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战后中东欧地缘政治博弈:过程、规律及未来走势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通 解楠楠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第1期77-87,共11页
冷战后,俄罗斯势弱,北约、欧盟借势东扩,中东欧呈现欧、美、俄三方激烈博弈态势。由于大国间实力对比出现变化,中东欧地缘政治形势发生剧变:俄罗斯战略空间被大大挤压,美国与欧盟成为中东欧地缘政治的赢家。但由于无法摆脱"安全困... 冷战后,俄罗斯势弱,北约、欧盟借势东扩,中东欧呈现欧、美、俄三方激烈博弈态势。由于大国间实力对比出现变化,中东欧地缘政治形势发生剧变:俄罗斯战略空间被大大挤压,美国与欧盟成为中东欧地缘政治的赢家。但由于无法摆脱"安全困境"的铁律,北约东扩势头将会继续,美俄间的地缘竞争将继续,中东欧地区地缘政治风险将呈上升趋势,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未来中东欧地缘政治总体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欧俄在该地区的战略部署与竞争性博弈,但无论是美国、欧盟、俄罗斯还是中国,单凭一己之力都无法为中东欧地区提供安全、增长、稳定等所有公共产品,唯有多方协调,才能实现地区稳定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后地缘政治 中东欧博弈 过程 规律 未来走势
下载PDF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拓展中东市场的意义及策略
2
作者 周伟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共3页
简要介绍了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了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拓展中东市场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纺织品出口中东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向该地区出口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纺织品 中国 中东 市场 后配额时代
下载PDF
东昆仑卡尔却卡地区中志留世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海福 何书跃 +5 位作者 张爱奎 孙金磊 严正平 刘金龙 张亮 钱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80-1393,共14页
东昆仑造山带西部卡尔却卡地区出露大量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对其展开岩相特征、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年龄为425±2.3 Ma,表明其形成于中志留世。岩石具有高SiO 2(69.0%~71.2%)和K 2 O(4.3%~5.54%... 东昆仑造山带西部卡尔却卡地区出露大量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对其展开岩相特征、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年龄为425±2.3 Ma,表明其形成于中志留世。岩石具有高SiO 2(69.0%~71.2%)和K 2 O(4.3%~5.54%)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强烈的负Eu异常(Eu/Eu=0.40~0.51)特征。岩石较低的Cr、Ni含量(Cr=13.81×10^(-6)~32.9×10^(-6),Ni=5.48×106~12.05×10^(-6))、低的Ce/Pb(2.01~4.19)和Nb/U(4.1~7.57)值,表明该岩体来自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岩体高10000Ga/Al值(3.22~3.42)、Zr+Nb+Ce+Y元素含量(459×10^(-6)~656×10^(-6))和锆石饱和温度(827~881℃),表明其为A型花岗岩。构造图解和高的Y/Nb值(2.93~3.15)指示,该岩体为A 2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结合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分布,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从中志留世开始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中志留世 碰撞后伸展 卡尔却卡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后伊核时期的美伊关系走向 被引量:2
4
作者 华黎明 《国际石油经济》 2015年第8期1-4,共4页
伊朗核协议的签署,创造了通过和平谈判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先例,将改变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虽然未来协议的命运仍面临不少不确定因素,伊朗核协议的执行出现反复乃至逆转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对美国来说,要解决伊... 伊朗核协议的签署,创造了通过和平谈判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先例,将改变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虽然未来协议的命运仍面临不少不确定因素,伊朗核协议的执行出现反复乃至逆转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对美国来说,要解决伊朗核问题,妥协、谈判是唯一的明智的选择。在美伊关系处于非敌非友的后伊核时期,美国将以最低的代价维系它对中东局势的主导权,同时为欧盟、俄罗斯、中国在伊朗和中东地区展开博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核协议 美国 伊朗 中东 地缘政治 后伊核时期
下载PDF
冷战后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与伊朗核问题
5
作者 孙小亮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5期22-26,共5页
新一届美国政府成立后,其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伊朗核问题解决的方式,主要取决于美伊双方,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和伊朗走向直接对抗甚至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双方更可能以全方位外交谈判的方式来... 新一届美国政府成立后,其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伊朗核问题解决的方式,主要取决于美伊双方,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和伊朗走向直接对抗甚至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双方更可能以全方位外交谈判的方式来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后 伊朗核问题 美国中东战略
