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A Survey of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1
作者 Wen-Wen Hu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3期169-175,共7页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three parameters:collection records in libraries worldwide;book reviews and citation count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and customer reviews on Amazon.The results revealed four feature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reception of academia,reception of general readers,the center of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and the role of Chinese scholars.These factors demonstrate the marginal statu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lassics.The im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 in hopes of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CM classics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 an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ommunication of TCM culture in the non-English-speaking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RECEPTION Spanish translation
下载PDF
Unity of form and spirit in Huangdi Neijing
2
作者 Bo Liang Ning Gu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1年第1期8-11,共4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many core contents,one of which is the unity of form and spirit.To inherit and develo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 need to reexam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philosophy 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many core contents,one of which is the unity of form and spirit.To inherit and develo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 need to reexam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philosophy and medicine.Taking Huangdi Neijing as an example,we restudy the unity of form and spiri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wo aspects of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ngdi N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ILOSOPHY Unity of form and spirit
下载PDF
在内经教学中体现中医理论核心内涵浅谈
3
作者 禄颖 钱会南 +6 位作者 贺娟 陈子杰 韩晶杰 常立果 郝宇 王维广 翟双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1-14,共4页
内经为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在提高学生中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条文的语言特点,导致学生理解困难,需教师使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疏解经文,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展现《黄帝内经》条文所体现的中医理论核心内涵,达到教学... 内经为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在提高学生中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条文的语言特点,导致学生理解困难,需教师使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疏解经文,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展现《黄帝内经》条文所体现的中医理论核心内涵,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从利用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课堂讲解重视理论核心概括和提升、补充后世运用或医案加深理解、利用课后作业深化学生认识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教学 理论核心内涵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对《黄帝内经》脉诊命题的继承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齐向华 王元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分析系统,依据脉象要素与机体状态的映射关系,耦合形成脉象系统。脉象系统包括体质、病因、病机、西医疾病等,各个脉象系统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反映疾病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责任因素及内在动力学,即中医临床脉诊的“心智模型”。在脉象系统的指导下,能够灵活、准确地制定临床治疗原则,形成内在逻辑严密的临床综合治疗服务包,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指导下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脉象系统 中医临床心智模型 脉象信息系统 脉象分析系统 疾病网络 《黄帝内经》 脉象要素
下载PDF
《黄帝内经》“肉”的理论框架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宋雅文 尹萌 +3 位作者 朱鹏举 郑煜凡 鞠宝兆 孙秀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7,共5页
