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食义动词“吃”带宾情况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谢晓明 左双菊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6,共6页
饮食义动词"吃"从产生至今,带宾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主要表现在:(一)宾语的语义类型越来越丰富,由带受事宾语发展到以带受事宾语为主,非受事宾语类型越来越多;(二)受事宾语的所指范围从食物类名词逐渐扩大到非食物类名词,食... 饮食义动词"吃"从产生至今,带宾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主要表现在:(一)宾语的语义类型越来越丰富,由带受事宾语发展到以带受事宾语为主,非受事宾语类型越来越多;(二)受事宾语的所指范围从食物类名词逐渐扩大到非食物类名词,食物类名词经历了"固态食物名词→固态、非固态食物名词并存→以固态食物名词为主"这样一种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语类型 历史变化
下载PDF
动词“吃”替代“食、饭”历时小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平 《云梦学刊》 2010年第4期135-137,共3页
在古汉语中,表示"吞咽食物、饮料"义,秦汉由"食"和"饭"等词承担。"食"和"饭"兼有名词和动词二种语法功能,先秦至汉魏六朝"食"的动词用法超过了名词,元代以后随着"吃&... 在古汉语中,表示"吞咽食物、饮料"义,秦汉由"食"和"饭"等词承担。"食"和"饭"兼有名词和动词二种语法功能,先秦至汉魏六朝"食"的动词用法超过了名词,元代以后随着"吃"出现频率的增加,在通俗文献中"食"、"饭"主要用作名词。"吃"和"喫"是两个词,"吃"表"口吃"义,"喫"表"吞咽食物、饮料"义,魏晋出现混用,后归于一字。从晚唐五代起,"吃"在白话文中开始取代"食"和"饭"的这一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点 替代
下载PDF
湘西苗族吃鼓藏仪式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东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4,共4页
湖南湘西苗族以前也存在过合寨一起杀牛祭祖的吃鼓藏仪式,这一仪式与目前贵州苗族的吃鼓藏类似,虽然目前多写成"吃鼓藏",但"吃牯脏"是最初的写法,是对祭祀中吃牛牯脏的表面记述。另外,湘西苗族椎牛与吃鼓藏的关系,... 湖南湘西苗族以前也存在过合寨一起杀牛祭祖的吃鼓藏仪式,这一仪式与目前贵州苗族的吃鼓藏类似,虽然目前多写成"吃鼓藏",但"吃牯脏"是最初的写法,是对祭祀中吃牛牯脏的表面记述。另外,湘西苗族椎牛与吃鼓藏的关系,一开始可能是同一性质的祭祀,但至少发展到清朝的时候,椎牛与吃鼓藏已经是不同的两种祭祖仪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鼓藏 牯脏
下载PDF
近代汉语“吃”字被动句历时考察
4
作者 郑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吃"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时期一种特殊被动句式,约晚唐五代萌芽,元明发展,在元代话本、明代"三言"、"二拍"、《水浒传》、《金瓶梅》等白话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清代逐渐消亡。本文从"吃"字被动... "吃"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时期一种特殊被动句式,约晚唐五代萌芽,元明发展,在元代话本、明代"三言"、"二拍"、《水浒传》、《金瓶梅》等白话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清代逐渐消亡。本文从"吃"字被动句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察,客观呈现"吃"字被动句的演变路径,为"遭受"类来源被标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被动句 来源 发展 消亡原因
下载PDF
近代汉语“吃”字被动句相关问题再探讨
5
作者 郑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3-96,共4页
汉语语法学界素来关注被动式,近代汉语"吃"字被动句亦不例外。诸多学者以"吃"字被标的用字、来源、句式结构的考察上作为着力点,对"吃"字被动句进行全方位探讨。文章从"吃"、"喫"、&... 汉语语法学界素来关注被动式,近代汉语"吃"字被动句亦不例外。诸多学者以"吃"字被标的用字、来源、句式结构的考察上作为着力点,对"吃"字被动句进行全方位探讨。文章从"吃"、"喫"、"乞"三字的关系、"吃"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吃"字被动句与"被"字句的比较三个方面对"吃"字被动句再探讨,考察其用字、来源和发展过程中与"被"字句的差异。"遭受"义动词是汉语被动关系词的来源之一,也反映了汉藏语系内部语言被动关系词的发展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遭受”义 被字句 类型
下载PDF
“吃一吓”结构源考、发展与消亡——从《镜花缘》“吃一吓”结构谈起
6
作者 叶川 《新余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5-91,共7页
“吓”(hè)在“吃一吓”结构中是借用动词作动量词。“吓”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随着“吓”语义的泛化、组合关系的变化、构形重叠的形成及句法功能的改变,到明朝时期,“吓”与“吃”正式组合成“吃一吓”结构,表[+惊吓]义。明、... “吓”(hè)在“吃一吓”结构中是借用动词作动量词。“吓”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随着“吓”语义的泛化、组合关系的变化、构形重叠的形成及句法功能的改变,到明朝时期,“吓”与“吃”正式组合成“吃一吓”结构,表[+惊吓]义。明、清及民国时期该结构使用较广泛,清中后期的文本《镜花缘》中“吃一吓”结构屡屡出现。“吃一吓”结构后来在与其他同样具有[+惊吓]义如“吃一惊”类和“吓一跳”类动词性结构的竞争中变成了劣势结构,慢慢被社会淘汰,直至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吓”结构 “吓” 《镜花缘》
下载PDF
