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_1-MMP和Factor Ⅷ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差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钟喆 袁贤瑞 +4 位作者 何正文 任年军 高洪波 章凯 纪春晓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和Factor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T1-MMP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无MT1-MMP表达,高级别脑胶...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和Factor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T1-MMP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无MT1-MMP表达,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Ⅲ、Ⅳ)中MT1-MMP和FactorⅧ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Ⅰ、Ⅱ),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MT1-MMP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脑胶质瘤的进展和侵袭密切相关,可作为脑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有用指标。MT1-MMP可能在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factor 侵袭性 外科学
下载PDF
Ki-67和Factor Ⅷ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2
作者 钟喆 袁贤瑞 +3 位作者 何正文 任年军 高洪波 章凯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Ki-67和Factor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7例正常人脑组织中Ki-67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无Ki-67表达,高度恶性胶质瘤(Ⅲ~Ⅳ级)中Ki-67和Facto... 目的探讨Ki-67和Factor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7例正常人脑组织中Ki-67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无Ki-67表达,高度恶性胶质瘤(Ⅲ~Ⅳ级)中Ki-67和FactorⅧ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I~Ⅱ级),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Ki-67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胶质瘤的进展和侵袭密切相关,可作为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有用指标。Ki-67可能在胶质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KI-67 factor 侵袭性
下载PDF
Milk fat globule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Ⅷ(MFG-E8)sustains survival of cancer cells by prompting tumor angiogenesis and suppressing host immunities 被引量:1
3
作者 Keke Nie Shichao Liu +3 位作者 Ling Zhang Zhongfa Zhang Xiao Zou Youxin Ji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Milk fat globule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VIII(MFG-E8) is a novel adhesion protein mainly produced by macrophages and dendritic cells; it is expressed in most of the human tissues and functions to prompt cancer progre... Milk fat globule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VIII(MFG-E8) is a novel adhesion protein mainly produced by macrophages and dendritic cells; it is expressed in most of the human tissues and functions to prompt cancer progression and survival. MFG-E8 contains a signal sequence for secretion, tw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like domains at the NH2 terminus and two discoidin domains with blood-clotting factor V/factor Ⅷ(C1 and C2) at the COOH terminus. The second EGF domain contains an arginine-glycine-aspartic(RGD) integrin-binding motif that engages α_vβ_5 integrins to facilitate cell adhesion and induce integrin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Integrin α_vβ_3 associates with VEGF receptor 2, engagement of integrins can promote angiogenesis, which plays key roles in growth,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of cancer cells. VEGF stim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α_vβ_3 and α_vβ_5 integrins on angiogenic vasculature, thereby potentiating effects of VEGF receptor engagement. Mice expressing a mutant form of α_vβ_3 integrin are unable to undergo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confirming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this integrin plays in pathological angiogenesis and providing important mechanistic insights. The C-terminus discoidin-like domains promote binding to membrane phospholipids, functioning close to VEGF like angiogenesis. MFG-E8 is an opsonin for apoptotic cells, and it acts as a bridging protein between apoptotic cells and phagocytes. It also influences cell immunities by altering CD4^+ and/or CD8^+ cells. Antibody or small peptide works with MFG-E8 at different functional sites or interacts with EGF-like domains and/or discoidin-like domain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angiogenesis or immune restoration. Altering the structures and/or functions of MFG-E8 and/or its domains is promising for development of novel anti-cancer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k fat globule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MFG-E8) carcinoma target therapy ANGIOGENESIS apoptosis
