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gratulationsto Professor He Binglin on the Occasion of His 80th Birthday——Biographic Sketch of Professor He Binglin
1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9-291,共3页
He Binglin was born on August 24, 1918 in Fanyu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He graduated from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in 1942. After graduation he worked in Chongqing Central Institut... He Binglin was born on August 24, 1918 in Fanyu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He graduated from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in 1942. After graduation he worked in Chongqing Centr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forone year as an assistant engineer and then returned to his Alma Mater Un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ratulationsto Professor He Binglin on the Occasion of His 80th Birthday biographic sketch of Professor He Binglin
下载PDF
Congratulation to Professor Renynyuan Qian on the Occasion of His 80th Birthday——Biographic Sketch of Professor Renyuan Qian
2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共2页
Renyuan Qian was born on September 19, 1917 in Changshu, Jiangsu province.He graduated from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n 1939. Inthe year of 1943, he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take postgraduat... Renyuan Qian was born on September 19, 1917 in Changshu, Jiangsu province.He graduated from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n 1939. Inthe year of 1943, he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take postgraduate studies mainlyi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n 1948, he returned to China and associated with Xiamen University and Z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graphic sketch of Professor Renyuan Qian Congratulation to Professor Renynyuan Qian on the Occasion of His 80th Birthday
下载PDF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cademician Qiu Fazu
3
作者 Dr.Chen Xiaoping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4年第6期F005-F006,共2页
关键词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cademician Qiu Fazu
下载PDF
A TRAIL-BLAZER'S FOOTPRINTS ——A biographic sketch of CAS member Li Yiyi
4
作者 Wang Zuoming & Fan Guilan(Shenyang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AS)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6年第3期274-277,共4页
People will never forget a scene at the First National Conference of Model Workers held in 1959,when the No.1 blast furnace of the No.1 Steelworks under the Benxi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was named a national stan... People will never forget a scene at the First National Conference of Model Workers held in 1959,when the No.1 blast furnace of the No.1 Steelworks under the Benxi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was named a national standard bearer of the Red Flag,with its productivity ratio having won the national championship.The story was reported by the People’s Daily,Soviet Women’s Journal and Benxi Daily.As the young leader of the cited team of furnacemen, Li Yiyi became known to all. Time flies by and 34 years have elapsed since th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A TRAIL-BLAZER’S FOOTPRINTS A biographic sketch of CAS member Li Yiyi CAS TRAIL
下载PDF
A PATRIOTIC HEART COMPLETELY DEVOTED TO THE MOTHERLAND-A biographic sketch of the CAS Member Prof. Yu Guocong
