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chemical penetration enhancers on skin permeability of ellagic acid-loaded niosomes 被引量:1
1
作者 Varaporn Buraphacheep Junyaprasert Pratyawadee Singhsa Anchalee Jintapattanakit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2期110-117,共8页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niosomes of ellagic acid(EA),a potent antioxidant phytochemical substance,for dermal deliver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penetration enhancer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niosomes of ellagic acid(EA),a potent antioxidant phytochemical substance,for dermal deliver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penetration enhancer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EA-loaded niosomes.The EA niosomes were prepared by 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 using Span 60,Tween 60 and cholesterol as vesicle forming agents and Solulan C24 as a steric stabilizer.Polyethylene glycol 400(PEG)was used as a solubilizer while dimethylsulfoxide(DMSO)or Nmethyl-2-pyrrolidone(NMP)was used as a skin penetration enhancer.It was found that the mean particle sizes of EA-loaded niosomes were in the range of 312e402 nm with PI values of lower than 0.4.The niosom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spherical multilamellar vesicles as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optical microscopy.All niosomes were stable after 4 months storage at 4C.In vitro skin permeation through human epidermis revealed that the skin enhancers affected the penetration of EA from the niosomes at 24 h.The DMSO niosomes showed the highest EA amount in epidermis;whereas the NMP niosomes had the highest EA amount in the acceptor medium.Concomitantly,the skin distribution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showed the high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DMSO niosomes and NMP niosomes at a penetration depth of between 30e90 mm(the epidermis layer)and 90e120 mm(the dermis layer)under the skin,respectively.From the result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DMSO niosomes are suitable for epidermis delivery of EA while the NMP niosomes can be used for dermis delivery of 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lagic acid NIOSOMES chemical penetration enhancer Skin permeation Dermal delivery
下载PDF
基于“Lock-in”化学传递系统的脑靶向性前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扬 杨艳 周鸿立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31-39,共9页
血脑屏障的存在,可使95%以上的药物不能有效地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因此,基于提高血脑屏障透过能力,改善脑摄取特性的药物传递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医药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自1958年Albert首次提出"前药"概念以来,前药修饰在提高口服药... 血脑屏障的存在,可使95%以上的药物不能有效地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因此,基于提高血脑屏障透过能力,改善脑摄取特性的药物传递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医药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自1958年Albert首次提出"前药"概念以来,前药修饰在提高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善组织分布、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着良好的应用,大约5%~7%的上市药物可以定义为前药."Lock-in"化学传递系统是一种前药载体,能生成极性较大的中间体将药物"Lock"在脑内,从而可实现药物的脑靶向.本文综述了基于"Lock-in"化学传递系统的脑靶向性前药,包括二氢吡啶型、(酰氧基)烷基-磷酸酯型、硫胺素-二硫化物型等化学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靶向 前药 lock-in”化学传递系统
下载PDF
3D打印壳聚糖水凝胶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雷秀雪 吕永乐 王磊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7期38-49,共12页
