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不然”的词汇构式化及其形成机制
1
作者 李思旭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0-128,共9页
构词图式“X不然”包含“要不然、果不然、终不然、再不然、若不然、纵不然”6个词语,对其中具有典型特征的“要不然、果不然、终不然”进行句法语义和历时来源的研究,尝试由点及面地揭示构词图式“X不然”的6个成员在固化程度、固化时... 构词图式“X不然”包含“要不然、果不然、终不然、再不然、若不然、纵不然”6个词语,对其中具有典型特征的“要不然、果不然、终不然”进行句法语义和历时来源的研究,尝试由点及面地揭示构词图式“X不然”的6个成员在固化程度、固化时间、形成机制、表义倾向、历时演变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构式化包括语法构式化和词汇构式化,本文对汉语“X不然”的词汇构式化研究,希望能对国内外的构式化理论有所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然” “果然” 构词图式 形成机制 历时演变
下载PDF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的情态特征及演变机制
2
作者 周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得/不住”在认知域、情态类型方面对称,在使用频率和语体方面不对称,与“(不)能V住”“(不)能V得住”在主观性程度上不同。“V得住”的语法化早于“V不住”,均受到了语义虚化、句法结构、语用因素等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住” 情态 动力学图式 对称与对称 语法化与词汇化
下载PDF
“X不了一点”的构式解析及机制动因探索
3
作者 王紫悦 刘正江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X不了一点”是一种新兴的口语表达,该构式由变项“X”和常项“不了+一点”组成。根据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相关理论,能进入该构式的变项“X”的词性分布呈现动词为主,形容词次要,兼及名词的特点;在变项与常项进行构件组合的过程中,呈现出... “X不了一点”是一种新兴的口语表达,该构式由变项“X”和常项“不了+一点”组成。根据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相关理论,能进入该构式的变项“X”的词性分布呈现动词为主,形容词次要,兼及名词的特点;在变项与常项进行构件组合的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语义内涵及语义特征差异;该构式具有凸显主观评价态度的语用功能,其形成机制和动因可以归纳为构式压制、主观性和互动主观性、语言特区和语境吸收、高频率使用等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了一点” 构式语法 语法化理论 主观性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加载下硅的高压相变行为
4
作者 陈小辉 柳雷 +4 位作者 张毅 李守瑞 敬秋民 高俊杰 李俊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高压相变是凝聚态物理、地球与行星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加载应变率是相变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动态加载下物质相结构原位诊断技术的不足以及宽广加载应变率下物质高压相变系统实验研究的缺失,难以开展... 高压相变是凝聚态物理、地球与行星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加载应变率是相变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动态加载下物质相结构原位诊断技术的不足以及宽广加载应变率下物质高压相变系统实验研究的缺失,难以开展基于原子尺度物理机制的相变动力学过程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由于硅的高压相极其丰富,且拥有大量亚稳相,动力学因素在其高压相变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硅是研究高压相变动力学的理想材料,对普适相变动力学过程的理论建模具有重要意义。以硅为例,介绍其在准静态、中等应变率和高应变率加载下的相变行为,探讨加载应变率对其高压相变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 原位结构探测 相变动力学 高压相
下载PDF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类别、演变及差异
5
作者 周红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64,共7页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的二者情态功能互补。三者主观性程度依次渐高,这与情态类别及其比例、施动者被动性强弱、叙说者强迫性强弱有关。“禁不住”句法独立性较强,可单独做谓语。“由不得”25%用于对话,表强烈的劝阻;“不由得”“禁不住”则几乎不用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得 情态类别 演变 主观性
下载PDF
语义功能语法视阈下“Adv.+不+V_(状)”结构句法语义特点
6
