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晋语高平话句末语气助词“可”
1
作者
张甜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普通话中的“可”是连词和副词,而晋语高平话中的“可”还可以作句末语气词,音■,只能用在陈述句句尾,其核心语义是加强确认语气,即表示对事实的确信和语气的加强。文章对“可”的表现形式、核心语义、语用功能及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描...
普通话中的“可”是连词和副词,而晋语高平话中的“可”还可以作句末语气词,音■,只能用在陈述句句尾,其核心语义是加强确认语气,即表示对事实的确信和语气的加强。文章对“可”的表现形式、核心语义、语用功能及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并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考察了“可”在晋语区其他方言点和部分中原官话的地理分布及差异,提出了其蕴涵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平话“可”
核心语义
语用功能
演变过程
地理方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来源与演变动因
2
作者
王其和
何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语气副词“可”在唐五代时期与转折副词搭配时萌生出转折语气,宋代进一步发展出语气副词“可”独立表转折义的用法。演变过程中,反语副词“可”中所蕴含的否定义和强调义,经过语用推理和推导义固化的相互作用,最终直接产生了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可”在唐五代时期与转折副词搭配时萌生出转折语气,宋代进一步发展出语气副词“可”独立表转折义的用法。演变过程中,反语副词“可”中所蕴含的否定义和强调义,经过语用推理和推导义固化的相互作用,最终直接产生了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可”
转折义
来源
演变动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
被引量:
19
3
作者
徐杰
张媛媛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60-70,96,共12页
所谓的"可VP"类疑问句式实为在句中"谓头"句法位置执行"添加"句法手段所造成的结果。既不能把它归入反复问句,也不能归入是非问句,它压根就不是静态的句式。它因同样使用谓头位置而跟反复问句拥有一些相...
所谓的"可VP"类疑问句式实为在句中"谓头"句法位置执行"添加"句法手段所造成的结果。既不能把它归入反复问句,也不能归入是非问句,它压根就不是静态的句式。它因同样使用谓头位置而跟反复问句拥有一些相似特点,因同样使用"添加"句法手段而跟带"吗"的是非问句而表现出某些共性。其独特的属性先天性地决定了无论是把它归入反复问句还是是非问句,都能找得出理由,不管把它归入哪种疑问句式都会遇到困难。作为用于谓头位置的疑问副词,"可"类词本身应该存在跨方言的差异。在某些方言中它是一个纯正典型的疑问副词,跟其他疑问句法手段相排斥;在另外一些方言中,它是被弱化了的半个疑问助词,只是兼有疑问功能,它因此而跟其他疑问句法手段在同一句子中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VP”问句
反复问句
是非问句
谓头位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折副词“可”探源
被引量:
16
4
作者
席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3,共4页
转折副词“可”产生于唐代。汉代产生的“可”作反诘副词的用法,在唐代引申出否定、疑问和强调语气等多种功能,其中“可”表示强调语气的用法在语义转折这种特定语境影响下,发展出转折功能。
关键词
副词“可”
来源
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可”的意义与用法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淑娟
黄国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根据活动能力汉语里的语素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具有独立活动的能力,即在一切场合都不成词,它们只是非成词语素;另一种是同一语素在一种组合里是词,在另一组合里则是语素。现代汉语语素更多的是第二种现象,“可”就是其中一例。
关键词
语素
“可”
意义
用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晋语临县方言的“可”
被引量:
6
6
作者
李小平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7,共10页
山西晋语临县现代方言口语中的“可”,有可1[k^hɔ^312](上声)、可2[k^hɔ^53](去声)、可3[k^həʔ^4](阳入)三种语音形式.可1能够做动词、助动词、形容词、副词,可2能够做副词,可3能够做副词、连词,分别表示“适合、全、满、可能、能够、...
