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兰花岭地区古元古代Ⅰ型花岗岩类与辽吉A型花岗岩对比研究
1
作者 顾玉超 鞠楠 +3 位作者 陈仁义 杨凤超 胥嘉 杨宏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39,共23页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束。最新研究显示,2.20~2.15 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在青城子铅锌矿集区北部采集的兰花岭、白砬子花岗闪长岩和黄泊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77±19 Ma、2129±36 Ma、1876±29 Ma。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属于弱过铝质、低钾钙碱性—碱性岩石,Zr、Hf、Nb、Rb含量较低,K_(2)O/Na_(2)O值、稀土元素总量极低,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类。根据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ε_(Hf)(t)值为-5.1~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089~2817 Ma,岩浆源区为约2.5 Ga的太古宙地壳物质和少量软流圈地幔物质。兰花岭地区花岗闪长岩具备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亲缘属性,可能形成于弧岩浆俯冲挤压环境;结合形成于伸展环境的A型条痕状花岗岩特征,认为约2.2 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活动带呈现总体伸展、局部挤压的构造环境,为洋壳板块向龙岗地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或碰撞后的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岩浆作用 型花岗岩类 古元古代 锆石U-PB测年 LU-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辽东半岛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缘峨山新元古代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2
作者 李光洁 陈永清 +1 位作者 尚志 刘世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9,共20页
峨山高分异Ⅰ型花岗岩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是扬子地块新元古代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源区、成因及其构造背景进行系统研究能够揭示新元古代地壳演化历史。本文对峨山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开展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 峨山高分异Ⅰ型花岗岩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是扬子地块新元古代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源区、成因及其构造背景进行系统研究能够揭示新元古代地壳演化历史。本文对峨山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开展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峨山花岗岩主要由肉红色中粗粒花岗岩和灰白色中粗粒花岗岩组成,它们的形成年龄分别为(746±34)Ma(MSWD=4.2)和(732±30)Ma(MSWD=3.3)。全岩地球化学显示峨山花岗岩具有高SiO_(2)(70.32%~78.41%)、Na_(2)O(3.09%~3.94%)、K_(2)O(5.13%~7.35%)含量,低CaO(0.52%~0.90%)、TiO 2(0.001%~0.025%)、P_(2)O_(5)(0.061%~0.097%)含量,富集K、Rb、Th等元素,亏损Nb、P、Ti等元素的特征,与高分异Ⅰ型花岗岩特征一致。全岩Sr-Nd同位素结果显示,ε_(Nd)(t)=-10.8~-7.5,两阶段Nd模式年龄(T DM2)为2.3~2.0 Ga。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峨山高分异Ⅰ型花岗岩是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地幔或年轻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底侵由中高钾玄武质岩和黑云母片麻岩组成的古元古代上地壳,经部分熔融产生母岩浆,后经高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型花岗岩 构造背景 新元古代 扬子西缘
下载PDF
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ate Paleozoic Collision in the Southwest Tianshan Orogenic Belt,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Baleigong Granites 被引量:2
3
作者 HUO Hailong CHEN Zhengle +5 位作者 ZHANG Qing HAN Fengbin ZHANG Wengao SUN Yue YANG Bin TANG Yanw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188-1204,共17页
The Baleigong granite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western Tianshan Orogen(Kokshanyan region, China), records late Paleozoic magmatism during the late stages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arim Block and the... The Baleigong granite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western Tianshan Orogen(Kokshanyan region, China), records late Paleozoic magmatism during the late stages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arim Block and the Central Tianshan Arc Terrane. We performed a detailed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y of the Baleigong granites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nature of collisional processes in the Southwest Tianshan Orogen. The LA-ICP-MS U-Pb zircon isotopic analyses indicate that magmatism commenced in the early Permian(~282 Ma). The granite sampl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s of SiO2(67.68-69.77 wt%) and Al2O3(13.93-14.76 wt%), are alkali-rich and Mg-poor, corresponding to the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The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A/CNK) ranges from 0.93 to 1.02, indicating a metaluminous to slightly peraluminous composition.