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味相投”的“臭”读音辨析
1
作者 马启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2-75,共4页
成语"臭味相投"的"臭"历来有xiù和chòu两种口语读音,语文工具书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注音。这种读音的分歧和"臭"的词义引申以及感情色彩由中性趋向贬义有关。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qu... 成语"臭味相投"的"臭"历来有xiù和chòu两种口语读音,语文工具书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注音。这种读音的分歧和"臭"的词义引申以及感情色彩由中性趋向贬义有关。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读音应该规范统一,如果追本溯源,尊重本音和古音,"臭"可以读xiù;如果从俗从便,遵从其今日常见读音,可以读chòu。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臭"读音的审定和所举例证,我们认为"臭味相投"的"臭"应该读xiù,并以此音为规范读音,以便辞书编纂修订、学校教学、新闻媒体播音、电脑汉字输入和广大群众口头运用时统一读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相投 读音 辨析 统一
下载PDF
“其臭如兰”之“臭”音辨
2
作者 梁冬青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3-56,共4页
《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臭”字,注家或读chòu,或读xiù,孰是孰非?本文从“臭”字音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古文异读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方言材料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其臭如兰”之“臭”字应读chòu,... 《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臭”字,注家或读chòu,或读xiù,孰是孰非?本文从“臭”字音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古文异读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方言材料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其臭如兰”之“臭”字应读chòu,而不是xi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兰 古文异读
下载PDF
“闻”与“嗅(臭、齅)”的历时替换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常媛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53-54,共2页
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以前只用"嗅(臭、齅)",战国末期文献中始用"闻",西汉以后,"闻"替换了"嗅(臭、齅)"。为了不影响交际,基于词义引申所遵循的人类的共同的心理,"臭&qu... 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以前只用"嗅(臭、齅)",战国末期文献中始用"闻",西汉以后,"闻"替换了"嗅(臭、齅)"。为了不影响交际,基于词义引申所遵循的人类的共同的心理,"臭"专用于表示"气味","闻"替代"嗅","听"替代"闻",这些都是词汇系统发展、演变内部调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 齅) 历时替换
下载PDF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活性指导下的HPLC-Q-TOF-MS/MS鉴定臭牡丹中化学成分(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小龙 万丹 +3 位作者 舒骏 方良子 邹笃准 张水寒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19年第1期41-4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HPLC-Q-TOF-MS/MS方法确定臭牡丹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方法臭牡丹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3个提取部位;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3个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然后通...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HPLC-Q-TOF-MS/MS方法确定臭牡丹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方法臭牡丹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3个提取部位;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3个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然后通过HPLC-ESI-QTOF-MS/MS方法鉴定乙酸乙酯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结果我们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其中有12种苯乙醇苷(化合物5-6,12-17,20-22,24),7种黄酮类化物(化合物10,19,23,25-28)和5种酚酸(化合物2-4,7,9)以及5种其他化合物。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初步确定化合物2-4,7,9-10,12-13,15,19和26具有潜在α-葡糖苷酶活抑制活性。结论本研究所应用的方法可行,可靠并且能快速地鉴定已知化合物,以及鉴定臭牡丹中新的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候选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牡丹 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从“臭”的词义演变看“气味”概念域词汇系统的古今差异 被引量:2
5
作者 贾燕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4-39,共6页
关于"臭"由气味义缩小为臭味义的完成时间及演变原因,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战国末期开始出现"臭"表恶臭义的用例,东汉时期,"臭"的恶臭义已经成为其主导义位。&... 关于"臭"由气味义缩小为臭味义的完成时间及演变原因,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战国末期开始出现"臭"表恶臭义的用例,东汉时期,"臭"的恶臭义已经成为其主导义位。"臭"的词义演变与"香"的变化密切相关,是词义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结果:由于"香"由谷物熟后的气味演变为了芳香的气味,"香""臭"从上下位关系变成了具有反义关系的同位词;东汉时期,"修饰或限定成分+香"式偏正复合词表示各种不同香气的用法已经大量出现,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到南北朝时期,表示各种不同的臭气也开始采用此种格式。"臭""香"的词义演变导致"气味"概念域的词汇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其层级结构由两级变为了三级;二是偏正式复合词取代单音词成为表达各类下位气味概念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演变 “气味”概念域 词汇系统
下载PDF
湖南双峰方言中的几个“喷”缀派生词
6
作者 贺卫国 《贺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8-71,共4页
描写湖南双峰方言中的"喷臭"、"喷臊"、"喷腥"、"喷响"等"喷"缀词的用法,同时举例说明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 双峰方言 喷臊 喷腥 喷响
下载PDF
日本江户汉诗评价基准与文化自觉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颖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3,共7页
江户时代的汉诗是日本"汉学"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对这一时期日本汉诗的评价,日本经历了从以中国文学为中心的"和臭"到树立中日相对化的"和习"的评价坐标的变迁。然而"和臭"与"和习"... 江户时代的汉诗是日本"汉学"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对这一时期日本汉诗的评价,日本经历了从以中国文学为中心的"和臭"到树立中日相对化的"和习"的评价坐标的变迁。然而"和臭"与"和习"仍旧是以中国/日本或者外部/内部的二元对立为基准的评价方式,而取而代之的突出日本自身优越性的"和秀"观念,不仅意味着日本自身的"文化自觉",也代表着日本文学中一种新的评价基准的树立。只有重新审视江户时代日本文人创作的汉诗以及当时日本文人的文学评论复现日本文学中中日文化融合的现象,才能理清日本文人对日本汉诗乃至整个汉学的评价观念的历史演变,昭示江户时代日本"汉学"逐渐脱离中国文化影响,走向文化自觉的内在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诗 和习 和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