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rld Integrated Medicine Master Han Jisheng
1
作者 zou jianhua han jisheng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8年第3期1-10,共10页
Interview Time:April.24th,2018 Location:Home of Academician Han Jisheng Interviewer:Professor Zou Jianhua,Associate Editor-in-Chief of WJIM Interviewee:Academician Han Jisheng Introduction of Han Jisheng Academician H... Interview Time:April.24th,2018 Location:Home of Academician Han Jisheng Interviewer:Professor Zou Jianhua,Associate Editor-in-Chief of WJIM Interviewee:Academician Han Jisheng Introduction of Han Jisheng Academician Han Jisheng,male,born in 1928,graduated from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as M.D.(1947-1953),and specialized in physiology at Dalian Medical College.He served many organizations as follows:Professor and Head,Dept.of Physiology,Peking Medical University,Director of the Neur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1993-),Peking University,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993-),founding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CASP)since 1989,and Editor-in-Chief of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Editor-in-Chief of 7 books including the comprehensive textbook Principles of Neuroscience in Chinese,Grantee of NIDA/NIH,USA(DA 03983)for acupuncture research(1987-2000),Scientific Advisor for WHO(1990-),Consultant of Scientific Review Committee,NIH and ADAMHA,USA,and member of Executive Committee,International Narcotic Research Conference(INRC)(2002-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DEMICIAN han DALIAN Medical NEUROSCIENCE research
下载PDF
ACUPUNCTURE RESEARCH & NEUROSCIENCE DEVELOPMENT
2
作者 Han Jisheng(Neuroscience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8年第1期9-14,共6页
Acupuncture has been used in China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kinds of diseases and symptoms. It is especiall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In the late 1950s, there emerged a novel m... Acupuncture has been used in China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kinds of diseases and symptoms. It is especiall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In the late 1950s, there emerged a novel medical practice entitled "acupuncture anesthesia" (AA), i.e., acupuncture was claimed to be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research NEUROSCIENCE DEVELOPMENT hanS WANG CCK
下载PDF
从对立到融通:经史关系研究的视角转换与范式重构
3
作者 黄海涛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60-66,共7页
经史关系研究领域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经学和史学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但对照经学和史学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这种对立关系其实并不存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点,主要原因是古代有关经史关系的讨论一直集中在经史尊卑问题上,“... 经史关系研究领域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经学和史学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但对照经学和史学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这种对立关系其实并不存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点,主要原因是古代有关经史关系的讨论一直集中在经史尊卑问题上,“经学盛则史学衰”实质上是这类传统议题的延续。当前研究经史关系问题,不能局限在比高下、较盛衰的传统研究范式中,必须及时转换研究视角,把关注点放在经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经史关系 研究范式
下载PDF
现代中国建筑之“意”的追寻与升华——我国台湾地区“新派”建筑的空间与园林(1950-1965年)
4
作者 黄庄巍 刘静 邹广天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4期84-96,共13页
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支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中国内地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本研究将基于世... 1950年代初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支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中国内地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本研究将基于世界现代建筑运动传播和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延续之“双重维度”视域,发掘本时段台湾地区“新派”建筑师对现代空间原理、流动空间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理论融合与建构,阐述其在现代主义视角下对文人园林的价值思考及其创新价值,以及对中国营造学社思想的反思,以期完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补充战后中国建筑理论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理论 现代中国建筑 建筑空间 文人建筑 台湾地区建筑 中国园林 中国营造学社 汉宝德
