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新诗的价值取向与诗学意义——以《尝试集》中第三人称代词的运用为例
1
作者 王梦磊 苏永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早期新诗的创作,代表了大多数青年寻新求变的思想状态以及情感心理,其本身是内化于思想革命、社会改造的整体文化逻辑之中。胡适《尝试集》中运用第三人称代词表达的诗歌,将“白话新诗”从语言层面深入现实层面;从第三人称代词及其复数... 早期新诗的创作,代表了大多数青年寻新求变的思想状态以及情感心理,其本身是内化于思想革命、社会改造的整体文化逻辑之中。胡适《尝试集》中运用第三人称代词表达的诗歌,将“白话新诗”从语言层面深入现实层面;从第三人称代词及其复数变换的层面探寻到《尝试集》背后的主体意识,即主义与文学、历史及现实的关系。可以看出,第三人称代词在《尝试集》中的运用隐含着新诗中的自我与他者意识同各种政治力量、话语势力的协商周旋,关系着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早期新诗的诗学意义与立场建构,共同构成了思考近代中国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尝试集》 人称代词 白话新诗 诗学内涵
下载PDF
地方风景再现与知识书写:论徐熊飞《前溪风土词》
2
作者 杨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2-35,共4页
《前溪风土词》是清代武康诗人徐熊飞客于海上时所撰的有关故乡风物之诗歌。该诗所吟咏范围甚广,有对地方景观的再现,有对武康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记录,还有对武康桑蚕养殖业的详细书写。该诗在故乡风景再现与地方知识书写中表现出浓烈... 《前溪风土词》是清代武康诗人徐熊飞客于海上时所撰的有关故乡风物之诗歌。该诗所吟咏范围甚广,有对地方景观的再现,有对武康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记录,还有对武康桑蚕养殖业的详细书写。该诗在故乡风景再现与地方知识书写中表现出浓烈的乡邦意识与浓郁的思乡情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熊飞 《前溪风土词》 武康 风景再写 地方知识
下载PDF
学堂乐歌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被引量:3
3
作者 禹权恒 陈国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23-28,共6页
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作为一种歌诗体的音乐文学样式,在当时各种新式学堂中相当普及和流行。学堂乐歌的广泛传唱,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新型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学堂乐歌的大量传播直接参与了早期白话新诗语言的形式变革,为早期白话... 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作为一种歌诗体的音乐文学样式,在当时各种新式学堂中相当普及和流行。学堂乐歌的广泛传唱,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新型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学堂乐歌的大量传播直接参与了早期白话新诗语言的形式变革,为早期白话新诗的大众化奠定了一系列坚实基础。二者构成了一种实质意义上的同构关系,学堂乐歌在新诗发生期当属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乐歌 白话新诗 歌诗体 大众化
下载PDF
胡适《尝试集》:白话新诗的实地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文贵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0,共8页
胡适的《尝试集》是他"实地试验白话"之作,以证明白话可以创作出好的诗歌。胡适的诗来自于他的生活,他对现实的感知,追求"自然"的白话新诗音节;胡适青睐虚词以调和文言和白话,多用"了"字,甚至用"了&... 胡适的《尝试集》是他"实地试验白话"之作,以证明白话可以创作出好的诗歌。胡适的诗来自于他的生活,他对现实的感知,追求"自然"的白话新诗音节;胡适青睐虚词以调和文言和白话,多用"了"字,甚至用"了"字押韵,又常用"也"字;《尝试集》第二篇、第三篇大多数诗运用了"对语体"结构,因为这种形式容易造成诗歌的说话语调,形成比较自然的节奏;《尝试集》还开拓出一些新的意象,如《老鸦》中"乌鸦"的全新意象。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尝试集》白话新诗的现代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尝试集》 白话新诗 实地试验
下载PDF
《诗经》名物翻译偏离及其诗学功能演变——以《关雎》英译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玉良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地域上的限制,《诗经》名物翻译须在方法和策略上做出多种选择。从翻译学、诗学、伦理学来看,把《诗经》主要作为文学文本而非历史、文化、政治文本翻译时,其名物翻译当以译诗艺术性为基本原则,必要情况下应允许名... 由于受到历史、文化、地域上的限制,《诗经》名物翻译须在方法和策略上做出多种选择。从翻译学、诗学、伦理学来看,把《诗经》主要作为文学文本而非历史、文化、政治文本翻译时,其名物翻译当以译诗艺术性为基本原则,必要情况下应允许名物翻译有所偏离,文化器物和地域性强的名物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物翻译 偏离 译诗文化身份 诗学演变 艺术整体性
