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之所以”的结构、源流及句式 被引量:4
1
作者 严慈 《励耘语言学刊》 2010年第1期22-36,共15页
所谓"之所以"用于句中,其实是结构助词"之2",犹"的",作定语标志,用在领属性偏正词组"N所以"中间——"N之所以",如同"N的所以";而用于句首的"之所以"是指示代词"之1",犹"其",作指示定语,用在名词性"所以"前头,构成... 所谓"之所以"用于句中,其实是结构助词"之2",犹"的",作定语标志,用在领属性偏正词组"N所以"中间——"N之所以",如同"N的所以";而用于句首的"之所以"是指示代词"之1",犹"其",作指示定语,用在名词性"所以"前头,构成指示性偏正词组——"之所以",如同"其所以"。"N之所以"和"之所以"这两种语法结构及其句式,来源于远古,而流传于现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N()所以 所以
下载PDF
古代汉语“何O之V”的构式研究
2
作者 王用源 赵子毅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41-45,共5页
运用构式理论与韵律语法相关理论,对“何O之V”构式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在该构式中,“何”位于O之前,作定语修饰O;而“之”处于O与V之间,作为衬音无实际意义。“何O之V”作为一个四字格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最终语法化为一个构式。“何... 运用构式理论与韵律语法相关理论,对“何O之V”构式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在该构式中,“何”位于O之前,作定语修饰O;而“之”处于O与V之间,作为衬音无实际意义。“何O之V”作为一个四字格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最终语法化为一个构式。“何O之V”的能产性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点,之后逐渐降低;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在文言等特定历史语境中运用,其他语境中很少出现。同时,该构式具有两种语用功能:委婉表达与强调表达,可以帮助听话者理解说话人的态度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OV” 构式 语法化 语用功能
下载PDF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3
作者 黄昌杰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中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结构助词“之”置于主谓结构“NP+VP”中间,形成体词性偏正结构“NP之VP”,相当于现代汉语“NP的VP”。该结构在句法上只能分布于主、宾位;在语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是谓语核心动词的论元成分;在语用上具有指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VP_(1)而VP_(2)” “NPVP” 连词 “而” 结构助词
下载PDF
浅析《诗经》中的“v之v之”句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家平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讨论了《诗经》中的“v之v之”句式,并对前人认为不属于“v之v之”句式的“左之左之”、“右之右之”和“神之听之”等三句作了重点探讨,认为它们也应属于“v之v之”句式。
关键词 <诗经> "vv"句式
下载PDF
负面情态构式“一V了之”的构式化与语义分析
5
作者 申佳丽 曾传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一V了之”是负面情态构式。构式化方面,经历了由“以+X+了之”到“以+一V+了之”再到“一V了之”的演变过程。受求简心理的影响,变量“X”稳定为常量“一V”,“一V”较“X”更加简便,“以+X+了之”稳定为“以+一V+了之”;受类推作用... “一V了之”是负面情态构式。构式化方面,经历了由“以+X+了之”到“以+一V+了之”再到“一V了之”的演变过程。受求简心理的影响,变量“X”稳定为常量“一V”,“一V”较“X”更加简便,“以+X+了之”稳定为“以+一V+了之”;受类推作用和经济原则的影响,“以”字省略,“以+一V+了之”最终简缩为“一V了之”构式。语义方面,“一V了之”的语义有属于行域的“简单解决”义;有属于知域的“无奈而择”义、“漠不关心”义和“推卸责任”义;有属于言域的“规劝”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V了 语义 负面情态 三域
下载PDF
由明清小说看“称谓之不古”现象
6
作者 樊瑞冬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在称呼语的使用方面,古人往往会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并表现出鲜明的阶级属性或文化阶层属性。从明代后期至清代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也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 在称呼语的使用方面,古人往往会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并表现出鲜明的阶级属性或文化阶层属性。从明代后期至清代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也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批判“称谓之不古”现象,而在《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中,也出现了不顾现实身份而任意改变称呼语的描写。称呼语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属性,与整个社会文化、思想背景息息相关。在古典小说中,称谓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分析不同阶层、地位之间使用称呼语的差别,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探寻其背后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呼语 “称谓不古” 明清小说 社会属性 民族心理
下载PDF