下载PDF
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产生机制及相关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履锴 杨林花 王刚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期148-152,共5页
血友病A是一种发病率为1/5000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为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中和性抗体(FⅧ抑制物)是本病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将大大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抑制物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 血友病A是一种发病率为1/5000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为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中和性抗体(FⅧ抑制物)是本病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将大大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抑制物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非遗传因素为次要因素。遗传因素包括FⅧ基因突变、免疫应答基因多态性、种族、家族史、血型。本文综述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产生机制及相关遗传因素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抑制物 凝血因子基因突变 免疫应答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Change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in Bank-Stored Blood
5
作者 胡丽华 余忠清 张清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0年第3期263-264,共2页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were detected in 15 health donors. It was found that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decreased obviously 12 h after blood drawing. It lost 56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3rd ...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were detected in 15 health donors. It was found that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decreased obviously 12 h after blood drawing. It lost 56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3rd day, and 70 % of the activity at the 7th day. FⅧ:c showed no obvious change after 24 h, until the 3rd day. It lost 40 %-60 % of the activity after 36 h and was reduced to the 30 % of the original activity at the 5th day.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t the 3rd day coagulation factor Ⅷ of bank stored blood can be used to replenish antithrombin Ⅲ, while bank stored blood in one day can be used to replenish F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storage antithrombin coagulation factor
下载PDF
Analysis of Intron 22 Inversion Mutation of Factor Ⅷ Genein the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 in J&K State of India
6
作者 Parvinder Kumer~1,Mohammed Idris~2,Vikas Dogra~1,K.Radha Mani~2,Kulbhushan Singh Jamwal~1,Wahied Khawar Balwan~1,T.R.Raina~1,G.R.Chandak~2,Subash Gupta~1(1.Department of Zoology,Human Genetics Research and Counselling Centre, University of Jammu/Govt.Medical College,India 2.Centre for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India)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677-680,共4页
Objective Hemophilia A,an X-linked bleeding disorder,affecting 1 in 5 000 males is caused by heterogeneous mutations in factor Ⅷ gene.Inversion mutation in intron 22 of F8C gene remains its leading cause.The aim of t... Objective Hemophilia A,an X-linked bleeding disorder,affecting 1 in 5 000 males is caused by heterogeneous mutations in factor Ⅷ gene.Inversion mutation in intron 22 of F8C gene remains its leading caus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intron 22-inversion mutation in the patients and in the family members in the region.Methods 29 hemophilia A patients from Jammu and Kashmir(20 severe,8 moderate and 1 mild) were analyzed for intron 22-inversion mutation.Results 11(38%) were positive for the distal type of inversion mutation.The mutation was found in 9/20(45%) patients with severe factor Ⅷ deficiency and 2/8(25%) with moderate severity hemophilia A,whereas the patient with mild hemophilia A was found to be negative for inversion mutation.Evaluation of twenty-six female relatives from 11 families of inversion mutation positive patients identified one mother and one sister from one family to be the carrier,suggesting its origin in the mother.