从文化和认知视角看汉语“吃”的隐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新清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22-25,共4页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有许多由"吃"组成的词和短语。如"吃力"、"吃惊"等,早已成为日常用语,但在使用这些说法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隐喻性表达。...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有许多由"吃"组成的词和短语。如"吃力"、"吃惊"等,早已成为日常用语,但在使用这些说法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隐喻性表达。对具有隐喻意义的"吃+X"短语进行归纳,并对吃的不同义项进行概念隐喻分析,拟刻画出"吃"的隐喻意义关系图,探索汉语"吃"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文化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中“吃”的隐喻研究:一个统一的解释
8
作者 褚静 许自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12-119,共8页
“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果以古汉语为起源依据,以《水浒传》《金瓶梅词话》和《红楼梦》为语料来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早期白话中“吃”的隐喻用法,可以将“吃”的用法整合于一个统一的认知框架中。受事“吃”是... “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如果以古汉语为起源依据,以《水浒传》《金瓶梅词话》和《红楼梦》为语料来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早期白话中“吃”的隐喻用法,可以将“吃”的用法整合于一个统一的认知框架中。受事“吃”是一个被动标记词,但“吃”的被动含义起源于受事“吃”这一行为可能伴随某些负面结果。这一用法不利于交际,因此“吃”这一隐喻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这个过程和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早期白话 概念隐喻
下载PDF
明代“吃”字式与“被”字式比较研究
9
作者 赵明秀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30-136,共7页
明代是"吃"字式与"被"字式虚化程度较高的时期。经对明代三部文献——《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中"吃"字式与"被"字式的调查,发现"吃"字式与"被"字式不仅结... 明代是"吃"字式与"被"字式虚化程度较高的时期。经对明代三部文献——《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中"吃"字式与"被"字式的调查,发现"吃"字式与"被"字式不仅结构类型有差异,相同结构类型的内部组成成分也呈现较多不同,"被"字式比"吃"字式虚化程度高,且两者在北方方言中比在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总结其原因,可能与"吃"字式与"被"字式的产生来源、年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式 “被”字式 比较
下载PDF
“生X的气”等相关格式的产生与来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红妮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7年第11期42-45,共4页
从词汇化和历时的角度对汉语离合词中"生X的气"等相关格式的产生与来源进行动态考察,分析"生气"、"帮忙"、"上当"、"随便"、"捣乱"、"吃醋"等一系列词的成词和&... 从词汇化和历时的角度对汉语离合词中"生X的气"等相关格式的产生与来源进行动态考察,分析"生气"、"帮忙"、"上当"、"随便"、"捣乱"、"吃醋"等一系列词的成词和"生X的气"等相关格式的产生过程,用语料事实指出"生X的气"等格式产生的来源基础是"吃X的醋"格式,并在理论上探讨此类新的语言格式演变产生的动因和机制,认为是这类"离合词"在词汇化与去词汇化的两种演变过程中,汉语整合造词造句和类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X的气”等相关格式 来源 X的醋” 整合 类推
下载PDF
关汉卿杂剧“被”字句研究(续)
11
作者 许巧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5-88,共4页
关汉卿十八种杂剧的被动句系统,"被"字句占绝大部分,此外还有由"教""着""吃"所构成的被动句。本文即从"教""着""吃"构成的被动句入手,主要通过平面描写、数理... 关汉卿十八种杂剧的被动句系统,"被"字句占绝大部分,此外还有由"教""着""吃"所构成的被动句。本文即从"教""着""吃"构成的被动句入手,主要通过平面描写、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关剧中的被动句系统作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冀为被动句的历时研究提供更翔实的共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杂剧 “教”字句 “着”字句 ”字句
下载PDF
再探近代汉语“乞”字被动句的来源
12
作者 郑宏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乞"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中的特殊被动句式,前辈时贤多有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汉语"乞"字被动句在发展演变上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与《水浒传》《金瓶梅词话》《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吃"&qu... "乞"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中的特殊被动句式,前辈时贤多有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汉语"乞"字被动句在发展演变上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与《水浒传》《金瓶梅词话》《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吃""盙"相同的来源,即"乞"是"吃"的同音借字;一条是与明本潮州戏文和现代汉语方言中被动标记词"乞"相同的来源,即"给予"义动词发展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字被动句 “给予”义
