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7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human-derived novel gut commensal Luoshenia tenuis regulates body weight and food intake in mice
1
作者 Yu Jiang Mengxuan Du +6 位作者 Lisheng Xie Minzhi Jiang Yaokun Zhang Mingxia Bi Chang Liu Hongwei Liu Shuangjiang Liu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830-841,共12页
Many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gut microbes modulate host metabolism.In this study,we characteriz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 novel gut commensal Luoshenia tenuis against host metabolic disorders.First,by in silic... Many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gut microbes modulate host metabolism.In this study,we characteriz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 novel gut commensal Luoshenia tenuis against host metabolic disorders.First,by in silico analysis,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L.tenuis was prevalent in the gut microbiomes of healthy humans but were depleted specifically in obesity cohorts.Further in vitro cultivation revealed that L.tenuis produced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that were verified to modulate host metabolism and some other volatile metabolites to benefit hosts by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tumor.Second,gavage of the L.tenu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body weight gain and food intake of high-fat diet-feeding C57BL/6J mice,which was in parallel with the changed expression level of genes related to satiety and feeding behavior.We then performed the gavage trial using diet induced obese mice,and it revealed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L.tenuis alleviated significantly the abnormal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s and reduce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In summary,this study revealed a previously-unknown human gut commensal microbe that benefited host metabolism,and set the s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next-generation probiotic applicable for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oshenia tenuis Gut microbe Feeding behavior oBESITY Next-generation probiotic
下载PDF
细弱红翎菜(Solieria tenuis)的物种鉴定及其在青岛市琅琊台湾海域的生长调查研究
2
作者 闫舒恒 王旭雷 +9 位作者 王立军 顾文辉 解修俊 高山 羌玺 卓锦涛 郭梦林 刘雪华 王宗灵 王广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2021年7月末至10月初,位于黄海沿岸的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台湾贡口拦海坝处出现大量悬浮生长的大型红藻。为明确该类群的分类地位,探究其生物学特征,对该处红藻群体展开了实地调研,并采集相关样本开展了形态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2021年7月末至10月初,位于黄海沿岸的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台湾贡口拦海坝处出现大量悬浮生长的大型红藻。为明确该类群的分类地位,探究其生物学特征,对该处红藻群体展开了实地调研,并采集相关样本开展了形态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该群体主要由一种红藻组成,藻体紫红色、圆柱形,质软多肉,高度可达20cm,不规则互生分枝,分枝基部强烈缢缩、顶端尖细;藻体主轴横截面观可见较小的含色素外皮层细胞以及较大的近圆形假薄壁细胞和分布在髓层中央的散乱、疏松的丝状细胞。结合分子标记rbc L和cox 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该物种被鉴定为细弱红翎菜(Solieria tenuis Zhang et Xia)。与历史研究记录不同,贡口拦海坝处的细弱红翎菜群体缺乏固着器和繁殖结构,悬浮性营养生长,所在海域丰富的氮磷营养可能为其快速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生长高峰期该群体总生物量约6 t (干重),是一次局部区域性小规模“藻华”。细弱红翎菜的悬浮生态型和暴发性增殖现象表明该物种可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其生理特征和潜在的生态风险需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弱红翎菜 RBCL 系统发育分析 悬浮红藻 藻华
下载PDF
胶东盘子涧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来自包裹体、H-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智云宝 王英鹏 +7 位作者 范海滨 王巧云 董健 马莉 谢颂诗 郝兴中 刘芳 李瑞翔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9-540,共12页
