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Yi Medicine Tongfeng Granules
1
作者 Xuelian ZHAO Yisong LI +4 位作者 Ling TAN Hongna SU Junzhang QUBIE Wenbing LI Yuan LIU 《Medicinal Plant》 CAS 2021年第6期37-39,43,共4页
[Objectives]To optimize the forming process of Yi medicine Tongfeng Granules.[Methods]The forming process of Yi medicine Tongfeng Granules was optimized,with paste density,ethanol volume fraction,and type and proporti... [Objectives]To optimize the forming process of Yi medicine Tongfeng Granules.[Methods]The forming process of Yi medicine Tongfeng Granules was optimized,with paste density,ethanol volume fraction,and type and proportion of excipient as influencing factors,and granule formability,solubility,moisture absorption,and angle of repose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CRH)was investigated to select optimal storage conditions.[Results]Maltodextrin was selected as the excipient,and the best process parameters was the ratio of drug to excipient at 1∶2(g/g),under which the forming rate,solubility,moisture absorption rate,and angle of repose were 81.38%,98.90%,8.81%,and 27.5°,respectively.The 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was 72%.[Conclusions]The forming process adopted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Yi medicine Tongfeng Gran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 medicine tongfeng granules EXCIPIENT Forming process 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下载PD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uzhang Granule,a 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for acute gouty arthritis:A double-bli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
作者 Hao Wang Si-ting Chen +8 位作者 Xiao-jie Ding Le Kuai Liang Hua Xin Li Yi-fei Wang Ming Zhang Bin Li Rui-ping Wang Mi Zho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70-278,共9页
Background:Acute gouty arthritis(AGA)is an inflammatory joint disease with a high prevalence.Typical medical interventions,includ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colchicine and glucocorticoids,can have serious... Background:Acute gouty arthritis(AGA)is an inflammatory joint disease with a high prevalence.Typical medical interventions,includ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colchicine and glucocorticoids,can have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Huzhang Granule(HZG),a 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has been used to treat AGA for more than 30 years with satisfactory effects an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However,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ZG in AGA patients remains unknown.Objective: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 of HZG in managing AGA patients.Design,setting,participants and interventions:The current study was conducted as a noninferiority,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180 eligible enrolled participants.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he HZG and etoricoxib groups.Treatments were administered for 5 d,during which the HZG group received HZG and placebo etoricoxib,while the etoricoxib group received etoricoxib and placebo HZG in the same ratio(1:1).Main outcome measures:The primary outcome was pain experienced by the patient in the gout-afflicted joint from days 2 to 5 of the treatment window.The pain level was measured via a visual analogue scale,ranging from 0 mm to 100 mm.The secondary outcomes comprised joint tenderness and swelling,reduction of inflammatory biomarkers,and the patient’s and investigator’s global evaluations of therapeutic response.Results:The mean reduction in pain was-51.22 mm(95%confidence interval[CI],[-53.42,-49.03]mm)for the HZG and-52.00 mm(95%CI,[-54.06,-49.94]mm)for the etoricoxib groups.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0.78 mm(95%CI,[-2.25,3.81]mm).All additional efficacy endpoints,covering decreased inflammation and pain relief,yielded compelling proof of noninferiority.Patients in the HZG group exhibited a comparatively lower rate of adverse events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etoricoxib group(4.44%vs 13.33%;P≤0.05).Conclusion:HZG and etoricoxib groups demonstrated similar levels of analgesic effectiveness.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ZG indicates that it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option for treating A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gouty arthritis huzhang granu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LIND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优化痛风立安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黎丽 舒建龙 +2 位作者 李凤珍 陈松 李运容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81-86,309,共7页
目的:优选壮药痛风立安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肿节风中异嗪皮啶、虎杖中虎杖苷、忍冬藤中马钱苷的转移率和干膏率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痛风立安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工艺... 目的:优选壮药痛风立安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肿节风中异嗪皮啶、虎杖中虎杖苷、忍冬藤中马钱苷的转移率和干膏率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痛风立安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处方量加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40 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异嗪皮啶、虎杖苷、马钱苷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55.89%、111.99%、47.69%(RSD分别为3.68%、2.47%、0.74%,n=3),平均干膏率为17.59%(RSD=1.68%,n=3)。结论:优化的痛风立安颗粒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后续的生产工艺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立安颗粒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系列痛风颗粒联合金黄膏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4