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shows depletions in Nb, Ta, and Ti, a moderately negative Eu anomaly(δEu=0.40-0.56), enrichment in LREE, and depletion in HREE((La/Yb)N=7.46-11.78). These geochemical signatures are characteristic of an I-type granite generat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 magmatic arc. The I-type nature of the Baleigong granites is also supported by the main mafic minerals being Fe-rich calcic hornblende and biotite. We suggest that the high-K, calc-alkaline I-type granitic magmatism was gener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possibly triggered by underplating by basaltic magma. These conditions were likely achieved in a colli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hus supporting the suggestion that closure of the South Tianshan Ocean was completed prior to the Permian and was followed(in the late Paleozoic) by collision between the Tarim Block and the Central Tianshan Arc Terr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granite Late PALEOZOIC ZIRCON U–Pb DATING Baleigong graniteS SOUTHWEST TIANSHAN
下载PDF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中段Ⅰ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舍建忠 贾健 +5 位作者 邸晓辰 彭戈 段旭杰 肖孟 董国盛 刘凯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0-1800,共11页
在西准噶尔谢米斯台中段吉根泰一带原华里西中期花岗岩中解体出一套晚泥盆世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4.0±6.0Ma,为该地区首次发现的晚泥盆世花岗岩。岩性为含角闪石石英二长岩和含角闪石二长闪长岩,岩石具有较低的TiO2含... 在西准噶尔谢米斯台中段吉根泰一带原华里西中期花岗岩中解体出一套晚泥盆世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4.0±6.0Ma,为该地区首次发现的晚泥盆世花岗岩。岩性为含角闪石石英二长岩和含角闪石二长闪长岩,岩石具有较低的TiO2含量(0.49%~0.54%)和较高的Al2O3含量(16.09%~16.74%),全碱含量较高(7.07%~8.52%),且具有富钠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先陡后缓的右倾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和高场强元素Zr、Hf、Sm,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岩石具有正的εHf(t)值(6.09~12.91)。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岩体为岛弧型Ⅰ型花岗岩,可能来源于俯冲板片与岛弧底部岩石圈之间剪切带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上地壳的混染。该地区晚泥盆世岛弧型Ⅰ型花岗岩的发现,将前人认为的该区域古生代以来洋盆阶段、俯冲增生阶段和后碰撞3个阶段在时间上有序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根泰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型花岗岩 西准噶尔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地区裸河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符安宗 李金明 +1 位作者 吕石佳 石国明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为加深对兴蒙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探讨多宝山地区侏罗纪构造岩浆演化,选取位于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结合部的裸河岩体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裸河岩体主要由中细粒和细粒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部发育少... 为加深对兴蒙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探讨多宝山地区侏罗纪构造岩浆演化,选取位于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结合部的裸河岩体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裸河岩体主要由中细粒和细粒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部发育少量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68.09±0.95)Ma,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该期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含量具有富Na、高K、低Ti、低P的特点,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低Sr、高Yb的特点,重稀土亏损,具弱负Eu异常,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裸河岩体花岗闪长岩应属后碰撞花岗岩。结合研究区周边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侵入岩体的特征,裸河岩体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型花岗岩 裸河岩体
下载PDF
