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LADY'S DAILY WEAR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PERIOD
1
作者 包铭新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1年第3期9-21,共13页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ormal or ceremonial costumes such as wedding dress will also beincluded.This study will use Chinese costumes and textiles from many museums to fill in theblanks left by previous research and to give a more detailed and accurate description.It will alsouse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find the original names of these items and to illustrate a general conceptof their usage on different occasions.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women’s wear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①robes orcoats;②jackets;③waistcoats or vests;④skirts;⑤pants and leggings;⑥shoes and socks;⑦headdresses;and⑧others.Of every category,the textiles,decoration,cut,form,style,colourand motif will be discussed.The way in which these items were combined will also be discussed.The comparison between women’s wear and men’s wear,women’s and children’s informal andformal dress will be given.Here are some tentative conclusions.First,the Manchu and Han style coexisted and mixedwith each other and were worn by both Manchu and Han women.Second,the basic silhouettesand cut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conventional,while the decorations and details(openings,fasten-ings,pleats,vents,collars and hemlines)were different.The former represented accepted socialstandards while the latter could be a matter of personal taste.Third,women’s wear in that periodwere highly stylized,miscellaneous,elaborate,detailed,multicolored and multi-thema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omen’s garments daily wear Late Qing Dynasty Early republic PERIOD
下载PDF
城市日常摄影活动中的地方意义重塑——以广州青年群体为例
2
作者 黄洁滢 田紫灵 刘晨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6-467,共12页
随着数字摄影设备的普及,摄影逐渐成为人们体验地方、记录生活、拓展社交活动的主要方式。文章以广州青年群体为例,结合民族志、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探讨数字摄影、社交平台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在分析城市日常摄影活动... 随着数字摄影设备的普及,摄影逐渐成为人们体验地方、记录生活、拓展社交活动的主要方式。文章以广州青年群体为例,结合民族志、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探讨数字摄影、社交平台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在分析城市日常摄影活动过程、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地方意义的重塑。结果表明:城市日常摄影活动的过程和内容与社交平台紧密相关,媒体平台的社交属性、视觉化和地理标签化将地方意义解构、再建构。地方原属性被弱化,视觉属性和媒体意义越发明显,成为人像的背景、自我呈现的场所和社交媒体上的地理标签。以视觉形式呈现的地方体现人们社交媒体化的审美方式、社会性和移动过程,地方因此实现虚拟和现实意义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活动 地方意义 社交媒体 日常生活 广州青年
下载PDF
香火与烟火:民国时期普陀山进香之旅的复原
3
作者 赵懿梅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歙县沙坦钱氏文书是一包出自歙县沙坦村的归户文书。通过其中的两份账簿复原了民国时期沙坦周边居民开展的一次普陀山进香之旅。这次朝拜之旅,兼有娱乐观光、代购进货的活动,反映了徽州乡村社会普通民众的信仰世界以及娱乐消费和生产经... 歙县沙坦钱氏文书是一包出自歙县沙坦村的归户文书。通过其中的两份账簿复原了民国时期沙坦周边居民开展的一次普陀山进香之旅。这次朝拜之旅,兼有娱乐观光、代购进货的活动,反映了徽州乡村社会普通民众的信仰世界以及娱乐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实态,还原了徽州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普陀山 徽州文书 日常生活
下载PDF
Guangzhou Eyes Economic Transition
4
作者 Thomas Li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4年第3期69-69,共1页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along with two more pillar industries,will be prioritized this year in Guangzhou,the ca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to drive local economic growth,China Daily reported.Becau...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along with two more pillar industries,will be prioritized this year in Guangzhou,the ca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to drive local economic growth,China Daily reported.Because of expected slower growth in exports,the booming southern city will focus more on investment and 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gzhou PILLAR SLOWER COMPANIES Transition daily
