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灾害史视野下的古代龙崇拜
1
作者 赵东科 郑遥 卫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中国曾经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龙与水密不可分,龙可以缓解旱灾,亦可造成水患。通过梳理史料发现,向龙祈雨方式多样,记载不绝于史。蛟龙导致水患的记载颇多,亦有应对蛟龙的手段,但伐蛟记录很少。从农业灾害史的视角分析,发现我国古代旱水灾... 中国曾经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龙与水密不可分,龙可以缓解旱灾,亦可造成水患。通过梳理史料发现,向龙祈雨方式多样,记载不绝于史。蛟龙导致水患的记载颇多,亦有应对蛟龙的手段,但伐蛟记录很少。从农业灾害史的视角分析,发现我国古代旱水灾数量相当,而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远大于水灾。古人应对旱灾的手段收效不彰,只能将降雨的希望寄托于神龙。为应对水灾,国家专设治水机构和官职,有一整套应对水患的措施。随着一次次旱灾的来临,祈雨活动的次数和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龙的崇拜不断强化,并将龙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蛟 农业灾害史 龙崇拜 古代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2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以物理学观点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被引量:4
3
作者 戴念祖 卫中 汪达开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该文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梳理出与物理学相关的某些算题,它们的物理内容包括运动学、斜面、螺旋、堤坝设计与流体静力学、固体的比重、横梁高宽比数等。从历史观和价值观上分别对这些算题作出评述,同时也对古代数学与物理学相关性作出... 该文从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梳理出与物理学相关的某些算题,它们的物理内容包括运动学、斜面、螺旋、堤坝设计与流体静力学、固体的比重、横梁高宽比数等。从历史观和价值观上分别对这些算题作出评述,同时也对古代数学与物理学相关性作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著作 物理学观点 古代 中国
下载PDF
结合历史大震的反演探讨砖石古塔的抗震变形能力 被引量:6
4
作者 蔡辉腾 郑师春 +1 位作者 赵志伟 张颖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通过对1604年泉州海外721级大震进行反演,得到该次地震在泉州东、西塔塔址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和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然后,结合试验测定的场地岩土力学性能,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法计算土层地震动反应,得到塔址地表水平加速度时程... 通过对1604年泉州海外721级大震进行反演,得到该次地震在泉州东、西塔塔址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和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然后,结合试验测定的场地岩土力学性能,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法计算土层地震动反应,得到塔址地表水平加速度时程;接着,基于MATLAB平台,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采用Wilson-θ法自编程序,对东、西塔进行结构弹性时程动力分析,并根据史料记载的东西塔在这次地震中的破坏状况,得到东、西塔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与相关文献的结果相比,两者数值上相差不大,但本文的分析方法更符合当前的认知水平。本文结果可供古石塔抗震变形验算和震害预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石塔 抗震变形能力 地震危险性确定性分析 弹性时程动力分析
下载PDF
仿古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薛建阳 马林林 +1 位作者 赵轩 翟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9-236,251,共9页
为研究仿古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以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的某殿堂式仿古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为原型,设计了1榀缩尺比为1∶2的仿古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并对其进行拟动力试验。分别输入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地震峰... 为研究仿古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以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的某殿堂式仿古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为原型,设计了1榀缩尺比为1∶2的仿古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并对其进行拟动力试验。分别输入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地震峰值加速度依次为35 gal (7度多遇地震)、100 gal (7度设防地震)、220 gal (7度罕遇地震)和400 gal,实测了试件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底剪力-位移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和变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仿古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性能,结构的自振频率和动力放大系数随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降低。当峰值加速度为400 gal时,试件刚度较35 gal时减小66%。试件的耗能能力随地震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各地震波作用下其变化幅度不同,El Centro波作用下最大,兰州波作用下最小。整个结构可满足7度抗震设防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建筑 骨架曲线 时程曲线 滞回特性 动力放大系数
下载PDF
基于多地震动强度参数的中国多层木结构古建筑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高大峰 张辉 +1 位作者 吴冬冬 杨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1,共11页
为充分评估地震动特性对中国多层木结构古建筑易损性的影响,以西安城墙永宁门箭楼振动台试验模型为基础,通过ANSYS软件建立箭楼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以100条实际地震动作为地震输入,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大量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求出相... 为充分评估地震动特性对中国多层木结构古建筑易损性的影响,以西安城墙永宁门箭楼振动台试验模型为基础,通过ANSYS软件建立箭楼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以100条实际地震动作为地震输入,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大量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求出相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θmax;以峰值加速度PGA、震级M和震中距R为地震动强度参数,利用MATLAB软件对θmax、PGA、M和R进行回归拟合,求出PGA和M、PGA和R组合情况下的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面,并与仅考虑PGA参数的易损性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震级大于7级或震中距小于10km时,仅考虑一个地震动强度参数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会降低中国木结构古建筑超越其各个破坏阶段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古建筑 地震动强度参数 非线性时程分析 易损性曲面