贺根山缝合带南侧西乌旗哈尔敖包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程天赦 杨文静 +5 位作者 张学斌 滕超 杨欣杰 来林 吴荣泽 周长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7-924,共18页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新发现的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体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南侧,厘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对探讨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327.7±2.6 Ma...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新发现的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体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南侧,厘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对探讨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327.7±2.6 Ma,形成于早石炭世,并非前人推测的中二叠世;岩石富硅(SiO_(2)平均值为76.04%)、碱(K_(2)O+Na_(2)O平均值为8.82%)、铝(Al_(2)O_(3)平均值为13.44%)及Rb、Pb、Th、U、Ta、LREE,低镁、铁、锰、钙、钛、磷(P_(2)O_(5)平均值为0.03%)及Sr、Eu、Nb、Ti、HREE,铕负异常较明显(δEu平均值为0.30)。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哈尔敖包二长花岗岩显示Ⅰ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同碰撞向后造山转换阶段的初始伸展构造环境,Zr/Hf、Nb/Ta比值及岩石分异指数(DI=94.93~96.81)显示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异演化。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哈尔敖包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体的识别与确定,表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锡林浩特微陆块可能在早石炭世早期发生了短暂碰撞造山作用,标示着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在早石炭世早期短暂性闭合后,于早石炭世晚期又快速打开并进入俯冲消减阶段,呈现出多旋回演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型花岗岩 早石炭世 贺根山洋盆 多旋回演化 贺根山缝合带
下载PDF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SHRIMP 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宋运红 杨凤超 +2 位作者 闫国磊 魏明辉 石绍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20-2636,共17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地区广泛出露古元古代花岗岩,为更准确地认识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大顶子二长花岗岩、五磊山似斑状花岗岩、四门子二长花岗岩和顾家堡正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研究。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地区广泛出露古元古代花岗岩,为更准确地认识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大顶子二长花岗岩、五磊山似斑状花岗岩、四门子二长花岗岩和顾家堡正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研究。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大顶子岩体年龄为1869±16Ma,五磊山岩体年龄为1830.5±5.9Ma,四门子岩体年龄为2157±14Ma,顾家堡岩体年龄为2169±11Ma。大顶子岩体富硅,低钾,高镁,表现为钙碱性特征的S型花岗岩;五磊山和四门子岩体富硅,低钾,高镁,表现为钙碱性特征的Ⅰ型花岗岩;顾家堡岩体富硅,高钾,高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特征的Ⅰ型花岗岩。大顶子、五磊山、四门子岩体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P、Ti等高场强元素;顾家堡岩体亏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四个岩体锆石ε_(Hf)(t)值为-3.6~7.9,对应的单阶段Hf模式年龄t_(DM)为2115~2548Ma,集中于古元古代,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C为2323~3084Ma,集中于中太古代。综上,大顶子、五磊山、四门子和顾家堡岩体可能与岩石圈拆沉、地幔热上涌使新生地壳熔融有关。四门子和顾家堡岩体可能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大顶子和五磊山岩体可能是地块拼合或者裂谷闭合后区域由挤压转为伸展构造背景。本次获得的辽东古元古代岩浆构造活动与华北板块东西陆块的拼合时代基本吻合,也是我国华北东部对全球"Columbia"超大陆拼合作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地区 古元古代 锆石SHRIMP U-PB HF同位素 型花岗岩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窑洞沟地区中奥陶世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3
8
作者 卜涛 王国强 +4 位作者 唐卓 罗根根 朱涛 计波 过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59,共15页
对北祁连造山带窑洞沟地区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窑洞沟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66±2 Ma。窑洞沟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72.45%~80.18%)和全碱含量(Alk)(6.04%~8.12%),且K_2O... 对北祁连造山带窑洞沟地区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窑洞沟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66±2 Ma。窑洞沟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72.45%~80.18%)和全碱含量(Alk)(6.04%~8.12%),且K_2O含量低,K_2O/Na_2O值为0.07~0.71,里特曼指数在0.96~2.16之间,小于3.3,铝饱和指数(A/CNK)为0.94~1.01,为低钾到中钾钙碱性系列的准铝质岩石;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δEu介于0.67~0.81之间,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等放射性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在P_2O_5-SiO_2协变关系图上与Ⅰ型花岗岩趋势一致,在Y-Rb图上显示出分异Ⅰ型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窑洞沟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北祁连洋盆持续向北俯冲导致弧后拉张伸展,诱发幔源岩浆岩底侵上升,致使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母岩浆,再经历中等程度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其岩浆具有岛弧岩浆属性,可能是由于弧后盆地在岛弧的基础上裂开或者其岩浆源区受到了俯冲板片流体/熔体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型花岗岩 弧后盆地 北祁连 甘肃