作者 周蜜 王一飞 +2 位作者 周茹 张明 李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3-1607,共5页
目的评价系列痛风颗粒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9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急性期予虎杖痛风颗粒、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茵连痛风颗粒;西药组急性期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苯... 目的评价系列痛风颗粒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9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急性期予虎杖痛风颗粒、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茵连痛风颗粒;西药组急性期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内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显效时间、急性期显效率、复发率、血尿酸(BUA)、尿尿酸(UUA)、SCr、BUN、TG、TC、FPG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本组前一时间点比较,两组症状严重程度积分均降低(P<0.05)。两组急性期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A、UUA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TG、SCr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SCr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复发率(3.3%,2/60)低于西药组(20%,6/30,P<0.05)。结论系列痛风颗粒能促进UUA排泄,降低间歇期BUA水平,具有良好的预防复发作用,虎杖痛风颗粒能显著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炎症症状及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痛风颗粒 金黄膏 痛风性关节炎 分期治疗
下载PDF
虎杖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明 朱周 王一飞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虎杖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72 h内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虎杖痛风颗粒口服;对照组40例,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病变关节肿... 目的观察虎杖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72 h内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虎杖痛风颗粒口服;对照组40例,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病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等情况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及血沉(ESR)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87.5%,与对照组的85.0%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积分和血IL-6、CRP、ESR指标及WBC计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尿酸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虎杖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有降低血尿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关节炎 虎杖痛风颗粒 临床研究 中医药
下载PDF
从环氧化酶和5-脂氧化酶途径探讨虎杖痛风颗粒的抗炎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一飞 吴文静 +2 位作者 张明 周敏 李斌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63-968,共6页
目的:观察虎杖痛风颗粒对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和5-脂氧化酶(5-lipoxygenase,5-LOX)活性的影响,探讨虎杖痛风颗粒抗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志愿者全血标本加入钙离子载体 A23187予以刺激,以阿司匹林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 目的:观察虎杖痛风颗粒对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和5-脂氧化酶(5-lipoxygenase,5-LOX)活性的影响,探讨虎杖痛风颗粒抗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志愿者全血标本加入钙离子载体 A23187予以刺激,以阿司匹林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栓素 B_2(thromboxane B_2,TXB_2)含量考察不同浓度的虎杖痛风颗粒溶液对 COX-1活性的影响;健康志愿者全血经阿司匹林灭活 COX-1后,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以塞来昔布为对照,通过 ELISA 检测前列环素 I_2(prostaglandin I_2,PGI_2)含量考察不同浓度虎杖痛风颗粒溶液对 COX-2活性的影响;大鼠皮下植入含0.5%花生四烯酸溶液的棉球,收集渗液中的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细胞三烯 B_4(leukotriene B_4,LTB_4)含量考察不同剂量虎杖痛风颗粒对5-LOX 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虎杖痛风颗粒组 TXB_2浓度较高浓度虎杖痛风颗粒组和阿司匹林组升高(P<0.05);高、低浓度虎杖痛风颗粒组 PGI_2浓度较塞来昔布组明显升高(P<0.05),高、低浓度虎杖痛风颗粒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 LTB_4含量较高、低剂量虎杖痛风颗粒组和地塞米松组高(P<0.05)。结论:虎杖痛风颗粒能通过抑制 COX 和5-LOX 的活性减少 TXB_2、PGI_2和 LTB_4等炎症介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虎杖痛风颗粒 环氧化酶 5-脂氧化酶
下载PDF
痛风方剂颗粒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徐玉红 李东 +2 位作者 万于军 李玉珍 陈晓凯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11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观察痛风方剂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冰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痛风方剂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痛风方剂颗粒对热板所致的小鼠疼痛和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 目的:观察痛风方剂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冰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痛风方剂颗粒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痛风方剂颗粒对热板所致的小鼠疼痛和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结论:痛风方剂颗粒具有镇痛、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方剂颗粒 药效学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动物试验
下载PDF
薏柏痛风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薛中峰 高华宏 +3 位作者 钟莹 汪杰 张影 黄祖光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6年第4期57-59,86,共4页
目的研究薏柏痛风颗粒制备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薏柏痛风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以成型率、流动性和吸湿性为... 目的研究薏柏痛风颗粒制备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薏柏痛风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以成型率、流动性和吸湿性为评价指标,考察干法制粒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第一次1 h,第二次0.5 h。干法制粒制得的颗粒成型性、流动性和吸湿性均较好。结论优选的薏柏痛风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柏痛风颗粒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干法制粒
下载PDF
