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固一通”电针法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电图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念 刘建民 +5 位作者 周焕娇 杨丰 王静芝 陈雨 梁凤霞 王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855-1857,I0022,共4页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电针法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电图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方法:20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胃轻瘫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双固一通"电针组(简称电针组);除正常组大鼠...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电针法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电图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方法:20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胃轻瘫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双固一通"电针组(简称电针组);除正常组大鼠外,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饮食不规则喂养,诱导糖尿病胃轻瘫模型。以"双固一通"电针法为治疗手段,采用神经电生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模型大鼠胃排空、胃电图以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胃电慢波主频率(4.12±1.04)次/min、主功率(53.21±1.71)decibel(dB)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电慢波主频率(2.34±0.83)次/min、主功率(35.64±1.74)dB,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电针组胃电慢波主频率(3.42±0.76)次/min、主功率(46.04±2.43)dB,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常组胃排空率(79.6±6.4)%、模型组(50.4±6.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电针组胃排空率为(65.5±4.3)%,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光镜下C-kit阳性表达为肌层之间夹杂的深浅不一的棕黄色,形状为圆形或边缘不规则。正常组C-kit阳性细胞数量较多,模型组相对明显减少,散在分布于肌层之间,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kit阳性细胞则增多,且分布较为均匀。正常组大鼠胃窦组织中ICC阳性细胞的灰度值(IOD)为3825.82±376.58、模型组为(2424.07±294.86),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电针组ICC阳性细胞的灰度值(IOD)(3225.37±284.4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固一通"电针法可以提高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胃排空率,改善胃电节律紊乱,减少胃窦ICC细胞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电针疗法 双固一通针法 胃电图 CAJAL间质细胞
下载PDF
“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泽斌 唐宏图 +1 位作者 吴松 王华 《现代中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年心肌缺血模型大鼠Ca2+-ATPase、Mg2+-ATPase活性的影响,比较“双固一通”针法与常规取穴针法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效应差异。方法清洁极老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四组:正常组、造模组、常规取穴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年心肌缺血模型大鼠Ca2+-ATPase、Mg2+-ATPase活性的影响,比较“双固一通”针法与常规取穴针法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效应差异。方法清洁极老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四组:正常组、造模组、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关元穴、足三里穴为“双固”用穴,用二穴来固护先后天之本,内关穴为“一通”用穴,以疏通经络,祛除病邪;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取内关穴。以垂体后叶素快速腹腔注射心肌缺血造模;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a2+-ATPase活性,磷法检测心肌组织Mg2+-ATPase浓度。结果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两组Ca2+-ATPase,Mg2+-ATPase均较造模组显著升高(P<0.01);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Mg2+-ATPase、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常规取穴针法和“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Mg2+-ATPase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Mg2+-ATPase保护作用较常规取穴针法更为明显,固护正气在治疗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固护正气基础上的通泻病邪较单纯通泻病邪具有明显的促进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固一通”针法 心肌缺血 三磷酸腺苷酶
下载PDF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骨保护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鲍圣涌 王华 +2 位作者 王彦春 梁凤霞 陈泽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49-152,178,共5页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9~10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9~10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双固一通”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常规取穴组取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双固”组取“关元”“足三里”;“一通”组取“肾俞”“膈俞”“大杼”;“双固一通”组取“关元”“足三里”“肾俞”“膈俞”“大杼”。电针连续治疗8周。利用RT—PCR技术检测骨保护蛋白(OPG)mRNA在骨组织细胞的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所有针刺组的OPGmRNA表达均升高(P〈0.05).“双固一通”组表达非常显著升高(P〈0.01);“双固一通”组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也明显升高(P〈0.05);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够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的OPG mRNA表达水平,且“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其它取穴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针刺疗法 骨保护蛋白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强度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 RNA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志真 梁凤霞 王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427-429,共3页
目的:观测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分子机制,并比较不同强度电针对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方法:180-220gWistar大鼠60只,10只为正常对照(A组),另50只行链脲左菌素... 目的:观测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分子机制,并比较不同强度电针对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方法:180-220gWistar大鼠60只,10只为正常对照(A组),另50只行链脲左菌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双固一通”常规电针组(C组)和“双固一通”强刺激电针组(D组),治疗2个疗程后,运用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mRNA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肝脏GLUT4mRNA免疫阳性物检测。结果: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RNA免疫阳性物平均吸光度值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P〈0.05),C组和D组均使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5),且两组间的效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固一通”针法能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肝脏GLUT4基因表达,这可能是其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环节;且短暂强刺激电针在改善糖尿病大鼠GLUT4mRN表达方面与常规电针效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双固一通”针法 胰岛素抵抗 GLUT4
