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海堂与晚清岭南词坛考论
1
作者 莫岸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学海堂词人群体指的是学海堂师生或因地缘、血缘、学缘而参与学海堂词学活动的词人集团。由于其成员之间在地缘、血缘、学缘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学海堂崇尚“实学”的词学价值观,注重朴学课业的词学养成和稼轩词风的受容与宗奉先贤的审美导... 学海堂词人群体指的是学海堂师生或因地缘、血缘、学缘而参与学海堂词学活动的词人集团。由于其成员之间在地缘、血缘、学缘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学海堂崇尚“实学”的词学价值观,注重朴学课业的词学养成和稼轩词风的受容与宗奉先贤的审美导向,使学海堂词人群体的词作和词学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创作上继承岭南先贤崔与之、李昴英等词家创辟的“雄健”岭南词风,拓展词体纪史言志的功能,也因为受浙派和常派词风的影响,呈现“清雅”和“雄健”并存的特色;理论上“推尊词体、重视词律”,在词作和词学上具有浓郁的词史意识和学人本色。学海堂词人群体人数众多,在晚清传承流衍不断,成就卓著,在晚清词史上起到引领粤词及岭南词学的兴盛与转向的作用,其对晚清词坛及整个近代词坛的功绩不可磨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海堂 词人群体 晚清 岭南词坛
下载PDF
盐商子弟查礼的绘画交游研究——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
2
作者 张益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I0002,共9页
盐商查氏家族是清代天津风雅文化的重要赞助人和推动人,查礼是家族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本文引入地方诗人社群的概念,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研究查礼早年闲居天津时期与离津为官初期的绘画交游活动,着重分析其中的运行机制,... 盐商查氏家族是清代天津风雅文化的重要赞助人和推动人,查礼是家族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本文引入地方诗人社群的概念,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研究查礼早年闲居天津时期与离津为官初期的绘画交游活动,着重分析其中的运行机制,最后总结水西庄诗人群体在查礼绘画交游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礼 盐商子弟 绘画交游 地方诗人社群 形象塑造
下载PDF
晚明吴江叶氏家族闺秀词人的交游唱和与“群体书写”
3
作者 甘松 黄星月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1-47,61,共8页
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女性词人以群体化方式涌现,出现了以家族为载体的闺秀词人群体。叶氏家族闺秀词人群以沈宜修及其三女为核心,与叶氏家族、沈氏家族成员酬唱不断,其词作有近似的题材、高频率使用的典型意象,兼具“林下风”和“闺秀气”... 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女性词人以群体化方式涌现,出现了以家族为载体的闺秀词人群体。叶氏家族闺秀词人群以沈宜修及其三女为核心,与叶氏家族、沈氏家族成员酬唱不断,其词作有近似的题材、高频率使用的典型意象,兼具“林下风”和“闺秀气”的艺术气质;叶氏家族闺秀词人在追忆与唱和中建构梦幻的艺术世界,典型地体现了晚明女性词人由“个体书写”到“群体书写”的转变。以交游唱和为视角,挖掘闺秀词人的心灵世界,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晚明女性词人群体书写的特点及其词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叶氏家族 闺秀词人 交游唱和 群体书写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中“现代情绪”的书写
4
作者 杨佳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采用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以及比较互参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派诗人对晚唐诗风的现代性重释、现代派诗人在非线性时间观中完成了自我主体的确证、现代派诗人对中国式“荒原”的书写等问题,着眼于当时的历史场域以及晚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中... 采用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以及比较互参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派诗人对晚唐诗风的现代性重释、现代派诗人在非线性时间观中完成了自我主体的确证、现代派诗人对中国式“荒原”的书写等问题,着眼于当时的历史场域以及晚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社会层面,试图窥见一批知识分子在中国语境下传达出的不同于西方的、繁复的现代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诗人群体 “现代情绪” 非线性时间观 “晚唐诗热” 中国式“荒原”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史重构之“中间物”——唐弢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新诗“经典”塑造
5
