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睡虎地书信木牍札记三则
1
作者 聂菲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56-62,171,共8页
本文是有关睡虎地书信木牍字词释读的三则短札。第一则认为“寄气(乞)就书”应理解为“寄给就的书信”,“寄乞”与“寄遗”“乞匃”相类。第二则指出“自以布此”是“自以布为襌裙、襦于此”的省略。第三则指出“直佐”与“直符”“直... 本文是有关睡虎地书信木牍字词释读的三则短札。第一则认为“寄气(乞)就书”应理解为“寄给就的书信”,“寄乞”与“寄遗”“乞匃”相类。第二则指出“自以布此”是“自以布为襌裙、襦于此”的省略。第三则指出“直佐”与“直符”“直候”“直更”结构相似,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晏子春秋》“直使”、《战国策》“直送”的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木牍 寄乞就书 自以布此 直使
下载PDF
《使朝鲜录》作者龚用卿生平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希国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7-133,共7页
关于龚用卿的生平事迹,诸家学人的论述主要是基于《明史》《明世宗实录》的片段记载以及《国朝献征录》中的龚氏墓志。以《福州通贤龚氏支谱》《云冈选稿》等几部龚氏家传文献为新材料,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龚用卿的生平事迹,也可以确定《... 关于龚用卿的生平事迹,诸家学人的论述主要是基于《明史》《明世宗实录》的片段记载以及《国朝献征录》中的龚氏墓志。以《福州通贤龚氏支谱》《云冈选稿》等几部龚氏家传文献为新材料,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龚用卿的生平事迹,也可以确定《使朝鲜录》作者龚用卿“字鸣治,号云冈”或“别号云冈”,其生于弘治十四年辛酉五月二十四日,卒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六月十七日,即生于公元1501年、卒于公元1564年,龚用卿的生卒年应该标为“龚用卿(1501-1564)”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朝鲜录》 《福州通贤龚氏支谱》 龚用卿
下载PDF
“使令句”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曹晋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2-617,共16页
"使令句"是上古汉语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 "使令句"是上古汉语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尊卑关系]以及整个构式表达[±未然]这六个语义特征分析了这一变化过程,以及"使令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语义特征分析可以展现词汇特征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历时层面,则体现为特征变化与相应的句法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令句 致使 语义特征 语法化
下载PDF
假设连词“使”的语法化动因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 马贝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1-66,共6页
假设连词"使"产生于先秦,由泛义动词"使"发展而来,经历了"使令动词-泛义动词-假设连词"的演变模式。"使+N+V2"格式中V2所表示事件实现可能性的弱化、事件所在时间的变化以及事件关涉人物的变化... 假设连词"使"产生于先秦,由泛义动词"使"发展而来,经历了"使令动词-泛义动词-假设连词"的演变模式。"使+N+V2"格式中V2所表示事件实现可能性的弱化、事件所在时间的变化以及事件关涉人物的变化是"使"语法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词 使 泛义动词 语法化
下载PDF
从朝集使到进奏院 被引量:17
5
作者 于赓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5-50,共6页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的时间里,朝集使制度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其参与考课的任务已被其他制度替代,而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则被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的唐德宗加以利用,建中元年朝集使制度恢复,其目的在于重塑朝廷威望。但是当时藩镇割据的现实使朝集使制度无法顺利延续,终于在贞元三年最后终止。而出现于代宗时期的各道进奏院由于更契舍时局而取代了朝集使制度,成为唐中后期地方与中央联系的重要渠道。在朝集使和进奏院制度上可以反映出唐代中央集权制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集使 进奏院 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 政治制度 古代
下载PDF
“一介之使”再辨——兼谈量词“介”的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胡世文 徐朝红 《云梦学刊》 200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量词“介”可能来源于名词“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介之使 名词 量词
下载PDF
试论宋仁宗朝宰相兼枢密使之职权 被引量:9
7
