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辅行诀》中大黄味咸记载的探讨
1
作者 龚宗玉 郭红叶 +1 位作者 张盛敏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095-2099,共5页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大黄药味为苦味,而敦煌遗书《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记载大黄为火中木,属于咸味药,与历代本草中大黄味苦的定义不同。且从《辅行诀》中收载的“汤液经法图”体系看,味苦泻心清热,味咸泻肺通便,以泻下为主的...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大黄药味为苦味,而敦煌遗书《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记载大黄为火中木,属于咸味药,与历代本草中大黄味苦的定义不同。且从《辅行诀》中收载的“汤液经法图”体系看,味苦泻心清热,味咸泻肺通便,以泻下为主的大黄似乎更应属于咸味。本文通过查阅有关大黄基源、别名、产地、功效等信息的历代本草记载,结合“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中五味的作用特点对大黄的法象药理和功效药理进行匹配分析,并对含有大黄的三黄泻心汤、大承气汤和大陷胸汤进行方解,论证大黄归属为咸味的可能性。旨在为以“汤液经法图”理论为基础、以法象药理与功效药理相结合为途径的中药药味认识及大黄的临床组方配伍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五味 药性 汤液经法图 咸味 辅行诀
下载PDF
运用《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理论开展中药治疗痹证的药学监护及干预1例
2
作者 于琪 郭红叶 +2 位作者 高婷婷 刘南阳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592-597,共6页
《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展示了一套以五脏虚实辨证结合五味补泻治疗为基础的辨证论治体系,体现了中医组方配伍的根本原理,可用于中药饮片处方审核和临床药师药学会诊。本文记载1例中药临床药师运用“汤液经法图”开展药学监护并... 《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展示了一套以五脏虚实辨证结合五味补泻治疗为基础的辨证论治体系,体现了中医组方配伍的根本原理,可用于中药饮片处方审核和临床药师药学会诊。本文记载1例中药临床药师运用“汤液经法图”开展药学监护并进行药学干预的案例。患者老年女性,主因反复腰痛5余年,加重伴右下肢麻木2个月入住院。医师请药师采用“汤液经法图”进行联合会诊分析。药师运用“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判定该患者为肝虚合并肾虚,虚实夹杂,处方应以补肝补肾为主,补泻兼施,药味以辛、苦为主,酸、甘为辅,并与医师联合拟定中药饮片处方一首,患者用药后治疗效果满意,出院后药学随访效果满意。此案例提示,临床药师运用“汤液经法图”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学评价和药学监护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中药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辅行诀
下载PDF
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角度论证半夏泻心汤类方的泻脾功效
3
作者 张爽 郭红叶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580-585,共6页
半夏泻心汤类方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心下痞的经典名方,临床上主要用于心下痞、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等脾胃病症,疗效显著并沿用至今。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该类方虽名为“泻心汤”,但其功效却非泻心而是泻脾为主,本文对此进行论... 半夏泻心汤类方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心下痞的经典名方,临床上主要用于心下痞、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等脾胃病症,疗效显著并沿用至今。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该类方虽名为“泻心汤”,但其功效却非泻心而是泻脾为主,本文对此进行论证。首先,从组方配伍看,半夏泻心汤类方以辛味药、甘味药和苦味药组方,符合“汤液经法图”辛味泻脾、甘味补脾和苦味燥脾的药物定位原则,且其适应证属于脾实证范畴,即为入脾泻脾之方。其次,历代医家多将“心”解读为“心下”病位,多将其用于心下痞。无论古今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类方多用于脾胃疾病。最后,通过对半夏泻心汤类方的组方量化分析,再次明确其对于脾胃疾病的补泻兼施功效,分析其加减配伍原则,旨在为半夏泻心汤类方的配伍实质研究和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学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汤液经法图 辅行诀 泻脾
下载PDF
《辅行诀》与《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中肝木疾病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的异同点分析
4
作者 齐明月 吕旭潇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084-2089,共6页