盘子涧金矿床地处华北板块胶辽隆起区,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上。金矿的形成主要与区内控矿断裂——盘子涧断裂和中生代岩浆岩有关。为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并控讨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不同阶段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 盘子涧金矿床地处华北板块胶辽隆起区,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上。金矿的形成主要与区内控矿断裂——盘子涧断裂和中生代岩浆岩有关。为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并控讨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不同阶段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体激光拉曼及H—O同位素分析研究。盘子涧金矿床成矿热液期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分别是黄铁矿—石英阶段(Ⅰ阶段)、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Ⅱ阶段)、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阶段)。其中Ⅱ、III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有3种类型,分别是富液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介于142~348℃,主要集中于200~300℃,盐度介于4.44%~10.98%NaCl_(eqv)。石英的δD_(V-SMOW)值为-74.6‰~-68.5‰,δ^(18)O_(V-SMOW)值为+11.65‰~+13.92‰。显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来源于地幔,以岩浆热液为主,并伴有部分大气降水加入。矿床成因类型属石英脉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子涧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胶东
下载PDF
主要环境因子对细弱蜈蚣藻(Grateloupia tenuis)孢子发育的影响及生活史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曹翠翠 赵凤琴 +1 位作者 郭少茹 王宏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8-304,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细弱蜈蚣藻(Grateloupia tenuis Wang et Luan)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其发育影响的研究,同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1)在4—30°C范围内,盘状体形成与直立枝生长的最适...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细弱蜈蚣藻(Grateloupia tenuis Wang et Luan)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其发育影响的研究,同时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1)在4—30°C范围内,盘状体形成与直立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C;(2)在光照强度10—200μmol范围内,盘状体形成和直立枝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3)孢子(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类型;(4)生活史由单倍体的雌、雄配子体,双倍体的果孢子体(囊果)及四分孢子体构成,四分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属于典型的同型世代交替;与属模蜈蚣藻(G.filicina)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弱蜈蚣藻 温度 光照强度 孢子发育 生活史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褐土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艳芳 刘金钊 +1 位作者 李志超 刘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72-1984,共13页
探究不同氮肥水平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褐土玉米土壤N_(2)O排放和氮转化功能基因的影响,为阐明AM真菌在褐土N_(2)O排放中的作用和效应提供理论依据。设置氮肥用量(NⅠ:105 mg/kg;NⅡ:210 mg/kg)、AM真菌(M0:不接种AM真菌;M1:接种根内根... 探究不同氮肥水平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褐土玉米土壤N_(2)O排放和氮转化功能基因的影响,为阐明AM真菌在褐土N_(2)O排放中的作用和效应提供理论依据。设置氮肥用量(NⅠ:105 mg/kg;NⅡ:210 mg/kg)、AM真菌(M0:不接种AM真菌;M1: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M2: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M3:接种Rhizophagus intraradices+Funneliformis mosseae等比例混合)双因素盆栽试验。测定植株地上部全氮含量、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N_(2)O排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分析土壤硝化功能基因(amoA-AOA和amoA-AOB)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的丰度。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均可显著降低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不同AM真菌处理下N_(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M0>M2>M1>M3。相同AM真菌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在NⅡ施氮水平高于NⅠ施氮水平;相同AM真菌处理的玉米菌根侵染率在NⅡ施氮水平低于NⅠ施氮水平。与M0相比,NⅠ条件下M1、M2和M3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24.5%、20.8%和45.3%,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9.7%、14.9%和30.2%,植株地上部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6.3%、35.2%和59.6%;与M0相比,NⅡ条件下M1、M2和M3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20.9%、24.8%和40.0%,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36.3%、25.6%和45.2%,植株地上部全氮含量分别增加33.2%、43.9%和95.4%。两种施氮水平下,AM真菌可显著降低土壤硝化功能基因(amoA-AOA和amoA-AOB)丰度,增加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丰度。AM真菌与N_(2)O排放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盆栽试验条件下,接种AM真菌均可增强两种氮肥用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能力,调节硝化、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减少土壤N_(2)O气体的排放,且两种AM真菌混合处理的N_(2)O减排效应强于单一AM真菌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N_(2)o排放 氮转化功能基因 褐土 玉米
下载PDF