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confirms the intron-22 inversion mutation in F8C gene as the major cause of hemophilia A in the population from Jammu and Kashmir with a higher frequency of inversion mutation in sporadic cases compared to the familial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基因突变 病理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的检出率及抑制物产生的环境因素 被引量:8
7
作者 闫振宇 范连凯 +4 位作者 李魁星 王晓英 华宝来 王书杰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调查血友病A(H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检出率,初步探讨抑制物产生的环境因素。方法以2003年4月-200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07例HA患者及在院外征集的158例HA患者(共2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期法检测FⅧ:C活性,Bethe... 目的调查血友病A(H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检出率,初步探讨抑制物产生的环境因素。方法以2003年4月-200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07例HA患者及在院外征集的158例HA患者(共2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期法检测FⅧ:C活性,Bethesda法检测FⅧ抑制物。结果265例HA患者中,22例(8.3%)抑制物检测为阳性,其中86.4%(19/22)为低反应者(抑制物滴度≤5 000 BU/L),13.6%(3/22)为高反应者(抑制物滴度〉5 000 BU/L)。年龄〉50岁患者的抑制物检出率为5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0)。在158例临床治疗资料较完整的新征集患者中,FⅧ制剂输注频率大于12次/年者的抑制物阳性率为12.8%,而输注频率小于12次/年者为5.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有短时间内持续输注FⅧ史者的抑制物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持续输注FⅧ史的患者(28.5%vs.1.6%,P=0.000)。应用多种品牌和单一品牌FⅧ制剂患者的抑制物阳性率分别为9.3%和3.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HA患者抑制物的生成可能与患者年龄、短时间内持续输注FⅧ史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因子 抑制物 环境因素
下载PDF
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形成特征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璇 孙竞 +1 位作者 刘阳 李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 目的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率为11.6%(25/215);其中低滴度者占72%(18/25),高滴度者占28%(7/25);FⅧ抑制物阳性发生时的中位年龄为25岁(6~59岁)、累积中位暴露日为150日;15/25(60%)低滴度阳性者(中位滴度1.25BU/ml)在自然情况下于6~15月(中位10月)转为阴性,5/25(20%)高滴度抑制物者(中位滴度100BU/ml)则随访24月持续阳性,另外5/25(20%)FⅧ抑制物阳性无变化;25例FⅧ抑制物阳性者出血频率较其阴性时显著增加(P=0.025);18/25例继续应用FⅧ者,FⅧ产品用量(IU/kg·月)较前显著增加(P=0.015),但靶关节数目在24月随访期间并无增加(P=0.329)。结论我国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发病率和特征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 抑制物 发病率
下载PDF
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检测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范连凯 王志伟 +3 位作者 华宝来 苏薇 王书杰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比较改进的Bethesda方法与Nijmegen方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自行改进Bethesda检测方法,将Nijmegen方法中的乏FⅧ血浆和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缓冲液和通用参比血浆(UCRP)来制备标准曲线;... 目的比较改进的Bethesda方法与Nijmegen方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自行改进Bethesda检测方法,将Nijmegen方法中的乏FⅧ血浆和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缓冲液和通用参比血浆(UCRP)来制备标准曲线;在检测患者抑制物时将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UCRP;以滴度≥0.6 BU/ml为抑制物阳性。分别采用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对237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抑制物检测。结果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5%(13/237)和8.4%(20/237),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滴度〉0.7 BU/ml的抑制物,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阳性结果不同的抑制物水平均在0.6~0.7 BU/ml。结论改进的标准Bethesda方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Nijmegen方法更有利于低滴度抑制物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抑制物 Bethesda方法 Nijmegen方法 血友病A
下载PDF