作者 方长安 高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新时期初期,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问世,相比于1950年代编撰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它试图重构中国新诗史,其特点是以现实主义为原则,置重文学社团、流派的诗史地位,建构出突出主流兼顾支流的述史框架,绘制群像式诗人图景,赋予... 新时期初期,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问世,相比于1950年代编撰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它试图重构中国新诗史,其特点是以现实主义为原则,置重文学社团、流派的诗史地位,建构出突出主流兼顾支流的述史框架,绘制群像式诗人图景,赋予郭沫若、艾青以新诗“经典”地位,重评冯至、戴望舒等的诗史贡献,将包括某些“逆流”诗人在内的大批缺席于此前文学史著作的诗人诗作叙写进新的诗史空间。该著策略性地处理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与诗学话语关系,一定程度地还原某些诗人诗作的真相,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在新时期文学史著作遴选、塑造“经典”过程中,发挥了历史“中间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弢本《中国现代文学史》 述史框架 新诗史 展览式诗人群 经典化 中间物
下载PDF
“依园七子”与清初诗人并称群体结社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忠敏 朱则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61,共10页
清代诗人并称现象既普遍而又复杂,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一定范围内的文坛实况。社集活动是产生诗人齐名并称事件的重要机缘。“依园七子”是康熙年间活跃于吴中地区的一个重要诗人群体。其核心人物为顾嗣协,他构筑“依园”作为雅集场... 清代诗人并称现象既普遍而又复杂,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一定范围内的文坛实况。社集活动是产生诗人齐名并称事件的重要机缘。“依园七子”是康熙年间活跃于吴中地区的一个重要诗人群体。其核心人物为顾嗣协,他构筑“依园”作为雅集场所,与诸遗老结成忘年交,频繁唱和,并编纂了《依园七子诗选》,一时传为美谈。从“七子诗会”到“依园诗社”,诸子的雅集活动持续长达二十年。他们以群体的形式,宣示抵制流俗的品格操守,通过诗歌砥砺志节、慰藉彼此孤介的心灵,在创作追求上达成共同默契,成为清初诗人并称群体结社的一个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园七子 结社 并称群体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梁溪词人群体与清初词坛
7
作者 何扬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8-55,共8页
梁溪词人群体的形成受到地域文化、家族姻亲、交游唱和等多种因素影响。于创作上,既追求新变,又恪守传统。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尊体论”“词律论”“性灵论”“创作论”四大方面,在与词坛桴鼓相应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思考。梁溪词人群... 梁溪词人群体的形成受到地域文化、家族姻亲、交游唱和等多种因素影响。于创作上,既追求新变,又恪守传统。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尊体论”“词律论”“性灵论”“创作论”四大方面,在与词坛桴鼓相应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思考。梁溪词人群体与阳羡词派、浙西词派交流碰撞、交错并存,并最终走向浙派,它们共同助推了清代词学中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溪词人 性灵 花草 清词中兴
下载PDF
沉思性·议论化·隐喻化——论“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诗语言探索与诗美追求 被引量:4
8
作者 程国君 朱卫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4,共9页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诗美探索与建构实践,主要集中在对于现代诗歌语言的革新与创造上。这种革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诗歌中的叙述、描写性语言减少,沉思性语言大量增加;二是诗歌中的直白、科学性语言减少,矛盾修...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诗美探索与建构实践,主要集中在对于现代诗歌语言的革新与创造上。这种革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诗歌中的叙述、描写性语言减少,沉思性语言大量增加;二是诗歌中的直白、科学性语言减少,矛盾修辞格、隐喻、通感、反讽等修辞性、感受性语言大量增加;三是蓄意制造文字的新奇与陌生化组合,探索现代诗句构、诗行构成的新法则,诗歌语言张力美效果凸显。当该派诗人以直观感性的、隐喻反讽的"新的感性"和象征性"艺术"语言改变着初期新诗语言直白化的弊端时,便创造了一套能够表现现代人复杂幽微意蕴与感受的诗歌语言体系。由于诗歌中象征性、隐喻性语言变多,陌生性语言增加,其晦涩与"现代化"的诗风由此形成,从而极大地丰富与提升了现代诗歌的艺术品格与美学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诗人群 诗歌语言 沉思性语言 隐喻反讽 诗美
下载PDF
论白石体的特质及其词史地位 被引量:2
9
作者 木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49,共6页
白石体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江西诗派的衰落和江湖诗派的兴起,是白石体形成的两大诗史背景。应社的写作缘起、虚拟的写作方式、不同于前人的典故使用、冷调的意象语汇、词法灯传的讲求、音乐家写词的新观念等,是白石体形成的... 白石体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江西诗派的衰落和江湖诗派的兴起,是白石体形成的两大诗史背景。应社的写作缘起、虚拟的写作方式、不同于前人的典故使用、冷调的意象语汇、词法灯传的讲求、音乐家写词的新观念等,是白石体形成的基本要素。白石职业词人的身份,开辟了中国古代文人新的人生方式和新的创作机制;而白石体的出现,开辟了一个新的词体时代,白石体之后,虽然还有众多词体出现,但都没有再出白石体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体 应社 江湖诗派
