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家国情怀:内涵、境遇与培育
1
作者 任鹏 赵海男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5,共9页
浓厚的家国情怀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情感底色,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重“传承”,尚“结合”,并在“发展”中展现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为积极的道德实践、更为有力的文化支撑,是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突... 浓厚的家国情怀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情感底色,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重“传承”,尚“结合”,并在“发展”中展现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为积极的道德实践、更为有力的文化支撑,是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突出特征。然而,物质精神共富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对家国意识的弱化,家国情感交融中从爱家到爱国的正向情感转化存在张力,文化自信增强中异质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家国文化彰显中家庭在国家政策视野中的位序相对滞后,仍是其面临的实然之困。要从夯实物质基础以稳固家国情怀的前提性保障、凝聚精神力量以拓展家国情怀的创新性表达、强化价值引领以筑牢家国情怀的意识形态阵地、完善制度支撑以巩固家国情怀的家庭文明阵地四个维度赋予家国情怀以现代文明特质,推进其更好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家国情怀 时代内涵 培育路径
下载PDF
五四运动前的学生救国会:从“爱国”到“救国”
2
作者 万成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1918年的“五·二一”大请愿是五四运动的前奏和预演,也是中国学生的第一次游行请愿运动。这次请愿中成立的学生爱国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学生爱国会后因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青年学生国... 1918年的“五·二一”大请愿是五四运动的前奏和预演,也是中国学生的第一次游行请愿运动。这次请愿中成立的学生爱国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学生爱国会后因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青年学生国家观的转变和关怀政治的现实诉求而改名为学生救国会,并在五四运动的前夕通过开办国民杂志社、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召集北大“五三晚会”等一系列现实活动,为五四示威游行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充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学生救国会 爱国 救国
下载PDF
Humanistic Orientation of Religion and the Problem of Religious Violence:Biblical and African Perspectives
3
作者 Luke Emehiele Ijezie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1年第2期79-87,共9页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despite its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area of human development,remains increasingly menaced by the syndrome of religious intolerance and religious violence.Many theories may continue to be pr...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despite its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area of human development,remains increasingly menaced by the syndrome of religious intolerance and religious violence.Many theories may continue to be propounded for this syndrome,but all of them gravitate around the fact of human abuse of religion expressed in the perversion of the real purpose of religion.This essay argues that one of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religious violence is the misguided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that makes it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reason properly on the common challenges of our common humanity.Incidentally,both the biblical and African approaches to religion can each be interpreted as having a basic humanistic orientation.This becomes a challenge to African theology as it faces the prevailing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on the continent in search of genuine humanism and authentic African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gion HUMANISM PEACE KINGDOM love human promotion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不朽灵魂和时代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郝文武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2023年,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教育家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表现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 2023年,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教育家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表现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教育家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兼收并蓄了古今中外教育家精神的主要精华。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全面深刻体悟教育家精神的不朽灵魂和时代特征,努力形成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书报国 乐教爱生 学高身正 奉献社会
下载PDF
晚清新小说的伦理叙事与观念转型
5
作者 赵华 《齐鲁学刊》 2023年第6期147-160,共14页
晚清新小说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反映民众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批判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和戕害个体独立人格的礼教伦理,还实现了从忠君到爱国的思想转向和从臣民到国民的身份转变,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表现出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晚清新小说君... 晚清新小说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反映民众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批判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和戕害个体独立人格的礼教伦理,还实现了从忠君到爱国的思想转向和从臣民到国民的身份转变,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表现出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晚清新小说君臣伦理叙事和伦理变革思潮交汇互动,在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新小说 伦理叙事 君为臣纲 忠君 爱国 臣民 国民