作者 柴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状态动词是汉语动词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成员,[+静止][+持续]的语义特征直接影响其与相关句法成分间的组合关系。受语义特征影响,在由状态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语的“Adv.+不+V_(状)”结构中起到限定语义作用的副词主要为范围副词和程度副... 状态动词是汉语动词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成员,[+静止][+持续]的语义特征直接影响其与相关句法成分间的组合关系。受语义特征影响,在由状态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语的“Adv.+不+V_(状)”结构中起到限定语义作用的副词主要为范围副词和程度副词,且具有[+极性]语义特征;否定结构“Adv.+不+V_(状)”既可表达否定语义也可表达中性语义。文章着重考察“Adv.+不+V_(状)”结构的语义特征等内容,分析状态动词的语义特征对相关句法成分产生影响的内在动因,旨在呈现状态动词作为汉语动词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成员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V_(状)”结构 状态动词 语义特点 句法功能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主观极量构式“X到不行”
7
作者 陈玉静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8-74,共7页
作为现代汉语口语中一个新兴的高频构式,“X到不行”构式用来表达对某事物或某行为的性状特征的主观极量评价。通过对该构式中变量“X”的词类分布、补语标记“到”的由空间域向程度域的跨域映射以及“不行”的否定义向极致义的演变的... 作为现代汉语口语中一个新兴的高频构式,“X到不行”构式用来表达对某事物或某行为的性状特征的主观极量评价。通过对该构式中变量“X”的词类分布、补语标记“到”的由空间域向程度域的跨域映射以及“不行”的否定义向极致义的演变的分析可以发现,该构式的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受到主观化、语用化的影响,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强化主观评价而采用去惯例化表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极量 “X到行” 主观评价 跨域映射 去惯例化
下载PDF
据清华简《参不韦》补释《保训》篇的“中”字
8
作者 任龙龙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2期22-28,124,125,共9页
清华简《保训》里的“中”学界存在多种说法,均难成定论。清华简新发布的《参不韦》篇出现的“中”可训为“法”,指自然、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规律。联系起来比较,《保训》之“中”也当理解为法则,指自然、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具体而... 清华简《保训》里的“中”学界存在多种说法,均难成定论。清华简新发布的《参不韦》篇出现的“中”可训为“法”,指自然、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规律。联系起来比较,《保训》之“中”也当理解为法则,指自然、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具体而言即统治者借以维护统治的一套规则系统,当包括历法、伦理制度、律法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下载PDF
意义的游戏:“好/好不X”的双层同义推导模型
9
作者 谢一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好X”与“好不X”均表达发话者的主观态度,属于广义情态的表达范畴。利用否定隐涵和梯级推理可以解释“好X”与“好不X”的语义等同问题,构建出二者在表示肯定义和否定义上的双层同义推导模型。研究显示,X自身的肯定或否定形式直接决... “好X”与“好不X”均表达发话者的主观态度,属于广义情态的表达范畴。利用否定隐涵和梯级推理可以解释“好X”与“好不X”的语义等同问题,构建出二者在表示肯定义和否定义上的双层同义推导模型。研究显示,X自身的肯定或否定形式直接决定着“好X”与“好不X”在哪个层面上能够达到语义等同。此外,可以对传统分析方法中的“反语”手段作出新的诠释,作为反语理解的“好X”实际上是基于原始结构“好不•不X”的缩减形式。通过这一个案研究,希望能够为羡余否定现象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X” “好X” 否定隐涵 梯级推理 双层同义推导模型
下载PDF
副词“搞不好”的语义情态与分布验证
10
作者 潘诗琪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搞不好”是活跃于汉语口语中的述补结构,后逐渐语法化为表示“揣测”义的副词。多年来,学界在副词“搞不好”的句法分布特点、语义情态、历时演变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句法分布描写不够精确、语义情态的归纳缺乏正... “搞不好”是活跃于汉语口语中的述补结构,后逐渐语法化为表示“揣测”义的副词。多年来,学界在副词“搞不好”的句法分布特点、语义情态、历时演变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句法分布描写不够精确、语义情态的归纳缺乏正反验证和系统解释等问题。文章以语义语法理论为指导,按照从句法分布特点到话语关联再到语义情态的顺序,概括出副词“搞不好”的话语关联为“因情估果”,并正反验证副词“搞不好”的“担忧”或“乐观”情态,力图解决以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语义情态 分布验证