下载PDF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鲍圣涌 王华 +2 位作者 阎德文 张少君 林婉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 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6]、"双固"组、"一通"...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 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6]、"双固"组、"一通"组、"双固一通"组共5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常规取穴组取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双固"组取"关元"、"足三里";"一通"组取"肾俞"、"膈俞"、"大杼";"双固一通"组取"关元"、"足三里"、"肾俞"、"膈俞"、"大杼"。电针连续治疗12周。①取死大鼠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②取同侧股骨上端,制成脱钙骨切片,应用光镜观察骨小梁的形态结构,借助VIDA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骨小梁的体积(TBV%)、骨小梁的宽度(Tb.Th)和骨小梁的间隙(Tb.Sp)。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的IGF-1均增高(P<0.05),双固一通组显著增高(P<0.01);双固一通组较经验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显著增高(P<0.05);经验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治疗组单位面积内骨小梁的体积及宽度增大(P<0.05),间隙变窄(P<0.05),双固一通组骨小梁的体积及宽度增大显著(P<0.01),间隙变窄显著(P<0.01);双固一通组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的骨小梁的体积和宽度增大(P<0.05),间隙变窄(P<0.05);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针刺能够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IGF-1的水平,且"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常规取穴针法;②针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或恢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组织形态结构,"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其他常规取穴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双固一通”针刺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骨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鲍圣涌 阎德文 +2 位作者 张少君 林婉娟 陈竞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2,108,共5页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d,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d,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双固一通"组等5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常规取穴组取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双固"组取"关元"、"足三里";"一通"组取"肾俞"、"膈俞"、"大杼";"双固一通"组取"关元"、"足三里"、"肾俞"、"膈俞"、"大杼"。电针连续治疗12w。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对各组大鼠第3腰椎及左侧股骨行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的骨生物力学指标均升高(P<0.05),双固一通组显著升高(P<0.01);双固一通组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显著升高(P<0.05);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或恢复PMO模型大鼠的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结构,"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其他常规取穴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双固一通”针刺法 骨生物力学
下载PDF
“双固一通”针法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伟 刘珍珍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自噬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每组10只。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制备急性脑缺血...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自噬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每组10只。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制备急性脑缺血模型。穴位组针刺"足三里"、"肾俞"、"百会"、"水沟"穴,非穴位组取上述穴位旁开5mm非穴位处针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测定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Ⅱ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II)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计算LC3II/LC3I比值。结果模型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以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穴位组明显低于非穴位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脑组织LC3II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LC3II/LC3I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P<0.05);穴位组明显高于非穴位组和模型组(P<0.05);而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位组与模型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固一通"针法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双固一通"针法激活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双固一通”针法 细胞自噬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白细胞介素-6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鲍圣涌 王华 +2 位作者 林婉娟 张少君 梁凤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双固一通组5组,...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双固一通组5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常规取穴组取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双固组取"关元"、"足三里";一通组取"肾俞"、"膈俞"、"大杼";双固一通组取"关元"、"足三里"、"肾俞"、"膈俞"、"大杼"。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15min,留针10min,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连续治疗12周。利用RT-PCR技术检测IL-6 mRNA在骨组织细胞的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所有针刺组的IL-6 mRNA表达均减弱(P<0.05),双固一通组表达明显减弱(P<0.01);双固一通组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减弱(P<0.05);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够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的IL-6 mRNA表达水平,且"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其他三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针刺疗法 白细胞介素-6 去卵巢大鼠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