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婚育文化视角下农村彩礼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基于中西部地区H省的调查
1
作者 平欲晓 谭若愚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是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彩礼作为婚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适龄群体的婚恋生育意愿。农村“高价彩礼”问题相较城市更为突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中西部地区H省为分析样本,通... 培育新型婚育文化是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彩礼作为婚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适龄群体的婚恋生育意愿。农村“高价彩礼”问题相较城市更为突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中西部地区H省为分析样本,通过大型问卷调查来客观呈现H省现阶段农村区域不同群体的彩礼态度,并通过预期彩礼价格、实付彩礼价格、彩礼嫁妆比等多个量化指标来测量农村区域的彩礼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积极引导移风易俗,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完善婚恋公共服务,优化婚恋友好环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礼 婚姻成本 婚育文化
下载PDF
同胞数量和结构对农村家庭彩礼支出的影响
2
作者 许琪 朱袁庆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62,共17页
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同胞数量和结构对农村家庭彩礼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兄弟姐妹数量对彩礼数额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生育数量下降对彩礼价格上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同胞数量和结构对农村家庭彩礼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兄弟姐妹数量对彩礼数额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生育数量下降对彩礼价格上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农村男女有别和长幼有序的客观现实导致兄弟对彩礼的挤出效应比姐妹大,且年长兄弟姐妹对彩礼的负面影响大于年幼兄弟姐妹。第三,2000年以前,农村确实存在用女儿出嫁所得彩礼补贴儿子的现象,但这主要存在于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2000年以后,姐妹对彩礼数额的影响已由正转负,且即便在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家庭,姐妹也无法为男性获得高额彩礼带来任何帮助。这一发现表明,农村家庭的彩礼性质已从婚姻偿付转变为婚姻资助,新婚小家庭是彩礼的最大受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数量 同胞结构 彩礼支出 婚姻偿付 婚姻资助
下载PDF
农村新生代青年低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及其现实挑战
3
作者 张艳霞 刘远冬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80,共18页
高额彩礼是我国近年来重点治理的突出社会问题。本研究基于对重庆石村新生代青年“零彩礼”现象的田野调查,分析当地低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石村“不算彩礼”的共识促进了婚姻交换灵活多元的发展,相对于更具仪式性的婚... 高额彩礼是我国近年来重点治理的突出社会问题。本研究基于对重庆石村新生代青年“零彩礼”现象的田野调查,分析当地低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石村“不算彩礼”的共识促进了婚姻交换灵活多元的发展,相对于更具仪式性的婚礼花费、改口费和房产花费,彩礼因过于货币化和功利化而被排除在有意义的婚姻交换之外。自明清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和社会主义新风尚共同塑造了当地礼俗传统,弱代际责任感下自由恋爱、代际和性别平等的情境化解了婚姻交换的偿付和资助功能,礼物模式的婚姻交换在仪式和日常中塑造着集体道德感,即使是在跨婚姻圈的新生代中也没有形成高额彩礼。但随着社会流动性和风险性增大,当地低额彩礼实践的维系正面临着跨区域文化冲突和彩礼抵押功能强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额彩礼 重庆 农村 新生代青年 礼物秩序
下载PDF
保卫婚姻:农村彩礼支付的功能研究
4
作者 陈璐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4期83-93,共11页
转型期农村彩礼数额高现象及其治理困境引发了全社会及学界的关注。现有的婚姻偿付理论、代际资助理论和婚姻市场理论均以彩礼支付的即时性和不可逆为前提,忽视了时间维度下对彩礼支付过程的研究。基于对赣中马村的田野调查,考察彩礼支... 转型期农村彩礼数额高现象及其治理困境引发了全社会及学界的关注。现有的婚姻偿付理论、代际资助理论和婚姻市场理论均以彩礼支付的即时性和不可逆为前提,忽视了时间维度下对彩礼支付过程的研究。基于对赣中马村的田野调查,考察彩礼支付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彩礼支付规则发生了历史变迁,表现出数额高、条件性转移和归属于小家庭的特征。在择偶、恋爱和成家阶段,彩礼支付依次发挥竞争、保障和资助功能,每一阶段的功能发挥以上一阶段的功能完成为前提,呈现出流动的阶段性功能转换。整体而言,农村彩礼支付的功能在于保卫婚姻,即农民家庭在应对“择偶难”“恋爱难”“守家难”等一系列婚恋风险时,试图通过支付彩礼这一适应性策略来实现婚姻稳定的目标。鉴于此,农村高价彩礼治理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帮助农村青年走出结构性婚恋困境,解决农村男青年的婚恋难问题,倡导文明乡风,通过村规民约等帮助农村青年树立健康婚恋观,以应对转型期婚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彩礼 婚恋困境 婚姻市场 社会文化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变式婚姻与父系亲属体系的关系--山东省蒙山前庙西村的童养媳婚、招赘婚、招夫婚和各种“族内婚”制度及其实践
5