下载PDF
壶关方言断言性话语标记“不是说嘞”研究
11
作者 秦煜松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壶关方言中,“不是说嘞”属于断言类话语标记。在会话中,“不是说嘞”只能够出现在回应序列的开始或中间位置;在功能上,其具有断定、称赞、自我肯定、贬斥、示诚的功能;在地域分布上,河南省是“不是说嘞”的集中分布地区,而由于方言接... 壶关方言中,“不是说嘞”属于断言类话语标记。在会话中,“不是说嘞”只能够出现在回应序列的开始或中间位置;在功能上,其具有断定、称赞、自我肯定、贬斥、示诚的功能;在地域分布上,河南省是“不是说嘞”的集中分布地区,而由于方言接触的影响,其他与河南省毗邻的地区也有分布。将“不是说嘞”与西南官话中的“不是说”进行对比,发现“不是说嘞”断言义的浮现是受其递进语用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其表达的语义为“不(仅仅)是说Z,而是事实上就是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关方言 是说嘞 话语标记 断言
下载PDF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
12
作者 周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9-117,134,共10页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情态类别较对称,均可表动力情态、认识情态和估价。“V不了”使用频次明显高于“V得了”,前者多用于陈述句,后者多用于反问、否定和对举。“V不了”用法成熟(明代)早于“V得了”(清代)。“V得了”多用于疑问句,...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情态类别较对称,均可表动力情态、认识情态和估价。“V不了”使用频次明显高于“V得了”,前者多用于陈述句,后者多用于反问、否定和对举。“V不了”用法成熟(明代)早于“V得了”(清代)。“V得了”多用于疑问句,“V不了”则多于广义因果句、条件句和非是非回应句中。“V得/不了”的语义宽度大于“V得/不C”,“V不了”尤其如此。“V得/不了”使用频次高,与“V得/不C”语义指向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述补结构 V得/ 情态 对称与对称
下载PDF
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从“辩解义”到“预设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用源 王旭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对话语标记“不是我说”进行历时考察,可以揭示“不是我说”的会话模型及其演变。意义方面,“不是我说”由“辩解义”向“预设义”发展;在形式上,“不是我说”来源于“不是+小句”结构形式,并由“不是我说X话”演变成“不是我说”。从... 对话语标记“不是我说”进行历时考察,可以揭示“不是我说”的会话模型及其演变。意义方面,“不是我说”由“辩解义”向“预设义”发展;在形式上,“不是我说”来源于“不是+小句”结构形式,并由“不是我说X话”演变成“不是我说”。从会话模型的演变推断出话语标记“不是我说”的形成动因是主观化及交互主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是我说 预设义 主观化 交互主观化
下载PDF
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
14
作者 尹夏燕 吴春相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方法探讨了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V得(不)过来”基于向心视角表征有界事件,重在结果感知。由外部“归因”凸显内在“结果”,核心义为能性周遍义。而“V得(不)过去”基于离心视角表征无... 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方法探讨了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V得(不)过来”基于向心视角表征有界事件,重在结果感知。由外部“归因”凸显内在“结果”,核心义为能性周遍义。而“V得(不)过去”基于离心视角表征无界事件,重在过程感知,以动词来锚定事件的实现方式,核心义为能性度过义。“V得(不)过来”以高意愿和能力受限表征“愿而不能”的动力可能;而“V得(不)过去”则以低意愿和低能力表征为“不能为之”或“勉强为之”的动力可能,其中“说看”类官能动词进入后构式习语化,由示证情态发展为表价值评判的认识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动趋式 V得过来/过去 对称性
下载PDF
“谁说不是(呢)”的话语立场表达探究
15
作者 李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50-156,共7页
现代汉语中,“谁说不是(呢)”常常出现于互动会话语境中,通过所构建的话语立场行为表达言者肯定的态度立场。“谁说不是(呢)”属于回应性成分,表达立场主体2对立场主体1的相对赞成或相对不赞成,在不同话语环境中所体现出的赞同、确认、... 现代汉语中,“谁说不是(呢)”常常出现于互动会话语境中,通过所构建的话语立场行为表达言者肯定的态度立场。“谁说不是(呢)”属于回应性成分,表达立场主体2对立场主体1的相对赞成或相对不赞成,在不同话语环境中所体现出的赞同、确认、接受和反驳功能反映在认同度上形成一个连续统。在“谁说不是(呢)”立场表达中,两个立场主体通过“评价”“设置”和“认同”三个子行为实现趋同或趋异立场构建,交互主观性在此过程中得以浮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谁说是(呢)” 话语立场 立场构建 交互主观性
