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沙群岛北部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夏季渔业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颜云榕 冯波 +2 位作者 卢伙胜 赖金养 杜时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采用自动鱿钓(AJ)和灯光罩网(LAFN)定点采样,对南沙群岛北部海域(12—16°N,112—116°E)鸢乌贼生长、繁殖、摄食及资源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光罩网渔获中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65—231mm,体质量范围为6—580g;自动鱿钓鸢... 采用自动鱿钓(AJ)和灯光罩网(LAFN)定点采样,对南沙群岛北部海域(12—16°N,112—116°E)鸢乌贼生长、繁殖、摄食及资源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灯光罩网渔获中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65—231mm,体质量范围为6—580g;自动鱿钓鸢乌贼胴长范围为108—215mm,体质量范围为38—400g。自动鱿钓和灯光罩网鸢乌贼雌雄性比分别为32.0和1.4。南沙鸢乌贼雌性个体出现两个性腺发育高峰期,即101—120mm与161mm以上胴长组,4—7月为繁殖高峰期。鸢乌贼以大眼标灯鱼、尖头燕鳐等中上层鱼类为主,还摄食同类以及钩腕乌贼属等其它头足类及少数蟹类,雌雄个体摄食强度随胴长增加而增加。自动鱿钓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1—38pc/(line·h),平均值为12pc/(line·h);而灯光罩网CPUE为15—50kg/net,平均值为35.7kg/net。南沙群岛北部海域鸢乌贼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和营养生态学研究价值,灯光罩网是开展南海鸢乌贼渔业资源研究的较佳采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域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 自动鱿钓 灯光罩网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评估的新方法 被引量:28
2
作者 冯波 颜云榕 +2 位作者 张宇美 易木荣 卢伙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其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在南海有着广泛的分布,以110.5°–111.5°E、11°–12°N之间的海域和115.5°–116.5°E、9.5°–11.5°N之间的海域资源密度最高,在4 t/km2以上;以112°–112.5°E、14.5°–15°N之间的海域和113°–115°E、15°–16.5°N之间的海域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高,达1 kg/(kW·d·km2)以上。根据克里金插值法估算,在南海108°–118°E、9°–20°N之间的359个渔区,鸢乌贼资源量为204.94万t,总可捕量为99.40万t。评估认为,南海鸢乌贼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未来南沙渔业开发的主要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资源 灯光罩网 光诱模型 南海
下载PDF
不同气候条件下南海西沙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生物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陆化杰 宁欣 +3 位作者 刘维 张羽翔 陈子越 陈新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9-1038,共10页
为探讨不同气候条件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生物学影响,根据2015年8月(厄尔尼诺年)、2016年8月(拉尼娜发生期)和2017年8月(正常时期)我国灯光罩网船在南海采集的197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胃饱... 为探讨不同气候条件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生物学影响,根据2015年8月(厄尔尼诺年)、2016年8月(拉尼娜发生期)和2017年8月(正常时期)我国灯光罩网船在南海采集的197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胃饱满度、初次性成熟胴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间鸢乌贼雌雄比例不同,2017年最高,2015年次之,2016年最低;优势胴长组不同,2015年最大,2017年次之,2016年最小;优势体重组也不同,2015年最大,2017年次之,2016年最小。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间胴长与体重的关系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2015、2016和2017年分别最适用线性、幂和指数函数表示;不同年间样本性成熟组成存在差异,雌雄样本性成熟样本分别占对应总数的30.96%和25.40%、46.41%和11.15%、7.35%和28.46%;胃饱满度组成也不同。不同年间初次性成熟胴长不同,2015、2016和2017年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84.12、144.41、132.70 mm;雌性分别为192.66、143.68、188.52 mm。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化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产生影响:温度升高导致鸢乌贼个体减小,性成熟胴长减小,雌雄间的个体差异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特性 性成熟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南海
下载PDF
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胃组织微塑料沉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陆化杰 刘凯 +4 位作者 陈子越 宁欣 王洪浩 何静茹 陈炫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7-194,共8页
随着微塑料在全球海洋环境和鱼类中被发现,海洋微塑料污染越来越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然而头足类微塑料的研究甚少,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对微塑料的摄取特性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根据2020年3~5月中国生产调查船于南... 随着微塑料在全球海洋环境和鱼类中被发现,海洋微塑料污染越来越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然而头足类微塑料的研究甚少,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对微塑料的摄取特性的研究更是未见报道。根据2020年3~5月中国生产调查船于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36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胃组织微塑料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6尾鸢乌贼样本中有33尾胃组织中发现微塑料,共计88个,单个样本微塑料含量介于0~6个,平均为2.44个。微塑料长度范围为0.121~2.748 mm,平均为0.878mm,且75.0%的微塑料长度小于1mm;颜色包括黑色(39.8%)、蓝色(31.8%)、透明(10.2%)、白色(6.8%)、红色(6.8%)和黄色(4.6%)6种,材质主要由棉(cotton)(50.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21.6%)、人造丝(Rayon)(10.2%)、聚酯纤维(Polyester)(9.1%)、聚苯乙烯泡沫塑料(Styrofoam)(4.5%)、聚乙烯(PE)(2.3%)和丙烯酸塑料(acrylic)(2.3%)7种组成。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海鸢乌贼胃组织微塑料的含量与胃重、摄食强度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平均胴长、体重、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研究结果认为,南海鸢乌贼胃组织微塑料的沉积随着个体的生长而逐渐积聚,这种积聚与自身生长可能呈对数函数关系(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南海 胃组织 微塑料 相关性
