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9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Ⅰ)-膦炔配合物设计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1
作者 杜静 范维 +1 位作者 卓灏 徐海兵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为了构建不同拓扑结构诱导的丰富发光行为,本研究利用萘环替代已报道的相似有机磷配体L中的联苯基团,利用构-效关系,实现有机金配合物不同光谱性能调控。为此,我们通过分步组装或炔金聚合物解聚分别获得了含萘环有机膦配体(L1)及9-乙炔... 为了构建不同拓扑结构诱导的丰富发光行为,本研究利用萘环替代已报道的相似有机磷配体L中的联苯基团,利用构-效关系,实现有机金配合物不同光谱性能调控。为此,我们通过分步组装或炔金聚合物解聚分别获得了含萘环有机膦配体(L1)及9-乙炔基蒽(L2)构建的前驱物L1AuCl(1)和金(I)配合物L1AuL2(2)。通过单晶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及其堆积模式,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其在固、液中不同的光学性质与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含萘环的1发光行为完全不同于含联苯的1’。而2中,由于L2的引入带来的空间位阻扭曲了L1中萘环基团的空间伸展方向,诱导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不仅增强了其固态发光强度,而且使其激发发射窗口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膦金()配合物 -效关系 刚化结构 荧光
下载PDF
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
作者 朵建英 邸丽 +7 位作者 卢岩 王敏 黄月 朱文佳 文欣玫 徐敏 陈海 笪宇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行肌肉活检患者的标本29份,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行肌肉活检患者的标本29份,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4种IIM[皮肌炎(DM)5例,多发性肌炎(PM)5例,散发性包涵体肌炎(IBM)4例及坏死性自身免疫性肌病(NAM)5例]和2种非炎性肌病(NIM)[肌营养不良(MD)5例,dysferlinopathy肌病5例]。将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HC-Ⅰ、MHC-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M、DM及IBM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达100.0%,NAM和MD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为80.0%,dysferlinopathy肌病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为20.0%。PM和IBM患者肌肉标本MHC-Ⅱ阳性率分别为40.0%、50.0%,其余类型疾病患者肌肉标本的MHC-Ⅱ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结论相较于MHC-Ⅰ免疫组化染色,MHC-Ⅱ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IIM与NIM中有较高的特异性。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对不同肌病类型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β-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质谱法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Ⅱ的含量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日新 肖萌 +2 位作者 刘静 戴忠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386-390,396,共6页
目的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色谱柱采用Waters-ACQUI UPLC HSS T3 C_(18)(2.1 mm×100 m... 目的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含量。色谱柱采用Waters-ACQUI UPLC HSS T3 C_(18)(2.1 mm×100 mm,1.8μm),采用乙腈为流动相A,0.1%甲酸含1 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17批滴通鼻炎水中有9批样品未检出马兜铃酸Ⅰ(检出限0.13 pg),8批样品中检出马兜铃酸Ⅰ,含量在0.41~3.60 ng·mL^(-1)。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Ⅱ(检出限0.41 pg)。结论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滴通鼻炎水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通鼻炎水 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Ⅱ 超高效液相-质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UPLC-MS/MS同时测定京制咳嗽痰喘丸中马兜铃酸Ⅰ、Ⅱ的含量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靖云 孙辉 +5 位作者 丁野 李文莉 刘静 戴忠 马双成 罗疆南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京制咳嗽痰喘丸中马兜铃酸Ⅰ、Ⅱ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以甲醇(A)-5 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京制咳嗽痰喘丸中马兜铃酸Ⅰ、Ⅱ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以甲醇(A)-5 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酸Ⅱ分别在1.052 4~210.48 pg(R^(2)=0.998 1,n=6)、1.002~100.2 pg(R^(2)=0.999 9,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09%(RSD=2.08%)和88.05%(RSD=2.64%)。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京制咳嗽痰喘丸马兜铃酸Ⅰ、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制咳嗽痰喘丸 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Ⅱ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晓磊 宜晓茸 +2 位作者 王莹 杨延星 郝洁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TIA患者,根据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非脑梗死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血清miR-146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均为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7、2.680、2.76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ABCD3-Ⅰ评分和血清miR-146a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4和0.889,其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ABCD3-Ⅰ评分及血清miR-146a在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ABCD3-评分 血清miR-146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