下载PDF
某砖石古塔动力特性测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侯俊锋 苏三庆 王社良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动力特性是结构自身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评价古塔抗震性能和损伤状态的重要指标。采用敲击激振法对某砖石古塔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所得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和自功率谱函数图,分析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阻尼及结构振型,并用有限元软... 动力特性是结构自身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评价古塔抗震性能和损伤状态的重要指标。采用敲击激振法对某砖石古塔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所得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和自功率谱函数图,分析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阻尼及结构振型,并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进一步验证。测试和分析结果可为同类古塔的维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石古塔 动力特性 测试 时程分析
下载PDF
中国教育评价发展历史述评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8-92,共5页
对中国古代的教育评价(606—1905年)、近代的教育评价(1905—1949年)和现代的教育评价(1949年—)的发展历史,从古为今用的视角进行了简要述评。中国古代教育评价的现代借鉴意义主要是追求教育公平、追求科学化、追求多样化,中国近现代... 对中国古代的教育评价(606—1905年)、近代的教育评价(1905—1949年)和现代的教育评价(1949年—)的发展历史,从古为今用的视角进行了简要述评。中国古代教育评价的现代借鉴意义主要是追求教育公平、追求科学化、追求多样化,中国近现代教育评价是在曲折徘徊中发展的,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研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教育评价 历史 近现代 古代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的“痧” 被引量:7
9
作者 纪征瀚 郑金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19-22,共4页
中国古代有关"痧"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沙虫、沙病、痧胀三个阶段。"沙虫"以水中射工、沙虱毒为代表。"沙病"记载首见于南宋,为一组症状,通过刮擦皮肤引起局部出现沙粟状的红色瘀点,俗称"得沙"。... 中国古代有关"痧"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沙虫、沙病、痧胀三个阶段。"沙虫"以水中射工、沙虱毒为代表。"沙病"记载首见于南宋,为一组症状,通过刮擦皮肤引起局部出现沙粟状的红色瘀点,俗称"得沙"。"痧胀"兴起于清代,范围颇广,基本成为疫病和不明疾病的总称。"痧"最后在清末衰落,20世纪中又逐渐回归"沙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虫 沙病 痧胀 古代 疾病史
下载PDF
时间:意识时态和历史性时态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汀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分析了时间概念,讨论了物理时间、形而上时间和人文时间各自的有效性。着重研究了人文时间的多种时态,特别是意识时态和历史性时态,论述了"古今"概念与"作"(创制)概念何以化时间为历史以及在定义历史性上的决... 本文分析了时间概念,讨论了物理时间、形而上时间和人文时间各自的有效性。着重研究了人文时间的多种时态,特别是意识时态和历史性时态,论述了"古今"概念与"作"(创制)概念何以化时间为历史以及在定义历史性上的决定性意义,并且说明了中国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哲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历史 古今 “作”
下载PDF
浅论汉族的起源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亦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4,共6页
 汉族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汉族与中国北方的汉族,在生产生活、习俗文化,甚至在体貌、方言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群,共同尊奉着炎帝和黄帝为自己的始祖,自称是"炎黄子孙&qu...  汉族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汉族与中国北方的汉族,在生产生活、习俗文化,甚至在体貌、方言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群,共同尊奉着炎帝和黄帝为自己的始祖,自称是"炎黄子孙";他们以传说中的"龙",作为祖先崇拜的图腾,称呼自己是"龙的传人";他们不无自豪地承认自己是汉族。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有关传说做科学的分析,可以窥测到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多元起源,及其初始的族体就是由滨海和湖泽地区的渔猎者、沿江河流域拓展的农耕者、从半农半牧转入定居的农耕者,以及从狩猎过渡成的农耕者融会而成,并且共同步入稳持发展的农耕经济文化。这也许就是汉族能够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广泛民族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起源 传说时代 先民 历史
下载PDF
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树民 《河北学刊》 2002年第1期146-147,共2页
我国古代历史上统称是夏、商、周三代 ,有些古籍又称为虞、夏、商、周四代。作为虞氏的世系 ,现在可考的有幕等十五个名号 ,而不止是尧舜禅让中的舜一代五十年 ,是古代史上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 ,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上古史 夏代 商代 周代 有虞氏
下载PDF