下载PDF
从英汉句子的及物性看英汉思维的时空性强弱差异——以eat和“吃”的句法及物性对比为例
13
作者 杨静 王文斌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30,共12页
基于及物性的认知视角,本文提出句子的及物性与思维的时空性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通过对比英汉常用动词eat和“吃”的句法表现可见,英语句子的及物性更强,而汉语的及物性较弱,因为英语句子更注重表征能量传递的完整性、顺序性和连续性,... 基于及物性的认知视角,本文提出句子的及物性与思维的时空性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通过对比英汉常用动词eat和“吃”的句法表现可见,英语句子的及物性更强,而汉语的及物性较弱,因为英语句子更注重表征能量传递的完整性、顺序性和连续性,汉语句子则更倾向于打破上述特性,突显事件的参与者。英汉句子之间的及物性差异可进一步说明英汉民族思维的时空性强弱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时空性 英汉思维差异 EAT
原文传递
“V吃+N”结构的认知语义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韩金广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7,共7页
本文源于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动词"吃"后面多为负面的或者说是消极性的词语,如"吃亏"、"吃苦"、"吃败仗"、"吃官司"等,为什么相应的"吃便宜"、"吃胜仗"等不能说?... 本文源于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动词"吃"后面多为负面的或者说是消极性的词语,如"吃亏"、"吃苦"、"吃败仗"、"吃官司"等,为什么相应的"吃便宜"、"吃胜仗"等不能说?本文先对"吃"和它后面名词的搭配方式进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对"V吃+N"结构进行分析,找出这些搭配的理据性,并对动词"吃"的义项进行简单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义 转喻 隐喻 “迫力”图式
原文传递
“吃”的隐喻映现规律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再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125,共3页
运用认知语义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研究"吃"所衍生的词义,通过对其原型义项、引申义项及其所构成的习语进行分析,揭示"吃"的语义映现的方式和规律。
关键词 隐喻和转喻 语义映现规律
原文传递
“吃+N”构式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4,共6页
三字惯用语"吃+N"的意义不能通过"吃"与"N"语义的简单组合进行推导,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吃+N"构式。"吃+N"构式可以分为:就餐义"吃+N"和为生义"吃+N",其构式义为&... 三字惯用语"吃+N"的意义不能通过"吃"与"N"语义的简单组合进行推导,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吃+N"构式。"吃+N"构式可以分为:就餐义"吃+N"和为生义"吃+N",其构式义为"凸显‘吃’的某种特征",由于"N"的所指不同,所突出的相关特征也不同,同时"N"所凸显的特征,通过一般社会语境的比照产生了各自的蕴含意义,因此"吃+N"构式被社会化、习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习语化 +N
原文传递
汉语旁格宾语的实现机制及其语法后果——以“吃食堂”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劲荣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43,共13页
本文立足于构式的及物性视角,以处所宾语为例讨论旁格成分做宾语现象。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动词的作用在于指示事件图景,处所成分做宾语是由构式决定的,构式的及物性特征要求其宾语成分必须凸显。这能证明宾语的性质是处所宾语而非受事宾... 本文立足于构式的及物性视角,以处所宾语为例讨论旁格成分做宾语现象。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动词的作用在于指示事件图景,处所成分做宾语是由构式决定的,构式的及物性特征要求其宾语成分必须凸显。这能证明宾语的性质是处所宾语而非受事宾语,也能证明构式的意义是如何浮现出来的,因为有一系列句法语义特征作为依据。该构式在于确认某种行为方式,表示的是特殊"现象"而非具体"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格宾语 实现机制 语法后果 构式及物性 食堂”
原文传递
试论汉语“施事→原因”演变的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贝加 朱福妹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8,共9页
介词"被"所介引的论元有过"施事→原因"的演变,导致原因介词"被"产生的因素是"被+N_2+V_2"式中N_2、V_2的语义类型变化。原因连词"被"有两个来源,即原因介词"被"与被动介... 介词"被"所介引的论元有过"施事→原因"的演变,导致原因介词"被"产生的因素是"被+N_2+V_2"式中N_2、V_2的语义类型变化。原因连词"被"有两个来源,即原因介词"被"与被动介词"被",而原因连词"吃"只有被动介词"吃"一个来源。这是因为"首发演变"和"后随演变"之间不是拷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介词 原因连词 “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