下载PDF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茎柔鱼(Dosidicus gigas)的食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云凯 冯丹 +2 位作者 高小迪 陈新军 贡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3-1314,共12页
柔鱼亚科(Ommastrephinae)近缘种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为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二者在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均有分布。研究以同一航次捕获的两种头足类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胃含物分析和DNA条形码... 柔鱼亚科(Ommastrephinae)近缘种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为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二者在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均有分布。研究以同一航次捕获的两种头足类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胃含物分析和DNA条形码技术对二者食物组成及其差异开展研究,以分析同域近缘头足类间的摄食习性及差异。结果表明,鸢乌贼和茎柔鱼均以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为主要食物来源,ANOVA显示,两者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饵料生物头足类和鱼类N%上均存在显著差异,SIMPER分析进一步表明,种间胃含物组成差异最主要体现在鱼类的种类组成和个数百分比上。研究结论直观反映了同域近缘头足类物种食物特化的现象,为后续探究头足类近缘种共存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茎柔鱼 摄食习性 胃含物 DNA条形码
下载PDF
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角质颚微结构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子越 武孝慈 +4 位作者 陆化杰 刘凯 任品 宁欣 陈新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3-1302,共10页
角质颚是鸢乌贼重要的摄食器官,信息储存能力强,被广泛用于重建头足类生活史等研究。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结合经研磨后角质颚微结构中的日龄轮纹,对角质颚微结构及其外形生长特性... 角质颚是鸢乌贼重要的摄食器官,信息储存能力强,被广泛用于重建头足类生活史等研究。根据2017年5-8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结合经研磨后角质颚微结构中的日龄轮纹,对角质颚微结构及其外形生长特性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角质颚上颚微结构分为头盖部和脊突部,两部均由明暗交替的日龄生长纹组成,头盖部的日龄生长纹较为清晰且易于读取。选取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侧壁长(ULWL)、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侧壁长(LLWL)和下翼长(LWL)作为描述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角质颚生长的外形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AIC分析表明,UCL和LCL与日龄的生长关系最适用线性生长模型表示,ULWL和LLWL与日龄的生长关系最适用对数生长模型表示,UHL、UWL、LHL和LWL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则均最适用于逻辑斯蒂生长模型表示。随着日龄的增加,鸢乌贼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胴长的比值基本稳定。日龄范围为211-240 d时,鸢乌贼角质颚UHL、UCL、UWL、LHL、LCL、LLWL和LWL的绝对生长率(AGR)较低。鸢乌贼角质颚在日龄介于121-210 d时生长迅速,在日龄介于211-240 d时生长速率下降,日龄211-240 d可能是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的拐点。研究结果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南海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生态学和关键生活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角质颚 微结构 生长 南海
下载PDF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方伟 赵旺 +3 位作者 邓正华 陈明强 黄星美 温为庚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灭菌方法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效果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H_(2)O_(2)溶液处理、酒精处理、臭氧处理及紫外线处理等4种灭菌方法对鸢乌贼进行减菌处理,并将... 为了探讨不同灭菌方法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效果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H_(2)O_(2)溶液处理、酒精处理、臭氧处理及紫外线处理等4种灭菌方法对鸢乌贼进行减菌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鸢乌贼作为食物投喂体质量为(0.53±0.14)g的方斑东风螺稚螺5 d。结果显示,不同灭菌方法处理后的样品,其异养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数量显著减少(P<0.05);通过H_(2)O_(2)溶液和酒精处理后的鸢乌贼对方斑东风螺摄食率的影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过紫外线处理和臭氧处理后,其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使用臭氧处理方法对鸢乌贼进行20 min减菌化处理为最优方案,不仅可以除去鸢乌贼中大量有害细菌,而且不会影响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减菌处理 东风螺 摄食率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Age,Growth and Maturation of Purpleback Flying Squid,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in Bashi Channel,Central Pacific Ocean 被引量:3
8
作者 LIU Bilin LIN Jingyuan +2 位作者 FENG Chunlei LI Jianhua SU H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25-531,共7页