“肉”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肉的相关生理病理机制已涉及如糖尿病、风湿性疾病以及肥胖症等领域。此类患者皆面临疾病起病隐蔽,病机复杂,病程漫长,常伴终生,西医无特效药物治疗等困境。因此,临床治疗与发展亟须... “肉”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肉的相关生理病理机制已涉及如糖尿病、风湿性疾病以及肥胖症等领域。此类患者皆面临疾病起病隐蔽,病机复杂,病程漫长,常伴终生,西医无特效药物治疗等困境。因此,临床治疗与发展亟须系统全面的中医理论基础作为指导与支撑。而《黄帝内经》对肉的论述分散于各篇章中,未设立专篇,后世更缺乏对其相关理论内容的系统总结。通过检索《黄帝内经》中关于肉的相关论述,并结合历代医家的注解及临床应用,介绍肉的理论起源,整理肉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与内涵,发掘肉与脾、肺、肾等脏腑及经络的联系,全面总结肉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内容,构建较为系统的肉的理论框架,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医人体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中医外科、针灸等以中医外治疗法为主的诊疗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基础理论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基于“阴病治阳”治则浅析“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邵帅 王永强 +1 位作者 石悦 王珑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从阴阳观来看,抑郁症主症、发病机制、患病人群性别差异、患病季节及时空差异具有阴之属性,在宏观疾病观上抑郁症属阴病范畴,因此将抑郁症的病机归为阳虚阴盛;基于《黄帝内经》“阴病治阳”的治则,浅析以扶阳为主的“重阳思想”在抑郁... 从阴阳观来看,抑郁症主症、发病机制、患病人群性别差异、患病季节及时空差异具有阴之属性,在宏观疾病观上抑郁症属阴病范畴,因此将抑郁症的病机归为阳虚阴盛;基于《黄帝内经》“阴病治阳”的治则,浅析以扶阳为主的“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黄帝内经》 阴病治阳 中医理论 中医药疗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灵枢·本神》探讨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捷 赵明 +1 位作者 裴卉 李浩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可责之于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并相互干扰所诱发的神失所养、气血瘀滞、痰蒙清窍、阳亢风动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通过古方分析,探究调气活血、补益养神、祛痰开窍、平熄肝风等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的思路。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黄帝内经》 “心-脾-肾”轴 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肾“苦欲补泻”理论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遣方用药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芳 张传龙 庞博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47-751,共5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其病位核心为肾,是肾体受损,肾用失司,肾元劳衰所导致的疾病。《黄帝内经》中载“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其病位核心为肾,是肾体受损,肾用失司,肾元劳衰所导致的疾病。《黄帝内经》中载“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本文考究《黄帝内经》中肾“苦欲补泻”理论内涵,结合目前中医对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主流治法,提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辨治当以肾为关键,肾燥当予辛润之,肾虚当予苦补之,肾实当予咸泻之。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提供理论渊源,并为中医辨治糖尿病肾脏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黄帝内经》 苦欲补泻 中医辨治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不同语境下“三焦”涵义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港莹 张蕾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61-365,共5页
《黄帝内经》中“三焦”一词见于22篇计40处,其中29处意义明确,历代注解无异义;4处有不同观点;另有存在校勘问题者4处;尚有三焦理、三焦下腧、三焦之源3个衍生名词。在不同语境下,29处意义明确的“三焦”分别指三焦腑、手少阳三焦经、... 《黄帝内经》中“三焦”一词见于22篇计40处,其中29处意义明确,历代注解无异义;4处有不同观点;另有存在校勘问题者4处;尚有三焦理、三焦下腧、三焦之源3个衍生名词。在不同语境下,29处意义明确的“三焦”分别指三焦腑、手少阳三焦经、上中下三焦,并无争议,只要在阅读过程中仔细分辨,就能够明确其所指。有争议处,为咳论篇之“三焦受之”“三焦咳”、四时气之“三焦约”、经别之“下走三焦”。4处“三焦”存在校勘问题,即“三焦”与“足三焦”、“三焦”与“上焦”(2次)、“三焦”与“三椎”。三焦理、三焦下腧、三焦之源3个衍生名词均与三焦理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三焦 文献研究 三焦理 三焦下腧 三焦之源
下载PDF
《黄帝内经》精理论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向玉 张瑞娟 +1 位作者 郭铭嘉 田永衍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860-863,共4页
人体之精虚衰是脏腑功能减退的关键,精的盛衰不仅决定体质差异还影响情志变化,甚至影响发病。先后天之精的不足与精的失泄异常是精失常的主要表现,伴随而来的是精与气、血、津液、神关系的紊乱。在治疗上,要补精、固精、疏精。探讨《黄... 人体之精虚衰是脏腑功能减退的关键,精的盛衰不仅决定体质差异还影响情志变化,甚至影响发病。先后天之精的不足与精的失泄异常是精失常的主要表现,伴随而来的是精与气、血、津液、神关系的紊乱。在治疗上,要补精、固精、疏精。探讨《黄帝内经》中的精理论,以便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中医学
下载PDF
基于中医心理学视角探讨《黄帝内经》中的“恬惔虚无”
11
作者 许晗 汪卫东 +4 位作者 王健 郭佳乐 方婷 赖联婷 徐啸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121-124,共4页