山西晋语临县现代方言口语中的“可”,有可1[k^hɔ^312](上声)、可2[k^hɔ^53](去声)、可3[k^həʔ^4](阳入)三种语音形式.可1能够做动词、助动词、形容词、副词,可2能够做副词,可3能够做副词、连词,分别表示“适合、全、满、可能、能够、大约、正好、非常”等多种意义,并能表示强调、转折等语气.临县方言的“可”在晋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临县方言
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的程度意义及其来源和演变
被引量:
14
7
作者
张雪平
《天中学刊》
2005年第6期67-71,共5页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可”除了作语气副词表强调语气的意义外,还兼属程度副词,有程度意义。“可”表程度义主要出现在感叹句中,一般表主观程度。它这种用法萌芽于战国末,发展于两汉六朝,成熟于唐宋时期,由兼表主观客观程度到现代汉语中...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可”除了作语气副词表强调语气的意义外,还兼属程度副词,有程度意义。“可”表程度义主要出现在感叹句中,一般表主观程度。它这种用法萌芽于战国末,发展于两汉六朝,成熟于唐宋时期,由兼表主观客观程度到现代汉语中主表主观程度。这其间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泛化、语境影响共同作用,并有强化和更新现象发生,使得“可”在虚化程度一步步加深的同时又保留了其表程度高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可”
高量级程度
语义泛化
语境影响
语法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气副词“可”的语法意义的生成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张秀松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本文采用还原主义的[分解-还原]分析方法,把本不属于"可"的所谓"表示疑问语气"、"表示提醒语气"、"表示叮咛嘱咐、告诫劝止语气"、"表示程度高"等意义从"可"身上剥离出去,...
本文采用还原主义的[分解-还原]分析方法,把本不属于"可"的所谓"表示疑问语气"、"表示提醒语气"、"表示叮咛嘱咐、告诫劝止语气"、"表示程度高"等意义从"可"身上剥离出去,还"可"一个本来面貌。剥离后的语气副词"可"只有一个核心意义,即表示客观事态与主观预期之间的匹配关系。所谓"表示疑问语气"、"表示提醒语气"、"表示叮咛嘱咐、告诫劝止语气"、"表示程度高"等意义起初都是"可"的核心意义与语调、否定词、语气词等句子其他要素互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语气副词
客观事态
主观预期
匹配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阳方言中的副词“可”
被引量:
7
9
作者
王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2-64,70,共4页
安阳方言的副词"可"分为两个,一个是评注性语气副词,一个是高量级程度副词。文章首先重点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语义成分,即非现实信息性,进而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附加语用色彩,并对其在程度副词系统中定...
安阳方言的副词"可"分为两个,一个是评注性语气副词,一个是高量级程度副词。文章首先重点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语义成分,即非现实信息性,进而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附加语用色彩,并对其在程度副词系统中定位,然后讨论了评注性语气副词"可"与普通话的不同。最后附带谈了一下语义范畴以外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方言
可
量级程度副词
非现实信息性
评注性语气副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记》中助动词“可”和“可以”语法功能差异初探
被引量:
2
10
作者
池昌海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可”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可以”。“可”可以自由地单独做谓语、假设复句中的分句,也可以单独用来提问。“可以”没有这一功能。“可”后动词以被动为主,“可以”后动词以主动为主,但两者都有很多例外。“可”后动词以不带宾语为主,“...
“可”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可以”。“可”可以自由地单独做谓语、假设复句中的分句,也可以单独用来提问。“可以”没有这一功能。“可”后动词以被动为主,“可以”后动词以主动为主,但两者都有很多例外。“可”后动词以不带宾语为主,“可以”后动词以带宾语为主,但两者也同样有很多例外。 “可”可以与“非”、“谓”、“得”等构成固定结构,“可以”未见相应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动词
可
可以
语法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看《元曲选》宾白的明代语言成分
被引量:
2
11
作者
李崇兴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元曲选》宾白里的反复问有VP不VP、VP-neg、可VP三种类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可VP"。"可VP"型问句在书面上大量出现始于明代中叶以后。元刊杂剧里面可靠的"可VP"仅有一例。拿《元曲选》与脉望馆藏本...