理气舒心片中染色剂金胺O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静 张强 +2 位作者 李本淳 崔业波 马彧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建立理气舒心片中染色剂金胺O的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OMNI-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33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436 nm。结果:金... 目的:建立理气舒心片中染色剂金胺O的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OMNI-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33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436 nm。结果:金胺O在0.967~8.703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5.01%(RSD=2.3%,n=6),精密度、重复性和溶液稳定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92μg·g^(-1)。6家生产企业共38批样品中发现有1家企业的5批样品中检出金胺O,含量在1.06~4.63μ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理气舒心片中金胺O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舒心片 染色剂 金胺o 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臭氧氧化+A/O+臭氧氧化工艺在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中的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洲 羌金凤 徐芸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化工园区废水成分复杂,难降解物质多。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选用分质强化混凝沉淀+臭氧氧化作为预处理工艺,同时采用水解酸化+厌氧好氧(Anaerobic/Oxic,A/O)的二级处理工艺和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的深度处理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 化工园区废水成分复杂,难降解物质多。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选用分质强化混凝沉淀+臭氧氧化作为预处理工艺,同时采用水解酸化+厌氧好氧(Anaerobic/Oxic,A/O)的二级处理工艺和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的深度处理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5.7%,COD去除效果良好,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分质处理 混凝沉淀 臭氧氧化 厌氧好氧(A/o)
下载PDF
生物炭及其老化对农田NH_(3)挥发及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聪 王震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8-1428,共11页
生物炭具有减缓农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的重要潜力,但在施入环境后常常存在“老化”现象,这为其缓解全球变暖的长期有效性带来了不确定性。为了探明生物炭的长期效应,人工加速模拟了自然界中水分、温度、氧气、土壤矿物质及微生物... 生物炭具有减缓农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的重要潜力,但在施入环境后常常存在“老化”现象,这为其缓解全球变暖的长期有效性带来了不确定性。为了探明生物炭的长期效应,人工加速模拟了自然界中水分、温度、氧气、土壤矿物质及微生物多种老化因素,结合多元表征手段对比不同老化方式对生物炭性质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新的生物炭性质综合指标来反映老化强度。再通过大田控制试验,采用原位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夏玉米生长周期内老化前后生物炭施用对农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的影响,为生物炭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老化过程增加了原生物炭(BC)的氧含量、比表面积(SBET)、总孔容(Vt)及含氧官能团数量,降低了灰分、碱性、碳含量、平均孔径及其芳香性,各老化作用强度排序为:氧化老化生物炭(OBC)>矿化老化生物炭(KBC)>微生物老化生物炭(MBC)>干湿循环老化生物炭(WBC)>冻融循环老化生物炭(FBC)>BC。生物炭的添加减少了13.57%-29.50%的NH_(3)挥发量。与BC相比,OBC和KBC分别显著降低了14.71%和9.38%的NH_(3)挥发(P<0.05),MBC降低了3.38%的NH_(3)挥发(P>0.05)。相反,WBC和FBC分别增加了4.55%和2.72%的NH_(3)挥发(P>0.05)。同时,生物炭的添加降低了22.36%-40.43%的N_(2)O排放量。其中,BC减排效果最优,老化作用均削弱了原生物炭对N_(2)O的减排效应。与BC相比,OBC和KBC显著增加了30.34%和26.36%的N_(2)O排放量(P<0.05),MBC、FBC和WBC分别增加了19.96%、18.29%和10.92%的N_(2)O排放量(P>0.05)。综上,不同老化方式会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造成不同改变,进而影响土壤气态氮释放。通过对比不同的老化方式,OBC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KBC,MBC居中,WBC和FBC的影响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老化 NH_(3)挥发 N_(2)o排放
下载PDF
环戊酮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9
作者 王炜 王文宇 +7 位作者 李雅群 刘凯 张坤 李东伟 李景元 全智 刘恩峰 李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61,共10页
旨在明确新型植物源抑制剂环戊酮(CCO)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江西红壤和甘肃漠灌土为研究对象,试验共设3个处理:(1)空白对照(CK);(2)尿素处理(U);(3)CCO处理(U+CCO)。研究发现,施用CCO与单施尿素... 旨在明确新型植物源抑制剂环戊酮(CCO)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江西红壤和甘肃漠灌土为研究对象,试验共设3个处理:(1)空白对照(CK);(2)尿素处理(U);(3)CCO处理(U+CCO)。研究发现,施用CCO与单施尿素相比能够延长红壤和漠灌土中铵态氮在土壤中的留存时间,降低土壤硝化作用潜势;与尿素处理相比,CCO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74.12%(红壤)和63.19%(漠灌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施用尿素能够增加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配施CCO对氨氧化细菌的抑制效果在漠灌土中(85.81%)优于红壤(19.63%),而对氨氧化古菌无明显抑制作用;氮素输入同样能提高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与nirS的活性,且CCO对两种土壤中nirK与nirS基因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不同土壤中,施用CCO抑制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与nirS活性的持续时间不同,在红壤上对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与nirS的抑制效果出现在培养的第7 d,而漠灌土出现在第25 d。新型植物源抑制剂CCO主要通过抑制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与nirS来延缓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从而减少N_(2)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戊酮 N_(2)o排放 硝化与反硝化 氨氧化微生物