作者 田志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8,共8页
北宋前期,宋朝中央主管民政的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并为"二府",共同参与朝廷军国大政的决策,二府长贰官员构成了北宋前期的宰辅决策集团。随着宋朝与周边政权关系及内部政治环境的变化,二府权能及军事决策... 北宋前期,宋朝中央主管民政的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并为"二府",共同参与朝廷军国大政的决策,二府长贰官员构成了北宋前期的宰辅决策集团。随着宋朝与周边政权关系及内部政治环境的变化,二府权能及军事决策机制不断调整和改革,庆历时期,宋仁宗继太祖之后第二次实行宰相兼枢密使制度,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二府军事决策机制调整的背后凸显出宋朝皇帝军事指挥能力下降的同时其治国的基本方略却得以巩固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宰相 枢密使 决策机制
下载PDF
“使”字句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施文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4-66,共3页
现代汉语的教材往往把“使”字句当作典型的兼语句.但是,因为不同的“使”字句中“使”的含义并不相同,所以句子的结构就发生了变化.本文把“使”字句分为A和B两类,其中A类“使”字句是兼语句,B类“使”字句不是兼语句.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句法 兼语句 句子结构
下载PDF
从古代习俗看词义训释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少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试以涉及婚姻、生育二例,谈谈古代习俗对于词语训释的价值。一是不熟悉习俗导致训释不得要领,《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的“反”特指休弃,“持其踵”是亲迎之际赵太后给女儿穿屦的动作;二是根据习俗纠正注释错误,《勾践灭吴》... 本文试以涉及婚姻、生育二例,谈谈古代习俗对于词语训释的价值。一是不熟悉习俗导致训释不得要领,《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的“反”特指休弃,“持其踵”是亲迎之际赵太后给女儿穿屦的动作;二是根据习俗纠正注释错误,《勾践灭吴》“生三人、生二人”不能释为“一胎生三个婴儿、一胎生两个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习俗 词义训释 注释 “持其踵”“必勿使反”“生三人”
下载PDF
孔子“思无邪”之“思”解诂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付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9-102,共4页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其中的"思"字,歧解颇多。然而,无论将"思"解作实词"思想"的类义还是语助词虚词,都没有抓住解读"为政"话语框架下"思无邪&q...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其中的"思"字,歧解颇多。然而,无论将"思"解作实词"思想"的类义还是语助词虚词,都没有抓住解读"为政"话语框架下"思无邪"的要旨。事实上,"思"当解作"使","无邪"的逻辑主语系"闻诗者""歌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思无邪 使
下载PDF
“使”“令”由使派义到致使义转化的语义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 赵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使”“令”致使义的用法,是由使派义经使役义发展而来的,其语法化受同一句子结构中另一个谓词和句首名词的影响。共现谓词的弱动作性、状态性、非主动性及非自主性是其重要的促变因素,句首成分施事性的弱化和话题化的增强也促成了这... “使”“令”致使义的用法,是由使派义经使役义发展而来的,其语法化受同一句子结构中另一个谓词和句首名词的影响。共现谓词的弱动作性、状态性、非主动性及非自主性是其重要的促变因素,句首成分施事性的弱化和话题化的增强也促成了这种变化。同时,“使”“令”的语法化还受到自身微观语义的影响。由于句内成分语义条件的变化,“使/令”字句在现代汉语中不再具有使派义和使役义,成为了表致使范畴的典型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 “令” 使派 使役 致使
下载PDF
据清华简再谈“行李”之“李”
12
作者 兰碧仙 叶玉英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行李}指使者,在典籍中作“行李”或“行理”。千百年来学者多以通假来解释“李”“理”“使”之间的关系。清华简《系年》{使人}一词写作“■人”,为重新解释“行李”之“李”提供了新的线索。“■”是楚国人为记录{使者}之{使}而造的... {行李}指使者,在典籍中作“行李”或“行理”。千百年来学者多以通假来解释“李”“理”“使”之间的关系。清华简《系年》{使人}一词写作“■人”,为重新解释“行李”之“李”提供了新的线索。“■”是楚国人为记录{使者}之{使}而造的一个部分表意的双声符字,从子,子、来皆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李 使
下载PDF
关于“使”是动词还是介词问题
13
作者 陈伟 《平原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88-91,共4页
