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6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Three Guizhou Local Pig Breeds Using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宏宇 林家栋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1期77-80,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the genet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uizhou local pig breeds. [Method] From 27 pairs of porcine microsatellite primers recommended by Food and...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the genet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uizhou local pig breeds. [Method] From 27 pairs of porcine microsatellite primers recommended by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nimal Genetics (ISAG), six pairs (S0155, SW240, IGF1, SW951, SW857, SW24) were selected for microsatellite DNA detection of three Guizhou local pig breeds, including Nuogu Pig, Kele Pig and Guanling Pig. Subsequently, their genetic diversities were analyzed. [ Result] The three pig breeds were high polymorphic at the six microsatellite loci (PIC 〉0.5). The Nei's standard genetic distance of them was 0.206 3 -0.481 5.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Nuogu Pig and Kele Pig Was the closest, and that between Nuogu Pig and Guanling Pig was the furthest. [ Conclusion] The three Guizhou local pig breeds are in high genetic diversities. Nuogu Pig is a special type of Kele Pig, an excellent Chinese local pig br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zhou local pig Microsatellite marker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under complex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history in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titanium alloy 被引量:5
2
作者 Peng-fei GAO He YANG +2 位作者 Xiao-guang FAN Zhen-ni LEI Yang CA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423-2433,共11页
To control the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a prediction model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in the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titan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staged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experi... To control the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a prediction model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in the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titan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staged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experiment on TA15alloy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 four important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phenome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i.e.,the generation of lamellarα,content variation of equiaxedα,spatial orientation change of lamellarαand globularization of lamellarα.Considering the laws of these microstructure phenomena,the microstructur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correlate the parameters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conditions.Then,the developed microstructure model was integrated with finite element(FE)model to predict the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in the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Its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were verified by the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f sample.Good agreements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veloped microstructure model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FE model are effective in the prediction of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in the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TA15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alloy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complex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history tri-modal microstructure modelling
下载PDF
Improvement Effects of Guizhou Local Yellow Cattle Crossbred with Fleckvieh
3
