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右文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波先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现当代学者对于宋代“右文说”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探究宋代“右文说”的学术渊源;二是评析宋代学者右文表义的论述;三是阐述宋代“右文说”的学术价值。第一个和第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现当代学者归纳得较全面,第二个方面关于... 现当代学者对于宋代“右文说”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探究宋代“右文说”的学术渊源;二是评析宋代学者右文表义的论述;三是阐述宋代“右文说”的学术价值。第一个和第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现当代学者归纳得较全面,第二个方面关于宋代学者右文表义的研究材料挖掘不足,尚需进一步探讨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右文说 文字孳乳
下载PDF
“右文说”在北宋产生的学术背景
2
作者 陈波先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3,共6页
“右文说”在北宋产生有着深厚的学术基础:既有徐铉校订《说文》时的右文表义的字形分析,也有王安石《字说》对含有一组右文汉字右文表义的阐释,还有陆佃《埤雅》运用右文于名物训诂的实践。徐铉、王安石、陆佃的论述都为理解王子韶提... “右文说”在北宋产生有着深厚的学术基础:既有徐铉校订《说文》时的右文表义的字形分析,也有王安石《字说》对含有一组右文汉字右文表义的阐释,还有陆佃《埤雅》运用右文于名物训诂的实践。徐铉、王安石、陆佃的论述都为理解王子韶提出“右文说”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文说 徐铉 王安石 陆佃
下载PDF
“因声求义”与《说文解字注》
3
作者 樊莹莹 乔立智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萌芽于先秦时期的声训,在两汉、魏晋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以刘熙《释名》为代表的声训专著,虽解决了很多词语训释的难题,但存在分散、孤立的弊端;宋朝王圣美把声旁兼表意的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右文说”,继承了声训合理的内核,注重考... 萌芽于先秦时期的声训,在两汉、魏晋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以刘熙《释名》为代表的声训专著,虽解决了很多词语训释的难题,但存在分散、孤立的弊端;宋朝王圣美把声旁兼表意的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右文说”,继承了声训合理的内核,注重考察一组词之间的音义联系,但把问题过于绝对化,举例不够精细;清代学者在声训与“右文说”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系统的“因声求义”理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行了全面的实践,体现在探究语源、说明通假、解释联绵词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训 右文说 因声求义 说文解字注
下载PDF
“右文说”浅论 被引量:7
4
作者 苏振华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于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于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文说 学术背景 定义 价值 局限
下载PDF
《广韵声系》和沈兼士的“右文”观 被引量:1
5
作者 乔秋颖 史晶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1-55,共5页
沈兼士重视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右文观点。他明确了"声符"与"右文"的区别与联系,突破了前人"右文"研究中的局限,扩大了同源词的系联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声训的主观随意性。《... 沈兼士重视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右文观点。他明确了"声符"与"右文"的区别与联系,突破了前人"右文"研究中的局限,扩大了同源词的系联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声训的主观随意性。《广韵声系》在完整的谐声系统中布列了大量"同声母字",是实践沈氏"右文"观并将汉字形音义结合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兼士 《广韵声系》 谐声系统 “右文” 音义关系
下载PDF
“右文说”与声训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福刚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7-78,86,共3页
对右文说"从声旁推测字义的注释方法和声训理论的源流做了概述,指出了"右文说"在多方面对声训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训诂 右文说 声训
下载PDF
《说文》“亦声”字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晓强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3-68,共6页
"亦声"的本质是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反映,由于对声符认识的误区,传统训诂学中的"亦声"材料需要我们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亦声"现象的产生是文字表达律、区别律、经济律综合作用和最优组合的结果。&... "亦声"的本质是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反映,由于对声符认识的误区,传统训诂学中的"亦声"材料需要我们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亦声"现象的产生是文字表达律、区别律、经济律综合作用和最优组合的结果。"亦声"说缺少系统的制约,"右文"说实现了对"亦声"说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段注 亦声 右文 词源
下载PDF
从右文说看“曷”之字义及“曷”声字族
8
作者 欧阳国亮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4-66,共3页
根据"右文说"理论,形声字的声旁往往有表音兼表义的作用。考察以"曷"做声旁的字,这类字不仅读音上与"曷"相关,而且字义上也存在着相关性,即都与"停止"义有关。
关键词 形声字 字族 右文说
下载PDF
“右文说”概述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晓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4期67-70,共4页
所谓"右文说",就是由北宋王圣美明确提出的对形声字中声符的分析法。此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形声字声符的功能仅仅是标音,而示义的功能则由义符承担。王圣美则认为在形声字中,声符本身兼有表示一定的意义,并进而得出同声符之字... 所谓"右文说",就是由北宋王圣美明确提出的对形声字中声符的分析法。此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形声字声符的功能仅仅是标音,而示义的功能则由义符承担。王圣美则认为在形声字中,声符本身兼有表示一定的意义,并进而得出同声符之字意义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声字 声符 右文说 语源学
下载PDF
“右文说”源流、价值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春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字的意义的注释方法 ,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 ,还可以为字义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 ,为字的形、声、义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大多忽视了这一点 ,本文拟从...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字的意义的注释方法 ,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 ,还可以为字义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 ,为字的形、声、义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大多忽视了这一点 ,本文拟从该角度对“右文说”的价值作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文说' 形声字 同母相训 字义 词源学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中的“尧”字声符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6-37,共2页