《元曲选》宾白里的反复问有VP不VP、VP-neg、可VP三种类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可VP"。"可VP"型问句在书面上大量出现始于明代中叶以后。元刊杂剧里面可靠的"可VP"仅有一例。拿《元曲选》与脉望馆藏本所录同剧名的元人杂剧比对,差异十分明显:《元曲选》中的"可VP"、"可VP哩"全为脉本所无,《元曲选》中的"可VP麽"也绝大多数为脉本所无。有理由认为,《元曲选》宾白里面的"可VP"型反复问句不是元本元人杂剧固有的,而是《元曲选》的编选者臧懋循添加进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选》宾白
反复问句
“可”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汉语“可”字句再分析
被引量:
3
12
作者
王丽玲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本文以《左传》等先秦文献为主要考察对象,借鉴原型及物性理论,探讨先秦汉语"可"字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而基于类型学视野提出,先秦汉语的"可"字句是一种表达受事主体潜能性的助动词型中动式。
关键词
可字句
句法
语义
及物性
中动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五代佛典音义引《史记》述
被引量:
3
13
作者
聂宛忻
黄仁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4-39,共6页
唐五代佛典音义征引《史记》凡217例,其征引形式有三:(1)单引正文;(2)单引注文;(3)正文+注文。其征引目的是释义和辨字,而以释义为主。梳理这些材料对五家音义引书研究和《史记》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玄应音义
慧苑音义
慧琳音义
可洪音义
希麟音义
《史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凤阳方言中的“可”([k‘γ^(53)])
被引量:
3
14
作者
傅华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在凤阳方言中,"可"([k‘γ^(53)])具有特殊的用法:作为否定副词,用来表示否定的回答,其否定的语气比用"不"字要重一些。凡是能用"不"进行否定回答的问句一般都可以用"可"([k‘γ^(53)])代替进...
在凤阳方言中,"可"([k‘γ^(53)])具有特殊的用法:作为否定副词,用来表示否定的回答,其否定的语气比用"不"字要重一些。凡是能用"不"进行否定回答的问句一般都可以用"可"([k‘γ^(53)])代替进行否定回答。用"没"、"没有"进行否定回答的问句有时用"可"[k‘γ^(53)])表示否定的回答,有时为了简洁和顺口就不用"可"([k‘γ^(53)])表示否定的回答。"可"([k‘γ^(53)])是由"可([k‘γ^(53)])"变调形成的。研究凤阳方言中"可"([k‘γ^(53)])这个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可以补正《方言大词典》对"可"([k‘γ^(53)])的注释,也为古代汉语中存在破读现象提供一个有力的方言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方言
"可"([k'γ^53])
词义和语法功能
来源
语言学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洪音义引大藏经述
被引量:
1
15
作者
黄仁瑄
聂宛忻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28-32,共5页
后晋释可洪注释河府方山延祚寺藏经,同时参考利用了上方藏、下方藏、栢梯藏和麻谷藏等17种藏经。上方藏是释可洪的主要参考对象。释可洪参考他本藏经的主要目的是显示各本藏经文字的异同,兼及版本的比较。可洪音义所引藏经对丰富大藏经...
后晋释可洪注释河府方山延祚寺藏经,同时参考利用了上方藏、下方藏、栢梯藏和麻谷藏等17种藏经。上方藏是释可洪的主要参考对象。释可洪参考他本藏经的主要目的是显示各本藏经文字的异同,兼及版本的比较。可洪音义所引藏经对丰富大藏经发展史的内容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洪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大藏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中子“三教可一”观及“中道”思想论说
被引量:
2
16
作者
袁刚
景晶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1-216,共16页
儒家汉宋学术间有一段受佛、道冲击的严峻历史,隋出身儒宗门阀的王通在儒学式微的逆势下,退居河汾续六经,企图匡复儒学。王通提出"三教可一"论,站在儒家立场上学习和融通佛、道二教,受佛教"中道"思想影响,强调意识形态争斗中讲究中...