下载PDF
钦-杭成矿带东段村前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与成矿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郝哲敏 肖渊甫 +4 位作者 杜慧富 王强 常静 沈利军 林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69-2085,共17页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为一具有矽卡岩型矿化和斑岩型矿化的铜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岩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蚀变增强,大部分组分活...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为一具有矽卡岩型矿化和斑岩型矿化的铜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岩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蚀变增强,大部分组分活动性不明显,而成矿元素Cu-Mo-Fe-Pb-Zn-Au-Ag含量明显增加,Na2O、Sr含量降低,REE元素除Eu少量丢失外,其余均呈一致的迁入特征。岩体属Ⅰ型花岗质岩石,由具角闪石+石榴子石残留相的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浆,混合或混染了地壳重熔型岩浆上侵就位而成。钦杭结合带东段,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具有从176-150Ma的埃达克岩或具岛弧花岗岩特征的Ⅰ型花岗岩,至150-140Ma的S型花岗岩,向140-110Ma的A型花岗岩演化趋势,显示了地壳由厚减薄的过程,暗示其大地构造背景为岩石圈的伸展减薄环境,而形成于169.3±1.1Ma的村前斑岩体正处于伸展阶段早期。综合岩体成矿特征表明,钦杭成矿带东段及邻近地区,176-16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Cu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60-15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Cu-Mo矿床与W-Sn矿床;150-140Ma主要形成与S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以及以Ag-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40-110Ma主要形成与A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少量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Pb-Zn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型花岗岩 燕山早期 -杭成矿带东段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小柯勒河花岗斑岩脉成因及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宫昀迪 李碧乐 +3 位作者 李治华 于润涛 孙永刚 张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53-1769,共17页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北段小柯勒河花岗斑岩脉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本文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Hf同位素的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富硅(w(SiO;)为69.85%~70.48%)、富碱(w(Na;O+K;O)为9.74%~9.89...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北段小柯勒河花岗斑岩脉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本文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Hf同位素的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富硅(w(SiO;)为69.85%~70.48%)、富碱(w(Na;O+K;O)为9.74%~9.89%),贫镁(w(MgO)为0.34%~0.40%)、贫钙(w(CaO)为1.04%~1.20%),A/CNK为0.98~1.02,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中等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h、U、Hf、Zr,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和高场强元素Nb、Ta、Ti、P。花岗斑岩中的10^(4)Ga/Al值为2.32~3.68,分异指数I;为87.63~89.01。综合分析认为小柯勒河花岗斑岩属于分异的Ⅰ型花岗岩。花岗斑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4.0±0.6)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锆石ε;(t)值为0.5~3.3,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为1 150~970 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花岗斑岩源岩为由亏损地幔衍生的中—新元古代新增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该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背景下的伸展环境,此时太平洋板块持续向欧亚大陆俯冲,但对本区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吕梁地区宁家湾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庞菲 李秋根 +3 位作者 刘树文 王宗起 柳政甫 梅可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47,共15页