目的《辅行诀》与《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均采用五脏虚实辨证作为理论架构,本文比较两者关于肝木疾病辨证用药的异同点,为“汤液经法图”的现代应用和理论融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辅行诀》与《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关于肝木疾... 目的《辅行诀》与《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均采用五脏虚实辨证作为理论架构,本文比较两者关于肝木疾病辨证用药的异同点,为“汤液经法图”的现代应用和理论融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辅行诀》与《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关于肝木疾病辨证论治章节的临床症状表现和治疗药物信息,数据标准化后拆分成独立的语义概念进行比较,计算相符度。最终拆分成24个独立症状与《辅行诀》比较并计算相符度,用药药味依据“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五脏规律进行定味和标记,并计算与补肝泻肝缓肝的“辛酸甘”味相符度。结果《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肝木疾病包含24个症状,其中17个症状与《辅行诀》相符,相符度为70.8%,共有症状包括头痛、多怒、两胁肿痛等,《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独有症状如卵缩、寒热虐等。同时,《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包含76个肝木病治疗中药,其中辛味、酸味和甘味药总和占比为71.05%。结论《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与《辅行诀》关于肝木疾病临床症状和治疗药物的认识有许多相同之处,相似度高达70%,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五脏虚实+五味补泻辨证论治体系具有真实历史背景和临床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辅行诀 肝木疾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解析心病治疗的经方时方与医案 被引量:5
5
作者 郭红叶 田佳鑫 +1 位作者 张爽 金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2-478,共7页
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传承的“汤液经法图”展示了一套严谨的五味配伍成方体系。从陶弘景的论述来看,“汤液经法图”可能是源于商·伊尹《汤液经法》的内容,是中医组方配伍的总源头,能够用于解析各类方剂的配伍规律,包括... 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传承的“汤液经法图”展示了一套严谨的五味配伍成方体系。从陶弘景的论述来看,“汤液经法图”可能是源于商·伊尹《汤液经法》的内容,是中医组方配伍的总源头,能够用于解析各类方剂的配伍规律,包括仲景经方、历代时方、现代中成药和各家医案。该文以心病为例证,确定“汤液经法图”体系下的心病辨证思路和治疗原则,同时对大小补泻心包汤、瓜蒌薤白白酒汤、黄连阿胶汤、安神定志丸、稳心颗粒和治疗怔忡的医案方进行解析,明确其配伍结构和药证相符的本质,探讨“汤液经法图”对不同类型方剂进行方解的适用性,展现这些方剂五味补泻组方的原义和深义,为该理论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心病 中药 组方配伍 辅行诀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与《辅行诀》《汤液经》《内经》关系探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任灵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67-69,共3页
首先从《甲乙经》序《、汉书.艺文志》著录以及仲景自序《、古本康平伤寒论》等史料推求《伤寒论》渊源;其次旁引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文字与方药,证明其与仲景书有亲缘关系,皆源于古《伊尹汤液经》;又通过分析《伤寒》与《... 首先从《甲乙经》序《、汉书.艺文志》著录以及仲景自序《、古本康平伤寒论》等史料推求《伤寒论》渊源;其次旁引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文字与方药,证明其与仲景书有亲缘关系,皆源于古《伊尹汤液经》;又通过分析《伤寒》与《内经》的内容,结合伤寒原序,认为"仲景写成《伤寒论》不过数年之功",没有"成熟的方书"作为参照是不可能的,说明《伤寒》的确源于《汤液经》等古经方,而并非依据《内经》理论自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辅行诀 内经 伊尹汤液经
下载PDF
《辅行诀》和《伤寒杂病论》“方同名异”及其原因解玄 被引量:4
7
作者 代民涛 柴可夫 李秀月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关系及二者"方同名异"之特点。方法:通过《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方及服药方法来论证。结果:《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同出一源——《汤液经法》。结论:发现《辅行诀... 目的:研究《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关系及二者"方同名异"之特点。方法:通过《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方及服药方法来论证。结果:《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同出一源——《汤液经法》。结论:发现《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存在"方同名异"这一特点,并从仲景"避道家之称"、汉时医家方剂命名法等方面解玄"方同名异"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陶弘景 伤寒杂病论 汤液经法 辅行诀 食材 食疗
下载PDF
基于药味加减的辅行诀药证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袁仁智 李盛华 +1 位作者 吕有强 潘文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1期47-50,共4页
