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ama and Theatre as Vehicle for Youth Empowerment and Reorientation: A Proposition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1
作者 Sola Fosud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3期422-429,共8页
Apart from serving the functions of enlightenment and entertainment, the theatre is also useful in several other ways. For instance, it is a source of employment, cultural preservation, presentation, and projection. I... Apart from serving the functions of enlightenment and entertainment, the theatre is also useful in several other ways. For instance, it is a source of employment, cultural preservation, presentation, and projection. It also serves therapeutic functions and as social control mechanism in a society. It is a mirror of life, reflecting and highlighting the moral codes and the ills of society and castigating social evil and its doers. Beyond all of these, the theatre could also serve as an agent of civilization, community mobilisation, and youth development and emancip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potentials of the youth in a country such as Nigeria, could be harnessed and deployed for the purposes of national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using culture, drama, and theatre as the defining tools for this evol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uth empowerment national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drama and theatre
下载PDF
Buddhist Nationalism as Social Movement in Political Transition:MaBaTha Movement in Myanmar
2
作者 ZHANG Le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9年第2期66-75,共10页
Aggressive Buddhist nationalism has emerged as a considerable societal issue in Myanmar and a threat to peaceful coexistence in this multi-religious and multi-ethnic country since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The paper ar... Aggressive Buddhist nationalism has emerged as a considerable societal issue in Myanmar and a threat to peaceful coexistence in this multi-religious and multi-ethnic country since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trong religious capacity and strong political need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nationalism in Myanmar since 2011.To be specific,strong religious capacity provides possibilities,and strong political needs create the necessity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nationalism.Taking the MaBaTha movement as an example,the paper concludes the developing trajec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vement.In terms of strong religious capability of Buddhism,the authority and legitimacy of Buddhism in Myanmar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mergence and expansion of MaBaTha;on the other hand,powerful social network of Buddhism and the extensive community service provided by Buddhist organizations makes MaBaTha have strong mobilization capabilities.In terms of strong domestic political needs,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al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political transition made MaBaTha’s claims be widely accepted in Myanmar,and political elites’mobilization form w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organization’s rapid development.Finally,four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Buddhist nationalism in Myanm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HIST nationalISM Myanmar SOCIAL movement MaBaTha
下载PDF
Confronting Nuclear Tyranny: Role of Eco-nationalism in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Ukraine
3
作者 Tetiana Perga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8年第9期539-547,共9页
In the USSR there has never been a “pur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Dictate of Moscow in decision-making led to the location of a disproportionately large number of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s and industrial enterprise... In the USSR there has never been a “pur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Dictate of Moscow in decision-making led to the location of a disproportionately large number of the nuclear power stations an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n the territory of Ukraine. Chernobyl accident demonstrated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approach and became the symbol of inequality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member nations in the Soviet Union. Therefore, environmentalism and nationalism in many Soviet Republics had convergence albeit to varying degre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nationalism, proposed by J. Dawson.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basis for its development in Ukrainian USSR was not only the Chernobyl accident, but also the expansion of the nuclear facilities in Ukraine (what can be considered nuclear tyranny) along with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hat polluted th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the role of nationalism in the originating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the republ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movement eco-nationalism nationalISM Ukrainian SSR Soviet UNION