15例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小立 曾淑燕 +2 位作者 黄梓伦 陈澍英 杜欣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 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发病和治疗情况 ,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及APTT孵育交叉试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凝血因子Ⅷ水平测定等检查 ,对 15例确诊为获... 目的 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发病和治疗情况 ,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及APTT孵育交叉试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凝血因子Ⅷ水平测定等检查 ,对 15例确诊为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患者 ,采取浓缩Ⅷ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弥凝、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该组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患者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延长 ,平均为 64 6s ;APTT交叉试验及APTT孵育交叉试验 :加 1/10正常血浆和等量正常血浆APTT延长均不能恢复正常 ,APTT时间随孵育时间延长而逐渐延长 ;因子Ⅷ :C测定最低为 1 0 % ,最高为 16 6% ,其中大于 5 %有 4例 ,占 2 6 7% ;因子Ⅷ抗体滴度为 1∶4~ 1∶16。入院后经采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12例患者出血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12例患者中 8例治疗后因子Ⅷ :C浓度上升到 5 %以上 ,占 66 7% ;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当患者临床表现为出血症状突然加重或出血时替代治疗效果差的时候 ,应考虑患者是否伴有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的可能 ;APTT孵育交叉试验对诊断循环抗凝抑制物意义重大。该组患者采用上述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效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因子抑制物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 循环抗凝抑制物 测定 血友病
下载PDF
215例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璇 孙竞 +3 位作者 李敏 李文卿 宋晓玲 刘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方法监测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对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年... 目的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方法监测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对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年FⅧ抑制物累积发生率为11.6%(25/215)。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示:①输注原因中短期低剂量预防治疗比按需治疗形成FⅧ抑制物的风险低(OR=0.037,95%CI为0.002~0.616);②血友病越严重,累积暴露日越少,FⅧ抑制物形成风险越高;③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是FⅧ抑制物形成的高危因素(OR=117.045,95%CI为19.333~708.617);④输注形式和发生重大感染事件与FⅧ抑制物形成无关。结论在中国目前治疗情况下,血友病患者FⅧ抑制物的形成可能与血友病严重程度、输注原因(预防治疗或按需治疗)、累积暴露日和是否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 抑制物 发病率 环境因素
下载PDF
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293T细胞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海 徐开林 +5 位作者 孙海英 杜冰 曾令宇 鹿群先 何徐彭 潘秀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74-1078,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性内切酶法鉴定载体的连接方向,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pXZ208-BDDhFⅧ分别与包装质粒ΔNRF、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包装后感染293T细胞,并以pXZ171作为对照。在感染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转录,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FⅧ的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载体的感染效率,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整合。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其基因转导染效率达到了59.57%。RT-PCR法能够检测到BDDhFⅧ转录的mRNA。感染后24、48、72小时检测到细胞上清中FⅧ活性(FⅧ∶C)分别为12%、43%、87%。PCR法扩增出了534bp的特异性片段。结论: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293T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FⅧ,提示基因治疗可应用于血友病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凝血因子 体外表达
下载PDF
大黄虫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Ⅷ因子抗原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魏连波 马志刚 +3 位作者 李玉明 黄璜 栾图 叶任高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年第7期399-401,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黄虫丸对特发性膜性肾炎 ( MGN)肾病综合征 ( NS) 因子抗原 ( R:Ag)、纤维蛋白原 ( Fbg)的作用。方法 :选择 MGN— NS患者 60例 ,用美国 IL公司生产 ACT- 2 0 0自动凝血机检测 R:Ag、Fbg的变化。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目的 :探讨大黄虫丸对特发性膜性肾炎 ( MGN)肾病综合征 ( NS) 因子抗原 ( R:Ag)、纤维蛋白原 ( Fbg)的作用。方法 :选择 MGN— NS患者 60例 ,用美国 IL公司生产 ACT- 2 0 0自动凝血机检测 R:Ag、Fbg的变化。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用大黄虫丸 ,对照组用潘生丁干预治疗。观察大黄虫丸对 MGN- NS患者血 R:Ag、Fbg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 R:Ag、Fb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 P<0 .0 0 1 ) , R:Ag、Fbg与 BUN呈显著正相关 ( P<0 .0 0 1 ) ,Fbg与白蛋白 ( ALB)呈显著负相关 ( P<0 .0 1 )。经用大黄虫丸治疗后 ,MGN- NS患者血 R:Ag、Fbg显著降低 ( P<0 .0 1 ,P<0 .0 5 ) ,明显优于潘生丁 ( P<0 .0 5 )。结论 :大黄虫丸能显著降低 MGN- NS患者 R:Ag、Fbg含量 ,改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Zhe丸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因子抗原 纤维蛋白原 高凝状态