下载PDF
从“白话诗”到“新诗”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光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2-48,共7页
本文讨论五四诗歌革新运动中从"白话诗"到"新诗"的演变过程。认为在"白话诗"时期,是在"大传统"和"小传统"中寻求突破,致力于"工具"的改革和形式的解放;到了"新诗&qu... 本文讨论五四诗歌革新运动中从"白话诗"到"新诗"的演变过程。认为在"白话诗"时期,是在"大传统"和"小传统"中寻求突破,致力于"工具"的改革和形式的解放;到了"新诗"时期才改变自己的写作背景和思想艺术资源,在内容、诗体、修辞上全面接受西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诗 新诗 言说方式 资源
下载PDF
从打油诗到白话诗 被引量:3
7
作者 颜同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8-41,共4页
参照胡适日后公开的留学日记、私人书信等材料,是重新回溯到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现场的有效途径。胡适尝试白话诗的原始材料与他后来的文学史叙述这两者之间存在空隙与参差之处,置身其中不难发现从打油诗到白话诗这一命名转型的轨迹,白... 参照胡适日后公开的留学日记、私人书信等材料,是重新回溯到新诗的发生这一历史现场的有效途径。胡适尝试白话诗的原始材料与他后来的文学史叙述这两者之间存在空隙与参差之处,置身其中不难发现从打油诗到白话诗这一命名转型的轨迹,白话新诗的发生与方言入诗的内在关联也由此得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入诗 打油诗 白话诗 胡适 新诗的发生
下载PDF
新诗创世何劳胡适尝试 被引量:3
8
作者 毛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3,共6页
古人早有白话诗,唐宋词及元曲已不乏白话诗,明清歌谣已多白话诗、自由诗,学堂乐歌的歌词有的已是新诗,19世纪下半叶以来译诗已有白话诗,南社诗人已有白话诗、自由诗。胡适的历史功绩仅仅在于打出了"白话诗"的旗帜,他拿不出白... 古人早有白话诗,唐宋词及元曲已不乏白话诗,明清歌谣已多白话诗、自由诗,学堂乐歌的歌词有的已是新诗,19世纪下半叶以来译诗已有白话诗,南社诗人已有白话诗、自由诗。胡适的历史功绩仅仅在于打出了"白话诗"的旗帜,他拿不出白话诗的典范之作。五四时期如果不是由胡适来作"鞋样上总还是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的《尝试集》,而是直接从中国历代白话诗歌的创作及翻译中,精选一部《中国白话诗集》,集中展示一批成熟的、不乏经典意味的白话诗佳作,那对于现代新诗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一定会好得多,对于迅速奠定新诗的地位,昭示新诗的方向,一定会有效得多,中国新诗也会因此少走许多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尝试集》 新诗 白话诗 首创
下载PDF
由李金发的《弃妇》诗谈古今文学的关联 被引量:5
9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 1917年为起点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 ,尽管从西方文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但仍然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新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而不在对传统的回归。本文以李金发的《弃妇》诗为例 ,指出新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的关联 ... 以 1917年为起点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 ,尽管从西方文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但仍然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新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而不在对传统的回归。本文以李金发的《弃妇》诗为例 ,指出新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的关联 ,以及对古今文学演变作贯通性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学演变 新诗 传统诗歌 李金发 《弃妇》诗
下载PDF
由《新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看早期新诗翻译与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晏亮 陈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61-65,共5页
