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先秦汉语“(唯)N是V”句之为简式系词句——用系词“是”新释“唯命是听、上帝是依”等古语及看圆解力
1
作者 刘霖映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关于先秦时期广泛存在的NV具有宾动关系的“(唯)N是V”式句子(如唯命是听、上帝是依等,异于NV具有主谓关系的个别句子),对“是”字的三种现存解释皆说不通。《逸周书·度训》及孟子都把此式理解为“(唯)N是甲(之)所V”(尾辞是“所V... 关于先秦时期广泛存在的NV具有宾动关系的“(唯)N是V”式句子(如唯命是听、上帝是依等,异于NV具有主谓关系的个别句子),对“是”字的三种现存解释皆说不通。《逸周书·度训》及孟子都把此式理解为“(唯)N是甲(之)所V”(尾辞是“所V”乃“所V者”的简言,是名词性结构的缩写,是语法名词),乃直接证据(有4个用句且孟子的解释具有范式地位又影响大,胜过一批普通语例),其“是”字乃系词。系词论使这类语句精简高雅。孟子、荀子把此式的“是”换作“为”且此“为”系词,乃间接证据。关系:唯命是听(或从)、唯命所听、唯命之从,统一于“唯命是甲(之)所听”,听指听从;极简式乃“唯命”:皆系词句,有的隐了是字;式异则语力异乃至重点亦异,不可替换。“唯”式的简明语义分只有(只VN)、只要(切切VN),唯命是听因语境异义。而且,系词论所遇一批看似反例者都可圆通破解。王力们的旧释据近似语形而粗训而误解。走出重重迷雾会大规模扩展系词是在先秦的存在数量,证明它是常用系词,这就否定了1898年《马氏文通》以来、以王力教科书为代表的怪诞观点(西洋语法学误解了高度精简的古文);先秦汉语(口语和文言文)的基础思维层次并非低于广用系词“是”的阶段,而是在超越之。“S”似为原始汉欧语(即大亚欧语系之共祖)的系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系词 系词“是”
下载PDF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的词汇化及其动因 被引量:5
2
作者 雷冬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51,共11页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的词汇化是由于"有/无+所+V"或"有/无+所+Prep+VP"结构中的功能词"所"脱落而造成:前者"所"脱落之后,"有/无"直接... 现代汉语"有/无+Prep/V"类词是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类词的词汇化是由于"有/无+所+V"或"有/无+所+Prep+VP"结构中的功能词"所"脱落而造成:前者"所"脱落之后,"有/无"直接和已发生转指的V词汇化成动宾式的复合动词,后者"所"脱落之后,"有/无"和介词由于韵律的作用发生重新分析导致词汇化,同时介词从修饰动词的状语转变为"有/无"的宾语。"所"脱落的动因是:"有/无"具有要求其后谓词性成分发生转指的强制功能,而"所"同样具有转指功能,二者连用不符合经济原则。语法冗余手段的形成是促使"所"脱落的重要原因。"所"脱落后,其转指功能还作为隐性语迹作用于后面的动词或者介词。因此,"有/无+Prep/V"类词的形成,其实就是"有/无"和"所"字基于韵律的要求而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 无+Prep v “所” 脱落 词汇化 重新分析 转指
下载PDF
“R为A所V”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兴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7-84,共8页
"R为A所V"句式,并非由"为"字被动式演变而来,而是在"A所V(之)R"中,通过对"R"进行"左位移"之后,因"R"与"所V"具有同指关系,便在其间添加系词"为"形成... "R为A所V"句式,并非由"为"字被动式演变而来,而是在"A所V(之)R"中,通过对"R"进行"左位移"之后,因"R"与"所V"具有同指关系,便在其间添加系词"为"形成的。"R为A所V"经过人们重新分析,并受到"为"字被动式的类化,才得以变成表被动的句式。其中的"为"、"所",也随之向着表被动的"标记"功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为A所v 被动式 “为” “所” 标记
下载PDF
表被动的“为N所V”构式研究
4
作者 何洪霞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7-39,共3页
本文侧重于对该构式的语义进行共时性描写,探讨该构式在现代汉语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采用对相关句型互相转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为N所V"构式中"V"的语义特征,并对该构式语义焦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结... 本文侧重于对该构式的语义进行共时性描写,探讨该构式在现代汉语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采用对相关句型互相转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为N所V"构式中"V"的语义特征,并对该构式语义焦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结构所在句子的自然焦点、对比焦点和否定焦点的位置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N所v 语义范畴 语义焦点