作者 杜靖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从20世纪前半期到现在,山东省蒙山前庙西村共有20例变式婚姻,具体包括童养媳婚4例、招赘婚9例、招夫婚1例和各类“族内婚”6例。大部分童养媳婚只流行于民国时期,极个别存在于50年代初期,50年代以后绝迹,这主要与婚姻法取缔童养媳婚有... 从20世纪前半期到现在,山东省蒙山前庙西村共有20例变式婚姻,具体包括童养媳婚4例、招赘婚9例、招夫婚1例和各类“族内婚”6例。大部分童养媳婚只流行于民国时期,极个别存在于50年代初期,50年代以后绝迹,这主要与婚姻法取缔童养媳婚有关。调查结果表明:童养媳婚的目的一是解决家庭劳力资源不足,二是让女性暨男性的配偶提前到来,以便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家庭亲属关系之中。招赘婚出现于1980年以后至现在,与传统的继嗣制度存在先后相续的关系,即招赘代替了出继或过继模式,由此实现父系的延续。庙西村招赘婚的出现主要是应对缺乏男性子嗣的现象。招夫婚的目的是防止丧夫妇女的外流,最大程度地将其劝留在原有家庭或夫族中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庙西村的族内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嫁入的异姓女子在丈夫的五服内兄弟(共父兄弟、共祖兄弟、共曾祖兄弟和共高祖兄弟)之间的转换与组合;第二类,嫁入或到来的异姓女子在较远房份间即五服团体以外进行转换与组合;第三类,发生在同族两异性个体之间。第一类又分成两个亚类,一种是在某男子死亡或外出不归的前提下,其配偶与该男子的其他兄弟组成新的家庭,完成生育任务,以防止异姓女子外流;而另一种是兄弟间争夺配偶而组建新家庭,导致原有家庭被拆散,破坏了多种亲属关系。大的分类中的第二类不同于第一类中的第二个亚类的地方在于:其发生在房份较远的房支间,不同的男子争夺同一个女子,拆散原有家庭,最终带着妇女远离定居社区,具有拐带妇女性质。第三类“族内婚”易产生嫁给同族男子妇女的娘家觉得丢脸或蒙羞,中断与其新建家庭的联系和来往现象。族内妇女的流动涉及两性需求、情感需求和各种社会冲突与矛盾,非常驳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婚姻 童养媳婚 招赘婚 招夫婚 各类“族内婚”
下载PDF
新形势下彩礼纠纷的司法应对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丹 《中国应用法学》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彩礼是以婚姻为目的的赠与,该目的包含结婚登记、共同生活、孕育子女等多项因素。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的,在双方离婚时一般不予返还彩礼。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应当在扣减已经使用部分和无法返还的嫁妆部分... 彩礼是以婚姻为目的的赠与,该目的包含结婚登记、共同生活、孕育子女等多项因素。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的,在双方离婚时一般不予返还彩礼。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应当在扣减已经使用部分和无法返还的嫁妆部分基础上,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原则上应当返还彩礼,但双方已共同生活的,应当在扣减已经使用部分和无法返还的嫁妆部分基础上,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礼 给付性质 返还请求权基础 共同生活 酌定考量因素
下载PDF
基于“视知觉”作用机制的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创设计研究
7
作者 赵娅丽 夏帆 《设计》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以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创为研究对象,在视知觉作用机制下研究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创产品的文化信息传达,促进花腰傣盛装纹样的传播,弘扬少数民族优秀装饰文化。选取花腰傣盛装纹样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运用视知觉作用机制进行特征提取,总... 以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创为研究对象,在视知觉作用机制下研究花腰傣盛装纹样文创产品的文化信息传达,促进花腰傣盛装纹样的传播,弘扬少数民族优秀装饰文化。选取花腰傣盛装纹样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运用视知觉作用机制进行特征提取,总结其视知觉特点,以文创为载体进行设计与应用。视知觉机制作用下的花腰傣文创设计提取花腰傣盛装纹样中架构平衡、形状简化、色彩对比强的特点展开相关创作,对于花腰傣盛装纹样的传承及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知觉 花腰傣 盛装纹样 服饰文化 文创设计
下载PDF
婚姻目的视野下彩礼返还纠纷的司法困境及出路——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康琳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3期79-89,共11页
婚姻目的以性和爱情、抚育子女、长期稳定的共同生活为主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4〕1号)对规则的适用范围、彩礼范围、诉讼主体资格、彩礼返还具体规则的规定均体现着“婚姻... 婚姻目的以性和爱情、抚育子女、长期稳定的共同生活为主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4〕1号)对规则的适用范围、彩礼范围、诉讼主体资格、彩礼返还具体规则的规定均体现着“婚姻目的”。在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彩礼返还纠纷所面临的“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司法适用混乱、当事人未达法定婚龄情况的司法处理混乱、“共同生活”的司法认定混乱等困境,并未在法释〔2024〕1号中得到明确的回应。对此,法释〔2024〕1号在适用中应当根据给付和收受财物的行为是否具有婚姻目的的指向性来界分“彩礼”;以未达法定婚龄的当事人不可能实现婚姻目的为由,直接排除这类情形的适用;根据婚姻目的的实现情况对共同生活作出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礼返还 司法困境 婚姻目的 共同生活 婚约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下湘西花瑶挑花图案的数字化展示设计
9
作者 宫紫威 黄亚鹰 《丝网印刷》 2024年第4期94-96,共3页
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瑶族非遗技艺。研究利用虚幻引擎(UE4)搭建数字化展示系统,呈现花瑶挑花典型图案及寓意,通过视听设计,使用户沉浸于虚拟现实的界面,实现对花瑶挑花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花瑶挑花图案 展示设计
下载PDF
花瑶蓝染布艺产品及品牌设计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吴枫晴 王美艳 黄倩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0期50-52,共3页