7
作者 郭日新 肖萌 +2 位作者 刘静 戴忠 魏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 目的: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乙腈(A)-0.1%甲酸水溶液(含1 mmol·L^(–1)乙酸铵,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结果:12批双辛鼻窦炎颗粒中9批样品未检出马兜铃酸Ⅰ(检出限0.13 pg),3批样品检出马兜铃酸Ⅰ,质量分数为14.62~25.82 ng·g^(–1)。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Ⅱ(检出限0.44 pg)。结论:建立的UPLC-MS/MS同时测定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含量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双辛鼻窦炎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辛鼻窦炎颗粒 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Ⅱ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UPLC-MS/MS同时测定通迪胶囊中的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
8
作者 梁晟 孙辉 +3 位作者 丁野 李文莉 刘静 戴忠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建立通迪胶囊中马兜铃酸Ⅰ(AA-Ⅰ)和AA-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方法:采用Shiseido Shim-pack velo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含甲酸铵,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 目的:建立通迪胶囊中马兜铃酸Ⅰ(AA-Ⅰ)和AA-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方法:采用Shiseido Shim-pack velo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含甲酸铵,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采用多反应监测,AA-Ⅰ以m/z 358.9→298.0(定量)和m/z 358.9→296.0(定性)为监测离子对;AA-Ⅱ以m/z 329.0→268.0(定量)和m/z 329.0→294.0(定性)为监测离子对,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方法,并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AA-Ⅰ在1.0524~420.9600 pg、AA-Ⅱ在1.002~100.200 ng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3%、92.34%,RSD分别为2.24%、1.49%,15批样品中AA-Ⅰ和AA-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60~20.790、0.010~0.156μg·g^(–1)。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通迪胶囊中AA-Ⅰ和AA-Ⅱ的含量,可为通迪胶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迪胶囊 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Ⅱ 含量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一株GⅠ-19基因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9
作者 武奇 徐梦成 +3 位作者 魏邓乐 张雪花 李丁 梅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2,共9页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遗传变异及致病性,试验对江苏某鸡场发病鸡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S1基因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树、糖基化位点、S蛋白裂解位点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发病鸡肾脏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到1株IBV,该...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遗传变异及致病性,试验对江苏某鸡场发病鸡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S1基因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树、糖基化位点、S蛋白裂解位点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发病鸡肾脏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到1株IBV,该分离株经SPF鸡胚盲传5代后,可引起典型的侏儒胚特征病变,其S1基因大小为1620 bp,分离株被命名为CK/CH/WJ215;CK/CH/WJ215与GⅠ-19基因型毒株S1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4.3%,与流行优势基因型GⅠ-19属于同一分支;RDP4重组分析显示该分离株S1蛋白不存在重组事件;进一步糖基化位点分析表明,与常用疫苗株相比,CK/CH/WJ215 S1蛋白在第51、77、103、138、163、178、247、276、283、530位点出现变异,值得注意的是,与H120疫苗株和QXL87疫苗株相比,CK/CH/WJ215 S1蛋白分别在138和530位出现了新的糖基化位点;7日龄SPF鸡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可导致SPF鸡100%(15/15)发病,66.7%(10/15)死亡,并且导致严重的肾脏病变;感染鸡从第2天开始持续排毒,直到第21天气管和泄殖腔排毒率仍为80%(4/5)和100%(5/5)。研究表明,从江苏某鸡场发病鸡群种分离的GⅠ-19基因型IBV对SPF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结果为该地区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G-19基因型 S1基因 致病性
下载PDF
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研究
10
作者 李守超 尹倩 +2 位作者 王卓吾 贺小华 周昌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9,320,共11页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随着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宽越大,中心裂纹板屈曲载荷对裂纹越敏感,中心裂纹板承载能力受到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影响越明显。弹塑性屈曲载荷随着板厚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厚越大,屈曲载荷的下降程度越显著。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显著大于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给出不同边界条件下弹塑性屈曲载荷与相对裂纹长度、裂纹倾角的回归关系式。通过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试验发现,采用压缩力学性能计算弹塑性屈曲载荷更接近试验结果,试验屈曲载荷的变化规律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对含裂纹结构的承载能力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荷 有限元方法 -Ⅱ复合型裂纹 弹塑性屈曲载荷 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 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
下载PDF