下载PDF
Capitalist Planning? The "Bombay Plan" a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Debates Within the Indian National Movement, 1927-1945
4
作者 Catharina Hainse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8年第1期31-39,共9页
The desire to draft a planning framework for India after independence was not only expressed by leftist groups. It was also on the agenda of business groups who published the Bombay Plan in 1944. Ideas of "economic n... The desire to draft a planning framework for India after independence was not only expressed by leftist groups. It was also on the agenda of business groups who published the Bombay Plan in 1944. Ideas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state control", and "socialism" were attained from heterogeneous debates within the national movement and attached to a pro-capitalist agenda. This paper will explain the power relations behind the Bombay Plan, with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forces of the Indian national movement. It shows their success in the strategy of co-operating with 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INC) to impose their economic agenda. Secondly, it argues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capitalist interest in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ning national movement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Indian businessmen Bombay Plan
下载PDF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葆丽 高泳 +4 位作者 李圣鑫 叶凡希 赵月 赵艺桦 吕方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在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和赛后发展原则。研究认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北京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在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和赛后发展原则。研究认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北京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对北京冬奥遗产明晰自身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系统的发展本质、平衡的发展向度、统一的发展愿景和关联的发展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基于此,研究将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总结为“冬奥遗产与生态环境共容”“冬奥遗产与社会发展共融”以及“冬奥遗产与经济发展共荣”,同时提出以人为本、协调共治、共建、共享和循序渐进4项赛后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期为北京冬奥遗产的赛后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北京冬奥会 可持续发展 冬奥遗产 联合国
下载PDF
清末民初踢毽运动发展述论
6
作者 唐彦 张钰菁 +2 位作者 谢维俊 张德顺 毛俊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传统踢毽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运动,自发明之始便受到大众的喜爱。由于踢毽制作的随手可得和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兼容,民国时期的教育部把踢毽在大学教学纲要中列为和缓运动,提倡踢毽还具有着推广民族运动,宣传尚武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 传统踢毽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运动,自发明之始便受到大众的喜爱。由于踢毽制作的随手可得和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兼容,民国时期的教育部把踢毽在大学教学纲要中列为和缓运动,提倡踢毽还具有着推广民族运动,宣传尚武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本篇文章以文献分析法为主,选取民国报纸为主要史料,对清末民初传统毽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深度还原,以填补相关历史叙述之空缺,亦为当代传统踢毽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复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踢毽 毽球运动 民族运动
下载PDF
历史合力与“护国运动”的兴起及其历史贡献
7
作者 何一民 伍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2-83,共12页
护国运动的兴起,袁世凯帝制自为之所以破产,共和制度之所以得到维护,并非简单地是由某一政党或少数人所推动的结果,而是民国初年“二次革命”后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聚合在一起,构成了反袁护国阵营,由此形成合力,并使反袁护国阵营在... 护国运动的兴起,袁世凯帝制自为之所以破产,共和制度之所以得到维护,并非简单地是由某一政党或少数人所推动的结果,而是民国初年“二次革命”后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聚合在一起,构成了反袁护国阵营,由此形成合力,并使反袁护国阵营在与袁世凯北洋集团的较量中发生力量对比变化,此消彼长,推动了护国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袁世凯虽然拥有国家政权和大量军队,但是正如清王朝也拥有国家政权和大量军队一样,没有能够阻挡清朝大厦的轰然倒塌。失道寡助,得道多助,逆民意者终将挡不住历史的车轮。在历史潮流的冲击下,袁世凯最终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民主共和从此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国运动 历史合力 辛亥革命
下载PDF
我国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动作特征分析--以202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为例
8
作者 叶涛 罗小红 谢杰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1期65-70,114,共7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以202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动作选择为切入点。按照上板、第一腾空、第二腾空、落地的顺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国内优秀跳马运动员动作选择倾向以及动作特征,找出特长与优势,为...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以202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动作选择为切入点。按照上板、第一腾空、第二腾空、落地的顺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国内优秀跳马运动员动作选择倾向以及动作特征,找出特长与优势,为运动员日常训练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将运动训练过程置于科学控制状态之下,提高训练的科学性。研究得出:通过预赛的层层选拔,进入跳马单项决赛的8名选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跳马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跳马项目迅速发展,运动员动作难度价值整体上升了一个水平,但完成质量有待提高;跳马单项决赛中5.4是基本难度水平;动作选择依旧集中在手翻类动作,踺子上板类动作较少;单一轴转体的动作是运动员动作选择的主流;动作完成质量以及落地稳定性是世界大赛中夺金的有力保障。以上结论有利于了解当前国内跳马现状;为运动员提出了未来训练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为备战巴黎奥运会,在世界大赛上冲击奖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体操锦标赛 男子跳马 稳定性 动作特征