作者 HE Guang-zhong SUN Juan +2 位作者 LIU Jing YANG Hong-wen LUO Qi-hua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2年第3期99-101,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iscuss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Guizhou local yellow cattle crossbred with Fleckvieh. [Method] With Fleckvieh as male parent, they were crossbred with Guizhou local yellow cattle ( ♀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iscuss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Guizhou local yellow cattle crossbred with Fleckvieh. [Method] With Fleckvieh as male parent, they were crossbred with Guizhou local yellow cattle ( ♀ ), and hybridized cattle of Simmental × local yellow cattle ( ♀ ) to determin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lactation performance of their offspring. And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Guizhou local yellow cattle. [ Result ] The growth, slaughter and lactation performance of offspring of F1 Fleckvieh ( ♂ ) × Simmental ( ♂ ) × local yellow cattle ( Q ) proved optimal, followed by offspring of F1 Fleckvieh ( ♂ ) × local yellow cattle ( ♀) and offspring of Guizhou local yellow cattle. [ Conclusion] Offspring of improved local yellow cattle crossbred with Fleckvieh ( ♂ ) and hybridized cattle of Fleckvieh × Simmental × local yellow cattle enjoy significant heterosis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attle farming could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ckvieh guizhou local yellow cattle Growth performance Lactation performance
下载PDF
On the Compilation Modes of Local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Cas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作者 Zha Youliang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0年第1期40-53,共14页
The contents of"Ba-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 up a single volume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Ba-Shu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ompilation modes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 The contents of"Ba-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 up a single volume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Ba-Shu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ompilation modes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the compilation of"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three approaches available,i.e.a general history-based approach,a discipline-based approach and an integrated approach,also known as a discipline-specific approach based on general history.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be the most feasible as it elaborates Ba-Shu culture as a sub-culture of Chinese culture,the connotations of Ba-Shu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well a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a possible choice to better approach the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veals areas worth improving,and indicates a proper direction to move tow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y of Ba-S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ilation mode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与地方共建共享地方史资源机制研究
5
作者 汤慧芹 裴智民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高职院校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而地方政府和地方史资源研究与管理机构则掌握丰富的地方史料、文化资源和政策导向条件,二者在教育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交集。高职院校与地方... 高职院校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而地方政府和地方史资源研究与管理机构则掌握丰富的地方史料、文化资源和政策导向条件,二者在教育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交集。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从成立专门机构或工作组、开展联合项目研究等维度共建地方史资源,并在信息维护与更新、学术交流、研究项目成果运用、编纂地方史教材和读物、开发旅游路线等方面共享地方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地方史资源 共建 共享
下载PDF
历史的目光——四十年来旧中国民族学史研究的演变及当代思考
6
作者 张丽梅 胡鸿保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民族学界对旧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多有反思,并不断有论著涌现,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研究者对于学科史的材料发掘、理论分析之不同取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比较侧重史料梳理,强调“论从史出”,“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民族学界对旧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多有反思,并不断有论著涌现,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研究者对于学科史的材料发掘、理论分析之不同取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比较侧重史料梳理,强调“论从史出”,“中国化”是其中一大热点;近十多年来尤为关注学科中诸学术流派以及“中国学派”问题,“经世致用”、理论创新与学术史探讨相结合的特点比较突出,当下主义的取向日趋明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应该更多地从“中国传统”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而不能用“中国学派”一以概之,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派只是学派之一;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学,尚需扎根中国实际,进入历史田野,放眼全球世界,在本土化与国际化、当下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史 中国化/本土化 中国学派 历史主义 当下主义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协同混合教学模式探究——以贵州民族地域建筑课程为例
7
作者 高培 陈洪梅 舒净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5期34-37,共4页
贵州民族地域建筑课程在分析课程现状特征与OBE教育理解契合度基础上,积极借鉴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探索构建出多种学习方法、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环节相整合成链,闭合循环,不断持续生长与优化的协同混合动态教学... 贵州民族地域建筑课程在分析课程现状特征与OBE教育理解契合度基础上,积极借鉴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探索构建出多种学习方法、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环节相整合成链,闭合循环,不断持续生长与优化的协同混合动态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有很大帮助,同时为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地方民族院校 贵州民族地域建筑 教学资源 协同混合教学