茵连痛风颗粒中黄酮、有机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熠 徐玲玲 +2 位作者 刘静 费文静 年华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建立茵连痛风颗粒中黄酮、有机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茵连痛风颗粒中黄酮、有机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标示其共有峰与特征峰,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10批不同厂家... 目的:建立茵连痛风颗粒中黄酮、有机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茵连痛风颗粒中黄酮、有机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标示其共有峰与特征峰,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10批不同厂家的茵连痛风颗粒的测定,标定24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在0.941~0.976之间,经聚类分析,共可分为类4类,其中样品YL5、YL6、YL7聚为一类,YL8、YL9、YL10、YL1聚为一类,YL2、YL3聚为一类,YL4聚为一类.结论:该法可全面地为茵连痛风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一定方法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连痛风颗粒 黄酮 有机酸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痛风颗粒冲剂治疗痛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光辉 时永豪 何立刚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冲剂对痛风患者血尿酸、血液流变及血脂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痛风颗粒冲剂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苯溴马隆和苏打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血尿酸、血液流变和...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冲剂对痛风患者血尿酸、血液流变及血脂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痛风颗粒冲剂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苯溴马隆和苏打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指标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血液流变和血脂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对照组尿酸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血液流变和血脂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痛风颗粒冲剂可降低通风患者血尿酸、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痛风颗粒冲剂 苯溴马隆 苏打片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痛风胶囊对非急性期痛风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德军 刘湘玲 +2 位作者 姚方 杨玉超 王睿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868-872,共5页
[目的]评价痛风胶囊干预非急性期痛风(湿热瘀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计划纳入6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和西药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干预,中西药组口服痛风胶囊和别嘌醇片治疗、... [目的]评价痛风胶囊干预非急性期痛风(湿热瘀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计划纳入6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和西药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干预,中西药组口服痛风胶囊和别嘌醇片治疗、西药组口服别嘌醇片治疗。连续干预8周,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观察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GLU)变化,急性痛风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药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3.73±2.13)分,低于西药组为(5.00±2.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尿酸方面,中西药组血尿酸降幅为(166.38±100.68)μmol/L,高于西药组(101.33±103.7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方面,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TC、TG、GLU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痛风胶囊联合别嘌醇片可进一步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减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预防痛风反复发作,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为中医药对痛风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痛风胶囊 清热利湿解毒 活血通络
下载PDF
茵连痛风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静 徐熠 +1 位作者 吴铁军 黄瑾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2年第5期442-445,476,共5页
目的考察茵连痛风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缓解作用。方法建立弗氏完全佐剂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连痛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5.4、7.7、3.8 g/kg),用药物干预后,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踝关节肿胀率、甲醛致痛分值,... 目的考察茵连痛风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缓解作用。方法建立弗氏完全佐剂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连痛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5.4、7.7、3.8 g/kg),用药物干预后,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踝关节肿胀率、甲醛致痛分值,用ELISA检测IL-4、IL-10、前动力蛋白(PK1,PK2)含量。观察大鼠足趾肉垫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连痛风颗粒组可显著抑制大鼠踝关节肿胀,降低甲醛致痛反应(P<0.01),明显升高抑炎因子IL-4、IL-10含量(P<0.01),降低PK1、PK2含量(P<0.01);缓解足趾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茵连痛风颗粒对佐剂关节炎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暗示其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连痛风颗粒 佐剂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银花痛风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家林 裴瑞霞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银花痛风颗粒内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银花痛风颗粒(治疗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26例,采用苯溴马隆片、碳酸氢钠片(对照组)治疗26例,14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银花痛风颗粒内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银花痛风颗粒(治疗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26例,采用苯溴马隆片、碳酸氢钠片(对照组)治疗26例,14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血尿酸、尿尿酸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7.5%、55.6%,对照组分别为33.3%、42.9%、28.6%。结论:在基础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银花痛风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 银花痛风颗粒
下载PDF
痛风清消颗粒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华南 陈浩 +3 位作者 顾兵 王力 涂宏 邓运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6期132-133,共2页
目的观察痛风清消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清洁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痛风清消颗粒混悬液和生理盐水0.78 ml/次灌胃,24小时内3次,连续观察小鼠的体重、饮食、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14天。结... 目的观察痛风清消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清洁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痛风清消颗粒混悬液和生理盐水0.78 ml/次灌胃,24小时内3次,连续观察小鼠的体重、饮食、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14天。结果 2组小鼠在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一次性口服痛风清消颗粒的最大耐受量为86.88 g durg·kg-1,为成人每日临床常用量的253倍。结论痛风清消颗粒口服临床常用剂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清消颗粒 急性毒性实验 最大耐受量 中成药疗法 痹证