对呈小规模岩株状产出的宁家湾岩体进行野外地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目的是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两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364±6 Ma (MSWD=0.13)和236... 对呈小规模岩株状产出的宁家湾岩体进行野外地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目的是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两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364±6 Ma (MSWD=0.13)和2360±23 Ma (MSWD=4.0),属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宁家湾岩体富碱、高K和Si,具有高FeOT/MgO比值和高的高场强元素(HFSE)含量,富集Rb,Ba,Th和U等元素,具有低的Ca和Mg含量,明显亏损P和Ti,具弱轻重稀土分异和强Eu负异常(δEu=0.13~0.36)的海鸥型稀土分配模式,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较高的Y/Nb值(1.2~2.8)、锆石的εHf(t)均为正值(+1.6~+6.4)以及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Hf)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Hf)分别为2449~2629 Ma和2474~2711Ma的特点,表明源区可能为壳幔混合。明显的Nb,P和Ti负异常及Ce,Nd和Zr正异常,反映出大陆边缘弧岩浆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宁家湾岩体很可能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型花岗岩 锆石定年 岛弧构造环境 宁家湾岩体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阿尔金北缘尧勒萨依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鹏 杨潘 +5 位作者 芦西战 杨睿娜 贺晓天 李福斌 张焕 杨毅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0-242,共13页
尧勒萨依花岗岩出露于阿尔金北缘西段尧勒萨依河下游至河口一带,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为确定尧勒萨依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和构造环境,本文从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进行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年龄为240... 尧勒萨依花岗岩出露于阿尔金北缘西段尧勒萨依河下游至河口一带,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为确定尧勒萨依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和构造环境,本文从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进行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年龄为240±2 Ma,形成时代为中生代早期晚三叠世。其高硅(SiO;=69.68%~70.64%)、富碱(Na;O+K;O)=9.61%~9.87%,里特曼指数σ=3.34~3.63,呈碱性;铝饱和指数(A/CNK)=0.73~0.80,属准铝质;大离子亲石元素U、Th、K、Rb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i、P、Ta、Nb等相对亏损;稀土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且分馏明显,(La/Yb);=79.80~88.40,Eu弱亏损(δEu=0.79~0.85)。根据岩体成因类型及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尧勒萨依花岗岩为壳幔混合的Ⅰ型花岗岩,形成于阿尔金断裂走滑局部应力释放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 型花岗岩 阿尔金北缘 晚三叠世
下载PDF
青海同仁地区Ⅰ型花岗岩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世顺 尤继元 +1 位作者 汪泗河 鱼欣宇 《矿产勘查》 2012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青海同仁地区Ⅰ型花岗岩带SiO2含量变化范围在52.29%~72.25%,平均值为62.58%,A12O3含量变化范围在14.31%~19.15%,平均值为16.73%。低碱(Na2O+K2O变化范围为2.65%~7.57%)、高钾(K2O平均值为3.86%)、轻稀土(Sr、Ba、Ta、Ti)富集,重稀土... 青海同仁地区Ⅰ型花岗岩带SiO2含量变化范围在52.29%~72.25%,平均值为62.58%,A12O3含量变化范围在14.31%~19.15%,平均值为16.73%。低碱(Na2O+K2O变化范围为2.65%~7.57%)、高钾(K2O平均值为3.86%)、轻稀土(Sr、Ba、Ta、Ti)富集,重稀土(Sr、Ta、Zr、Ti)亏损,δEu范围在0.68~0.72,平均值为0.71,具中等的负铕异常,(La/Yb)N范围在8.63~8.85,平均值为8.76,稀土元素配分模型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型。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研究区花岗岩为准铝质(A/CNK为0.7~1.1)Ⅰ型花岗岩,形成于中央造山带在地壳加厚作用后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在成岩过程中存在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铜金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形成Cu、Pb、Zn、Ag、Mo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同仁 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意义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
14
作者 贺晓天 黄海涛 +5 位作者 俎新许 张焕 何鹏 刘朝阳 赵亚南 李福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9-1800,共12页
笔者等通过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对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得到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24.4±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 笔者等通过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对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得到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24.4±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属碱性、准铝质岩,里特曼指数σ为3.86~5.10,K_(2)O+Na_(2)O=9.14%~10.35%,钾钠比为0.93~1.0,A/CNK=0.76~0.93,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La、Ba、C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Hf、Zr等高场强元素;(La/Yb)_(N)=11.72~13.90,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Nb、Ta负异常,具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δEu=1.00~1.59。[n(^(87)Sr)/n(^(86)Sr)]_(i)=0.705065,ε_(Nd)(t)=1.93,源区可能为上地幔。结合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地壳演化背景,认为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区域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岩浆源区为上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型花岗岩 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 大兴安岭中段
