黄振雷 仲伟周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增长,产出却增长缓慢,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首次建立科技投入潜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测算了西安高新区2900多家企业的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关系,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科技...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增长,产出却增长缓慢,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首次建立科技投入潜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测算了西安高新区2900多家企业的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关系,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科技投入对企业产出绩效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中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人均工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影响最小。企业的产出效益也受注册资本规模、企业性质的影响。虽然注册资本规模对企业产出效益产生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仅超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而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则明显存在产出绩效较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投入 sEM 西安高新区 产出绩效
下载PDF
基于B/S模式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存储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芯安 江婧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5-77,共3页
指出了当前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S模式开发考试系统的优点,并对此系统所采用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Fs C/s B/s NET技术 临界区
下载PDF
A7N01S-T5铝合金焊接热影响区腐蚀疲劳裂纹萌生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鹏 李恒奎 +2 位作者 徐晓龙 陈辉 王晓敏 《电焊机》 2015年第5期107-111,共5页
以高速列车常用的A7N01S-T5铝合金型材焊接热影响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析出相的SEM组织及化学成分,采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节点腐蚀疲劳裂纹萌生过程,并统计分析点蚀坑的面积及最大径长。结果表明,热影响区的腐蚀面积率、腐蚀速率、... 以高速列车常用的A7N01S-T5铝合金型材焊接热影响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析出相的SEM组织及化学成分,采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节点腐蚀疲劳裂纹萌生过程,并统计分析点蚀坑的面积及最大径长。结果表明,热影响区的腐蚀面积率、腐蚀速率、蚀坑最大径长均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腐蚀坑主要沿着挤压方向分布的大颗粒、富含Fe的二相粒子周围萌生,在交变应力的促进作用下,热影响区腐蚀疲劳裂纹在腐蚀坑最大径向方向沿着挤压方向萌生、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7N01s-T5铝合金 热影响区 腐蚀疲劳 裂纹萌生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煜航 梁诗明 +9 位作者 郝明 葛伟鹏 李长军 宋尚武 张迎峰 华俊 陈俊先 梁洪宝 朱爽 甘卫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9-601,共13页
利用冷龙岭-托莱山断裂及其附近震前和震后GNSS观测资料,处理获取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获取了地震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图像,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对比了区域震间与同震变形特征... 利用冷龙岭-托莱山断裂及其附近震前和震后GNSS观测资料,处理获取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获取了地震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图像,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对比了区域震间与同震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在距震中约90 km范围内产生了10 mm及以上的同震永久变形,距震中160~200 km的GNSS连续站记录到的同震变形则十分微弱,总体在毫米级以下;(2)同震位移图像呈现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同震变形模式.在距震中约3 km破裂带南侧的测站,其同震位移为近东向,大小445.9±3.3 mm,而在破裂带远场则呈现出典型的与左旋走滑型地震匹配的“四象限”对称分布的挤压或拉张尾端变形特征;(3)同震位移量以冷龙岭断裂-托莱山断裂为界,南北两盘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南盘变形运动大于北盘;(4)托莱山断裂西段同震位移总体表现出随震中距减小而增大的“弹性回跳”现象,但其跨断层近场测站却并不服从上述同震变形特征,指示其并未参与此次地震破裂,考虑到托莱山断裂西段显著的左旋剪切应变能积累背景,其未来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形变 2022年门源地震M_(s)6.9地震 祁连山活动构造带 GNss测量
下载PDF
天山东段凌东金矿床地质、S-Pb-Os同位素示踪和Re-Os测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雪峰 黄勇森 +1 位作者 陈刚 高俊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9-1419,共11页
在天山西段,南天山北缘褶皱冲断带发现包括Muruntau在内的众多世界级金矿床,构成"亚洲金腰带"的主体;而在天山东段,南天山北缘褶皱冲断带却少有重要金矿发现,凌东金矿是在该区域新发现的一处重要金矿床,勘探工作正在进行,矿石金品位3.... 在天山西段,南天山北缘褶皱冲断带发现包括Muruntau在内的众多世界级金矿床,构成"亚洲金腰带"的主体;而在天山东段,南天山北缘褶皱冲断带却少有重要金矿发现,凌东金矿是在该区域新发现的一处重要金矿床,勘探工作正在进行,矿石金品位3.5g/t。金矿体呈透镜状产于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变晶屑凝灰岩中,受眼形山脆韧性剪切带中的张扭性断裂-裂隙控制。自然金主要以粒间金、包裹金和纳米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磁黄铁矿粒间和包裹于晶体内部。含金黄铁矿Re-Os法测得成矿年龄306.0±2.4Ma(MSWD=0.54),与南天山洋关闭后陆陆碰撞造山的时代相近,反映凌东金成矿与造山过程中的脆韧性变形密切相关。金矿石δ34S值为2.9‰~6.5‰,与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凝灰岩围岩δ34S值(3.3‰~6.6‰)近乎一致,指示矿石硫主要源于容矿的火山-沉积地层。含金黄铁矿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7.160~17.483,207Pb/204Pb=15.369~15.736,208Pb/204Pb=35.749~38.879)和Os同位素(187Os/188Os(i)=0.680±0.039)共同指示金成矿物质部分是变质流体从深部带来,部分源于容矿的火山-沉积地层。凌东金矿床是陆陆碰撞强烈变形动力学背景下脆韧性变形带容矿的造山型金矿床,这类金矿床在天山东段南天山北缘褶皱冲断带具有良好找矿前景,值得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东金矿 脆韧性剪切带 s-Pb同位素示踪 RE-Os测年 天山
下载PDF
伸展褶劈理(C’面理)在递进变形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对剪切带面理(S面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泉林 刘宏伟 郭谦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45-3655,共11页
伸展褶劈理(extensional crenulation cleavage,简称C’面理)作为韧性剪切带内常见的构造面理之一,在递进变形过程中是否旋转以及其如何影响剪切带面理(S面理)是尚未解决的构造地质前沿问题。本文统计了不同剪切带中C’面理、S面理和C面... 伸展褶劈理(extensional crenulation cleavage,简称C’面理)作为韧性剪切带内常见的构造面理之一,在递进变形过程中是否旋转以及其如何影响剪切带面理(S面理)是尚未解决的构造地质前沿问题。本文统计了不同剪切带中C’面理、S面理和C面理(糜棱岩面理)的夹角。结果发现,从剪切带边缘向中心随着应变逐渐增大,C’面理与剪切平面(C面理)的夹角(α)呈近正态单峰式分布,表明C’面理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不旋转。在C’面理发育的情况下,S面理与C面理的夹角(β)随着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即S面理在C’面理形成后发生反向旋转,因此原用于计算剪应变的公式:tan 2β=2γ失效。强弱互层材料的应变分配结果显示,一般剪切条件下,粘性分层与剪切平面的夹角(β)减小到20°时,强硬层的运动学涡度接近于0,即表现为纯剪切,而软弱层表现为近简单剪切;β小于10°时,强硬层发生反向旋转。由此可见,伸展褶劈理是不均匀岩层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应变分配(strain partitioning)的结果。随着递进变形的进行,S面理与C面理的夹角逐渐减小,强硬层被分配以更多的纯剪切而布丁化,随后内部产生微型剪切条带并扩展形成C’面理,承担应变分配的简单剪切。至此,随着应变分配的完成,C面理上的剪切作用自行停止,因此C’面理不发生旋转,而S面理在C’面理的制约下开始反向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伸展褶劈理(C’面理) 递进变形 剪切带面理(s面理) 应变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