下载PDF
益智精油O/W型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0
作者 谢小丽 胡璇 +3 位作者 黄英 王凯 王丹 于福来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1-1210,共10页
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化妆品原料,可作为植物功能油使用。为了获得稳定的益智精油(AO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通过拟三元相图法构建含AOEO的O/W型微乳液,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表面活性... 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化妆品原料,可作为植物功能油使用。为了获得稳定的益智精油(AO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通过拟三元相图法构建含AOEO的O/W型微乳液,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以及其不同组分及比例对微乳液面积的影响,并测定微乳液的粒径、形貌、电导率、水溶性及稳定性等指标,探讨其表征与理化性能。结果得到益智精油O/W型微乳液的较优配方为:m(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EL-40))∶m(1,2-丙二醇)∶m(AOEO)=10.5∶3.5∶6,水相的过渡点为60%(质量分数),平均粒径为(26.580±0.13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26±0.010,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数码生物显微镜(DBM)下微乳液呈球形或类球形,规整,无黏边,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离心稳定性、热稳定性及低温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以微乳液为载体可实现益智精油的纳米包覆,为益智精油在日化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精油 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o/W型
下载PDF
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的构建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11
作者 赵强 郭智楠 +5 位作者 李淑英 王俊丽 李作鹏 贾治芳 王科伟 郭永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步探究了其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u_(2)O的加入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其中20%Cu_(2)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Cu_(2)O和Bi_(2)MoO_(6)的质量比为20%)降解效果最好,100 min内可降解95%的TC。Cu_(2)O与Bi_(2)MoO_(6)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其可以吸收更多的可见光,所构建的Z型异质结改变了电子转移途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能带结构,分析了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TC可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钼酸铋 氧化亚铜 Cu_(2)o/Bi_(2)Moo_(6)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ATG3和FOXO3水平变化对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评估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尤英霞 陈裕 +2 位作者 任鹏飞 李瑞 闫莎莎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自噬相关基因3(ATG3)和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3(FOXO3)表达水平变化以及与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9月~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9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期于本院体...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自噬相关基因3(ATG3)和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3(FOXO3)表达水平变化以及与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9月~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9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期于本院体检的9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TG3和FOXO3表达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ATG3和FOXO3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中ATG3和FOXO3表达水平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中ATG3和FOXO3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血清中ATG3和FOXO3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中ATG3和FOXO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ESR、PCT、CRP、TNF-α、INF-γ和IL-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ATG3和FOXO3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R、CRP、ATG3和FOXO3为影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中ATG3和FOXO3表达水平联合预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预后较ATG3和FOXO3单一指标预测效果更优(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ATG3和FOXO3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与活动性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二者联合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自噬相关基因3 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3 预后