对《辅行诀》30味加减药的药证进行归纳和比较后发现,其中28味药的药证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相符;地榆在《伤寒杂病论》中未见,其药证与《神农本草经》同;而山萸肉的药证在《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中均未见论及。因此... 对《辅行诀》30味加减药的药证进行归纳和比较后发现,其中28味药的药证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相符;地榆在《伤寒杂病论》中未见,其药证与《神农本草经》同;而山萸肉的药证在《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中均未见论及。因此,从药证的角度看,《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间的有着高度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药证
下载PDF
从《辅行诀》之救五脏中恶卒死方看其成书年代 被引量:2
9
作者 魏英俊 田永衍 李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38-240,共3页
马继兴先生认为《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辅行诀》)"成书年代下限决不晚于北宋初期前",是敦煌藏经洞遗书。通过对《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之救五脏中恶卒死方与现存古医籍的比较研究发现,此五方皆可以在现存古医籍中找到其踪... 马继兴先生认为《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辅行诀》)"成书年代下限决不晚于北宋初期前",是敦煌藏经洞遗书。通过对《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之救五脏中恶卒死方与现存古医籍的比较研究发现,此五方皆可以在现存古医籍中找到其踪影,其中有三方在现存古医籍的记载晚于南宋。综合来看,《辅行诀》之成书上限当不会早于《本草纲目》,即明中晚期。若是这样,它当然不可能出自敦煌藏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 成书年代 救五脏中恶卒死方
下载PDF
《辅行诀》引用仲景方剂考 被引量:12
10
作者 钱超尘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11期46-50,共5页
通检《辅行诀》全卷方剂数凡五十六首,其中共引用《伤寒杂病论》方二十二首。所引诸方,药味略有加减,为六朝医家运用仲景方剂正常现象,今世犹然。谨对二十二首方剂加以列举,并对《伤寒杂病论》以《汤液经法》为勤求博采之书略加考证。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辅行诀》 《汤液经法》 张仲景 陶弘景
下载PDF
从易学先后天理论看《辅行诀》朱鸟、玄武汤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鸣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期8-9,共2页
易学先后天理论可指导中医、内丹修行,伏羲八卦属先天,文王八卦属后天,先天生后天为顺,为中医入世之法;后天返先天为逆,为丹家出世之法。南方朱雀,于先天卦为乾,于后天卦为离;北方玄武,于先天卦为坤,于后天卦为坎。《辅行诀》中朱鸟汤... 易学先后天理论可指导中医、内丹修行,伏羲八卦属先天,文王八卦属后天,先天生后天为顺,为中医入世之法;后天返先天为逆,为丹家出世之法。南方朱雀,于先天卦为乾,于后天卦为离;北方玄武,于先天卦为坤,于后天卦为坎。《辅行诀》中朱鸟汤为清热滋阴之方,正符乾破为离之意;玄武汤为温阳渗水之剂,合坤满为坎之旨。脏腑中朱雀属心,玄武属肾,临床上可运用二方治疗心、肾之疾,更可变通二方理法,并用清、滋、温、渗之法,交心肾,建中气。《辅行诀》诸方已融通先后天、升降运动之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内丹 《辅行诀》 朱鸟 玄武
下载PDF
小建中汤健脾机理探究
12
作者 薛钧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 研究并进一步明确小建中汤发挥健脾功效的机理。方法 采用文献法对历代医家小建中汤相关方论、方解作整理分析,依据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结合临床实践,合理推导得出结论。结果 历代医家肯定小建中汤健脾功效,但对组方机理认识不一,以... 目的 研究并进一步明确小建中汤发挥健脾功效的机理。方法 采用文献法对历代医家小建中汤相关方论、方解作整理分析,依据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结合临床实践,合理推导得出结论。结果 历代医家肯定小建中汤健脾功效,但对组方机理认识不一,以饴糖等甘药的补益功效作解释有22家,成为主流;以芍药抑木以扶土功效作方解有5家;认为该方当用肉桂,健脾是肉桂之功有2家;以数术、运气解释组方有2家;另有9家对此未作详细阐释;《辅行诀》释以虚极脾劳,另建脾土脏气运行秩序之说。结论 简单以药性叠加解释该方功效,说服力不足;《辅行诀》建立的组方规则,从干预措施可推导结果,以结果可逆推干预措施,自洽性高,阐释了虚损状态下以桂枝类方实现健脾功效的机理,当为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健脾 辅行诀 建中补脾汤 经方
下载PDF
《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体系中五脏虚实辨证的四诊信息库构建和判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金锐 郭红叶 田佳鑫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4-471,共8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包含了一个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包括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在疾病诊断方面,“汤液经法图”独尊五脏虚实辨证,以肝心脾肺肾的虚实定病性,而《辅行诀》中收录的20首五脏大小补泻...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包含了一个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包括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在疾病诊断方面,“汤液经法图”独尊五脏虚实辨证,以肝心脾肺肾的虚实定病性,而《辅行诀》中收录的20首五脏大小补泻诸方,则明确记载了五脏虚实病证的临床表现。