下载PDF
痛风清消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涂宏 鲍杰伟 +2 位作者 涂瑞芳 刘敏 王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4期35-37,共3页
目的基于清热利湿与燥湿健脾法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中医理论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痛风清消颗粒,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 目的基于清热利湿与燥湿健脾法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中医理论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痛风清消颗粒,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化验指标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BUN、BUA、ESR、hs-CRP提示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估ALT、Scr、BUN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基于清热利湿与燥湿健脾法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 燥湿健脾法 湿热蕴结型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清消颗粒 中成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茵连痛风颗粒抗炎镇痛作用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徐熠 刘静 +1 位作者 黄瑾 崔金刚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26-231,254,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茵连痛风颗粒抗炎镇痛作用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茵连痛风颗粒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利用蛋白质互作网络信息建立药物与抗炎镇痛相关靶基因之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茵连痛风颗粒抗炎镇痛作用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茵连痛风颗粒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利用蛋白质互作网络信息建立药物与抗炎镇痛相关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KEGG与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茵连痛风颗粒中与抗炎镇痛密切相关的靶点共有37个,主要包括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白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潜在作用靶点,这些靶点的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核转录因子B信号(NF-κB)等通路相关。结论该研究从多维度预测了茵连痛风颗粒多靶点抗炎镇痛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验证该制剂临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连痛风颗粒 抗炎镇痛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复方虎杖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政 《山西中医》 2014年第10期11-12,25,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虎杖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在常规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虎杖益肝颗粒;对照组在常规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护肝宁片... 目的:观察复方虎杖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在常规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虎杖益肝颗粒;对照组在常规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护肝宁片。两组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0%(95%CI=69.77%~93.03%),对照组为62.79%(95%CI=48.34%~77.2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094 5,P=0.036 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复方虎杖益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护肝宁片的证据较充分,其收益为OR=0.39(95%CI=0.14~1.03),NNT=5(95%CI=2.66~29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复方虎杖益肝颗粒 护肝宁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痛风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18
作者 李庆杰 李振华 +2 位作者 王琦 都帅 王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5期99-101,共3页
目的通过工艺改良使痛风颗粒的制备工艺达到优化。方法以提取物出膏率、醇浸出物量及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经筛选,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依次向处方药材中加入10、8、8倍量水,共煎煮3次,每次1 ... 目的通过工艺改良使痛风颗粒的制备工艺达到优化。方法以提取物出膏率、醇浸出物量及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经筛选,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依次向处方药材中加入10、8、8倍量水,共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痛风颗粒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颗粒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痛风颗粒水提工艺条件
19
作者 施明毅 陈梓贤 +1 位作者 李小芳 李建利 《中药与临床》 2017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正交试验法优选痛风颗粒水提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绿原酸含量及干浸膏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影响水溶性成分提取率的蒸馏水的量、煎煮提取时间及煎煮次数作为考察因素,应用L9(3~4... 目的:正交试验法优选痛风颗粒水提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绿原酸含量及干浸膏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影响水溶性成分提取率的蒸馏水的量、煎煮提取时间及煎煮次数作为考察因素,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最佳水提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所得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为痛风颗粒的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颗粒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绿原酸
下载PDF
复方虎杖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艳玲 刘炳周 +3 位作者 李振华 王满 刘克冕 鞠建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04-2207,I0011,共5页
目的:对复方虎杖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该制剂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复方虎杖颗粒中主要药味虎杖、黄柏、茵陈、五味子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方中君药虎杖中虎杖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 目的:对复方虎杖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该制剂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复方虎杖颗粒中主要药味虎杖、黄柏、茵陈、五味子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方中君药虎杖中虎杖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lltima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溶液(20∶80),流速:1.0 m L·min^(-1),柱温:35°C,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306 nm。结果:TLC定性鉴别中,虎杖、黄柏、茵陈、五味子的薄层鉴别分别在对应位置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HPLC含量测定中,虎杖苷在0.070~0.700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0%(RSD=1.2%,n=6)。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虎杖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虎杖颗粒 虎杖苷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