基于古代名医调研的《中国医学史》教学互动方案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健 李德杏 王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报告撰写等多方面能力,培育专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方法]通过对《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现状的回顾与思考,构建一套以时间为主线,医家调研为中心,集问卷调查、分组讨论、课堂汇报、综合... [目的]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报告撰写等多方面能力,培育专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方法]通过对《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现状的回顾与思考,构建一套以时间为主线,医家调研为中心,集问卷调查、分组讨论、课堂汇报、综合评价为一体的综合互动方案。[结果]通过强化自主学习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热情,使学生初步掌握历代名医的生平、著作及学术成就,为今后深入学习中医学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结论]经过初步实践,取得较好效果,拟在本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学史 古代名医 时间轴 教学互动 方案构建
下载PDF
文明的滥觞:古希腊荷马时代的体育思想溯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欣然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3年第1期1-6,99,共6页
荷马时代是古希腊由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转折时期,它折射出古希腊人对于自然、社会、文化、政治、宗教、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思考,是古希腊一切理性与思想的开端。从荷马时代这一视角去探寻古希腊体育思想的根源,追溯曾经辉煌的文明带给人... 荷马时代是古希腊由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转折时期,它折射出古希腊人对于自然、社会、文化、政治、宗教、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思考,是古希腊一切理性与思想的开端。从荷马时代这一视角去探寻古希腊体育思想的根源,追溯曾经辉煌的文明带给人类的体育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荷马时代 体育思想 历史 文化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读古史方法的一些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维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的特点。而这与当前古史界在传说时期历史问题上的讨论很有关系,值得我们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先秦史论稿》 传说时期 中国古代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海洋动物史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德渐 陈万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共7页
我国古代海洋动物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隋唐至 明清等三个时期。论述了各历史时期海洋动物的研究成就,包括对海洋动物的种类记述、命 名缘起、归类沿革、生态习性、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等。综述并评价了各历史时期,对我国 海洋动物... 我国古代海洋动物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隋唐至 明清等三个时期。论述了各历史时期海洋动物的研究成就,包括对海洋动物的种类记述、命 名缘起、归类沿革、生态习性、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等。综述并评价了各历史时期,对我国 海洋动物研究有贡献的人物及其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海洋动物史
下载PDF
考虑残损的古建木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娜 谭圣 秦术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104,共10页
现役古建木结构普遍存在残损现象,这将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以北京故宫的咸福宫西配殿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化其屋顶、斗拱、榫卯和柱脚节点建立结构的理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材料老化和节点性能降低等因素建立其残损现状模型。通... 现役古建木结构普遍存在残损现象,这将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以北京故宫的咸福宫西配殿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化其屋顶、斗拱、榫卯和柱脚节点建立结构的理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材料老化和节点性能降低等因素建立其残损现状模型。通过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古建木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进行理想和残损结构的震害等级及其发生概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残损现象降低了咸福宫西配殿的刚度和自振频率;相比于理想结构,咸福宫西配殿残损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发生轻微损坏的概率增大21.1%,在中震作用下发生中等破坏的概率增大3.7%,大震作用下发生严重破坏的概率增大10.6%;咸福宫西配殿在大震作用下发生倒塌的概率很小,体现了木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木结构 残损 时程分析 地震易损性分析
下载PDF
炎黄年代及“三皇五帝”历史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先胜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1-38,共8页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年代 龙山时代 仰韶时代 中国史前史 传说历史 简表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念 被引量:12
19
作者 关增建 《大自然探索》 1996年第4期113-117,共5页
本文讨论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念,分析了古人对空间观念的定义以及他们关于空间的有限与否、空间取向的绝对性等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科学思想史 中国 古代 空间观念
下载PDF
中外风景园林史本科教学框架更新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纪军 《风景园林》 2018年第A01期13-16,共4页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西方风景园林史、中国风景园林史教学"合二为一"的现状,尝试提出新的教学框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进程,将西方风景园林史依次呈现为古代风景园林与"建筑""自然"、近现代风景园林与"...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西方风景园林史、中国风景园林史教学"合二为一"的现状,尝试提出新的教学框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进程,将西方风景园林史依次呈现为古代风景园林与"建筑""自然"、近现代风景园林与"大众""艺术""空间""生态""多元"几个阶段;将中国风景园林史总括为古代之"山水"本底与近现代之"现代化"变迁2大部分。其涵盖中外、古今,便于中西比较、辨识脉络、明确主旨,也反映了当今风景园林之"综合性"及其跨学科交流的历史基础,与时俱进地贴合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发展需要。新框架的提出,力求丰富园史教学的内容和思路,并呼吁中国近现代园林研究的进一步推动,使中国近现代园林营造经验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风景园林史 本科教学 历史框架 古代 近现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