8-isoPGF2α、Metrnl、LC3B-Ⅱ/LC3B-Ⅰ与T2MD患者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相关性及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
11
作者 徐云 陈雪辉 +3 位作者 白立炜 耿锐娜 孟祥雨 覃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90-1395,共6页
目的探讨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镍纹样蛋白(Metrnl)、微管相关蛋白3B-Ⅱ(LC3B-Ⅱ)/微管相关蛋白-Ⅰ(LC3B-Ⅰ)与2型糖尿病(T2MD)患者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的相关性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 目的探讨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镍纹样蛋白(Metrnl)、微管相关蛋白3B-Ⅱ(LC3B-Ⅱ)/微管相关蛋白-Ⅰ(LC3B-Ⅰ)与2型糖尿病(T2MD)患者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的相关性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7例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n=48)和无DPN组(n=139)。比较两组患者及根据TIR四分位数分组的患者8-isoPGF2α、Metrnl、LC3B-Ⅱ/LC3B-Ⅰ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8-isoPGF2α、Metrnl、LC3B-Ⅱ/LC3B-Ⅰ与TIR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相关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8-isoPGF2α、Metrnl、LC3B-Ⅱ预测DPN的价值。结果DPN组患者的TIR为(51.43±7.68)%,明显低于无DPN组的(56.94±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的8-isoPGF2α、Metrnl分别为(162.78±51.33)pg/mL、(259.18±74.42)pg/mL,明显高于无DPN组的(129.56±43.00)pg/mL、(208.37±65.61)pg/mL,LC3B-Ⅱ/LC3B-Ⅰ为0.89±0.27,明显低于无DPN组的1.15±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IR第25、50、75百分位数将全部患者分为Q1~Q4四组,8-isoPGF2α、Metrnl在Q4组最低,LC3B-Ⅱ/LC3B-Ⅰ在Q4组最高;8-isoPGF2α、Metrnl随着TIR降低逐渐升高,LC3B-Ⅱ/LC3B-Ⅰ随着TIR降低而降低,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8-isoPGF2α、Metrnl与TIR呈显著负相关(r=-0.786、-0.665,P<0.01),LC3B-Ⅱ/LC3B-Ⅰ与TIR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LC3B-Ⅱ/LC3B-Ⅰ是DPN的独立相关保护因素(P<0.05),8-isoPGF2α、Metrnl是DPN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单一指标中,Metrnl预测DPN的AUC最大(0.830),特异度最高(87.05%),8-isoPGF2α+Metrnl+LC3B-Ⅱ预测DPN的AUC为0.923(95%CI:0.875~0.957),大于Metrnl,预测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5.61%(P<0.05)。结论8-isoPGF2α、Metrnl、LC3B-Ⅱ/LC3B-Ⅰ与T2MD患者TIR有关,均是患者并发DPN的预警因素。联合检测三者能为临床分层管理和早期识别DPN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异前列腺素F2Α 镍纹样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3B-Ⅱ/微管相关蛋白- 2型糖尿病 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关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PGⅠ、PGⅡ、G-17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红兵 黄丽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志愿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志愿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PGⅠ、PGⅡ、G-17、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分析比较两组PGⅠ、PGⅡ、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阳性率(幽门螺杆菌Ⅰ型、Ⅱ型)。结果 胃癌组患者PGⅠ(61.73±2.4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75±3.46)μg/L,PGⅡ(16.57±0.46)μg/L、G-17(23.66±1.47)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2.89±1.74)μg/L、(11.13±1.7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抗体Ⅰ型阳性率50.0%高于对照组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幽门螺杆菌抗体Ⅱ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用PGⅠ、PGⅡ、G-17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可为胃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对胃癌早期防治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Ⅱ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IgG抗体 胃癌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3种川芎茶调类制剂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青 苏晶 丁慧宁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312-1318,共7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川芎茶调丸、川芎茶调丸(浓缩丸)、川芎茶调颗粒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对不同剂型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川芎茶调丸、川芎茶调丸(浓缩丸)、川芎茶调颗粒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对不同剂型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选择m/z 359.0→298.1和359.0→296.1离子对进行监测,对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进行验证的同时,对3种剂型共48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马兜铃酸Ⅰ在质量浓度为2.96~295.82 ng·mL^(–1)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36%、85.08%、90.13%,RSD分别为10.04%、6.04%、11.85%,定量限为0.0406~0.1577μg·g^(–1)。结论: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线性关系良好,适用于川芎茶调类制剂中马兜铃酸Ⅰ的检测和分析;对于含有马兜铃酸类毒性成分中药的中药制剂更宜采用非原粉入药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茶调类制剂 剂型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马兜铃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14