下载PDF
1860—1937年广州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隽宇 谢薇 《广东园林》 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
晚清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此时期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共同促进了其向现代城市的转型。通过对1860—193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至全面抗战前夕)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进行梳理,探讨广州城市格局与形态的演... 晚清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此时期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共同促进了其向现代城市的转型。通过对1860—193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至全面抗战前夕)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进行梳理,探讨广州城市格局与形态的演变过程及特征,并从城市组团、道路系统、中心轴线、公共绿地4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最终得出这一时期广州市城市形态发展变迁规律:在保留了原有城市核心及山水结构的基础上,广州城在拆城墙后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了兼具统领性、开放性、高效性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奠定了此后的城市形态与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至民国时期 城市空间格局 形态演变 广州
下载PDF
建国初期《人民日报》中的女共产党员
6
作者 杨丽兵 曹瑞琴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7-41,共5页
从建国初期《人民日报》中相关报道来看,女共产党员的身份有全国民主妇联主席、副主席,东北抗联政委,护厂模范,农村女支书、妇女会主任等,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全世界妇女大团结、妇女儿童工作、革命解放事业、支持新婚姻法、保护国家财产... 从建国初期《人民日报》中相关报道来看,女共产党员的身份有全国民主妇联主席、副主席,东北抗联政委,护厂模范,农村女支书、妇女会主任等,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全世界妇女大团结、妇女儿童工作、革命解放事业、支持新婚姻法、保护国家财产、农业生产、农村妇女识字学文化、妇女思想教育等方面树立了行为典范作出了突出的的贡献。她们积极生产、忘我工作,在困难中冲在前面,在党的利益面前,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共产党员优秀品质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人民日报》对女共产党员的相关报道研究具有时代意义及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共产党员 中国 建国初期 《人民日报》
下载PDF
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媒介话语建构策略——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的考察
7
作者 谢欣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以《人民日报》中的“幸福”报道为样本,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主要方法,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幸福观念建构方面的基本策略。研究发现,通过以通俗化为特征的文本策略、以平民语态为特征的话语实践策略,以及以应势而动为... 以《人民日报》中的“幸福”报道为样本,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主要方法,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幸福观念建构方面的基本策略。研究发现,通过以通俗化为特征的文本策略、以平民语态为特征的话语实践策略,以及以应势而动为特征的社会实践策略,《人民日报》根据1955年前后不同的社会发展需要,分别建构了“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和“幸福的实现需要劳动与奉献”这两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幸福观念;它们不仅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政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展现了党全然不同以往的、对每一个普通人所拥有的国家主人翁地位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话语 幸福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社会主义
下载PDF
平台城市主义视角下数字化日常出行的社会文化地理分析:广州案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晨 陈嘉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1-1381,共11页
