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dustrial Capital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A Case Study of Li Yu's Zhe School
1
作者 Song Xiaol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4-268,共5页
It is the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transform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cultural industry for which cultural creativity serves only as means,while cultural resources play the essential role.As ... It is the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transform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cultural industry for which cultural creativity serves only as means,while cultural resources play the essential role.As a result,explor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cultural industry.Li Yu,the inheritor of the Zhe School integrates the spirit of the Zhe School into poetic drama and novels further realizing the social value of the Confucianism and historiography.Comparing Li Yu with Lu Xun and Shao Yifu,we can see the capital value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the Zhe School.And the well-known "Li Yu phenomenon" also provides a new horizon for researching upon the Chang' an School,the Hui School as well as the Zhe School to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产业资本 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 社会价值 资本价值 地平线 学校
下载PDF
源流、派别、正变:《杜诗镜铨》对“杜甫诗学”的建构
2
作者 刘重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4,I0005,共9页
“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 “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体风格的具体分析,细致地梳理出杜诗的“源流所出”和“派别所开”,全面彰显了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从批评史出发,以传统诗论中的“正变”思想作为批评视角,以“变化而不失其正”的杜诗作为评判尺度,通过诠释“别裁伪体”和“清词丽句”,探索出以杜诗为核心的古代诗学史“正”与“变”的发展规律。研究“杜甫诗学”不仅可以进一步认清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意义,对于当前构建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伦 《杜诗镜铨》 杜甫诗学 源流 派别 正变
下载PDF
豫剧进入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3
作者 任铭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豫剧引入小学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一种必要手段.当前,豫剧进入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存在教材内容不够完善且编排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不足、评价机制...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豫剧引入小学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一种必要手段.当前,豫剧进入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存在教材内容不够完善且编排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的现实问题.为此,要完善河南省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与结构,加强河南省小学音乐豫剧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 豫剧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俞吾金教授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析评
4
作者 王凤才 刘珂然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41-55,共15页