下载PDF
7075–O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13
作者 朱海 晏小龙 +1 位作者 李砚峰 刘琪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1,共7页
时效硬化态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塑性较低,给进一步变形加工带来困难。本文采用3 mm厚的7075–O铝合金板进行搅拌摩擦对接焊,研究焊接速度对接头组织和强塑性的影响,为获得高塑性的搅拌摩擦接头提供解决方案。结果表明,7075–O铝合... 时效硬化态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塑性较低,给进一步变形加工带来困难。本文采用3 mm厚的7075–O铝合金板进行搅拌摩擦对接焊,研究焊接速度对接头组织和强塑性的影响,为获得高塑性的搅拌摩擦接头提供解决方案。结果表明,7075–O铝合金接头焊核区为细小的等轴晶粒,随焊接速度的增加,焊核区平均晶粒尺寸呈先减小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当焊接速度为40 mm/min时,焊核区晶粒尺寸最小,约为1.96μm。不同焊接速度下接头横截面显微硬度呈“凸”形分布,接头区域发生明显硬化,其中焊核区硬度最高,约为145HV。7075–O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窗口较宽,焊接速度在20~80 mm/min范围内接头强度均高于母材强度,焊接件伸长率达母材的82%,采用7075–O铝合金不仅能够克服时效硬化态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软化问题,而且能够获得更高的伸长率。接头弯曲试验结果表明,7075–O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能够承受更大的弯曲角度,极限弯曲角达105°,具备更加出色的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o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接头组织 拉伸性能 弯曲性能
下载PDF
α-O-4型木质素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14
作者 崔达 尹鹤霖 +3 位作者 吴爽 刘斌 王琦 王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5-602,共8页
不同于传统单分子分解机制,聚焦双分子反应热解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GGA/RPBE方法,选取α—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苄基苯基醚(BPE)为研究对象,确定其中存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关键产物在热解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途径... 不同于传统单分子分解机制,聚焦双分子反应热解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GGA/RPBE方法,选取α—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苄基苯基醚(BPE)为研究对象,确定其中存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关键产物在热解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途径,并重点研究木质素中取代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分子反应中,取代基会提高各个键的活性,CH_(3)取代基会促进C—O键的均裂。木质素分子与自由基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但取代基会抑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且取代基上H自由基参与反应的意向弱于木质素连接键上的H自由基。4种α—O—4型木质素脱氢二聚体自由基主要可能发生均裂的键是O—C_(芳香族)键,而非C_(α)—O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木质素 热解 密度泛函理论 α—o—4 分子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薄叶网胰藻Hydroclathrus tenuis的化学成分研究
15
作者 何冬红 徐石海 廖小建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8,共3页
对采自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的薄叶网胰藻的醋酸乙酯可溶部分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经过1DNMR,2DNMR,EIMS,HRMS及X-ray等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4-对苄氧基苯(Ⅰ)、胆甾-4-烯-3β,6β-二醇(Ⅱ)和N-(2′-羟基-1′-羟甲基十六烷基)十九脂... 对采自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的薄叶网胰藻的醋酸乙酯可溶部分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经过1DNMR,2DNMR,EIMS,HRMS及X-ray等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4-对苄氧基苯(Ⅰ)、胆甾-4-烯-3β,6β-二醇(Ⅱ)和N-(2′-羟基-1′-羟甲基十六烷基)十九脂肪酸酰胺(Ⅲ)。其中化合物Ⅰ是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网胰藻 单体化合物 2DNMR X-RAY 醋酸乙酯 西沙群岛 中国南海 EIMS HRMS 十六烷基 天然产物 化合物Ⅰ 脂肪酸 羟甲基 分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复苏液体的演进——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正重新成为首选的应急通用桥接复苏液体
16
作者 王鸿捷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53-964,共12页
血液复苏是严重失血患者的关键急救措施。血液复苏液体的选用,经历了从全血到晶体液/胶体液、晶体液联合红细胞、等比例血液成分的演进过程。近20年来,采用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low titer group O whole blood,LTOWB)作为血液复苏的首选... 血液复苏是严重失血患者的关键急救措施。血液复苏液体的选用,经历了从全血到晶体液/胶体液、晶体液联合红细胞、等比例血液成分的演进过程。近20年来,采用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low titer group O whole blood,LTOWB)作为血液复苏的首选应急通用桥接复苏液,已发展成为大趋势。我们对全血在严重失血患者的应用历史和现状做一介绍,并提出我国采用LTOWB作为首选应急通用血液的进一步论证和验证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 血液复苏 严重失血