汉语正反同义构式的认知研究--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懿 张雪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可以互换的认知理据;③正反同义构式语用动机及互换问题。"没有VP之前"是由语义相似的"没有VP"与"VP之前"两个正反结构进行概念整合而成,因此,"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能够互换;二者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差异则导致了各自使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同义构式 “VP前” “没有VP前” 构式语法 概念整合
下载PDF
关于“之所以”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兴才 《汉语学报》 2007年第4期34-40,共7页
本文认为古汉语"所以VP"不具有谓词性特征,其当属体词性结构;形成于"S+之+所以VP"的"之所以VP"(简记作"之所以")不置句首,而总是放在一定词语之后且用法同于不带"之"的"所以VP&... 本文认为古汉语"所以VP"不具有谓词性特征,其当属体词性结构;形成于"S+之+所以VP"的"之所以VP"(简记作"之所以")不置句首,而总是放在一定词语之后且用法同于不带"之"的"所以VP",其"之"为偏正结构中的助词。古汉语里的"之"还能以指示代词的身份修饰、限定"所以VP"结构,由此形成的"之所以VP"(简记作"之所以"),却是以名词性短语的形式作句子的主语而起领全句。来源与用法本不相同的"之所以"和"之所以",因形式上的相似引发了学界对"之所以"用法的争讼不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以” “所以VP” ”的用法 词汇化
下载PDF
张之洞政治思想初探——以《劝学篇》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文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君臣之纲"、"民权"、"议院"是《劝学篇》中体现张之洞政治思想的三大核心概念,张之洞以"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何必袭议院之名哉"阐明了他的政治立场,然而也给学界... "君臣之纲"、"民权"、"议院"是《劝学篇》中体现张之洞政治思想的三大核心概念,张之洞以"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何必袭议院之名哉"阐明了他的政治立场,然而也给学界留下了解读的难题,多年来聚讼纷纭。本文以《劝学篇》为基础,通过对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研究,认为张之洞的政治思想尽管是以君臣之纲为基石的德治主义,但并不影响张之洞在事实层面上对民权事业的实质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臣 秩序 民权 议院
下载PDF
渤海俗所贵者“太白山之菟”考辨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玉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80,共6页
《新唐书·渤海传》记渤海"俗所贵者"总计十四项。其中的"太白山之菟",唐晏、黄维翰和金毓黻诸先生皆主张应改为"太白山之兔"。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这种传统的观点受到了不断的挑战,相继出现... 《新唐书·渤海传》记渤海"俗所贵者"总计十四项。其中的"太白山之菟",唐晏、黄维翰和金毓黻诸先生皆主张应改为"太白山之兔"。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这种传统的观点受到了不断的挑战,相继出现"东北虎"说和"茯苓"说两种观点,对于这些新观点的提出与发表,在进一步寻求根据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感到新说仍难持立,旧说尚难率而易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太白山 太白山
下载PDF
《左传》“寡君之以为戮”歧解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若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2-85,90,共5页
《左传》“寡君之以为戮”的“之”和“以”,自王引之以来,语法学界对其词性、词义和结构关系有四种不同认识。其实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之以为戮,同以之为戮”——“把我作为杀戮对象”才是唯一正确的讲法。
关键词 《左传》 以为戮 为戮 歧义 解辨
下载PDF
《墨子》征引句式研究——兼辨“之道之曰”句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萍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墨子》征引古典及古人言论共有四五十处,征引表达相当丰富,且呈现出一些独有的句式,除常见的"NP曰",还有"NP闻之(曰)""NP有之曰""古者有语(曰)""NP道之曰""NP之道曰"&qu... 《墨子》征引古典及古人言论共有四五十处,征引表达相当丰富,且呈现出一些独有的句式,除常见的"NP曰",还有"NP闻之(曰)""NP有之曰""古者有语(曰)""NP道之曰""NP之道曰""NP之言然曰""NP之道之曰"及其变式。其中"NP之道之曰"当为"NP之道曰"与"NP道之曰"两种句式的杂糅式,其中一"之"为衍文。《墨子》征引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由此可见《墨子》作为先秦典籍具有独特的语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征引方式 “NP道曰” “NP曰” 语料价值
下载PDF
国之公戈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振谦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第1期24-29,124,125,共8页
国之公戈是出土于山东省沂源县中庄镇南庄村西墓葬的国氏兵器,见于多种著录。其铭文应释为“國之雲卒”,而非旧释之“國之公戈”。其文字具有齐系文字特点,辞例具有燕系铭文格式特点,应是战国晚期乐毅破齐之后所铸。
关键词 公戈 齐系文字 云卒 燕系铭文
下载PDF
“以客之功”新解
14
作者 高云海 夏远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9-11,共3页
