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话诗的“新”逻辑--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及意义重估
1
作者 周建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个醒目存在,学界对其新格律诗理论的认知却始终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回到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闻一多对新诗发展所做的努力,有不少新的发现。闻一多新格律诗理论回应了新诗对于白话诗“新”质的发展要求,在诗形和诗质两个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将民族性与时代性、诗形与诗质、听觉美学与视觉美学糅合在一起,奠定了现代诗歌接受由听觉美学向视觉美学转换的理论基础,拓宽了新诗的审美空间。他扎根民族土壤思考新诗发展的努力,开启了中国现代诗歌思考中国经验的阀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新格律诗 诗形 诗质 中国经验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路展开——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与民国文史研究转型
2
作者 成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陆侃如、冯沅君写作《中国诗史》,深受民国学术风气熏染。其书在文献考据层面,认夏代以前为不可知,全盘接受了胡适一派的疑古思潮。在诗史架构层面,则颇自出手眼:把“诗”的范围扩充至多数韵文,论证各时代主流体裁如何环环衍生,使得叙... 陆侃如、冯沅君写作《中国诗史》,深受民国学术风气熏染。其书在文献考据层面,认夏代以前为不可知,全盘接受了胡适一派的疑古思潮。在诗史架构层面,则颇自出手眼:把“诗”的范围扩充至多数韵文,论证各时代主流体裁如何环环衍生,使得叙述更加系统化;以白话、文言迭相起伏贯穿全史,但不与体裁更替强行牵合,使得叙述更加弹性化。这两层面表现,均属新文化运动促成的文史研究转型之产物。前者当时已遭遇挑战,后者却代表着新文化立场介入文学史书写的另一方案,值得长久与之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侃如 冯沅君 《中国诗史》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爱的哲学”与“五四”新女性——以冰心的诗歌为例
3
作者 孙晓娅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3年第2期28-37,共10页
在冰心看来,“爱的哲学”是缓解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救世良方,她将这一思想渗透进“五四”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其诗歌中蕴含的“爱的哲学”主要包涵三组具有对比性的核心议题:首先,从“爱”的源泉母爱到普世性的人类之爱扩大了“爱的哲学”... 在冰心看来,“爱的哲学”是缓解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救世良方,她将这一思想渗透进“五四”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其诗歌中蕴含的“爱的哲学”主要包涵三组具有对比性的核心议题:首先,从“爱”的源泉母爱到普世性的人类之爱扩大了“爱的哲学”的疆域;其次,洋溢着纯净灵魂和天真气质的儿童情感与置身新旧“旋涡”中不断进取的青年的反抗精神丰盈了“爱的哲学”内涵;最后,大自然的神秘与宗教崇高的神性打开了“爱的哲学”维度。此外,因个人经验的局限,“爱的哲学”的虚无感伤倾向曾遭到社会的批判,作为最早一批登上文坛的“五四”新女性,冰心对此亦有警觉和自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爱的哲学 诗歌 “五四”时期 新女性
下载PDF
诗歌翻译研究的诗学回归:《诗歌翻译论》评介
4
作者 崔放 姚成贺 《语言教育》 2023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白话自由诗受西方诗歌影响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王东风教授在《诗歌翻译论》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驳斥。首先,该书利用谱系学的研究方法,聚焦新诗运动以来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基本史实,将史实“问题化”,并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知识考古,发现... 白话自由诗受西方诗歌影响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王东风教授在《诗歌翻译论》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驳斥。首先,该书利用谱系学的研究方法,聚焦新诗运动以来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基本史实,将史实“问题化”,并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知识考古,发现白话自由诗并非西诗汉译的产物,而是翻译操纵的结果;随后从诗学原理入手,对西诗汉译中的格律及诗意的再现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以新诗运动中的著名译者为代表进行个案研究,关注这些译者的翻译思想及特色,探寻其译作得失。该书史论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回归诗学本质,颠覆传统观点,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开辟了诗歌翻译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诗汉译 诗学 格律诗 新诗运动
下载PDF
论陶行知“类格律诗”的创作
5
作者 陈凌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27,122,共11页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传统诗词向现代诗歌转型发展期间,陶行知创作了许多不仅借用了传统诗词的形式,又在平仄、用韵等方面不完全符合传统诗词格律的新诗,著者将此类介于传统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传统诗词向现代诗歌转型发展期间,陶行知创作了许多不仅借用了传统诗词的形式,又在平仄、用韵等方面不完全符合传统诗词格律的新诗,著者将此类介于传统诗词与现代自由体白话诗之间的新诗,统称为“类格律诗”。文章探讨了陶行知“类格律诗”创作的历史情境,及其在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类格律诗 五四新文学