俞吾金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且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在马克思哲学、德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理论关照现实的过程中,俞吾金教授总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深入思考一个重大问题:... 俞吾金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且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在马克思哲学、德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理论关照现实的过程中,俞吾金教授总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深入思考一个重大问题:在多元的理论环境和快速发展的现实世界中,中国学者应当如何思考自己的问题、发展自己的理论、走好自己的道路?从这一关切出发,俞吾金教授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1)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尤其是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2)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尤其是现代性理论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的启示问题;(3)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局限性问题。俞吾金教授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不仅为批判理论研究提供了优秀的学术成果,而且对中国学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吾金 法兰克福学派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绍派伤寒名家俞根初治疫思想探析
5
作者 宋双莹 苏金峰 +3 位作者 李富震 张福利 李文辉 金鑫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俞根初是绍派伤寒奠基人,其所著《通俗伤寒论》论述四时外感疾病,提倡寒温融合,包含治疫思想。俞氏提出“三焦赅疫证”,认为疫病感则迅速传变三焦,治从通调三焦入手。书中内容涉及温疫、寒疫、杂疫,主张舌脉合参预判疫病转归,针对性创... 俞根初是绍派伤寒奠基人,其所著《通俗伤寒论》论述四时外感疾病,提倡寒温融合,包含治疫思想。俞氏提出“三焦赅疫证”,认为疫病感则迅速传变三焦,治从通调三焦入手。书中内容涉及温疫、寒疫、杂疫,主张舌脉合参预判疫病转归,针对性创制新方开达膜原,和解三焦;下法逐毒,通利三焦;寒疫则审时求因,对症立方。同时配合多种外治法以求速功,强调祛邪务尽,善后务细,疫病后期善用鲜药养阴及通风调护。俞氏论治疫病的思想对于现代临床传染病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根初 绍派伤寒 通俗伤寒论 治疫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藏稿本《茂苑日记》作者及价值考论
6
作者 孙天琪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国家图书馆藏稿本《茂苑日记》,撰写于嘉庆二年,作者著录为“茂苑居士”。日记中提及的人物、地点、事件均与嘉定和苏州有关,结合诗文集、地方志、传记资料,现可考证出日记作者为寓居苏州山塘的嘉定籍文人严钰。严钰擅画山水,与钱大昕... 国家图书馆藏稿本《茂苑日记》,撰写于嘉庆二年,作者著录为“茂苑居士”。日记中提及的人物、地点、事件均与嘉定和苏州有关,结合诗文集、地方志、传记资料,现可考证出日记作者为寓居苏州山塘的嘉定籍文人严钰。严钰擅画山水,与钱大昕、王昶、袁廷梼、任兆麟等交往深厚。日记反映了乾嘉时期苏州地区的生活实景,体现了清代娄东画派的日常创作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苑日记》 茂苑居士 严钰 嘉定 娄东画派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学师生对《世说新语》的接受研究
7
作者 安忆涵 朱恩毓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民国时期的中学师生在《世说新语》接受史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在新学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文教学讨论的背景下,商务印书馆选辑、整理了一批古籍丛书以适应时代要求。《世说新语》以国文读本的面目出现在... 民国时期的中学师生在《世说新语》接受史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在新学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文教学讨论的背景下,商务印书馆选辑、整理了一批古籍丛书以适应时代要求。《世说新语》以国文读本的面目出现在这些丛书中,走进了民国中学师生的视野。他们以报刊为阵地,阅读着经他人挑选出来的《世说新语》选篇或研究论文,形成对该书的间接接受。中学师生的参与使该书在民国时期获得了教学价值上的认可。另一方面,基于自身的阅读体验,他们撰写相关文章,以“写”的形式直接参与进《世说新语》的接受过程。这些文章中提供的新方法与新视角推动了民国《世说新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接受史 中学师生 报刊
下载PDF
论方苞的韩欧文之辨
8
作者 李三卫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24,共5页