下载PDF
粤北白沙地区晚侏罗世高分异Ⅰ型细粒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孔文 郭敏 +5 位作者 林杰春 胡启锋 王邱春 汤珂 周晗 黄一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6-944,共19页
受东西向佛冈-丰良断裂控制的佛冈复式岩体形成于多期次和不同来源的岩浆侵入作用。白沙地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佛冈岩体北缘,是佛冈岩体的一部分,成因目前还不明确。文章以该岩体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 受东西向佛冈-丰良断裂控制的佛冈复式岩体形成于多期次和不同来源的岩浆侵入作用。白沙地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佛冈岩体北缘,是佛冈岩体的一部分,成因目前还不明确。文章以该岩体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沙地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5.6~157.1 Ma,表明其侵位于晚侏罗世。岩体具高硅(w(SiO2)=70.74%~77.47%)、富碱(w(Na2O+K2O)=5.78%~8.62%)、低磷(w(P2O5)=0~0.10)等特征,富集Rb、Th、U、K、Pb、Nd、Zr和Hf等元素,亏损Ba、Nb、La、Ce、Sr、P、Eu和Ti等元素。岩石总体上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0.94~54.69,1个为0.94),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7~0.57,n=6),个别正Eu异常(1.00~1.16,n=3)。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库拉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和菲律宾地块与南中国-印支地块的岩石圈消减作用下,岩石圈伸展-减薄,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在高温条件热流作用下幔源物质诱导下地壳中-元古代物质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高分异型花岗岩 粤北白沙
下载PDF
东准噶尔木炭窑地区同造山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征峰 熊双才 范香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木炭窑地区位于东准噶尔东部。木炭窑同造山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贫钙、低钛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Th及高场强元素Zr,相对亏损P、Ti、Nb、Ta。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明显,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馏相对较强,重稀土... 木炭窑地区位于东准噶尔东部。木炭窑同造山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贫钙、低钛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Th及高场强元素Zr,相对亏损P、Ti、Nb、Ta。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明显,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馏相对较强,重稀土元素元素内部分馏较弱,弱的Eu负异常(δEu=0.64~0.95)。锆石温度饱和温度740~807℃;在Sr—Yb图中投入浙闽型与Adakitic型(高锶低钇型或译埃达克型)花岗岩之间,属中高等压力。综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成因类型为Ⅰ型花岗岩,成岩物质主要来源地壳砂岩和少量泥质岩部分熔融,并且有少量地幔物质参与。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其结晶年龄为349.8±3.5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综合本文数据及区域地质特征,木炭窑地区在早石炭世早期进入俯冲向碰撞造山转化的过渡期,拼贴到西伯利亚板块,开始了地壳的侧向和垂向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型花岗岩 同造山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早石炭世
下载PDF
西藏夏京地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东 张志平 +1 位作者 刘龙 汪宏涛 《矿产勘查》 2019年第9期2129-2142,共14页
夏京地区花岗闪长岩体是新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岩浆活动产物。岩石的形成年龄为52Ma左右,属于早始新世。夏京地区早始新世花岗闪长岩体具富钠、富镁铁、低钛、低磷的特征,属于准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Ⅰ型花岗岩。这些花岗... 夏京地区花岗闪长岩体是新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岩浆活动产物。岩石的形成年龄为52Ma左右,属于早始新世。夏京地区早始新世花岗闪长岩体具富钠、富镁铁、低钛、低磷的特征,属于准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Ⅰ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具有高的La/Ta值(27.61~97.35),指示其岩浆起源于地幔或与之有关;同时夏京岩体具有高的Th/Nb值(1.83~3.95)和低的Sm/Nd值(0.17~0.21),反映岩浆中有地壳物质的加入;A/MF-C/MF源区判别图解显示为基性岩的部分熔融;以上表明,夏京岩体岩浆源区为壳幔混合源区基性岩的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上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夏京花岗闪长岩体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一复杂地质过程的岩浆作用产物,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的回转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花岗岩 壳幔混源 始新世 新特提斯洋板片 夏京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印支期高分异花岗岩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秉璋 潘彤 +5 位作者 王强 李五福 祁生胜 郑英 金婷婷 刘金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2-2428,共27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全岩Nd同位素资料。