在《黄帝内经》中,“恬惔虚无”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养生理念,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及对外在事物的坦然和从容应对,是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践行该理念,个体需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养生法则和“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 在《黄帝内经》中,“恬惔虚无”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养生理念,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及对外在事物的坦然和从容应对,是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践行该理念,个体需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养生法则和“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的生活方式。“恬惔虚无”之人具有内心安然、淡泊少欲和不惧于物的特质,能找到内在和谐的状态,超越物欲和执着,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从容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因此,“恬惔虚无”不仅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恬惔虚无 黄帝内经 中医心理学
下载PDF
变译论视域下中医药典籍译介研究——以《黄帝内经·素问》倪懋兴译本为例
12
作者 谢文鑫 吴青 李晓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415-420,共6页
文章从变译论视角出发,分析《黄帝内经·素问》倪懋兴译本变译之动因、表现及效果。研究发现,倪懋兴以学生和外行人的阅读需求为驱动,运用增、减、编、述等变通手段译介《黄帝内经·素问》,旨在更广泛地推荐中华文化中平衡与和... 文章从变译论视角出发,分析《黄帝内经·素问》倪懋兴译本变译之动因、表现及效果。研究发现,倪懋兴以学生和外行人的阅读需求为驱动,运用增、减、编、述等变通手段译介《黄帝内经·素问》,旨在更广泛地推荐中华文化中平衡与和谐的哲学智慧,为西方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启迪。读者认为该译本信息丰富,可读性强,是一部优秀的译作。变译论对中医药典籍的译介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医药典籍译者应在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适当使用变译策略开展译介活动,帮助海外读者理解典籍内容,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倪懋兴 变译 中医药 翻译
下载PDF
《内经》皮部理论在特应性皮炎辨治中的应用
13
作者 程淋燕 李福伦 王丽慧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337-342,共6页
通过讨论《内经》皮部的概念与范围、《内经》皮部的阴阳属性及特应性皮炎的脏腑辨证归属,并在《内经》皮部理论指导下探讨了特应性皮炎的6点相关病因病机:火热作祟、湿邪伤表、风邪郁于肌肤、肝虚为燥热所伤、卫气失常以及邪伤脏则不... 通过讨论《内经》皮部的概念与范围、《内经》皮部的阴阳属性及特应性皮炎的脏腑辨证归属,并在《内经》皮部理论指导下探讨了特应性皮炎的6点相关病因病机:火热作祟、湿邪伤表、风邪郁于肌肤、肝虚为燥热所伤、卫气失常以及邪伤脏则不乐。最后在生态视域下进一步讨论了AD的辨治思路:构建生态模型,结合微观个体和宏观环境的多种因素综合辨治。微观上,当遵循开阖枢规律,并注意调节个人心理、情绪及行为;宏观上,当结合当年运气变化,并考量地理环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皮部 黄帝内经 生态医学
下载PDF
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治疗
14
作者 刘喆雯 朱文雄 陈其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73-877,共5页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分而论之为土湿阳衰、肝木不升、水火失交、肾虚水寒,从而出现气化不利,加重壅塞,最终导致遗精。因此,治疗应强调恢复枢机开阖之力,调控肝、心、脾、肾各脏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应用疏肝解郁、交通心肾、温肾助阳等治法,引导厥阴、少阴、少阳等经脉正气回归,达到气血循行通畅、脏腑功能恢复的目的,为遗精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六经 开阖枢 遗精 交通心肾 中医药
下载PDF
黄地安消胶囊对肾阴虚型糖尿病大鼠炎症的影响
15
作者 祝晓丽 单莉 +2 位作者 魏良兵 陶猛 高家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1752-1756,共5页
目的:探讨黄地安消胶囊对肾阴虚型糖尿病大鼠炎症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地安消胶囊低剂量组、黄地安消胶囊中剂量组、黄地安消胶囊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和中药对照组。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 目的:探讨黄地安消胶囊对肾阴虚型糖尿病大鼠炎症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地安消胶囊低剂量组、黄地安消胶囊中剂量组、黄地安消胶囊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和中药对照组。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tin)和胰高糖素样肽-1(GLP-1)的浓度水平,RT-qPCR和WB实验分别检测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中Leptin、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而GLP-1水平下降。黄地安消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和中药对照组相较于模型组的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中Leptin、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而GLP-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结论:黄地安消胶囊可通过抑制肾阴虚型糖尿病大鼠炎症状态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地安消胶囊 肾阴虚型大鼠 炎症 中药
下载PDF
《黄帝内经》“血脉”整体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发挥
16