The age, growth and maturation of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were determined with statolith data collected with a light purse seine from the Bashi Channel of central Pacific Ocean. The estimated longevity of the squid... The age, growth and maturation of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were determined with statolith data collected with a light purse seine from the Bashi Channel of central Pacific Ocean. The estimated longevity of the squid was no more than 6 months for females, and no more than 5 months for males. Growth in mantle length(ML) was best described by logistic models for both females and males, while growth in body weight(BW) was best fitted by power curves. The maximum absolute growth rate(AGR) and instantaneous growth rate(IGR) in ML or BW both occurred at 91–105 days for females and 76–90 days for males. Back calculated hatching dates were from October to January, with a peak in December, although the short duration of sampling date might have had an influence on the result. The lower percentage of mature females(37.2%) suggested that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e sampling date was not a spawning ground for the species. Size and age at first maturity were 183 mm ML and 136 days for females, whereas they were 156 mm ML and 85 days for m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中央太平洋 STATOLITH 年龄 生长 成熟
下载PDF
Natural mortality estimation and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purpleback flying squid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1 位作者 张鹏 杜飞雁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02-911,共10页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data of purpleback flying squid(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collected by light falling-net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during September to October 2012 and March to April 2013,growth an...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data of purpleback flying squid(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collected by light falling-net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during September to October 2012 and March to April 2013,growth and mortality of 'Medium' and 'Dwarf' forms of squid are derived using the Powell-Wetherall,ELEFAN methods and length-converted catch curves(FiSAT package).Given a lack of commercial exploitation,we assume total mortality to be due entirely to natural mortality.We estimate these squid have fast growth,with growth coefficients(k) ranging from 1.42 to 2.39,and high natural mortality(M),with estimates ranging from 1.61 to 2.92.To sustainably exploit these squid stocks,yield per recruitment based on growth and natural mortal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Beverton-Holt dynamic pool model.We demonstrate squid stocks could sustain high fishing mortality and low ages at first capture,with an optimal fishing mortality >3.0,with the optimal age at first capture increased to 0.4-0.6 years when fishing mortality approached optimal levels.On the basis of our analyses and estimates of stock biomass,we believ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exists to expand the squid fishery into the open SCS,relieving fishing pressure on coastal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死亡率 南海南部海域 鸢乌贼 估计 飞行 资源 理性 沿海水域
下载PDF
Statolith Morphology of the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0
作者 Jiang Yan'e Chen Zuozhi +3 位作者 Zhang Peng Lin Zhaojin Qiu Yongsong Fang Zhanqia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5年第5期284-289,共6页
Th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 and demographic parameters of statolith of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were studied from 90 individuals captured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12. The marphol... Th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 and demographic parameters of statolith of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were studied from 90 individuals captured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12. The marphologi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tolith has great lateral dome and wing dome, small dorsal dome, and long narrow rostrum dome. S. Oualaniensi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opulations by statolith morphology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Five most important featured parameters including total statolith length (TSL), wing length (WL), maximum width (MW) were described by logarithmic functions with mental length (ML) (P 〈 0.05 ) ; rostnnn length ( RSL), dorsolateral length (DLL) were described by linear functions with ML( P 〈 0.05 ). With the squid growth, the size of statolith gradually develops, while the ratio of each featured parameter to ML slowly decreases, the ratio of DLL, LDL, RSL and WL to TSL almost remain the same level, corresponding to 48.05%, 60.05%, 35.44%, 67.59%, and the ratio of LDL and WL to SL show little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STATOLITH MORPHOLOGY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南海鸢乌贼的影响