文章探讨花瑶蓝染布艺产品及品牌设计的可行性与发展潜力。通过实地调研,文章深入讨论花瑶蓝染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挖掘蓝染面料在现代设计中的潜力,并寻求蓝染在花瑶地区的发展方向。研究指出,为实现花瑶蓝染布艺产品的创新设计,可以从... 文章探讨花瑶蓝染布艺产品及品牌设计的可行性与发展潜力。通过实地调研,文章深入讨论花瑶蓝染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挖掘蓝染面料在现代设计中的潜力,并寻求蓝染在花瑶地区的发展方向。研究指出,为实现花瑶蓝染布艺产品的创新设计,可以从图案、面料和版型三个维度出发,对花瑶蓝染面料的设计方向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应积极探索将花瑶传统服饰文化与蓝染技艺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开发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蓝染布艺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瑶蓝染 布艺产品设计 文化品牌发展
下载PDF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花瑶挑花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11
作者 刘辉超 张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0-120,共11页
目的以符号学为理论指导,探究花瑶挑花文创产品设计的现代转化路径,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非遗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方法引入查尔斯·莫里斯符号学理论,采用文献搜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并行的方法,通过分析花瑶挑... 目的以符号学为理论指导,探究花瑶挑花文创产品设计的现代转化路径,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非遗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方法引入查尔斯·莫里斯符号学理论,采用文献搜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并行的方法,通过分析花瑶挑花的语义、语构、语用三个维度,提炼花瑶挑花的文化符号,并分别导出花瑶挑花文创设计的创新思路。在语义层面,通过架构设计主题、融入叙事设计,对花瑶挑花语义进行现代化延伸和转换;在语构层面,结合形式美法则,综合运用形态衍生重构、色彩提炼创新、技艺转换融合等设计手法,对花瑶挑花语构进行提取与重组;在语用层面,寻求花瑶挑花的现代多元化载体,丰富应用产品类型,并提出基于SIPS模型的花瑶挑花文创产品营销思路,对花瑶挑花语用进行拓展与传播。结论从语义、语构与语用三维度构建“符号解读-设计呈现-应用传播”的文创产品开发路径,为花瑶挑花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助力花瑶挑花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活态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瑶挑花 莫里斯符号学 文创产品 SIPS模型
下载PDF
基于形状文法的中国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研究——以花瑶挑花为例
12
作者 张姝 范仪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38,共7页
文章尝试以花瑶挑花纹样创新为切入点,运用形状文法创作出符合当下审美的中华民族特色新纹样,为中国传统纹样保护发展与现代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与可行方案。通过分析纹样特征并提取纹样的初始形态,运用形状文法推演规则将其推演演变形... 文章尝试以花瑶挑花纹样创新为切入点,运用形状文法创作出符合当下审美的中华民族特色新纹样,为中国传统纹样保护发展与现代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与可行方案。通过分析纹样特征并提取纹样的初始形态,运用形状文法推演规则将其推演演变形成新纹样。运用形状文法可以生成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创新纹样,将其应用到文创产品中,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以花瑶挑花纹样为基础,运用形状文法对其进行创新设计,能够得到兼具审美与中华民族特色的纹样创新设计方案,这为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保护以及现代的纹样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瑶挑花 花瑶文化 纹样设计 形状文法 文创产品
下载PDF
彩礼纠纷案件中的法治困局及其破解路径——兼评法释[2024]1号彩礼返还之相关规定
13
作者 赵溢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8,共8页
彩礼这一社会现象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其将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相糅合,产生了较为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彩礼纠纷案件中存在主观目的、彩礼数额、婚姻状态、当地习俗、共同生活时间、孕育状况、双方过错、给付家... 彩礼这一社会现象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其将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相糅合,产生了较为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彩礼纠纷案件中存在主观目的、彩礼数额、婚姻状态、当地习俗、共同生活时间、孕育状况、双方过错、给付家庭经济情况等综合因素,且这些因素往往随时间变化而变动不居,导致了实践中裁判规则的不统一。法释[2024]1号对彩礼的界定,在未结婚登记但确已共同生活和已结婚登记但共同生活时间较短情况下彩礼返还的全新规定,对当事人范围的明确以及彩礼返还时对于习俗、过错等因素的综合考量等等都值得充分肯定。但彩礼纠纷案件裁判规则仍然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对此,应明确规定婚约解除的法定情形,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规定过错方在婚约解除或故违婚约时对于无过错的对方的赔偿责任。落实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应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坚持多措并举,持续引导和推动移风易俗,切实化解彩礼纠纷,逐步消除高价彩礼赖以滋生的条件和根源,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彩礼纠纷案件 1号 彩礼返还