下载PDF
70年来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
8
作者 张兴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南地方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海南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几个阶段,即1950年前、1950到1966年、海南建省前、海南建省后到2000年、进入新世纪后的海南地方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南地方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海南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几个阶段,即1950年前、1950到1966年、海南建省前、海南建省后到2000年、进入新世纪后的海南地方史研究等五个部分,主要是论说、总结70年来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发展过程。文章对上述各个时期有关海南地方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成果的学术价值给予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进而概括性地分析70年来不同时期海南地方史研究的主要特点,对目前海南地方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地方史 历史研究
下载PDF
超越《明儒学案》局限 建构黔中王门心学体系
9
作者 李萍 王巍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黔中王门独立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一直与《明儒学案》有着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本文审视了《明儒学案》对已有的黔中王门学术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方面的影响,认为目前关于黔中王门合理性的论证,仍然沿袭《明儒学案》的思路,严重阻... 黔中王门独立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一直与《明儒学案》有着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本文审视了《明儒学案》对已有的黔中王门学术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方面的影响,认为目前关于黔中王门合理性的论证,仍然沿袭《明儒学案》的思路,严重阻碍了当代黔中王门心学体系建构的广度和深度。本文拟从历史与建构的辩证关系入手,充分肯定建构黔中王门的现实意义。本文主张,应当突破仅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大心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心学体系的模式,要将阳明“龙场悟道”之后的言行实践作为黔中王门心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当代社会传承阳明心学的时代需要和贵州文化的地方特色,跳出仅从学术和历史角度研究黔中王门的局限,提倡从实践和精神史的角度拓展阳明心学现代转换的路径,从而打开黔中王门心学体系建构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王门 明儒学案 不言之教 实践史 精神史
下载PDF
贵州汉族移民史研究述评
10
作者 周永健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5,52,共9页
学术界关于贵州移民史之阶段划分颇有争论,四阶段说、五阶段说、六次迁移说是主流。关于汉族移民入黔之原因、类型与特点分析,普遍认为与中央王朝经营贵州之政策走向有关,一些学者详细分析了历代入黔汉族移民类型、方式及特点,进而关注... 学术界关于贵州移民史之阶段划分颇有争论,四阶段说、五阶段说、六次迁移说是主流。关于汉族移民入黔之原因、类型与特点分析,普遍认为与中央王朝经营贵州之政策走向有关,一些学者详细分析了历代入黔汉族移民类型、方式及特点,进而关注汉族移民入黔人口数量、分布等问题。入黔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交往与文化互渗、汉族少数民族化、认同贵州文化等,是学者比较关注的话题。由此,一些学者分析汉族移民给贵州带来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积极影响,以及因此触发的一些族群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调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移民史 汉族移民 移民文化 文化交融
下载PDF
贵州高质量发展依赖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探析——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11
作者 谭厚锋 吴英兰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生态环境保护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享有优先权,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质量目标赖以实现的战略性工程。贵州高原山地、喀斯特地形、多民族居住基础上的生态资源及其利用特征决定了贵州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依赖性。... 生态环境保护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享有优先权,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质量目标赖以实现的战略性工程。贵州高原山地、喀斯特地形、多民族居住基础上的生态资源及其利用特征决定了贵州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基于生态人类学来看,主要形成了传统生态观念与生态文明观耦合,传统生存智慧与绿色经济耦合,民间习惯法与现代环保制度耦合,地方环保经验与环保科技耦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环境教育耦合的关系。贵州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把握这些关系,基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依赖性来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策略,才能因地制宜,优化发展环境和建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的依赖性
下载PDF
湘潭漆艺口述史研究
12
作者 黎青 黄准 邹雅文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春秋时期,湘潭属楚国黔中郡。战国时期,长沙郡从黔中郡分出,包含了湘潭全境。湘潭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属地,有较深的楚文化基础,而漆艺也是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湘潭老艺人为对象,取口述史视角,以点带面,通过对其口述采录... 春秋时期,湘潭属楚国黔中郡。战国时期,长沙郡从黔中郡分出,包含了湘潭全境。湘潭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属地,有较深的楚文化基础,而漆艺也是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湘潭老艺人为对象,取口述史视角,以点带面,通过对其口述采录整理和教学演示,探讨湘潭漆艺的生存、嬗变、发展轨迹与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漆 地方史 楚文化
下载PDF
重识教育中的地方史:清代河北书院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燕赵文化研究系列之清代河北书院史料萃编》评介
13
作者 朱文富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以史育人、以志育人,服务国家、社会、地区和学校的发展是地方教育史研究的根本价值。《燕赵文化研究系列之清代河北书院史料萃编》展现了清代国家教育机制与地方教育机制相互交融、碰撞的过程,揭示了清代燕赵地区书...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以史育人、以志育人,服务国家、社会、地区和学校的发展是地方教育史研究的根本价值。《燕赵文化研究系列之清代河北书院史料萃编》展现了清代国家教育机制与地方教育机制相互交融、碰撞的过程,揭示了清代燕赵地区书院教育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重识教育中的地方史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河北书院 地方史
下载PDF
“四史”教育推进地方党校党建工作的内在机理
14