作为桐城派早期出色的文学理论家,方苞深入论析了唐宋古文代表人物韩愈和欧阳修的创作成就。他认为,韩愈和欧阳修是唐宋古文成就最高的两家,但他对韩、欧之文的定位和评价则差别很大:韩文建立在研经体道和求正去伪的学术基础上,继承《... 作为桐城派早期出色的文学理论家,方苞深入论析了唐宋古文代表人物韩愈和欧阳修的创作成就。他认为,韩愈和欧阳修是唐宋古文成就最高的两家,但他对韩、欧之文的定位和评价则差别很大:韩文建立在研经体道和求正去伪的学术基础上,继承《史记》以来的“义法”精髓,达至“雅洁”之境;欧文虽纡余美秀,笔法圆融,却学古未深,“义法”有疵。方苞对韩欧文的辨析是以“义法”和“雅洁”为衡文标准重新界定唐宋八大家历史地位的结果,对之后桐城派文学创作影响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桐城派 韩愈 欧阳修
下载PDF
百年来吴澄及草庐学派研究述评
9
作者 梁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42,共13页
元代由吴澄创立的草庐学派,向来被认为是在接武朱子学的同时,对陆九渊心学也有所吸收。百年来关于吴澄及草庐学派的研究,多立足于此重点分析学派思想中的朱陆关系。按时段与进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多以哲学史书写... 元代由吴澄创立的草庐学派,向来被认为是在接武朱子学的同时,对陆九渊心学也有所吸收。百年来关于吴澄及草庐学派的研究,多立足于此重点分析学派思想中的朱陆关系。按时段与进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多以哲学史书写的视角,简要辨析吴澄思想中的朱陆成分;第二阶段为1949年至1980年,主要以我国台湾地区及海外讨论吴澄在元代的身份问题为主;第三阶段为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在研究深度、广度方面,均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绩;第四阶段为21世纪以来,突出了去“朱陆”化、重群体的新变。百年来吴澄及草庐学派的研究呈现出从无到有、从个人到学派、从思想单一到多元面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草庐学派 虞集 朱陆关系 述评
下载PDF
结合《余注伤寒论翼》探讨余听鸿对六气理论的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冰俊 陶国水 +3 位作者 陆曙 彭健 孔令豪 过祯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9期141-143,195,共4页
余听鸿推崇柯韵伯学术思想,在注解柯韵伯《伤寒论翼》时,融入个人通悟,结合临诊之经验,侧重从六气认识伤寒理论,以气化开阖枢分析三阴三阳,认为此为六经之大纲领。由伤寒而及温病、疫病,将温病统合于六气之中,结合各年气化不同辨治不同... 余听鸿推崇柯韵伯学术思想,在注解柯韵伯《伤寒论翼》时,融入个人通悟,结合临诊之经验,侧重从六气认识伤寒理论,以气化开阖枢分析三阴三阳,认为此为六经之大纲领。由伤寒而及温病、疫病,将温病统合于六气之中,结合各年气化不同辨治不同瘟疫,将寒温疫联系到一起;将六气理论推广至杂症调理,从气化生克辨治肝病肿胀,从燥湿相对角度理解痉症、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气 六经 余听鸿 《余注伤寒论翼》
下载PDF
王充对先秦诸子文风的继承——以名、法二家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李浩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80,共10页
王充持论淡化道德伦理内涵、弱化价值判断,《论衡》部分篇章甚至只作事实判断,不作价值考量,价值理性完全让位于工具理性,文风冷酷、犀利、峭刻。这些基于功利主义立场提出的学说既缺乏必要的温情,又带有底层胥吏的政治空想意味,只是“... 王充持论淡化道德伦理内涵、弱化价值判断,《论衡》部分篇章甚至只作事实判断,不作价值考量,价值理性完全让位于工具理性,文风冷酷、犀利、峭刻。这些基于功利主义立场提出的学说既缺乏必要的温情,又带有底层胥吏的政治空想意味,只是“治术”而非“治道”,注定不会被统治者采纳。王充行文特重概念界定的明晰性、文字转述的规范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但过度追求“综核名实”亦给《论衡》带来矫枉过正、“烦猥琐屑”、“乏精覈而少肃括”的缺陷,部分篇章甚至陷入名家末流“苟钩鈲鋠析乱”之弊。在讨论汉王朝政治文化建构、基层治理与士人出处等重大时代命题时,为达到特定的言说意图,王充惯于效法名家“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的言说方式,借诡辩与横说证成己论,表现出强烈的理论建构倾向,同时流露出其对“言说趣味”的迷恋。《论衡》上述特点折射出中古子学嬗变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名家 法家 东汉文学
下载PDF
喻昌《秋燥论》治燥五律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茆春阳 杜燕 牛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4-1796,共3页
清朝初年著名医家喻昌首创《秋燥论》,提出治燥五律。明确了治燥首要明辨燥湿,重在辨表里气血,关键在于区分肝肺之燥,切忌纯用润药。当遇杂病兼燥,则需慎用燥药。喻氏告诫后世医者:治燥首当避免误以湿治,要辨清燥邪侵犯的病位,重视脏腑... 清朝初年著名医家喻昌首创《秋燥论》,提出治燥五律。明确了治燥首要明辨燥湿,重在辨表里气血,关键在于区分肝肺之燥,切忌纯用润药。当遇杂病兼燥,则需慎用燥药。喻氏告诫后世医者:治燥首当避免误以湿治,要辨清燥邪侵犯的病位,重视脏腑之间的关系,不可纯用润剂;当非燥病而兼燥者,需慎用燥药,避免以燥治燥,燥上加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昌 《秋燥论》 治燥五律 燥病
下载PDF
基于知识元标引的《通俗伤寒论》“病因脉证治”辨治体系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鉴宸 杨凤 +5 位作者 张瑶 付兴 周冉冉 李明 李芊芊 陶晓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80-286,共7页