5
作者 Tian Jun(Tianjin University)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7年第1期48-51,共4页
During a life-long career, everyone has memorable moments constantly cherished in the heart.So is the case for Prof. Yu Guocong. It was on May 29, 1959, when the late Premier Zhou Enlai came to visit Dr. Yu’s laborat... During a life-long career, everyone has memorable moments constantly cherished in the heart.So is the case for Prof. Yu Guocong. It was on May 29, 1959, when the late Premier Zhou Enlai came to visit Dr. Yu’s laboratory during his inspection tour at the Tianjin University. This has been an unforgettable event in Prof. Yu’s mind. When shaking hands with Prof. Yu, Premier Zhou said: "I heard that you have made great advances in the rescarch of heavy water. I am eagerly waiting for further success in your work. For the honor of our country, we must have heavy water developed with our own hands, in defiance of someone who attempts to strangle us." Looking into the Premier’s eyes of encouragement,Prof. Yu was then determined to live up to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motherland by making a good job of his research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PATRIOTIC HEART COMPLETELY DEVOTED TO THE MOTHERLAND-A biographic sketch of the CAS Member Prof Yu Guocong CAS
下载PDF
论《诗品》的叙事性
6
作者 马思婕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79,共6页
《诗品》的叙事性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评点内容。有对笔记小说的摘录转引,叙事性较为显著。②行文笔法。一是“俯瞰式”叙事,多用顺叙;二是对事情进行概述或省略,贯穿使用补叙、插叙等手法,结尾还有作者本人及他人的评论之言,流露出叙事... 《诗品》的叙事性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评点内容。有对笔记小说的摘录转引,叙事性较为显著。②行文笔法。一是“俯瞰式”叙事,多用顺叙;二是对事情进行概述或省略,贯穿使用补叙、插叙等手法,结尾还有作者本人及他人的评论之言,流露出叙事性特征。③人物形象。继承《史记》的旁出侧见法,一个人物多处出现,或引人物对话,共同建构人物形象。《诗品》的叙事性与六朝的笔记小说兴盛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史传文学的影响。《诗品》叙事性特征并非钟嵘本身创作意图所在,但客观上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论作品中的叙事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叙事性 笔记小说 史传文学 叙事传统
下载PDF
行状文体功能演变及其文学治疗功能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贾飞 叶舒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3,共6页
行状文体经过历史演变,由察举选士所用发展到后来主要为死者议谥、史传和墓志铭等的撰写提供原始材料。与之相适应,其行文增长,句式多变,趋于散文化,创作者的主观参与程度也得以加深,行状的文学属性逐渐凸显,并且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与... 行状文体经过历史演变,由察举选士所用发展到后来主要为死者议谥、史传和墓志铭等的撰写提供原始材料。与之相适应,其行文增长,句式多变,趋于散文化,创作者的主观参与程度也得以加深,行状的文学属性逐渐凸显,并且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与逝者沟通,治疗自己的悲痛内心,从而使行状拥有文学治疗这一新功能。在曾肇、杨万里、王世贞和福临等人创作的行状中,均能找到他们创作时对自我内心治疗的依据,其中王世贞为亡弟创作行状的前后过程体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状 功能演变 文学治疗
下载PDF
论《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论《史记》以《五帝本纪》为开篇的原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强 李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102,共8页
《本纪》作为《史记》的总纲,与其他四体之间存在着阐释和被阐释的关系。《史记》以《本纪》为叙述中心,不但建立了以帝王为核心的史学叙述结构,而且还承担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和价值判断体系。与其他四体相比,《本纪》特别关注一代之... 《本纪》作为《史记》的总纲,与其他四体之间存在着阐释和被阐释的关系。《史记》以《本纪》为叙述中心,不但建立了以帝王为核心的史学叙述结构,而且还承担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和价值判断体系。与其他四体相比,《本纪》特别关注一代之兴衰的全过程,这一叙述的特征是突出时间线索,从一代兴衰的历史中总结社会运动的周期,揭示社会运动的大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本纪 《五帝本纪》 五体 黄帝
下载PDF
中国五帝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希亮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2-47,76,共7页