作者 朱艳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党校姓党,这是党校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立场,是开展党校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地方党校党建工作应牢牢站稳政治立场,通过在党校开展“四史”教育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促进党员干部自我能力的提高,破解阻碍... 党校姓党,这是党校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政治立场,是开展党校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地方党校党建工作应牢牢站稳政治立场,通过在党校开展“四史”教育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促进党员干部自我能力的提高,破解阻碍“四史”教育提质增效的制度问题、导致“四史”教育不够深入的教学和科研系统性问题,影响“四史”教育学习效果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创新平台载体、把握舆论阵地;依托“党校姓党”特色,夯实育人发力点;完善软硬件设施,科技赋能智慧党建;建设党建工作专业队伍、完善精准送学党建服务,以“四史”教育推进党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工作 地方党校 四史教育
下载PDF
唐宋元时期乐温县治考
15
作者 马剑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1期32-37,156,共7页
唐代乐温县并不治于今重庆长寿区仁和场,其迁治长江边也并非在明初。唐初设县时,乐温治于龙溪河下游山间的长寿区邻封镇,永安治于河口处的羊角堡。开元末两县合并后,乐温治所迁至废永安县治附近,于长江北岸、桃花溪西岸的河街一带设治,... 唐代乐温县并不治于今重庆长寿区仁和场,其迁治长江边也并非在明初。唐初设县时,乐温治于龙溪河下游山间的长寿区邻封镇,永安治于河口处的羊角堡。开元末两县合并后,乐温治所迁至废永安县治附近,于长江北岸、桃花溪西岸的河街一带设治,并沿用至清嘉庆年间。厘清这一空间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唐宋政区和治所调整在功能取向上由堂奥转向门户的历史趋势,并为当下地方文脉延续和地名命名、更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温县 永安县 迁治 空间过程 地名
下载PDF
“四史”乡土记忆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成效
16
作者 郑萍萍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以大学生家乡为切入点的“四史”乡土记忆资源因“家乡”的独特属性,在高校思政育人上呈现独特价值。“四史”乡土记忆资源能够培塑家国共同体意识,提升立德树人实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四史”乡土记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核心是打... 以大学生家乡为切入点的“四史”乡土记忆资源因“家乡”的独特属性,在高校思政育人上呈现独特价值。“四史”乡土记忆资源能够培塑家国共同体意识,提升立德树人实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四史”乡土记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核心是打造理论与实践融通式思政教学样态。在“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空间中,做到“发现资源、展示资源、运用资源”三部曲。师生共建思政课堂,借助“四史”资源微观叙事,融“四史”资源于学情分析,为学生成才需求提供正确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 乡土记忆 思政课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新疆乡土志稿》所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17
作者 白关峰 衡宗亮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新疆乡土志稿》是清末新疆社会的全景透视,其内容记载了新疆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人口迁移和经济交往、文化共存和交融状况。系统挖掘和整理《新疆乡土志稿》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容,可以提供历史借鉴,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新疆乡土志稿》是清末新疆社会的全景透视,其内容记载了新疆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人口迁移和经济交往、文化共存和交融状况。系统挖掘和整理《新疆乡土志稿》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容,可以提供历史借鉴,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乡土志稿》 交往交流交融 历史书写
下载PDF
山东地方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
18
作者 陈从显 徐爱钰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山东地方党史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齐鲁大地上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长期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推进山东地方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地方党史资源独特优势,培养时代新人的现... 山东地方党史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齐鲁大地上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长期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推进山东地方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地方党史资源独特优势,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之需,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微观具体的历史观教育视野,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为增强大学生红色精神价值认同,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场域。从“大思政课”教育体系建设出发,立足思政课主阵地,发挥文艺教育和榜样教育作用,统筹建设党史协同教育平台,是促进山东地方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史 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 中国共产党 历史观 价值认同
下载PDF
当世谁知冷宦贤--汪曰桢治学成就述评
19
作者 韩玉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9-39,共11页
湖州籍晚清著名学者汪曰桢学问广博,一生著作等身。天算农医四个中国传统科技分支,他均有程度不等的贡献。其中,尤以方志纂修和历史年代学的成就最为显要,得到当世和后世学者的高度认可。
关键词 汪曰桢 方志纂修 《二十四史月日考》 《历代长术辑要》
下载PDF
山高水长路修远,继往开来日月长——重庆大学西南民居研究历史回顾与展望
20
作者 陈蔚 刘婷 李月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50-156,共7页
西南地区高山丘陵河谷纵横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民族杂居共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西南民居之形貌。百年来,几代建筑史学者深入田野,以期对其营造体系有完整认识。借助“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的成功举办及学术... 西南地区高山丘陵河谷纵横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民族杂居共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西南民居之形貌。百年来,几代建筑史学者深入田野,以期对其营造体系有完整认识。借助“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的成功举办及学术研讨活动契机,文章以中国营造学社等开创的西南民居研究成果为肇始,从“开创与奠基”“继承与发展”和“多维与多元”三个阶段,回溯了以重庆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的西南民居研究路径与阶段成果,并以此致敬前辈学者耕耘奋进的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居 中国营造学社 重庆大学 研究史 在地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