下载PDF
后阿拉法特时代的以巴关系——对中东和平进程三大关键因素的分析
6
作者 陆京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1期28-35,共8页
阿拉法特辞世后,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完成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领导人的代际更替,沙龙组成新的联合政府,布什完成连选连任,巴、以、美三方的变化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实现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以巴恢复和谈势在必行。但由于三... 阿拉法特辞世后,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完成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领导人的代际更替,沙龙组成新的联合政府,布什完成连选连任,巴、以、美三方的变化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实现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以巴恢复和谈势在必行。但由于三方特别是以巴双方各自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在形式上恢复和谈容易,就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阿拉法特时代 中东和平进程 以巴关系
下载PDF
失序的时代与中东权力新格局 被引量:16
7
作者 唐志超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47,共21页
混乱而无序是当下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特征。阿拉伯剧变之后的中东可谓全球无序的典型。动荡的中东呈现出大国竞争新常态,且正在孕育着新的地区格局。美国独步天下的局面正在逐步被打破,"后美国时代的中东"开启大幕。美国作用... 混乱而无序是当下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特征。阿拉伯剧变之后的中东可谓全球无序的典型。动荡的中东呈现出大国竞争新常态,且正在孕育着新的地区格局。美国独步天下的局面正在逐步被打破,"后美国时代的中东"开启大幕。美国作用的缺失和弱化带来巨大的权力真空,群雄逐鹿中东,"美退俄进"、"西退东进"、"一降两升"三大特征明显。中东正由单级向多极化加速演进。中东失序的根源在于全球及地区范围内的权力失衡与转换。中东最终走向有序,仍需很长一段时间,既有赖于新制度和规范的确立,亦有赖于全球及本地区的权力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格局 失序 “后美国时代的中东” 俄罗斯 新冷战
原文传递
冷战后三十年中东国家政治发展管窥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晓霖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156,共23页
后冷战时代的中东,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激进极端主义思潮出现新特点,使中东国家政治文化处于持续不断的调适与重塑中。中东国家在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政治强人塑造强人政治模式,中东国家军队的政治角色依然存在,教俗政治并行发展,王... 后冷战时代的中东,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激进极端主义思潮出现新特点,使中东国家政治文化处于持续不断的调适与重塑中。中东国家在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政治强人塑造强人政治模式,中东国家军队的政治角色依然存在,教俗政治并行发展,王权政治显改革活力,部落政治尚存空间,彰显中东政治发展的特性。与此同时,源自中东国家地区安全困局的牵动,以及域外大国的失当干预,加剧了中东国家政治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延缓了地区国家政治转型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中东 政治思潮 政治形态 政治发展环境
原文传递
Vestiges of the Cold War in Libya’s“Arab Spring”:Revisiting Libya’s Relations with the Soviet Union
9
作者 Yehudit RONEN 《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2014年第2期66-95,共30页
Although Muammar al-Qaddafi was known to fanatically adhere to a broad set of zealous principles,when threats and challenges to his political survival mounted,sporadic breaches in the country’s rigid wall of ideology... Although Muammar al-Qaddafi was known to fanatically adhere to a broad set of zealous principles,when threats and challenges to his political survival mounted,sporadic breaches in the country’s rigid wall of ideology in regard to Liby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ppeared,evincing Qaddafi’s ability to demonstrate pragmatism when required in order to maintain his grip on power.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Libya’s strategic-military alignment with the USSR and offer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ne of the lesser-discussed chapters in Tripoli’s tempestuous and belligerent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Cold war era,spanning the period of 1974-1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War and post Cold War Arab Countries and the“Arab Spring” The Soviet Union Libya The Superpowers’middle east Poli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