下载PDF
蛋白C、抗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栓塞后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环 张鹏 刘军锋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C(PC)、抗凝血酶(AT)及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E)]后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合并PE患者(肺癌+PE组)98例及肺癌患者(肺癌组)10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并检测脂蛋白(a)[Lp... 目的探讨蛋白C(PC)、抗凝血酶(AT)及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E)]后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合并PE患者(肺癌+PE组)98例及肺癌患者(肺癌组)10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并检测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量(PLT)、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检测肺癌+PE组治疗5~7d及肺癌组入院时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PE组Lp(a)、TC、TG、TT均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PE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癌组(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显示,PC、AT、FⅧ是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均〉0.90.结论肺癌合并PE中期治疗需关注PC、AT、FⅧ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其活性水平可用来评估-定时期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C 抗凝血酶 凝血因子 肺癌 肺血栓栓塞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在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中使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欣 吴竞生 +6 位作者 孙萍 朱薇波 蔡晓燕 郑昌成 王兴兵 杨会志 韩永胜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在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治疗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用药前进行FⅧ抗体、FⅧ:C活性、血清病毒学(HBV、HCV和HIV)、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以及... 目的探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在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治疗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用药前进行FⅧ抗体、FⅧ:C活性、血清病毒学(HBV、HCV和HIV)、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于第一次用药后10 min和60 min进行FⅧ:C测定,治疗结束后进行FⅧ抗体和肝肾功能检测。结果①采用Kogenate FS治疗的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中,Kogenate FS用量12.99~25.00 u/kg(平均18.74 u/kg),总用量3 000~11 000 u(平均6 570 u),自治疗至出血停止或出血症状改善所需的时间为1.5~5.5 d(平均3.29 d),除1例FⅧ抗体滴度较高者外,其余13例患者第一次用药后10 min和60 min FⅧ: C活性均明显升高,用药前后FⅧ:C活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显效13例(占92.86%),好转1例(占7.14%),总有效率为100%。②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中,用药前FⅧ抗体阳性2例,其中1例FⅧ抗体>5 Bu,第一次用药后10 min和60 min FⅧ:C活性无明显升高,治疗结束后FⅧ抗体仍然>5 Bu,但出血症状改善;另1例FⅧ抗体为4 Bu,第一次用药后10 min和60 min FⅧ:C活性显著升高,治疗结束后FⅧ抗体转为阴性。③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在应用Kogenate FS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无不良事件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治疗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血因子 血友病A F抑制物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cDNA在小鼠体内的转染与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文英 王鸿利 +7 位作者 王红 王学锋 王从珠 傅启华 丁秋兰 武文漫 方怡 王振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本研究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聚酰胺 胺型 (PAMAM)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 (FⅧ )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转染和表达 ,并与体外转染方法作比较。应用含B区缺失 ( 76 0aa- 16 39aa)人FⅧcDNA(FⅧBDcDNA)的以逆转录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 本研究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聚酰胺 胺型 (PAMAM)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 (FⅧ )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转染和表达 ,并与体外转染方法作比较。应用含B区缺失 ( 76 0aa- 16 39aa)人FⅧcDNA(FⅧBDcDNA)的以逆转录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 pLNC FⅧBD包装成为逆转录病毒LNC FⅧBD ,exvivo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同时将 pLNC FⅧBD与PAMAM树枝状聚合物按照 1∶15混合以形成复合体PAMAM pLNC FⅧBD进行小鼠invivo转染。分别于注射后第 2 4 ,4 8小时 ,第 1,2 ,3,4周取血 ,分离血浆 ,采用一期法测定人FⅧ活性 (FⅧc) ,ELISA法测定人FⅧ抗原 (FⅧAg) ,并采用Bethesdainhibitorassay测定人FⅧ抗体 ;同时取脏器肝、脾、肺、肾提取RNA ,进行RT PCR ,观察各组织的转录 ,并用苏木素 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 ,逆转录病毒转染人FⅧ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输入体内后 ,可以在体内继续表达人FⅧ ,并且能有效地分泌至血液中。