下载PDF
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元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6,共6页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 在中国现代诗坛,林庚是一个非常宁静也非常纯粹的诗人和诗歌理论探索者,他本无意于引领时尚或潮流,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语境却因他而引发了种种争论和冲突。争论和冲突的产生既与他立足于汉诗经验和汉语特点的本土立场有关,更与人们在西方背景影响下的失衡心理有关。整体而言,林庚的新诗写作和新格律诗理论虽有着明显的传统影响痕迹,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是作者在现代性关照之中所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新诗 新格律诗理论 西方 传统
下载PDF
新诗十批判书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渡 周仲器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54,共8页
"新诗"宜改称现代"白话诗",它应该与文言诗一起改革与发展,以解除白话诗创作的危机,求得中华诗歌的伟大复兴。它不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不能提倡"诗的散文美",而要加强音乐性,批评诗的散文化、自由化,讲... "新诗"宜改称现代"白话诗",它应该与文言诗一起改革与发展,以解除白话诗创作的危机,求得中华诗歌的伟大复兴。它不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不能提倡"诗的散文美",而要加强音乐性,批评诗的散文化、自由化,讲究诗美,讲究形式美,倡导新格律诗,与散文严格划清界限。为此,它必须首先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汲取古典诗词、民歌的营养,其次才是吸收、借鉴外国优秀诗歌的某些长处,并做到为我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现代白话诗 散文美 诗美 格律化
下载PDF
早期“新格律诗”运动比照下的1950年代新诗形式问题讨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桃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3,共8页
1950年代围绕诗歌形式及其相关议题展开的数次大规模讨论,虽然受制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和诗歌风尚,却也在相当强势的同质化声浪中出现了一些异质声音。何其芳通过对"现代格律诗"这一概念进行诠释,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见解,其... 1950年代围绕诗歌形式及其相关议题展开的数次大规模讨论,虽然受制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和诗歌风尚,却也在相当强势的同质化声浪中出现了一些异质声音。何其芳通过对"现代格律诗"这一概念进行诠释,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见解,其论述一方面提供了检视1950年代诗歌发展的别样视角,另一方面与1920年代新格律诗运动中闻一多等人的主张有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形式 何其芳 现代格律诗 新格律诗运动
下载PDF
内在律:新诗艺术成就的核心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家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共6页
郭沫若最早发现并在新诗创作中成功地运用了基于情绪消长起伏的内在律以代替旧体诗的固定的外在格律,这是他对新诗艺术的重大贡献。内在律一端联着情绪内容,一端联着语言形式,居于新诗各项艺术成就的核心,也是新诗区别于旧体诗的基本艺... 郭沫若最早发现并在新诗创作中成功地运用了基于情绪消长起伏的内在律以代替旧体诗的固定的外在格律,这是他对新诗艺术的重大贡献。内在律一端联着情绪内容,一端联着语言形式,居于新诗各项艺术成就的核心,也是新诗区别于旧体诗的基本艺术特征。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自由诗人如艾青、戴望舒等以创作和诗学探索丰富了内在律体系,现代格律诗的提倡者如闻一多、何其芳等也注意把新诗格律和情绪内在律联系起来。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既双水分流又彼此渗透,有逐渐融合之势。在新诗的诗体建设中,如果忽视、拒斥内在律,就可能误入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内在律 自由诗 现代格律诗
下载PDF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4-90,共7页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通过胡适、闻一多,美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白话诗运动产生了激励与借鉴作用;第二,围绕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出现了”中国意象派”的创作倾向;第三,九叶派、朦胧派继承并发展了意象派的主...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通过胡适、闻一多,美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白话诗运动产生了激励与借鉴作用;第二,围绕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出现了”中国意象派”的创作倾向;第三,九叶派、朦胧派继承并发展了意象派的主要创作原则.深入研究中西文学交流史上的“意象”之桥,可以为我们解决古诗与新诗、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等现代文学中的困境提供明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派 新诗运动 现代派 朦胧派 20世纪 中国
下载PDF
新诗与歌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转折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继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62-68,共7页