儒家汉宋学术间有一段受佛、道冲击的严峻历史,隋出身儒宗门阀的王通在儒学式微的逆势下,退居河汾续六经,企图匡复儒学。王通提出"三教可一"论,站在儒家立场上学习和融通佛、道二教,受佛教"中道"思想影响,强调意识形态争斗中讲究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其学说辑为《中说》,谥曰"文中子",突出"中"字,其融通佛、道的思路实开宋明理学之先河。文中子改造汉儒学风开创新经学,以心性讲经开一代风气,经世致用使汉儒走向宋儒,儒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得以重新树立。文中子思想资料虽因亡佚残存不多,但从其"三教可一论"及"中道"思想,仍可确认其为我国中古时代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大思想家,是时代先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说》
《中论》
《中庸》
允执厥中
三教可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吕氏春秋·察今》“可得”辨正
被引量:
1
17
作者
贾齐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3-86,79,共5页
对《吕氏春秋·察今》中的“可得”,目前存在理解上的分歧 :一种为同义连用说 ,另一种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叠加说。从同一文献同一时代的语言用例、《察今》的整体文意以及知人论世方法这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考察分析 ,本文认为 。
关键词
《吕氏春秋·察今》
"可得"
考释
同义连用说
能愿动词
物动词
古代汉语
叠加
训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可”类取舍句式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
1
18
作者
王天佑
《殷都学刊》
2010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和现当代四个阶段。综观此四个阶段,"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主要呈现以下规律:(一)前标式"宁可"类取舍句式不断增多,而后标式"...
"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和现当代四个阶段。综观此四个阶段,"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主要呈现以下规律:(一)前标式"宁可"类取舍句式不断增多,而后标式"宁可"类取舍句式不断减少。(二)"宁"的语用频率最终被"宁可(愿、肯)"所超越。(三)"宁可"、"宁愿"、"宁肯"的演变过程呈现不平衡状态。(四)出现了几类固定的取舍句式。这些规律背后有其深刻的动因,即汉语韵律追求"和谐、对称"的审美要求、音步和词的双音节化、语用频率效应以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的属性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可”类取舍句式
演变历程
韵律
双音化
语用频率
语言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洲共同体概念的回溯与展望
被引量:
2
19
作者
章立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7-227,共11页
自2000年以来,亚洲共同体一词就不断地被提及并引发各方持续关注,其实把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的亚洲视为一个整体概念的做法由来已久,从东方主义的东方幻象到泛亚洲主义(Pan-Asianism)的亚洲共同体想象莫不如此。特别是后者可上溯至19世...
自2000年以来,亚洲共同体一词就不断地被提及并引发各方持续关注,其实把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的亚洲视为一个整体概念的做法由来已久,从东方主义的东方幻象到泛亚洲主义(Pan-Asianism)的亚洲共同体想象莫不如此。特别是后者可上溯至19世纪中后期,并一直贯穿在诸如中日和中印关系的复杂历史进程乃至世界的近代思想史中,时至今日对它的讨论仍然可能引发争论。通过梳理近现代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亚洲观,我们可以发现亚洲共同体这个承载梦想概念的迷人之处,但是从地理、种族和文明来整合共同体的做法已证明会遭遇现实的坚冰。当然,要建构21世纪的亚洲共同体则需要考虑地缘政治因素并摒弃独断论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泛亚洲主义
亚洲共同体
地缘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气副词“可”的核心功能与语义体系
20
作者
孟艳华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从二语习得与偏误问题出发,结合语料库详尽考察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典型语境、核心功能以及相关的语义解读。文章在认知语言学注意力理论基础上,提出副词“可”的核心功能是“提醒与告知”,即提请听话者注意“可”后的信息“X...
本文从二语习得与偏误问题出发,结合语料库详尽考察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典型语境、核心功能以及相关的语义解读。文章在认知语言学注意力理论基础上,提出副词“可”的核心功能是“提醒与告知”,即提请听话者注意“可”后的信息“X”。说话者认为,这一“X”是在听话者当前注意范畴之外或注意度不够的信息,使用“可”把“X”凸显出来,提醒听话者重视并加以告知。从语用身份建构的视角看,说话者通过“可”建构了“提醒者”与“告知者”的语用身份。文章最后根据“提醒与告知”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语义解读,构建了“可”的共时语义关联与分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副词“可”