下载PDF
《新闺怨》改拍风波考略
14
作者 刘丽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作为一部表现女性生存状态的影片,《新闺怨》从选材构思、上映引发争议到史东山与“昆仑”当局针对各界舆论对影片做出修改,反映出电影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影片的修改表现了批评界与创作界之间的积极互动,凸显了昆仑影业公司的... 作为一部表现女性生存状态的影片,《新闺怨》从选材构思、上映引发争议到史东山与“昆仑”当局针对各界舆论对影片做出修改,反映出电影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影片的修改表现了批评界与创作界之间的积极互动,凸显了昆仑影业公司的严肃制片态度。《新闺怨》改拍风波中,影片传播所引发的争议逐渐超越文本,指向更为深远的妇女及社会问题。承载着不同的社会话语与观念形态的改拍事件,不仅是这一时期大众心理状态的写照,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思潮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闺怨》 改拍 史东山 女性 电影与社会
下载PDF
礼与财的制衡:再观清代宁夏府婚俗
15
作者 郭恺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六仪和《朱子家礼》的适用体现了清代宁夏府婚俗对中原传统礼法的继承,也是当地淳朴民风的真实反映。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奢靡之风影响了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婚礼议财也滋生了争讼和抢亲等恶果,纳征和请期顺序的调整可以适当缓解这一矛盾... 六仪和《朱子家礼》的适用体现了清代宁夏府婚俗对中原传统礼法的继承,也是当地淳朴民风的真实反映。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奢靡之风影响了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婚礼议财也滋生了争讼和抢亲等恶果,纳征和请期顺序的调整可以适当缓解这一矛盾。《民国朔方道志》对清代宁夏府婚俗中“失礼”和“重聘”的苛责并未真正触及婚俗积弊的根源,礼与财之于婚俗是交织混合的附属品。辩证分析古礼中不少仪式需以财物为基础,议财之风的繁盛同时也需要以礼仪等外在活动来彰显,二者制衡的结果是繁琐的仪式被简化,财物的交付量力而行,以热闹喜庆来弱化礼与财之间的对立,使婚俗尽可能回归到朴实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府 婚俗 财礼 方志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背景下农村彩礼的上涨逻辑:基于婚姻市场要价与支付的双边分析
16
作者 张贇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2,共15页
农村彩礼治理政策频繁制定与彩礼持续上涨的矛盾凸显了治理效能亟待改进,需结合时代背景重新审视农村彩礼上涨趋势的成因逻辑。立足数字普惠金融视角,构建婚姻市场要价与支付的双边分析框架,讨论并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彩礼上涨趋势... 农村彩礼治理政策频繁制定与彩礼持续上涨的矛盾凸显了治理效能亟待改进,需结合时代背景重新审视农村彩礼上涨趋势的成因逻辑。立足数字普惠金融视角,构建婚姻市场要价与支付的双边分析框架,讨论并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彩礼上涨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村彩礼上涨,且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有促进作用。在开通高铁、拥有孔庙、方言分化、商帮文化浓厚地区,其作用更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未婚男女同县婚嫁、女方婚前职业上升、彩礼转移及双方婚介渠道陌生化概率,促使彩礼上涨。由此驱动的上涨实质是行为决策约束受外界改变而引致的合理上涨。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彩礼上涨的片面否定与上涨构成的思辨不足,致使依赖文化治理、盲目限定彩礼、推崇零彩礼等治理偏倚出现。应关注非合理上涨,并援助数字普惠金融等合理上涨因素下的弱势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彩礼水平 数字普惠金融 双边决策 合理上涨 治理偏倚
下载PDF
基于农村地区的高额彩礼构成形成机制研究——以江西农村地区为例
17
作者 王日辉 胡婷 +4 位作者 周子玉 杨紫晴 李义红 李西然 朱佳仪 《农业展望》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代,农民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农村地区的彩礼不断高涨。江西地区的农民群众深陷高额彩礼漩涡,“天价彩礼”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反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农村地区的彩礼构成主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代,农民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农村地区的彩礼不断高涨。江西地区的农民群众深陷高额彩礼漩涡,“天价彩礼”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反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农村地区的彩礼构成主要受思想观念和经济水平这两个核心因素的共同影响,从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因素对高额彩礼构成呈正向显著影响,从农村地区居民的思想观念来看,思想观念在经济因素与高额彩礼构成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治理农村婚嫁彩礼问题,首先要改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与加强农民生活保障,健全养老、医疗体系等;其次是要大力推动与农村地区相适应的婚礼习俗改革,构建优良社会舆论环境以形成道德新风尚与发挥正确婚姻观的导向作用;最后要不断落实农村地区法制建设,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礼高额化 彩礼构成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思想观念 经济水平
下载PDF
湘西南地区花瑶挑花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18