2000—2020年,随着平台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数字技术如何在平台应用的情境下进行地理知识的生产。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平台城市主义的视角,以广州为案例地,探讨了出行者借助数字平台开展日常出行活动的社会... 2000—2020年,随着平台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数字技术如何在平台应用的情境下进行地理知识的生产。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平台城市主义的视角,以广州为案例地,探讨了出行者借助数字平台开展日常出行活动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塑造的“人−平台−空间”关系。研究发现,广州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活动已与数字平台高度融合。但对于不同的群体而言,其使用平台制定出行计划、进行出行活动的具体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出行活动发生的具体情境也增强了数字化日常出行的复杂性,塑造了计划性出行、偶然性出行、灵活性出行等多种出行模式,并促使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在现实实践中相互交织。归根结底,上述多样化的数字化日常出行是出行者、数字平台与城市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指南”和“磨合”为代表的互动方式分别体现了平台对出行过程的影响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本研究丰富了数字化出行相关研究的分析视角,有助于为未来数字中国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具人本主义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平台城市主义 日常出行 定性地理信息系统 广州
下载PDF
民国报纸数字化相关标准的研究与探索——以民国《广西日报》为例
9
作者 颜玉奎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1,共8页
为了加快并完善民国报纸的数字化,本文在民国《广西日报》数字化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民国报纸数字化流程中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民国报纸数字化联合共建,需要有统一的民国报纸数字化的标准,建议修订原有的文本资源加工标准GB/T 31219.... 为了加快并完善民国报纸的数字化,本文在民国《广西日报》数字化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民国报纸数字化流程中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民国报纸数字化联合共建,需要有统一的民国报纸数字化的标准,建议修订原有的文本资源加工标准GB/T 31219.2-2014,并吸收利用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标准成果,制定民国报纸数字化标准细则,对民国报纸的纸质报纸及胶片扫描、OCR识别和校对、元数据著录、数据分类、成品数据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加工规范 民国报纸 《广西日报》 数字化
下载PDF
“日常运动”与“运动日常”——山西新生活运动的双重面向
10
作者 朱啸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0-82,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迫切的民族危机和现代化压力深刻形塑着基层社会的治理发展格局。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接受赶超式发展理念指导、依靠国家权力改造社会与个人的运动式治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治理路径选择。作为运动式治理的典...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迫切的民族危机和现代化压力深刻形塑着基层社会的治理发展格局。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接受赶超式发展理念指导、依靠国家权力改造社会与个人的运动式治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治理路径选择。作为运动式治理的典型缩影,20世纪30年代的山西新生活运动同时呈现出“日常运动”与“运动日常”的双重面向。前者指向治理范围与对象的“日常化”,表现为涵盖各类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生活革命”面貌;后者指向治理策略与机制的“运动化”,试图构建广泛社会力量“有为而治”的治理图景。然而,由于治理目标设定过高、治理主体革命意志不足、缺乏牢靠的组织基础及其有力的社会动员与治理能力,山西新生活运动在推行中逐渐扭曲失真,反而给民众生活造成困扰。山西新生活运动建立合理有序的现代生活、塑造现代国民的愿景终于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运动式治理 日常生活 民国山西
下载PDF
民国报刊中都市女性流行风尚与性别图景——以《广州民国日报》“女学生”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许珍 《新闻知识》 2023年第11期61-71,95,共12页
作为近代以来新女性代表,“女学生”是民国报刊格外关注的女性群体,其形象承载着进步的社会性别意涵。而流行风尚,兼具表达群体归属及建构自我认同的双重功能,体现着观念的变化趋向。在《广州民国日报》有关流行风尚的报道中,“女学生... 作为近代以来新女性代表,“女学生”是民国报刊格外关注的女性群体,其形象承载着进步的社会性别意涵。而流行风尚,兼具表达群体归属及建构自我认同的双重功能,体现着观念的变化趋向。在《广州民国日报》有关流行风尚的报道中,“女学生”被视为风尚示范者,但在“女学生”中已然流行的风尚又常遭到抨击。倡导与批评并存的矛盾话语,作为性别“观念与实践”角力的表征,为深入理解民国时期社会性别状况提供了独特的媒介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民国日报》 风尚 女学生 性别
下载PDF
居民日常出行时空集聚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拥堵形成机制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36
12
作者 古杰 周素红 +1 位作者 闫小培 邓丽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1-927,共7页
随着大城市的迅速蔓延与扩张,市内交通拥堵日益成为世界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亦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运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集聚为基本研究视角,选取广州作为案例,探讨城市内部交通... 随着大城市的迅速蔓延与扩张,市内交通拥堵日益成为世界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亦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运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集聚为基本研究视角,选取广州作为案例,探讨城市内部交通拥堵形成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型时空共存是产生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而出行路径的时空集聚必然造成运动型时空共存。广州市居民的出行行为由于受到时空约束的作用下,造成出行路径的时空集聚,城市的空间结构和路网结构进一步强化其集聚效应,从而形成出行路径的时空共存,并引发交通拥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共同约束,当两种约束条件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产生时空集聚和运动型时空共存,并最终形成交通拥堵。良好的交通管理手段只能促使交通拥堵的状况趋于好转,本质上难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线路、交通管制、交通供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居民日常出行路径的时空共存而加剧或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所以,在城市交通供需状况处在一种基本合理的水平下,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降低居民日常活动的运动型时空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活动 时空集聚 时间地理学 交通拥堵 广州