下载PDF
赤诚至爱在国民,以国为家天地心——苏东坡家国情怀之粹言及其诗词举隅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彦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13,共7页
苏东坡的国家观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万众之家,万众之家以食为天,而农民、农乡、农事又是国家重中之重。是故爱国、爱民、爱大家、爱三农,竭力为之谋利。隅无论在朝、在野、乃至遭贬,受尽折磨亦坚贞不渝。苏东坡这种思想... 苏东坡的国家观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万众之家,万众之家以食为天,而农民、农乡、农事又是国家重中之重。是故爱国、爱民、爱大家、爱三农,竭力为之谋利。隅无论在朝、在野、乃至遭贬,受尽折磨亦坚贞不渝。苏东坡这种思想品行出自无私欲的忠心报国、一心为民的天地之心。苏东坡的家国情怀值得研究和学习,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国为家 以民为本 以农为重 爱国爱民 大爱公心
下载PDF
巨赞法师爱国爱教思想对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启示
7
作者 温新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0-75,79,共7页
巨赞法师爱国爱教思想的形成始终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条件。抗战时期,巨赞法师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师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到新中国的佛教建设事业中;晚年“历劫”后,法师在党的帮助... 巨赞法师爱国爱教思想的形成始终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条件。抗战时期,巨赞法师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师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到新中国的佛教建设事业中;晚年“历劫”后,法师在党的帮助下领导新时期中国佛教建设。同时,巨赞法师还通过主编佛教学术期刊、撰写佛学文章推进佛教“学术化”发展。在我国宗教界扎实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巨赞法师爱国爱教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加强佛教徒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者型僧才,创办学术性佛教期刊,创建具有佛教性质的文化产业,加强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赞法师 爱国爱教思想 新时代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爱国爱教的七世班禅及其《传记》述略
8
作者 王旭萍(著) 豆改加(译) 《攀登(藏文版)》 2023年第3期137-142,共6页
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白尼玛是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在西藏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弟子罗藏津巴撰写的《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白尼玛传记》,详细记述了七世班禅爱国爱教的一生。此传记对于研究七世班禅的生平事迹以及西藏地... 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白尼玛是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在西藏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弟子罗藏津巴撰写的《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白尼玛传记》,详细记述了七世班禅爱国爱教的一生。此传记对于研究七世班禅的生平事迹以及西藏地方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于研究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世班禅 爱国爱教 卓越贡献
下载PDF
宗教爱的世俗化与世俗爱的宗教化——《坎特伯雷故事集》与《红字》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春长 霍明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9期16-20,共5页
自文艺复兴以来,宗教与世俗之间孰去孰从的两难抉择一直是困扰着西方作家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乔叟和霍桑作品的分析,揭示二者在宗教和世俗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和对这一难题的共同答案:宗教爱的世俗化与世俗爱的宗教化,而这也是文艺复兴... 自文艺复兴以来,宗教与世俗之间孰去孰从的两难抉择一直是困扰着西方作家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乔叟和霍桑作品的分析,揭示二者在宗教和世俗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和对这一难题的共同答案:宗教爱的世俗化与世俗爱的宗教化,而这也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学永恒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理性 世俗
下载PDF
洋务派“外须和戎”浅析——利国与误国共存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宏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80,88,共8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清政府内部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对外和戎 ,以一定程度的妥协、退让争取时间、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来实现自强的目标。
关键词 和戎 抗争 爱国 误国
下载PDF
中国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中正和平、宽容和谐,敬主顺圣、爱国爱教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长期以来,中国穆斯林在践行伊斯兰教和平理念的历史进程中,有过艰难而可贵的理论探索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他们始终秉承和恪守"爱国爱教"的和谐之道与和平之道,在... 中正和平、宽容和谐,敬主顺圣、爱国爱教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长期以来,中国穆斯林在践行伊斯兰教和平理念的历史进程中,有过艰难而可贵的理论探索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他们始终秉承和恪守"爱国爱教"的和谐之道与和平之道,在中华大地上与各族人民合和共生,绵延发展,为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回族 真忠正道 爱国爱教
下载PDF
俗世的大爱与大美——试论汪曾祺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小说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川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汪曾祺是一位注重风俗和地域文化描写的作家,创作了大量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小说,包括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受戒》和《大淖记事》。他的小说展现出对俗世生活和普通百姓的浓厚兴趣,堪称一幅凝结着大美与大爱的画卷。
关键词 汪曾祺 小说 故乡 俗世 风俗
下载PDF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荣洁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5-69,共5页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情感 “宗教”情感 爱的“宗教” 爱的哲学
下载PDF