李斯《谏逐客书》一文中的"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以客之功",即"以客为功"——句中之"之"犹"为",应是一个泛义(意义广泛的)动词,这里可具体解为"成就"、"取得"... 李斯《谏逐客书》一文中的"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以客之功",即"以客为功"——句中之"之"犹"为",应是一个泛义(意义广泛的)动词,这里可具体解为"成就"、"取得"、"建立"之类的意思。"功",名词,功业义。"以客之功"意即"凭借客卿成就(取得、建立)功业"之义。目前流行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权威的训释都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客 新解
下载PDF
论《尚书》“作·名1/‘之’·名2”及先秦“为·名1/‘之’·名2”结构
15
作者 唐智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6-80,共5页
"作·名1/'之'·名2"与"为·名1/'之'·名2"结构可以为双宾结构,也可以为单宾结构,这要视动词"作"、"为"的不同义项而定;先秦及后世文献中的"为·名... "作·名1/'之'·名2"与"为·名1/'之'·名2"结构可以为双宾结构,也可以为单宾结构,这要视动词"作"、"为"的不同义项而定;先秦及后世文献中的"为·名1/'之'·名2"结构与《尚书》"作·名1/'之'·名2"结构一脉相承,在《左传》及其以后的文献典籍中动词"为"基本上替代了动词"作"作为双宾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作·名1/'’·名2”结构 “为·名1/'’·名2”结构 双宾结构 单宾结构 义项
下载PDF
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兼论“所”字
16
作者 刘敏芝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4-28,共5页
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之"是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一种认为"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比较这一结构中"所"、"所以&... 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之"是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一种认为"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比较这一结构中"所"、"所以"、"所以VP"的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同将"之"看做定语标记的主流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S所以VP” “所”
下载PDF
也谈古汉语“×之谓”式和“×之谓×”式的句法分析——向郭锡良先生请教
17
作者 陈若愚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76-79,共4页
古汉语"×之谓"式和"×之谓×"式,是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宾+之+动",后者是"主+之+动+宾"。确定主语或宾语,应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不同平面,不能认为凡施事就一定是主语,凡受... 古汉语"×之谓"式和"×之谓×"式,是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宾+之+动",后者是"主+之+动+宾"。确定主语或宾语,应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不同平面,不能认为凡施事就一定是主语,凡受事就一定是宾语。两式的"之"字,均为指示代词,起复指作用,作被复指词语的同位语;被复指的词语是宾语,"之"就是宾语;被复指的词语是主语,"之"就是主语;以前所说"之"是宾语前置标志的说法应当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渭”式 “×谓×”式 句法分析
下载PDF
《孟子》“送之门”的“之”如何解释
18
作者 郭浩瑜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4-80,共7页
《孟子》"送之门"的"之"目前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动词,一种认为是代词。文章通过对上古汉语文献的调查情况得出结论":之"应该理解为代词,指代"她"(女儿);结构是"送之于门"的意思,... 《孟子》"送之门"的"之"目前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动词,一种认为是代词。文章通过对上古汉语文献的调查情况得出结论":之"应该理解为代词,指代"她"(女儿);结构是"送之于门"的意思,省略了"于"。上古汉语里"送"后的"之"皆作代词解,先秦"送"后面带处所名词,一般用"于"介引,战国以后"于"经常省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门” 代词 动词
下载PDF
“诗佛”之静与盛唐之静:《鸟鸣涧》静境发微
19
作者 刘学忠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4-35,共2页
本文从大静、美静、新静与和静四个方面对王维山水诗《鸟鸣涧》的独特静境进行了独到分析,认为它写出了独具王维特质与时代风貌的"诗佛"之静与盛唐之静,堪称古代静诗之首,亦堪称盛唐山水诗之绝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价值。
关键词 《鸟鸣涧》 静境 “诗佛” 盛唐
下载PDF
试论《马氏文通》“统之”“总之”等连字的归属
20
作者 明茂修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马氏文通》"无属动字四之五"中,有数个连字马氏没有给出确切的归属,这些连字包括"统之"、"总之"、"陵迟而至"、"一岁至"、"不至"、"推而大之"、"推而... 在《马氏文通》"无属动字四之五"中,有数个连字马氏没有给出确切的归属,这些连字包括"统之"、"总之"、"陵迟而至"、"一岁至"、"不至"、"推而大之"、"推而远之"、"要其归"、"推此志也"。通过对这些连字的条分缕析,这些连字在马氏的词类系统中应该归入马氏所分的四类连字之中的承接连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连字 归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