下载PDF
“归来”诗群与穆旦、昌耀等人的诗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光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1,共6页
20世纪70、80年代一批被迫放弃过写作的中国诗人的“归来”,既意味着社会体制与文艺观念对历史存在的重新接纳,也象征着中国诗歌的死而复生。这些诗人从“说真话”出发,以真切的个人经验见证了时代的错乱和灵魂的挣扎,修复与重建了人与... 20世纪70、80年代一批被迫放弃过写作的中国诗人的“归来”,既意味着社会体制与文艺观念对历史存在的重新接纳,也象征着中国诗歌的死而复生。这些诗人从“说真话”出发,以真切的个人经验见证了时代的错乱和灵魂的挣扎,修复与重建了人与诗的尊严,给中国诗歌史留下了无以替代的特质。其中,穆旦与昌耀等人的诗歌成就,尤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来”诗群 历史见证 穆旦与昌耀
下载PDF
明清主流诗学的转移——论王渔洋对明代七子派的继承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小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3,共6页
明代七子派与清初王渔洋之间的传承关系是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前人有“清秀李于麟”之说。实际上,王渔洋所继承的不是七子派中的主流一脉,而是崇尚古澹的非主流一支。从诗学主张上讲,神韵取代格调乃是实现了古典诗学的三大转移,即:一,... 明代七子派与清初王渔洋之间的传承关系是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前人有“清秀李于麟”之说。实际上,王渔洋所继承的不是七子派中的主流一脉,而是崇尚古澹的非主流一支。从诗学主张上讲,神韵取代格调乃是实现了古典诗学的三大转移,即:一,创作题材由社会生活转向自然山水;二,诗歌内容由关心国家、社稷转向关注个人性情;三,诗学价值观由社会功用转向艺术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七子派 王渔洋
下载PDF
论“白洋淀诗群”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润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5,共7页
文革时期的“白洋淀诗群”是朦胧诗在酝酿时期的代表性诗歌群落,其本质是一个生长于乡村的城市知青诗人群;带有一种富于探索精神的青年文化形态;不自觉、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路径,并在诗群的文化“互喻”中保持着鲜明的... 文革时期的“白洋淀诗群”是朦胧诗在酝酿时期的代表性诗歌群落,其本质是一个生长于乡村的城市知青诗人群;带有一种富于探索精神的青年文化形态;不自觉、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路径,并在诗群的文化“互喻”中保持着鲜明的艺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地下诗歌 白洋淀诗群 知青诗人群 文化特征
下载PDF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现代主义追求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淑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8-141,共4页
西南联大诗人群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们不满足于新月派那样缺乏灵魂上的大起大落的后浪漫主义,在以艾略特、瓦雷里、里尔克、奥登等为代表的西方20世纪现代派诗歌那里,找到了与他们内在生命要... 西南联大诗人群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们不满足于新月派那样缺乏灵魂上的大起大落的后浪漫主义,在以艾略特、瓦雷里、里尔克、奥登等为代表的西方20世纪现代派诗歌那里,找到了与他们内在生命要求相适应的诗的观点与形式,由生命的"沉潜"进入了艺术的"沉潜"状态,完成了诗的观念的转变——由单纯的情感的宣泄到经验的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诗人群体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八旗诗史案 被引量:5
14
作者 严迪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满族为中心,兼及汉军、蒙古的清代八旗文学集群,成熟于康熙朝前三十年,升华于乾隆一朝。康、雍、乾三朝"盛世"交替之际的权力争斗中,宗室族众备尝生死荣辱,从而与汉文化中深厚累积之人生理念、生命体审相撞击,成为横逸于皇... 以满族为中心,兼及汉军、蒙古的清代八旗文学集群,成熟于康熙朝前三十年,升华于乾隆一朝。康、雍、乾三朝"盛世"交替之际的权力争斗中,宗室族众备尝生死荣辱,从而与汉文化中深厚累积之人生理念、生命体审相撞击,成为横逸于皇权藩篱之外的丛丛寒花。本文在对顺、康至嘉、道数朝八旗人文态势生成史程与内因的架构中,以顺、康之际的高塞为先期范型,继以雍、乾时期的恒仁、永忠两代诗人为典型个案,抉示八旗诗群的沉痛心史及实质,从而提出文学史中被轻忽的一个命题:八旗文学应自成专著,其中以诗一体言尤可独撰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文学集群 八旗诗史 宗室诗人 “康、雍、乾三朝宫廷祸斗”
下载PDF
南社诗人与中国诗歌近代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龚喜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6,共8页
南社诗人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创作贯穿于“新学诗” 、“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等诗歌近代化阶段,尤以“歌体诗”的探索 成绩突出。柳亚子、高旭、马君武、苏曼殊、于右任等人的诗体变革和译诗实践,从... 南社诗人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创作贯穿于“新学诗” 、“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等诗歌近代化阶段,尤以“歌体诗”的探索 成绩突出。柳亚子、高旭、马君武、苏曼殊、于右任等人的诗体变革和译诗实践,从主题意蕴、艺术趣味、语言韵律、体式章法诸方面大胆创新,为中国诗歌从古典形 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近代化过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诗人群 中国诗歌近代化 语言嬗变 形式革新