壳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壳聚糖水凝胶通常是壳聚糖溶液通过凝胶化过程形成交联结构。具有复杂结构的壳聚糖水凝胶不能通过传统方式制备,进而限制了它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3D打印... 壳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壳聚糖水凝胶通常是壳聚糖溶液通过凝胶化过程形成交联结构。具有复杂结构的壳聚糖水凝胶不能通过传统方式制备,进而限制了它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通过设计模型和调整打印参数制备具有个性化的水凝胶支架和具有高度复杂几何结构的水凝胶,这种水凝胶可以负载细胞和药物,以加速组织再生。壳聚糖水凝胶与3D打印结合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综述了3D打印壳聚糖水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交联策略的不同,从物理交联壳聚糖水凝胶和化学交联壳聚糖水凝胶两个方向分析了壳聚糖水凝胶的形成机理,讨论了常用的3D打印技术原理,包括喷墨式3D打印、挤出式3D打印以及光固化3D打印(立体光固化成型和投影式光固化成型),介绍了3D打印壳聚糖水凝胶在皮肤伤口愈合、骨组织工程、神经组织工程和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并对3D打印壳聚糖水凝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壳聚糖水凝胶 物理交联 化学交联 组织工程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Regulation of toxins and bioregulators under 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and the Biological and Toxin Weapons Convention
4
作者 Michael Crowley Malcolm Dando 《Journal of Biosafety and Biosecurity》 2024年第2期99-112,共14页
In this paper we highlight how the apparent double coverage of toxins and bioregulators by both the Biological and Toxin Weapons Convention(BTWC)and 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CWC)in fact masks a regulatory gap t... In this paper we highlight how the apparent double coverage of toxins and bioregulators by both the Biological and Toxin Weapons Convention(BTWC)and 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CWC)in fact masks a regulatory gap that has left such potentially dangerous agents neglected by both the control regimes during a period of rapid advances in relevant chemical,life and associated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We first review what toxins,bioregulators and other mid-spectrum agents are and why they are of such concern and then examine how they are regulated under the BTWC and CWC.This paper then examines an illustrative range of contemporary chemical and life science research and associated activities of concern drawn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on China,India,Iran,Russia,Syria and the United States,and assesses how the CWC and BTWC States Parties have inadequately addressed these threats.We then examine how both the CWC and BTWC Review Conferences failed to address these long-term challenges,and we end by providing 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for how both regimes can be strengthened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and Toxin Weapons Convention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BIOTECHNOLOGY TOXINS Bioregulators Riot Control Agents Malodorants delivery Systems
原文传递
小核酸类药物的修饰和靶向递送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林 李伟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小核酸类药物是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作用的小RNA分子,包括小干扰RNA、反义寡核苷酸、核酸适配体、微RNA等。小核酸类药物研发中面临易被核酸酶降解、半衰期短、易被血液循环中的免疫细胞识别、跨膜转运困难等难题。利用化学修饰和末端修饰... 小核酸类药物是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作用的小RNA分子,包括小干扰RNA、反义寡核苷酸、核酸适配体、微RNA等。小核酸类药物研发中面临易被核酸酶降解、半衰期短、易被血液循环中的免疫细胞识别、跨膜转运困难等难题。利用化学修饰和末端修饰可提高小核酸的抗酶解能力和稳定性,延长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提高靶向性。利用核酸类药物载体可协助核酸类药物到达病灶,增加靶向性,并实现溶酶体逃逸,提高药效。常用的载体包括病毒载体、脂质体、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和外泌体等。本文综述小核酸药物的修饰和递送技术研究进展,探讨提高小核酸类药物药效和靶向性的策略,以期为小核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核酸类药物 化学修饰 末端修饰 小核酸递送载体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化学特征对输水响应的阶段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永金 陈亚宁 +1 位作者 李卫红 刘加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99-1304,共6页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地下水化学特征在生态输水作用下变化的观测资料研究发现,地下水化学特征对间歇性输水的响应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在受输水影响的初期地下水中矿化度和主要离子含量呈现上升变化,随着输水的进行,矿化度和主要...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地下水化学特征在生态输水作用下变化的观测资料研究发现,地下水化学特征对间歇性输水的响应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在受输水影响的初期地下水中矿化度和主要离子含量呈现上升变化,随着输水的进行,矿化度和主要离子的含量逐步下降,最后又表现出上升态势.根据地下水盐变化特点可将地下水化学对输水的响应划分为3个阶段:初期阶段(盐分横向累积阶段)、中期阶段(淡化压盐阶段)和后期阶段(蒸发溶盐阶段);输水间歇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与地下水化学对输水响应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相一致的特点.在“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规律作用下,地下水化学特征的阶段性变化受土壤盐分含量、与河道距离、输水水质、水量的影响,其中土壤盐分、输送水的水质与地下水位的抬升是主导因素,而距河道远近与水量的多寡则是导致与河道不同距离处阶段性变化时间差异的重要原因.从水盐运移规律的角度考虑,河道输水方式比面上输水方式更利于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化学特征 阶段性 输水 塔里木河下游