核心功能
注意力理论
语义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语高平话句末语气助词“可”
1
作者
张甜琪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307)研究成果。
文摘
普通话中的“可”是连词和副词,而晋语高平话中的“可”还可以作句末语气词,音■,只能用在陈述句句尾,其核心语义是加强确认语气,即表示对事实的确信和语气的加强。文章对“可”的表现形式、核心语义、语用功能及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并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考察了“可”在晋语区其他方言点和部分中原官话的地理分布及差异,提出了其蕴涵的共性。
关键词
高平话“可”
核心语义
语用功能
演变过程
地理方言
Keywords
"
ke
"(可)in Gaoping dialect
core semantics
pragmatic function
evolution process
geographical dialect
分类号
H17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来源与演变动因
2
作者
王其和
何婷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据库的《尔雅正义》与《尔雅义疏》比较研究”(22BYY112)
“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献整理与汉语史研究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语气副词“可”在唐五代时期与转折副词搭配时萌生出转折语气,宋代进一步发展出语气副词“可”独立表转折义的用法。演变过程中,反语副词“可”中所蕴含的否定义和强调义,经过语用推理和推导义固化的相互作用,最终直接产生了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用法。
关键词
语气副词“可”
转折义
来源
演变动因
Keywords
modality adverb
“ke
(可)”
adversative
source
evolution motivation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
被引量:
19
3
作者
徐杰
张媛媛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澳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60-70,96,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法原则与汉语特殊句式”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09JJD740011)
文摘
所谓的"可VP"类疑问句式实为在句中"谓头"句法位置执行"添加"句法手段所造成的结果。既不能把它归入反复问句,也不能归入是非问句,它压根就不是静态的句式。它因同样使用谓头位置而跟反复问句拥有一些相似特点,因同样使用"添加"句法手段而跟带"吗"的是非问句而表现出某些共性。其独特的属性先天性地决定了无论是把它归入反复问句还是是非问句,都能找得出理由,不管把它归入哪种疑问句式都会遇到困难。作为用于谓头位置的疑问副词,"可"类词本身应该存在跨方言的差异。在某些方言中它是一个纯正典型的疑问副词,跟其他疑问句法手段相排斥;在另外一些方言中,它是被弱化了的半个疑问助词,只是兼有疑问功能,它因此而跟其他疑问句法手段在同一句子中合用。
关键词
“可VP”问句
反复问句
是非问句
谓头位置
Keywords
'
ke
(可)-VP' interrogative
alternative question
yes-no question
predicate-initial position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折副词“可”探源
被引量:
16
4
作者
席嘉
机构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3,共4页
文摘
转折副词“可”产生于唐代。汉代产生的“可”作反诘副词的用法,在唐代引申出否定、疑问和强调语气等多种功能,其中“可”表示强调语气的用法在语义转折这种特定语境影响下,发展出转折功能。
关键词
副词“可”
来源
演变
Keywords
adverb '
ke
'(可)
adversative Function
origi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可”的意义与用法
被引量:
2
5
作者
孙淑娟
黄国华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文摘
根据活动能力汉语里的语素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具有独立活动的能力,即在一切场合都不成词,它们只是非成词语素;另一种是同一语素在一种组合里是词,在另一组合里则是语素。现代汉语语素更多的是第二种现象,“可”就是其中一例。
关键词
语素
“可”
意义
用法
Keywords
morpheme
"
ke
"(可) ; Meaning; Usage
分类号
H109.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晋语临县方言的“可”
被引量:
6
6
作者
李小平
机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7,共10页
基金
2016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方言古语词考索研究”
2020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规划课题“山西方言中古阳声韵字转读入声韵研究”的资助.
