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儒家义理的体验——阳明“龙场悟道”新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郝永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6-50,共5页
考察《大学问》与《传习录》中阳明的夫子自道,发现他的"龙场悟道"是历史的真实,是在实践过程中对儒家义理的体验。审读阳明龙场诗文,得出他所体验的儒家义理,有出于《论语》的"君子居夷,何陋之有"和"轻鄙农圃... 考察《大学问》与《传习录》中阳明的夫子自道,发现他的"龙场悟道"是历史的真实,是在实践过程中对儒家义理的体验。审读阳明龙场诗文,得出他所体验的儒家义理,有出于《论语》的"君子居夷,何陋之有"和"轻鄙农圃",出于《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三方面内容。但体验的结果又各相别:其中"君子居夷,何陋之有"体验是对孔子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的正悟;"轻鄙农圃"体验是对孔子这一观点的反悟;"恻隐之心,仁之端"体验则是对孟子这一观点扩充之悟。结论的得出排除了史上言说的神秘色彩,符合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义理 体验 阳明 龙场悟道 新论
下载PDF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易》学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黎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74-377,共4页
在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龙场悟道”是一个重要的转机,而处于下锦衣狱、谪龙场驿的忧患中,王阳明曾精心研读《周易》,并有不少抒论之作。本文对此展开论析,以探明王阳明“龙场悟道”中的《易》学因素。
关键词 王阳明 龙场悟道 心学 易学
下载PDF
《个体·传统与新世界——吴云龙四胡艺术研究》书评
3
作者 宋雪微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个体·传统与新世界——吴云龙四胡艺术研究》一书是对蒙古族四胡大师吴云龙先生的人生史及其承载的蒙古四胡艺术的研究。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部学术性专著,本书的研究特色首先在于,突破了一般意义上音乐形态和人物传记的研... 《个体·传统与新世界——吴云龙四胡艺术研究》一书是对蒙古族四胡大师吴云龙先生的人生史及其承载的蒙古四胡艺术的研究。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部学术性专著,本书的研究特色首先在于,突破了一般意义上音乐形态和人物传记的研究方法,而是从表演艺术家个体去探究音乐文化与社会群体,以及社会变迁之间复杂的互动关联。同时,运用表演理论对蒙古族四胡音乐进行深层剖析,探究民间四胡艺人音乐表演的"套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四胡 吴云龙 人生史 套路 变迁
下载PDF
唐宋时期道体语词的演变——以虚无、太虚、太极的易学解释为中心
4
作者 胡海忠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4,91,共11页
唐宋易学脉络中言说道体的语词经历了以“虚无”扬弃“无”、以“太虚”“太极”等扬弃“虚无”的演变过程。唐代《周易正义》中“虚无”“太虚”语义相同,是对道体之最究竟的描摹、形容,“太极”则是直接指向元气的语词。但不可将“太... 唐宋易学脉络中言说道体的语词经历了以“虚无”扬弃“无”、以“太虚”“太极”等扬弃“虚无”的演变过程。唐代《周易正义》中“虚无”“太虚”语义相同,是对道体之最究竟的描摹、形容,“太极”则是直接指向元气的语词。但不可将“太极”与元气完全等同,它的实际语用是对“有之所极”的“无称之称”,具有描摹、形容的词性。“虚无”“太虚”则可由形容词转义作名词,引申指具有“虚无”“太虚”性质的道体。张载等道学家对《周易正义》的这种用法有所继承,但由于辟佛老自觉意识的不断增强,道学家逐渐放弃了“虚无”,而采用“太虚”“太极”“道”“理”等更具确定性的语词来指称道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太虚 虚无 《周易正义》 道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