在“N^1+使+N^2+V”句式中,“使”是动词还是介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分别从对“使”是介词的否定、正面立论、类比推证以及“使”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结论:“使”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是具有使... 在“N^1+使+N^2+V”句式中,“使”是动词还是介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分别从对“使”是介词的否定、正面立论、类比推证以及“使”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结论:“使”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是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 动词 介词
下载PDF
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现象与制度渊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大坤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辽朝共有北南二枢密院,但每一枢密院可以由两名或以上枢密使共同执掌。辽朝的知枢密院事实乃未经正授的枢密使,因此当辽朝同一枢密院内有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并立,实际上也相当于该枢密院同时受两位同级别长官管辖。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 辽朝共有北南二枢密院,但每一枢密院可以由两名或以上枢密使共同执掌。辽朝的知枢密院事实乃未经正授的枢密使,因此当辽朝同一枢密院内有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并立,实际上也相当于该枢密院同时受两位同级别长官管辖。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现象的制度渊源来自于五代,一方面因袭了晚唐五代两名枢密使共同执掌枢密院的传统,另一方面继承并推动了枢密院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密院 枢密使 辽朝 五代
下载PDF
人工智能结合生物网络对“养血清脑制剂”和“逍遥丸”组方的优化及验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倩 魏宇 +5 位作者 郭凯敏 王文佳 周水平 孙鹤 方坚松 胡蕴慧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探寻符合中医药传统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思路,为复方中药二次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围绕“君臣佐使”理论,基于中药材安全性预测模型,预测养血清脑制剂、逍遥丸中佐药和使药的安全性:(1)剔除安全性低的药材后获...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探寻符合中医药传统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思路,为复方中药二次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围绕“君臣佐使”理论,基于中药材安全性预测模型,预测养血清脑制剂、逍遥丸中佐药和使药的安全性:(1)剔除安全性低的药材后获得改良方;(2)保留安全性高的药材,结合中药材成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性质(ADME)及靶点网络分析获得改良方。随机游走算法计算养血清脑制剂改良方、逍遥丸改良方与其原方的相关性。取ICR小鼠11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0.2 g/kg组、养血清脑制剂原方7、14、28 g/kg组和改良方7、14、28 g/kg组,每组14只。末次给药后1 h各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观察药物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随机将78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盐酸氟西汀0.01 g/kg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结合孤养抑郁大鼠模型对照组、逍遥丸原方4.34 g/kg组、改良方4.44 g/kg和4.40 g/kg组,每组13只。在试验第0、7、14、21、28、35、42、49、56、63 d分别称体质量,进行糖水消耗试验和敞箱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结果:养血清脑制剂改良方和原发性头痛显著相关(Z score=11.9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养血清脑制剂原方7、14、28 g/kg组和改良方7、14、28 g/kg组均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呈现明显镇痛作用(P<0.05或P<0.01)。逍遥丸改良方与抑郁症显著相关(Z score=23.6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第63 d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显著抑郁症状(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逍遥丸改良方(减薄荷和茯苓)4.40 g/kg组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P<0.01),大鼠海马中DA、NE、5-HT、BDNF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优于逍遥丸原方4.34 g/kg组和改良方(减薄荷)4.44 g/kg组。结论:养血清脑制剂改良方镇痛作用与原方相当,逍遥丸改良方(减薄荷和茯苓)通过改善抑郁症状和增加DA、NE、5-HT、BDNF的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且优于原方。该方法可为复方中药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制剂 逍遥丸 人工智能 君臣佐使 组方优化 验证