《新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是20世纪前期最早出现的新诗选集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早期新诗翻译与创作的概况和成就。"五四"前后的中国诗坛,诗歌翻译和诗歌创作并行存在,二者彼此影响,相互促进,使早期诗歌活动收到著译相长... 《新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是20世纪前期最早出现的新诗选集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早期新诗翻译与创作的概况和成就。"五四"前后的中国诗坛,诗歌翻译和诗歌创作并行存在,二者彼此影响,相互促进,使早期诗歌活动收到著译相长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集》 《分类白话诗选》 早期新诗 翻译 创作
下载PDF
论郭沫若译诗的修改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建华 邢莉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 译诗的好坏,超出了原诗及原语文化的价值,因为译诗只生存在译入文化中,并从译入文化获得其生命的意义。郭沫若信奉以诗译诗,他的译诗总是个性化的,大多重现了原诗的精神、气韵和情绪,这些译诗是当时最深入、最广泛的、最诗情化的,也是自觉而成熟的。从几首译诗的修改揭示郭沫若译诗的目标性和主体性,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新诗 风韵译 以诗译诗 个性 目的性
下载PDF
章太炎的汉语言文学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时世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7,共10页
晚清西学东渐,中学受到极大的冲击,作为文化发展序列中最为保守和滞后的语言,竟因为政治焦虑无法得到释解而被列入首要改革之列,以语言文字的兴废问题为核心的民族语言文字的变革,就摆在了其时知识群体的面前。章太炎基于其汉民族的历... 晚清西学东渐,中学受到极大的冲击,作为文化发展序列中最为保守和滞后的语言,竟因为政治焦虑无法得到释解而被列入首要改革之列,以语言文字的兴废问题为核心的民族语言文字的变革,就摆在了其时知识群体的面前。章太炎基于其汉民族的历史文化观,以其小学修养为根底,提出了立场鲜明的保存汉字的汉民族文字观。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一返方言"的言文一致观,并基于小学的知识背景,对白话文学提出了批评,并对白话文学向雅精的深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民族主义汉字观 一返方言 白话诗 白话文
下载PDF
胡适白话诗鼓吹的是与非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1-113,共13页
胡适的白话诗理论鼓吹,主要见于《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及《尝试集》的三篇自序。《文学改良刍议》所论"须言之有物"等八事全部与诗有关。《谈新诗》的论点有四:诗体必须大解放,诗的进化即诗体解放,新诗语言须有"音... 胡适的白话诗理论鼓吹,主要见于《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及《尝试集》的三篇自序。《文学改良刍议》所论"须言之有物"等八事全部与诗有关。《谈新诗》的论点有四:诗体必须大解放,诗的进化即诗体解放,新诗语言须有"音节",新诗语言须"具体"。《尝试集》自序的主要论点是:作诗如作文,文学革命毋庸置疑,打破一切枷锁镣铐,新诗的音节须顺应诗意,旧诗如缠脚新诗是天足。这些理论鼓吹,在当时无不切中时弊,待时过境迁,则无一不可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白话诗 文学改良刍议 谈新诗 尝试集
下载PDF
敦煌写卷北图7677V《方言诗一首》试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家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北图藏敦煌写卷7677V《方言诗一首》中出现了不少难以索解的俗字和俗语,导致学界对该诗的性质和诗意主旨的理解出现较大偏差。本文在考辨诗句中"■吓"、"■■"、"迗迆"、"■迌"等语义所指的基... 北图藏敦煌写卷7677V《方言诗一首》中出现了不少难以索解的俗字和俗语,导致学界对该诗的性质和诗意主旨的理解出现较大偏差。本文在考辨诗句中"■吓"、"■■"、"迗迆"、"■迌"等语义所指的基础上,分别对各句进行解读,阐发诗意主旨,认为该诗寄寓了诗人退隐遁世之情,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卷北图7677V 《方言诗一首》 试解
下载PDF
从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看助词“了”、“着”,“得”的虚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学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93-98,共6页
本文通过对王梵志诗和寒山诗及部分唐诗的研究,具体分析了“了”、“着”、“得”3个虚词各自的演变阶段和年代,试图描述其轨迹,寻找其规律,以补充和修正前人说法之不足。
关键词 白话诗 动词虚化 王梵志诗 寒山诗
下载PDF
新文学运动缘起:一个历史学的解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26-143,共18页