下载PDF
氮钾用量对吉林烤烟焦油释放量及重要化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旭光 王雅妮 +5 位作者 陈爱国 李哲 于利 管恩娜 钟青 梁洪波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59,共5页
为了明确氮钾用量对烤烟中部叶焦油释放量及其重要化学性状的影响,在吉林延边州试验点安排了两因素三水平氮钾互作试验,测定并分析了烤烟中部叶重要化学性状及烟气中焦油释放量的规律。结果表明,吉林延边地区在施N 45 kg/hm2, K2O 1... 为了明确氮钾用量对烤烟中部叶焦油释放量及其重要化学性状的影响,在吉林延边州试验点安排了两因素三水平氮钾互作试验,测定并分析了烤烟中部叶重要化学性状及烟气中焦油释放量的规律。结果表明,吉林延边地区在施N 45 kg/hm2, K2O 180 kg/hm2时,烤烟中部叶焦油释放量最低;施氮量固定,施K2O量在90-180 kg/hm2范围内增加,焦油释放量降低,但过量施用K2O有使焦油释放量升高的趋势;施K2O量固定在90 kg/hm2和180 kg/hm2时,随施氮量减少焦油释放量降低;烤烟中部叶焦油释放量与烟碱、总氮呈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还原糖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烟碱和总氮对焦油释放量有较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吉林延边地区可以通过适当的氮钾配施以及调控部分烟叶化学性状来达到降焦减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施K2O量 化学性状 焦油释放量 烤烟
下载PDF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9
8
作者 昝佳 蒋国强 +2 位作者 陈军 马建国 丁富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7-371,共5页
作者从被动扩散、化学促渗、电磁技术、波动技术、微纳米技术和及其综合使用 6个方面 ,系统地综述了近两年来国内外在经皮给药领域 ,尤其是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方面 ,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等几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指出了各种方法的最新研究... 作者从被动扩散、化学促渗、电磁技术、波动技术、微纳米技术和及其综合使用 6个方面 ,系统地综述了近两年来国内外在经皮给药领域 ,尤其是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方面 ,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等几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指出了各种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系统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化学促渗 离子导入 电致孔 磁场倒入 超导导入 微纳米技术
下载PDF
两种抽吸模式下吸烟机型对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及7种化学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中皓 唐纲岭 +10 位作者 陈再根 边照阳 庞永强 张洪非 姜兴益 杨飞 张威 范子彦 朱风鹏 刘珊珊 刘楠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3,共6页
为研究不同抽吸模式下吸烟机型对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TPM)和7种化学成分释放量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典型的不同焦油量(1.0-13.3 mg/支)的9种烤烟型和11种混合型卷烟样品为研究对象,考察了ISO和加拿大深度抽吸(HCI)模式下直线型(... 为研究不同抽吸模式下吸烟机型对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TPM)和7种化学成分释放量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典型的不同焦油量(1.0-13.3 mg/支)的9种烤烟型和11种混合型卷烟样品为研究对象,考察了ISO和加拿大深度抽吸(HCI)模式下直线型(L)和转盘型(R)吸烟机对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TPM)和一氧化碳(CO)、4-(N-甲基-N-亚硝氨基)-1-(3-吡啶基)-1-丁酮(NNK)、苯并[a]芘(B[a]P)、巴豆醛、苯酚、氰化氢(HCN)、氨(NH3)释放量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HCI抽吸模式下两种吸烟机型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弱于ISO抽吸模式;TPM、巴豆醛和HCN在HCI抽吸模式下两种吸烟机型测试结果的差异明显。②两种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NNK、B[a]P和苯酚重复检测结果标准偏差(SD,n=5)与检测水平均值(m)的相关性总体上较CO、巴豆醛、HCN和NH3高,但HCI抽吸模式下检测结果SD与检测水平m的相关性弱于ISO抽吸模式。③在两种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相关指标不同吸烟机型测试结果总体精密度差异基本一致,即R型吸烟机对于20个不同烟气释放量水平样品重复测试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CV)大多低于L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吸烟机型 抽吸模式 主流烟气 总粒相物(TPM) 化学成分 释放量
下载PDF
