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汉以前“倭”涵义变迁略考——试析《山海经》《论衡》《汉书》对“倭”的不同理解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6-75,共10页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
山海经
论衡
汉书
盖国
畅草
宛
九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周蒡京与殷周■祭——殷周苑囿与祭竈传统
被引量:
6
2
作者
冯时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5-15,共11页
西周金文习见蒡京,其与周、宗周、成周不同,而独称“京”,性质为王室苑囿,地在秦阿房故地,于秦汉上林苑中,最初则为文王之灵囿,其事见载于《诗·大雅·灵台》。蒡京沼池遍布,禽兽出没,故其间必筑作绝高台基之建筑,以避潮湿与兽...
西周金文习见蒡京,其与周、宗周、成周不同,而独称“京”,性质为王室苑囿,地在秦阿房故地,于秦汉上林苑中,最初则为文王之灵囿,其事见载于《诗·大雅·灵台》。蒡京沼池遍布,禽兽出没,故其间必筑作绝高台基之建筑,以避潮湿与兽害,故而称“京”,且借景而作辟雍等宫室。蒡京作为王朝苑囿,为生养之地,周王以[食宛]祭祭之,是为制度。殷周[食宛]祭实即竈祭,目的在于祈食主生养,[食宛]为养生之和豆饴糖,世以为竈糖。竈祭迎神于室之西南隅尊处,遂室之西南隅本称“宛”,后转为“奥”,故祭竈也就是祭奥,殷周祭竈则或称[食宛]大室。利用殷周金文史料,参诸传世文献,可揭示其时之苑囿制度与祭竈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
蒡京
苑囿
[食
宛
]祭
竈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脘”
3
作者
徐国莉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2-73,共2页
论文从形、音、义分析“脘”的词源义,认为它与“宛”为同源词。“脘”的词义从“胃腔”一直引申发展,进一步可指心、心思。
关键词
脘
宛
词源义
引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铜鼎铭文补释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合肥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20,共2页
辽阳博物馆收藏了一件1993年在辽阳市东电四公司出土的战国铜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刊发了铜鼎的照片和铭文。李智裕先生对铜鼎铭文作了很好的讨论。我们在李智裕先生讨论的基础上对铜鼎铭文作进一步的释读,我们认为铭...
辽阳博物馆收藏了一件1993年在辽阳市东电四公司出土的战国铜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刊发了铜鼎的照片和铭文。李智裕先生对铜鼎铭文作了很好的讨论。我们在李智裕先生讨论的基础上对铜鼎铭文作进一步的释读,我们认为铭文中的"成"读为"宛城",与燕玺中的"宛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铜鼎铭文
燕国
宛
城
原文传递
题名
东汉以前“倭”涵义变迁略考——试析《山海经》《论衡》《汉书》对“倭”的不同理解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升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6-75,共10页
文摘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关键词
倭
山海经
论衡
汉书
盖国
畅草
宛
九夷
Keywords
倭 (wo)
Classic on Maintains and Rivers
On Balance
Book of Former Hart
the Gai Nation
radix curcumae
宛 (wan)
nine ancient tribes in the east
分类号
K313.21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周蒡京与殷周■祭——殷周苑囿与祭竈传统
被引量:
6
2
作者
冯时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5-15,共11页
文摘
西周金文习见蒡京,其与周、宗周、成周不同,而独称“京”,性质为王室苑囿,地在秦阿房故地,于秦汉上林苑中,最初则为文王之灵囿,其事见载于《诗·大雅·灵台》。蒡京沼池遍布,禽兽出没,故其间必筑作绝高台基之建筑,以避潮湿与兽害,故而称“京”,且借景而作辟雍等宫室。蒡京作为王朝苑囿,为生养之地,周王以[食宛]祭祭之,是为制度。殷周[食宛]祭实即竈祭,目的在于祈食主生养,[食宛]为养生之和豆饴糖,世以为竈糖。竈祭迎神于室之西南隅尊处,遂室之西南隅本称“宛”,后转为“奥”,故祭竈也就是祭奥,殷周祭竈则或称[食宛]大室。利用殷周金文史料,参诸传世文献,可揭示其时之苑囿制度与祭竈传统。
关键词
殷周
蒡京
苑囿
[食
宛
]祭
竈祭
Keywords
the Shang and Zhou period
Pangjing蒡京
yuanyou苑囿(park)
the
wan
[食
宛
] sacrifice
the zhao竈 sacrifice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脘”
3
作者
徐国莉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2-73,共2页
文摘
论文从形、音、义分析“脘”的词源义,认为它与“宛”为同源词。“脘”的词义从“胃腔”一直引申发展,进一步可指心、心思。
关键词
脘
宛
词源义
引申
Keywords
wan
(脘)
wan
(
宛
)
etymological meaning
extend the meaning
分类号
H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铜鼎铭文补释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合肥
机构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20,共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11&ZD126)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安徽出土金文集释"(AHSKQ2014D12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辽阳博物馆收藏了一件1993年在辽阳市东电四公司出土的战国铜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刊发了铜鼎的照片和铭文。李智裕先生对铜鼎铭文作了很好的讨论。我们在李智裕先生讨论的基础上对铜鼎铭文作进一步的释读,我们认为铭文中的"成"读为"宛城",与燕玺中的"宛阳"有关。
关键词
战国
铜鼎铭文
燕国
宛
城
Keywords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scriptions on bronze Ding-tripod, Yan State,
wan
Cheng
宛
城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汉以前“倭”涵义变迁略考——试析《山海经》《论衡》《汉书》对“倭”的不同理解
王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周蒡京与殷周■祭——殷周苑囿与祭竈传统
冯时
《中原文化研究》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释“脘”
徐国莉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铜鼎铭文补释
孙合肥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