近代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生,主要是基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从其学术资源角度看,也必须注意到自古以来文言分离、分立的事实。新文学实际上是将自古以来的“言”做了系统清理,将原本不登大雅之堂之口语书面化、规范化、学术化,从而文... 近代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生,主要是基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从其学术资源角度看,也必须注意到自古以来文言分离、分立的事实。新文学实际上是将自古以来的“言”做了系统清理,将原本不登大雅之堂之口语书面化、规范化、学术化,从而文言一致,说写合一。这一方面让中国文明中典雅的一部分有所流逝,另一方面扩大了中国文明的基础,让文学从精英阶层中抽离出来,不再是知识精英的身份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 白话诗 新文学
下载PDF
杜甫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诗歌比较——兼谈王梵志生活时代的判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微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2-54,共3页
杜甫的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白话讽喻诗的语言风格极为相似,应是杜甫对王梵志诗歌的有意模仿。结合王维诗歌中的“梵志体”题注,再以杜诗为佐证,可以判定王梵志应生活在初唐时期,其白话诗对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关键词 杜甫 王梵志 白话诗 秦州 《遣兴》
下载PDF
闻一多的诗歌修辞观及其修辞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礼权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3期37-49,共13页
闻一多是著名的现代白话诗人,也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卓有成就的学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者型诗人,其诗歌修辞理论与修辞观在他的古典诗歌(格律诗)与现代白话诗的创作中都有鲜明的体现。闻一多虽然表面上非常推崇郭沫若等人的现代白话... 闻一多是著名的现代白话诗人,也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卓有成就的学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者型诗人,其诗歌修辞理论与修辞观在他的古典诗歌(格律诗)与现代白话诗的创作中都有鲜明的体现。闻一多虽然表面上非常推崇郭沫若等人的现代白话诗,但骨子里却始终不能忘情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修辞技法,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跟孔子"文质彬彬"的修辞观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诗 白话诗 修辞技法 “文质彬彬”
下载PDF
杜甫白话七律的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耕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
杜甫白话七律的出现,主要是针对盛唐七律高华典丽风格的变革与发展。首先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采用白话语料与民歌句式;其次在华州正式拉开了白话七律的序幕,成都草堂七律进入了对田园生活的叙写;复次草堂、夔州七律大量口语虚词的运用起... 杜甫白话七律的出现,主要是针对盛唐七律高华典丽风格的变革与发展。首先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采用白话语料与民歌句式;其次在华州正式拉开了白话七律的序幕,成都草堂七律进入了对田园生活的叙写;复次草堂、夔州七律大量口语虚词的运用起了重要作用,使白话七律趋于精熟。这虽然不是杜甫七律的主体风格,但平添了一种陌生的新面貌,对中晚唐与宋代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白话七律 日常生活 口语虚词
下载PDF
唐代白话诗中的死亡认知与地狱图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颖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2-66,共5页
王梵志、寒山、拾得等诗人创作的白话诗频言死亡话题与地狱情节,形成了一类有别于其他诗人的书写题材,在诗歌书写范围与民间信仰承传方面别树一帜。这些白话诗深受佛教观念与民间信仰渗透,关注视角由现实空间而转移到死后空间,从士庶生... 王梵志、寒山、拾得等诗人创作的白话诗频言死亡话题与地狱情节,形成了一类有别于其他诗人的书写题材,在诗歌书写范围与民间信仰承传方面别树一帜。这些白话诗深受佛教观念与民间信仰渗透,关注视角由现实空间而转移到死后空间,从士庶生活复述而变为冥界的想象与重建。白话诗撷取地狱人物、环境等画面,融入地狱使者拘捕亡魂、积累功德减免罪责等信仰观念,通过诗歌形式而构筑唐代民间信仰与地狱观念之文化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诗歌 地狱观念 佛教观念 死亡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