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失落——再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玉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8-84,共7页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安娜与伏伦斯基缺少真正的对话,使得安娜无法协调自己矛盾的双重身份被迫自杀,这造成了女性意识的失落。托尔斯泰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所以,他从“爱的宗教”出发安排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女性意识 萌芽与失落 镜像阶段 对话 爱的宗教
下载PDF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基本价值旨趣和特质探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泽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和现实感受,反映着中华民族立身处世和律己待人的哲学智慧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关于做人和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行为实践的总和,...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和现实感受,反映着中华民族立身处世和律己待人的哲学智慧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关于做人和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行为实践的总和,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家国同构与忠孝一体的价值追求,修身立德与成人成圣的人生目标,天下为公与仁民爱物的伦理情怀,广大精微与中庸之道的实践智慧,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等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 家国同构 天下为公 仁民爱物
下载PDF
论客家人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加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5-129,共5页
客家人"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来源河洛,是在不断迁徙、不断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客家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传承和发展这一优良传统,使客家人从小就养成爱国爱乡情操。每当民族危难、国家危亡之时,客... 客家人"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来源河洛,是在不断迁徙、不断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客家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传承和发展这一优良传统,使客家人从小就养成爱国爱乡情操。每当民族危难、国家危亡之时,客家人总是忧国忧民,率先挺身而出,揭竿而起;为了抵御外侮,客家人总是奋勇抵抗,冲锋在最前列,义无反顾,甚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人 忧国忧民 爱国爱乡 优良传统
下载PDF
渐江笔下的山水和柯罗风景画的幽静之美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彤 郑文宏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4期56-63,共8页
撷取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个案作为艺术比较的标本,意在从中西绘画的方式、内涵上去揭示相拟及差异之处,以解读出跨越时空的文化规迹和艺术图式。通过中国明清著名画家渐江与法国19世纪名画家柯罗的绘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展示... 撷取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个案作为艺术比较的标本,意在从中西绘画的方式、内涵上去揭示相拟及差异之处,以解读出跨越时空的文化规迹和艺术图式。通过中国明清著名画家渐江与法国19世纪名画家柯罗的绘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展示了各具不同国度和时代、不同文化和形态的绘画艺术,所特有的精华与异质,所特有的语言和趣味,以及两者内蕴的人文意识和创新元素,试图把人们的意识与视野引向高逸的人生之境和艺术之境。让人们感受到自然风景的奇幻和幽静之美,渐江山水画和柯罗风景艺术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他们所张扬的人类文明和艺术精神是永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风景 逸格山水 乡土情结 爱的宗教 对景写生 中西绘画 人文色彩
下载PDF
谈墨子的宗教思想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帕林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 ,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墨子认为“天”是现实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人必须顺天意才能得天之赏 ,才能达到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的目的。墨子的宗教思想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也并...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 ,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墨子认为“天”是现实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人必须顺天意才能得天之赏 ,才能达到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的目的。墨子的宗教思想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也并非墨家学说的主体 ,但却是为其主体学说服务的。探讨其宗教思想价值 ,是研究墨子学说不可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宗教思想 价值 鬼神观 朴素唯物观 “天志”思想 “天德”思想 工具论意义
下载PDF
情感·道德·国家——吴趼人《恨海》及其周边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青果 《云梦学刊》 2009年第6期91-95,共5页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如何写情,努力修复被才子佳人及狭邪小说所破坏的传统道德世界的作法,表明他同样重视"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性,从而构成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写情小说 情感 道德 国家
下载PDF
朱熹乡村治理思想述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茶仙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乡村社会,乡村治理问题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朱熹的乡村治理思想是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乡村治理问题的历史延续。在朱熹乡村治理思想中,既提倡孝敬、乡情、信睦、良善、仁厚等儒家的传统...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乡村社会,乡村治理问题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朱熹的乡村治理思想是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乡村治理问题的历史延续。在朱熹乡村治理思想中,既提倡孝敬、乡情、信睦、良善、仁厚等儒家的传统道德规范,又提倡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规章制度,还提倡经济上的发展与救助。其乡村治理理念的实质是为中央集权服务,帮助维护封建统治的基层社会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实现社会稳定、加强邻里团结、消弭和化解乡村矛盾、改进乡村治安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乡村治理 道德教化 严本宽济 爱民 恤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