下载PDF
Na_(2)O对锂铝硅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郑伟宏 王启东 +3 位作者 高子鹏 张浩 袁坚 田培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1307,共7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的透明锂铝硅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Na_(2)O含量对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O的引入能显著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抑制LiAlSi_(4)O_(10)晶相的析出。但...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的透明锂铝硅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Na_(2)O含量对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O的引入能显著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抑制LiAlSi_(4)O_(10)晶相的析出。但Na_(2)O的引入促使微晶玻璃中析出Li_(2)Si_(2)O_(5)新相,并且随着Na_(2)O引入量的增加,Li_(2)Si_(2)O_(5)转变为主晶相。由于晶体尺寸均为纳米级,主晶相的转变对透过率影响较小,微晶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均高于85%。主晶相的转变有效增强了微晶玻璃的机械性能,其弯曲强度由300 MPa提升至331 MPa。Na_(2)O的引入有效增强了Na-K交换,Na_(2)O含量为4%(质量分数)的Li 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在410℃的KNO_(3)熔盐中交换6 h后,维氏硬度由7.108 GPa提升至7.403 GPa,弯曲强度由331 MPa提升至4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o LiAlSi_(4)o_(10) Li_(2)Si_(2)o_(5) 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 主晶相转变 Na-K交换
下载PDF
基于O-AMAS的翻转课堂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秉正 兰昱 +2 位作者 何晓琴 王娜 高翔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96-199,共4页
临床药理学是连接药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基础课程。文章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连续两届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本科生分别进行传统的授课方式(对照组)以及翻转课堂模式(研究组)的教学,并展开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总成绩为明... 临床药理学是连接药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基础课程。文章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连续两届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本科生分别进行传统的授课方式(对照组)以及翻转课堂模式(研究组)的教学,并展开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总成绩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并无明显差异,但在病例分析综合应用上,研究组学生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通过匿名的问卷调研,研究组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感,新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理学 翻转课堂 o-AMAS教学模型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下载PDF
Ag_(2)O/TiO_(2)催化剂可见光催化脱硝性能
19
作者 王淑勤 董剑鑫 李金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97-5405,共9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锐钛矿TiO_(2)并与Ag_(2)O复合构建催化剂.利用BET,XRD,XPS等表征分析催化剂,并以NO为处理对象,探究反应条件对催化剂脱硝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可见光下,当反应体系中NO浓度为23.6mg/m^(3)且氨气与氮气摩尔比为1:1时,Ag_(2)... 通过水热法制备锐钛矿TiO_(2)并与Ag_(2)O复合构建催化剂.利用BET,XRD,XPS等表征分析催化剂,并以NO为处理对象,探究反应条件对催化剂脱硝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可见光下,当反应体系中NO浓度为23.6mg/m^(3)且氨气与氮气摩尔比为1:1时,Ag_(2)O/TiO_(2)(10%)的脱硝效率最佳达92.00%.进一步探究发现,改变反应体系中烟气湿度,脱硝效率基本不变.且同时存在CO_(2),SO_(2),NO等气体时,其脱硝效率可保持71.43%.表征结果显示与Ag_(2)O复合后比表面积增大,禁带宽度降低,PL谱峰强度降低,光电流密度提升.反应后的催化剂出现硝基非对称伸缩振动峰,因此推测,在反应进程中·O_(2)^(-),·OH,·O自由基作为氧化剂先将NO氧化为NO_(2),再进一步氧化为NO_(3)^(-),实现NO_(x)的脱除.当NH_(3)与NO_(2)的同时存在时,进一步将未完全反应的NO还原为N_(2),促进污染气体的转化,进一步提升脱硝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2)o/Tio_(2) 可见光催化 脱硝
下载PDF
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催化剂NH_(3)-SCR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研究
20
作者 焦坤灵 焦晓云 +3 位作者 刘佳杰 汪思瀛 李娜 武文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75,共7页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在300~350℃脱硝活性可达90%左右。SO_(2)/H_(2)O共同作用可将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脱硝活性提高至97%,其促进作用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可逆性。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后,催化剂比表面积、酸性位点及强度增加,表面活性物质分散度更高,弱化了尾矿矿物晶型,提高了催化剂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催化脱硝活性,同时具备优良的SO_(2)/H_(2)O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o_(3)改性 稀土尾矿 催化剂 NH_(3)-SCR脱硝 So_(2)/H_(2)o耐受性能 脱硝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