文摘
山西晋语临县现代方言口语中的“可”,有可1[k^hɔ^312](上声)、可2[k^hɔ^53](去声)、可3[k^həʔ^4](阳入)三种语音形式.可1能够做动词、助动词、形容词、副词,可2能够做副词,可3能够做副词、连词,分别表示“适合、全、满、可能、能够、大约、正好、非常”等多种意义,并能表示强调、转折等语气.临县方言的“可”在晋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键词
晋语
临县方言
可
Keywords
Jin dialect
Linxian dialect
ke
(可)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的程度意义及其来源和演变
被引量:
14
7
作者
张雪平
机构
南开大学
出处
《天中学刊》
2005年第6期67-71,共5页
文摘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可”除了作语气副词表强调语气的意义外,还兼属程度副词,有程度意义。“可”表程度义主要出现在感叹句中,一般表主观程度。它这种用法萌芽于战国末,发展于两汉六朝,成熟于唐宋时期,由兼表主观客观程度到现代汉语中主表主观程度。这其间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泛化、语境影响共同作用,并有强化和更新现象发生,使得“可”在虚化程度一步步加深的同时又保留了其表程度高的功能。
关键词
副词“可”
高量级程度
语义泛化
语境影响
语法化
Keywords
adverb “
ke”(
可)
superlative degree
semantic generalization
contextual effect
grammaticalization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气副词“可”的语法意义的生成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张秀松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跨语言视角下语气副词的语法化研究"(项目编号:12YYC016)的研究成果
文摘
本文采用还原主义的[分解-还原]分析方法,把本不属于"可"的所谓"表示疑问语气"、"表示提醒语气"、"表示叮咛嘱咐、告诫劝止语气"、"表示程度高"等意义从"可"身上剥离出去,还"可"一个本来面貌。剥离后的语气副词"可"只有一个核心意义,即表示客观事态与主观预期之间的匹配关系。所谓"表示疑问语气"、"表示提醒语气"、"表示叮咛嘱咐、告诫劝止语气"、"表示程度高"等意义起初都是"可"的核心意义与语调、否定词、语气词等句子其他要素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
可
语气副词
客观事态
主观预期
匹配关系
Keywords
ke
(可)
mood adverb
objective affairs
subjective expectation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阳方言中的副词“可”
被引量:
7
9
作者
王琳
机构
中山大学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2-64,70,共4页
文摘
安阳方言的副词"可"分为两个,一个是评注性语气副词,一个是高量级程度副词。文章首先重点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语义成分,即非现实信息性,进而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附加语用色彩,并对其在程度副词系统中定位,然后讨论了评注性语气副词"可"与普通话的不同。最后附带谈了一下语义范畴以外的分析。
关键词
安阳方言
可
量级程度副词
非现实信息性
评注性语气副词
Keywords
Anyang Dialect
adverb
ke
( 可 )
modal adverb
non-realistic information
intensifier adverb
分类号
H17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记》中助动词“可”和“可以”语法功能差异初探
被引量:
2
10
作者
池昌海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文摘
“可”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可以”。“可”可以自由地单独做谓语、假设复句中的分句,也可以单独用来提问。“可以”没有这一功能。“可”后动词以被动为主,“可以”后动词以主动为主,但两者都有很多例外。“可”后动词以不带宾语为主,“可以”后动词以带宾语为主,但两者也同样有很多例外。 “可”可以与“非”、“谓”、“得”等构成固定结构,“可以”未见相应用法。
关键词
助动词
可
可以
语法功能
Keywords
auxiliary
ke
(可)
ke
yi(可以)
grammartical funct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看《元曲选》宾白的明代语言成分
被引量:
2
11
作者
李崇兴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文摘
《元曲选》宾白里的反复问有VP不VP、VP-neg、可VP三种类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可VP"。"可VP"型问句在书面上大量出现始于明代中叶以后。元刊杂剧里面可靠的"可VP"仅有一例。拿《元曲选》与脉望馆藏本所录同剧名的元人杂剧比对,差异十分明显:《元曲选》中的"可VP"、"可VP哩"全为脉本所无,《元曲选》中的"可VP麽"也绝大多数为脉本所无。有理由认为,《元曲选》宾白里面的"可VP"型反复问句不是元本元人杂剧固有的,而是《元曲选》的编选者臧懋循添加进去的。
关键词
《元曲选》宾白
反复问句
“可”字
Keywords
Monologues and dialogues
YUANQU XUAN(元曲选)
repeated questions
ke
(可)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汉语“可”字句再分析
被引量:
3
12
作者
王丽玲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文摘
本文以《左传》等先秦文献为主要考察对象,借鉴原型及物性理论,探讨先秦汉语"可"字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而基于类型学视野提出,先秦汉语的"可"字句是一种表达受事主体潜能性的助动词型中动式。
关键词
可字句
句法
语义
及物性
中动式
Keywords
"
ke
(可) clause
syntax
semantics
Wansitivity
middle voice construct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五代佛典音义引《史记》述
被引量:
3
13
作者
聂宛忻
黄仁瑄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韩国京畿大学国语国文系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国学院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4-3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五代佛典音义语料库建设"(08BYY048)