阿斯合塔岩体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含石榴子石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分散分布,主要介于248~232Ma,独居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3.0±1.1Ma和246.3±1.0Ma。岩石具高SiO_(2)(76.56%~77.70%)和K_(2)O+Na_(2)O(7.81%~8.50%),低Fe_(2)O_(3)T(0.50%~0.73%)和MgO(0.003%~0.072%)的特征,分异指数(DI)为94~96,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09,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K、Rb、Th、U和Pb,强烈亏损Ba、Sr、P、Eu和Ti,高Rb/Sr比值(12~93)、低Zr/Hf比值(11~18)和K/Rb比值(61~93),全岩εNd(t)为-5.53~-5.26,锆石εHf(t)为-5.1~0.2。阿斯合塔岩体主体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岩浆源于元古代陆壳物质组成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镁铁质岩浆混合或新生地壳的加入。综合分析表明,阿斯合塔岩体高分异花岗岩具有形成以Be为主稀有金属矿的可能,该地区Li-Be矿化呈现多期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伟晶岩 阿斯合塔岩体 -型花岗岩 稀有金属 Li-Be矿化 锆石、独居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BENG GRANITIC INTRUSION AND ITS GENESIS
19
作者 Zhang Yaxiong(Dept. of ge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5年第1期73-78,共6页
The Mabeng granitic intrusion, which occurs in the northwestern T-S gold ore field, presents intruive contact with the country rocks. The facies zoining in it is obvious and its mineral components are relatively simpl... The Mabeng granitic intrusion, which occurs in the northwestern T-S gold ore field, presents intruive contact with the country rocks. The facies zoining in it is obvious and its mineral components are relatively simple. Its petrochemic characteristics demonstrate that it is hornblende-biotite granite with aluminium-alkali oversaturation, meanwhile its petrogeochemical features show a high gold content with a concentrational coefficient 12. 2. Its REE suggests that its internal different facies are the differentiational products of magma from the same source. All of those support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intrusion is originaly magmatic genesis and belongs io the I-type of granite. The original magma of the body comes from the deep crust or the upper mantle and is highly aurifer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TION -type of granite Mabeng granitIC INTRUSION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丹东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制约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昌泉 刘锦 +3 位作者 张健 尹常青 高彭 钱加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64,共16页
辽东半岛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的大规模改造时空上紧密相关。以往研究多关注于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岩浆活动,对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晚侏罗世作为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与岩石圈减薄过程的... 辽东半岛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的大规模改造时空上紧密相关。以往研究多关注于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岩浆活动,对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晚侏罗世作为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与岩石圈减薄过程的重要演化阶段,该时期的岩浆活动可以提供重要信息。本文着重选择辽东半岛具有代表性的晚侏罗世五龙岩体和虎山岩体为研究对象,其岩性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表明它们形成于161~158Ma。五龙和虎山二长花岗岩均具有高SiO_(2)(72.90%~75.02%)、Al_(2)O_(3)(13.40%~14.28%)含量和低MgO(0.14%~0.24%)、Fe_(2)O_(3)^(T)(0.79%~1.35%)含量,属于一套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五龙和虎山二长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Ba和K),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和Ti),具Eu负异常,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此外,样品还表现出较高Sr含量、Sr/Y值(16.9~61.8)和(La/Yb)N(13.9~60.7)值,以及低Y和Yb含量,与加厚下地壳成因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相似。锆石负ε_(Hf)(t)值(-46.0~-23.6)、古老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4075~2694 Ma)以及微量元素特征揭示五龙和虎山二长花岗岩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中上地壳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古老陆壳物质在外来流体参与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丰富的流体活动可能促进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辽东半岛 型花岗岩 古太平洋俯冲 克拉通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