下载PDF
收回教育权运动中巴安华西学校办学中国化、世俗化与国家凝聚力体现
9
作者 赵艾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0-114,共15页
1924年,在全国反对基督教及其在华传教活动和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运动高潮中,主张“收回一切外国人在华教育权”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发起,具有重大意义。该运动迫使民国政府于1925—1929年间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教会学校等私立... 1924年,在全国反对基督教及其在华传教活动和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运动高潮中,主张“收回一切外国人在华教育权”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发起,具有重大意义。该运动迫使民国政府于1925—1929年间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教会学校等私立学校在华办学的法规法令。为此,1927年西康巴安(巴塘)华西学校组建了董事部,向地方政府申请办学认可,更名为“巴安华西基督会私立小学校”,任命中国人为校长,制定了学校章程,并在学校管理、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办学走向中国化和世俗化,标志着该校作为中国私立教育体制的一部分与巴安县立小学校一起构成了当地国民教育体系。这不仅是收回教育权运动在西南民族地区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近代中国学校教育发展重大转折的缩影。这一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收回教育权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安 华西学校 西康 收回教育权运动 国家凝聚力
下载PDF
妇女与救亡:抗日救亡语境中《全民报·妇女周刊》与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
10
作者 张朋 张瞿惠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6-106,共11页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吸纳孙文淑、张晓梅等进步知识女性,并与进步妇女团体北平妇女救国会建立紧密关系。在言论取向上,《妇女周刊》积极探讨妇女运动与救亡运动之关系,大胆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妇女政策,关注底层劳动妇女的职业和教育等,体现了进步的言论立场。《妇女周刊》对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控制下都市报纸的正刊与副刊存在的割裂状况,即关注社会文化议题的副刊有可能成为进步知识分子的言说平台。这既与抗日救亡运动大潮紧密相关,复又促进了抗日救亡舆论的发展和高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报》 《妇女周刊》 妇女运动 抗日救亡
下载PDF
杭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述论
11
作者 杨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1937年7月至1945年10月期间,杭州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恢复期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高—高—低的发展趋势。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杭州各类歌咏组织的建立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至关重... 1937年7月至1945年10月期间,杭州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恢复期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高—高—低的发展趋势。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杭州各类歌咏组织的建立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抗日救亡 歌咏运动
下载PDF
中国台湾新剧运动的发生及影响
12
作者 刘丽 《闽台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肇始于日本殖民时期的中国台湾新剧,既是传统戏曲向现代话剧的过渡阶段,剧本创作逐渐取代幕表制,不断革新剧场艺术,也是对中、日戏剧资源的转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堪称中国台湾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锋。蓬勃发展的民族运动加速... 肇始于日本殖民时期的中国台湾新剧,既是传统戏曲向现代话剧的过渡阶段,剧本创作逐渐取代幕表制,不断革新剧场艺术,也是对中、日戏剧资源的转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堪称中国台湾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锋。蓬勃发展的民族运动加速了新剧运动的兴起,借助“剧场”这一舞台,新剧运动以思想启蒙为已任,尝试寻求自由、平等、解放的路径,以其反殖民主义精神在中国台湾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中国台湾新剧运动 剧场艺术 思想启蒙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安全思想探析
13
作者 王林 《唐都学刊》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春秋战国时代是统一下的大分裂时代,也是酝酿着统一基因的大分裂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形成了天下—国—家的三阶层结构;通过变法图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在重民思想的影响下,民众支持成为维护国家安... 春秋战国时代是统一下的大分裂时代,也是酝酿着统一基因的大分裂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形成了天下—国—家的三阶层结构;通过变法图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在重民思想的影响下,民众支持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的变革,阶层的上下流动成为维护政权安全的历史选择;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领土安全在春秋战国时代具有新的形态,战败国以土地换和平成为新的诉求;战争的巨大破坏性催生了弭兵运动,成为古代历史上追求共同安全的伟大尝试;从华夷之辨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塑造了密不可分的安全共同体。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安全思想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当代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注入丰富的历史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国家安全 变法图强 华夷之辨 弥兵运动
下载PDF
“整理国故”运动与龙榆生《研究词学之商榷》的写作缘起
14
作者 曲晟畅 朱惠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共14页
由于龙榆生“彊村传人”的身份,此前学界更关注他在词学研究中“传统”的一面,并将《研究词学之商榷》中的“八科”分类视为现代词学形成的标志。但1928年龙榆生赴暨南大学任教后,与胡适产生交往,他早期的《唐宋诗学概论》《中国韵文史... 由于龙榆生“彊村传人”的身份,此前学界更关注他在词学研究中“传统”的一面,并将《研究词学之商榷》中的“八科”分类视为现代词学形成的标志。但1928年龙榆生赴暨南大学任教后,与胡适产生交往,他早期的《唐宋诗学概论》《中国韵文史》等著作多有引用胡适的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的诸篇论文中,龙榆生始终以胡适为潜在的对话对象,并试图超越。龙榆生在《研究词学之商榷》中借助“整理国故”运动主张的体系化、科学化、社会历史分析等思路,顺应主流文学研究的趋势,构建了完整的研究体系:从词体内部声律出发的声调之学,从外部文史考证出发的批评之学,以及具有综合性质的目录之学。《研究词学之商榷》一文的现代性体现在对“整理国故”所提倡方法的摄取,以及建构声调、批评、目录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榆生 《研究词学之商榷》 胡适 “整理国故”运动
下载PDF
基于视觉吸引的森林景观色彩要素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15