下载PDF
民国时期广州市建成区主体建筑立体形态的恢复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武 李国 +3 位作者 李涛 陈世栋 陈东梅 蒋海荣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8-526,共9页
基于1928年1﹕10 000的地形图,解译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建成区边界与建筑用地的空间范围。将建筑用地分为单体建筑、线状道路两侧的骑楼和面状同类建筑区3类。根据史料与现场调查,分别为点、线、面3类建筑的高度赋值,恢复不考虑海拔的建... 基于1928年1﹕10 000的地形图,解译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建成区边界与建筑用地的空间范围。将建筑用地分为单体建筑、线状道路两侧的骑楼和面状同类建筑区3类。根据史料与现场调查,分别为点、线、面3类建筑的高度赋值,恢复不考虑海拔的建成区主体建筑立体形态。基于所建模型,从平面形态、平均高度、空间格局、宽高比、高度轴、天际线以及形态组合几方面对民国时期建成区立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如下结论:1)民国时期广州城市沿珠江发展使得城区轮廓呈狭长的带状;2)城市平均高度仅为6.07 m,建筑物普遍低矮;3)建筑物在平面上为多级的棋盘网组合,而骑楼街构成的宽浅网格,成为当时空间尺度最大的建筑单元组合形态;4)道路宽度与两侧建筑物高度形成的宽高比大,城市具有较好的通透性;5)沿江西路与当时的城市中轴线中山纪念堂―市府合署大楼构成了倒"T"型城市空间高度轴,并在单体建筑高度空间分布与天际线的变化上得到很好的反映;6)城市立体形态主要由盆地、格网、谷地、台地等4种宽浅的单元组成。立体形态深层次上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技术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力量的综合作用,以及城市功能区分化在立体形态上的表现,从而也成为该时期华南地区依山傍水城市立体形态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立体形态 广州 民国时期
下载PDF
高校女性教职工日常休闲行为探析——以广州高校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郑春霞 陶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8,共4页
本文尝试对城市职业女性日常休闲行为的整个系统过程进行研究,并选取高校女性教职工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她们的日常休闲动机、休闲决策、休闲的时空间行为结构、休闲期望和休闲满意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以透视职业女性的休闲生活状况和生... 本文尝试对城市职业女性日常休闲行为的整个系统过程进行研究,并选取高校女性教职工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她们的日常休闲动机、休闲决策、休闲的时空间行为结构、休闲期望和休闲满意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以透视职业女性的休闲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休闲 行为 职业女性 广州
下载PDF
女性日常休闲行为的时空间结构特征--以广州高校女性教职工为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陶伟 郑春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3,共4页
通过对高校女性教职工的日常休闲行为的时空间结构特征的分析,了解女性教职工休闲生活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以高校女性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州6所高校的实证研究,剖析了高校女性教职工日常休闲行为的户内与户外的时空间结构特征,同... 通过对高校女性教职工的日常休闲行为的时空间结构特征的分析,了解女性教职工休闲生活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以高校女性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州6所高校的实证研究,剖析了高校女性教职工日常休闲行为的户内与户外的时空间结构特征,同时通过属性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了解了女性休闲活动空间和女性属性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对女性休闲生活状况与质量的研究来指导相应的休闲空间与要素的规划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日常休闲行为 时空间特征 广州市
下载PDF
民国时期广州城区主体建筑的三维模拟及其空间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国 孙武 +2 位作者 罗谷松 纪芸 王义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119-124,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图文资料,在民国十七年1:10000地形图上,构建了民国时期广州城区的三维模型.该时期的建筑物多为2~3层,平均高度约为10m,高度差异不大,并以沿江西路为中心向外呈3个阶梯下降;珠江两岸高度差异显著;城市...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图文资料,在民国十七年1:10000地形图上,构建了民国时期广州城区的三维模型.该时期的建筑物多为2~3层,平均高度约为10m,高度差异不大,并以沿江西路为中心向外呈3个阶梯下降;珠江两岸高度差异显著;城市天际线起伏较大且骑楼街广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广州 三维模型 空间特征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广州市居民日常出行的时空路径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古杰 周素红 闫小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2,共7页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生命历程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旨在消弭宏观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成长之间的鸿沟,作为一种分析视角,生命历程展示了年龄在居民日常出行特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广州市居民出行日志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处于不同生命...