作者 关红 罗雅琪 《纺织报告》 202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花瑶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花瑶民族传统技艺的代表,还蕴含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精湛的工艺特色。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花瑶挑花的传承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文章梳理了花瑶挑花的历史沿... 花瑶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花瑶民族传统技艺的代表,还蕴含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精湛的工艺特色。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花瑶挑花的传承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文章梳理了花瑶挑花的历史沿革,并通过分析其文化与艺术价值、保护现状及面临的困境,从传承机制、传播途径和表现形态等方面提出花瑶挑花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为花瑶挑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视角和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瑶挑花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湖南花瑶文化元素在龙牙百合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9
作者 富雅婷 张晓泽 《绿色包装》 2024年第4期135-138,共4页
“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瑶族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花瑶”。本文以湖南花瑶挑花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为现实依据,分析花瑶挑花的图案、色彩、文化内涵和寓意,并结合当... “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瑶族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花瑶”。本文以湖南花瑶挑花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为现实依据,分析花瑶挑花的图案、色彩、文化内涵和寓意,并结合当地瑶族地区的龙牙百合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论述花瑶挑花图案的价值,进而分析花瑶挑花图案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花瑶挑花图案的活态化应用是在新发展理念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方式,凸显地域文化是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的新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瑶挑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牙百合 包装设计
下载PDF
Korean Picture Brides in Hawaii: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Narratives
20
作者 Younho OH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2期1632-1644,共13页
Korean "picture brides" who migrated to Hawaii a century ago are reborn in stories through literary works produced in 21 st-century Korea and the USA. The literary value of picture bride stories is an important star... Korean "picture brides" who migrated to Hawaii a century ago are reborn in stories through literary works produced in 21 st-century Korea and the USA. The literary value of picture bride stories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raising awareness of the reality of Korean migration to the US a century ago and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of the 20th-century Korean diaspora beyond national borders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picture brides in Hawaii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so as to research that the life of Korean picture brides was much harder than those of other Asian picture brides. The stories of picture brides, gleaned from various oral narratives, news articles, poems, plays, and novels, not only represent in great detail the patriarchal and nationalistic discourse prevalent in the period in the US on Korean and Asian picture brides, 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details on these women's daily living, independent efforts to make new lives in Hawaii, and the transboundary hybrid culture that emerged as a result. The comparative-literary approach of the study also captures the value of the transnationalist thread in the literary works und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ture brides Hawaiian history Korean diaspora literary transnationalism Your Paradise Song of the Wind Honolulu (Picture bride Jin) ARIRA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