文摘
唐五代佛典音义征引《史记》凡217例,其征引形式有三:(1)单引正文;(2)单引注文;(3)正文+注文。其征引目的是释义和辨字,而以释义为主。梳理这些材料对五家音义引书研究和《史记》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玄应音义
慧苑音义
慧琳音义
可洪音义
希麟音义
《史记》
Keywords
the Sound and Meaning Compiled by Xuanying (玄应)
the Sound and Meaning Compiled by Huiyuan (慧苑)
the Sound and Meaning Compiled by Huilin (慧琳)
the Sound and Meaning Compiled by
ke
-hong (可洪)
the Sound and Meaning Compiled by Xilin (希麟)
Shiji (史记)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凤阳方言中的“可”([k‘γ^(53)])
被引量:
3
14
作者
傅华辰
机构
宿州学院文学院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淮河沿岸方言比较研究"(2010sk419zd)
文摘
在凤阳方言中,"可"([k‘γ^(53)])具有特殊的用法:作为否定副词,用来表示否定的回答,其否定的语气比用"不"字要重一些。凡是能用"不"进行否定回答的问句一般都可以用"可"([k‘γ^(53)])代替进行否定回答。用"没"、"没有"进行否定回答的问句有时用"可"[k‘γ^(53)])表示否定的回答,有时为了简洁和顺口就不用"可"([k‘γ^(53)])表示否定的回答。"可"([k‘γ^(53)])是由"可([k‘γ^(53)])"变调形成的。研究凤阳方言中"可"([k‘γ^(53)])这个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可以补正《方言大词典》对"可"([k‘γ^(53)])的注释,也为古代汉语中存在破读现象提供一个有力的方言证据。
关键词
凤阳方言
"可"([k'γ^53])
词义和语法功能
来源
语言学意义
Keywords
FengYang dialect
ke
(可[k‘γ^53])
connotation and grammar functions
origin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linguistics
分类号
H172.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洪音义引大藏经述
被引量:
1
15
作者
黄仁瑄
聂宛忻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韩国京畿大学国语国文系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28-32,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五代佛典音义语料库建设"(08BYY048)
文摘
后晋释可洪注释河府方山延祚寺藏经,同时参考利用了上方藏、下方藏、栢梯藏和麻谷藏等17种藏经。上方藏是释可洪的主要参考对象。释可洪参考他本藏经的主要目的是显示各本藏经文字的异同,兼及版本的比较。可洪音义所引藏经对丰富大藏经发展史的内容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可洪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大藏经
Keywords
ke
Hong (可洪)
the Sound and Meaning of the Tripitaka Newly Collected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Trioitaka
分类号
H131.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中子“三教可一”观及“中道”思想论说
被引量:
2
16
作者
袁刚
景晶
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1-216,共16页
文摘
儒家汉宋学术间有一段受佛、道冲击的严峻历史,隋出身儒宗门阀的王通在儒学式微的逆势下,退居河汾续六经,企图匡复儒学。王通提出"三教可一"论,站在儒家立场上学习和融通佛、道二教,受佛教"中道"思想影响,强调意识形态争斗中讲究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其学说辑为《中说》,谥曰"文中子",突出"中"字,其融通佛、道的思路实开宋明理学之先河。文中子改造汉儒学风开创新经学,以心性讲经开一代风气,经世致用使汉儒走向宋儒,儒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得以重新树立。文中子思想资料虽因亡佚残存不多,但从其"三教可一论"及"中道"思想,仍可确认其为我国中古时代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大思想家,是时代先驱者。
关键词
《中说》
《中论》
《中庸》
允执厥中
三教可一
Keywords
Zhongshuo
Zhonglun
Zhongyong
yunzhi juezhong(允执厥中)
conformity of the three doctrines(sanjiao
ke
yi三教可一)
分类号
B241.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吕氏春秋·察今》“可得”辨正
被引量:
1
17
作者
贾齐华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3-86,79,共5页
文摘
对《吕氏春秋·察今》中的“可得”,目前存在理解上的分歧 :一种为同义连用说 ,另一种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叠加说。从同一文献同一时代的语言用例、《察今》的整体文意以及知人论世方法这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考察分析 ,本文认为 。
关键词
《吕氏春秋·察今》
"可得"
考释
同义连用说
能愿动词
物动词
古代汉语
叠加
训诂
Keywords
Lüshi Chunqiu Chajin”(吕氏春秋·察今)
ke
/de(可得)
textual research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可”类取舍句式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
1
18
作者
王天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殷都学刊》
2010年第4期111-117,共7页
文摘