下载PDF
韩成武先生的杜甫研究述论
5
作者 孙微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
韩成武先生是国内著名杜甫研究专家,数十年来在杜甫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极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系列学术著作《杜甫诗全译》《少陵体诗选》《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杜诗艺谭》《杜甫新论》《杜诗诗体学研究》,构建起了一个... 韩成武先生是国内著名杜甫研究专家,数十年来在杜甫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极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他通过系列学术著作《杜甫诗全译》《少陵体诗选》《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杜诗艺谭》《杜甫新论》《杜诗诗体学研究》,构建起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杜甫研究体系。其洞幽烛微的杜诗艺术研究、雅俗共赏的杜甫传记、深入细致的杜诗诗体研究,对认识和理解杜甫的思想境界与艺术成就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有力地推进了新时期杜甫研究的深入发展。韩先生的杜甫研究往往将扎实的文献考据与细致的艺术分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事空谈、严谨精审、浑厚细腻的研究特色,为当代杜诗学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进行深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成武 杜甫研究 杜诗艺术 杜诗诗体学
下载PDF
中国粮谷酿酒技艺或发端于凤翔流考证
6
作者 王赛时 《酿酒》 CAS 2024年第5期143-148,共6页
中国酿酒技艺及其传承,整体呈现一体多元的特征,即以酒曲作用于粮谷、自然发酵生香为主体,各地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酿造风格。从西周到唐代持续向全国各地延展,并根据各地的酿酒生态环境,融汇当地已有的酿酒技艺传统而形成基本... 中国酿酒技艺及其传承,整体呈现一体多元的特征,即以酒曲作用于粮谷、自然发酵生香为主体,各地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酿造风格。从西周到唐代持续向全国各地延展,并根据各地的酿酒生态环境,融汇当地已有的酿酒技艺传统而形成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技艺 源流考证 曲糵发酵谷粮 秦饮 秦中 周秦汉唐 传播
下载PDF
徐州土山二号汉墓中白灰材料的科学研究
7
作者 李婷 王茜蔓 +5 位作者 贺康特 刘妍 杨富巍 鹿瑞聪 赵晓伟 张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1667,共7页
徐州土山二号墓是近年来发掘的一座重要的东汉早期诸侯王级墓葬,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葬属于砖室墓,墓葬中多处、大量使用白灰的情况为同时期墓葬中所罕见,代表着当时高度发达的白灰生产和应用的工艺水平。白灰... 徐州土山二号墓是近年来发掘的一座重要的东汉早期诸侯王级墓葬,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葬属于砖室墓,墓葬中多处、大量使用白灰的情况为同时期墓葬中所罕见,代表着当时高度发达的白灰生产和应用的工艺水平。白灰是中国古代应用最为广泛的胶凝材料之一,但目前针对它的科学研究仍存在着较大的空白。为深入探究土山二号白灰的成分和功用,对该墓中白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扫描电镜显微观察(SEM)、碘淀粉实验和多孔材密度、孔隙率、吸水率测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各类白灰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土山二号墓中的所有白灰样品均由天然石灰石经人工煅烧后生成,且没有添加骨料成分,反映出汉代时古人烧制石灰的工艺已经十分纯熟;白灰的原材料都来源于利用徐州本地青石类高钙天然材料烧制的石灰,碳酸钙含量到达了85%以上,说明当时在煅烧石灰时已经具有优选原材料的意识;石灰在墓中具有多种用途,包括墓室砖石墙体的砌筑灰浆、墓室踢脚线和顶券的装饰抹灰及棺内墓主尸身下防腐吸潮的衬灰等,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对石灰的性质有了相当的了解并能够将之善加利用;样品由于与外界自然环境接触,发生了明显的侵蚀和风化,亟需进行加固保护处理。该研究对于了解中国东汉时期古人对石灰性能的认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科技文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相关文物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山汉墓 白灰 分析测试 科学研究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治痹药方研究
8
作者 宁义菲 田雪梅 +1 位作者 杜小正 张枫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3期9-12,共4页
《武威汉代医简》中治痹方药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方包括治伤寒逐风方、治痹手足臃肿方、治鲁氏青行解腹方、瘀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五首方剂,外用方包括羊粪热熏方和治千金膏药方两首方剂。文章重点阐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以... 《武威汉代医简》中治痹方药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方包括治伤寒逐风方、治痹手足臃肿方、治鲁氏青行解腹方、瘀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五首方剂,外用方包括羊粪热熏方和治千金膏药方两首方剂。文章重点阐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以及组方特点,从用药特点、剂型和服药特点以及各方异同方面进行论述,为进一步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痹证 治痹药方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海外汉学界汉画像研究范式探讨
9
作者 兰芳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20世纪初期海外汉画像研究以汉学家的收藏、著录为主。20世纪30年代,汉画像研究在现代学术视域下得到复兴,汉画像成为海外汉学家认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与艺术的“形象史诗”。20世纪中叶,在艺术理论发展的背景下,海外汉画像研究走... 20世纪初期海外汉画像研究以汉学家的收藏、著录为主。20世纪30年代,汉画像研究在现代学术视域下得到复兴,汉画像成为海外汉学家认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与艺术的“形象史诗”。20世纪中叶,在艺术理论发展的背景下,海外汉画像研究走向一种艺术风格学的解读。20世纪80年代后,海外汉画像研究的方法、路径与范式在新艺术史的历史语境中转向多元的文化解读与探索。对海外汉画像研究范式的探索为中国艺术研究的自律性与自觉性提供他者的参照系。汉画像乃至中国艺术研究将在传统与现代、自律与他律的交融中不断构建一个开放的话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汉画像研究 艺术风格学 新艺术史 文化情境