这里说的五帝时代,指的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生活的时代。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源头,从汉代到今天一直备受人们重视。西汉司马迁的《五帝本纪》、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南宋罗泌的《路... 这里说的五帝时代,指的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生活的时代。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的源头,从汉代到今天一直备受人们重视。西汉司马迁的《五帝本纪》、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南宋罗泌的《路史》,是中国封建时期五帝时代研究的重要成果。20世纪初,中国史学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中国封建时代的五帝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层累的古史观",认为司马迁所记载的这段历史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是商周到秦汉时期的学者如积薪般累积起来的,是伪造的,不可靠的。"古史辨派"打破了人们对五帝时代历史的传统认识,中国学者在废墟的基础上开始了艰难的五帝史重建工作,至今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年里,五帝史研究在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环境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为科学的五帝史系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五帝时代 《五帝本纪》 “古史辨派” 苏秉琦
下载PDF
德国林学家芬次尔在华事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2-16,共5页
德国林学家芬次尔是民国时期来华工作的著名外国专家之一。他先后在国立中山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参与了这两所大学林场的创建,同时也为粤陕等省的林业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足迹遍及粤、琼、浙、陕、甘、... 德国林学家芬次尔是民国时期来华工作的著名外国专家之一。他先后在国立中山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参与了这两所大学林场的创建,同时也为粤陕等省的林业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足迹遍及粤、琼、浙、陕、甘、青、宁、川等省,在人工育苗、造林、保护天然林、林业行政组织、林业法规、水土保持等方面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将德国的林业科学带入了中国。芬次尔一生热爱中国,为中国的林业发展殚精竭虑,并最终长眠在了中华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林学家 芬次尔 事略
下载PDF
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晓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67,共22页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与史实并不相符。在此历史条件下,唐太宗要想进行诗歌创作,客观上就只能多从齐梁诗歌或受齐梁诗风影响的齐周、陈隋诗歌中汲取艺术养料了。另一方面,唐太宗主观上也对齐梁以来的南方文化艺术颇为推崇,他不仅重用江左文人,而且能以较公正、平和的态度对待齐梁诗风,创作中更是多有学南之举。唐太宗对齐梁诗风的这种态度及其艺术实践,为唐初诗人如何合理地改造齐梁诗、形成唐诗新品格,进行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艺术尝试,具有深远的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贞观诗坛 齐梁诗风 《隋书·文学传序》
下载PDF
《元朝名臣事略》史源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清澍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5年第1期22-74,共53页
《元朝名臣事略》是元末苏天爵私修的本朝名臣传记,传文辑录自行状、家传、碑文、墓志及时人文集等第一手资料,部分已佚篇章仅存于此书。由于苏天爵对辑文作者皆讳本名,而以字号、里贯、官称、谥号代替,为此本文逐一考订引文的作者是谁... 《元朝名臣事略》是元末苏天爵私修的本朝名臣传记,传文辑录自行状、家传、碑文、墓志及时人文集等第一手资料,部分已佚篇章仅存于此书。由于苏天爵对辑文作者皆讳本名,而以字号、里贯、官称、谥号代替,为此本文逐一考订引文的作者是谁、在当时文坛的地位、有何著作、与传主的关系等,并追溯引文的存佚情况,存者现存何书、何地(石刻、方志),原文篇名及与《事略》引文的异同等,有助于研究者充分认识本书的史料价值,以便于参考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名臣事略 苏天爵
下载PDF
杨立诚生平事略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平保兴 《图书情报研究》 2017年第1期92-96,共5页
考证20世纪重要的图书馆学者杨立诚的生卒年代、所受教育、图书馆活动及学术成就。结果表明,杨立诚生于1888年,卒于195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巴黎大学和德国也那大学肄业。其图书馆活动主要包括在江西省立图书馆、浙江省立图书馆任职... 考证20世纪重要的图书馆学者杨立诚的生卒年代、所受教育、图书馆活动及学术成就。结果表明,杨立诚生于1888年,卒于195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巴黎大学和德国也那大学肄业。其图书馆活动主要包括在江西省立图书馆、浙江省立图书馆任职期间的活动、擅自提走图书馆基金与违规申领特别办公费三个方面。其学术成就包括编译国外著作、发表不同类型的文章(调查报告、介绍文章、译文、会议报道等)、编制书目和索引、出版著作、评论中外著者排列法。最后,指出他功过参半,足资今人厉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立诚 图书馆学者 生平事略
下载PDF
重组的艺术与重构的记忆:《五帝本纪》黄帝战争文本蠡测
14
