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因子,Foxp3、STAT5的调控作用,探讨溃结灵防治UC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进行中药复方溃结灵药物干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目的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因子,Foxp3、STAT5的调控作用,探讨溃结灵防治UC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进行中药复方溃结灵药物干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黏膜蛋白原位表达,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Foxp3、STAT5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IL-2、IL-10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P<0.05,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IL-2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溃结灵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IL-10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结肠黏膜Foxp3、STAT5的原位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Foxp3、STAT5的原位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Foxp3、STAT5 m RNA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5,P<0.01),而溃结灵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Foxp3 m 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STAT5 m RNA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溃结灵对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IL-2、IL-10含量以及Foxp3、STAT5原位蛋白和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可能是其促进Treg细胞的分化,发挥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КB(NF-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КB(NF-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核蛋白,利用以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 TM NF-КB p65试剂盒检测NF-КB相对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NF-КB相对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0.440±0.11 vs 0.261±0.04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黏膜NF-КB相对活性(0.261±0.056,0.269±0.106)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NF-КB参与了UC大鼠的发病过程,溃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NF-КB相对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因子,Foxp3、STAT5的调控作用,探讨溃结灵防治UC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进行中药复方溃结灵药物干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黏膜蛋白原位表达,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Foxp3、STAT5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IL-2、IL-10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P<0.05,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IL-2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溃结灵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IL-10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结肠黏膜Foxp3、STAT5的原位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Foxp3、STAT5的原位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Foxp3、STAT5 m RNA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5,P<0.01),而溃结灵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Foxp3 m 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STAT5 m RNA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溃结灵对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IL-2、IL-10含量以及Foxp3、STAT5原位蛋白和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可能是其促进Treg细胞的分化,发挥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
文摘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КB(NF-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核蛋白,利用以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 TM NF-КB p65试剂盒检测NF-КB相对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NF-КB相对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0.440±0.11 vs 0.261±0.04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黏膜NF-КB相对活性(0.261±0.056,0.269±0.106)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NF-КB参与了UC大鼠的发病过程,溃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NF-КB相对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