作者 黄中超 黄婷婷 +1 位作者 卢雪明 史晓娜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7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胃癌病情进展者血清TNF-α、PGⅠ、PGⅡ、CEA、CA7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TNF-α、PGⅡ、CEA、CA72-4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TNF-α、PGⅡ、CEA、CA72-4水平高于早期胃癌患者,PGⅠ水平低于早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研究组80例患者为阳性样本,以对照组40例患者为阴性样本,五项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TNF-α、PGⅡ、CEA、CA72-4呈高表达,而PGⅠ呈低表达,且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Ⅱ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72-4
下载PDF
萆薢分清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肾纤维化大鼠mTOR、α-SMA、Col-Ⅰ蛋白表达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根生 马鸿斌 +3 位作者 魏锦慧 何彩苹 翟书玲 马海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7-172,183,共7页
目的 观察萆薢分清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纤维化相关蛋白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的影响,探讨萆薢分清颗粒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取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从中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 目的 观察萆薢分清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纤维化相关蛋白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的影响,探讨萆薢分清颗粒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取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从中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术构建肾纤维化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及萆薢分清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萆薢分清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3.12 mL/(kg·d)、6.56 mL/(kg·d)、3.28 mL/(kg·d)萆薢分清颗粒溶液灌胃,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2.62 mL/(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4周。末次灌胃结束后检测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ACR)、24 h尿蛋白量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mTOR、α-SMA、Col-Ⅰ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CR、24 h尿蛋白量及SCr、BUN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肾脏发生明显纤维化病变;肾组织中mTOR、α-SMA、Col-Ⅰ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与萆薢分清高、中剂量组大鼠ACR、24 h尿蛋白量及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肾纤维化病变较轻;肾组织中mTOR、α-SMA、Col-Ⅰ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萆薢分清颗粒可减轻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纤维化,保护残存肾功能,机制可能与下调mTOR、α-SMA、Col-Ⅰ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输尿管梗阻 肾纤维化 大鼠 萆薢分清颗粒 雷帕霉素靶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型胶原
下载PDF
全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的Ⅰ-Ⅴ模型紧凑建模
16
作者 王诗淳 冯俊杰 +4 位作者 张保钦 韩玉杰 徐传忠 曾霞 于飞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4年第10期9-18,共10页
基于表面电势提出了一种无结型全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的Ⅰ-Ⅴ模型。以一维泊松方程为基础,结合相应的边界条件,采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两个解析模型中基于物理原理的非线性超越方程组依次求解,建立了表面电势、中点电势与栅极电压相关... 基于表面电势提出了一种无结型全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的Ⅰ-Ⅴ模型。以一维泊松方程为基础,结合相应的边界条件,采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两个解析模型中基于物理原理的非线性超越方程组依次求解,建立了表面电势、中点电势与栅极电压相关的数值模型。随后,根据数值模型中以中间参数形式表示的表面电势结果,利用Pao-Sah积分推导出全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流。所提出的Ⅰ-Ⅴ模型结果与数值和实验数据均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用于全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的可行性。此外,该方法实现了解析模型与数值模型的结合,在精度和效率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结型全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 -Ⅴ模型 表面电势 Pao-Sah模型
下载PDF
支点摩擦对SCB试样Ⅰ-Ⅱ复合型应力场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玉桥 马路寒 +2 位作者 王俊杰 黄诗渊 刘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3,50,共10页
研究固定支座条件下,支点摩擦对半圆弯曲(SCB)试样I-II复合型断裂行为的影响。考虑裂缝倾角、裂缝长度、支点跨距和支点摩擦系数等因素,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200个SCB试样的数值模型,对SCB试样的Ⅰ型、Ⅱ型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Y_... 研究固定支座条件下,支点摩擦对半圆弯曲(SCB)试样I-II复合型断裂行为的影响。考虑裂缝倾角、裂缝长度、支点跨距和支点摩擦系数等因素,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200个SCB试样的数值模型,对SCB试样的Ⅰ型、Ⅱ型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Y_(Ⅰ)、Y_(Ⅱ)以及无量纲T应力、T^(*)进行了标定。数值结果表明:考虑支点摩擦后Y_(Ⅰ)、Y_(Ⅱ)、T^(*)数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小。支点摩擦系数可以显著改变裂缝尖端的加载模式,会导致加载模式达到纯Ⅱ型的角度β_(Ⅱ)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半圆弯曲 -Ⅱ复合型加载 ABAQUS 支点摩擦