原文传递
工具格介詞"使喚"的語法化過程研究
16
作者 劉春卉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河南確山方言工具格介詞"使喚"的語法化路徑存在兩種可能:一種跟泌陽方言的"使"一樣是在"使用"義的基礎上通過對連動結構重新分析發展而來,另一種则跟棗莊方言中的"叫"一樣在"役使"... 河南確山方言工具格介詞"使喚"的語法化路徑存在兩種可能:一種跟泌陽方言的"使"一樣是在"使用"義的基礎上通過對連動結構重新分析發展而來,另一種则跟棗莊方言中的"叫"一樣在"役使"義基礎上通過對兼語結構重新分析發展而來."使喚"用作介詞時通常會切合爲單音詞"suan^(33)",它在確山方言中與源自"握持"義動詞的工具格介詞"掌"通常可以互換,但也有些細微差别,差别的產生跟二者語法化爲工具格介詞的語義基礎及其語法化程度密切相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喚" 工具格介詞 語法化 "使" "叫"
原文传递
日语「N1V1ようにN2V2」目的复句中的致使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京爱 夏建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15-121,共7页
日语「ように」目的复句的汉译中,常常出现"使"、"让"等致使动词。把「ように」目的句设置成「N1V1ようにN2V2」的形式后,可以发现其中的N2和V2以及N1和V1分别对应"致使者"、"致使力"、"... 日语「ように」目的复句的汉译中,常常出现"使"、"让"等致使动词。把「ように」目的句设置成「N1V1ようにN2V2」的形式后,可以发现其中的N2和V2以及N1和V1分别对应"致使者"、"致使力"、"被使者"和"致使结果"这4个致使的基本要素。进一步考察结果表明,「ように」目的句强调其目的的"结果性",而且前后主语N1和N2可以不同,这使得「ように」本身内含了致使的语义。而目的范畴和致使范畴同属因果范畴,是原本表示目的的「ように」,内含致使语义的逻辑基础。此外,语料库调查的结果表明,「N1V1ようにN2V2」中,当N1为有情物时其汉译一般为"让",当N1为无情物时大多译为"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ように 目的复句 致使性 使
原文传递
《周易》“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异文疏解——兼论《尚书》中的两个“辩”字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杰 郜士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49,共6页
《周易》革卦'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中的'变'字,熹平石经作'辩',马王堆帛书作'使'。'变'和'辩'都应读为'弁'。虎皮、豹皮做的弁文采斐然,所以《象传》说'其文炳也&... 《周易》革卦'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中的'变'字,熹平石经作'辩',马王堆帛书作'使'。'变'和'辩'都应读为'弁'。虎皮、豹皮做的弁文采斐然,所以《象传》说'其文炳也''其文蔚也'。战国楚地的《周易》中,这个字很可能本来写作■、■一类形体,是'弁'。由于当时'史''弁'混同,有些版本上的'弁'被误认成了'史(使)'。在有的版本中,'弁'被按照当时'弁'的一种习惯用法读成了'变'。而在有的版本中,'弁'又被读成了同音的'辩'。这就是马王堆《周易》'使'、今本《周易》'变'和熹平石经《周易》'辩'字的由来。与此相关的是,《尚书·酒诰》'勿辩乃司民湎于酒'及《书序》或本'王辩荣伯作《贿肃慎之命》'的'辩'字,应当本来是'史(使)'字,被错认作了'弁',后来又被读作同音的'辩'。这几个例子说明,早期文献中存在着一些由于战国楚简中'史''弁'混同导致误认并衍生出众多异文的例子,有待于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变” “辩” “使” “弁” “史”“弁”混同
原文传递
侯马、温县盟书“明亟视之”及传世古籍相关问题合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培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3-361,共9页
本文结合新出金文和古书训解,通过语法、语义分析,认为侯马盟书、温县盟书常常出现的"明亟视之""永亟视之""适亟视之"里面的"亟视之"是"极之视之"之义,意即"穷困之且监视之&qu... 本文结合新出金文和古书训解,通过语法、语义分析,认为侯马盟书、温县盟书常常出现的"明亟视之""永亟视之""适亟视之"里面的"亟视之"是"极之视之"之义,意即"穷困之且监视之"。同时,文章对《尚书·舜典》的"殛鲧于羽山"的准确含义做了补充论证,对出土盟书"明亟视之"与《左传》盟辞"明神殛之"的差异提出了一些推测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盟书 传世文献 明亟视之 使动
原文传递
蔡京传世书札《节夫》与《宫使》二帖真伪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7-91,共5页
蔡京在北宋徽宗朝先后四次拜相,把持朝政长达十七年,名列"六贼"之首,《宋史》将其列入《奸臣传》。蔡京书法因政治上的恶名为世耻藏,传世极少,更罕有学者关注。《节夫帖》、《宫使帖》是蔡京传世作品中仅见的两通书札,皆藏于... 蔡京在北宋徽宗朝先后四次拜相,把持朝政长达十七年,名列"六贼"之首,《宋史》将其列入《奸臣传》。蔡京书法因政治上的恶名为世耻藏,传世极少,更罕有学者关注。《节夫帖》、《宫使帖》是蔡京传世作品中仅见的两通书札,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本篇考证《节夫帖》书写时间及所述事件原委,并对《宫使帖》的真伪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京书札 节夫帖 宫使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