该文汇总分析《辅行诀》中五脏大小补泻诸方的主治症记载,对证候描述进行标准化和等价转换,统一“痛引少腹迫急”与“少腹迫满而痛”以及“烦躁”与“心中虚烦”等不同证候描述。同时,构建五脏虚实病证的四诊信息库,发现同一脏腑同一补泻的小汤证与大汤证(例如小补肝汤证与大补肝汤证)之间,相邻脏腑的大补汤证或大泻汤证(例如大补脾汤与大补肺汤)之间,均存在适应证重叠的情况。采用决策树判别模型的C4.5算法和随机树算法,均可以得到五脏虚实病证的诊断判别模型,识别出关键的症状节点。通过上述研究,为“汤液经法图”所示辨证论治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学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五脏虚实证候 辨证论治 决策树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不同证型治疗方的药味配伍共性特点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彬 金锐 +2 位作者 刘静 韩江云 刘蕊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8-495,共8页
目的在“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下,探索过敏性鼻炎不同证型治疗方在药味配伍方面的共性特点。方法收集过敏性鼻炎中医诊疗指南、临床路径以及系统综述涵盖的中药治疗方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成药,明确其配伍结构和功效特点,统计其药味分... 目的在“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下,探索过敏性鼻炎不同证型治疗方在药味配伍方面的共性特点。方法收集过敏性鼻炎中医诊疗指南、临床路径以及系统综述涵盖的中药治疗方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成药,明确其配伍结构和功效特点,统计其药味分布情况。与“汤液经法图”中肺系疾病治疗的补味(酸味)、泻味(咸味)和化味(辛味)做比对,计算药味占比,并分析母子同治的组方特点。结果统计得到过敏性鼻炎不同证型的治疗方33首,包括小青龙汤、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辛夷清肺饮加减方、辛夷鼻炎丸、通窍鼻炎颗粒等。其中,组方中“辛酸咸”占比>80%24首,占比60%~80%6首,占比40%~60%3首。方中的苦、甘味用药则主要集中在肺脾同治或肺肾同治的方剂中。结论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单纯的过敏性鼻炎治疗以治肺为主,药味以“辛酸咸”为主。苦甘药味的中药往往用于肺脾同治或肺肾同治的复杂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辅行诀 过敏性鼻炎 辨证论治 鼻鼽 中药
下载PDF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用“朮”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高辉 吕文良 +1 位作者 李娟梅 张强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两种版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对“朮”记载的差异,探讨“朮”的真正所指药物。结合校勘本原文分析“术”的具体应用,从具体药物中分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用药思路;结合“朮”的历史变革,讨论“朮”的临床应用沿革。
关键词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小补脾汤
下载PDF
基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理论的巴戟天“苦辛”药味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丹丹 郭红叶 +1 位作者 戎立保 金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巴戟天是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传统功效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对其药性定位为“甘、辛,微温,归肾、肝经”。从《辅行诀》所载的“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看,肾德在坚,其主骨,以苦补之;肝德在散,其主筋... 巴戟天是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传统功效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对其药性定位为“甘、辛,微温,归肾、肝经”。从《辅行诀》所载的“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看,肾德在坚,其主骨,以苦补之;肝德在散,其主筋,以辛补之,故巴戟天的五行属性应为“水中木”,药味以苦辛为主。该文尝试通过查阅巴戟天在历代本草文献中有关性味归经及药象的记载,结合巴戟天与25味药精五行属性含“水”中药的功效对比,并采用“汤液经法图”对含巴戟天代表性方剂调肝汤、巴戟天丸进行解析,尝试确定在“汤液经法图”体系下巴戟天的苦、辛药味,为其组方配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汤液经法图 药味 药性 苦味 辅行诀
下载PDF
黄芩汤橐龠探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静波 瞿溢谦 叶海勇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3期19-21,共3页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自古临床多用于热痢,然常有黄芩汤不治痢疾而治他病,可知其应用范围应当更为广泛。笔者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阴旦法为切入点,结合黄芩汤用药特点,确定其病机为上焦热郁、中焦胃虚、下焦饮逆,并以此为基础,探...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自古临床多用于热痢,然常有黄芩汤不治痢疾而治他病,可知其应用范围应当更为广泛。笔者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阴旦法为切入点,结合黄芩汤用药特点,确定其病机为上焦热郁、中焦胃虚、下焦饮逆,并以此为基础,探究黄芩汤临床应用的相关症状,拓宽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汤 《伤寒论》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阴旦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蕴含的中药药性理论新内容探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金锐 李凡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9-483,共5页