化学促渗剂预处理与电致孔联用促进大鼠皮肤滞留环孢素A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洪卓 王永军 +2 位作者 杨婷媛 李红菊 李三鸣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考察化学促渗剂预处理与电致孔联用对大鼠皮肤滞留环孢素A的促进作用。方法:使用化学促渗剂预处理大鼠皮肤2 h后,将含有0.5%环孢素A的40%乙醇混悬液应用于离体大鼠皮肤,同时在大鼠皮肤上施加电致孔。结果:氮酮和薄荷醇预处理皮肤... 目的:考察化学促渗剂预处理与电致孔联用对大鼠皮肤滞留环孢素A的促进作用。方法:使用化学促渗剂预处理大鼠皮肤2 h后,将含有0.5%环孢素A的40%乙醇混悬液应用于离体大鼠皮肤,同时在大鼠皮肤上施加电致孔。结果:氮酮和薄荷醇预处理皮肤和电致孔联用可明显提高环孢素A在大鼠表皮和真皮的滞留,与对照组相比,滞留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0.4和11.7倍。结论:氮酮和薄荷醇预处理皮肤和电致孔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环孢素A在大鼠表皮和真皮中的滞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促渗剂 电致孔 协同作用 局部给药 环孢素A
下载PDF
不同留叶数对烤烟化学成分及焦油释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雅妮 徐旭光 +3 位作者 陈爱国 王树声 宋科 梁洪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20-23,共4页
为完善牡丹江地区低焦油烟叶生产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留叶数对烤烟化学成分及焦油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看留叶数的增加,焦油释放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留16片叶降焦效果最好,为18.67mg/支,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为完善牡丹江地区低焦油烟叶生产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留叶数对烤烟化学成分及焦油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看留叶数的增加,焦油释放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留16片叶降焦效果最好,为18.67mg/支,明显低于其他处理;随着留叶数的增加,总糖、纤维素、糖碱比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烟碱、总氮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氧化钾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焦油释放量与总糖、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5,与烟碱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经回归和通径分析,纤维素是影响焦油释放量的重要因素,对焦油释放量有较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牡丹江地区,烟株留16片叶烟叶的焦油释放量最低,留叶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降低焦油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留叶数 焦油释放量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技术在药物转运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浤 姚文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9-384,共6页
聚乙二醇化技术又称为PEG修饰技术,是目前分子变构化学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PEG化技术不仅在蛋白质类药物的开发中得到普遍的应用,而且已扩展到新型药物载体、控释制剂等各个领域。本文从PEG化蛋白质类药物、PEG化... 聚乙二醇化技术又称为PEG修饰技术,是目前分子变构化学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PEG化技术不仅在蛋白质类药物的开发中得到普遍的应用,而且已扩展到新型药物载体、控释制剂等各个领域。本文从PEG化蛋白质类药物、PEG化疏水性药物、PEG化纳米共聚物给药系统以及PEG化脂质体等方面对近年来PEG化技术在药物转运系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化 聚乙二醇 化学修饰 药物转运系统
下载PDF
细支和常规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和5种关键烤甜香味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松 赵晓东 +10 位作者 田海英 孙学辉 顾亮 王晓瑜 王宏伟 李明哲 秦亚琼 楚文娟 孙培健 马宇平 聂聪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建立了测定5种烤甜香味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分析方法,采用相同烟丝配方卷制细支和常规卷烟,考察细支和常规卷烟主流烟气常规与5种关键烤甜香味成分逐口释放量差异。结果表明:①分析方法重复性、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好,适合于卷烟逐口烟气中5... 建立了测定5种烤甜香味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分析方法,采用相同烟丝配方卷制细支和常规卷烟,考察细支和常规卷烟主流烟气常规与5种关键烤甜香味成分逐口释放量差异。结果表明:①分析方法重复性、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好,适合于卷烟逐口烟气中5种烤甜香味成分的定量分析;②细支卷烟常规成分逐口释放量均低于常规卷烟,总粒相物(TPM)、焦油、水分的逐口释放变化幅度大于常规卷烟,烟碱变化幅度小于常规卷烟;③细支卷烟糠醇、5-甲基糠醛和3-甲基-2-环戊烯-1-酮的逐口释放量高于常规卷烟(除第1口外),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呋喃酮)和麦芽酚的逐口释放量略低于常规卷烟;抽吸中段细支卷烟糠醇和5-甲基糠醛的逐口释放稳定性优于常规卷烟,3-甲基-2-环戊烯-1-酮劣于常规卷烟,呋喃酮和麦芽酚差异不大;细支卷烟5种香味成分总量中糠醇和5-甲基糠醛所占比例高于常规卷烟,3-甲基-2-环戊烯-1-酮、呋喃酮和麦芽酚低于常规卷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卷烟 常规卷烟 主流烟气 常规成分 烤甜香味成分 逐口释放量
下载PDF
壳聚糖的化学改性(Ⅰ)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旭升 刘光华 干建群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2期50-59,共10页
壳聚糖是一种带阳离子的天然活性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降解反应,其降解产物具有比壳聚糖更优良的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及环保等领域。壳聚糖与醛、酮可发生Schiff反应生成相应的醛亚胺或酮亚胺化合物,后者在氢硼化... 壳聚糖是一种带阳离子的天然活性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降解反应,其降解产物具有比壳聚糖更优良的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及环保等领域。壳聚糖与醛、酮可发生Schiff反应生成相应的醛亚胺或酮亚胺化合物,后者在氢硼化物作用下加氢进一步转化为各种N-烷基类衍生物。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壳聚糖化学改性方面取得的某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糖类改性,三甲基化、N-琥珀酰化、硫醇化和叠氮化改性,环状糊精改性,冠醚改性,化学接枝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化学改性 环状糊精 冠醚 药物释放