11
作者 廖祖军 王学锋 +5 位作者 周艳波 张磊 吕少梁 吴洽儿 董建宇 马胜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为探究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9—2020年南海围网捕捞鸢乌贼的电子渔捞日志数据,首先分析了鸢乌贼资源的月间变动特征,之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其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 为探究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基于2019—2020年南海围网捕捞鸢乌贼的电子渔捞日志数据,首先分析了鸢乌贼资源的月间变动特征,之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其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围网月间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CPUE则为2020年大于2019年。南海鸢乌贼渔汛期为3—4月,高产区域集中在112°E—117°E、8°N—12°N,渔汛期CPUE呈现向东和向北偏移的趋势。海洋环境对鸢乌贼资源分布的综合影响系数为0.38,而海表盐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在海洋环境上的载荷量分别为0.87和0.82,两者是影响鸢乌贼资源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所用结构方程模型为量化海洋环境因子与鸢乌贼资源分布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可为鸢乌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电子渔捞日志 结构方程模型 海洋环境因子 南海
下载PDF
海表温度对南沙海域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
12
作者 吴文秀 许馨文 +4 位作者 程树兴 招春旭 郭有俊 沈春燕 颜云榕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根据南沙海域2018—2019年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灯光罩网渔获数据和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遥感数据,研究SST对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显示南沙海域... 根据南沙海域2018—2019年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灯光罩网渔获数据和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遥感数据,研究SST对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显示南沙海域SST季节变化明显,月均值在年内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6月和10月。2019年南沙海域发生厄尔尼诺,SST高温频率升高,年均值较2018年升高0.3℃。2018年鸢乌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为春季(3—5月)高,夏季(6—7月)低,2019年CPUE为冬季(2月)高,夏季(6月)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显示,月份、SST、纬度和经度4个因子对CPUE的总偏差解释度为55.0%,其中月份与SST的偏差解释度大于其他因子。鸢乌贼群体的适宜温度为27.5~29.5℃,SST超过29.5℃会导致CPUE降低。鸢乌贼渔场集中分布于10°N—12°N、113°E—116°E,各月渔场重心随温度发生变化,低温时东移,高温时西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海表温度 经验正交函数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Climate-related changes in seasonal habitat pattern of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3
作者 Jiangtao Fan Zuozhi Chen +1 位作者 Xue Feng Wei Yu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SCIE 2021年第1期200-214,共15页
A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HSI)was established to examine seasonal habitat pattern of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assessed the impacts of the El Niño event on habitat variations b... A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HSI)was established to examine seasonal habitat pattern of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assessed the impacts of the El Niño event on habitat variations based 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chlorophyll-a(Chla)and sea surface height(SSH).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habitat patterns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Spatial pattern of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the ranges and longitudinal and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suitable habitats(areas with HSI≥0.6)of S.oualaniensis across seasons.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ST and HSI,whereas negative relationship was revealed between HSI and Chla as well as SSH by correlation analysis.Comparing to normal climate condition in spring 2014,the El Niño events in spring 2015 and 2016 yielded lower SST and higher Chla and SSH,which were un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quality habitats.Favorable range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howed decreasing trend from spring 2014 to 2016.Consequently,the suitable habitats in spring 2015 and 2016 largely contracted and became discontinuity.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easonal habitat patterns of S.oualaniensi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El Niño events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habitat patter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South China Sea
原文传递
鸢乌贼为蛋白源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研究
14