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生命历程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旨在消弭宏观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成长之间的鸿沟,作为一种分析视角,生命历程展示了年龄在居民日常出行特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广州市居民出行日志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历程阶段中广州市居民的日常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居民的出行距离、花费时间和出行起始时间三个方面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命历程特征,其中出现距离和花费时间随年龄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M"型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以结婚和生小孩两个家庭性节点事件和住房体制改革等社会性节点事件为例,对出行生命历程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出行 时空路径 生命历程 时间地理学 广州
下载PDF
中国新闻改革40年:以市场化为中心的考察——基于《广州日报》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良荣 窦锋昌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40年来,作为改革开放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正在经历严峻挑战。中国新闻改革40年进程中有一条突出的主线,就是"市场化"发展。研究与回顾这段新闻改革历程,《广州...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40年来,作为改革开放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正在经历严峻挑战。中国新闻改革40年进程中有一条突出的主线,就是"市场化"发展。研究与回顾这段新闻改革历程,《广州日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作者搜集和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素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念化和理论化,把《广州日报》40年的市场化发展划分为"企业化""工业化""集团化""资本化"与"多元化"五个阶段,描述和展现了一份报纸的市场化发展之路,同时也是中国新闻改革的一个缩影。不过,最近10年来,移动互联网以超常规的速度在发展,传统媒体读者流失、发行量下降、广告量下降,媒体的市场化发展遭遇重大挑战,甚至出现"非市场化"发展的迹象。虽然如此,中国的大部分媒体并没有完全回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事业体制,在各自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二次销售"之外的更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市场化"依然是媒体发展的一个核心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新闻改革 传媒体制转型 市场化 广州日报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报道研究——以南方都市报系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陶然 赵蕴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通过相互融合和互补,实现了新闻资源有效的流动、共享与再配置。以南方都市报系广州亚运会报道为例,对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报道的新特质及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媒体在报道中应提高全媒体转型的意识,加强差异... 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通过相互融合和互补,实现了新闻资源有效的流动、共享与再配置。以南方都市报系广州亚运会报道为例,对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报道的新特质及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媒体在报道中应提高全媒体转型的意识,加强差异化竞争,健全相关法制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报道 广州亚运会 南方都市报
下载PDF
民国时期底层职业妇女探析——以广州茶楼女招待为个案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淑蘋 江芬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89,共7页
女招待是在妇女解放思潮的推动下,伴随着近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女性职业,也是民国时期底层女性的主要职业之一。广州女招待出现较早,人数众多,她们生活艰难,职业环境特殊。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茶楼男工的暴力抵制下,广州市... 女招待是在妇女解放思潮的推动下,伴随着近代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女性职业,也是民国时期底层女性的主要职业之一。广州女招待出现较早,人数众多,她们生活艰难,职业环境特殊。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茶楼男工的暴力抵制下,广州市政府曾两度禁止女招待。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女子入职服务行业大势所趋,广州市政府不得不承认女招待职业的合法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但由于缺乏法律和制度的有力保障,她们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生活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底层职业:b女 广州女招待 社会反响 政府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