作者 刘彦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战争文本表现出明显的重组痕迹,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司马迁尝试整合多种材料的努力。在司马迁之前文献中有关黄帝战争记载的散乱与抵牾现象,反映了我们民族有关这段文化记忆的零乱与无序。司马迁尝试对零... 《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战争文本表现出明显的重组痕迹,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司马迁尝试整合多种材料的努力。在司马迁之前文献中有关黄帝战争记载的散乱与抵牾现象,反映了我们民族有关这段文化记忆的零乱与无序。司马迁尝试对零乱的记忆进行重构,他重组了炎黄之战和黄帝与蚩尤之战,选定了黄帝与炎帝、蚩尤的关系,从而也重构了“修德振兵”的黄帝形象。这种记忆重构建立在大一统的政治模式基础上,体现了一种记忆现时化的需要,表现出司马迁对理想帝王的追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帝本纪》 文本重组 黄帝战争 司马迁
下载PDF
论刘知几《史通》纪传体的生成观念
15
作者 夏德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1-59,共9页
刘知几及《史通》对纪传体分析是比较特殊的,这对于把握纪传体的生成来说很有启发意义。他将唐前史传文体分为"六家",并根据先秦史官传史方式经历由言事分立到言事相兼的转化之分析,指出《春秋》《尚书》属于言事分立的产物,... 刘知几及《史通》对纪传体分析是比较特殊的,这对于把握纪传体的生成来说很有启发意义。他将唐前史传文体分为"六家",并根据先秦史官传史方式经历由言事分立到言事相兼的转化之分析,指出《春秋》《尚书》属于言事分立的产物,《左传》则属于言事相兼的产物,因此《左传》具有阐释《春秋》的作用。依据这些认识,他认为本纪相当于《春秋》,即采取编年的形式,通篇只叙述天子的事情,并且只采录大事,至于事件的详细过程则放在列传中叙述。世家叙述的对象是诸侯,由于诸侯的地位低于天子,故采用"世家"这个名称;不过在书写体例上世家与本纪没有明显差异,也采取编年的形式。整体上,本纪体式如《春秋》,列传则叙述大臣的言论行为,其体式如《左传》,列传从而具有解释本纪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已 《史通》 纪传体 六家说 言事相兼 传以释纪
下载PDF
民国《陕西乡贤事略》述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妮 《当代图书馆》 2015年第3期69-73,共5页
《陕西乡贤事略》作为一部有价值且屡被引用的地方文献,其撰稿者均为当时陕西文教界有识之士,但其中数人生平概况已鲜为人知,同时,是书存在初稿和定稿的区别,也并没有所谓的石印本、刻本。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论证,同时分析、探... 《陕西乡贤事略》作为一部有价值且屡被引用的地方文献,其撰稿者均为当时陕西文教界有识之士,但其中数人生平概况已鲜为人知,同时,是书存在初稿和定稿的区别,也并没有所谓的石印本、刻本。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论证,同时分析、探讨了初稿到定稿取舍定夺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乡贤事略》 撰稿者 初稿 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下载PDF
《史记》本纪异文考校
17
作者 吴昱昊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该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吸收《校补》的相关成果,参考相关文献,对本纪部分的正文异文进行考校。
关键词 《史记》 本纪 考校
下载PDF
史记本纪异文考校(续)
18
作者 吴昱昊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5-27,共3页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异文,对这些异文的考辨吸收,是《史记》校勘的重要任务。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广核《史记》众本,详录异文,成《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一百三十余卷,其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围绕中华书局点校本《史...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异文,对这些异文的考辨吸收,是《史记》校勘的重要任务。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广核《史记》众本,详录异文,成《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一百三十余卷,其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围绕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本纪部分的正文,参考相关文献,对《校补》进行梳理考辨,揭出《校补》可以改正点校本或对点校本有参考价值的异文,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和《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的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本纪 异文 考校
下载PDF
拯救苍黎超十万 算来桃李足三千——记近代岭南名医梁翰芬
19
作者 陈俊榕 刘小斌 《中医药导报》 2009年第8期4-5,共2页
介绍近代杰出中医临床家梁翰芬生平及其学术思想。梁氏临证重视察脉,诊小儿指纹尤有独到心得;以妇科见长,认为调经为妇科之要,自创舒运调经汤等方;注重收集民间验方,擅用鲜品中药;提倡中西互补,救治危证,为近代岭南开明中医。
关键词 岭南名医 梁翰芬 生平简介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史记·十二本纪》点校本与修订本之校改差异考
20
作者 王华宝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9-45,共7页
最近出版的《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列出校勘记3946条,涉及改动文字的有1250余条;点校本原明改近800处、暗改过百处。修订本“十二本纪”部分617条,涉及改动文字的有165条,与点校本原有117余处出校改符号的改动相比,在数字上有一些变化... 最近出版的《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列出校勘记3946条,涉及改动文字的有1250余条;点校本原明改近800处、暗改过百处。修订本“十二本纪”部分617条,涉及改动文字的有165条,与点校本原有117余处出校改符号的改动相比,在数字上有一些变化,而具体情况则复杂得多。对两本异同情况的研究,特别是差异情况的研究,当为《史记》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明改与暗改入手,列出校改有差异的条目,对校改有不同的意见则附以时贤之说或个人所见,以供进一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十二本纪》 点校本 修订本 校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