下载PDF
《史记》《汉书》比较研究的目录学史问题补述--兼谈二书比较之疑难考察的研究方法问题
10
作者 杨胜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8,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诸本《史记》著录索引已有专列“史汉”部,或未列“史汉”部却载存相关书目的现象,值得马班异同研究者关注。梳理诸本“史汉”部,并回顾学术史可以发现,目录专著中始列“史汉”部者,当为民国郑鹤声《正史汇目》,而最早... 新中国成立以来,诸本《史记》著录索引已有专列“史汉”部,或未列“史汉”部却载存相关书目的现象,值得马班异同研究者关注。梳理诸本“史汉”部,并回顾学术史可以发现,目录专著中始列“史汉”部者,当为民国郑鹤声《正史汇目》,而最早摭入“马班异同评”的专科目录者,恐是宋人高似孙《史略》,但郑、高二书均未得到学界应有的评定。“史汉”部所标“史汉”,或非《史记》《汉书》对比研究的相关书目,故于治目录者理当辨清。另外,二书比较之疑难考察的研究方法,不可拘泥于二书比较之疑难考察的研究史,应熟稔研究史而跳出研究史,回归于原典以重新辨清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目录学史 补述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先秦至东汉腹痛证治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杨乐 李定祥 《光明中医》 2024年第9期1684-1688,共5页
目的探求先秦至东汉腹痛证治规律。方法选取该时期具有治疗腹痛功效的方剂,对方剂证型、药物性味归经、药物频次、药物功效类属进行频数统计,并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选取73方,涉及112味药(归经纳入107... 目的探求先秦至东汉腹痛证治规律。方法选取该时期具有治疗腹痛功效的方剂,对方剂证型、药物性味归经、药物频次、药物功效类属进行频数统计,并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选取73方,涉及112味药(归经纳入107味),证候以脾胃虚寒证最为多见,药性以温性、热性为主,药味多为甘味、辛味,药物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高频药物之首为白芍,取高频药物前10味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结论先秦至东汉时期腹痛证型、用药多样,辨证论治已趋成熟,为后世腹痛的辨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证治规律 先秦 东汉 文献研究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汉代服饰研究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张海洁 王珺英 朱良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5期130-133,共4页
【研究意义】通过分析汉代服饰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国内对中国汉代服饰领域的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探索未来汉代服饰的研究空间;【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选取了1970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收录的... 【研究意义】通过分析汉代服饰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国内对中国汉代服饰领域的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探索未来汉代服饰的研究空间;【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选取了1970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收录的相关领域的中文文献。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与NoteExpress文献处理软件,对汉代服饰研究的年发文量、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研究热点等进行相关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从纳入的检索文献447篇中分析得出,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汉代服饰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墓葬及陪葬品上展开的服装属性、文化属性以及社会风尚三大研究范畴。以随葬品及墓葬的汉代服饰研究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服饰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关键词聚类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小尾寒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关伟军 马月辉 +3 位作者 丁鸿 于太永 张海艳 梁海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1-516,共6页
Taking Small Tail Han Sheeps ear margin as the study materials, we succeeded in establishing a fibroblast cell bank which content of samples was 52 by the method of explant culture directly and cryopreservation techni... Taking Small Tail Han Sheeps ear margin as the study materials, we succeeded in establishing a fibroblast cell bank which content of samples was 52 by the method of explant culture directly and cryopreservation technique. The bi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population doubling time (PDT) of cells was approximately 24 h, diploid account for 90%~96% in chromosome. Confirmed by isoenzyme analysis,this cell line had no cross-contamination.The test results of the bacterium, fungi, virus, mycoplasma were negative. The transfection rate was high, and the extro-gene can be effectively expressed. Every indexes of the cell bank met all the standard quality controls of ATCC. It had not only preserved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his important Small Tail Han Sheep on the cell level but also provided valuable material for the research of genome, postgenome and somacloning. Meanwhile, the setting-up of this technological platform will offer technology and theory for storing the cell genetic resources of other animals and poul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系 特性研究 小尾寒羊 生物学 1999年 1995年 组织 资源危机 畜禽品种 世界范围 信息调查 地方品种 灭绝 专门化 濒危 比例 种质 遗传