“汤液经法图”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因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转引而传承下来,被学术界称为揭开经方配伍之谜的钥匙。“汤液经法图”描绘了一幅以五脏虚实辨证和五味补泻治疗为基础的辨证论治理论,... “汤液经法图”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因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转引而传承下来,被学术界称为揭开经方配伍之谜的钥匙。“汤液经法图”描绘了一幅以五脏虚实辨证和五味补泻治疗为基础的辨证论治理论,其中蕴含着许多关于中药药性的新内容和新认识。其一,“汤液经法图”打破了一对一的五味五脏配属关系,以补味、泻味和化味为框架,表达了多个药味以不同角色入五脏的关联关系。其二,“汤液经法图”描述了一种全新的五味配伍转化关系,包括辛酸化甘、咸苦化酸、甘辛化苦、酸咸化辛和苦甘化咸。这种转化关系是理解复杂药味配伍成方的关键,也得到了数学角度的初步证明。其三,“汤液经法图”还原了中药的五行属性认知体系,以五行互含定药性,对挖掘中药自然属性与功效属性的本质关联具有重要启发。其四,“汤液经法图”理论实践体系昭示了五味理论在中药药性理论中的首要地位,病成于五味之偏,治亦在五味之偏。综合以上内容,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未来发展和深度思考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五味 中药药性 五行 辅行诀
下载PDF
运用《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理论开展中药汤剂治疗消渴病的药学监护1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寿圆 龚宗玉 +1 位作者 王华阳 金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基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对1例采用中药复方汤剂治疗的消渴病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方法患者为老年女性,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以口干、口渴15年,伴夜间血压升高10 d就诊。从患者入院开始纳入药学监... 目的基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对1例采用中药复方汤剂治疗的消渴病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方法患者为老年女性,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以口干、口渴15年,伴夜间血压升高10 d就诊。从患者入院开始纳入药学监护,采用“汤液经法图”所示的五脏虚实辨证和五味补泻治疗理论原则,确定患者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并分析每次临床处方的合理性。开展药学问诊,监护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适时提供药学建议。入院后辨为因脾虚痰壅所致的“消渴病,肺胃壅热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服药9 d后(期间调方1次)虽然有部分效果,但主要症状(口干、汗出、咳嗽、头晕伴有手麻抽筋)均未改善,且患者出现“咳嗽时气不够用”的新问题。临床药师运用“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判定该患者为肺虚合并肝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而“肺德在收,以酸补之、咸泻之;肝德在散,以辛补之、酸泻之”,故治疗上应以既能补肺同时又能泻肝的酸味药为主。前2次处方的配伍结构分别为“六苦三辛三咸三甘一酸”和“七苦三咸二甘二辛二酸”,均以苦味为主而酸味极少。医师与药师沟通后,第3次调整处方结构为“四酸四咸三苦三甘二辛”,以酸味药以及咸味药与苦味药的咸苦化酸为主,再服药5 d。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不良反应表现。结论运用“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开展以中药复方主导药味为切入点的药学干预是中药药学监护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液经法图 中药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辅行诀
下载PDF
敦煌《辅行诀》黄芩药对特色探微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玲 蔺兴遥 +2 位作者 席佩佩 杨鹏斐 李廷保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8期106-108,共3页
敦煌《辅行诀》是藏于敦煌千佛洞中的医学卷子,共载方61首,其中含黄芩方剂13首,可提取含黄芩特色药对8组:苦甘配伍—黄芩、甘草;散收配伍—黄芩、芍药;苦寒配伍—黄芩、黄连;相须配伍—黄芩、大黄;寒热配伍—黄芩、干姜;苦辛配伍—黄芩... 敦煌《辅行诀》是藏于敦煌千佛洞中的医学卷子,共载方61首,其中含黄芩方剂13首,可提取含黄芩特色药对8组:苦甘配伍—黄芩、甘草;散收配伍—黄芩、芍药;苦寒配伍—黄芩、黄连;相须配伍—黄芩、大黄;寒热配伍—黄芩、干姜;苦辛配伍—黄芩、生姜;攻补配伍—黄芩、人参;峻缓配伍—黄芩、大枣。通过对其配伍特点进行探析,以期为临证化裁治疗疾病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辅行诀》 黄芩药对 配伍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