作者 林文月 王锦 张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为探究影响森林景观视觉吸引力的色彩要素以及提升森林景观视觉质量的色彩营造途径,采用视觉行为实验对云南轿子山四季森林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进行评估,从色彩组成与空间构成两方面进行森林色彩特征分析,基于色彩特征要素与公众视觉行... 为探究影响森林景观视觉吸引力的色彩要素以及提升森林景观视觉质量的色彩营造途径,采用视觉行为实验对云南轿子山四季森林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进行评估,从色彩组成与空间构成两方面进行森林色彩特征分析,基于色彩特征要素与公众视觉行为构建视觉吸引力评价模型,并分析影响景观视觉吸引力的色彩要素最佳阈值。结果表明:(1)轿子山森林四季色彩呈多样化特点,色相在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和蓝紫色中均有涉及。景观色谱集中在选择性色谱与点缀性色谱。(2)公众视觉注意力和焦点随着森林景观的色彩变化而改变。春、夏、秋三季森林景观更能引起公众视觉关注。(3)春季的红色、蓝紫色等彩色相是影响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的主要因素;秋季的色彩要素组成与斑块空间构成共同影响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冬季的森林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与绿色相密切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森林景观高品质视景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视觉吸引 森林色彩 眼动 色彩阈值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冷战视野下1960年美国黑人入座运动及其影响
16
作者 谢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5,179,共17页
1960年,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17个国家摆脱了白人的殖民统治,而自诩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在废除种族隔离上却步履蹒跚。这种强烈的反差刺激美国黑人创新斗争方式。1960年,4名黑人大学生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发起入座运动,... 1960年,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17个国家摆脱了白人的殖民统治,而自诩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在废除种族隔离上却步履蹒跚。这种强烈的反差刺激美国黑人创新斗争方式。1960年,4名黑人大学生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发起入座运动,抵制午餐柜台的种族隔离。该运动迅速发展到其他南部州,把斗争目标扩大到所有的公共场所。其发展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席卷城市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远超之前的民权斗争。入座运动吸引了广大黑人和白人大学生,他们取代职业民权活动家,成为民权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并把被捕入狱的斗争经历看作是一种荣誉。入座运动推动民权运动从法庭斗争转向大规模非暴力直接行动。它重塑了民权运动,标志着民权运动高潮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座抗议 冷战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直接行动 民权运动
下载PDF
重构新中国时尚:1955年服装改革运动与民族化设计探析
17
作者 郑颖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学界对新中国服装的固有印象一直停留在严肃而刻板的制服文化。本文旨在深入分析1955年的服装改革运动①这一现象,并探究在统一的新中国制服语境中服装改革运动的兴起背后涌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通过审视民众对该运动的态... 学界对新中国服装的固有印象一直停留在严肃而刻板的制服文化。本文旨在深入分析1955年的服装改革运动①这一现象,并探究在统一的新中国制服语境中服装改革运动的兴起背后涌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通过审视民众对该运动的态度和相应行为反馈,进一步剖析新中国服装形成单调性的复杂成因。在对服装样式的筛选和讨论中,体现当时社会意识与观念,而围绕服装样式展开的多方讨论则构建了一场自上而下的美学探索。同时,文章将聚焦本土化设计在该改革运动中的体现,通过这些追问试图拓宽学界对新中国服装文化的固有概念和印象,亦提供了一种新中国时期的服装文化解读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改革运动 新中国 民族化设计 郁风
下载PDF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民族观的影响
18
作者 陈盈诺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91-95,共5页
中华民族观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五四”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关节点,不仅代表着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更代表着通过本次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各... 中华民族观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五四”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关节点,不仅代表着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更代表着通过本次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各民族在巨大的民族危机之下找到了救国新思路、发展新方向,在思想观念上去除了旧有的“华夷之辨”,走出了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困境,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放在最前面,主张民族团结,鼓励和支持被压迫各民族进行斗争,让各族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的主体地位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于中华民族的国民身份更加认同,推进各族人民完成从民族到中华民族的观念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观
下载PDF
“National Outlook Movement”in Turkey:A Study on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Islamic Political Parties 被引量:1
19
作者 YANG Chen GUO Changgang 《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2015年第3期1-28,I0001,共29页
The Turkish“National Outlook Movement”,defined as a continuous Islamic Political Parties’movement since the 1970s was led by Turkish former Prime Minister Necmettin Erbakan.Apart from factors of economy,society,psy... The Turkish“National Outlook Movement”,defined as a continuous Islamic Political Parties’movement since the 1970s was led by Turkish former Prime Minister Necmettin Erbakan.Apart from factors of economy,society,psychology,culture and ideology,the rise of Islamic Political parties was due to the inclusion-coaptation strategy initiated by the state.As a 40 years’lasting movement,the development,climax,crisis and continuity of“National Outlook Movement”will be of great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zation and secularization,religion and democracy,as well as the complex reasons of religious rev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Outlook movement Islamic Political Party Inclusion-Coaptation Strategy TURKEY
原文传递
书写母亲的历史——二战后日本国民历史学运动与妇女史的实践
20
作者 杨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7,共1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左翼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尤为重要。由马克思主义史家石母田正领导的国民历史学运动便是一例。这一运动倡导知识分子协助民众,书写工人、农民等民众的历史,进而重构日本历史的主体。在国民历史学运动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左翼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尤为重要。由马克思主义史家石母田正领导的国民历史学运动便是一例。这一运动倡导知识分子协助民众,书写工人、农民等民众的历史,进而重构日本历史的主体。在国民历史学运动中,妇女史书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母亲的历史”的书写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书写母亲的历史这一史学实践,国民历史学运动从立场、方法、资料等多个维度拓展了日本近现代史学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近现代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日本妇女史 国民历史学运动 石母田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