下载PDF
广西南丹土官族属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玉时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6-65,共10页
壮族土官民族成分问题,既是壮族史和广西土司制度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广西壮族民众心中难解的情结。以往的广西土官民族成分研究大多是宏观上的研究,但在个案研究上,在每个土州、县的土官民族成分研究上关注不够,所以,不足以令广... 壮族土官民族成分问题,既是壮族史和广西土司制度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广西壮族民众心中难解的情结。以往的广西土官民族成分研究大多是宏观上的研究,但在个案研究上,在每个土州、县的土官民族成分研究上关注不够,所以,不足以令广西各地壮族土官后裔信服。当前,广西各地土官后裔都在重修族谱,其族属问题上的"汉裔"观念愈演愈烈。历史上,南丹土官在广西土官中势力和影响都较大,1其族属问题上的"汉裔"观念也较深。本文结合文献和调查资料,论述了广西南丹土官及其后裔在族属问题上的"汉裔"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指出其谬误之处,认为南丹土官始祖是土生土长的壮族,而不是从中原地区来的汉族。南丹土官族属问题的解决,对解决广西壮族土官族属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土官 南丹 族属 “汉裔”观念 研究
下载PDF
咸阳地区出土汉代彩绘陶器表面颜料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容波 兰德省 +3 位作者 王亮 朱振宇 李斌 王春燕 《文博》 2009年第6期266-268,共3页
为了掌握陕西省内陶质彩绘文物的基本情况、受损现状及保护现状等基础数据,我们开展了"陕西省陶质彩绘文物调查研究项目"。通过对成阳地区汉景帝阳陵、杨家湾汉墓、汉武帝茂陵、窑店三义村等大型汉代墓葬出土彩绘陶器表面颜... 为了掌握陕西省内陶质彩绘文物的基本情况、受损现状及保护现状等基础数据,我们开展了"陕西省陶质彩绘文物调查研究项目"。通过对成阳地区汉景帝阳陵、杨家湾汉墓、汉武帝茂陵、窑店三义村等大型汉代墓葬出土彩绘陶器表面颜料进行研究,从颜料物质成分、彩绘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检测和分析,为彩绘陶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彩绘陶器 研究
下载PDF
天长西汉墓出土部分金属器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晏德付 秦颍 +1 位作者 陈茜 张中云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6-61,共6页
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安徽天长三角圩西汉墓出土的部分铜器和铁器样品进行检测分析。XRD物相分析显示,青铜器及铁器表面锈蚀均为无害锈,可予以保留;XRF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件青铜容器一件为锡青铜,两件为铅锡青铜;金相显微镜结合扫面电镜... 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安徽天长三角圩西汉墓出土的部分铜器和铁器样品进行检测分析。XRD物相分析显示,青铜器及铁器表面锈蚀均为无害锈,可予以保留;XRF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件青铜容器一件为锡青铜,两件为铅锡青铜;金相显微镜结合扫面电镜观察可知,三件青铜样品均为热锻而成,组织均匀,铁剑材质为铸铁脱碳钢,铁釜为白口铁铸造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墓 天长 青铜容器 铁器 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三) 被引量:8
17
作者 樊祖荫 赵晓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0-97,共8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本文第一、二部分发表于《黄钟》2005年第一、二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分类原则 色彩区理论
下载PDF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一) 被引量:10
18
作者 樊祖荫 赵晓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共7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 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 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 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二) 被引量:9
19
作者 樊祖荫 赵晓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3,124,共7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 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本文第一部分发表于《黄钟》2005年第一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下载PDF
国内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唐代~1949年)研究状况述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燕 喜饶尼玛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汉藏文化交流是汉藏关系发展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当今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是以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以朝代的更迭和政局的演变为维度,认识彼此在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的过程。唐、元... 汉藏文化交流是汉藏关系发展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当今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是以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以朝代的更迭和政局的演变为维度,认识彼此在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的过程。唐、元、明、清时期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以及特殊性。当今藏学界更多地是以断代史的角度探究汉藏文化交流,归纳历史特征,探析推进因素。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过程中,非政府行为有所增加。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则相对薄弱,且侧重于关注政治文化在双方交流中的操作与演变。与此同时,佛教界之间的交流研究也逐步引起学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 文化交流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