宿主小鼠体内可检测到的人FⅧ表达持续 3周以上 ,注射后第 2 4小时表达最高水平 ,人FⅧAg平均为 8.6ng/ml,此后人FⅧ抗体逐渐生成 ,人FⅧAg水平渐低 ,于注射后第 4周不再能测出人FⅧAg。注射复合体PAMAM pLNC FⅧBD在体内转染后 ,获得了短暂的人FⅧ生理水平的表达 ,在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 凝血因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不同储存温度对于全血中Ⅷ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龚裕春 莫琴 +1 位作者 邱颖婕 邹峥嵘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0-71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温度对于全血中Ⅷ因子含量的影响,评价不同时间Ⅷ因子含量的符合性。方法随机采集200 m L全血,每袋全血均分为2份,设冷藏组(4±2)℃和室温组(22±2)℃,分别于全血采集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Ⅷ因子含量。结果冷...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温度对于全血中Ⅷ因子含量的影响,评价不同时间Ⅷ因子含量的符合性。方法随机采集200 m L全血,每袋全血均分为2份,设冷藏组(4±2)℃和室温组(22±2)℃,分别于全血采集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Ⅷ因子含量。结果冷藏组和室温组在全血采集后0、3、6、9、12、15、18 h时血浆中Ⅷ因子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藏组和室温组在全血采集后15 h其血浆中的Ⅷ因子含量为0.76±0.14和0.87±0.21,合格率为75%(15/20)和80%(16/20),均符合我国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和英国指南中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要求。结论全血采集后储存于冷藏环境和室温环境中对于血浆中Ⅷ因子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温度 储存时间 因子
下载PDF
中和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洪波 黄艳辉 +3 位作者 翟保华 俞菊红 万才水 金成豪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2期40-42,共3页
目的 比较中、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 例血友病A患儿按预防剂量的大小分为2组:中剂量组(28例)和低剂量组(30例).中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25 ·kg-1静脉推注,3次周-1,连用4个... 目的 比较中、低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关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 例血友病A患儿按预防剂量的大小分为2组:中剂量组(28例)和低剂量组(30例).中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25 ·kg-1静脉推注,3次周-1,连用4个月;低剂量组采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15 U·kg-1静脉推注,3次&#183;周-1,连用4个月.观察2组防治前、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的情况.结果 2组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明显低于防治前(P<0.05),中剂量组防治4个月后关节出血次数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用于防治血友病A能明显改善关节出血症状,且中剂量防治优于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重组人凝血因子 疗效 防治
下载PDF
女性血友病A FⅧ基因的双重杂合突变-1例基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蔡晓红 王学锋 +6 位作者 方怡 戴菁 丁秋兰 王文斌 谢爽 谢飞 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2期52-56,共5页
目的对1例女性血友病A(HA)患者家系进行基因分析,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FⅧ:C等测定进行HA表型诊断;用LD-PCR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对FⅧ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用末端标记双脱氧法检测核酸序列。结果表型检测先证... 目的对1例女性血友病A(HA)患者家系进行基因分析,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FⅧ:C等测定进行HA表型诊断;用LD-PCR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对FⅧ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用末端标记双脱氧法检测核酸序列。结果表型检测先证者(父亲)及其女儿的FⅧ:C分别为6.9%、3.4%;3人内含子22倒位为阴性;先证者女儿FⅧ14号外显子存在自发杂合突变(112183-112191)insA,18号外显子131252T→C(Leu1975Pro); 父亲FⅧ18号外显子存在相同突变,母亲FⅧ基因检测没有发现先证者的这2个突变。结论FⅧ14号外显子(112183-112191)insA与18号外显子131252T→C双重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该患者HA的分子机制,其中18号外显子131252T→C为国际首次报道,14号外显子(112183-112191)insA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女性患者 因子 突变 核酸测序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尹俊 王鸿利 +6 位作者 王学锋 璩斌 武文漫 丁秋兰 傅启华 戚正武 王振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1-725,共5页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eagent转染小鼠 32D细胞系 ,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和RT 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FⅧ的促凝活性 (hFⅧ∶C)和抗原含量 (hFⅧ∶Ag)以及细胞中hFⅧBDcDNA的转录。结果表明 :小鼠 32D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的人FⅧ∶Ag最高达到了 4 5 0 .0 8毫微克 /(10 6细胞·2 4小时 ) ,hFⅧ∶C最高达到了 2 .0 1单位 /(10 6细胞·2 4小时 ) ,RT PCR可检测到 32D细胞中hFⅧBDcDNA转录的mRNA。结论 :非病毒质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能够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表达人FⅧ蛋白 ,所表达的FⅧ与正常人血浆中的野生型FⅧ具有相似的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非病毒载体 人凝血因子 基因表达 32D细胞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