下载PDF
论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爱情抒写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招华 李亚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5,共6页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爱情抒写显得冷峻而生涩。迥异于传统的或美好或优雅的浪漫爱情抒写,西南联大诗人群一方面拆解着亘古的爱情"浪漫神话",一方面深入呈现了现代爱情的复杂内涵及幽微体验。这种充满着分裂、焦虑、痛苦乃至绝望...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爱情抒写显得冷峻而生涩。迥异于传统的或美好或优雅的浪漫爱情抒写,西南联大诗人群一方面拆解着亘古的爱情"浪漫神话",一方面深入呈现了现代爱情的复杂内涵及幽微体验。这种充满着分裂、焦虑、痛苦乃至绝望的爱情抒写,既体现着西南联大诗人群现代生命体验的广度与深度,也为新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诗人群 爱情抒写 现代体验
下载PDF
贞元宫廷诗歌活动及其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夏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7-95,共9页
贞元宫廷诗歌活动是指以唐德宗为中心的宫廷诗人群体活动,多发生于时令节日,具有制度化、集体娱乐等特点。以权德舆为中心的台阁诗人群体活动是宫廷诗风的延伸,具有日常化、以诗为娱等特征。两种群体活动的发生,与贞元时期相对稳定的政... 贞元宫廷诗歌活动是指以唐德宗为中心的宫廷诗人群体活动,多发生于时令节日,具有制度化、集体娱乐等特点。以权德舆为中心的台阁诗人群体活动是宫廷诗风的延伸,具有日常化、以诗为娱等特征。两种群体活动的发生,与贞元时期相对稳定的政局、帝王的提倡以及大历台阁诗人的影响密切相关。贞元宫廷诗人发扬了儒家诗学"化下"的一面,抛弃了"刺上"传统。在前人影响的焦虑之下,他们对诗歌之"丽"极度追求,实践和发展了"丽"的宫廷诗学。同时,宫廷诗学又与复古诗学形成二元对立,为诗学发展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元宫廷诗人 台阁诗人 群体诗学 复古诗学 二元对立
下载PDF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的社会结构与创作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扬州遗民诗群乃至淮海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这个诗群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就社会活动的范围与生活方式而言,又可分为隐居...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扬州遗民诗群乃至淮海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这个诗群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就社会活动的范围与生活方式而言,又可分为隐居家园和游食他乡两类。尽管是一个隐逸型的诗人群体,却呈现出极具个性的群体心态:高度关注现实,深切眷怀故国。由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使泰州遗民诗群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关注现实人生,嗟贫、叹苦,抒写人生苦况;家国兴亡之感,故国旧君之思;凄苦、严冷的诗风;诗学取向上以杜甫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泰州 遗民诗群 社会结构 群体心态 创作特征
下载PDF
论姚合《极玄集》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0-55,共6页
姚贾诗人群体是中晚唐间重要的诗人群体和文学流派 ,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 ,这个群体往往被韩孟诗人群体所掩盖 ,它的独立性和意义一直为人所忽视。姚合《极玄集》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选本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显示出选者对前... 姚贾诗人群体是中晚唐间重要的诗人群体和文学流派 ,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 ,这个群体往往被韩孟诗人群体所掩盖 ,它的独立性和意义一直为人所忽视。姚合《极玄集》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选本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显示出选者对前代文学的认识 ,更在于它揭示出姚贾诗人群体的独特风貌 ,即苦吟的文学观念、五律的体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贾诗人群体 《极玄集》 诗歌主题 审美趣味
下载PDF
胡期恒生平及与韩江雅集关系之考辨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晓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80,共5页
本文通过考辨胡期恒的生平经历,初步勾勒其与扬州诗坛的渊源,探讨他于乾隆初期近20年间在“韩江雅集”中所起之作用与所具之认知价值,从一个侧面观照康熙、雍正、乾隆交接时段朝、野诗群力量的消长及“盛世”文治策略施行之效果。
关键词 胡期恒 扬州诗群 韩江雅集 "盛世"文治 生平经历 乾隆初期 清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