下载PDF
补论古代汉语的“为V”与“为N所V”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宇宇 王天佑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2-58,共7页
在古代汉语的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存在以"为V"和"为N所V"两个结构为核心的"为"字式结构。其中,以"为V"为核心的结构应该归属于古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指称句,并非真正的被动结构;而以"为N所V&... 在古代汉语的受事主语句系统中,存在以"为V"和"为N所V"两个结构为核心的"为"字式结构。其中,以"为V"为核心的结构应该归属于古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指称句,并非真正的被动结构;而以"为N所V"为核心的结构则是真正的被动结构。指称结构向被动结构的转变主要受到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为N所v 被动结构
下载PDF
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6
作者 陈秀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6,97,共7页
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 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表情功能。表示判断的用法最先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字的功能发生变化,叙事视角发生改变,导致说话人的情感发生转移(移情),从而使"N所V"结构可以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情,这是"移情"这一主观化的产物。这种用法较多见于汉译佛典,与梵文原典有直接的关系,佛经翻译对于"N所V"结构表示被动的用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化 N所v 判断 被动 移情
下载PDF
“A为N所V”结构的功能及其渊源 被引量:6
7
作者 岳中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8,共9页
古代汉语中的"A为N所V"结构,既可是个判断结构,亦可是个被动结构;然而,二者并无渊源关系。二者的语法化既与"为"字虚化为判断动词和被动标记介词有关,也与"所"字虚化为泛义代词衍生出"所V"结... 古代汉语中的"A为N所V"结构,既可是个判断结构,亦可是个被动结构;然而,二者并无渊源关系。二者的语法化既与"为"字虚化为判断动词和被动标记介词有关,也与"所"字虚化为泛义代词衍生出"所V"结构和虚化为焦点标记有关;判断动词"为"与"所V"结构组配生成了判断结构,被动标记介词"为"与焦点标记"所"组配生成了被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为N所v”结构 判断结构 被动结构 “为”与“所”的演化轨迹 渊源与语法化
原文传递
古汉语“所V”结构的转型发展
8
作者 姜南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以往研究表明,古汉语中的“所”具有名词化和表被动两种功能,分别构成指称性和陈述性的“所V”结构,且表被动的功能是由其名词化的功能演变来的。然而这一演变过程十分复杂,诸多环节尚不明晰。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讨“所”... 以往研究表明,古汉语中的“所”具有名词化和表被动两种功能,分别构成指称性和陈述性的“所V”结构,且表被动的功能是由其名词化的功能演变来的。然而这一演变过程十分复杂,诸多环节尚不明晰。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讨“所”字的功能及“所V”结构的性质,认为“所V”的陈述性源自其非定式结构的语法特点,不能自立成句陈述事件,须与助动词“为”共现构成“为N所V”式被动句。“所”作为指称化标记的性质并未改变,只是由提取宾语的转指标记变为标志动词被动语态的自指标记,现代汉语中成为可选成分的“所”或可视为其自指功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v”结构 指称性 陈述性
原文传递
论焦点标记“所”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江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所"字结构中"所"总是联系着施动者和动词,由此演变为施动关系标记,进而又虚化为焦点标记。古汉语中常见的许多"何所V"形式,其中"所"并非与V结合成"所V"结构,"所"是焦点标... "所"字结构中"所"总是联系着施动者和动词,由此演变为施动关系标记,进而又虚化为焦点标记。古汉语中常见的许多"何所V"形式,其中"所"并非与V结合成"所V"结构,"所"是焦点标记,在句法层面不起作用,在语用上强调"何"。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还可见到古汉语遗留下来的焦点标记"所"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动关系标记 焦点标记 何所v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