作者 张铜五 陈向心 +8 位作者 陆毅 郝秀炜 王洋 关乐 刘悦 张哲 闵冬雨 杨关林 孔德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思想和理论,杨关林教授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结合前人“痰瘀”相关学说,整体审视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提纲挈领地提出“血脉病”这一概念。血脉病,指气血运行失常,导致血脉痹阻的一类疾病,包含心脉病、脑脉病和肢脉病等多系统疾病。血脉病的发生与脾虚受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创新性的将血脉病分为“血浊脉滞”“血瘀脉壅”“血毒脉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和临床表现提出“健脾益气,化痰降浊”“健脾益气,化痰祛瘀”“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三种不同的治法并建立出相应中药组方,构建血脉病全程防治体系,提升中医药防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血脉病 中医药 脾虚受损 防治体系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基于“阴阳中和”理念探讨《黄帝内经》的诊疗养生观
17
作者 刘思淇 马峰彪 +2 位作者 刘瑶 乔宝华 张其成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是助推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而“阴阳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悠久的理念,可将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的诊疗养生观念进行统合。《黄帝内经》讲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意蕴,在...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是助推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而“阴阳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悠久的理念,可将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的诊疗养生观念进行统合。《黄帝内经》讲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意蕴,在“阴阳中和”理念下,疾病的发生会导致两种面向——“有失动态生和之道”和“违逆聚合守中之理”,而治疗的原则是借助天地自然之道来“调和致中”。《黄帝内经》诊疗养生的最终目标皆是“归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黄帝内经》给出的“归一”方法纲领,“形神合一”与“内外合一”则是“归一”的两个具体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中和 天人合一 诊疗观 养生观
下载PDF
阴平阳秘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道利 张丽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51-53,共3页
文章重点讨论“阴平阳秘”的真实本意,反对阴阳平衡的说法,把阴阳关系局限在空间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僵化了中医的思维方式。阴平阳秘描述的是阴阳的动态,处于阳态时不要太过生发,贵在一个“秘”字,使阳得阴助。若阳气过亢,势必消铄阴精,... 文章重点讨论“阴平阳秘”的真实本意,反对阴阳平衡的说法,把阴阳关系局限在空间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僵化了中医的思维方式。阴平阳秘描述的是阴阳的动态,处于阳态时不要太过生发,贵在一个“秘”字,使阳得阴助。若阳气过亢,势必消铄阴精,阴精多损,阳无根基,则阳亦必随之而虚;处于阴态时收降不宜太骤,贵在一个“平”字,使阴得阳生。若阴气过盛,则会耗伤阳气,本来冬季微弱的阳气就会生发无望,阴阳失根,则精气乃绝。秘和平要求的是动态的“稳”,是阴阳的互相制约,不能说“阳平阴秘”。阴平阳秘是养生或治病的根本大法则,对临床养生或治病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平阳秘 养生 治病 《黄帝内经》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试论《黄帝内经》运气学说及其发展
19
作者 孟克浩 金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66-69,共4页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充分反映了古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者尝试探析运气学说的核心理论思想体系及发展方向,认为可以分为《黄帝内经》构建的运气学说理论模型和古人基于此对运气学说的三类发展,并在文章中分两大板块分别阐...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充分反映了古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者尝试探析运气学说的核心理论思想体系及发展方向,认为可以分为《黄帝内经》构建的运气学说理论模型和古人基于此对运气学说的三类发展,并在文章中分两大板块分别阐述。首先探明了《黄帝内经》中运气学说的基本理论体系,并讨论了运气学说的思想理论和运作逻辑;其后发现古代运气学说的理论发展方向可分为医学实践、术数和挣脱术数束缚、基于核心思想再发展三类方向,并举例证详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 理论探析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基于“动则生阳”论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20
作者 黄永福 黄飞翔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0期36-40,共5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为心、肺、脾、肾之阳虚,其中心阳亏虚是本虚之核心;标实则是水饮、痰浊、瘀血之阴实,其中瘀血贯穿疾病始终。研究通过剖析“动...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为心、肺、脾、肾之阳虚,其中心阳亏虚是本虚之核心;标实则是水饮、痰浊、瘀血之阴实,其中瘀血贯穿疾病始终。研究通过剖析“动则生阳”理论内涵,发现广义的“动”除了指运动疗法外,还包括“动药”。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气主动而属阳,故阳气主动。若阳气亏虚,则当顺应阳气“动”的特性而补足阳气,因此《黄帝内经》提出“动则生阳”理论。基于此,笔者在“动则生阳”理论的指导下创“武医结合”之法,将“动药”与中医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HFpEF的治疗。风药升生以化阳,虫药走窜而通阳,风药升生之力与虫药走窜之功除标实而助阳势、化阳气。太极拳、八段锦皆能温壮阳气,以益本虚。本治疗方法旨在顺应阳气“动”的特性而“生阳”,从而改善HFpEF的临床症状,促使身体向愈。“动药”与中医运动疗法的联合应用是“武医结合”防治HFpEF的体现,既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丰富了中医治疗HFpEF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黄帝内经》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阳气 中医运动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