作者 赵旺 陈旭 +4 位作者 陈明强 黄星美 邓正华 温为庚 王江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目的】鸢乌贼是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的软体动物资源,探究鸢乌贼作为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蛋白源的可行性。【方法】设计7种鸢乌贼质量分数(33.1%、43.1%、53.1%、63.1%、73.1%、83.1%、100%)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以杂鱼为对照,... 【目的】鸢乌贼是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的软体动物资源,探究鸢乌贼作为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蛋白源的可行性。【方法】设计7种鸢乌贼质量分数(33.1%、43.1%、53.1%、63.1%、73.1%、83.1%、100%)的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以杂鱼为对照,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37(±0.03)g的方斑东风螺,养殖试验期90d,以日均增重、日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为指标,对养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以63.1%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日均增重0.034g、日增长率9.3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0.029 g和7.96%;该处理的饲料系数为1.3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2.27;该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为3168.6 g/m^(2),高于对照处理(2856.8 g/m^(2)),但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处理的日均增重和日增长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添加鸢乌贼处理的方斑东风螺成活率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添加63.1%以上鸢乌贼的处理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无需清除残饵残渣,可减少养殖工作量;且可降低对杂鱼的依赖,保护近海渔业资源。从日均增重、日增长率及饲料系数来看,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鸢乌贼具有可行性,添加的质量分数参考值为63.1%。以鸢乌贼作为主要蛋白源,将成为方斑东风螺饲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方斑东风螺 配合饲料 生长 饲料系数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南海鸢乌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及关键环境因子选择研究
15
作者 范江涛 冯志萍 +2 位作者 马胜伟 陈新军 余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2-422,共11页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栖息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因子的选择过程,根据2014—2017年1—12月南海鸢乌贼渔业数据和环境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分析了鸢乌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量化了不同因子对栖息地变化的贡献...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栖息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因子的选择过程,根据2014—2017年1—12月南海鸢乌贼渔业数据和环境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分析了鸢乌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量化了不同因子对栖息地变化的贡献率,筛选关键环境因子并厘清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其中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Chla)、海面高度(SSH)、海面盐度(SSS)、混合层深度(MLD)以及不同水层水温(Temp_50 m、Temp_100 m、Temp_150 m、Temp_200 m和Temp_300 m)。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的栖息地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适宜栖息地面积春夏季高,秋冬季相对减少。不同季节环境因子对鸢乌贼栖息地的贡献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春季关键环境因子为Temp_50 m、Chla和MLD;夏季为SST、Temp_100 m和Chla;秋季为SST、MLD和Chla;冬季为Temp_50 m、SST和MLD。整体来看,0~100 m水层的温度、MLD和Chla对南海鸢乌贼栖息地的影响最大。此外,各关键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动规律。研究表明,最大熵模型可以用来模拟鸢乌贼栖息地的季节性分布,且探究其分布模式需要考虑不同环境因子影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栖息地模态 季节性分布 关键环境因子 南海
下载PDF
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业生物学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化杰 何静茹 +2 位作者 王洪浩 陈炫妤 陈新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7-835,共9页
文章根据2019年(厄尔尼诺)和2020年(正常)相同月份(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采集的1896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对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年间雌性个体胴长... 文章根据2019年(厄尔尼诺)和2020年(正常)相同月份(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采集的1896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对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年间雌性个体胴长分别为129—347和284—582 mm,优势胴长组分别为171—220和481—530 mm;雄性个体胴长分别为138—273和94—235 mm,优势胴长组均为171—220 mm;2019年胴长及优势胴长均大于2020年,其中雌性个体差异最大。不同气候年间鸢乌贼体重与胴长的关系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除2020年雄性样本胴长与体重的关系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胴长与体重的关系均最适用幂函数表示。两年间样本的雌雄性别比分别为1.5﹕1和1.3﹕1,性腺成熟度组成也不相同,雌性个体2019年多处于未成熟阶段(Ⅰ期和Ⅱ期),2020年则多处于成熟阶段(Ⅲ期和Ⅳ期);雄性个体2019年多处于未成熟阶段(Ⅱ期)和成熟阶段(Ⅲ期),2020年多处于成熟阶段(Ⅲ期和Ⅳ期)。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个体日龄组成和孵化群体也不相同,两年间雌性个体日龄分别为97—263d和148—267d,优势日龄组分别为171—200d和231—260d,孵化日期分别为6—12月和5—10月,高峰期分别为8—9月和7—8月;雄性个体日龄分别为131—253d和133—221d,优势日龄组均为171—200d,孵化日期分别为8—12月和9—12月,高峰期为9—11月和10—11月。研究得出,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生物学 厄尔尼诺 西北印度洋 鸢乌贼
下载PDF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17