"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和现当代四个阶段。综观此四个阶段,"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主要呈现以下规律:(一)前标式"宁可"类取舍句式不断增多,而后标式"宁可"类取舍句式不断减少。(二)"宁"的语用频率最终被"宁可(愿、肯)"所超越。(三)"宁可"、"宁愿"、"宁肯"的演变过程呈现不平衡状态。(四)出现了几类固定的取舍句式。这些规律背后有其深刻的动因,即汉语韵律追求"和谐、对称"的审美要求、音步和词的双音节化、语用频率效应以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的属性特征等。
关键词
“宁可”类取舍句式
演变历程
韵律
双音化
语用频率
语言系统
Keywords
the choice-sentence type of "NING-
ke
(宁可)"
evolution
laws
rhythm
disyllabism
use-frequency of words
language system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洲共同体概念的回溯与展望
被引量:
2
19
作者
章立明
机构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7-227,共11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云南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支持项目的阶段成果
文摘
自2000年以来,亚洲共同体一词就不断地被提及并引发各方持续关注,其实把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的亚洲视为一个整体概念的做法由来已久,从东方主义的东方幻象到泛亚洲主义(Pan-Asianism)的亚洲共同体想象莫不如此。特别是后者可上溯至19世纪中后期,并一直贯穿在诸如中日和中印关系的复杂历史进程乃至世界的近代思想史中,时至今日对它的讨论仍然可能引发争论。通过梳理近现代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亚洲观,我们可以发现亚洲共同体这个承载梦想概念的迷人之处,但是从地理、种族和文明来整合共同体的做法已证明会遭遇现实的坚冰。当然,要建构21世纪的亚洲共同体则需要考虑地缘政治因素并摒弃独断论思维。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泛亚洲主义
亚洲共同体
地缘政治
Keywords
Zhongshuo
Zhonglun
Zhongyong
yunzhi juezhong(允执厥中)
conformity of the three doctrines(sanjiao
ke
yi三教可一)
分类号
K901.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气副词“可”的核心功能与语义体系
20
作者
孟艳华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出处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2YJ010208)
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项目(21YH18C)。
文摘
本文从二语习得与偏误问题出发,结合语料库详尽考察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典型语境、核心功能以及相关的语义解读。文章在认知语言学注意力理论基础上,提出副词“可”的核心功能是“提醒与告知”,即提请听话者注意“可”后的信息“X”。说话者认为,这一“X”是在听话者当前注意范畴之外或注意度不够的信息,使用“可”把“X”凸显出来,提醒听话者重视并加以告知。从语用身份建构的视角看,说话者通过“可”建构了“提醒者”与“告知者”的语用身份。文章最后根据“提醒与告知”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语义解读,构建了“可”的共时语义关联与分布体系。
关键词
语气副词“可”
核心功能
注意力理论
语义体系
Keywords
ke
(可)
core function
attention
semantics system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晋语高平话句末语气助词“可”
张甜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语气副词“可”表转折义的来源与演变动因
王其和
何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
徐杰
张媛媛
《汉语学报》
CSSCI
2011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转折副词“可”探源
席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谈“可”的意义与用法
孙淑娟
黄国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山西晋语临县方言的“可”
李小平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可”的程度意义及其来源和演变
张雪平
《天中学刊》
2005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语气副词“可”的语法意义的生成研究
张秀松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安阳方言中的副词“可”
王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史记》中助动词“可”和“可以”语法功能差异初探
池昌海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看《元曲选》宾白的明代语言成分
李崇兴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先秦汉语“可”字句再分析
王丽玲
《励耘语言学刊》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唐五代佛典音义引《史记》述
聂宛忻
黄仁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凤阳方言中的“可”([k‘γ^(53)])
傅华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可洪音义引大藏经述
黄仁瑄
聂宛忻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文中子“三教可一”观及“中道”思想论说
袁刚
景晶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吕氏春秋·察今》“可得”辨正
贾齐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宁可”类取舍句式的历时考察
王天佑
《殷都学刊》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亚洲共同体概念的回溯与展望
章立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语气副词“可”的核心功能与语义体系
孟艳华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