文章根据形声字的"右文"兼具形音义和孳乳新字能力的理论来探究散见于《说文解字》中的23个从"尧"得声的形声字是否为同源词。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右文说” “母文” “尧”字声符
下载PDF
论“因声求义”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爱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上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从汉代的"声训"、到宋代的"右文说",再到清代的"因声求义"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现就其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概括总... "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上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从汉代的"声训"、到宋代的"右文说",再到清代的"因声求义"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现就其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概括总结,从而理清其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声求义 声训 右文说
下载PDF
论赵幼文《曹植集校注》的笺注特色——兼谈与黄节《曹子建诗注》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应超 《新余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0-52,共3页
赵幼文在选录前贤的研究成果上附着己意,按时间顺序校注了曹植全集。他在黄节《曹子建诗注》注诗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完善了曹植诗歌的注本,校勘精细,考证详实,使《曹植集校注》笺注特色分明,成为目前研究曹植作品颇为全面的一个注本。
关键词 赵幼文 《曹植集校注》 黄节 《曹子建诗注》 顺序注诗 校勘考证
下载PDF
宋代“文治”新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束保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1-33,共3页
宋朝是极度崇尚"文治"的王朝,"汉武宋文"的观点也流传至今。今人在感叹宋代斯文之盛的同时,也大多将两宋的灭亡归咎于宋代的"右文"政策。但对宋代的深入研究发现,宋代的"右文"政策具有其时代... 宋朝是极度崇尚"文治"的王朝,"汉武宋文"的观点也流传至今。今人在感叹宋代斯文之盛的同时,也大多将两宋的灭亡归咎于宋代的"右文"政策。但对宋代的深入研究发现,宋代的"右文"政策具有其时代性体现,正是由于"文治"的推行才使宋朝没有走上五代更替的覆辙。两宋以来,朝廷大力推行文治,从皇帝自身的教育中也可以看出宋代儒学之盛。探求就里,"文治"的推行,也是专制皇权发展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右文” 皇权专制
下载PDF
刘又文教授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英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婧 史建云 +1 位作者 贾宇东 刘又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23期59-61,共3页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髋痹病”范畴,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刘又文教授认为,正虚肝肾不足是该病的发生的内因,以湿为主的风寒湿邪为其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治疗上主张补益肝肾和祛风除湿止痹兼顾,辨证施治,同时...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髋痹病”范畴,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刘又文教授认为,正虚肝肾不足是该病的发生的内因,以湿为主的风寒湿邪为其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治疗上主张补益肝肾和祛风除湿止痹兼顾,辨证施治,同时结合中药熏洗和冲击波联合治疗,衷中参西,临床运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又文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痹证
下载PDF
刘又文教授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经验撷英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婧 史建云 +1 位作者 贾宇东 刘又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8期69-71,共3页
刘又文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根据三柱结构股骨头坏死分型,将符合保守治疗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分为血瘀痰阻型和肝肾亏虚型,从调畅气血、注重肝肾的思想出发,运用中药口服、熏洗、冲击波疗法及功能锻炼对其进行综合治疗,临... 刘又文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根据三柱结构股骨头坏死分型,将符合保守治疗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分为血瘀痰阻型和肝肾亏虚型,从调畅气血、注重肝肾的思想出发,运用中药口服、熏洗、冲击波疗法及功能锻炼对其进行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又文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保守治疗 经验
下载PDF
宋代的右文政策与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
17
作者 胡予琪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1-73,共3页
赵匡胤立下遗训"誓碑",奠定了赵宋王朝崇尚文治的右文政策。这一政策与编辑出版事业关系最密切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开一代读书之风。第二,求遗书于天下,大收篇籍。渠道主要有二:一是留心收缴被征服地区政府的图书;二是求... 赵匡胤立下遗训"誓碑",奠定了赵宋王朝崇尚文治的右文政策。这一政策与编辑出版事业关系最密切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开一代读书之风。第二,求遗书于天下,大收篇籍。渠道主要有二:一是留心收缴被征服地区政府的图书;二是求遗书于天下,政策优惠,措施具体。第三,新建崇文院,进行学术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文政策 读书 编辑
下载PDF
刘又文教授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经验撷英
18
作者 孙墨渊 杨光耀 +3 位作者 王秋苑 杨玉霞 贾宇东 刘又文(指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11期70-73,共4页
文章总结了刘又文教授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经验和用药特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热属于中医学“内伤发热”的范畴。刘又文教授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发病原因在于患者术后脏腑肢体气血耗伤导致瘀血内阻、气血亏虚或感染邪毒,... 文章总结了刘又文教授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经验和用药特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热属于中医学“内伤发热”的范畴。刘又文教授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发病原因在于患者术后脏腑肢体气血耗伤导致瘀血内阻、气血亏虚或感染邪毒,治疗时针对上述病因采取活血化瘀、益气补血以及清热解毒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又文 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发热 治疗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