[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通俗伤寒论》“病因脉证治”辨治体系进行梳理与展示,探析俞根初的临证思维和学术思想。[方法]采用知识元标引方法,将《通俗伤寒论》证治各论内容解析到知识元、语义层次,并建立语义关联,将标引所得内容转... [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通俗伤寒论》“病因脉证治”辨治体系进行梳理与展示,探析俞根初的临证思维和学术思想。[方法]采用知识元标引方法,将《通俗伤寒论》证治各论内容解析到知识元、语义层次,并建立语义关联,将标引所得内容转变为结构化数据,经共指消解、语义消歧等步骤后,导入Neo4j图数据库中构建知识图谱,通过标引数据及图谱,对书中所蕴含的辨治体系进行探析。[结果]《通俗伤寒论》证治各论共提取89个知识体,其中包含1778个知识元、6288个语义、1765条语义关联,知识密度较大,知识元以辨证、方剂、治法、病机、主脉最多,语义以证候表现、药物、病因病机、方剂、剂量最多,语义关联以药制量关系、辨治关系、证象关系、方药关系、脉机关系最多,并以之为基础构建包含5364个节点、8651个关系的知识图谱。[结论]《通俗伤寒论》以层次分明的病证结构为中心,因、舌、脉、症合参细化辨证,并进行灵活的分层次、分阶段治疗。知识元标引与知识图谱结合可实现书中动静态诊疗知识的精准获取、整合与展示,为挖掘俞氏辨治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伤寒论 知识元标引 知识图谱 病因脉证治 俞根初 绍派伤寒
下载PDF
韩孟诗派最后十年的孤芳与微澜——以备受争议的《石鼎联句》为中心
14
作者 孙羽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22,共15页
联句创作是韩孟诗派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奇诡诗风的重要表征。综观《石鼎联句》千年阐释史,朱熹-魏源一派“去序考诗”的研究路径颇具价值。沿此详加统计分析,不难窥见韩愈联句区别于其他唐人联句的形式特征,以及富含政治讽谕和人性反思... 联句创作是韩孟诗派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奇诡诗风的重要表征。综观《石鼎联句》千年阐释史,朱熹-魏源一派“去序考诗”的研究路径颇具价值。沿此详加统计分析,不难窥见韩愈联句区别于其他唐人联句的形式特征,以及富含政治讽谕和人性反思的意义空间,而《石鼎联句》适与韩愈联句的各项特征高度吻合,联句作者、本事及作年遂得一一落实。由此可见,《石鼎联句》不仅忠实继承了韩孟诗派鼎盛时期的联句形制,而且在最具难度的借物托讽一脉上着意用工,踵事增华,突破了双人联句平分秋色的基本格局,孕育着韩孟诗派结构性变革及其与古文运动融合发展的美妙契机,可谓韩孟诗派最后十年的重大关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孟诗派 韩愈 联句体 《石鼎联句》 奇诡诗风
下载PDF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姚椿辑稿本《逸论语》考辨
15
作者 李科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第5期85-90,共6页
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逸论语》,原题“清姚椿辑,稿本,一册”,其《逸论语》的内容实是抄自清曹庭栋辑注之《逸语》,称“姚椿辑”是未知真正的编者;通过考辨许慎《说文解字》所引“逸论语”“孔子曰”、清代学者所编《逸论语》类文献、古... 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逸论语》,原题“清姚椿辑,稿本,一册”,其《逸论语》的内容实是抄自清曹庭栋辑注之《逸语》,称“姚椿辑”是未知真正的编者;通过考辨许慎《说文解字》所引“逸论语”“孔子曰”、清代学者所编《逸论语》类文献、古典书目所著录“续语”类文献,发现其“逸论语”的题名是不恰当的,实为姚椿误识文本内容、未明文献著录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稿抄本 《逸论语》 孔子文献 文献著录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论语》两个英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蔡永贵 余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136,共10页
本研究基于自建《论语》英译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 Smith将《论语》的理雅各和辜鸿铭英译本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考察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异同。通过多层面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译本行文... 本研究基于自建《论语》英译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 Smith将《论语》的理雅各和辜鸿铭英译本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考察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异同。通过多层面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译本行文都很地道流畅、语篇连贯、阅读难度不高、译语明晰化和简化特征明显。相较而言,理雅各译本用词更为灵活丰富,句子更加简洁流畅,篇幅较短,语体更加正式,可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论语》英译本 翻译风格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对我国体育素养概念的理解——基于对Physical Literacy的解读 被引量:165
17
作者 陈思同 刘阳 +1 位作者 唐炎 陈昂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51,共11页
