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游幕与立言:武进士人邵长蘅的幕宾生活与古文风貌 |
郭英德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2
|
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长恨歌》两个英译本为例 |
栾静烨
|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何为“阳马” |
乔卫星
|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
2023 |
0 |
|
4
|
基于气压计法的昌恒煤矿通风系统阻力测定及分析 |
程根银
牛振磊
祁明峰
陈秀友
谢中朋
冯山
曹健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5
|
《长恨歌》主题新论 |
雒莉
|
《唐都学刊》
|
2001 |
3
|
|
6
|
唐代传奇创作对《长恨歌》叙事艺术的影响 |
张静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7
|
尹昌衡西征与西姆拉会议 |
喜饶尼玛
塔娜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8
|
从白居易的性情看《长恨歌》的主旨——兼谈词体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问题 |
张再林
|
《云梦学刊》
|
2001 |
3
|
|
9
|
重述的历史:《长恨歌》的现代重写 |
程丽蓉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0
|
《长恨歌》的叙事视角转换及其作用 |
王军
|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1
|
“冷漠”叙述者的“镜城突围”——《长恨歌》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
舒凌鸿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2
|
苦忆毗陵秋雨夜 竹楼灯火对论文——魏禧与清初常州古文家的理论交流及其影响考论 |
杨旭辉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3
|
《长恨歌传》版本考略 |
张中宇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4
|
男女平衡,和谐发展——浅议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视野 |
许陈颖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5
|
一篇长恨有风情——论《长恨歌》对宋词的影响 |
刘京臣
|
《临沂大学学报》
|
2014 |
0 |
|
16
|
长垣县引黄供水工程水力过渡过程数值研究 |
徐红松
刘喜峰
王鸿翔
郭文献
|
《东北水利水电》
|
2007 |
0 |
|
17
|
民初川边治理及其成效 |
黄天华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流言”:“寻找上海”的另一种可能——再读王安忆《长恨歌》 |
李立超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13 |
2
|
|
19
|
《长恨歌》的叙事学分析 |
王彩蓉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4 |
2
|
|
20
|
唐代宫廷文化视野中的《长恨歌》研究 |
姚榕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