下载PDF
经皮给药系统促渗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璐 胡晋红 朱全刚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4-278,共5页
促渗方法的发展对于经皮给药的研究意义重大。笔者从化学促渗技术,包括化学促渗剂、前体药物、传递体、含醇脂质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质体和微乳;以及物理促渗技术,包括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波促渗、微针、照相波、热致孔和磁场导... 促渗方法的发展对于经皮给药的研究意义重大。笔者从化学促渗技术,包括化学促渗剂、前体药物、传递体、含醇脂质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质体和微乳;以及物理促渗技术,包括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波促渗、微针、照相波、热致孔和磁场导入等诸多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经皮给药促渗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化学促渗技术 物理促渗技术
下载PDF
制剂新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在蛋白多肽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佩男 魏兰兰 钟明康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28-732,共5页
蛋白多肽药物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学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文中介绍几种新制剂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在多肽蛋白药物中的应用,分别阐述了聚乙二醇(PEG)修饰技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和脂质体、微粒和纳米粒、脉冲给药系... 蛋白多肽药物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学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文中介绍几种新制剂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在多肽蛋白药物中的应用,分别阐述了聚乙二醇(PEG)修饰技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和脂质体、微粒和纳米粒、脉冲给药系统、微组装给药系统、微乳、聚合物胶束等的应用和研究新成果。上述新技术和新给药系统研究在多肽蛋白药物制备中取得较大进展,明显改善了蛋白多肽的稳定性和体内药动学性质,在新蛋白多肽药物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药物 蛋白多肽类药物 化学修饰技术 给药系统
下载PDF
蛋白质和多肽药物长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傅一鸣 王清明 安利国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58-262,共5页
基于分子生物学和重组技术的发展,蛋白质和多肽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药物,但是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半衰期短等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一些新的给药途径和给药系统,例如鼻腔、颊等给药途径以及黏膜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 基于分子生物学和重组技术的发展,蛋白质和多肽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药物,但是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半衰期短等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一些新的给药途径和给药系统,例如鼻腔、颊等给药途径以及黏膜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缓控释技术等给药系统的进展。综述了对于蛋白质和多肽药物进行定点突变和化学修饰,以达到增加其长效性的一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多肽药物 长效性 给药系统 定点突变 化学修饰
下载PDF
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琛 张钧寿 《药学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17-221,共5页
口服给药剂型是目前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制剂的研究热点。综述口服胰岛素的研究开发动态及发展方向 ,介绍若干口服给药剂型。
关键词 胰岛素口服制剂 研究 化学修饰 受体介导吞饮
下载PDF
天麻素制剂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9
作者 钦富华 蔡雁 计竹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7期32-35,共4页
天麻素片剂、注射剂等传统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靶向性低,临床给药剂量大且给药频繁,患者耐受性差。天麻素速释、缓控释及鼻腔给药等新制剂的研究开发,为解决临床给药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脑靶向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 天麻素片剂、注射剂等传统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靶向性低,临床给药剂量大且给药频繁,患者耐受性差。天麻素速释、缓控释及鼻腔给药等新制剂的研究开发,为解决临床给药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脑靶向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理化性质 制剂 鼻腔给药
下载PDF
胶原基生物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梅湘 穆畅道 +1 位作者 陈武勇 林炜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4-26,共3页
纯化的胶原经过改性或共混 ,可制得有优良生物特性的膜成品。胶原基生物膜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 ,可作为药物输送系统、基因传送载体、可钙化基质系统、组织培养支架、角膜保护膜。
关键词 胶原胶 生物材料 输送 载体 支架 保护膜 皮肤替代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