下载PDF
松潘-甘孜地体青海吾和玛高分异Ⅰ型花岗岩的识别与岩石成因
18
作者 陈敏 王雁鹤 +1 位作者 谷强 马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801,共13页
为探讨松潘-甘孜地体内青海吾和玛花岗质岩石的成因类型与岩石成因,对其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等研究。吾和玛花岗质岩石被确定为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其结晶年龄为216.6±4.3 Ma,为正长花岗岩,具有... 为探讨松潘-甘孜地体内青海吾和玛花岗质岩石的成因类型与岩石成因,对其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等研究。吾和玛花岗质岩石被确定为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其结晶年龄为216.6±4.3 Ma,为正长花岗岩,具有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特征。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La/Yb)_(N)<7),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分布平缓,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8~0.43),明显亏损Ba、Sr和高场强元素Nb、Ta、P、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ε_(Hf)(t)值为-2.54~1.32。吾和玛花岗质岩石的母岩浆是岩石圈拆沉作用引起软流圈上涌,诱发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类似于变杂砂岩的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长英质母岩浆,后期又受到斜长石、钾长石、磷灰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控制,经历了高程度的分异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型花岗岩 锆石U-PB LU-HF同位素 松潘-甘孜地体 地质调查工程 青海
下载PDF
西红花苷-Ⅰ抗抑郁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
19
作者 阿楠 肖繁 +1 位作者 宋亚恒 于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9-1418,共10页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Ⅰ发挥快速抗抑郁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为阐释西红花苷-Ⅰ的PK-PD不相关机理、探索西红花苷-Ⅰ抗抑郁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SDS)小鼠,通过考察糖水偏好、社...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Ⅰ发挥快速抗抑郁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为阐释西红花苷-Ⅰ的PK-PD不相关机理、探索西红花苷-Ⅰ抗抑郁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SDS)小鼠,通过考察糖水偏好、社交系数、悬尾不动时间、游泳不动时间等抑郁样行为评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元的抗抑郁药效;采用LPS诱导的炎症模型,考察西红花苷-Ⅰ对主要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采用基于HPLCqTOF/MS、LC/MS-MS测定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递质组测定方法,研究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对血液循环系统和肠内容物中小分子、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结果:西红花苷-Ⅰ及其苷元具有快速、高效抗抑郁作用,显著改善了CSDS小鼠社交系数、游泳不动时间和尾悬不动时间三项行为学指标。西红花苷-Ⅰ对LPS诱导的炎症无明显抑制作用;三种典型的抗炎药物成分芍药苷、水飞蓟宾、异甘草酸镁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增加,但不能改善CSDS模型小鼠社交回避及绝望样行为。CUMS、CSDS小鼠血浆与肠内容物中小分子代谢出现明显异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浆和肠内容物代谢表型趋向正常。其中血浆和肠内容物中多种内源性小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5-羟色胺(5-HT)、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以及γ-氨基丁酸(γ-GABA)等神经递质出现异常变化,西红花苷元对上述内源性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神经递质等具有调节作用。结论:西红花苷元具有与西红花苷-Ⅰ相似的快速抗抑郁作用,西红花苷-Ⅰ抗抑郁作用与其体内主要代谢物西红花苷元有关,西红花苷元抗抑郁药效与其调节抑郁模型小鼠循环系统、肠道中内源性小分子、神经递质有关,与炎症因子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西红花苷- 西红花苷元 慢性社交挫败压力应激模型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
下载PDF
白术内酯Ⅰ对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张应鹏 王世金 亓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actylenolide I,AT-I)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人关节软骨细胞来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分6组:对照组(未处理)、模型组(10 ng/mL IL-1β)、A...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actylenolide I,AT-I)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人关节软骨细胞来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分6组:对照组(未处理)、模型组(10 ng/mL IL-1β)、AT-I-L组(25μmol/L)、AT-I-M组(50μmol/L)、AT-I-H组(100μmol/L)、AT-I-H+740 Y-P组[100μmol/L AT-I与50μg/mL 740 Y-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激活剂]。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增殖及凋亡;ELISA法测定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OD450值(24、48 h)降低(P<0.05),TNF-α、IL-6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AT-I-L组OD450值(24、48 h)、TNF-α、IL-6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AT-I-M组、AT-I-H组OD450值(24 h、48 h)升高(P<0.05),TNF-α、IL-6表达、细胞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AT-I-H组对比,AT-I-H+740 Y-P组OD450值(24、48 h)降低(P<0.05),TNF-α、IL-6表达、凋亡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白术内酯Ⅰ改善IL-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炎性损伤,其可能机制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PI3K/AKT/NF-κB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 关节软骨细胞 炎性损伤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