新诗的出现和歌谣运动的发起都是新文学运动影响下的产物。新诗吸收了歌谣在语言、节奏方面的优点,从而使其走向现代化、中国化、本土化。歌谣在发生源泉、创作者以及形式方面向诗歌靠近,借助诗的影响提高其在学界的地位,从而奠定歌谣... 新诗的出现和歌谣运动的发起都是新文学运动影响下的产物。新诗吸收了歌谣在语言、节奏方面的优点,从而使其走向现代化、中国化、本土化。歌谣在发生源泉、创作者以及形式方面向诗歌靠近,借助诗的影响提高其在学界的地位,从而奠定歌谣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新诗歌谣化,完成了生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统一,推动了现代诗的发展;歌谣诗化研究,完成歌谣身份的转化,为歌谣成为现代学科奠定基础。新诗与歌谣的相互影响,加快了文学现代化的步伐,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运动 新诗 歌谣
下载PDF
论宫词体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竞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清人对宫词源流的探索极为关注,或远溯《诗经》,或近指王建,皆未能找出真正源头。宫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产物,其源头实在汉魏古乐府。这与清人对宫词的源流认识截然不同。宫词在情感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便是"怨",... 清人对宫词源流的探索极为关注,或远溯《诗经》,或近指王建,皆未能找出真正源头。宫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产物,其源头实在汉魏古乐府。这与清人对宫词的源流认识截然不同。宫词在情感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便是"怨",这继承了"兴观群怨"和"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传统。宫词是融合了乐府、宫体、花间、香奁等文体风格的独特文体,后人称为"宫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词体 新乐府运动 文体风格
下载PDF
现代汉语新诗格律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洁敏 朱宏达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4-98,共5页
文章指出了重建汉诗格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因为古今音系不同 ,汉诗旧格律脱离今人口语 ,走过百年历程的新诗又至今还未形成格律。作者在考察了古诗格律的流变之后 ,发现历来汉诗格律均具音律、声律、韵律三大要素 ,只是各有不同格式而... 文章指出了重建汉诗格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因为古今音系不同 ,汉诗旧格律脱离今人口语 ,走过百年历程的新诗又至今还未形成格律。作者在考察了古诗格律的流变之后 ,发现历来汉诗格律均具音律、声律、韵律三大要素 ,只是各有不同格式而已 ;为此 ,提出新诗应根据现代汉语节奏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律 声律 韵律 现代汉语 新诗 格律 格律规范 普通话
下载PDF
论汉语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上)——新诗音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玉顺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6-55,共10页
这篇长文写于1980年夏秋季,即23岁时,当时我在成都大学中文系的学习即将结束。此文后来一直放在那里,未刊。时隔三十多年,今天看来,这篇东西还是有其意义的:旧体诗词的格律被打破以后,汉语诗歌的音乐性传统如何在新诗中重新得到发扬?这... 这篇长文写于1980年夏秋季,即23岁时,当时我在成都大学中文系的学习即将结束。此文后来一直放在那里,未刊。时隔三十多年,今天看来,这篇东西还是有其意义的:旧体诗词的格律被打破以后,汉语诗歌的音乐性传统如何在新诗中重新得到发扬?这远不仅仅是关乎诗歌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关乎汉语的问题,而且是关乎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问题。如果我们今天已经不能"原教旨主义"式地照搬中国古代文化的某些具体形式,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精神如何才能得到弘扬?本文对汉语诗歌的音乐性及其在现代新诗中的体现形式的探索,可以说是为这方面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具体例证。现在把它整理出来,一仍其旧,以存原貌;只是加上了全文的副标题"新诗音律研究"及各节的小标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新诗音律 音乐性 新格律
下载PDF
古文家钱基博对文学革命的退让与反击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刚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5,共7页
对于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以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自发端之初以迄当代,素有争议。作为古文家和认同"中体西用"思想的开明守旧派,钱基博对胡适及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和新诗运动经历了由退让到反击的转变,彰显了中国新文学史单向... 对于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以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自发端之初以迄当代,素有争议。作为古文家和认同"中体西用"思想的开明守旧派,钱基博对胡适及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和新诗运动经历了由退让到反击的转变,彰显了中国新文学史单向叙事的否定之维。他在出版于1930年代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书中,沿袭"甲寅派"的观点将胡适暗比"不思道德"、诡谲多诈的汉代权臣朱博,又在同时期劝诫其子勿效胡适、徐志摩,而应学习南朝名臣王僧虔在乱世的"处法";对于闻一多、朱湘等新诗人提倡格律、用典和模仿古人,他认为是"新体诗之穷而当变,思复其初"的征兆。本文探讨了钱基博对胡适及新文化运动、新诗运动的评价,揭示了他对文学革命所持态度的微妙转变,并对其守旧诗观加以反思。对于新诗的体例与新诗的成就,笔者认为,天道有常,文体代兴,不为格律、声韵所缚的自由诗乃新诗主流,其中佳制,实非胡适、周作人等人尝试之作所可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胡适 新文化运动 新诗运动
