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e of Harmon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1
作者 YAN Lian-fu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7年第5期248-255,共8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和谐发展 西方哲学 古代文化 自然观 对话 WEN 声音
下载PDF
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
作者 毛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今天仍然有其传承价值。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内容值得深入研究,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义利观、“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可以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今天仍然有其传承价值。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内容值得深入研究,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义利观、“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可以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但受制于种种因素,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并不理想。高校教育者可通过利用好课堂主阵地、精心组织实践环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促进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通过努力,儒家文化能够获得相应的关注度和热度,成为高校文化中的主流文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融入 高校 思政教育
下载PDF
论孔子儒学是共同富裕的思想之源及现代回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生章 崔佳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9-44,共6页
孔子儒学中的大同思想是共同富裕的思想雏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回答了何为大同的问题,“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回答了为何要大同的问题,“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回应了如何大同的具体路径。孔子儒学作为共同富裕的思想之源,富民思想... 孔子儒学中的大同思想是共同富裕的思想雏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回答了何为大同的问题,“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回答了为何要大同的问题,“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回应了如何大同的具体路径。孔子儒学作为共同富裕的思想之源,富民思想提供了共同富裕奋斗的目标与前进方向,义利思想提供了共同富裕的伦理观念与人生态度,均平思想提供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旨归,所以也是共同富裕何以可能的基本遵循。孔子儒学启迪共同富裕以现代回响,从“使民以时”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见利思义”到“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提供了共同富裕何以可行的价值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大同 共同富裕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儒家文化蕴涵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现实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颜爱民 刘媛 张敬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中蕴涵的深刻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研究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有着抛砖引玉...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中蕴涵的深刻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研究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儒家“和”文化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8
5
作者 孔宪峰 周秀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和"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其最高的价值原则。儒家"和"文化蕴涵着"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的动力机制、"和实生物"的发展理路、"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qu... "和"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其最高的价值原则。儒家"和"文化蕴涵着"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的动力机制、"和实生物"的发展理路、"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终极诉求这样一个逻辑系统,共同诠释其深刻的理论实质。全面把握儒家"和"文化的理论实质,事关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事关对儒家"和"文化的当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和”文化 理论实质
下载PDF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书正 范春英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主张“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利两有”,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坚持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对于弘扬以“八荣...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主张“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利两有”,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坚持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对于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义利观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诚信、公正、和谐”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啸尘 顾青青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4,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根植于社会历史生活的实践与发展。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内含的"至诚至善——以实现仁义之礼"、"中正之道——以实现天人合一"、"文明以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根植于社会历史生活的实践与发展。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内含的"至诚至善——以实现仁义之礼"、"中正之道——以实现天人合一"、"文明以止——以实现保合太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伦理价值上的相承与互通。同时,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西方合理价值文明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时代转换。面对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背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回归传统伦理精神,彰显"诚信、公正、和谐"这一内在价值诉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培育和正确践行提供伦理上的支撑与价值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诚信 公正 和谐
下载PDF
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 被引量:16
8
作者 谭世贵 李建波 《时代法学》 2007年第4期3-11,共9页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和谐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在论述司法和谐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探索司法和谐的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影响司法和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司法和谐的若干构想,以期有助于司...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和谐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在论述司法和谐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探索司法和谐的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影响司法和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司法和谐的若干构想,以期有助于司法和谐之理论深化与制度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和谐 司法地位 司法能力 司法文化
下载PDF
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海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儒家"和"文化是儒家最高的道德精神要义。"和"与"同"、"中"具有深刻哲理关系。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即"和"文化包括"天... 儒家"和"文化是儒家最高的道德精神要义。"和"与"同"、"中"具有深刻哲理关系。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即"和"文化包括"天人合一"自然价值取向、"和为贵"社会伦理取向以及身心和谐个人价值取向。儒家"和"文化为当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社会理想图式的丰富思想资源和重要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和”文化 伦理意蕴 和谐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和谐图书馆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海珍 李香艳 +3 位作者 田丽君 王宏艳 潘永泉 于冬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1-93,共3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关于和谐、融合、和睦的思想和观念。文章就构建和谐图书馆过程中,如何借鉴儒家传统文化包含的"以民为本"、"修身正己"、"和而不同"和"举贤任能"思...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关于和谐、融合、和睦的思想和观念。文章就构建和谐图书馆过程中,如何借鉴儒家传统文化包含的"以民为本"、"修身正己"、"和而不同"和"举贤任能"思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儒家文化对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和谐图书馆
下载PDF
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 被引量:69
11