Physical Literacy是当前国际体育教育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与我国体育素养概念有着相似的背景、价值、特性和发展路径。在我国体育素养概念发展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借鉴Physical Literacy的概念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素养概念的发展。研... Physical Literacy是当前国际体育教育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与我国体育素养概念有着相似的背景、价值、特性和发展路径。在我国体育素养概念发展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借鉴Physical Literacy的概念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素养概念的发展。研究旨在:1)回顾我国体育素养的概念;2)系统阐释Physical Literacy的概念,在汉语环境中解释这一概念;3)参考Physical Literacy的价值为我国学界进一步发展体育素养的概念提供经验,也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启示。通过文献梳理和比较分析:1)我国体育素养的概念存在"概念失真"、价值窄化、定义不清晰和属性不明确等不足;2)Physical Literacy概念可以被翻译为"体育素养",是人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维持身体活动所需的综合能力;3)借鉴Physical Literacy的价值和理念,我国体育素养的概念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在生命过程中获得利于全人生存发展的运动要素的综合,包括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质水平"。建议进一步理解体育素养概念的价值,通过扎实的操作研究和社会行动,探索体育素养概念的深层次价值。此外,学校体育环境是发展体育素养的有效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PHYSICAL LITERACY 体育素养 体质健康
下载PDF
"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书妍 李振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0,共9页
孔子"克已复礼为仁"的名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被深深的误解。人们多是把它归入政治学的范畴,认为孔子此语表 明了他恢复周礼的历史态度;而实际上孔子的"克己复礼"是道德践履问题,是伦理学范畴的一个命题。"复... 孔子"克已复礼为仁"的名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被深深的误解。人们多是把它归入政治学的范畴,认为孔子此语表 明了他恢复周礼的历史态度;而实际上孔子的"克己复礼"是道德践履问题,是伦理学范畴的一个命题。"复"不是恢复或返回, 而应当解释为"实践"或"履行"。"克己复礼"即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践履礼的规范。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看,他根本不是周礼 的维护者,而是周礼的颠覆者和叛逆者。他所提倡的"礼",已远远超越了周礼的藩篱,是在为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奠基行为的规 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克己复礼 《论语》 周礼
下载PDF
从辜鸿铭《论语》的英译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 被引量:9
19
作者 车欢欢 罗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3-105,共3页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使译作成功进入目的语文化,就要在两种语言、文化、篇章传统之间进行取舍,翻译规范便由此显现出来。在扼要概述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的本质、分类后,本文通过对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分析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 论语 辜鸿铭 翻译规范 目的语文化
下载PDF
论孔子的内在亲证价值建构思想 被引量:13
20
作者 冷成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0,36,共8页
人的动物性的生本能是人要"活着"的生物性基础,人要"活着"是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相互融合的不依赖于外在事物的内在亲证,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是价值建构的原初动力。来源于历史实践的人类总体意识是价值... 人的动物性的生本能是人要"活着"的生物性基础,人要"活着"是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相互融合的不依赖于外在事物的内在亲证,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是价值建构的原初动力。来源于历史实践的人类总体意识是价值建构的依据,人的自证是价值建构的形式,悲剧意识的兴起是价值建构的净化和保障机制。这种价值建构思想可以在最彻底的意义上彰显中国文化的历史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论语》 内在亲证 价值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