下载PDF
王国维的词人批评与晚清词风之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玉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20,共9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姜夔、周邦彦、吴文英的批评,与其建构以五代北宋词为典范的境界说密切相关。但王国维的这一初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术史中,被朱光潜、唐圭璋等为代表的学者所忽略,而吴征铸则是少数能从清代词学的发展轨迹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姜夔、周邦彦、吴文英的批评,与其建构以五代北宋词为典范的境界说密切相关。但王国维的这一初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术史中,被朱光潜、唐圭璋等为代表的学者所忽略,而吴征铸则是少数能从清代词学的发展轨迹来体察其用心的学者之一。王国维的词学从破晚清模拟、雕琢的词风中建立起来,故极具反叛性,这种反叛特性与后来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理论不谋而合,王国维因此而在新文学中被视为重要的奠基人物。他的创作也大体呼应着理论,用普泛性的哲学之思与五代北宋词的自然神妙相结合,开创出填词之新途。其价值值得充分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姜夔 周邦彦 吴文英 晚清词风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诗界革命采用保守方式的原因探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珂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4-50,共7页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热衷改革的进步文人,他们在政治体制上不得不“全盘西化”,为了求得心理平衡,甚至因为自卑而产生自负,他们更加重视甚至高估本土文化,加上当时对外国诗歌的“先进性”的了解远不如对外国科学及政治体制的了解。古代汉诗特别是定型诗体格律诗体成了封建专制的象征物和封建文人聊以自慰的心理寄托品。在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他们只愿意对汉诗进行“本土化”改良。因此诗界革命只在汉诗的语言特别是词语上作了适度的改良,根本没有涉及到汉诗文体的两大基本成分——诗体和诗家话的实质性变革。诗界革命采用保守的改良方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汉诗 新诗 诗体 文体改良运动
下载PDF
张我军的处女作及其在厦门之文学活动新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乃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0-15,共6页
最新发现的史料表明,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张我军的处女作,是他在1922年9月创作的《壬戌七月既望鹭江泛月赋;》20世纪20年代初,张我军在厦门期间,与号称"我国文人诗社之最"的传统诗文... 最新发现的史料表明,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张我军的处女作,是他在1922年9月创作的《壬戌七月既望鹭江泛月赋;》20世纪20年代初,张我军在厦门期间,与号称"我国文人诗社之最"的传统诗文社团——菽庄吟社有过密切往来,它对于提高张我军的古典文学修养、培养其传统诗文的写作习惯、增强其"抗日复台"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等都很有帮助,同时也为他其后开展对台湾旧文坛的抨击作好了文体上、思想上等方面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我军 台湾新文学运动 菽庄吟社
下载PDF
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新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9,共9页
在"中学西传"的大语境下以威廉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性的翻译、接受和移用为基点,考察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威廉斯作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导师,借中国古典诗歌"他山之石&qu... 在"中学西传"的大语境下以威廉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性的翻译、接受和移用为基点,考察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威廉斯作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导师,借中国古典诗歌"他山之石",身体力行地鼓励美国诗人把自己从传统语言的囚笼里解放出来,对生活作如实的呈现。威廉斯的景物诗充分传达出对生活本质的透彻理解与高度尊重,获得了自然人生与艺术匠心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 景物诗 中国古典诗歌 物我观 美国新诗运动
下载PDF
五四时期诗歌伦理的建构与新诗创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珍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21,共8页
五四时期的新诗伦理以白话语言的运用为前提,集中体现在对白话新诗观念的接受和对新诗形式的认同两个方面。五四时期"文白之争"实质上是文学创作的伦理之争,预示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伦理转型。胡适对新诗理论的探讨和创作实践,... 五四时期的新诗伦理以白话语言的运用为前提,集中体现在对白话新诗观念的接受和对新诗形式的认同两个方面。五四时期"文白之争"实质上是文学创作的伦理之争,预示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伦理转型。胡适对新诗理论的探讨和创作实践,形成了以白话为基础的诗歌新伦理,为五四文学的伦理转型创造了条件。胡适的新诗顺应了中国诗歌发展的需要,影响了五四新诗的创作潮流,新诗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伦理,逐步获得了文学界的伦理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新诗伦理 胡适 白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