作者 陈弘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4,共12页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纷争的做法和制度 ,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调解否已经过时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的调解传统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实践 ,然后从现代自由主义和法治理想的角度 ,对传统的调解提...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纷争的做法和制度 ,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调解否已经过时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的调解传统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实践 ,然后从现代自由主义和法治理想的角度 ,对传统的调解提出批判。本文进而指出 ,调解在当代的中国以至西方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西方学者对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另类选择”之一提出了多种理论依据 ,其中不少与儒家传统的睿见不谋而合。本文的结论是 ,经过“创造性转化”后的调解理论与实践能对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仍是十分宝贵和有用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 诉讼 传统法律文化 儒家 法治 自由主义 创造性转化 权利 正义 公正 道德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对儒家文化的当代引领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宪峰 周秀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8-54,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要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有益资源并实现其当代价值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须承担着引领儒家文化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要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有益资源并实现其当代价值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须承担着引领儒家文化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儒家文化,既源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先进性。而儒家文化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引领,一是儒学时代化的需要,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需要。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引领儒家文化提供可能。在此基础上,坚持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原则,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儒家文化的当代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家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儒学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儒家法律文化及其对构建现代和谐司法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希 梁健 卢艳宁 《创新》 2009年第6期65-68,共4页
中国古代司法对和谐的追求从未间断、一以贯之,从而已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和谐的司法制度作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儒家法律文化的和谐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和谐司法构建过程中批判和反思的对象;同时亦应承担"反哺... 中国古代司法对和谐的追求从未间断、一以贯之,从而已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和谐的司法制度作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儒家法律文化的和谐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和谐司法构建过程中批判和反思的对象;同时亦应承担"反哺"的角色,为转型期社会的道德重建和司法制度的人性化提供可鉴的本土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法律文化 构建 和谐司法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文化精神论纲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珍生 马红霞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4-38,共5页
文化精神可以增强群体的吸引力,形成社会的向心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健康的文化精神,倡导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用人的眼光看待人和处理彼此关系;崇尚宽容精神,承认差异;弘扬诚信精神,实现合作共赢;尊崇民主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 文化精神可以增强群体的吸引力,形成社会的向心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健康的文化精神,倡导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用人的眼光看待人和处理彼此关系;崇尚宽容精神,承认差异;弘扬诚信精神,实现合作共赢;尊崇民主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提倡创新精神,永葆社会活力等。以此塑造、调整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文化精神 公平正义
下载PDF
自由抑或儒家社群——现代司法实践的一个基本文化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霞 李川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2-168,共7页
现代司法制度的文化视线,与其急趋西方自由主义的后尘,不如投向本土的新儒家社群主义,并以此完善与改进现代司法制度——这种完善的可能性的确存在。它具备法治的本土化功能,更重要的是践行了本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而这种... 现代司法制度的文化视线,与其急趋西方自由主义的后尘,不如投向本土的新儒家社群主义,并以此完善与改进现代司法制度——这种完善的可能性的确存在。它具备法治的本土化功能,更重要的是践行了本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而这种转化可作为一个文化读本,以化解东、西方司法制度共同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制度 儒家社群主义 自由主义 司法公正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中“和”“同”思想及其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华东 甘筱青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4,共4页
“和”与“同”的思想随着先秦天下纷争的局面而出现,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它首先是人们自然观在社会、政治、人生诸方面的伦理展开。“和”“同”思想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 “和”与“同”的思想随着先秦天下纷争的局面而出现,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它首先是人们自然观在社会、政治、人生诸方面的伦理展开。“和”“同”思想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当代中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和谐 和而不同
下载PDF
试析徽州园林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5
17
作者 岳毅平 吴惠敏 郭其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3-107,112,共6页
徽州园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它的美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它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也就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园林具有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 徽州园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它的美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它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也就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园林具有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注重风水选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观,处处有着理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园林 徽州文化 古代哲学观 “天人合一” 理学
下载PDF
基于儒、道、释构筑的设计文化系统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刚强 饶飞云 王伟玲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8-243,共6页
目的在分析我国设计发展现状以及研究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究如何构建基于儒、道、释的设计文化系统论并致力于设计真、善、美3者之间的和谐。方法通过探究儒、道、释的核心思想,对儒家的"仁"、道家的&q... 目的在分析我国设计发展现状以及研究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究如何构建基于儒、道、释的设计文化系统论并致力于设计真、善、美3者之间的和谐。方法通过探究儒、道、释的核心思想,对儒家的"仁"、道家的"合"、释家的"悟"3方面的分析挖掘,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角度出发,思"仁"取"柔",思"合"取"中",思"悟"取"空",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设计的形式、功能、情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达到设计与文化艺术的统一融合。结论儒、道、释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导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发展,设计是人类精神不断物化的过程,将文化与设计并之为系统进行研究,能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释 文化 系统 和谐
下载PDF
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 被引量:27
19
作者 丁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6-72,2,共7页
"礼"与"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设了旨在让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礼乐"的约束下和谐共处的社会理想,并使古老的"礼乐"观念逐步升华为全社会各阶层普遍接... "礼"与"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设了旨在让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礼乐"的约束下和谐共处的社会理想,并使古老的"礼乐"观念逐步升华为全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儒家礼乐文化的本质是等级秩序与和谐的对立统一。"贵和"是礼乐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既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实现大同理想社会。这种观念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直至今日,儒家礼乐文化这种"贵和"的价值取向对我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礼乐文化 和谐 贵和 价值取向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论儒家义利思想的逻辑体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教军章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一般人们往往以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尺度武断地将儒家义利观认定为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其实传统儒家义利观是不断“与时进焉” ,不断演进和丰富的体系。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儒家义利观体系 ,即 :本体论层面和价值论层面。在道德本质上 ,它坚... 一般人们往往以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尺度武断地将儒家义利观认定为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其实传统儒家义利观是不断“与时进焉” ,不断演进和丰富的体系。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儒家义利观体系 ,即 :本体论层面和价值论层面。在道德本质上 ,它坚持了道义主体论倾向 ,逻辑表述为 :义为利之本 ,义重利轻 ,义以建利 ,义利统一。就价值而言 ,个体人在现实中所面对纷争进行正确选择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是基础性应用价值 ;更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于政治伦理意义上 ,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传统儒家义利观 ,经过不断演进 ,通过有效解决现实世界利益冲突形成道德观念体系和操作原则 ,成为中国主流义利观 ,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义利观 传统文化 政治伦理 义利思想 逻辑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