作者 陆化杰 赵懋林 +3 位作者 武孝慈 王洪浩 何静茹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59,共10页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经常被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资源评估等。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测量了260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结合日龄,对西...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经常被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资源评估等。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测量了260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结合日龄,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外部形态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上颚喙部截面有明显的生长纹,头盖区的生长纹较为清晰。协方差分析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相对尺寸与日龄间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赤池信息准则(AIC)显示,除上头盖长(UHL)外,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均以线性函数关系为最适,而UHL与日龄的关系则以对数函数为最适。所有特征参数的相对尺寸均随日龄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6项外形特征参数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整体呈减小趋势,其中,上侧臂长(ULWL)和下翼长(LWL)的绝对生长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而上脊突长(UCL)、UHL、下侧臂长(LLWL)和下脊突长(LCL)的绝对生长率在211~240 d处达到峰值,所有参数的相对生长率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的年龄生长、群体划分和生活史等渔业生物学奠定基础,为科学开发该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角质颚 微结构 生长率 西北印度洋
下载PDF
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微结构及生长特性差异
18
作者 陆化杰 何静茹 +4 位作者 陈静 崔红 欧玉哲 赵懋林 陈新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525,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生长变化特性,根据2019年(厄尔尼诺)和2020年(正常)相同月份(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西北印度洋采集的1 896尾鸢乌贼样本,通过角质颚研磨,对不同气候年间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 为研究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生长变化特性,根据2019年(厄尔尼诺)和2020年(正常)相同月份(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于西北印度洋采集的1 896尾鸢乌贼样本,通过角质颚研磨,对不同气候年间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微结构包括头盖和脊突两部分,日龄生长纹以明暗交替的方式呈周期性生长,2019年角质颚生长纹间隔及宽度都较小,色素沉积更浅,纹路异常现象较多。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气候年间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2019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但2020年雌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对数函数表示;2019年雄性个体除下脊突长LCL (lower crest length)与日龄的关系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幂函数表示,2020年雄性个体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最适用线性函数表示。除2020年雄性个体6项特征参数的绝对生长率AGR (absolute growth rate)和瞬时相对生长率IRGR(instantaneousrelativegrowthrate)随日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外,其余的AGR和IGRG均随日龄增加呈明显的倒“U”型趋势。不同气候年间生长率达到峰值时的日龄区间不同,2020年各特征参数AGR均高于2019年。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角质颚微结构存在差异,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的生长方程和生长率在不同气候年间也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角质颚 微结构 个体生长 西北印度洋
下载PDF
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性
19
作者 陆化杰 赵懋林 +1 位作者 刘凯 任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181,共10页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 为了解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根据2017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沙群岛海域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Ca、Sr、Na、P、Si、K、Mg、Fe、Ba和B。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前10种元素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差异,而Ca、Sr、Na、P、Mg、Ba、B则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的生境会导致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的不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也存在差异,但不同性别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利用微量元素分布特性鉴定头足类种群和研究洄游路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微量元素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南沙群岛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不同解冻方式对鸢乌贼胴体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翰卿 马俪珍 +4 位作者 陈胜军 王悦齐 胡晓 黄卉 邓建朝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8,共9页
以鸢乌贼胴体肌肉为研究对象,研究高压静电场解冻(4℃、3.8 kV)、静水解冻、流水解冻、常温空气解冻4种解冻方式对鸢乌贼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解冻方式对解冻速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pH、色泽、水分质量分数、挥发性盐基... 以鸢乌贼胴体肌肉为研究对象,研究高压静电场解冻(4℃、3.8 kV)、静水解冻、流水解冻、常温空气解冻4种解冻方式对鸢乌贼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解冻方式对解冻速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pH、色泽、水分质量分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质构特性、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等指标变化对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压静电场解冻的鸢乌贼肌肉品质优于其他3种,解冻速率2.89℃/min,亨特白度值24.21,水分质量分数67.44 g/hg,TVB-N值2.76 mg/hg,菌落总数的对数值2.740,解冻损失率及蒸煮损失率较低。此种方式可降低解冻过程中肌肉汁液流失、延缓肌肉pH下降引发的肌肉酸度上升、抑制微生物生长,但高压静电场解冻后的鸢乌贼水分质量分数较高,货架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高压静电场 解冻方式 肌肉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