下载PDF
“不仅仅”的语篇功能及交互主观性
16
作者 史金生 周稚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9,共11页
本文全面考察“不仅仅”语篇分布及其与“不仅”的可替换性,发现造成两者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不仅仅”具有交互主观性,有论辩值,是“行、知、言”三域的统一,而“不仅”只有信息值,没有交互主观性。“不仅仅”交互主观性的特点促成了“... 本文全面考察“不仅仅”语篇分布及其与“不仅”的可替换性,发现造成两者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不仅仅”具有交互主观性,有论辩值,是“行、知、言”三域的统一,而“不仅”只有信息值,没有交互主观性。“不仅仅”交互主观性的特点促成了“不仅仅……而是……”的搭配使用。“不仅仅”的副词身份及交互主观性的特点,可以对其各种语篇分布及表达功能做出统一解释,区分出连词用法不合理。“不仅仅”用法独特,应该成为词典解释的条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仅仅 交互主观性 语用否定 语用焦点 论辩值
下载PDF
“还不VP(吗)”构式的分化——兼及构式同一性问题
17
作者 胡德明 钟丽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9-68,共10页
“还不VP(吗)”反问构式已分化为表催促和表辩驳两种构式:前者表达意愿模态,VP为[+动作][+自主]动词,“还”与“不”之间凝固程度较高,透明度较低;后者表达真值模态或道义模态中的必然性或当然性,VP主要为[-动作][-自主][+程度]的形容... “还不VP(吗)”反问构式已分化为表催促和表辩驳两种构式:前者表达意愿模态,VP为[+动作][+自主]动词,“还”与“不”之间凝固程度较高,透明度较低;后者表达真值模态或道义模态中的必然性或当然性,VP主要为[-动作][-自主][+程度]的形容词、心理动词,“还”与“不”之间凝固程度较低,透明度较高。二者无论是在重音、停顿、组构成分的性质等形式上,还是在语义、语用功能方面都存在差异,且一般人也看不出二者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所以,不具有同一性,应该视为不同的构式。作为语言单位的构式遵循从单义到多义的演变规律,单义或多义只是程度问题,可借鉴语言单位同一性理论分析构式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VP(吗)”反问构式 模态 透明度 同一性
下载PDF
“知不道”和“不知道”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怀兴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1,共2页
目前在官话方言区内说“知不道”者约两亿人。“知不道”来自“智不到”,至南宋写作“知不到”或“知不道”,意思是“认识不到”。“知不道”和“不知道”不仅来历、结构均不相同,而且本义完全不同,引申义亦不尽相同。
关键词 知道
下载PDF
试论“一X不Y”式成语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丽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77,共3页
“一X不Y”式成语可以表示一定的“量”和强调等语法意义 ,它包括“一N不V”和“一V1 不V2 ”两种形式。“一N不V”是主谓结构 ,具有夸张意味 ,且有变式“不V一N”。“一V1 不V2 ”是连谓结构 ,它与“一V就……”句式具有相同的结构特... “一X不Y”式成语可以表示一定的“量”和强调等语法意义 ,它包括“一N不V”和“一V1 不V2 ”两种形式。“一N不V”是主谓结构 ,具有夸张意味 ,且有变式“不V一N”。“一V1 不V2 ”是连谓结构 ,它与“一V就……”句式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 ,并且表示相同的结构意义 ,即动作一经发生就达到某种程度或有某种结果。这些意义的产生与“X”和“Y”的词性及意义有关 ,也与“一”的小量意义和“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XY" "一NV" "一V1V2" 强调 小量 大量
下载PDF
“不止”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露露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4-69,共6页
先秦时期,否定结构“不+止”就已出现。两汉时期,“不止”处于否定结构到副词的过渡阶段。宋朝时“不止”词汇化为副词。韵律的制约、句法位置的变化、语义的泛化与虚化、使用频率的增加是“不止”副词化的动因,隐喻和重新分析是其副词... 先秦时期,否定结构“不+止”就已出现。两汉时期,“不止”处于否定结构到副词的过渡阶段。宋朝时“不止”词汇化为副词。韵律的制约、句法位置的变化、语义的泛化与虚化、使用频率的增加是“不止”副词化的动因,隐喻和重新分析是其副词化机制。现代汉语中,“止”由自由语素变为黏着语素,否定结构“不+止”演变为词汇单位,“不止”发展为动词。唐五代时,“不止”出现连词用法,宋代连词用法已经成熟。句法环境的变化是“不止”的语法化动因,类推是其语法化机制。在与“不但”“不只”“不仅”等词的竞争中,到现代汉语时“不止”的连词用法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 词汇化 语法化 历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